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腰椎管狹窄治療進展
腰椎管狹窄治療進展發(fā)布時間: 2003-1-6 作者:張功林 葛寶豐
腰椎管狹窄是脊柱退行性疾患中的常見病,隨著年齡增長和影像診斷技術的發(fā)
展,發(fā)病率明顯增多。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本文就近年來國外治療進展做一綜
述。
1 非手術治療
以往,對有癥狀的腰椎管狹窄多主張行早期手術治療,因為認為該病總是進展
性的,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應先行一階段保守治療后再確定是否需行手
術治療[1]
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用藥、改變活動方式、應用支具和硬膜外激素封閉。
哪一種方法也未能證實肯定有效。非類固醇抗炎藥除減輕神經受壓所致的炎性反應
外,還具有止痛效果。這類藥物應用較多,但尚未見到治療腰椎管狹窄獲得確切療
效的研究。撲熱息痛影響肝腎功能,非類固醇抗炎藥可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也影
響肝腎功能,用藥時應注意。經雙盲交叉對比研究結果表明,肌注降鈣素(Calcit
onin)可減輕疼痛,增加行走的距離[1.2.4]。
治療腰椎管狹窄較有效的理療方法是拉力(stretching)療法、腰肌強度鍛練和
無氧健康訓練。騎靜止的自行車對有些病人很有效,這種鍛練腰呈屈曲位,多數病
人能耐受。用馬具設計的踏車行走鍛練,因腰椎不受力,故對腰椎管狹窄的病人也
很有用。用于軟組織理療的方法較多,包括:熱療、冰療、超聲、按摩、電刺激和
牽引等方法,雖較常用,但對腰椎疾患的療效尚未得到證實。然而,對輔助腰椎活
動和進行更強的理療做準備還是有益的,鍛練和理療較安全,可延遲手術治療,鍛
練可改善病人全身情況,即使不減輕癥狀,也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手術治療[1-3]
腰圍保護可增加腰椎的穩(wěn)定性,以減輕疼痛,但應短期應用,以免發(fā)生腰肌萎
縮。
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腰椎管狹窄的方法仍有爭議,一般認為,用于治療根性痛
的療效較差。Cuckler等人前瞻性研究了一組病人,用于減輕根性疼痛,經雙盲交
叉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在對照組(硬膜外注射生理鹽水)與實驗組(硬膜外注射激素
)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Rosen等 人回顧性研究了一組應用硬膜外激素治療的病人
,60%疼痛癥狀短期有減輕,僅有25%疼痛癥狀長期有減輕。
Derby等人研究的結果表明,對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反應好,其手術治療也取
得滿意的效果,對硬膜外激素封閉治療反應差,其手術治療也未取得滿意的效果,
對根性痛<1年者,應用激素封閉治療不能預測手術效果。Rosen等人回顧性研究了
一組應用硬膜外激素治療的病人(40例),24例(60%)疼痛癥狀短期有減輕,10例(2
5%)疼痛癥狀長期有減輕。Ciocon等人對30例腰椎管狹窄患者進行硬膜外激素封閉
治療,每周1次,連續(xù)3次,疼痛減輕長達10個月。硬膜外激素封閉療法治療腰椎管
狹窄雖有硬膜外血腫、感染和化學性腦膜炎等并發(fā)癥,但在非手術治療中,仍是一
種重要的治療方法。不少作者認為,具有相對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等
