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別了不列顛尼亞》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語文 -別了,不列顛尼亞
課型:新授課
課時: 課題:<<短新聞兩篇>>-----別了,“不列顛尼亞”
1課時
方法:自主 合作 交流
教具:1.香港回歸影音資料.
2..課件
重點:1.新聞知識的掌握
2.情感價值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授課過程:
一:導入新課:
現(xiàn)在我們走在大街上或者是乘車時,經?梢砸姷酱蠓膫ト说漠嬒,且不說法律上是否合乎規(guī)范,他們的確已經成了鄉(xiāng)村.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了一種文化,我們看到過:毛澤東同志的.鄧小平.江澤民……今年8月22號正好是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周年,與之有關的內容:改革開放、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香港回歸……今天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溫那段歷史.(播放香港回歸的影音資料,大約5分鐘)
二.研討過程
1、 大家談觀看影音資料的感受------激動,感慨.
是啊,此刻我們心潮澎湃,激情萬丈,那么,假如我們是記者,目擊了這一歷史場景,怎樣將我們的所見所聞傳遞給更多的人呢?小組討論,形成一篇新聞稿
2、討論前明確:學生對“新聞”一詞自己提出問題
(1)、什么是新聞?(2)新聞的特點 (3)新聞的結構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完全可以互相幫助解決問題。
3、從結構出發(fā)完成新聞稿的標題和導語------小組討論成稿,基本掌握新聞的知識。
4、大家交流新聞稿
5、對于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不僅僅是華夏兒女關心,世界各大媒體齊聚香港,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傳媒,8423人登記對交接儀式進行采訪,作為中國國家通訊社的新華社不辱使命,不負眾望,高人一籌,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正是這篇《別了,“不列顛尼亞”》
6、出示思考問題:
(1).這則新聞為什么會獲此榮譽?(提示:可以從那些角度考慮????如:它的結構中的標題等角度)
(2)•我們學習新聞的意義何在?(聯(lián)系我們生活的時代特點)
(3)•我們學習這則新聞的意義何在?(所得所感)
分組討論問題,
7各組交流,達成共識:
(1) 共識:形式好:標題好,主體好/內容好:分析新聞事實和背景資料的結合(通過分析自然的明確新聞本身的內容)
(2) 共識:我們生活在這個信息時代,新聞媒體已經成了我們看世界的窗口,我們應該學會利用這個途徑,提取重要信息/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心國內外大事
(3) 共識: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香港回歸為我們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奠定了基礎,為澳門回歸提供了好的借鑒/落后就要挨打,我們收回香港,我們國力增強了/華夏子孫盼望祖國的大統(tǒng)一,希望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家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學子,應該把握現(xiàn)在的
大好時光好好學習,為祖國的更美好的明天努力。
三、結束語:
1997年7月1日,是一個彪炳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全世界都在諦聽從東方響起的莊嚴的鐘聲,它響徹寰宇,向五湖四海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雪白年恥辱,長民族志氣,振國家聲威的喜慶時刻,歷史已經銘記這一刻,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也將銘記這一刻。
教學反思:
新課程第四單元的體裁是新聞和報告文學,我認為應該聯(lián)系現(xiàn)實懂得設計這個單元的目的,所以在研討過程中將知識性和情感價值態(tài)度觀的培養(yǎng)并重,畢竟我們應該學習認識世界的方法。
在整個過程中,都貫徹新課程理念,學生自主合作交流,師生合作交流,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在無形中在各個方面能夠得到提高。
另外,第一次教授新聞單元,還存在知識和能力之間的切合點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更將努力。
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由范文先生網教案頻道http://m.htc668.com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語文 -別了,不列顛尼亞】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別了不列顛尼亞》教案01-08
別了,母校08-20
別了母校作文08-22
別了,“肯德基”作文08-16
別了,母校作文09-08
別了,母校!作文06-04
永別了作文09-05
別了母校作文03-09
別了,母校作文02-08
別了,母校作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