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通用12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 篇1
這本書是在朋友圈看到有老師在推薦,于是下單買了一本,花費了3天時間讀完了這本書。書的后面寫著“心理自助”四個字,也就是說這是一本心靈自我救贖的書籍。
我們身上都有著蛤蟆先生的影子,表面風平浪靜的生活,內(nèi)心實則洶涌暗流。
蛤蟆先生的成長背景:蛤蟆住在一個大莊園里,父親古板嚴苛,,總是對蛤蟆不滿意,母親則是懦弱無能,想要關(guān)心孩子、擁抱孩子卻要看丈夫的臉色行事,不敢在丈夫面前抱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蛤蟆極度想要得到父親的認可,而直至父親去世,他都沒有釋懷。文章中寫道,蛤蟆擤了擤鼻子說道:“現(xiàn)在想起他,哪怕他死了有二十年了,我還是能感覺到他對我的不認可。我從沒有成為他希望看到的我!拔覀兡軓母蝮∩砩峡吹揭恍┤说挠白,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孩子終生的目的'就是想向父母證明自己,就是想得到父母的認可。
長大成人后,原生家庭的傷讓蛤蟆形成了自卑敏感的性格,繼續(xù)折磨著他。他絞盡腦汁想要經(jīng)營好父親留下的蛤蟆莊園,然而大家總拿他與父親的輝煌作比較,絲毫沒有看到他的付出。為了與朋友更合群,他佯裝成熱情的嬉皮士,活成了別人的開心果,但自己的內(nèi)心卻是千瘡百孔。曾經(jīng)因為一些事入獄,出獄后一度被人嘲笑,他做選擇的時候喜歡詢問朋友的看法,這樣就把責任推給朋友了。朋友看到他頹廢的樣子,幫他推薦給了心理咨詢師蒼鷺。
蒼鷺先生的每一次咨詢都會慢慢引導蛤蟆先生找到自己的感覺,一直在詢問:“你現(xiàn)在感覺怎么樣?“在一次又一次的咨詢中讓蛤蟆悟出一些道理,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活在別人的陰影之下。
在這里咨詢師蒼鷺講述了兩種兒童的自我狀態(tài),一種是自然型兒童,一種是適應型兒童。兒童與生俱來的情感有快樂、悲傷、恐懼,而適應性兒童則是指面對比自己強大的人物、環(huán)境,則會學著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來適應這個特定的情形。
里面有很多關(guān)于應該尊重自己內(nèi)心感覺,自己的情緒和思維模式自己負責的話語。“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緒做聯(lián)結(jié),并理解這些情緒。如果你否認了他們,不論是用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jié)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體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樣,你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東西,就不能帶來真正的改變!
“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獲。”
“能幫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許多問題需要你向自己發(fā)問。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嗎?你能對自己好一些嗎?也許最重要的問題是,你能開始愛自己嗎?”
“我認為沒有人能’讓’我們產(chǎn)生什么感受,除非他們用蠻力脅迫你。說到底,是我們’選擇‘了自己的感受。我們選擇了憤怒,我們’選擇‘了悲傷!
“你內(nèi)在的、包含著情緒和情感的心理世界,那是通過你早年的經(jīng)歷而形成的。童年的經(jīng)歷如此強大、如此鮮活,于是便塑造了每個孩子對世界的獨特看法。換句話說,外面的世界變成了內(nèi)在的世界。無論你對生活形成了怎樣的態(tài)度,從此你的行為和幸福感都會收到影響,往后余生都會如此。除非你決心要改變!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 篇2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是一本借以童話《柳林風聲》的角色書寫的一本大眾心理學著作,故事內(nèi)容以活潑開朗的蛤蟆先生患上抑郁癥,朋友們勸他去看心理醫(yī)生,然后在與心理醫(yī)生蒼鷺的對話中逐漸與自己和解,放下小孩子的心性,找到真正成熟的自己這一條線展開。主要表達的是原生家庭給人帶來的影響。
故事結(jié)尾是個常規(guī)的好結(jié)局(這兒有點跟不上莊園世家子蛤蟆先生被治愈的速度),在最后所有的小動物都明白了無論風險如何,都必須繼續(xù)前行?纱蠹叶贾罃(shù)十年所經(jīng)歷的童年創(chuàng)傷僅憑幾次心理咨詢對話就能被治愈嗎?這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好在這樣的結(jié)局讓人充滿希望。
