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立合作學習中的新型師生關系
建立合作學習中的新型師生關系在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的關系定位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圍著教師轉(zhuǎn)。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是權威者;學生只是一味的膜拜、遵循,充分體現(xiàn)了“師道尊嚴”,而隨軍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一種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正與日俱增顯露其重要性。美國著名教育家桂杜威說:“現(xiàn)在我們的教育中將引起的轉(zhuǎn)變是重心的轉(zhuǎn)移,這是一種變革,一種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學中從地球中心轉(zhuǎn)移到太陽中心一類的革命。”在這里,學生變成了太陽,教育的實施要圍繞他們組織起來;教師應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轉(zhuǎn)變,成為學生學習上的引路人、合作者、組織者、指導者,因此,優(yōu)化師生關系,已成為時代的呼喚,課改的前提。
合作學習包括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和師師合作,其中師生合作是主要的,合作學習的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將直接影響著合作學習的效率,因為師生關系是教育主體關系的核心,這不僅表示師生關系是教育主體的主流關系,還表示師生關系的性質(zhì)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著教育的品質(zhì)。這樣,我們就可以說,合作學習中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發(fā)展程度的晴雨表。因為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們是在原先的教育傳統(tǒng)中進行創(chuàng)新,我們必須用歷史的觀點來看待合作學習。
中國在歷史上有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中,對教育的表述是“上所施,下所效也”,這是師生關系的權力模式。這種模式依靠權力來調(diào)控師生關系。這種模式有兩個基本概念,就是“命令”與“服從”。在師生關系中,命令屬于教師,教師是“上”,服從屬于學生,學生是“下”。教師的教育不是開導啟發(fā)、循循善誘,而是一種“絕對命令”,是不可越逾的金科玉律;學生的學習不是對知識的主動探索,而是對教師、對書本知識的盲目服從和接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說學生做,師生關系走向絕對化的授課關系。此外,學生受教材和考試的統(tǒng)治,學生對分數(shù)的屈從,這都是權力模式的一種轉(zhuǎn)化表現(xiàn)。
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fā)展,師生關系的權力模式、制度模式、合作模式代表著中國封建社會、解放以后以及當今改革開放以來三種不同時期的教育活動方式,我們要破舊立新,就要在克服傳統(tǒng)的習慣勢力的過程中,更新教育觀念,有所創(chuàng)新,并在實踐中身體力行,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開展“合作學習”實驗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成敗。只有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給人如沐春風之感,對學生才有更多的感召力與親和力,喚起學生對知識索取的信心。具體我認為應作到以下幾點:
一、尊重學生,講究批評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學生的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學生前進的動力和向上的源泉。教師應抓住學習的個性特點,因時因事講究批評方法,忌諱“冷、硬、辣”的語言,避免挫傷其自新和自信;在工作中,我本著對學生“多一份鼓勵,少一份批評”的原則,針對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后,更注重導之以行,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習慣,從而端正學習態(tài)度;正如一次某班地理作業(yè)交得不很理想,我并沒有直接批評而是請完成作業(yè)的同學舉起手,同時表揚這些同學,按時“完成作業(yè)成績是和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鞏固所學知識的好方法”,但是還有個別同學沒舉手,這也是一種誠實的表現(xiàn),相信他們一定是有原因,否則誰會不想交作業(yè)呢?希望這些同學課后補上,交上來。課后這些同學都按時交了作業(yè)。表揚與批評有機結合,效果事半功倍,讓學生體驗到被尊重的同時也應尊重別人,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情感體驗,喚起師生共鳴。
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活動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感覺--思維--創(chuàng)造,即認識過程;二是興趣--情感--意志,即意向活動。在意向活動中,情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具有啟動、定向、維持、強化整個意向活動的功能,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情感對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以及再此基礎上所形成的人際關系狀態(tài),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會促使學生愛學、好學、樂學,是學生積極參與認知活動的強大動力。這種情感動力的誘發(fā)主要來自于教師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然的、真切的喜愛之情。
情感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愛是情感的"催化劑"。愛因斯坦說過:"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別林斯基也說過:"愛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對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人人都有被人關心和愛護的渴求,因此,教師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應對每一位學生表現(xiàn)出足夠的關切和尊重,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讓學生有一個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他在老師的心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期望,讓他們覺得被了解、被關注、被尊重。學生非常重視這種情感體驗,他們會愛上這位老師的課,并努力學好這門學科。對于后進生而言,獲得教師更多的關愛能讓他們排除心理上巨大的焦慮、自卑、無助。而且,他們會從教師那既嚴格要求,又尊重愛護的耐心幫助中,感受到教師的一片愛心,竭力想回報--認真學習,不辜負老師的期望。
