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峽古鎮(zhèn)》讀后感 推薦度:
- 《三峽》讀后感 推薦度:
- 《三峽》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三峽》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峽》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峽》讀后感1
沒到三峽以前,只把它想像成巖壁峭絕,不見天日。其實,太陽這個巧妙的照明師不但利用出峽人峽的當(dāng)兒,不斷跟我們玩著捉迷藏,它還會在壁立千初的幽谷里,忽而從峰與峰之間投進(jìn)一道金晃晃的光柱,忽而它又躲進(jìn)云里,透過薄云垂下一匹輕紗。
早年讀書時候,對三峽的云彩早就向往了,這次一見,果然是不平凡。過瞿塘峽,山巔積雪跟云絮幾乎屏在一起,明明是云彩在移動,恍惚間卻覺得是山頭在走。過巫峽,云漸成朵,忽聚忽散,似天鵝群舞,在藍(lán)天上織出奇妙的圖案。有時候云彩又呈一束束白色的孩帶,它似乎在用盡一切輕盈婀娜的姿態(tài)來襯托四周疊起的重嶺。
初入峽,頗有逛東岳廟時候的森像之感。四面八方都是些奇而丑的山神,朝自己撲奔而來。兩岸斑駁的巖石如巨獸伺伏,又似正在沉眠。山峰有的作蝙蝠展翅狀,有的如尖刀倒插,也有的似引頸欲鳴的.雄雞,就好像一位魄力大、手藝高的巨人曾揮動千鈞巨斧,東祈西削,硬替大江斬出這道去路。巖身有的作絳紫色,有的灰白杏黃間雜。著名的“三排石”是淺灰?guī)S,像煞三煮斷垣。仙女峰作杏黃色,峰形尖如手指,真是瑰麗動人。
盡管山坳里樹上還累累掛著黃橙橙的廣柑,峰巔卻見了雪。大概只薄薄下了一層,經(jīng)風(fēng)一刮,遠(yuǎn)望好像楞楞可見的肋骨。巫峽某峰,半腰橫掛著一道灰云,顯得異常英浚有的山上還有閃亮的瀑布,像銀絲帶般蜿蜒飄下。也有的雖然只不過是山縫兒里淌下的一道澗流,可是在夕陽的映照下,卻也變成了金色的鏈子。
船剛到夔府峽,望到屹立中流的滟滪灘,就不能不領(lǐng)略到三峽水勢的險巉了。從那以后,江面不斷出現(xiàn)這種攔路的礁石。勇敢的人們居然還給這些暗礁起下動聽的名字:如“頭珠石”、“二珠石”。這以外,江心還埋伏著無數(shù)險灘,名字也都蠻漂亮。過去不曉得多少生靈都葬身在那里了,F(xiàn)在盡管江身狹窄如昔,卻安全得像個秩序井然的城市。江面每個暗礁上面都浮起紅色燈標(biāo),船每航到瓶口細(xì)頸處,山角必有個水標(biāo)站,門前掛著各種標(biāo)記,那大概就相當(dāng)于陸地上的交通譽(yù)。水淺地方,必有白色的報航船,對來往船只報告水位。傍晚,還有人駕船把江面一盞盞的紅燈點著,那使我憶起老北京的路燈。
每過險灘,從船舷俯瞰,江心總像有萬條蛟龍翻滾,漩渦團(tuán)團(tuán),船身震撼。這時候,水面皺紋圓如銅錢,亂如海藻,恐怖如陷阱。為了避免擱淺,穿著救生衣的水手站在船頭的兩側(cè),用一根紅藍(lán)相間的長篙不停地試著水位。只聽到風(fēng)的呼嘯,船頭跟激流的沖撞,和水手報水位的喊聲。這當(dāng)兒,駕駛臺一定緊張得很了。
船一聲接一聲地響著汽笛,對面要是有船,也鳴笛示意。船跟船打了招呼,于是,山跟山也對語起來了,聲音遼遠(yuǎn)而探沉,像是發(fā)自大地的肺腑。
《三峽》讀后感2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最近,我拜讀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即為其中深厚的文學(xué)、史學(xué)功底和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所吸引、所陶醉、所折服,
一、對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在《文化苦旅》中,絕大部分文章都貫徹這樣的一個主題:對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如在《五城記》中關(guān)于廣州的描述。作者說,自古以來,由于遠(yuǎn)離京城,靠近海洋,廣州總是表現(xiàn)得離經(jīng)叛道;而近代的廣州,“北上常常失敗。那就回來,依然喝早茶、逛花市,優(yōu)閑得像沒事人一樣,過著世俗氣息頗重的情感生活!笔堑,從康有為的“戊戌變法”到現(xiàn)在,廣州人北上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失敗,然而失敗以后回來,依然繼續(xù)著自己那悠閑的“飲茶文化”,仿佛什么事也沒發(fā)生過。作者由評論廣州人的“嘆早茶”、“逛花街”等一系列閑散生活,將矛頭直指廣州人“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自私與消極心理。隨著改革開放,廣州人雖然仍保留著自己特有的“飲茶文化”和“花市文化”,但是,他們卻已拋棄了以往的自私和消極_“這些年,廣州好像又在向著北方發(fā)言了,以它的繁忙,以它的開放,以它的勇敢。不過,這次發(fā)言與以前不同,它不必暫時舍棄早茶和花市了,濃濃冽冽地,讓慷慨言詞拌和著茶香和花香,直飄遠(yuǎn)方!