第一次了解原生家庭、兒童心理創(chuàng)傷等概念時是在《愛的藝術(shù)》這本書里,當我看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這章后,了解到父母的愛是不一樣的,父親與母親扮演的角色有偏差,會使孩子性格往單一方向發(fā)展,童年父母給孩子的愛對孩子成年后甚至是一生都會產(chǎn)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蛤蟆先生》這本書中說“我們的父母把我們帶到世上來,他們盡他們最大的努力來養(yǎng)育孩子,很少有父母要故意傷害孩子,可是父母也是人,會不可避免地將他們的觀念和行為傳給后代,正如他們一定會把自己的基因傳給下一代一樣。”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原生家庭是絕對完美的,因此孩子們要學會的是,如何應對和防御因此而產(chǎn)生的后果。
因此在看完《愛的藝術(shù)》后第一次接觸到這個概念時,像是被重錘敲了一下,我嘗試著把我童年的'經(jīng)歷就像電影一樣在我腦海里完整的放映了一遍,這是個較為痛苦的過程,好比在鏡子前將看似完整的自己一點一點撕開,逐步撥開自己身上的每個角落查找,然后發(fā)現(xiàn)每個地方都有需要去填補的地方。于是產(chǎn)生了對自我、父母、家庭的思考。
看《蛤蟆先生》后比較有代入感,將自己代入到每個動物身上,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劣根有部分都是我自己,于是得到提醒要盡量改變自己的這一部分。從中也得到啟發(fā):辨別三種自我狀態(tài)“父母、兒童、成人”、自證預言與人生坐標、心理游戲與角色扮演。
最后希望自己能成長為一個有共情能力(具有強大的意識,了解自己的情緒,能從不幸中重新振作,能控制得住沖動,懂得延遲滿足,從而避免輕率的決定和不妥的行為)、高情商(也指共情能力,體現(xiàn)在成熟和自我接納和求同存異接納他人)、獨立自我(做自己的自豪感)的成人狀態(tài)。
將自己剖析這無疑是個痛苦的過程,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獲,正如那句所說的:沒有一種覺醒不帶著痛苦。但是正因為有覺醒才會有改變,盡管沒有那么容易脫胎換骨。
所有的愛都是需要學習和練習的,包括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戀人之間的愛、朋友之間的愛,自己對自己的愛等。就像是學習其他的藝術(shù)一樣,如音樂、繪畫等。那自己愛自己無疑是最重要的,足夠的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別人,愛這世間萬物,所以請務必學會好好愛自己!
最后,引用這本書的一段話作為結(jié)尾:如果你為自己負責,就會認識到你對自己是有自主權(quán)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來改變處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變你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 篇3
讀點心理學不僅是為了了解自己的行為和背后深層次的原因,也為了了解其他人行為背后的動機,就能從不同的視角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解讀。
書中寫到我們每個人的行為模式是在小時候形成的,“嬰幼兒會從經(jīng)驗中學習,這樣的學習不僅涉及用腦思考,也涉及全部的自我。我們學到的一種生存的策略,并發(fā)展出一套行為來應對父母和其他人。這套應對行為會跟隨我們一生,直到我們改變它。“我們一直深受行為模式的影響,直到有一天你看到它,并決定改變它!巴甑慕(jīng)歷如此強大,如此鮮活,于是便塑造了每個孩子對世界獨特看法,外面的世界變成了在我這里的世界。”此后的一生我們在不斷的強化自己構(gòu)建的世界觀,“把自己的人生變成了一個自證預言”。
書中談到了心理學的專業(yè)概念“自我狀態(tài)”,“自我狀態(tài)是三位一體,分別是父母、成人,兒童!比N自我狀態(tài)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對對應的人,成人的自我狀態(tài)是理想的自我狀態(tài);“成人自我狀態(tài)是指我們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行事,它能讓我們應對此時此地正在發(fā)生的現(xiàn)實狀況。處在這個狀態(tài)時,我們所有的只是和技能都能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腦子里父母過去的聲音所驅(qū)使,也不會被童年的情緒所圍困,相反,我們能思考當下的狀況,基于事實來決定怎么做。”處在父母的狀態(tài)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想要把控所有事件。處在兒童的狀態(tài)依賴心強,存在逃避責任。
為什么相似的事情重復發(fā)生,是你決定了別人可以怎么對待你,以前不是很理解這句話;人有時候都很難自己,如何能控制其他人?在書中找到了答案!盀槭裁茨憧偸怯龅筋愃频氖虑?這些事情最后都讓你顯得很蠢,讓對方占了上風,讓你感覺又變回那小時候那個可憐弱小的自己,到底是純屬倒霉,還是因為你用某種方式和對方共謀了這件倒霉事。”聽起來匪夷所思,實際情況可能就是這么回事!耙酝慕(jīng)歷教會我們在相似的情境下,不經(jīng)大腦就自動做出反應!
