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成人免费视频,国产一级a作爱视频免费观9看,色五月丁香亚洲,亚洲欧美性爱在线视频,1000部黄片免费观看一区,国产亚洲性生活视频播放,三级黄色在线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心得體會>讀后感>《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

時間:2024-06-22 15:37:24 讀后感 我要投稿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5篇(推薦)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5篇(推薦)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

  還記得在徐州高等師范讀書時,就從書本中認識陶行知先生。他的一句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就被學校掛在走廊。現(xiàn)在讀起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教育名篇》這本書,與自己教學實踐相結(jié)合去體會,和我作為一名學生時候感覺是不同的。

  《陶行知教育名篇》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 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

  一、師德培訓教材

  從陶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好教師的殷切期望。“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對教師的自身成長提出了四個問題,叫做“每天四問”。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薄懊刻焖膯枴睘槿藗兲峁┝诉M德修業(yè)的參考,當作一面鏡子,時刻對照自己,必然可以見出每一個人身體健康上有著大的進步,學問上有著大的進步,工作效能上有著大的進步,道德品格上有著大的進步,顯出水到渠成的進步。

  我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爆F(xiàn)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著變化。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人,應有一種危機感。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qū)W。“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的博!

  二、生活中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 “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diào)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三、教“學生學 ”

  “教學做合一”,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書中他作過一個生動的譬喻:游泳要在水里游,學游泳,就須在水里學。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讀游泳的書籍,做游泳的動作,縱然學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時候,還是要沉下去的。學生的學習亦是如此,光學會書本上的知識,不懂得如何去實踐運用,即使把書上的內(nèi)容倒背如流,又有何用呢?因此,教師不應該僅僅把書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更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去學,如何去用。

  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全現(xiàn)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jīng)過類似的經(jīng)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jīng)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jīng)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教師應不斷研究,才能時常找到新理,只有學而不厭,然后才能誨人不倦。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陶先生說得多好。如今學生的生活圈子比較狹小,但是現(xiàn)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他們對信息的接收能力是非常強的,課外知識非常豐富。由于他們年齡小,還不能把所知的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在“做”上教,促使學生在“做”中學,廣泛地在課堂課外開展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正是從“做”入手促進“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奉獻。有人將教師比作園丁,“園丁的夢境,常常是花的芳香,葉的濃蔭,教師的夢境,常常是雅甜的笑臉,朗朗的書聲!薄罢娼逃切男南嘤〉幕顒樱┆殢男睦锇l(fā)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睕]有愛就沒有教育!澳闳舭涯愕纳旁趯W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學生的生命放在大眾的生命里,這才算是盡了教師的天職!弊鳛橐幻贻p教師,我將會永遠牢記陶先生的教誨,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以陶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學會過硬的技能,讓學生的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強調(diào)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的教育以書本為中心,這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教育以生活為中心與我們現(xiàn)在所提倡的教育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匹配的,通過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可以避免空洞的說教,可以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的形象生動,豐富學生的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要通過生活來進行,無論教育內(nèi)容還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據(jù)生活需要,與生活一致這一思想在當今看來是不能全部肯定的。生活與教育不是完全同步毫無區(qū)別的,忽視了生活與教育的區(qū)別。以及在教學內(nèi)容的傳授方面,忽視系統(tǒng)知識的傳授是不可取的。而我們現(xiàn)在應該做的并不是要去全然否定或肯定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而是應該根據(jù)當今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需求以及學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與時代的發(fā)展相結(jié)合,予以創(chuàng)新,那才是應該做的事情。

  另外,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也貫穿本書的始終。首先,要“在勞力上勞心”,做到“手腦雙揮”。其次,懂得行動是知識的來源。讀后感·再次,要求做到“有教先學”和“有學有教”,即:教人者先教己,教人者還要教而學,即知即傳。最后,反對注入式教學。陶行知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有三個理由,概括起來就是:

  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

  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

  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敖虒W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他舉了很多的例子,比如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笆略鯓幼霰愀禈訉W,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diào)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3

  閱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收獲甚多,感慨萬千?偢杏X一位老人正在講述著他一生對教育的感悟的種種表情。先生說:“以教人者救已”是根本方法之一,正是以這樣的方法來對待“教育”和“生活教育”。陶行知以畢生的精力譜寫教育新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實踐,是我們這些教書匠的指路燈,我認為這盞燈,對我們來說,是最明亮著,永遠是閃爍著,永遠指引著文字前進再前進。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與方法,給予了我們啟迪。“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與教學論。

  “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這句話概括出了我們應該怎樣做個合格的教師。世界上有兩種不合實際的教學方式:一是只會讀書,只會拿一本書要學生讀它、記它;二是不是在教書,而是教學生,注意的中心點是從書本上移到學生身上來。我認為這兩種教學方式學生都是在被動的地位,知識是無限的,而老師教給學生學的方法是有限的;叵胱砸咽陱慕痰倪^程中,不禁不吃一驚,原來這就是典型填鴨式教學,把學生當成一只鴨子,把知識當作糧食,只知道喂飽鴨子就可以了。真的'很慚愧。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應該對待每個學生以寬容,坦誠相待,不能搞“一言堂”。

  《陶行知教育文集》說,作為教師要放下架子,心胸要豁達,態(tài)度真誠,要有熾熱的情感。公開、公正地對待每個學生,不因?qū)W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異有所不同來要求學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nèi)パ芯。作為一名教師,應該?chuàng)造融融的師愛氛圍,靠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4