"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關系密切,才能營造出一個民主、自由的學習氛圍,學生才能掙脫束縛,消除心理壓力,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空間,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使師生雙方以對話、包容、平等的關系相處,達到和諧一致,情感產(chǎn)生了共鳴。這樣,學生沐浴著老師的愛,師生關系更融洽了,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更充分地發(fā)揮。
三、走進學習的情感世界,營造互信的師生關系
情感對人的行為具有激勵、誘發(fā)和調(diào)節(jié)的重要功能。初中生的個性獨立意識較強,思想正處于轉(zhuǎn)化期,往往對自己的學習目標等認識不透,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滲透學生的心理奧秘,適時點撥,學會蹲下來跟孩子說話,盡可能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使之感到親近,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這樣更有助于教育教學的開展。
四、更新觀念,轉(zhuǎn)換教師角色。
從學習的意義上來說,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教師是學生的伙伴,這樣二者之間的關系才平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真正為學生的學習著想,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教學問題。而且,教師要設身處地,經(jīng)常把自己放到學生的地位上去分析,獲得反饋信息,不斷地校正自己對學生的看法、態(tài)度與工作方式。這樣以生度己,使教學有的放矢。
其次,教師和學生是朋友關系。美國社會學家彼德.布芬認為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交換關系,同時也是一種互相敞開和接納的關系。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者",而是學生的知心朋友,是可以傾訴任何內(nèi)心體驗的人。教師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尊重他們的童心、童趣,包容他們"美麗的錯誤",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建立平等的、朋友一般的師生關系。
第三,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指導者、輔導者。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從他們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的實際出發(fā),啟發(fā)、引導學生學習。在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支配,增加學生的活動空間,讓孩子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地學習。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發(fā)揮出良好的教學效益。同時,教師要把握自己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領導者的地位,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有效調(diào)控,淡化權利,發(fā)揮民主,以一個"知識、智慧和教養(yǎng)的化身"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
五、熱愛學生,對學生傾注滿腔熱情
熱愛學生是進行教育教學的必要條件,是了解學生、向?qū)W生學習,貫徹教學相長的原動力。只有熱愛學生,才會誠心誠意去教育他們。我國近代教育夏丐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生由于先天遺傳及后天教育的差異明顯存在學習上的不勻衡,教師應一視同仁,不偏愛好的學生,而應多些關愛給后進生,從思想上去啟發(fā)他們,讓其意識到:人生若是不進取,必將“萎縮”、“變癟”,過不了時代這面大篩子的篩選,面對篩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空虛,激發(fā)他們樹立自信心,找準自己的位置,并從內(nèi)心發(fā)出求學的愿望。教師惟有平等地對待多一個學生,真誠地熱愛他們,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才會向你敝開心扉“吐露真情”;當然,熱愛學生同時對學生嚴格要求是統(tǒng)一的,嚴格要求是愛的一另一面,遷就、偏袒、放任,寵縱絕不是愛而是害。
此外,教師還應當具備一顆真誠、純潔的童心。思學生所思,想學生所想,設身處地。這也是縮短師生距離,增進溝通所必須的。虹口區(qū)三中心的毛蓓蕾老師,南京的思霞老師都以年近花甲,卻都能成為學生的忘年交,知心朋友,其中他們擁有童心,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小也是個中原因之一,為他們成功開展教育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
綜上所述,良性的師生關系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化為強大的教育力量,激勵學生的自我完善,為教師運用各種教學的教育手段提供條件!
【建立合作學習中的新型師生關系】相關文章:
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08-13
在活動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08-16
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紐帶——共情理解08-17
淺談語文教學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08-18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08-13
淺談新型的師生關系08-17
課堂教學中如何構建新型師生關系08-13
建立新型的師生倫理關系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