感受是基于外部事件的影響還是基于我們的選擇,阿德勒心理學強調(diào)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決定了我們的感受,而不是客觀事件本身。同樣這本書中寫道“我認為沒有人能讓我們產(chǎn)生什么感受,除非他們用蠻力脅迫你,說到底是我們選擇了自己的感受,我們選擇了憤怒,我們選擇了悲傷!比艘獮樽约旱那榫w負責,“如果你為自己負責,就會認識到你對自己是有自主權(quán)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來改變處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變你自己。”
從對于自己的信任和他人的信任的兩個維度,劃分出四個現(xiàn)象。我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不好。其中我好你好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他們有強大的自我意識,了解自己的情感,他們能管理情緒,能從悲傷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許最重要的是,他們能控制沖動,也得懂延遲滿足,從而避免輕率的決定和不妥的行為!蔽液媚悴缓玫牡湫吞卣魇翘籼薷改感停瑢钪锌偸翘魟e人毛病的人,生活中這類人可能是某個挑剔的同事。我不好你好處在悲傷的兒童階段,存在自卑,對應生活中自尊水平較低,總是在自我否定。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 篇4
最開始接觸這本書,是源于朋友的推薦。在此之前,我對這類型的書接觸不多,而這一種以敘事為主,再逐步深入的,著實還是所見的第一本。
書籍篇幅不長,最具特色的是他的描寫方式。將讓外行人一看就暈的心理知識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理論與情節(jié)相結(jié)合,有停有頓,不會給人增添太多的閱讀疲勞感。
這是一只患上抑郁癥的蛤蟆先生在朋友的鼓勵下去看心理醫(yī)生,接受治療最后獲得新生的故事。在看著蛤蟆先生逐漸變好的過程中,我覺得我也跟著接受了一場心靈治愈之旅。
我跟蛤蟆先生一樣,第一次接觸“兒童自我狀態(tài)”、“成人自我狀態(tài)”、“父母自我狀態(tài)”等這一些看似簡單,實則真正貫徹卻需要細細品味的名詞。跟著蒼鷺醫(yī)生的節(jié)奏,循環(huán)漸進,像洋蔥一般,一層一層由淺到深。
這本書于我最大的收獲,其實在于聯(lián)系書中內(nèi)容,以新的角度對自己重新的認識和學習。蛤蟆先生在理解和聯(lián)想中,學會大多時候能夠以“成人自我狀態(tài)”來看待問題,學會打破自己給自己設(shè)的心理游戲,改寫自己的劇本獲得新生。我感受著他的心路歷程,又如一個陪伴者看著他治愈。在這過程中,我也學著回想我的過去,我的現(xiàn)在,試著將蒼鷺醫(yī)生所提到的東西與我自身聯(lián)系起來,以另一種方式看待事物。
我曾聽一個網(wǎng)友說他對心理咨詢的看法,他曾簡單的概括為“政治書”,給予你心理暗示,告訴你世界很好。但跟著蛤蟆先生走了這么一遭后,我卻覺得這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他們與心靈打交道,將迷途的人們以一種溫和且堅定的方式帶回正軌。
我印象最深的是蛤蟆先生與蒼鷺醫(yī)生的第一次會談,僅僅只是簡單的幾個提問,卻頓時讓蛤蟆先生意識到心理咨詢的意義所在——是他想讓自己變好,不是別人,也不是出于其他目的。在更多的情況下,蒼鷺醫(yī)生都采用傾聽和詢問的方式,而不是單方面一味的灌輸思想,更多的是逐步引導蛤蟆先生主動訴說,給無助的`人一個安心的發(fā)泄口。我想這就是心理咨詢的魅力所在。
這本書的幾處細節(jié),也讓我不由聯(lián)想到的社會中一些真實的現(xiàn)象。
據(jù)統(tǒng)計,全球約有3。5億人患抑郁癥,卻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療。這又是為什么?就像書中河鼠、鼴鼠和獾三者對心理咨詢這一事的看法,保守的河鼠曾打過退堂鼓,覺得不如吃幾片阿司匹林來得有效;鼴鼠和獾也覺得心理咨詢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這和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對“心理咨詢”有偏見的人有著同樣的性質(zhì)。而正是因為這樣的偏見,才導致了抑郁癥、自閉癥等心理疾病的治愈率依舊很低,不是不想治,而是不敢治或者沒有選擇正確的方式去治療。而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歧視是影響治療的因素之一,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郁癥已成為人類的第二大“殺手”。
