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與教學探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中國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與教學探析
一、醫(yī)學的病例研究
案例研究發(fā)源于醫(yī)學,其基本出發(fā)點是醫(yī)學理論研究往往是片面的、局限于某一領域的,而臨床實踐卻是復雜的,需要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積累大量的實踐經驗。實踐經驗的取得,可以通過兩個途徑:一是長期的親身實踐,二是通過學習他人的典型案例。長期的親身實踐,一是浪費醫(yī)生本身的時間,二也是浪費病人的生命。替代親身實踐,但又能夠取得實踐經驗的,就是典型病例研究。在醫(yī)學里,典型病例是一種稀缺物品,它需要有經驗的醫(yī)生來撰寫、分析,同時也需要有得特定病的病人。如果某種病在醫(yī)學上非常有研究價值,那么該病人甚至可以得到免費的治療。案例分析在醫(yī)學里得以大量應用,其原因在于醫(yī)學理論在運用于實踐時,需要有一個理論聯系實踐的通道,只懂得醫(yī)學理論,很難保證醫(yī)療質量;有大量的臨床實踐,能夠大幅度地提高醫(yī)療質量;典型案例分析可以節(jié)約大量臨床實踐所需要費用。更為重要的是醫(yī)生本人就能夠直接接觸到大量的病例;病人對醫(yī)療質量具有幾乎是百分之百的需求,并且愿意為此付出平時難以想象的費用。醫(yī)生在病人的強烈有效需求(有資金支撐的需求,非空想的無資金支撐的需求)的驅動下,也有積極性去攻克一個又一個的疑難病癥,甚至是一個又一個的絕癥。
二、法學的判例研究
法學也是一個案例研究得以廣泛運用的地方。它的基本出發(fā)點是法學理論要運用實踐,需要在系統的法律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積累大量的實踐經驗。通過典型案例的學習,律師可以提高辯護的質量,更好地維護當事人的利益;法官也可以提高判決的質量,更好地維護公道;法學家也可以提高法學研究的質量,針對實踐中發(fā)生的問題,修正法學的理論;立法者也可以通過案例分析,來進一步明確法律的基本含義。案例分析在法學界得以流行,其原因在于:典型案例分析可以提高法律實踐的質量,尤其是提高辯護的質量,而只是法學理論,只能保證一定的質量。而更重要的是律師、法官、法學家等都可以直接接觸到大量的案例;在司法實踐中,尤其在英美法系國家的司法實踐中,判例本身甚至起著法律的作用;訴訟當事人對保護自己的利益有著百分之百的強烈需求,并且愿意為此付出相當的費用。法學界的人,尤其是律師在當事人的強烈有效需求的支撐下,也非常有積極性去研究一個又一個的典型案例,從中找到更有效的保護措施。
三、工商管理的案例研究
工商管理學界可能是案例研究運用得比較廣泛的地方。重視案例分析的原因一是工商管理理論不足以使一個人成為企業(yè)家,因為企業(yè)家不是學習出來的,而是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鍛煉出來的。二是在市場經濟中要進行競爭,成為一個企業(yè)家,如果懂得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就能夠有較大的優(yōu)勢。三是如果既懂工商管理理論,又懂市場競爭的實踐,那么在市場競爭中,更可能取勝。
工商管理理論是易得的,花若干年時間進行系統學習就可以了;但實踐經驗是難得的,需要極高的學習費用。案例分析能夠節(jié)約親身實踐學習費用,同時又能夠取得實踐經驗。自然,工商管理學界之所以能夠廣泛地有效地利用案例研究,其原因也在于企業(yè)管理者對高質量的工商管理有著迫切的需求,并且愿意為之付一定的費用;工商管理學界的研究人員和培訓人員,有積極性,也有資金條件,去搜集大量的案例;而在與大量企業(yè)管理人員的接解過程中,他們也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的案例,他們有條件在其中找到典型的案例。
四、社會科學的案例研究
社會科學的重要功能就是經世致用,這是社會科學得以生存并得以發(fā)展的重要前提。自然科學可以通過可控制的實驗來取得一手數據資料,來人工地制造案例。醫(yī)學雖然是自然科學,但由于它的對象是人,它不能對人進行可控制的實驗。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所面臨的種種社會、經濟、政治問題,這也很難進行可控制的實驗。它也許能夠進行局部的模擬,但是這種模擬只是虛擬的現實,很難反映現實世界的全部。這時,搜集既有的、已發(fā)生過的事實,來探討事物發(fā)生的機理,就成為可控制實驗的替代品。醫(yī)學、法學以及工商管理學界案例研究的成功,使得其他社會科學深受鼓舞,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等社會科學,也相繼開始了案例研究。其中人類學家的案例研究,做得最艱苦,對人類學自身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助益。