優(yōu)點[1.2]。
2 手術治療
2.1 手術指證 當病人生活質量降低和因疼痛不可耐受且經保守治療無效時
,應考慮手術治療,同時癥狀和體征應與影像學檢查結果相一致。單純影像學改變
絕不能作為手術適應證。必須強調:手術治療目的是減輕下肢適應癥狀,而不是減
輕腰痛,雖然術后腰痛也有減輕,手術目的是減輕癥狀而不是治愈。術后遠期隨訪
中,仍有增生再長入減壓區(qū)的可能,使神經受壓癥狀復發(fā)。手術也不可能使已經發(fā)
生退行性改變的椎間盤和小關節(jié)恢復正常。也不能中止脊椎退行性改變的自然發(fā)展
過程[1]。
腰椎管狹窄減壓術式文獻報告很多,基本上分為廣泛椎板切除減壓和有限減壓
兩類。
2.2 標準的廣泛椎板切除減壓方法 在所有受累的脊柱橫向平面,由側隱窩
的外界去除椎板和黃韌帶,受累神經根在直視下從硬膜起始部至神經孔出口的整個
行程行徹底減壓,所有嵌壓神經根的側隱窩行減壓,盡管臨床癥狀提示僅為單平面
狹窄,單側神經根受壓。理由是椎管狹窄是一種多平面疾病,單平面減壓遠期效果
不理想[1.2]
2.3 有限減壓方法 理由是退變性椎管狹窄多為階段性,主要為黃韌帶打折
、增生性肥厚、小關節(jié)和關節(jié)囊的增生以及纖維環(huán)膨出所致。在矢狀面骨性椎管常
常不狹窄。因而應行選擇性的有限減壓,以保留較多的后部骨和韌帶結構,從理論
上講,可減少術后發(fā)生脊椎不穩(wěn)定。該操作斜行椎板切除,是將椎板外側前部斜行
切除,選擇性的行單側或雙側以及平面部分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術。McCulloch[
5、6]介紹的方法:后正中皮膚切口(單平面5cm),向兩側游離后,分別作雙側減
壓,一般先行左側。距中線1cm弧形切開腰背筋膜,避免損傷棘上和棘間韌帶,順
棘間韌帶和椎間隙向側方剝分離椎旁肌,單側椎板切除范圍:向上達黃韌帶起點處
,向下至黃韌帶止點(連帶下位椎體上1/4椎板)。內側小關節(jié)切除至椎弓內界,以
保證達到關節(jié)突下徹底減壓,對Ⅰ;撏瑫r行橫突間植骨。然后,在另一側行類
似手術。這種保留棘上、棘突和棘間韌帶的技術稱之為減壓術(Microdecompressi
on)[6]。
多平面椎板切除減壓方法與標準的廣泛椎板切除減壓方法,相比較的前瞻性與
隨機分組研究的結果已有報告。這兩種方法平均隨訪3.7年,其臨床結果相似。多
平面椎板切除減壓手術時間較長,發(fā)生神經損傷為12%。多平面椎板切除減壓中26
%因術中減壓不理想,不得已又改為標準的廣泛椎板切除減壓的術式。
近年來,人們主張對雙平面狹窄的患者行選擇性椎板切除,應通過神經學檢查
選擇其中之一為引起癥狀的平面(責任椎),可行走路前后檢查或選擇性神經阻滯。
某一神經根阻滯后癥狀消失,即表明該神經根受壓。一組報告中,28 例兩平面解
剖性椎管狹窄中,23例(82%)認為是一平面引起癥狀,5例(18%)認為是兩平面引起
癥狀,減壓手術僅在認為引起癥狀的1~2個平面進行。雖是兩平面狹窄,但僅行一
平面減壓手術,術后效果與兩平面狹窄者相似[6]。
2.4 植骨融合問題 近年來,對腰椎管狹窄減壓術后行融合的作用討論較多
。減壓后沒有同時行植骨融合術,已有并發(fā)腰椎滑脫的報告,減壓同時行小關節(jié)全
切,術后腰椎滑脫多達2倍,是術后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但同時行植骨融合術,
使手術復雜化,延長了手術時間,增加了失血量,術后并發(fā)癥增多,康復時間延長
,一般認為同時行脊椎融合術對患者康復無益[1]。下列因素應考慮需同時行植
骨融合術[1、2、6~11]
2.4.1 伴有退行性椎體滑脫 Laus等人報告單純減壓取得成功。這表明由于
椎間隙變窄和增生性骨刺的作用,該階段可獲得自然穩(wěn)定。然而,另有資料表明,