  每次看書都有一個習慣,拿起筆把優(yōu)美的字、詞、句用一個小本子摘抄下來。唐代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時語文老師也曾說過,沒有寫不好的作文,只有書沒讀夠的學生。想寫好文章,讀書是最好的途徑。

  周末的休息時間里,沒有了上課的勞累。來到市區(qū)的書店里,找一個僻靜的角落,拿著《陶行知的教育名著》讀了起來。書中的有一句話這樣說道:“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學”,這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diào)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边@句話給我的感觸不僅僅是點破了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還說了老師的“教”得注重方式方法;學生的“學”也得注加強培養(yǎng)。

  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只局限于學好老師所教,考好學校里的考試。大多數(shù)老師的教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試卷上的題目會做。前者離開了老師,便止步不前;后者培養(yǎng)的學生,只會生搬硬套。當今時代——信息社會,知識的更新十分迅速,以前那種學習一點知識夠用一輩子的情況基本不可能再出現(xiàn)。取而代之的是,一日不學十日空。每天我們都要學習,只要有一天不學習,前面的學習都白費。

  信息時代的社會,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不能只會“聽”,更要學會如何“學”!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導師,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他們學會思考,指導他們?nèi)绾螌W習。我作為一名五年級的數(shù)學老師,平時在講題目的同時,多給學生以引導,教會他們?nèi)绾螌W,而不是死記知識點。數(shù)學的學習過多都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遇見困難懂得如何分析解決。學生只有不斷地進行書籍的閱讀,才能得到知識的積累,也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我想,這也正是教育的`真正本質(zhì)吧!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陶行知先生對待教育事業(yè)的付出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心是教育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的教育是缺失的,是不完整的教育。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知識儲備還很有限,教學經(jīng)驗缺乏也在所難免。平時,我不僅強調(diào)學生要時刻學習,而且也要求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努力提升自己。讀書最大的樂趣不是你比別人讀了多少書,而是你從書中得到了什么,領悟到了什么,這才是讀書的樂趣所在!

  無論工作多忙、生活多累,我們都應該抽點時間出來,靜下心看看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習永無止步,在以后的工作中持之以恒的讀書來武裝自己,努力成為一名知識豐富的人民教師!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5

  陶行知是20世紀偉大的中國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上都有重要影響。 20世紀過去了,進入新世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依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讀完《陶行知教育名篇》,頗感觸動。

  用陶行知的話來說,“教與做合一”就是對生命現(xiàn)象的解釋,也就是對教育現(xiàn)象的`解釋。生活中,說是做事,說是學以致用,說是教人感化。因此,教學只是生活的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不同的過程。 “教與做是一回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邊做邊教,邊做邊學。是老師在做中教,學生是學生在做中學。從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來看生:做為教;從師生關系上說:做就是學。老師用做來教,才是真教;學生用做來學,才是真學。他以種田為例,指出耕種要在田里干,在田里干,要在田里學,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來,“教與做合一”是一種生活方法,是一種教育就是說教的方法要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jù)做的方法。學會教,教而不做不是教,學而不做不是學。 .教學以做為中心。

  他特別強調(diào)要在“做”活動中獲得知識。值得指出的是,“教與做”的“做”與杜威“邊做邊學”的“做”是有區(qū)別的。首先,陶行知的“做”是指“勞心”,反對勞心分離。 “‘做’字在孝莊有一個特殊的定義,這個定義是在勞動上努力。簡單的勞動只是草率,不能算做。純粹的勞動只是幻想,不能算做。真正的做是只有在努力!

  其次,這個“做”也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既然教行合一,以做為中心,自然就顛倒了陽明先生的觀點,變成了‘行為知之始’,‘重知必先重做’。獲得知識的勇氣!

  可見,陶行知的“行”以“行”為基礎,以“行”求知,強調(diào)“行”為知之源。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6

  作為一代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的很多教育觀點和理念在時下的教育界仍然是適用的,而且他的許多理念現(xiàn)在正在被我們所嘗試和應用,在他身上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是可以學習到很多,感悟體會到很多的。

  1.《教學合一》

 。1)教學合一,有三點理由:

  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學生學就是把教和學聯(lián)絡起來:一方面要先生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乃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手續(xù)程序,安排停當,指導他,使他以最短的時間,經(jīng)過相類的經(jīng)驗,發(fā)生相類的理想,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宗經(jīng)驗理想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得到了這種經(jīng)驗理想然后學生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

  第二,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所以怎樣學就須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lián)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lián)絡起來。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

  【之我見】現(xiàn)在我們都在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而老師只在其中起一個輔助的作用,真正有效的教學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學習的方法,不僅僅是學會吃飯而是學會怎么種糧食如何煮食。但對于“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在現(xiàn)今這樣的應試教育下我覺得不是很現(xiàn)實,學生的程度是參差不齊的,但是我們的教材和課標里面的教學任務都是要達到的,而在現(xiàn)今義務教育階段開展分層教學也是不現(xiàn)實的,所以如何在同一個課堂上因材施教,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掌握更多學習方法,讓領悟能力稍差的孩子也能形成一套自己學習知識的方法是我們要主要和深入去思考的。

  2.《第一流的教育家》

  (1)敢探未發(fā)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

 。2)敢探為發(fā)明的新理,即是創(chuàng)造精神;

  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即是開辟精神。創(chuàng)造時,目光要深,開辟時,目光要遠。

  3.《新教育》

 。1)新教育的目的:這目的可分為兩項來說明:第一對于天然界,要使學生有利于用他的能力。第二項目的,是對于群界要講求共和主義,使人人都能自由守著自己的本分去做各種事業(yè)。

 。2)新教育的方法:符合目的、依據(jù)經(jīng)驗、共同生活、積極設施、注重啟發(fā)、鼓勵自治、全部發(fā)育、喚起興味、責成效率。

  【之我見】真覺得陶先生的話夠簡潔,夠精煉,值得我們?nèi)プ聊ズ蜕钏。尤其是針對完成新教育目的的新教育方法,有很多我們現(xiàn)在都在嘗試地付諸實施,每一個方法都有一番文章可作,都不是一項小工程!

