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用文化再造學校
文化是組織的DNA,無論是誰,他都會帶有自己所在組織鮮明的特質。文化是一片土壤。無論是誰,他都在自己文化的土壤中汲取營養(yǎng),在自己組織氛圍巾形成自己的品性。一個組織一旦形成了自己的優(yōu)秀文化,有了這樣的土壤,就能應對任何時勢的變化,也就不會因為人才的流失而受到致命的沖擊,因為人才的流失帶走的僅是個人的智慧,而帶不走組織所特有的文化。有這樣的土壤在,就會有更多的人成長。文化是一種力量。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綿延數(shù)千年,但民族的文化無法改寫----英法聯(lián)軍可以焚燒圓明園,日本侵略軍可以殺戮中國人,但不能毀滅中華民族,這就是文化的力量。一個民族的興與盛、強與弱全在于不同文化的不同特質,民族的競爭力最終體現(xiàn)在文化上。
一個組織表層的競爭是質量(產品及服務)的競爭,中層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它深層的競爭是文化的競爭。文化是組織的DNA,任何個人的力量都抵擋不住它的力量,文化是人創(chuàng)造的,但文化不可能由一個人創(chuàng)造,優(yōu)秀的文化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及群體品質的積淀,一個民族如此,一個組織、一所學校也是如此。其實在學校中,文化并不稀缺,因為任何學校都有自己的學校文化,它體現(xiàn)在每個教職員工及學生的言行中,融化在與學校相關的每一個物質或精神的形態(tài)中。但文化有優(yōu)劣之分,不同學校對應著不同的文化,反之,不同文化也決定了學校的不同命運,F(xiàn)代學校制度所倡導的是一種學習文化,這無疑是一種進步的文化,積極的文化,也是最具活力的文化,它給學校提供的是發(fā)展源泉及強大的動力。
學習文化是一種與學習型組織相對應的文化,是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習為基本特征的文化,學習文化是學習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學習環(huán)境交互作用形成的。從學校來講,學習文化無論從學校的價值、目標、制度的建立,還是學校資源的建設;無論是師生關系,還是學習者與管理者、學習者與學校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都是建立在學習的基礎上的。
學習文化的特征,從學校層面來講有三個方面的含義:1.從物質形態(tài)看是為學習而存在的。學校在環(huán)境設計中貫徹的基本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習”、“一切方便學習”,非學習或較少用于學習的物質形態(tài)不應成為學習型校園的基本建設,而圖書館、網絡教室、各類活動設施,甚至科學、歷史、生物等小型博物館則應成為學習型校園著力建設的內容。2.從精神面貌看應煥發(fā)一種學習力。在教師的言語及行為中,在人們的工作及休閑中折射出一種對新事物的渴望,洋溢著對學習的執(zhí)著及熱情。3.從制度建設看,它能提供一套保障學習正常進行及對學習有激勵作用的機制。學校在制度建設中應重視激勵的作用及對人的價值的關懷----它能夠激發(fā)人的學習動力,能夠“以人為本”。善于學習、樂于學習的人將得到學校更多更有力的物質及精神的支持,如我們制定了《學校教科研獎勵條例》及<關于教師繼續(xù)學習的有關規(guī)定》,積極鼓勵教師進行各種形式的教科研活動,對教師取得的教科研成果進行分類獎勵,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進修培訓活動。我們還制定了(新教師教科研培訓條例》,規(guī)定新教師走上崗位后必須參加由學校教科室組織的為期兩年的教科研培訓,引領新教師走上教學研究這條幸福之路。
學習文化的特征,從教師層面來講又有如下表現(xiàn):組織學習、自我更新及自我超越。與組織學習相對的是個體學習,個體在學習并不能代表組織在學習,組織學習有其自身的一些特點,組織學習是“同志學習”,即組織內的每個成員有共同的學習目標,有共同的發(fā)展志向。組織學習也是”互補學習”,在學校這個組織中,每位教師的能力、專長不一樣,決定了教師之間是能夠并應當互補的。學習就是一個相互。取長補短的過程,教師在這樣的組織中互相協(xié)作、互相信任及堅守承諾,形成一個堅實的整體。組織學習也是“增量學習”。教師在相互學習、合作交流中提高各自的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意.豐富思想。英國作家肖伯納說過,兩個人各自拿著一個蘋果,互相交換,每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兩個人各自擁有一個思想,互相交換,每個人就擁有兩個思想。所以,組織學習是“1+1>2”的“增量學習”。
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獲得新知的過程。信息時代,社會變革速度加快,知識更新速度也是一日千里,教師只有通過持續(xù)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創(chuàng)設新的教學方法,及時改善心智模式,才能跟上時代的要求。學習文化中人們的價值觀也發(fā)生了變化,自我實現(xiàn)、自我超越成為自身發(fā)展的動力及目標。學習文化的真諦是讓每個人“活出生命的意義”。透過學習,我們重新創(chuàng)造自我,實現(xiàn)自我價值。自我實現(xiàn)的人能夠最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在能力----他能充分地、活躍地、全神貫注地體驗生活,他能夠不斷創(chuàng)造,對社會、對他人有責任感,對事物有持久的探究欲,自我實現(xiàn)的人無論是自己的潛能還是組織的活力都能發(fā)揮到極致。造就這樣的人是學校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
學習文化的特征,從文化的本體層面來講,學習文化是生態(tài)文化、海洋文化。生態(tài)文化就是具有生命力,井能自我更新的文化,生態(tài)文化又是遵循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各方面、各系統(tǒng)能和諧統(tǒng)一的文化。生態(tài)文化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合理的因素,如整體觀、“和而不同”的哲學觀等。我們在教研組中就強調“和而不同”這一理念----要求整體和諧,但個體充滿活力。海洋文化則體現(xiàn)出開放性及包容性,是一種海納百川、包容一切的文化。它能接納不同思想并能改造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交融中,產生新的思想,生成新的文化。在學校中,它表現(xiàn)為允許不同的教育思想并存,因而,在教師教研活動中我們鼓勵不同課例的出現(xiàn),不同教學風格的形成。不同觀點、不同思想、不同教法的交流甚至沖突是一種尤為寶貴的資源,“一言堂”或“你好我好大家好”式的評課活動.看似融洽,其實極有可能包含著各自的私心,隱含著種種危機。教學研究也是一種坦誠無私的對話、交流甚至紛爭,看似矛盾,其實是一種互助、互敬與合作的表現(xiàn);扪笪幕试S學生犯錯,也允許教師犯錯,教學實踐中的犯錯意味著在實踐、在創(chuàng)新。我們在評價教師教學時,也應允許教師有不成功的課例出現(xiàn),如果要教師百分之百都成功,那就意味著只能重復過去。這種開放、寬容的文化,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長,特別是有利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成長。所以,學習文化同時又是一種創(chuàng)新文化,它不墨守成規(guī),而是主動變革、迎接挑戰(zhàn)。學習文化的創(chuàng)設在我們目前的新課程改革中也是十分及時和必要的。而貫徹“文化發(fā)展學!钡睦砟,用文化再造學校,則是現(xiàn)代學校建設與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用文化再造學!肯嚓P文章:
論文:電子商務時代企業(yè)文化的再造08-05
再造企業(yè)門戶08-05
再造商業(yè)模式08-05
文化與學校文化08-13
課堂教學的再造藝術08-17
再造手指控制的電子假手08-05
論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再造08-05
論信息技術與流程再造的關系08-05
“網絡──再造”識字教學法簡介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