精神疾病治愈率低是一類問題,然“為什么會產(chǎn)生精神疾病”這一問題又值得人們深思。
最近一段時間,關(guān)于“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這一話題也是熱議紛紛,著名主持人董卿也在多次訪談中提到這個話題。父母享有極大的權(quán)力,以塑造子女人格的雛形。然而在某些過于嚴苛的要求下,孩子卻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就如蛤蟆先生的父親對他總是一味的否認和斥責,這和他之后的自我否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只能說我們沒辦法改變原生家庭,也沒辦法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接受它,在重新認識它的過程中獲得希望和動力。
原生家庭的影響,也只是一部分因素。心理問題的源頭,仍要追溯到個人本身。
許多人在遇到生活不順時,更多的是怪人怪事。蛤蟆先生將自己心靈受挫的大部分原因總結(jié)為父親的嚴苛和獾的斥責,但卻忽略了一個事情——如果你不愿意,沒有人能逼你做任何事情。在書中的第八次談話,引入了一個新的概念讓我眼前一亮——心理游戲。當蒼鷺醫(yī)生解釋后,我發(fā)現(xiàn)在很多時候,我和蛤蟆先生一樣也處于“我真可憐”和“PLOM(可憐弱小的我)”這兩個游戲中。
蛤蟆先生在慢慢分析自己的處境和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后,他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劇本。同時我也明白了,人生是自己的,別人享有建議權(quán)卻沒有支配權(quán)。怨人怨天只會讓人沉浸于失敗和低落中,也不要將所有的希望寄托給別人,因為只有自己站起來了,才是真正的站起來。
這本書不僅讓人們增加心理知識的了解,更是在糾正著人們對心理咨詢這一事物的認識。當人們真正陪著蛤蟆先生走過了“心理咨詢”這一遭,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對心理咨詢的接受程度也會更高。
當今時代人們對心里健康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以及開放了相關(guān)課程,人們對心理咨詢的接受程度也不斷提高,這本書也與時代所需緊緊契合著。
我很榮幸能夠陪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與此同時,這躺心靈列車也在等著你們上站。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 篇5
讀完這本書,不僅是蛤蟆先生去看了心理醫(yī)生,隨著書中幾次談話的進行,我好像也去看了心理醫(yī)生。我忽然明白,認識自己是很重要,也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我就像一開始腦子里一團糟的蛤蟆先生,在經(jīng)過與咨詢師蒼鷺的一次次談話與一次次引導下,開始正視自我,理解自我。
書里的每位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他們是蛤蟆的好朋友,但卻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想要對他好,忽視了蛤蟆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在看到后面的幾次談話后,我認為導致蛤蟆變得糟糕的原因除了朋友們對他的所作所為,更重要的是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
蛤蟆的家庭看似沒有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大戶人家。在這樣的家庭里生長哪里會有煩惱呢?可是這樣的家庭卻實實在在地影響了年齡尚小的蛤蟆的內(nèi)心,以及長大后的世界觀與價值觀。蒼鷺說過:“大多數(shù)的父母會盡最大努力來養(yǎng)育孩子,很少有父母要故意傷害自己的孩子。可是父母也是人,會不可避免地把他們的'觀念和行為傳遞給后代,正如他們一定會把自己的基因傳給下一代一樣。所以孩子們要學會的是,如何應對和防御因此而產(chǎn)生的后果。”因為我們無法逃離,所以我們必須得學著調(diào)整自己,就像父親不讓蛤蟆哭,他只能調(diào)整自己不哭。但這樣蛤蟆就不能表達內(nèi)心的壓抑,一直處于低自尊的狀態(tài)。并且,少了這份情感,他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成了一個殘缺的人。童年的經(jīng)歷使他常常處于兒童自我狀態(tài),以此減輕自己所受傷害帶來的影響。但好在有蒼鷺的引導讓他找回了自我。
