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滲透
試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滲透江蘇省興化市戴窯中學 蘇錦輝
長期以來,部分教師潛意識里認同一個觀點,即語文學科是工具學科,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基本屬性。把工具性作為語文學科的基本屬性是語文學科的人文價值、文化底蘊嚴重流失的重要原因。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學生接受的更多的是知識和能力,而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F(xiàn)在語文教學迎來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大大削弱了語文的功利色彩,從而還語文以"人文"的本來面目。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人文性被置于一個重要的地位,F(xiàn)代語文教學應在重視知識傳授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重視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滲透。那么,在實際語文教育工作中,人文教育是如何體現(xiàn)和實施的呢?
一、語文教師本身要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的為人準則、治學態(tài)度必然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對學生潛移默化形成影響,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發(fā)揮人文作用是必要的。
首先,要注重教師的人格力量作用。"道德文章,堪稱楷模",即要求教師不僅在學術上,而且在人格上都是學習的榜樣。教師是學校里最主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育意義的模范,是學校最活生生的榜樣。教師在他們所從事的教學活動中,無時不在以其自身的素質感染和影響學生的思想、心理和行為。教師對教學科研的敬業(yè)態(tài)度、創(chuàng)造精神、個性語言都產(chǎn)生著深刻的教化作用。這種影響力是自然的,非強制性的,但作用是長遠的,深入人的心靈底層的。由此可見,教師的人格力量在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師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人文修養(yǎng),使自己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得以提升,人格得以完美,從而成為學生尊敬的榜樣。
其次,教師應具備良好文學修養(yǎng)和豐富的想象力。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能夠理解文學作品中蘊含的人文美、人性美。教師應以自己的人文意識聯(lián)結作者的人文意識和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課文中發(fā)現(xiàn)并把握作者的人文意識。平時應多讀些名家作品和名人傳記,(m.htc668.com)相互促進,深入分析。只有對作家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軌跡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才能不斷提高分析作者人文意識的能力。同時要深入思考作品的思想內容,只有經(jīng)過不斷思索,才能獲得豐富的想像力,才能把自已的意象世界和作者的意象世界聯(lián)結在一起,從而更深刻地領悟作品的人文內涵。
再次,教師還應具有豐富的情感。教師上課沒有激情,就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更不能讓學生通過心靈去感知作品的人文意識。"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教師必須努力鉆研教材,找到自己與作者情感的切入點,并能因課文而動情,產(chǎn)生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情感共鳴,以此為動力展開備課和授課活動。人文意識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情感力量,學生情感一旦被課堂上聲情并茂講授所感染,便能達到激情的目的。不動情,人文意識就會失去讓人動容,使人深思的光輝,只有在情感中顯示的人文意識才具有豐富的色彩和迷人的魅力。要把學生引導到人文意識的意圖中去,就必須有一個情感的動力。因此教師必須自己先動情,才能帶動學生動情,讓學生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力量,使其情感受到感染并得以升華。
二、充分利用和挖掘語文課程中的人文精神對學生進行人文滲透
語文是文化的載體,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人文內涵,包含著社會歷史景觀和人類人文思想,是展示人類文化的窗口,也是我們繼承前人道德文明的一個窗口,我們要恰當?shù)剡\用課堂教學實例,滲透人文精神。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語文教育應當以此為依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新課標強調語文的人文因素,把育人與學文結合起來,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體現(xiàn)人文構建功能,課標教材、文學作品占絕對優(yōu)勢。從教學層面上說,要引起我們重視的是文本解讀導向,就是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的切身體驗,從文化層面切入,引導學生去感悟、體驗、審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建設人文精神,在這樣的過程中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課標教材的課文都是古今中外的典范,富有文化內涵。教材中激動人心的愛國主義精神,高貴的人格品質,美麗寬廣的自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都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素材。教師要積極挖掘文學作品中的思想內涵,幫助學生思考生命和人生的意義,使其真正成為學生生命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讓學生置身其中,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欣賞,滲透感染,潛移默化,使學生德智體美獲得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我們在學習《醉翁亭記》時,除了要讓學生領略其中描寫的幽美秀麗的風光,產(chǎn)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外,還要設疑激趣,引導學生探究歐陽修的思想內涵。這個為人所不知的太守之樂究竟是什么,經(jīng)過一番討論,得出結論,即太守與民同樂的理想。進一步深入,聯(lián)系上一篇文章《岳陽樓記》中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再次討論,得出結論,古人尚有憐恤天下百姓,"以天下為已任"的思想,那么今人又該如何呢?再次討論,讓學生發(fā)言,以激發(fā)他們樹立一種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從而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這既是一堂美文欣賞課,又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啟示是:語文教學必須充分把握人文精神的內涵,走人文教育之路,才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試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滲透】相關文章: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滲透數(shù)學文化論文(通用10篇)10-10
試析設立中公司 兼評 公司法 第30條05-06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論文(精選7篇)06-08
護理人文修養(yǎng)課程在培養(yǎng)護生中的作用論文04-19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3-28
《鄉(xiāng)愁》余光中初中語文教案06-07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論述論文09-05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8-08
初中語文的教學計劃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