同時行滑脫階段融合,有利于改善臨床癥狀。Postachini等人報告16例術前有滑
脫,術后隨訪8.6年的結果,其中6例單純減壓,另10例同時行融合術,發(fā)現未行融
合者骨質長入椎管較多,臨床效果不及同時行融合者。近年來的文獻分析資料表明
,若同時行滑脫階段融合,可獲得更滿意的手術效果[1.5]。Postacchinit 和C
inotti等人發(fā)現,術后骨質增生在腰椎單純減壓未同時滑脫階段融合者較常見。
2.4.2 伴有脊柱側凸或后凸 對腰椎管狹窄合并退行性腰椎側凸行廣泛減壓
,有造成脊柱失穩(wěn)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很有必要同時行關節(jié)融合術。但并不是所有
椎管狹窄伴側凸后凸者均行融合術,是否同時行融合術,取決于4個方面:①應考
慮彎曲的柔韌性。如果在側屈位X線片顯示彎曲可部分糾正,單純減壓有彎曲發(fā)展
的危險。②彎曲是否為進展性,若有進展就有融合的指證。③伴有椎體側方滑脫,
表明該階段不穩(wěn)定,單純減壓會加重不穩(wěn)定。④側凸凹側有明顯的神經受壓時,行
凹側椎板和部分小關節(jié)切除,難以達到凹側神經充分減壓,擴大減壓需考慮融合術
[1]。
2.4.3 同一平面復發(fā)性椎管狹窄 當確定再次行手術治療時,應考慮同時行
關節(jié)融合術。因再次手術需增加小關節(jié)的切除,以擴大側隱窩和中央椎管,小關節(jié)
切 除超過50%會導致階段性不穩(wěn),特別是小關節(jié)向矢狀面傾斜時。復發(fā)性椎管狹窄
伴有醫(yī)源性滑脫時,再次手術必然要考慮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的穩(wěn)定性。
2.4.4 小關節(jié)去除過多 由于手術時小關節(jié)切除或切除>50%會引起不穩(wěn)定,
應同時行脊椎融合術,以防術后脊椎不穩(wěn)或疼痛。如果至少有一側小關節(jié)的完整性
保留,脊椎的穩(wěn)定性就能維持。但是,生物力學研究表明,單側小關節(jié)切除后(表
明節(jié)階活動性明顯增加),即使另一側完整性良好,也將會發(fā)生不穩(wěn)定,單側或雙
側小關節(jié)內側部分切除(<50%),對脊椎的穩(wěn)定性影響甚微[13.14]。
2.5 脊柱內固定 植骨融合是否同時應用內固定器械爭議較多。內固定的目
的是:①糾正脊柱畸形;②穩(wěn)定脊柱;③保護神經組織;④降低融合失敗或提高融
合率;⑤縮短術后康復時間。因而其適應證為:①穩(wěn)定或糾正側凸或后凸畸形;②
2個或2個以上平面行較為廣泛的椎板切除;③復發(fā)性椎管狹窄且伴有醫(yī)源性椎體滑
脫;④屈伸位X線片顯示,椎體平移超過4mm,成角大于10°時。內固定方法的選擇
應以短階段固定為主,根據術者掌握的熟練程度和病人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越來
越多的資料表明,滑脫行融合術時,同時行內固定是有益的[15~17]。
2.6 手術療效 腰椎管狹窄行手術減壓的療效普遍認為較好[1.5.12]。文
獻中取得療效滿意的差異較大(26%~100%),不少作者的結果表明,術后臨床癥狀
改善隨時間推移又有加重的趨勢。在一組研究中,20%術后獲得短期滿意療效,平
均8.2年癥狀又復發(fā)。另有一組,27%術后初期療效尚好,5年后癥狀又加重。Katz
等人發(fā)現,不論減壓融合與否,75%效果滿意持續(xù)7~10年后,23%需再手術。術后
遠期療效差的易患因素包括:全身一般情況差和曾行單平面椎板減壓。癥狀復發(fā)可
以是原手術部位狹窄復發(fā)、鄰近平面狹窄有發(fā)展和腰痛伴腰椎不穩(wěn)。相反,也有作