原生家庭多多少少都會對我們造成影響,我們要做的不是去責怪父母。父母也是人,人都是不完美的,所以我們不能苛求他們的教育方式做到完美。我們要認識自我,認可自我,提升自尊,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 篇6
沖著這本書的排行版與名字好奇心,開啟了學習之旅。粗略看完一遍后對于心理咨詢具體的點位與其中交流的互動依舊不是很清晰,于是拿起筆展開二度閱讀。同比這一次閱讀的更深入些。
心理咨詢,在世俗角度或以往認知里,仿佛它就像一個疾病,做心理咨詢的人都有毛病。那是一個很深的認知誤區(qū),就如抑郁與抑郁癥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內(nèi)容。一個是狀態(tài)一個是病癥。天會下雨也會陽光,月有圓也有缺,都是不同的狀態(tài)。國外心理咨詢是很普及的活動,仿佛就像社區(qū)服務點一般。而國內(nèi)往往有點“談虎色變”,當然目前認知與接受度也在不斷提升,倒是可喜。但當前青少年自殺率,厭學率等系列數(shù)據(jù)表明,單認知提升已遠遠不足,甚至專業(yè)性貼入社會各通道,有點迫在眉急,尤其是“祖國的花朵”。
咨詢的過程,并非我們平常以為的,說教傳授,更多的是引領(lǐng)來訪者不斷進行自我探尋,自我反觀覺察,讓來訪者自己生長出力量。所以一切的咨詢前提必須是從來訪者自愿開始。
一個人的年齡分為生理年例與心理年齡,可能他有很好的學歷工作能力等等,但也可能擁有一個很小的心理年齡。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常有3種模式的心理狀態(tài),即將:父母型狀態(tài)(扮演指責批評權(quán)勢等),成人狀態(tài)(理性客觀地分析處事),兒童型狀態(tài)(弱小受傷無助等)。
一個人的'童年心理軌跡往往決定了后面整個人生對待人事物的相處模式或者是總基調(diào),就如一開始種下的因,在后面的一切都是結(jié)的果。而且大多是不太滋味好的果。而要破這個原有軌跡,意味著改變,改變意味著痛苦,而且可能是一段漫長的改變過程。
情緒的力量與作用遠比學習一門技術(shù)知識更關(guān)鍵,因為它是內(nèi)在的力量。就如當下很多優(yōu)秀的人可總覺得過不好一生。因為內(nèi)在生命核心力不足。所以覺察內(nèi)心世界,觀察每一個情緒背后的需求是十分重要且有實際意義的。學習成為“我是我的觀察者”,觀察每一個起心動念。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之來處。
愿我們都成長為一道光,
照亮自己也溫暖他人。
安。愿好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 篇7
這本書大概用一兩天就能讀完,我覺得挺好看的。在蛤蟆先生的10次心理咨詢中,我們被科普了一些心理學基本常識。
蛤蟆先生與心理醫(yī)生的初次見面讓我們了解到,心理咨詢是一個自發(fā)的過程,咨詢師和來訪者雙方都要自愿。這意味著患者要為自己而非取悅朋友等其他原因想咨詢并且愿意與咨詢師合作心理咨詢才能夠繼續(xù)進行下去;颊呤侵鲃拥膮⑴c者,需要為自己的咨詢擔起責任來,而非抱著坐等受教的'態(tài)度面對咨詢師。在初次見面時患者與咨詢師還確定了面談時間、頻率以及費用等。值得一提的是當蛤蟆問道咨詢師自己是否會好起來時,咨詢師回答說:“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我無法保證事情一定會變好,但我可以承諾的是,我會對你傾注我全身心的關(guān)注,我也希望你對咨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們都能像這樣一同努力,就能遇見積極的結(jié)果。但歸根結(jié)底,這一切都取決于你!笨赐赀@些感覺我自己的心理咨詢師也是愿意幫我并且相信我會好起來的,突然很感激她。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 篇8
