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窗法雨》有感:跟著社會成長的"法"
跟著社會成長的"法"
——《西窗法雨》有感
《西窗法雨》以其通俗的語言,將古往今來的西方法律文化向讀者們娓娓道來。
很多行外人看來,法律及代表著"古板",乍聽"法律"一詞,很多人腦海中便會出現(xiàn)滿眼的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法律"就是這古板的、繁雜的法律條文?非也。只消淺淺一看《西窗法雨》此書,便會顛覆你對"法律"如此偏頗的錯誤觀點。
為什么呢?
因為在此書中,你看到的更像是與冗長的法條書大相徑庭的類似包青天斷案故事的民間故事書。它幾乎沒有那些于我們眼中極其枯燥的法條,反而大部分文字都似乎只是在講故事,但它確確實實從頭至尾都在談法律。如果說《西窗法雨》是活的,那么他便是西方國家的包青天了,里面寫著這位包青天大人生平斷過的案,案件的案情如何、最終如何判決,以及從案子中得出的總結和反思、一件事一樁案一種現(xiàn)象或會對社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我們發(fā)現(xiàn),"法"和"古板"這個詞根本不沾邊,反而異常地靈活多變。最讓人頭疼的是:法律永遠都是不完美的。起碼看起來是的。正呼應了那句話"人無完人",法亦無完法。但我卻高興于它的不完美,喜歡著它的不完美。正如那句話所說:"有一種完美,叫做不完美"似乎透過它的不完美,我可以看到"法"的深邃的美。
法律與我們所處的社會共生!段鞔胺ㄓ辍吩诩垙埳蠟槲覀兂尸F(xiàn)了一個鮮活的西方社會,讓我們通過案件、現(xiàn)象,對法律產生嶄新的認識。本書最吸睛的當屬隨著社會發(fā)展以及在社會運用中不斷成長的"法",讓我更明晰地看到法的發(fā)展。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俗稱"法官造法"的判例法,經實際經驗后與衡平法互補從而實現(xiàn)了一種法的進步與成長。思考判例法,乍看它"法官造法"這一點,可能有人會想:法官作為社會精英階層,更可以在案件中更公平正義地審判案件,而判例法根據(jù)相似案件采取同樣判決的性質,似乎可以讓"法"更公正、也更快捷。這也是判例法適用之初很多西方人的看法。然,事實遠不止這么簡單。隨著案例增加,曾被認為很好的判例法使用下又產生了新的不公平。在書中的許多案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有時候案情相似之下,案件本身卻有很多受害者而言是不公平的,這也就失了"法"應有的正義,從而有了衡平法,秉持著"正義、良心與公正"的基本原則,在判例法的"遵循先例"無法滿足時,正是衡平法維護了受害者的權益。
除此之外,《西窗法雨》在大篇幅講述西方法律文化的同時偶爾穿插與東方法律文化的對比。同樣是法,可由于社會性質、發(fā)展階段不同、案件涉事主體的復雜程度,"法"并不是可以明確斷定是非的度量衡,因為有時候一些事,并沒有那么明確的是非對錯之分。東西方的一些對比,讓我情不自禁地思考:法律是簡單好點呢還是復雜好點呢?認為"法不正義則不遵守"的觀點是否可。
……
這一系列問題,我們總能發(fā)現(xiàn),無論怎么選,都注定不會完美。而本書則帶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思考這些問題,也讓許許多多對"法"感到懵懵懂懂的讀者對"法"的認識有了大的躍進。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法"的成長之書,書中隨著社會實踐經驗不斷成長的"法"也好,我們心中對"法"的理解之樹的成長也罷,我們只消體會一點——時代會變,"法"會成長,我們要以理性靈活的思維看待它。
文/四月清風
【《西窗法雨》有感:跟著社會成長的"法"】相關文章:
"破壞法"在職業(yè)教學中的應用08-25
"法律人成長之路"征文08-18
學生教育中的"獎"與"罰"08-25
"問題解決法"在中職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探析08-25
學習"三講"有感08-24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08-24
再見"紅旗渠"有感08-18
關于"壺"和"茶"的歇后語08-22
說"讀"08-25
懷念"包子"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