  4.《教育與科學方法》

 。1)科學方法是有步驟的,是有線索的。第一步要覺得有困難,第二步要曉得困難的所在。第三步使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困難。第四步有了這些方法然后再去選擇。第五步針對最后選擇出來的方法還要實驗一番。經(jīng)過這五步功夫,然后才解決一個問題。

  (2)科學方法要素:

  客觀的:凡事應用客觀的考查,有諸內(nèi)必形諸外。在教育上的觀察就是看你的學說于學生的反應怎樣?教員與學生的關系怎樣?

  數(shù)目的概念:凡有性質(zhì)的東西都有些數(shù)量。數(shù)量中又有兩個觀念:量的觀念和要量的正確。

  5.《學生的精神》

  學生精神大約分三點:

 。1)學生求學須具有科學的精神。

 。2)要改造社會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3)應付環(huán)境必具有堅強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6.《學做一個人》

  做一個整個的人,有三種要素:

  (1)要有健康的身體——身體好,我們可以在物質(zhì)的環(huán)境里站個穩(wěn)固。諸君,要做一個八十歲的青年,可以擔負很重的責任,別做一個十八歲的老翁。

 。2)要有獨立的思想——要能虛心,要思想透徹,有判斷是非的能力。

 。3)要有獨立的職業(yè)——要有獨立的職業(yè),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會的報酬。

  【PS】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漢。

  7.《我們的信條》

  我們深信教育是國家萬年根本大計。

  我們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我們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也就是教育的出發(fā)點。

  我們深信教育應當培植生活力,使學生向上長。

  我們深信教育應當把環(huán)境的阻力化為助力。

  我們深信教法學法做法合一。

  我們深信師生共生活、共甘苦,為最好的教育。

  我們深信教師應當以身作則。

  我們教師必須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

  我們深信教師應當運用困難,以發(fā)展思想及奮斗精神。

  我們深信教師應當做人民的朋友。

  我們深信鄉(xiāng)村學校應當做改造鄉(xiāng)村生活的靈魂。

  我們深信鄉(xiāng)村教師必須有農(nóng)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改造社會的'精神。我們深信鄉(xiāng)村教師應當用科學的方法去征服自然,用美術的觀念去改造社會。

  我們深信鄉(xiāng)村教師要用最少的經(jīng)費辦理最好的教育。

  我們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無價之寶,非金錢所能買得來,就不必靠金錢而后振作,尤不可因錢少而推諉。

  我們深信如果全國教師對于兒童教育都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心,必能為我們民族創(chuàng)造一個偉大的新生命。

  【之我見】這是我看到陶行知文章中覺得最為理想主義的,現(xiàn)狀是我們深信有很多的鄉(xiāng)村教師尋求一切機會往城里調(diào)動,往市區(qū)調(diào)動。沒錢比較難辦好教育。我覺得作為教師也用不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畢竟我們也是人,而不是圣人,只要用心去教導學生就足已了,對得起我們的職責即可。

  8.《如何引導學生努力求學——給正之先生的信》

 。1)大凡生而好學為上,熏染而學次之,督促而學又次之,最下者雖督促不學。

 。2)就地位論,好學的教師最為重要。想有好學的學生,須有好學的先生。

 。3)就須改善擴充學問的工具,圖書、儀器及其他設備必須應有盡有,應用盡用。

  (4)必學的督促。

  9.《行是知之始》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墨辯”提出三種知識:一是親知,二是聞知,三是說知。親知是親身得來的,就是從“行”中得來的。聞知是從旁人那兒得來的,或由師友口傳,或由書本傳達,都可以歸為一類。說知是推想出來的知識!坝H知”為了解“聞知”之必要條件,“說知”也是安根在“親知”里面的。

  10.《生活即教育》

 。1)生活就是教育;

  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

 。2)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

  是勞動的生活,就是勞動的教育;是科學的生活,就是科學的教育;是藝術的生活,就是藝術的教育;是改造社會的生活,就是改造社會的教育。

  【之我見】生活即教育,這句話真得不錯,我們要辦教育目的其實就是使一個人成長,使之能成為一個用價值的個體,為了讓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和自己生活得更好,所以我們的教育不能脫離了社會實際,徒有美好的空想是不能拿來當飯吃的。所以我們要辦務實的教育,而不是我們現(xiàn)在一味追求高分、重點大學的教育。應該體現(xiàn)人盡其用,人人有用。

  讀罷《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給我很大的啟示。關于陶行知先生,我知道他很有名氣,是杜威的弟子。關于他的教育思想,我了解他提出過“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觀點,可先生真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我并沒有具體了解過,更不要說運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去了。就如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中“序二”所寫:“大面積的中小學教師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說,更別說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諸教育實踐了,繼而有所發(fā)展了!贝俗髡吒赋觯骸耙粋沒有讀過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國做教師呢?”足以可見陶公在中國教育界的影響之深遠。當通過一段段短小卻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這些他所創(chuàng)立的教育理論時,不禁深深地佩服這位教育大家的遠見與深刻。因為他在八十多年前提出并研究的問題,正是今天我們所倡導的最新的理念。

