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英語真的大獲全勝了嗎?ZT
(這條文章已經(jīng)被閱讀了159次) 時間:2002年03月10日 00:55 來源:吳限 轉(zhuǎn)載英語為什么無處不在?
全世界有3.8億人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大約2.5億人將其作為第二語言;另外還有10億人正在學習它;全球大約1/3的人口每天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接觸到它;并且據(jù)估計到 2050年,世界上一半的人都能比較流利地使用這種語言。它是全球化的語言,廣泛應(yīng)用在國際商務(wù)、政治和外交領(lǐng)域中;它也是電腦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通用語言。你會在羅馬街頭的廣告上發(fā)現(xiàn)它;從東京的流行歌曲里聽到它;在柬埔寨官方文件中讀到它;德國的電視和廣播中有它的專門節(jié)目;法國的商務(wù)學校教授它;波利維亞內(nèi)閣開會時,它是主要的表達工具。誠然,這種在14世紀的英格蘭只有“下等人”才講的口語,已經(jīng)在漫長的歷史中發(fā)展演變?yōu)槿蛲ㄓ玫恼Z言。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并不是因為英語很簡單。不錯,它的代詞比較簡單,不用區(qū)分那么多的陰性陽性;但它的動詞變化不太規(guī)則,語法也有些奇怪,而發(fā)音和拼寫之間的配合經(jīng)常簡直像噩夢一般難以想象。如今,英語的使用太廣泛,衍生出了太多的版本,以至于英語母語國家的人都經(jīng)常會碰到他們不理解的英文。就同一版本而言,問題也很復雜,因為隨社會的發(fā)展英語也處于不斷的變動之中,新的詞不斷出現(xiàn),舊有的詞被賦予新的內(nèi)涵,讓人迷惑的情況經(jīng)常出現(xiàn)。
英語的根源很復雜,包括拉丁語、日耳曼語、凱爾特語、挪威語等等,這樣一種語言難免不會出現(xiàn)混亂。但它同時也變得更富有彈性,也更強大。在需要新詞時,英語本身設(shè)置的障礙很少。出版商每年都要推出記錄大量新創(chuàng)詞的字典,而英語隨時準備接納它們。相比之下,法語純潔性的捍衛(wèi)者們經(jīng)年累月地為是否允許個別外來詞的使用而煩惱。
英語并非英國人的英語
不過,英語并非長期以來就是這么開放和漫不經(jīng)心的。在18世紀,約瑟夫·安迪生(《觀察家》雜志的創(chuàng)始人)、迪福(《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和斯威弗特(《格列夫游記》的作者)這3位著名的英語作家呼吁建立一個專門委員會來規(guī)范英語的使用,他們的語調(diào)有點像貿(mào)易保護論者。安迪生寫道:
我經(jīng)常希望……能夠?qū)iT找一些人來管理我們的語言,就像防止外幣在我們中間使用一樣;特別要禁止法語的任何表達在這個王國流行起來,因為我們自己的語言是最有價值的。
幸運的是,自由貿(mào)易的原則獲得了勝利。第一本大英詞典的編撰者塞繆·喬生在序言里宣告:“讓那些以為字典可以讓他們的語言變得不朽的詞典編撰者們受到嘲笑吧。學究們希望控制語言發(fā)展的方向,但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的;想捆住音節(jié),無異于要鞭打空中的風!