最近花了幾天時間看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一書,本書沿用了《柳林風聲》這本在英國家喻戶曉的故事書里的人物,以蛤蟆先生為來訪者,蒼鷺為心理咨詢師,展開了一段為期十次的心理咨詢。隨著咨詢的不斷深入,蛤蟆也從第一次咨詢的情緒溫度計的最低點(1—2),上升到了第十次咨詢中的情緒溫度計的最高點(9—10)。
為什么僅僅通過十次面談,蛤蟆竟從悲觀厭世轉(zhuǎn)變?yōu)橐郧暗撵陟谏x,甚至產(chǎn)生了新的人生規(guī)劃,也許這就是心理咨詢的神奇作用吧!我認為蒼鷺心理咨詢師主要運用了人本主義和精神分析學派的一些方法理論,并一步步引導蛤蟆通過不斷自省,認識問題,轉(zhuǎn)變對自己、對他人的態(tài)度。在這個咨詢過程中,蒼鷺真的是把啟發(fā)式教育運用到了如火純青的地步,正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讓蛤蟆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自己回答,當蛤蟆領(lǐng)悟到那一步的時候,蒼鷺再上升到心理學的理論框架,幫助蛤蟆理解自己的情緒、行為后面隱藏的深層動機。
首先,我們來看下這本書里的人物關(guān)系。蛤蟆先生出生在一個社會地位很高的家庭,家里擁有釀酒廠和大莊園,父親給他的印象是嚴苛,總是用責備的語氣訓斥他,母親則把他當小寶寶,認為他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沒錯,這就是蛤蟆出生和成長的原生家庭,在這樣的家庭影響下,蛤蟆從小養(yǎng)成了順從、道歉和依賴的行為模式,蛤蟆也經(jīng)常處于本書中提到的“兒童自我狀態(tài)”。
蒼鷺心理咨詢師把人的心理狀態(tài)分為三類:兒童自我狀態(tài)、父母自我狀態(tài)和成人自我狀態(tài)。每個人都有可能在這三種狀態(tài)中進行切換。這三種狀態(tài)根植于人生坐標的不同象限。
如果人從小形成的觀念是“我不好,你好”,正如書中的蛤蟆,從小受到父親的苛責,形成了低自尊,容易受困于“悲傷的兒童狀態(tài)”,經(jīng)常玩“PLOM”心理游戲,“PLOM”是“Poor Little Old Me”(可憐弱小的我)的縮寫。雖然雙親已經(jīng)去世,但是蛤蟆總是認為朋友們在不斷地指責自己,這也是蛤蟆在本書開始抑郁、焦慮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朋友老獾,總是拿嚴厲的目光審視批評自己,讓蛤蟆想到了自己的父親。
這本書里另一個比較典型的人物就是獾啦,他是蛤蟆父親的朋友,總是喜歡對蛤蟆先生的生活指手畫腳,獾的人生坐標是“我好,你不好”,對蛤蟆時刻處于“挑剔型父母狀態(tài)”,我相信大家在生活里也遇到過獾這樣的人物,也許是你的父母,亦或曾經(jīng)的老師、領(lǐng)導。這類人經(jīng)常玩的.心理游戲是“NIGYYSOB”,“NIGYYSOB”是“Now I’ve Got You,You son of Bitch”(我抓到你了,你個壞蛋),他們常常會占據(jù)權(quán)利和權(quán)威的制高點對別人評頭論足。說實在的,有個獾這樣的朋友的人,還真需要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zhì)。
當然最健康的人生坐標就是“我好,你也好”啦,處在這個人生坐標的人對應的是“成人自我狀態(tài)”!俺扇俗晕覡顟B(tài)”指人們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不被父母過去的聲音所驅(qū)使,不被童年的情緒所圍困,思考當下的情況,基于事實決定要怎么做。
蒼鷺心理咨詢師通過十次心理咨詢,逐步引導蛤蟆先生從“兒童自我狀態(tài)”過度到“成人自我狀態(tài)”,幫助蛤蟆先生擺脫原生家庭的消極影響,當然這個過程離不開蛤蟆先生自己的積極思考和領(lǐng)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 篇9
第一次見到心理咨詢師,蛤蟆先生問“你認為我會好起來嗎?”
咨詢師站定了,直視著蛤蟆先生的眼睛說“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
前幾天偶然遇到一本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剛剛讀完,趁著這股熱乎勁,想要總結(jié)下自己的讀后感。
眼下越來越多的管理人員在處理技術(shù)問題,那些技術(shù)問題相比過去要難得多。受教育的人也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我們從沒有像今天這樣了解物理世界?墒莻人的情感智力,也就是情商世界,我們了解多少呢?