  1、“生活即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說法,“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 “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

  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diào)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

  2、“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敖虒W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xiàn)象之說明,即教育現(xiàn)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穴,方是真學!彼梅N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jù)做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diào)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值得指出的是:“教學做合一”的“做”與杜威“從做中學”的“做”是有區(qū)別的。首先,陶行知所說的“做”是指“勞力上勞心”,反對勞力與勞心脫節(jié)!白觥弊衷跁郧f有個特別定義。這定義便是在勞力上勞心。單純的勞力,只是蠻干,不能算做,單純的勞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勞力上勞心。其次這個“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學做合一既以做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陽明先生的見解顛倒過來,成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認為“有行的勇氣才有知的收獲”。可見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礎上,是以“行”求知,強調(diào)“行”是獲得知識的源泉。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tǒng)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3、“行是知之始”

  一位在美國受過多年教育的學者,回國后卻放棄高官厚祿毅然跑到鄉(xiāng)下辦學,并終身致力于平民教育,這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是中國現(xiàn)代教育界最早認識到農(nóng)民教育問題重要性的人,是最早廣泛提倡婦女也有平等受教育權(quán)利的人,也是第一個開辦鄉(xiāng)村幼兒園的人。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钡冉逃枷虢裉烊栽趶V泛推行。

  每次讀到陶行知的話時,我總會感嘆,他怎么那么先知先覺?他怎么會總結(jié)出那么多精辟的話?“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仔細辨辨,妙哉妙哉!真正讓我了解了陶公“行知”名字的用意!

  記得前一階段,看到一則介紹:“蝸牛喜歡吃什么呢?”過去,孩子們要問

  爸爸媽媽、問老師,現(xiàn)在他們說:“喂喂就知道。”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喂養(yǎng),孩子們發(fā)現(xiàn)蝸牛喜歡吃甜食,如草莓、香蕉、橘子等,而不喜歡吃芹菜、黃瓜等。孩子們把蝸牛喜歡吃的食物畫出來貼在墻上,告訴全班同學。更有趣的是,孩子們發(fā)現(xiàn)蝸牛吃了草莓排出紅色的糞便,吃了橘子排出黃色的糞便。經(jīng)過反復的實驗觀察,孩子們得出結(jié)論,蝸牛糞便的顏色與吃的食物有關。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被稱為“做中學”,受到孩子們的空前歡迎。這項教育改革實驗有著鮮明的特點,它強調(diào)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和發(fā)現(xiàn)。

  這場教育改革實驗雖然是科學家發(fā)動的,但在教學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教師。在課堂里,教師不再是居高臨下地對學生傳授知識,而是在學生面前說:“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訴你。”“我不知道,讓我們一起來做實驗吧。”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創(chuàng)造的教育”一文中寫到魯濱孫漂流到荒島上去,白天到海邊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沒水喝,他想出了用軟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燒成,可以裝水,這是由行動而發(fā)生思想,由思想產(chǎn)生了新價值。當今的學校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不很多,教師的教法不新,學生學法不新。因此,現(xiàn)在的教育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需要充分的營養(yǎng),適宜的土壤,良好的環(huán)境,還需要建立良好的習慣,需要因材施教。教育者要像愛迪生母親那樣寬容愛迪生,在愛迪生被開除的時候,把地下室給他做實驗。我們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樣寬容法拉第,讓法拉第在電學上取得輝煌的功績。

  “親知是一切知識之根本”這是做中學活動中“做”的靈魂,強調(diào)了“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獲得知識的源泉。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與改變,是主動探究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兩個重要條件。大膽地放手讓孩子在實驗中驗證自己的想法,深信:“親知是一切知識之根本”,為孩子們展開一片充滿想象,充滿生機的天地!

  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丑為取舍”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于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說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教師有“不偏愛學生的義務”由此我想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wěn)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師愛是包含教育目的愛,而且通過這愛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稱學生為“愛人”,說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愛和教育視作天生的結(jié)緣。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于是教育產(chǎn)生效果。“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偉人還大!碧招兄壬褪沁@樣尊重學生的。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繼續(xù)研讀,讓他的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教師工作,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我愿做一名民主型教師,創(chuàng)設融融的師愛氛圍,靠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7

  原文一:“兒童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這是千千萬萬祖先,至少經(jīng)過五十萬年與環(huán)境適應斗爭所獲得而傳下來之才能之精華!

  感悟:作為教師,我們只有承認兒童創(chuàng)造力,才能談得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所以,教育者要啟發(fā)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首先真誠地與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兒童,發(fā)現(xiàn)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進一步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是為了培養(yǎng)發(fā)揮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如何培養(yǎng)?陶行知提到了充分的營養(yǎng)、良好的習慣及因材施教三點:首先要為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提供體力的與心理的充分的營養(yǎng),包括健康的體魄,清醒的頭腦,淵博的'知識,創(chuàng)造的欲望,事業(yè)心以及意志、求知欲、自我批評精神等個性特征,因為創(chuàng)造力是架在個性與才能之間的橋梁。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有助于學習和思維,以利于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這猶如“松樹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彼匾晝和瘋性的發(fā)展,指出“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處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從而使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特長發(fā)展。作為教師,我們要有與學生打成一片的態(tài)度,師生生活同受教育,教師要用心向?qū)W生學習,不僅是為了教育的需要,也是從學生身上所隱藏的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中汲取和豐富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因材施教,有信心有耐心將每個學生培養(yǎng)成才。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8