當人們討論語言的問題時,經(jīng)常會受到民族自豪感優(yōu)越感的影響。牛津大學語言學教授艾其森指出,一種語言的成功或失敗與其固有性質(zhì)關(guān)系不大,“而與使用這種語言的人的力量有很大關(guān)系”。對英語來說,尤其如此。
這一規(guī)律也并非沒有特例。東羅馬帝國時期,希臘語在希臘的政治霸權(quán)早已終結(jié)后仍長期保持著通用語言的地位;羅馬帝國滅亡之后很久,拉丁語仍然為基督教會和幾乎所有的西歐學校所使用。不過,古希臘語和拉丁語都是墨守成規(guī)的語言,語法十分古板,最終沒有在自然選擇中生存下來,正如”世紀的大詩人艾德芒德所寫道:
堅硬花崗石上,
尋求永恒的詩篇,
希臘和拉丁,終被遺忘;
沙中書寫,
我們的語言,
潮起或潮落,人人傳唱。
全球化的語言帶來全球文化隱憂
而英語卻隨著時間的前進不斷發(fā)展。到 19世紀,它已經(jīng)被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的士兵和商人帶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從此開始向全球通用語言的目標進軍。不過,無論英語的適應(yīng)能力有多強,也不管英國勢力曾覆蓋的面積有多廣,當代英語地位其實來自于說英語的美國的地位。
全球化的語言帶來全球文化隱憂
英語成為全球通用語言的好處在于這使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們能夠順利進行交談和交易。但語言并不僅僅是傳播的媒介,它同時也是文化的載體和身份的標志。在許多國家,英語的擴張威脅著甚至正在摧毀本土文化。即使對英語本身來說也是如此,因為現(xiàn)今席卷全球的雖然被稱作“英語”,但它攜帶的是美國文化。
對于這一切,英國人并沒有太多的抱怨,雖然不少人也對“住在某條街里”逐漸被“住在某條街上”所替代感到不太舒服。其他人就顯得緊張多了,尤其足法國人。自從 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來,法國人一直渴望他們的語言成為全球通用語言;到19世紀末,法國繼英國之后成為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法語也成為普遍接受的外交語言,法國人覺得離他們的夢想只有一步之遙了。誰知道一進入20世紀,形勢急轉(zhuǎn)直下,英語開始不斷蠶食法語的地盤,使法語不得不退回到被動防守的位置。法國人的反應(yīng)之一是團結(jié)法國之外的法語人群,F(xiàn)在,法國每年在各種各樣的援助和交流項目中花上1億美元以推廣法浯文化,但法語在世界語言中的排名仍然只達到第9位。法語的衰落到處可見。1973年英國加入歐洲統(tǒng)一市場(現(xiàn)在是歐盟)前,法浯是這個歐洲俱樂部的惟一官方語言,F(xiàn)在,既然歐盟成員包括了丹麥人、芬蘭人和瑞典人,而他們的英語經(jīng)常講得比英國人還好,英語也就越來越明顯地統(tǒng)治了歐盟。實際上,全世界85%的國際組織都把英語作為他們的工作語言。
即使是在法國本國,英語的進軍步伐也是無情的。曾是法國國有公司的電信巨人阿爾卡特把英語作為其工作語言;法國科學家們清楚他們的處境是“要么用英語發(fā)表文章,要么說著法語默默無聞地死去”。雖然法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文化部長透邦竭盡全力防止法語中出現(xiàn)外來表達,但接下來的教育部長克勞德卻在1998年宣布:“英語不應(yīng)該再被視為一種外語……將來用英語閱讀、寫作和做算術(shù)應(yīng)該足每個法國人的基本能力!
不過,如果法語的處境值得憐憫,魁北克人就更可憐了。作為身處于北美3億英語族群中的一個600萬人的小群體,他們保衛(wèi)法語的努力似乎值得嘲笑:遍街的語言警察,所有合同都必須用法語撰寫,店鋪的英文招牌不能超出規(guī)定的大小……但他們的憂慮也很容易理解,連加拿大本身也為了保護其文化產(chǎn)業(yè)免受美國的沖擊而公然違反世貿(mào)協(xié)定,魁北克的法語族群覺得受到無處不在的英語的威脅也就不足為奇了。
法語并非一個單獨的例子。波蘭規(guī)定,任何在本國出售或做宣傳的外國產(chǎn)品必須在廣告、標簽和說明書中使用波蘭語;東歐地區(qū)一直堅持在商務(wù)活動中推廣使用俄語、斯拉夫語和拉脫維亞語。甚至德國這個歐洲經(jīng)濟和政壇上的杰出分子也開始覺得有必要遏制“英語化德語”的發(fā)展勢頭。法國人依靠法令來抵制英語,德國人則試圖進行語言改革。幾年前德國政府集合了一批語言學家,把一些德語詞的拼寫修改得更簡