我們需要有強大的自我意識,了解自己的情感。能管理情緒,能從悲傷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也許更重要的是,需要能控制沖動,懂得延遲滿足,從而避免輕率的決定和不妥的行為。
認清當前的自我狀態(tài)
兒童自我狀態(tài):每個人在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都帶著一個小小的兒童,當一個人以兒童自我狀態(tài)與人交往時,他的情感、思考和行為表現(xiàn)等就會表現(xiàn)得像孩子一樣。
父母自我狀態(tài):我們從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那里拷貝來的思想、情感和行為。
成人自我狀態(tài):一個人處于成人自我狀態(tài)時,其思想、行為和情感都指向于此時此地,具體表現(xiàn)為理性、精于計算、尊重事實和非感性的行為。
當你處于兒童自我狀態(tài)和父母自我狀態(tài)時候,都是潛意識進入的,很難感知到,這兩種狀態(tài)都是長期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原生家庭影響很大。要常反思自己的狀態(tài),需要進入到成人自我狀態(tài)中去形成自己的個性情感狀態(tài)。
人生坐標
這個坐標可以用來理解行為的.方法,尤其是理解我們自己的行為。
“我好,你不好”坐標的的人會加強自己的優(yōu)越感,總需要攻擊或譴責別人。比如我們童年時候的父母,公司里的上級領(lǐng)導。其他坐標的相對應類型的人,大家可以多思考下。
當你理解了別人對自己的行為基于哪個坐標后,就能很好地消化接下來的溝通了。我們自己要做的是基于“我好,你也好”的狀態(tài)下,進行進一步的對話。
基于以上的認知,才能了解自我意識,把控自己的情感,管理自我的情緒。
以上是我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這本書的淺顯認知與收獲,希望對讀到這篇推文的你也有一些幫助。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 篇10
本書用簡單易懂,且充滿趣味的小故事,表達出人的各種潛在心理,幫助大家正確審視認識自己,完善大家對待別人對待生活的認識。讓大家能輕松的完善健全自己的人格。
不用于《自卑與超越》和《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那樣充滿心理學術(shù)語的表達方式,也沒有那么晦澀難懂。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以擬人人物蛤蟆先生為主人公,內(nèi)容以蛤蟆先生數(shù)次拜訪心理咨詢師蒼鷺展開。
通過這個過程向我們揭開了我們內(nèi)心深處埋藏的不易察覺的想法。輕松易懂。
用有趣輕松的方式讓我們看清了自己的內(nèi)心,讓我們能輕松的卸下習慣已久的盔甲,讓自己的生活精彩起來,讓我們不再審判懲罰自己。
文中以三原色來表示人最基本的“喜”“怒”“悲”情緒。
文中把童年時期學習到的與人相處的方式稱為“兒童自我狀態(tài)”
把在父母身上學習到的相處方式稱為“父母自我狀態(tài)”
把能自我計劃、考慮、決定、行動的狀態(tài)稱之為“成人自我狀態(tài)”
在“兒童自我狀態(tài)”時,我們會體驗到童年的感受,會再現(xiàn)過去的情緒。兒童自我狀態(tài)又分為“自然型兒童”和“適應型兒童”自然型兒童擁有基本情感:快樂和深情,憤怒,悲傷,恐懼。適應型兒童為適應父母和環(huán)境做出的改變,形成的性格影響深遠,以至于成年后某些特定場景,也能使人進入兒童自我狀態(tài)。
在“父母自我狀態(tài)”時,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別人。用言行重復你父母那里學來的價值觀和觀念,并證明給別人,讓別人接受。
在“成人狀態(tài)中,我們能理性合理的.行事,處于這個狀態(tài)我們能把我們所學的知識技能為自己所用,且不再被腦子里父母過去的聲音趨勢,也不會被童年的情緒所困擾。我們能思考當下的狀況基于事實來決定要怎么做。
重點:沒有人能讓我們自己產(chǎn)生感受,任何感受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比如我們選擇了“憤怒”,我們選擇了“悲傷”
書中告訴我們,回憶過去時,不在譴責自己,而是客觀的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從中學習領(lǐng)悟,不在內(nèi)疚。
書中蒼鷺提出了人生坐標:
1、我不好,你好:低自尊的人容易玩“我真不幸”和“可憐弱小的我”等“受害者游戲”,這時候人們處于悲傷的兒童狀態(tài)。
2、我好,你不好:這一類人會把斥責和懲罰別人視為己任,容易玩“你為什么總讓我失望”,以攻擊和譴責別人來證明自己高人一等。這些人處在挑剔型父母狀態(tài)。
3.我好,你也好:這是最理想的狀態(tài),信自己信他人。不要對他人的話添加自己的主觀臆想。而是理性分析作出回應。
重點:不要在他人的神情中尋找認可或不認可,不要把關(guān)系搞得像父母與孩子。拒絕依賴別人!