一般社會科學研究與醫(yī)學、法學、工商管理學的研究有一定的區(qū)別,首先,社會科學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著很大的社會需求,但是有效需求非常不足,它缺乏直接的需求者為此來直接付費,即使有也付費強度不高,不如為醫(yī)生、律師、工商管理培訓人員付費來得那么積極。也就是說,實踐對社會科學研究需求是不確定的,而且強度不大。
其次,社會科學研究的需求只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者自己的投入,主要是有對社會問題有高度責任感的人、對社會問題有高度求知欲的人、想在學術界謀得學術地位的人、想取得學術高級職稱的人的投入。二是國家和社會對社會科學研究提供的不希望任何直接回報的資助。三是普通高校以及成人教育的需求,這可能是最大的、也是最現實的需求。
這些有效需求,實質上都很難促進社會科學研究者去聯系實際,因為聯系實際的費用是很高的,與只是聯系理論相比,其機會成本也很高:一方面,理論研究需要投資,但與實證研究相比,投入量相對要少得多,只要靠艱苦的努力和靈感,有所創(chuàng)新就可以出成果,并且在學術界的地位、職稱等個人收益方面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案例研究,理論聯系實際,費用高,不僅僅取決于個人的艱苦努力和靈感,而且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與地位、職稱的相關度也不高。
第三,社會科學研究者,尤其是政治學者和行政管理學者,都很難輕易地介入實踐,至少不如管理學者、法學家、律師那么容易。聯系理論需要嘔心瀝血,而聯系實際的費用則比聯系理論更高。
五、經濟學的案例研究
在經濟學領域里,案例研究不多,其原因是它是一門社會科學,重視理論創(chuàng)新和數量分析,并且現實需求不高,雖然也有政策咨詢、經濟人才培訓項目,但總體上愿意為經濟學案例研究付費的極少。
在中國國內,近些年剛剛開始有人來做案例研究,這就是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所作的“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項目。該項目的主持人張曙光教授認為,在經濟學里,“一個案例就是對一個經濟問題和經濟決策的再現和描述,就是對一個經濟過程及其復雜情景的刻畫和分析。”案例研究就是實證分析的重要方法。
張曙光教授認為,案例研究和寫作掌握幾項原則:第一,真實性。一個案例必須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或一篇動人的報道。如果出于保密和其他原因,不得不進行掩飾和隱匿,可以使用假名和代號,但故事情節(jié)必須是真實的,不得隨意杜撰。
第二,案例研究提供的真實場景必須是系統的和全面的,有故事背景,有來龍去脈,有發(fā)展過程,有人物情節(jié),最好在附錄中還有完整的圖示和數據。人們讀完案例,起碼能夠掌握所述事件的基本事實以及充分的數據和資料,從而為展開進一步的研究、分析和討論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三,一個好的案例必須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它所提供的是真實的問題、矛盾和困境,存在著從各個方面進行研究、分析和解釋的可能性,因而通過個案分析所進行的實證研究不一定能夠完全證實或者證偽什么,但是卻可以有所發(fā)現。如果把案例搞成一個封閉的體系,就無法對真實的社會經濟生活及其矛盾運動過程作出恰當的描述和中肯的分析,甚至還會發(fā)生極大的扭曲。
案例分析有四個類型:一是說明型案例。主要用來記述和說明一個事件、一個政策和決策問題的全過程。二是政策型案例,以政策制定者為服務對象和行為主體,提供為實現某項政策目標而可能采取的政策選擇和政策配合,由于實現同一個政策目標可以有多種政策選擇和多種政策組配,因而各種選擇和組合的政策效應分析就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三是決策型案例。以微觀決策者為服務對象和行為主體,提供一個決策所面臨的真實場景,以便討論如何進行決策的問題。由于不確定性的存在和作用,決策方面不存在什么最優(yōu)解,只能說在某個特定的情況下,某項政策是否相對最優(yōu)。四是理論發(fā)現型的案例。以提出理論假說,進行經驗檢驗為其基本內容,目的在于通過案例研究發(fā)現和提出新的理論。
在經濟理論的發(fā)展中,案例研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一是樣本意義,一個案例描述的場景和過程并不是簡單的和孤立的,而是大量同類現象中的一個,如果取極值的話,其結果是一樣的。二是檢驗意義,對已有的假設和命題進行檢驗,提供一個證明或者作出一個否證,雖然不能完全證明或者證偽,因為在現代科學的發(fā)展中,反復證偽而能夠成立的事件說明了一次性檢驗的局限性。三是發(fā)現意義,通過案例分析,發(fā)現一些新的問題,提出一個新的假說,然后自己去或者讓別人去檢驗。四是哲學意義,F實世界是復雜的,現實的社會經濟生活是非常復雜的,從總體上進行演繹是很難把握的,而通過一些點的刻畫,從各個方面去認識和把握整體,卻是可能的。人們只能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而不能做自己無法做的事情,否則我們只能處于模模糊糊、空空洞洞、大而化之、不著邊際的尷尬境地,而在認知的道路上是無法前進的。