作者在對廣州人那特有的文化進(jìn)行反問和思索的同時,也不忘對廣州在改革開放所作出的成果給予認(rèn)可。余秋雨憑著他那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寫作手法,在《文化苦旅》中對許許多多的城市、小鎮(zhèn)和其它人文景觀所蘊(yùn)含著的文化底蘊(yùn)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精神進(jìn)行追溯、反問和思索。
二、憑借山水風(fēng)物尋求文化靈魂《文化苦旅》全書的主調(diào)是:憑借山水風(fēng)物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秘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gòu)成。作者的散文形式的確與眾不同,但讀者看了本書的'篇目后,想在正文中尋找天一閣、莫高窟、天柱山,乃至江南小鎮(zhèn)的周莊、同里是什么樣子,他肯定會大失所望。因為作者對具體的山水名勝的風(fēng)貌幾乎不置一詞,其過人之處是在點明某地后,即以類似電影中鏡頭切換的形式凝造出濃麗而沉郁的人生圖景,緊跟著進(jìn)入直抒式詠嘆。這種詠嘆以熾烈的情感和夸張的言詞力求先聲奪人,繼而以縱橫四海的氣勢揮灑著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種種遐想和議論,使讀者為文章的情緒所感染,不知不覺中接受余秋雨那獨有的文化底蘊(yùn)、人文精神、心路歷程等的影響。這種創(chuàng)作意念,始終貫穿于整部《文化苦旅》之中。
在《風(fēng)雨天一閣》中,作者沒有描寫介紹天一閣的景色,而是重點寫了范欽和他的繼承著們?nèi)绾尾幌С林氐拇鷥r去保護(hù)那萬卷家書。以及朱熹當(dāng)年不遠(yuǎn)千里從福建崇安跋涉來到岳麓書院,冒著被免1職、甚至可能被逮捕殺頭的危險給學(xué)生講學(xué)。余秋雨依仗其淵博的文學(xué)和史學(xué)功底,豐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shù)表現(xiàn)力,不但揭示了中國文化的巨大內(nèi)涵,而且也為當(dāng)代散文領(lǐng)域提供了嶄新的范例。
《三峽》讀后感3
三峽,多少次在縹緲的夢際縈繞,多少次在渴望的目眸幻化,多少次在向往的心底激蕩。今日,終于看到了你的雄偉和浩大,終于體驗了你的底蘊(yùn)和神話。不覺中,發(fā)現(xiàn)自己已被你慢慢地“吞噬”并“同化”。
耐不住激動的心,想一下子飛到你的身旁。重重阡陌,如今大道通天;座座高山,如今隧道暢通。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要想馳入你的“殿堂”,若非一番寒徹都難以將你暢想。只要路是對的,就不怕路遠(yuǎn)。索性,我放開目光,靜靜眺望窗外的景象。突然間,你用巍峨、險峻、挺拔的青山告訴我:高峰只對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來說才有真正的意義;你又用迤邐、盤旋、漫長的山路告訴我: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就永遠(yuǎn)無法到達(dá)。
忘卻了一步步逼近你——三峽大壩時的情思,淡薄了一目目打量你的慌亂,自己只依稀在問:我是誰?是那個“向波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的“弄潮兒”?是那個自命清高,恃才傲物的狂妄之徒?是那個惜時間如生命,視生命若珍瑰的“鋼鐵戰(zhàn)士”?是那個胸?zé)o大志,游手好閑的庸者?還是那個對影筆耕,臨窗苦讀的賢人?漠視了自己的一切,只顧著拜望眼前宏偉的超級工程。似要將你的一尺一寸記在心里,似要將你的一點一滴印在腦海里。因為你是衡量祖國國力的尺度,你是度量征服自然的標(biāo)準(zhǔn),你是無數(shù)前圣心智的結(jié)晶。
眼前呈現(xiàn)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不斷升降的塔帶機(jī),現(xiàn)場勘察的`工程師,不停工作的工人……我不僅體驗到這座世界級超級工程的宏大,同時更真切地感受到力挽狂瀾,改造自然的艱辛;蛟S,眼前滿身灰土的工人就是自己將來的縮影;或許,自己也能閃現(xiàn)出睿智、敬業(yè)的工程師的魅影。也或許,自己那顆孤傲的心還不曾軟化。站在185米高程的大壩上遠(yuǎn)眺,一切都沐浴在晨光中,江面上霧氣騰騰,煙波浩淼。很奇怪,為什么自己不來一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風(fēng)景這邊獨hao”!或許,此時,三峽正在用雄渾的聲音告訴我:擁有夢想只是一種智力,實現(xiàn)夢想才是一種能力;生命之燈因熱情而點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生命之塔因汗水而砌成;沒有汗水就沒有成功的淚水;要成為一名真正出色的工程師,沒有勤奮、踏實、謹(jǐn)慎,那一切將是虛妄……
我不再那么浮華,不再那么夜郎自大。當(dāng)我一步步走下大壩時,我覺得自己的腳步很沉重,像拖著鉛球,寸步難行。三峽,是你軟化了我那顆孤傲的心,是你溫?zé)崃宋夷瞧鶅龅乃季S,是你激活了我那灘禁錮的死水。是你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是你讓我開始變得清醒,是你讓我目睹到真正的艱辛,是你讓我再次激起燃燒自己的勇氣!