單,并減少語法中一些過于繁復的規(guī)則,然后開始在學校和報紙上推廣。但習慣是很難改變的,改造的語言也擋不住英語的進攻。不久,德國就自動放棄了這一試驗。
在香港,不少人提倡在本地商務(wù)活動中盡量使用廣東話而非英語。一些印度人認為英語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殖民主義的遺物,必須被終結(jié)。早在1908年,圣雄甘地就提出“讓成千上萬的人學習英語等于是奴役他們”。但很多人也認為,正是英語使這個有800種語言和方言的國家成為一個能與世界交流的整體。對另一些國家而言,他們的問題不在于很多人講英語,而在于英浯講得不好。比如新加坡就很害怕他們有名難懂的“新式英語”會使其在國際商務(wù)活動中的競爭力受到影響。
英語的勝利是令人懷疑的勝利
規(guī)則本身不能遏止英語席卷的浪潮,但這并不意味著它不能使瀕危的語言繼續(xù)存在。比如魁北克地區(qū)一些土著人使用的印第安莫霍克族語,它在20世紀70年代幾乎消失,但后來按加拿大法律規(guī)定在一些初級學校中教授給兒童后生存了下來。政府介入后,威爾土語和毛利語也在電視的幫助下得到恢復。還有夏威夷語和博茨瓦納境內(nèi)的許多語言都在人為努力下得到振興。
冰島人通過創(chuàng)新而非吸收外來語成功地保持了本國語言的活力,雖然該國薩加語的使用者只有27.5萬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冰島人對其語言和文學的強烈自豪感。也許保持一種語言活力的最有效方法,是賦予它政治上的意義。愛爾蘭語和愛爾蘭民族主義的結(jié)合,使這種早在19世紀就已棄用的語言重新流行,正如以色列國家的建立使希伯來語這種幾乎只剩下書面文字的死語言成為國家官方語言。
對像印度這樣的國家來說,本國浯言文字和文化在被英語侵蝕的同時也影響和重塑著入侵者,這或許能帶來—絲安慰;但對其他許多民族和國家而言,英語的勝利就是自己語言的慘敗。全球的6000到7000種語言中,每周都有一兩種面臨消亡。最近的一些犧牲品包括美國東海岸的卡托巴語,阿拉斯加的艾雅克語和拉脫維亞的萊文尼安語。不過更多的來自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的熱帶叢林,那里現(xiàn)存的語言種類仍超過任何一個國家;還有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尼日利亞、喀麥隆、墨西哥和巴西。
學者們對于語言種類減少的速度有一些分歧,有人說到本世紀中有一半的語言會消失,有人說是90%。但人們普遍認同的是,只要一種語言死亡,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歷史、文化和多樣性也就隨之而去。2001年被歐盟宣布為“歐洲語言年”,但發(fā)人深省的是,這一活動倡導者和反語言同化的先鋒--法國,也在某種程度上背叛了自己的宗旨:該國的7大方言,阿爾薩斯語、巴斯克語、布里多尼語、加泰羅尼亞浯、科西嘉語、佛蘭德語和普路文諾語在憲法中消失于“共和國的語言是法語”這句冷冰冰的條文之后。
遺憾的足,大多數(shù)語言的滅絕是不可避免的。盡管不少語言消亡了,越來越多的人掌握了數(shù)種語言。在非洲,受教育很少的人卻能使用多種語言的現(xiàn)象很普遍;荷蘭和斯堪的納維亞諸國,幾乎每個人都會3到4種語言。然而有趣的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使用其他語言的能力最差:去年全美所有大學學習阿拉伯語的人中,只有9人畢業(yè):而英國是歐盟中使用語言最單一的國家。這樣看來,英語的勝利不僅破壞了其他人的語言,同時也使以英浯為母語的人隔絕于其他人的歷史、文學和思想。簡單地說,英語的勝利完全是令人懷疑的勝利。
【英語真的大獲全勝了嗎?ZT】相關(guān)文章:
初中——我真的努力了嗎?08-20
情書,HELLO!真的快要見面了嗎?08-15
萬有引力真的失靈了嗎!08-05
我真的準備好了嗎作文03-06
高一作文-交通安全,我們真的做到了嗎08-15
課程改革的難題及對策分析之九:學生真的“兩極分化”了嗎?08-17
我錯了嗎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