經濟學獲得知識的途徑有三,一是干中學,費時費力,風險大,成本高,而且很多事情根本不允許人們都采取這種方法。二是計量分析,構造計量模型來計算各種參數,用以估計一項變革或者政策可能的定量結果,相當于計算機的模擬。三是案例分析,通過剖析一個個的個案,從各個方面進行觀察和描述,探尋其發(fā)展變化的各種可能的條件和途徑,從中找到一個比較滿意的結果。它可以起到一個實驗室的作用。通過案例研究,通過對經濟過程真實場景或故事的思想實驗,就能夠解釋和預測社會經濟生活過程中實際發(fā)生的變化。
六、公共管理學案例研究設想
公共管理屬于管理類的,因此對于案例教學的需求應該類似于工商管理。但是,由于工商管理的教學對象是企業(yè)經理,他們需要經受市場競爭的考驗,更多的理論知識、更多的實踐經驗,尤其是更多的介于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案例操練,對他們來說是競爭的優(yōu)勢所在。因此,愿意為此而付費,也愿意為此花錢。
公共管理的教學對象卻是政府官員,他們雖然也經受官場競爭的考驗,更多的理論知識、更多的實踐經驗,尤其是更多的介于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案例操練,也是競爭的優(yōu)勢所在。但是,官場的競爭和市場競爭,其激烈程度有別,而且性質有別。政治競爭雖然有時候比經濟競爭還要激烈,還要殘酷,但是對于案例的需求卻很難確定。其中最重要的區(qū)別是,企業(yè)競爭是多頭的,每個競爭者的權力都是完整的,付費都是自費的,是自己的努力賺來的;而政治競爭多是一元的,或者全得或者全失,每個競爭者的權力都不是完整的,而且付費都是公費的,是靠國家財政撥款的。
由于這些原因,對公共管理的案例需求實際上類似于人們對經濟研究的案例需求,與醫(yī)學、法學、管理學有很大的區(qū)別。這種區(qū)別在政治競爭公開化程度不高的社會里,更為明顯。在高校公共管理研究和培訓中表現得最為典型。因為高校的教師,很難接觸政府官員,尤其是高層的政府官員。而政府活動本身的保密性質,使得教師去接觸實踐更增添了一層障礙。
但是,公共管理學依然是一門實踐性的社會科學,而不是理論性的。它依然需要案例研究,對學生進行案例教學,以提高公共管理的理論研究水平,同時也提高教學水平。
因此現在的問題是,在很少有人付費,同時理論研究的比較收益高于純案例研究的比較收益的情況下,如何搞好公共管理學的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學呢?
我們認為,首先可以盡我們的力量,搜集各種已經有的案例,以彌補自己搜集、編寫案例之苦,同時也可以節(jié)約這些方面的費用。
這些案例我們可以分成三個類別:一是說明型的案例,主要用來記述和說明公共管理實踐中發(fā)生的事件、政策和決策的全過程。這些案例強調它的真實性、系統性、全面性,并且是完全開放性的。
二是政策咨詢性的案例。以政府決策者為服務對象,為特定的問題,提供一個真實的故事,主要是突出問題的來龍去脈,給出一些不同的解,并對不同的解進行評估。
三是理論發(fā)現型的案例,主要是提出理論假說,進行經驗檢驗為其基本的內容,目的是通過案例研究發(fā)現和提出新的理論,發(fā)展公共管理的理論。
然后,在可能的情況下,要大力重視案例的直接采寫、編寫等工作,并在學術研究上多運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按照案例分析的規(guī)范,一是客觀描述,二是進行問題解決式的政策咨詢和政策建議研究,三是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
七、個人進行案例研究的心得
在最近若干年里,我們非常關心個案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幾項工作:
一是市政府管理和省政府管理的案例研究。對廊坊市政府、山西省政府進行了個案調查,主要是在統一的框架內描述廊坊市和山西省政府的歷史沿革、現實環(huán)境、法律地位和管理權限、機構設置與職能配置、政府決策過程、政府執(zhí)行機制、政府改革和政府發(fā)展。這一案例研究主要是說明型的,它不針對某一事件,也不針對政策和決策的全過程,也不專門為廊坊市和山西省政府的決策者提供政策咨詢和政策評估,也沒有刻意去追求政府理論的創(chuàng)新并進行經驗檢驗。當然,這并不排除在整個案例研究中在局部范圍里進行政策咨詢性的、理論發(fā)現型的、事件說明型的研究。它的需求首先來自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八·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的無償投資,其次來自各地方政府的資助;第三是來自社會的資助;第四是對此感興趣的研究者的努力。