者報告一組病例,術后平均13年的臨床結果滿意優(yōu)于平均7年者[18~20]。
2.7 影響手術效果的因素
2.7.1 糖尿病對腰椎管狹窄手術減壓后的療效影響,文獻所報告的差異較大。在
一組報告中,糖尿病術后療效差的比例較大,易發(fā)生術后傷口并發(fā)癥。優(yōu)良率僅為
42%,而無該病者為91%。另有一組報告卻取得較滿意的臨床效果(72%),無該病者
為80%。有資料表明:術后減輕與活動有關癥狀的療效與無該病者相似,但對減輕
下肢持續(xù)疼痛與感覺異常的療效不肯定。這是因為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本身殘留神經
癥狀[1]。
2.7.2 其他因素 滿意的手術效果取決于:①病人選擇適當;②術式確定正確;
③術中操作精細。Katz等人報告194例手術結果,其中40例療效不滿意,認為主要
原因為:①術前全身情況差;②存在多種疾患;③背部癥狀較下肢癥狀突出。④以
往腰椎有手術史者,腰管狹窄術后的療效受影響。已有資料表明,在腰椎手術中發(fā)
生小關節(jié)骨折是發(fā)生晚期腰痛的一種潛在因素。
3 結 論
盡管對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的解剖異常、臨床癥狀和自然發(fā)展過程有了進一步的
認識,許多治療方法的科學性仍未得到充分的證實。理療、藥物治療和硬膜外激素
封閉的療效尚未取得一致的認識。硬膜外激素封閉療法治療腰椎管狹窄雖有硬膜外
血腫、感染和化學性腦膜炎等并發(fā)癥,但在非手術治療中,仍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方
法。不少作者認為,具有相對安全,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等 優(yōu)點。非手術治
療對大多數病人減輕癥狀仍是有效的方法。對腰椎管狹窄相關的自然發(fā)展過程仍需
進行前瞻性隨機研究,其方法仍需要改進,以提高對其相關的自然發(fā)展過程的認識
。
近年來,傾向有限減壓的術式,以保留脊椎后部穩(wěn)定成份,降低短期并發(fā)癥,
但是,由于狹窄復發(fā)和鄰近平面狹窄的發(fā)展,產生遠期失敗率卻較高。對腰椎管狹
窄合并退行性腰椎側凸和滑脫時,已有充分的證據表
明,在減壓術后同時行融合術
是妥當的。減壓后行椎弓根短階段固定,可提高融合率,避免了長范圍固定。最好
的方法是選擇對病人有利的術式、降低手術并發(fā)癥和提高療效,這仍是有待繼續(xù)研
究的課題。
作者簡介:張功林(1954-),男,甘肅人,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顯微外科,脊柱
內固定,電話:(0931)8975286
參考文獻:
〔1〕 Spivak JM.Degenerative lumber spinal stenosis[J].J Bone Joint
Surg(Am),1998,80(7):1 053~1 066.
〔2〕 Garfin ST,Herkowttz HN,Mirkovic S.Spinal stenosis[J].J Bone Jo
int Surg(Am),1999,81(4):572~586.
〔3〕 Deen HG,Zimmerman RS,Lyons MK, et al. Measurement or exercise to
lerance on the treadmill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lumbar spinal ste
nosis:a useful indicator or functional status and surgical outcome[J]
.J Neurosurg,1995,83:27~30.
