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小學數(shù)學幾何圖形教學的弊端與策略
淺談小學數(shù)學幾何圖形教學的弊端與策略重慶市綦江區(qū)土臺學校 熊 波
【摘 要】本文論述了在幾何圖形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出現(xiàn)了“高耗低效”的現(xiàn)象,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既能掌握抽象的概念又能培養(yǎng)學生能力,激發(fā)求知欲,誘發(fā)思考,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幾何圖形教學;弊端;策略 根據(jù)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發(fā)現(xiàn),教師往往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講解,但是學生的掌握情況并不樂觀。學生常常表現(xiàn)在對圖形的周長、面積、體積公式背得滾瓜爛熟,遇到稍微有點變式的題目卻不知所措,一臉的茫然。根據(jù)諸多教學實際,總結出以下幾種弊端:
一、教學目標定位不準
隨著圖形周長教學的深入,老師們往往走上應試的老路,反復讓學生背誦公式:長方形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等。學生們解答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時可謂輕松自如,易如反掌。但周長概念隨著公式的強勢介入,遇到不規(guī)則圖形求周長就無從下手,周長的意義被忘得一干二凈。如求三角形的周長竟落得“我們沒有學過公式”的尷尬場面。
二、忽略“轉化”數(shù)學思想的培養(yǎng)
“轉化”思想是數(shù)學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思維方法,是數(shù)學教學活動的重中之重。教師絕不應掉以輕心,輕描淡寫。比如在三角面積、圓柱的體積公式推導等的教學中,推導過程應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與轉化思想的過程。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進行了簡單的演示之后,就急于把公式和結果拋出來。這樣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對學生的學習極為不利。
三、只滿足于會解題,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練習題目應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出發(fā)點。很多教卻師滿足于大量練習,缺乏對一道題的深入理解,缺少了追問環(huán)節(jié)。現(xiàn)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幾點關于提高小學幾何圖形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教師要靈活使用教材
新課改倡導教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jù)之一,教師應樹立“用教材教”的新觀念,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
1.“活化”例題。教學設計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fā),在研究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發(fā)展數(shù)學。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設疑:若要你做一個直徑為40厘米的鐵環(huán)需要多長的鐵條?由于講的是學生喜歡的體育活動,倍感親切,從而將數(shù)學問題轉化為學生的個人需要,探究意識油然而生,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2.結尾懸念化。在每節(jié)課結束時,設法在學生心理上留點“余味”,為以后的課涂上點“神秘色彩”,激勵他們進一步探索和解決問題。如教學完圓柱的體積后,教師用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容器教具演示試驗方法,并問:“圓錐容器舀水幾次能將圓柱容器裝滿水呢?”這樣給學生留下探索的空間,課后自主試驗探究,從而提高學習的欲望和主動性。
二、在生活中尋找數(shù)學
作為教師不應把數(shù)學與生活孤立開來,而應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和找到生活中的數(shù)學。如教學“圓柱”的認識時,教師在課堂上可引導學生:“家里都有哪些物品是圓柱形的呢?教室里呢?操場上呢?”學生們自然會想到如卷紙、水管等。從而把圓從書本上搬到了生活中,讓學生感到“圓柱”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密切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三、巧用現(xiàn)代技術輔助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多媒體技術不斷地被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比如在圖形的周長和面積、體積教學時,利用電腦演示圖形的割補、拼接,學生形象、直觀地看到拼接后是什么圖形,就能較快地找到解題方法。因周長、面積和體積公式推導過程較為抽象,故學生對計算公式的產生很難理解,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計一個具有動態(tài)畫面并配上音效的課件,形象地演示出轉化的過程,從而引導學生推導出公式。這樣誘導學生積極地進行由未知到已知,再由已知到未知的探索,促進思維步步深入的發(fā)展,加速知識的內化過程,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四、充分展開小組合作探究
對于數(shù)學知識最為深刻的體會莫過于親自實踐、具體動手操作和交流討論,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師要盡量設計一些不便于一人操作,只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才能操作完成的內容,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并適時指導。例如在學習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時,有很多學生容易把圓柱的側面積和體積混淆。試想,如果我們在教學時,用兩個一樣的圓柱學具,讓學生合作親自動手把其中的一個分一分,拼一拼,并想把圓柱轉換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呢?通過動手操作,把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圓柱進行對比,不僅可以加深理解,同時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礎上來運用計算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就不容易混淆。
五、正確處理學生的質疑
學生的質疑是開放性、多樣性、復雜性的,我們在處理時顯得更加困難。但只要我們把學生的質疑當成課堂教學的寶貴資源,認真對待,把它作為一個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堂資源,使它成為豐富課堂教學的有效資源,成為學生展示學習和思維的過程與成果,就能提高課堂資源的有效性,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后學生遇到一道求空心管的體積的題目,有學生就問“體積”就是指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那么空心管究竟占不占空間?或者空心管所占空間是哪部分體積呢?怎樣計算空心管的體積呢?經過這一問,大家開始思索討論后,有學生認為:整個外形是圓柱體,中間的空心部分也是圓柱體,所以空心管的體積就是大圓柱的體積減去小圓柱的體積。也有學生認為:空心管內外兩個圓柱的高時一樣的,因為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可以先求出底面的面積,也就是環(huán)形的面積,再乘以高。用學生的這種質疑加上小組討論這樣來處理教學,即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與開放性,又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六、巧設實踐,“享用”數(shù)學
在幾何圖形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運用生活來幫助學生獲得更精確、更穩(wěn)定的概念,達到“享用”數(shù)學。例如,學習了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后,讓學生回家測量長方形餐桌的有關數(shù)據(jù)并算出它的面積;學習了計算長方體的體積之后,讓學生回家后實地測量牛奶盒的相關數(shù)據(jù),并算出它的體積。這樣的實踐練習,既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練習題,也使學生們的生活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也在加強,學習興趣就更不言而喻了。
【淺談小學數(shù)學幾何圖形教學的弊端與策略】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策略08-24
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策略08-24
淺談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08-24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論文05-31
淺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08-22
淺談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教學08-24
物理教學生活化策略淺談08-25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策略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