  在學校里,老師們就對我們說:是陶行知爺爺讓中國教育事業(yè)向前邁了一大步。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fā),辦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教育。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jīng)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這次學校組織我們閱讀《陶行知教育名篇》,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那么的貧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

  其中陶爺爺?shù)纳罱逃,讓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讓他們以考試分數(shù)為目的,以分數(shù)來分學生的好壞。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tǒng)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則漫畫這么形容的。一幅圖:學校開學了,學生帶著長方形,正方形,六邊形等等各種形狀的腦袋進入學校。另一幅圖:他們畢業(yè)后,一個個帶著圓形的腦袋從學校走出來。這個漫畫形象的表現(xiàn)了傳統(tǒng)教育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以傳受知識為已任,學生以接受知識,應付考試為追求的目標生活教育他則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這是我們現(xiàn)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多么的重要,F(xiàn)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藹發(fā)展。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要學習所要做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做為一個新教師,更要向陶爺爺學習,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們的老師。我相信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9

  這學期我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淺。本書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chuàng)造的教育 ”、“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以及“創(chuàng)造的教育”的獨特教育思想,對于我們的教育事業(yè)具有許多現(xiàn)實意義。

  在 “創(chuàng)造的教育”一文中寫到魯濱孫漂流到荒島上去,白天到海邊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沒水喝,他想出了用軟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燒成,可以裝水,這是由行動而發(fā)生思想,由思想產(chǎn)生了新價值。當今的學校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不很多,教師的教法不新,學生學法不新。因此,現(xiàn)在的教育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需要充分的營養(yǎng),適宜的土壤,良好的環(huán)境,還需要建立良好的習慣,需要因材施教。我們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樣寬容法拉第,讓法拉第在電學上取得輝煌的功績。

  在讀到“創(chuàng)造兒童的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解放,現(xiàn)今有許多學校還是靠犧牲兒童的時間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成績”,這就使兒童失去了學習人生的機會,養(yǎng)成無意創(chuàng)造的傾向,到成人時,即使有時間,也不知道怎樣下手去發(fā)揮他的創(chuàng)造力了。創(chuàng)造兒童的教育,還在于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從頭腦里解放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才能創(chuàng)造出輝煌的成就。

  教育創(chuàng)新并非標新立異,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的能力,如果說教學內(nèi)容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的話,就無所謂能力的培養(yǎng)了。因此,新時代的教學就是創(chuàng)新的教學,創(chuàng)新的學習。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師不應把現(xiàn)成的解決問題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該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jīng)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的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并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由此我們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創(chuàng)造教育” 的真諦。

  我們想要開創(chuàng)造之花、結(jié)創(chuàng)造之果、繁殖創(chuàng)造之森林,關鍵要有適宜的氣候、一定的土壤、而這些條件要靠我們?nèi)w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實際教學中,我將從書上學到的做起,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做起,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認真上好每一堂課,以真正的創(chuàng)新理念去開拓自己的新天地。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0

  早在讀師范時老師就給我們介紹了陶行知,知道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崇一學堂讀書的時候,就寫下了我是一個中國人,要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來的座右銘。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為人民教育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最近我仔細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書中內(nèi)容論述精當,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值得我們細細咀嚼。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他說:教育可以是書本的,是與生活隔絕的,其力量極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對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偉大,方不至于偏狹。以社會做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huán)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是教育的場所。生活教育教學生做人。。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是啊,教育最最重要的是教學生做人。教學生做一個身強體健、品行端正、學識豐富、能力高強、興趣高雅的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教為主,言教為輔。還可以學習名人偉人,教育學生做人。讓他們從榜樣的感人事跡和優(yōu)秀品質(zhì)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教學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書,到教學生,再到教學生學(更主動),用自己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貫徹在實踐中去。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偲饋碚f,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學科教學正是陶行知先生關于教學做合一理論的實踐課程之一。其基本理念就是以學生的數(shù)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為主要途徑,以促進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為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盡可能讓學生產(chǎn)生做的欲望,繼而真正地做起來。依托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從思維、感官、行為、語言等各方面培養(yǎng)學生做的興趣和能力。許多成功的數(shù)學課例表明,只要教師能在做中教,學生就能夠快樂地在做中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chuàng)造性就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發(fā)展。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我們教師既不能面目猙獰,又不能唯唯諾諾。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必須建立在對人的尊重基礎上,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寬容和引導,更是一種發(fā)自肺腑的愛的關懷。老師和學生要充分溝通,老師不僅僅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感情、獨立意識,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建立健全的身心;對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錯誤和缺點,也要求老師毫不猶豫地批評、校正,加以引導。寬容不是縱容,引導而不能誤導,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指出他們的不足,是對他們最好的幫助和尊重。

  讓我們以生活教育為本,注重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人格修養(yǎng);在尊重理解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融融的師愛氛圍;讓學生在做中學,憑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1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現(xiàn)代杰出的教育家,他的很多教育觀點和理念在時下的教育界仍然是適用的,而且他的許多理念現(xiàn)在正在被我們所嘗試和應用,在他身上我們這些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是可以學習到很多,感悟體會到很多的!短招兄逃愤@本書將陶老先生發(fā)表的教育理念整合,讓作為讀者的我更加系統(tǒng)完善的深入了解了陶老先生的教育思想。

  書的引言提出陶行知他既反對‘老八股’教育,又反對‘洋八股’教育,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fā),辦中國人民的教育。正是陶行知的這個做法,才能使他的教育理念既能符合世界先進的教育思想,又不至于像無本之木一樣,脫離中國國情,所以他的教育思想真正的在中國起到作用。其中有一些思想對我有十分深刻的印象,我受益匪淺。 教學合一思想