風(fēng)回三峽,愈伸其號啕;水遏瞿塘,愈顯其奔猛。終于不再讓你縈繞在自己的夢際,終于不再讓你幻化于無知的心靈。你已經(jīng)可以在我的言行中找到你的氣魄,你已經(jīng)能夠在我的身上聞到你的氣息。偉大的工程師用你改造了自然,渺小的我用你重塑了自己。你的身軀沒留下我的痕跡,但我曾走過,而且吸取了你的靈氣,承遞了你的精華……
《三峽》讀后感4
第一部分寫白帝城,以李白的詩句、《白帝托孤》的樂曲和故事串起整個部分,一語道出詩人與山水的親密關(guān)系:“只能請那些在黃卷青燈間搔首苦吟的人們不要寫詩了,那模樣本不屬于詩人!闭嬲脑娙,是在湍急的水和險峻的山這間以一葉扁舟把酒臨風(fēng),沉著而激動地吟出心中精神與感動的人,如李白在白帝城悄然登舟,當(dāng)時無專用,卻被傳記千年。而那些馳騁一時的戰(zhàn)將與戰(zhàn)事則隨滔滔江水滾滾東去。三峽,是真正的詩歌的搖籃,有那闕《早發(fā)白帝城》為證,有李白為證。
第二部分,寫過長約200千米的三峽時進(jìn)入眼簾的神女峰。如果說三峽的洶涌奇險是力量、是激情、是陽剛,那么神女峰的安靜與神女峰的傳說則帶著神秘美好陪伴著這力量、這激情、這陽剛。無以為報,三峽只有以湍急的浪與呼嘯的風(fēng)作為無言的答謝。正好李白等詩人執(zhí)著游吟出沒于險山惡水間,找尋這樣那樣的美,神女峰的美好與獨聳千年的落莫也被詩人用銳利的眼與澎湃的情淺淺吟出。作者在此處不吝筆墨地摘錄了舒婷的《神女峰》,于是,一個雖殘破卻仍留在整個民族心中的神話就這樣被描述。“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直接,簡單,卻有無究的色彩,與千百年前的那句“朝辭白帝彩云間”異曲同工。
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一脈相連,足跡的轉(zhuǎn)移帶來感情的波浪思緒的火花,詩是唯一的出路。三峽,是屬于真正的詩人的,古往今來,沒有變更過。
第三部分則相對地平靜,正好激情澎湃后小憩片刻的詩人。有萬千思緒,王昭君、屈原激激蕩蕩涌上心頭,不僅是憑古,更是在古今一致的水面上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萬千感慨歸結(jié)為一句平平的“還好,還有一位女詩人留下了金光菊和女貞子的許諾,讓你在沒有月光的夜晚,靜靜地做一個夢,殷殷地企盼著。”夢里,怕者是把酒游吟的李白,珠淚輕垂的神女,盈盈淺笑的`昭君,問天索地的屈原,滿目的熱淚,和那亙古不變的洶涌瑰麗。
全文無甚直接寫景之處,只是以三峽游蹤為經(jīng),編織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多次凸現(xiàn)三峽的文化含義,詩人、奇山異水、神女、昭君、屈原,三峽幾乎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見證者。在作者筆下,三峽,不只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山水風(fēng)景,更含有極具濃郁的文化氣息,是作者心中的一塊圣地,一個無從替代的意象。沒有太多的抒情,卻能讓人的心頭起伏不定,正如不需要風(fēng)的吹拂,三峽的水湍急澎湃——因為水下暗流洶涌不禁佩服作者,不矯情不夸張,卻在平和之中帶讀者作了一番留下深刻印象的游歷。作者的學(xué)者氣息、文人氣息盡顯無遺。
《三峽》包含了深刻的含義,絕非泛泛的文人游記。讀罷《三峽》,心中的洶涌遠(yuǎn)非釋卷便可以靜息。三峽是美景,更是歷史與理想、力量與激情的結(jié)合體。這片美景外國人不懂,不可能懂,在千百年中歷經(jīng)滄桑的三峽僅屬于中華民族,這是只有我們才有的驕傲與狂放不羈。
