- 相關推薦
情境歷史情動師生
情境歷史情動師生
作者/祁二俊
【案例背景】
由于高考的壓力使得高三的歷史課堂教學顯得缺少生氣和活力,如何去“榨取”學生靈魂深處那一點點對歷史課本僅存的熱情與激情,這是我?guī)啄旮呷龤v史教學中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通過觀察和交流我發(fā)現學生對歷史還是有一定的向往的,只是由于高考的壓力和枯燥的知識記憶與練習而使他們對歷史產生了冷漠。另外,我記得在開學之初,有學生問我,“歷史書上這些東西,我們高一、高二都學過了,為什么還要再重復學?”當時我曾經自以為是的解釋過,但卻忽略了這個問題中反映出的學生對學習重復知識的厭倦。其實上萬年歷史的精彩,又豈是一本小小的歷史課本所能包容得下的呢。這些分析和我對歷史自身魅力的認同,堅定了我在高三復習中增加別樣精彩的歷史課的信心。
【案例描述】
《五四運動》這節(jié)課我按照常規(guī)計劃把教學重、難點放在其興起的背景和愛國精神的滲透上,一戰(zhàn)之后,中國面臨的內憂外患是當時所有歷史事件興起的共同大背景,這個內容幾乎堂堂課都在講,我都感到很厭倦了,但是又是決不能跳過的重頭戲:同時,向現代的高中學生灌輸愛國精神,不講究一點技巧,那只能是自討其辱,換來的肯定是哄堂大笑或他們具有嘲諷意味的回答。在這種情況下,我決定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五四運動中他們所不了解的歷史,相信,歷史本身所浸滿的愛國情緒會無形的感染學生。
巴黎和會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北洋政府的反動賣國是巴黎和會失敗的主要原因,這是每一個一中學生都能不加思考的回答的問題,但具體到巴黎和會的內容,中國代表的據理力爭,學生就很陌生了,這是初中,甚至高中教材都不曾涉及的內容,然而卻是一個完整歷史的另一面。
在這堂課之前,我作了充分的準備:我找到歷史影片《我的1919》的完全版,其主演陳道明、許晴都是學生很熟悉的影視明星,其內容在歷史史實的基礎上,加入了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不同于我以往在課堂上播放的3、5分鐘的歷史紀實片和教育片,想到以往在課件中播放短暫的影音文件時,學生專注的表情,我不禁對自己的創(chuàng)意更有信心;由于影片太長,我結合教學要求,對其進行了剪裁和重新拼接,保證其能在規(guī)定時間之內播放完畢。
周五的上午,我抱著電腦走進教室,學生似乎沒人注意到我的到來,仍然繼續(xù)著他們興奮的討論,只有幾個人的桌子上擺著攤開的歷史書,懶散的瞟著書上的幾幅歷史照片,鈴聲響過,討論的學生閉上了嘴,但是臉上的興奮證明他們依然沉浸在藝術周的快樂中,師生問好后,學生才陸陸續(xù)續(xù)、磨磨蹭蹭的從桌堂里往外掏歷史書,這時,我告訴他們這節(jié)歷史課我們不用歷史書,我們帶著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心就行了,他們似乎有了一點興趣,紛紛猜測這節(jié)課我們要怎樣上。
等到教室再次安靜下來,我問了一個問題:“五四愛國運動時,中國的政府是什么政府?在你的頭腦中,這個政府中的官員都應該是怎樣的面貌?”他們的回答證明了現行教材的片面性,然后,我宣布,這節(jié)歷史課,我們利用一堂課的時間來看一部影片,來了解五四運動前的世界局勢,來了解1919年時的人們的面貌。我的話音剛落,教室里響起一陣興奮的叫聲,旋即又安靜了下來——他們舍不得因為自己的吵鬧耽誤看電影的時間。由于影片是經過剪接的,所以,在播放之初,我加入了一段影片簡介,讓學生能比較連貫的看懂影片的全部內容。
靜靜的教室里只剩下影片中沉重的歷史的聲音,學生隨著劇情的展開,時而興奮,時而緊張,時而義憤填膺。在悲愴的音樂聲中,巴黎車站的妓女們艱苦的討生活,學生沒有笑,而是把同情寫在了臉上,而就是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巴黎人,也居然喊出:“這是巴黎,你們這些黃皮膚的中國人來干什么?”聲音里的輕蔑足以讓學生感受到苦澀的愛國情緒。
當巴黎和會中國全權代表顧維鈞巧妙而又有理有據的闡述中國關于山東問題的態(tài)度的時候,學生為中國人的外交智慧而驕傲,同時,也無形中又一次很好的復習了近代史上的山東問題:當中華民國國旗在巴黎和會升起的時候,學生不自覺的喊出“五色旗”;當肖克儉捧著《新青年》激動不已,甚至把久別重逢的妻子“晾在”一旁的時候,學生重新認識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認識了當時中國人對于救國真理急切的期待和渴望,這些都是不需要教師任何講解,而從學生的表情中自然流露出的對歷史的回顧和理解。
【案例反思】
新一輪教育課程改革提出,教育的價值體現應由知識本位向人文關懷轉變,教育應該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同時,新課程改革也明確的指出,對于教學內容,不應僅從書本知識的角度來理解,而應將其擴展為學生的有價值的個體體驗。從這個價值觀念出發(fā),學生從影片中獲得的感受和認識已經遠遠超出了一節(jié)四十分鐘的歷史課的受益。
但是,這樣一堂看似輕松自在的“休閑”歷史課其實給歷史教師的備課和專業(yè)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這種特殊的授課方式要求教師不僅對以文字的方式表述的歷史熟悉,而且,要掌握多種歷史資料,同時面對考試的壓力,如何把這種這種半游離于課本之外的授課,與其他正常的課堂講授課有機的結合起來也是一件長久而艱巨的任務。
其次,這種特殊的授課方式的益處是隱性的,它主要體現在把許多歷史思維方式和人性的心智發(fā)展?jié)撘颇墓噍斀o學生,但對正常的課本教學卻存在一定的沖擊,課本之所以把某些歷史側面隱去,原因就是擔心學生的理解能力無法面對紛繁復雜的歷史史實而作出客觀公正的歷史評價,我們補上了這些側面,就要求我們同時具有指導學生正確消化吸收這些歷史的能力。
此外,這種方式傳遞給學生的歷史是一些零星的碎片,那么如何把這些碎片安插到歷史課本和課堂上,使之成為一顆顆耀眼的明星,而非繁瑣的雜物,這就要求我們對整個高中歷史教學的內容和要求了然于胸,高屋建瓴的對影片進行剪裁和拼接。
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經倡導過“教是為了不教”,我理解為“不教”始終是一種高于“教”之上而又建立在“教”的基礎上的境界,這種境界是非我輩一時三刻就能領悟和達到的,但我感受到的是站在教室的最后靜靜的陪學生看電影,似乎比站在講臺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更累,更疲憊。
【情境歷史情動師生】相關文章:
師生互動,怎么動?08-17
情動于中而形于外08-17
教育隨筆:創(chuàng)多種情境,促師生共成長08-01
一動一靜看歷史08-24
創(chuàng)設最佳歷史課堂教學情境08-07
語文教學情境巧設計師生合作現溫馨08-02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07-26
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08-02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