〔4〕 Rydevik BL,Cohen DB,Kostuik JP.Spine epidural steroids for patie
nts with lumbar spinal stenosis[J].Spine,1997,22:2 313~2 317.
〔5〕 Sanderson PL,Getty CJ.Long-term results of partial undercutting
facetectomy for lumbar lateral recess stenosis[J].Spine,1996,21:1 352
~1 356.
〔6〕 McCulloch JA.Microdecompression and uninstrumented single level
fusion for spinal canal stenosis with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J
].Spine,1998,23(20):2 243~2 252.
〔7〕 Sato K,Kikuchi S.Clinical analysis of two-level compression of t
he cauda equina and the nerve roots in 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s[J]
.Spine,1997,22:1 898~1 904.
〔8〕 Fischgrund JS,Mackay M,Herkowitz HN,et al.Degenerative lumbar sp
ondylolisthesis with spinal stenosis: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 com
paring arthrodesis with and without instrumentation[J].Spine,1997,22:
2 807~2 812.
〔9〕 Fox MW,Onofrio BM,Hanssen AD.Clinical outcomes and radiological
instability following decompressive lumbar laminectomy for degenerative
spine stenosis:A comparison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oncomitant arthrod
esis versus decompression alone[J].J Neurosurg,1996,85:793~802.
〔10〕 McCulloch JA.Posterolateral uninstrumented lumbar fusion:A soft
tissue envelope technique[J].Spine,1997,22:397~422.
〔11〕 Grob D,Jumke T,Dvorak J.Degenerative lumber spinal stenosis:Dec
ompression with and without arthrodesis[J
].J Bone Joint Surg(Am),1995
,77:1 036~1 041.
〔12〕 Airakssinen O,Herno A,Turunen V.Surgical outcome if 438 patient
s treated surgically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J].Spine,1997,22:2 27
8~2 282.
〔13〕 Katz JN,Lipson SJ,Brick GW,et al.Clinical correlates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following laminectomy for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
osis [J].Spine,1995,20:1 155~1 160.
〔14〕 Atlas SJ,Deyo RA,Keller RB.The Maine lumbar spine study,partⅢ.
1-year outcomes of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lumbar spinal
stenosis[J].Spine,1996,21:1 787~1 795.
〔15〕 Katz JN,Lipson SJ,Lew RA,et al. Lumbar laminectomy alone or wit
h instrumented or non-instrumented arthrodes is degenertive lumbar spin
al stenosis.Patient selection,costs,and surgical outcomes[J].Spine,19
97,22:1 123-1 131.
〔16〕 Postacchini F.Management of lumbar spinal stenosis[J].J Bone
Joint Surg(Br),1996,75:154~164
〔17〕 Whitecloud TS,Davis JM,Olive PM.Operative treatment of the dege
nerated segment adjacent to a lumbar fusion[J].Spine,1994,19:531~536
.
〔18〕 Frazier DD,Lipson SJ,Fossel AH,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spina
l deformity and outcomes after decompression for spinal stenosis[J].S
pine,1997,22:2 025~2 029
〔19〕 Katz JN,Lipson SJ,Chang LC,et al.Seven to 10 years outcome of d
ecompressive surgery for 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J].Spine,1996,2
1:92-98.
〔20〕 Herno A,Airaksinen O,Saari T,et al.Surgical results of lumbar s
pinal stenosis.A comparison of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previous back s
urgury[J].Spine,1995,20:964~969.
【腰椎管狹窄治療進展】相關文章:
支架置入術治療頸動脈狹窄的進展08-05
齒狀突游離并腰椎管狹窄癥1例08-05
晚期面癱外科治療的進展08-05
椎間盤源性腰痛的治療進展08-05
骨不連的手術治療進展08-05
神經原性膀胱的治療進展08-05
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新進展08-05
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溶栓治療進展08-05
奧曲肽治療消化系內分泌腫瘤進展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