  陶行知先生將世界上的先生分為三種:第一種只會教書,把兒童做成書架子;第二種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生依舊處于被動的地位;第三種先生乃是教學生學,就是把校和學聯(lián)系在一起,一方面要先生負執(zhí)導的責任,一方面學生負學習的責任。調(diào)理清晰,讓作為教育工作者可以自我判斷出自己是何種先生,明白自己的目標。先生沒有進步,學生也就難有進步了,F(xiàn)在的教育現(xiàn)實中,有許多老師安于現(xiàn)狀,把教學內(nèi)容一遍又一遍的重復交給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所以我就覺得陶行知的眼睛真毒,寥寥幾筆,卻抓住了最關鍵的癥結(jié)。

  教學合一對于教師是極其重要的,是一名合格的教師是必須具備的思想。

  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

  學生自治這個問題,是自動主義貫徹德育的結(jié)果,使我們數(shù)千年來保育主義,干涉主義,嚴格主義的反應,是現(xiàn)在教育界一個極重要的問題。中國由于歷史原因,群眾長期處于被壓制的階級,所以在中國學生自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的處理方法也是十分值得思考的。

  學生自治辦得妥當有四點好處:①學生自治可為修身倫理實驗②學生自治能適應學生之需要③學生自治能輔助風氣之進步④學生自治能促進學生經(jīng)驗之發(fā)展。凡事都有兩面,學生自治辦的不妥當會出現(xiàn)以下幾點弊端:①把學生自治當成爭權(quán)的器具②把學生自治誤作治人看③學生自治與學校在對峙地位......

  生活即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是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學生,在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已經(jīng)在國際教育界廣泛認同,但是陶行知先生并未沿用老師的理念,而是結(jié)合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jié)合,提出了更加適合中國教育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論。用陶行知的話講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

  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diào)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創(chuàng)造的教育

  創(chuàng)造力對于哪一個行業(yè)的發(fā)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對于教育界而言則更加重要,教育人士自己要有創(chuàng)造性,更要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創(chuàng)造性,這對于學生和社會的發(fā)展都有很大的作用。什么是創(chuàng)造的教育即既進行四星的`教育,也要進行行動的教育,F(xiàn)在的學生只知道埋頭苦學各種理論觀點,而對于理論觀點的應用能力卻十分不足。中國現(xiàn)在的教育就是關門來干的,只有思想沒有行動的。教員們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學生們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學校的教育更是死氣沉沉。十分佩服陶行知先生思想理論的先進性,每一個理論都值得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

  除了以上的理念,陶行知對于農(nóng)村教育、讀書與用書、大眾教育、民主教育、行知合一等觀點的闡述也對中國教育的發(fā)展具有建設意義。陶行知先生用自己畢生的時間、經(jīng)驗投入到中國的教育發(fā)展事業(yè)中,通過不斷地實踐、創(chuàng)造、發(fā)展,對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做出重大貢獻。由于社會的告訴發(fā)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仿佛已經(jīng)被人遺忘,許多教育工作者對于陶行知的教育理論的了解也不全面,理解不夠深刻,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我通過此次對于《陶行知教育名篇》的閱讀,對于自己該成為什么樣的老師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育是立國之本。陶行知的話不應該只是標語,更應該落到實處,成為教育工作者血液里的東西。學習陶行知思想,繼承圣賢的理論,對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是極其重要的。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2

  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我感覺受益匪淺。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為人堪稱“萬世師表”,他懷抱崇高理想,要通過教育“救國,造過,建國”;他積極投身政治活動,是一位杰出的愛國社會活動家;他胸懷博愛,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實踐著他的人生夢想;他有一顆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實意,“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位教育家身上,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感人力量和激勵人們無私無畏奮發(fā)向上的偉大精神。

  陶行知先生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留下了許多永不過時的教育理論,。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也是他的教學論。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師不應把現(xiàn)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根本不用思考,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jīng)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結(jié)果。

  與此同時,陶行知又指出對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由此我們不難體會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過這一方法的尋求來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學生就不僅能使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探索解決新的問題。教學做合一即: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前者是先生,后者是學生。教學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故當為“教學做”,而非“教”、“學”、“做”。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 陶行知先生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學”,這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diào)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

  先生只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陶行知先生的“智育注重自學”的教育思想,對我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币虼耍谡n堂教學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親自走向知識,主動探索,發(fā)展思維。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需要,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和空間,真正讓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quán)。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愉快的活動中獲得知識。教師巧妙地把自己轉(zhuǎn)向幕后,把學生推到臺前,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唱好主角。與其說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不如說是發(fā)現(xiàn)的過程、創(chuàng)造的過程。注重設置一些探索性的問題,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余地,解決問題的途徑倡導多樣化,有利于培養(yǎng)主動探究意識。

  一直以來,我們強調(diào)“教學相長”,并且認為在教育過程中如果能夠做到教與學的互動就已經(jīng)是很好得完成了“教書”的任務了,但是看到陶行知先生這一句“教學做合一”,我才恍然感覺到,一直以來,我們的教學工作做得太簡單了,當然,首先是在思想上就考慮得不夠深入和全面。而事實上,學習是離不開實踐的,所以“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所以“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所以“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像這樣的古訓我們有很多,但是在現(xiàn)代教學中都已經(jīng)被排斥在了教室以外,透明的玻璃窗雖然不足以阻擋外面的風景,但是對于教學與做的關系而言,斬斷的力度和程度都已經(jīng)足夠了。于是,我們的學生一邊流利地背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邊浪費著食物;一邊張貼環(huán)保標語,一邊亂扔垃圾。面對這些情況,身為一名教師,我實在不敢再說,教學互動是成功的。相反我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至少是充當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橋梁,而且,對于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孩童的創(chuàng)造力”更是要予以充分的重視。