《三峽》讀后感5
不同的經(jīng)歷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成功時我們會開心,失敗時,我們會沮喪難過……而旅游帶給我的是身心的愉悅。今年暑假我去了驚險有趣的三峽猴溪,去了充滿文化氣息的三游洞,去了清新涼爽的三峽大瀑布。這一天時間雖然短暫,卻又充實;雖然匆匆,卻又令人回味無窮。
清晨,太陽還未升起,我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出發(fā)啦。夏天的早上空氣格外清新,透過車窗,一股涼風(fēng)拂過臉龐,舒服極了。我們先來到三峽猴溪,進(jìn)入大門,是一片空曠的場地。穿過這片空曠的林蔭地,再順著窄窄的石級臺階一路而下,就是猴溪的售票處了。聽工作人員說,前段時間暴雨沖垮了猴溪的人行道,現(xiàn)在只能依靠纜車行走了。站在纜車旁邊,俯視下方,感覺深不見底,傳送帶上,間隔十米左右就有一輛纜車,我作為第一個行人坐上去,心里有些膽怯,好在爸爸陪我,我又有了一絲安全感。坐上纜車啟動的一剎那,我的心扯到了嗓子眼兒上。好恐怖,我嚇得不敢睜眼,緊緊握住爸爸的手。爸爸鼓勵我睜開眼睛,我發(fā)現(xiàn):自己正懸在半空中往下滑,穩(wěn)穩(wěn)的,往下看,從山間穿過的公路上如螻蟻般大小的車和人,是那么渺小,俯視世界的我如一只快樂的小鳥,正自由飛翔。我感嘆大自然的神奇,也深深懂得:原來在自然界中,我們每個人競是那么微小,如蒼海一粟。到了猴的樂園,我還看到了一群大大小小的猴子,他們充滿靈性,他們聰明可愛,他們機(jī)敏任性,最好玩的是當(dāng)爸爸正從包里拿出我給他們準(zhǔn)備的食物時,突然從背后鉆出一只小猴,一眨眼就輕輕地把一整袋食物全部搶走了,還爬到樹上沖著我們得意的笑呢!
我們來到了三游洞,這時太陽正張開他的.懷抱,親切地呵護(hù)著大家。過去我也曾來過兩次,但都是走馬觀花,沒有仔細(xì)去看過那些歷史背后的東西。爸爸告訴我,三游洞的歷史悠久,充滿文化氣息,唐代詩人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個人曾一同游過此洞,人稱"前三游";到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也一同來游過此洞,人稱為"后三游"。洞內(nèi)石壁上有許多的詩詞,還有書法家們的藝術(shù)作品,令我敬佩至極。從這里我還看到了滾滾長江東逝去的波瀾壯闊,看到了虎背雄腰的張飛擂鼓的霸氣,看到了從古至今各種印章的別致。
正午時分,我們又來到了避暑勝地——三峽大瀑布,這里人山人海,沐浴著瀑布的靈氣,悠閑的玩著水,聊著天。最刺激的要算是穿越大瀑布了,全幅武裝的我們滿懷驚喜,弓著腰,慢慢鉆進(jìn)瀑布之門,轟鳴聲,尖叫聲不絕于耳,身上被沖下來的瀑布沖濕,競有股莫名的寒意,太好玩了。
這一天,迎著朝陽出發(fā),踏著夕陽歸來,充滿而快樂!鬼斧神工的自然界賦予了我靈氣,給予了我快樂,帶給了我嫻靜!我愛你!三峽之都!我為自己生活在三峽而自豪!
【《三峽》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三峽的作文03-22
《三峽》讀后感02-09
《三峽古鎮(zhèn)》讀后感04-15
三峽教學(xué)反思01-04
游三峽作文08-07
《三峽》教學(xué)反思03-20
游玩三峽作文09-02
《三峽》讀后感(精選9篇)09-28
《三峽》讀后感(精選17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