完整的說明型的案例研究,在中國公共管理學界實際上依然是一個開頭,而對某一個地級市、省級政府進行說明型的案例研究,據我們所知,也是第一例。由于資源的限制,也由于現實需求的不確定性,更限于研究起點的高度不夠,該案例的研究者對這兩個案例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依然非常不滿意,可能連讓人比較完整地了解廊坊市政府管理和山西省政府管理這一起碼的需求都難以絕對滿足。也就是說哪怕是說明方面,也很難做到案例研究的真實性、系統性、全面性、完全開放性等要求。政策咨詢、理論發(fā)現,雖然在局部也有所體現,但從整體上來看,并沒有達到較高的水準。這說明,我們依然可以進行進一步的艱苦的努力。希望下一步能夠做得更好一點。
二是對中國政府公共政策決策和執(zhí)行進行了案例研究。主要是搜集了三個案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的案例、北京市禁放煙花爆竹的案例、北京市增收城市容納費的案例。其用意是在法律形式研究的基礎上,為中國公共決策和執(zhí)行的結構狀況增添一點案例色彩。這一工作既無國家課題投資,也無社會資助,全憑個人興趣以及自己賺得的資金投入。對這一問題,目前依然在進行之中。主要問題是兩個方面的努力,一是使案例研究適合于理論研究的目的,二是選擇更為典型的案例、更多的案例來說明中國公共政策決策和執(zhí)行的結構現狀,并指出其中的問題,提供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三是中國政府職能轉變案例研究。主要是以1993—1996年中國政府職能轉變?yōu)榭偘咐,選取國務院、民政部、山西省政府、廊坊市政府、萊蕪市政府以及其他基層地方政府的改革實踐為分案例,說明改革的過程和遭遇的問題,并進行分析、判斷,一是記述和說明中國政府職能轉變改革中發(fā)生的事件,而且強調它的真實性、系統性、全面性;二是以政府決策者為服務對象,就中國政府職能轉變這一問題,在提供事實、突出問題的來龍去脈的基礎上,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三是進行政府職能轉變研究的理論創(chuàng)新,在政府職能理論上有所突破。
四是與國家863高科技項目CIMS 主題專家組和國家科委高科技司聘請的CIMS單元技術工程實驗室評估專家組組長合作接受了一個“863 /CIMS單元技術工程實驗室評估體系和運行體制研究”的課題,其目的是搞清楚單元技術工程實驗室的運行機制問題,并給國家科委高科技司提供一套合理的評估體系,并提出管理方面的政策建議。這一項目實際上也是公共管理理論運用于實踐的案例研究。它要求在事求實上說明單元技術實驗室的運行情況以及面臨的問題,然后對之進行分析,以良性運行為目標提供評估體系和相應的政策建議。該項目目前正在進行之中。
五是進行過一些簡單的“例子性”的案例研究,主要運用于教學方面。其功能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理論原則,同時也豐富理論原則,說明公共管理理論原則在實踐中的力量。同時也進行過一些“問題解決”的案例研究,給出一些場景,然后提出問題,要求培訓對象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的辦法。這都是培訓性質的案例。例子性的案例,主要是幫助培訓對象理解理論;問題解決的案例,主要是要求培訓對象在系統的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所學到的理論,去分析、解決特定的問題。
在公共管理研究和教學中,“例子性”的案例是非常普遍的;“問題解決”式的案例則正在開展,并且為各種培訓所采納。但是研究性的案例研究實際上依然是非常稀缺的。認為案例教學就是例子性的案例教學,只要舉了例,就進行了案例教學,這是片面的;認為案例教學就是問題解決式的案例分析,不需要學習理論,沒有理論學習,只通過案例分析就可以獲得公共管理的技能,也是片面的。久病也許能夠成良醫(yī),只看判例也許能夠成為律師,從實踐中也許能夠悟出理論,但這都是初淺的,都只能是細枝末節(jié)的。在例子性的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問題解決式的案例研究,可以事半而功倍。最后,認為案例分析只是教學的事,研究不需要進行案例分析,這也是片面的。案例教學的水平離不開高水平的案例研究,只有在高水平的案例研究的基礎上,案例教學才能有真正的高水平。
【中國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與教學探析】相關文章:
中國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與教學探析08-05
行政管理專業(yè)案例教學改革研究08-18
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礎與核心08-05
公共關系學教學模式改革探析08-18
教學管理案例06-08
關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綜合評述08-05
案例教學法公共關系論文08-18
案例教學法公共關系論文08-18
“差生”的心理探析及對策研究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