  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給我的啟示很多,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教育事業(yè)。他的博學多識,嚴謹治學,一切為人民大眾教育而努力奮斗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我將陶行之的教育思想付諸于工作實踐之中,努力做一名優(yōu)秀教師.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3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

  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選》,可以說是對自己思想的一次洗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每一篇文章都能給我?guī)砗芏嗟膯⑹尽?/p>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學合一”,陶行知先生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責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師如果只教,這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diào)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也不能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只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主觀地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應該主動地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因為學生的稟賦不同,接受能力各異,教學方法也不能強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同時教師要一面教,一面學,不斷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學生。這是他主張教學合一的理由。

  世界上新知無窮,學生不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沒有探索新知的本領,也不能適應未來的生活。教學生學,就是教學生自己會學。換句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我們現(xiàn)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正是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創(chuàng)造的教育。學生要創(chuàng)造,就要學會在用腦的同時,懂得用手去實驗,到活動中去體驗,在活動中去尋找知識,手腦并用才能學會創(chuàng)造。教師的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手腦并用,把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使學生的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有用人才。

  陶行知先生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tǒng)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這一點對于我們現(xiàn)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同樣是具有指導意義的!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如果不能做到樂學,學生對上課缺乏興趣,學習就會變得很被動,教師固然能用強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鴨式的方法逼學生學,但這樣只會造成學生厭學,對掌握知識,提高成績沒有任何幫助。同時教師自己也會不快樂,整天為了學生而苦惱,臉上總是緊繃的,沒有了親切的笑容,或許回到家,還會將這種不愉快轉(zhuǎn)移到家人身上。但是如果老是稍微改變教學的方法,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而不是單純地使用枯燥的文字來教學,這樣就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另外,尊重每一個學生,教學分層次,便適應了班級不同學生的需求,不至于顧此失彼,有利于全班學生的發(fā)展。學生學得快樂,教學教得也輕松,教學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和師生互動的活動,其樂無窮。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牢記陶行知先生的教誨,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努力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努力。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4

  假期翻閱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感覺受益匪淺,陶行知是五四時期的教育改造的旗手,在深入了解中國本身國情和西學東漸濃厚風氣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教育當一反“老八股”,二反“洋八股”,堅持辦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以1927年在南京創(chuàng)辦曉莊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校為起點,陶行知先生開辟了一條中國教育的新路,并同時創(chuàng)立了“生活教育”學說,這在世界上引起了各方教育家的關注。所以說陶行知先生被譽為“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可謂當之無愧!

  時至今日,陶行知先生所研究和實驗的教育問題實在是還有其意義和價值的,因為諸如教學做合一、行是知之始、在勞力上勞心、引導學生努力求學、以教人者教己等等理論在今天看來依然是散發(fā)著生機和活力的,仍然為我們的教育工作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1927年11月2號在曉莊師范寅會上的演講辭,具體言之,即: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前者是先生,后者是學生。教學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故當為“教學做”,而非“教”、“學”、“做”。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

  一直以來,我們都有強調(diào)“教學相長”,并且認為在教育過程中如果能夠做到教與學的互動就已經(jīng)是很好得完成了“教書”的任務了,但是看到陶行知先生這一句“教學做合一”,我才恍然感覺到,一直以來,我們的教學工作做得太簡單了,當然,首先是在思想上就考慮得不夠深入和全面。而事實上,學習是離不開實踐的,所以“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所以“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所以“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像這樣的古訓我們有很多,但是在現(xiàn)代教學中都已經(jīng)被排斥在了建造優(yōu)美的教室以外,透明的玻璃窗雖然不足以阻擋外面的風景,但是對于教學與做的關系而言,斬斷的力度和程度都已經(jīng)足夠大了。于是,我們的學生能流利地背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食堂的浪費仍然屢禁不止;我們的學生能痛快地答對英語的選擇題,但面對外教卻張嘴困難。面對這些情況,身為一名教師,我實在不敢再說,教學互動是成功的。相反我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至少是充當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橋梁,而且,對于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孩童的創(chuàng)造力”更是要予以充分的重視。

  行是知之始也是陶行知先生很重視的一點。初看起來這與教學做合一有重合之處,細想來則不盡然,“教學做合一”是在教學實際過程中對“做”提出的要求,而“行是知之始”則是在思想上奠定了“行”在學習中的地位,這是一種對思維方式的敘述,“墨辯”提出三種知識:一是親知,二是聞知,三是說知。親知就是從“行”中得來的。而聞知和說知在本質(zhì)上都是對“行”的間接接受,由此可見“行”對于教學的重要性。而這種“行”絕不僅僅是“教學中的實踐”那么簡單,在現(xiàn)代教學中,我們已經(jīng)太習慣于教導學生“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認真作業(yè)”了,而學生認真聽講和作業(yè)的代價往往就是“從生活中學習”的能力的缺失。當然,并不是說要“行”就要放棄聽講和作業(yè),只是要明確這三者應該被提升到相當?shù)母叨壬,而不應該是現(xiàn)在這樣的只重聽講和作業(yè)而忽略對生活的觀察和學習。