高智商的同時人們也需要高情商,情商高的人,擁有很強的自我意識,能從悲傷和不幸中重新振作起來,能控制沖動,懂得延遲滿足,從而避免輕率的決定和不妥的行為。高情商的人能產(chǎn)生共情,彪是他人的感受,回應他人的情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
作者通過這些方法來提高自己的自我洞察力和情商,而這顯然效果顯著。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再文中數(shù)次提到“輕松”這個詞,這是我的真是感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這本書能讓你在放松松狀態(tài)下完成閱讀。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 篇11
《泰晤士報》評論說:“這是一本能夠幫助人們了解心理咨詢的指導手冊,沒有任何居高臨下的高談闊論,也沒有任何枯燥乏味的說教布道——令你在閱讀一個可愛的故事的同時學到知識,這實非易事!薄丢毩蟆芬蔡岢觯骸斑@部作品不僅充滿教育意義,而且有些地方非常搞笑,同時依然忠實于原著(《柳林風聲》)歡快的田園牧歌式的精神氣質(zhì)”
一向熱情愛冒險的`蛤蟆先生,突然陷入抑郁無法自拔,他一個人躲在屋子里,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了。朋友非常擔心,建議他去做心理咨詢。經(jīng)過10次心理咨詢,蛤蟆先生在咨詢師蒼鷺的幫助下,一步步探索著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變得越來越自信。在這本書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詢師蒼鷺的互動,探索了蛤蟆自卑、軟弱、愛炫耀的個性與抑郁的情緒究竟來源于何處,讓讀者看到童年經(jīng)歷的深刻影響,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長大成人,獨立、自信、充滿希望地生活。這就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這本書講述的故事。
出版20年以來,這本書已經(jīng)成了英國國民級心理咨詢?nèi)腴T書。跟中國人對于人生的理解很不一樣,比如曾國藩的《拙誠》里講的那些。剛翻看時,你也會像我一樣,滿臉問號,心想,這是什么鬼,童話故事嗎?其實,童話只是借用的表現(xiàn)形式,這是一本非常深刻的心理療愈讀物。蛤蟆第一次見咨詢師蒼鷺的時候,就發(fā)生了超出我想象的事。蒼鷺得知咨詢費是蛤蟆的朋友出時,說道:那不行,你要自己付錢,不然我建議你今天之后就結(jié)束咨詢。蒼鷺這一招非常高明,心理咨詢是一個自發(fā)的過程,需要雙方自愿,而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要真正合作,咨詢者才能成為主動參與者,對咨詢負責。這本書里能看到很多心理咨詢中的溝通、傾聽、共情技巧,也可以看到一個標準的心理咨詢流程的模板。就像親臨現(xiàn)場,體驗心理咨詢的每一個細節(jié),見證療愈和改變的發(fā)生。
推薦理由:每個人都難免經(jīng)歷低谷,失去信心和希望,當你不快樂的時候,你需要這本智慧而溫暖的小書,它會戳中你、治愈你,改變你,給你成長的力量。書中的蛤蟆先生會懷疑別人是不是都不喜歡我?我是不是一事無成?這樣的想法我偶爾也有,想到這些就特別沮喪。很慶幸讀到這本書,治愈了我很多。他是一本照見心靈的療愈之書,改變?nèi)松挠職庵畷瑫䦷湍阏一叵M,笑對人生?/p>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 篇12
這是一本可以代入自己去看的書,越看越上癮,會引發(fā)思考,同時越看越覺得自己有病。
那種感覺大概就叫做:蛤蟆竟是我自己。
在看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圍繞在蛤蟆先生身邊的人,都能在現(xiàn)實中找到例子,會不自覺地聯(lián)想到某人。
突然就理解了蛤蟆的心境,閱讀的過程就像是拿著手術(shù)刀,向自己下手。
原本以為能夠像是童話般輕松讀完的,沒想到能讀得那么深,看一遍還不夠。
但是總的.來說,是一本讓人看過后會進行思考,對比自己的情況去想象,并且感覺像是被撕開了一道口子的書。
雖然最后部分蛤蟆先生完全走出來了,感到豁然開朗,但是我自己讀完后卻覺得沒那么簡單,結(jié)尾部分的轉(zhuǎn)折有點大,被蛤蟆甩下了,轉(zhuǎn)不過彎來。
但是總的來說,還是一本能給予人勇氣和鼓勵的書。即使沒有學過心理學,讀起來也毫不費力。
跟著蛤蟆先生的腳步,經(jīng)歷探索和成長,是一場有趣的體驗,盡管沒有他那樣跌宕的人生經(jīng)歷,還是能從中找到自己和身邊人的影子。
閱讀過后,對人際關(guān)系和一些煩惱,看得更透徹了些。
如果你正在經(jīng)歷低谷,或者曾有過那么一段黑暗的時光,或者僅僅是迷茫、常常覺得不在狀態(tài),這本書可能會幫你走出來。
希望大家都能振作起來,重新變得開心,勇敢面對生活,越來越好。
下一本計劃要看的是《被討厭的勇氣》,還是立個flag,一周讀完。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04-14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06-16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的讀后感01-20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3篇03-0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讀后感 6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