 。保梗玻纺辏保痹拢橙眨招兄壬跁郧f師范寅會上演講時又提出了“在勞力上勞心”一說,這對前面一再強調(diào)的“做”和“行”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因為這個“做”和“行”不能是盲行盲動,不能是胡思亂想,而應該是手到心到,即“在勞力上勞心”,面對這個說法又有人用二元論將它們分開,他們認為,勞力和勞心是分開的,以至弄成“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現(xiàn)象。但是陶行知先生則認為,勞心和勞力應當是一元并重的,只有這樣才能在探尋萬物之真理上有所獲得,而這個任務的完成時需要教師來承擔基礎建設責任的。

  引導學生努力求學是陶行知先生在給正之先生的信中提到的,言“大凡生而好學為上,熏染而學次之,督促而學又次之,最下者雖督促不學”,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要學生學會學習,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人漁”,但是這句話雖然已經(jīng)說了很多年了,究竟該如何“授人漁”呢?我認為當有三點值得注意:一為教師自己必須具備扎實的知識功底,即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否則水盡源竭,當何往之?陶行知先生也說“好學是傳染的……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二為耐心親切的態(tài)度。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人與人的關系,在人際交往中,關系的好壞松緊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傳播效果的好壞,所以任何傳播方式都致力于不斷改善與受眾的關系,課堂傳播為組織傳播,更需注意對受眾(學生)的情緒把握。教師和善耐心,學生自然樂于接受,反之則逆反之心易出,如此一來,教師縱有五車之學八斗之才,只怕也難在那三尺講臺上站穩(wěn)腳跟吧。三為靈活的教學手段。注意力難集中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主要障礙,尤其是小學生,好動難止,那么教師就要格外注意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眼球,否則上述兩點都將成為無根之木。

  陶行知先生所在的曉莊師范學校的校訓之一“以教人者教己”則為“引導學生努力求學”提出了更為細致的要求,教師要完成教學的任務,必須先將自己當作學生去學習,我以為,這種學習不單是知道了要教的內(nèi)容,而是要切實將自己當作學生,進一步感受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如對于一個新知識點,假設自己就是學生,我會有什么樣的疑問,我會有什么樣的心理感受,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教己”的態(tài)度。

  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給我的啟示很多,我將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盡最大的努力去踐行這些先輩的指引,從而讓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師的責任!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5

  初聞“愛滿天下,知行合一”,還是在大學軍訓時,懵懵懂懂,只知它是校訓,要記。卻不知這幾個字如隨風潛入夜般陪伴了四年的大學生活,潤物細無聲般深入我心。

  暑期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整書由淺入深,雖是教育箴言,卻如沐春風般感受字里行間的溫暖,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

  參加教師招聘考試必背中小學教育的基本原則---愛的教育,作為工作室的學員,一直深受喬利榮老師教溫暖的數(shù)學影響。愛無處不在,愛溫暖童心。

  愛上自己教育工作,陶行知一個重要思想“教學合一”,在我看來,教與學的融合,一個重要的基礎就是教師要愛上自己的所教學科。愛上它才能從心底想著把這份對學科的愛傳遞出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生學習,在教學反思中自我學習,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教去學習,把老師教的方法與自己學的方法結(jié)合起來,內(nèi)化成自己的方法。教師要給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就需要老師學的更多,于我而言,愛上所教學科,才會本能的去充實,去完善。唯有芬芳才能散發(fā)芬芳,唯有愛自己的學科才會讓學生體會你有這份愛,跟隨老師的'腳步,逐步愛上你,愛上這門學科。陶行知對教育事業(yè)的愛溢于言表,教育理論便是最好的印證。喬利榮老師暑期讓學生制作20xx年的日歷,看著孩子一個個精美的手工日歷,我想正是因為他們愛著這份事業(yè),才會想著如何讓學生收獲更多,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愛自己的教育工作,溫暖孩子的小學生活。

  愛上自己的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教師對學生有愛,師生關系便會更加和諧。在這種融洽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樂學,主動學習,不同方面都有所發(fā)展。教師對學生的愛體現(xiàn)著高尚的職業(yè)道德。熱愛學生,讓他們與自己心與心的距離越來越近。陶行知反對“純以面貌美丑為取舍”的選拔法,他認為:“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蔽蚁,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wěn)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愛是默默無聞的,但愛也要大膽的表達出來。小學階段孩子的心智并不成熟,有時真的“沒心沒肺”,但愛自己的學生,一直堅持著,學生終有那一刻的頓悟,用心去對待你。我的第一屆學生,今年六年級了。尤記得一年級時一個特別調(diào)皮的孩子,上課教室亂跑,被要求回座位后大聲喊叫,著實頭疼,每天就讓他跟著自己,沒有“自由”的他見我就說,“老師,我討厭你”。對于那時剛工作的我來說,這句話無形中快澆滅自己的工作熱情,但心底透著陶行知愛的教育那束光。隨著學習的深入,不僅有習慣的要求,還增加練習的要求,這個孩子依然抱著討厭我的態(tài)度。但我依然彼此“陪伴”,作業(yè)的再練習讓他更討厭我,一個零食僅僅讓他對我有個笑臉,彼此相伴已五年,有一天,主動找我,說“老師,雖然你有時對我很兇,但我很喜歡你,也喜歡數(shù)學”。那一刻的自己熱淚盈眶。愛真的潤物細無聲。我也將繼續(xù)秉承陶行知的那句格言,熱愛自己的學生,用愛對待他們。

  愛滿教育,愛上自己的教育工作,愛上自己的學生,這是我讀《陶行知教育名著》的最大體會。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相關文章: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體會03-07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體會08-17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體會08-15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體會范文10-23

陶行知教育名言08-23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體會3篇【薦】05-04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08-23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08-24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09-21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