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三個動向
中學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學生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也在逐步進行。就目前發(fā)展情況而言,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動向主要有三種趨勢。一、分組實驗向“微型化”方向發(fā)展
分組實驗是學生實驗的主要方式。它是在單元教材學習之后,為了復習、鞏固和驗證課堂上所學的化學知識,并系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獨立工作能力而進行的一種課堂實驗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過去由于實驗條件、實驗經費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有些學校常常將實驗室進行的實驗改為黑板上講實驗,失去了實驗本身的意義。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人根據美國學者在大學進行微型實驗教學的成功經驗,將中學學生分組實驗改為微型實驗,獲取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微型化學實驗是80年代美國Dana W.Mayo博士首先提出的。它的核心就是使“實驗藥品微量化,實驗儀器微型化”,其特點是:在降低藥品用量,減少環(huán)境污染,節(jié)約實驗經費的同時,還可使我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規(guī)定的實驗內容,克服常規(guī)實驗的不足,獲得更準確、更可靠的知識信息,例如:在“濃硫酸特性”實驗中,有關濃硫酸氧化性的內容,按中學教材(必修本第一冊,)給出的實驗步驟,沉淀往往顯示的是黑色,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反應結束后,傾去試管中的清液,觀察試管中固體的顏色(白色)。向試管中加幾滴水,觀察溶液的顏色(藍色)。改進后,通過先加熱硫酸的方法,使反應體系的溫度盡可能在較高的溫度下進行,這樣就有效地防止或減少黑色物質(氧化銅)的生長,達到預期的實驗目的。
微型實驗的開展在我國還剛剛起步,為了使學生實驗更好地向微型實驗轉化,保證微型實驗的可行性和規(guī)范化。中國化學學會于1994年11月在鄭州召開了“首屆全國中學微型實驗研討會。”與會代表對我國微型實驗的發(fā)展,提出了廣泛而又有建設性的意見。同時,北京師大和遼寧師大在會上展出的“初中微型實驗儀器盒”和“高中微型實驗儀器盒”,受到了與會代表和專家的好評。有關專家指出:這兩套微型儀器的推出為微型實驗的推廣和應用,為微型實驗規(guī)范化發(fā)展,提供了可行性的證明。中學化學教學應及早引進微型實驗。
二、并進式實驗向“點滴化”方向發(fā)展
并進式實驗(又稱邊講邊實驗)是學生實驗與教師講授新課相結合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的實驗內容多為定性實驗,并且具有使用儀器簡單、藥品的用量和種類較少等特點。為了使這類實驗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較好的實驗結果,提高教學效率,許多教育工作者將這類實驗盡可能設計在簡單的儀器中進行。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將這節(jié)課與學生實驗結合起來,采用并進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因此,該實驗常常以失敗而告終。如將該實驗改在點滴板上進行,減少水的用量,相對增加了堿的濃度,同時,選用變色靈敏的pH試紙進行檢測,既縮短了實驗時間,又大大提高了實驗的準確性,具體步驟如下:“在點滴板兩穴上各放一小塊pH試紙,在試紙上滴一滴水,分別將去掉氧化膜的鎂條和鋁條按壓在濕潤的試紙上,觀察現象”。實驗結果是鎂條立刻在pH試紙上留下藍色的印跡,鋁條一段時間后(約30秒)出現淺綠色印跡,說明鎂比鋁的金屬性強。另外,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發(fā)學生智力,我們還可以用鋅、鐵、鉛、銅等金屬重復上述實驗,觀察到鋅、鐵、鉛均有顯色現象,而銅沒有,從而可以定性區(qū)分金屬的活動性。
為了便于點滴化實驗的普及和推廣,杭州師大化學系周寧懷教授主持設計和制做了“多孔井穴板”。該儀器是集點滴板、試管、燒杯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化學實驗儀器。它具有藥品用量少、操作簡便、效果明顯、易于觀察等諸多優(yōu)點。
該成果已通過國家教委鑒定,并獲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優(yōu)秀教學儀器”二等獎,F已在我國南方部分中學推廣使用。
三、演示實驗向“無污染化”方向發(fā)展
演示實驗是化學課堂教學中配合知識的講授,由教師或教師指導個別學生所做的表演示范性實驗。在化學教學中,演示實驗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及時地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化學事實,使學生獲得正確、系統(tǒng)的化學知識和化學實驗技能。為了做好演示實驗,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廣大教育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今天,隨著社會文明的發(fā)展,人們在研究演示實驗時,除了注意演示實驗的“五性”,同時,更為注意演示實驗的“污染性”問題。因為演示實驗一般是在教室中進行,教室并無良好的實驗通風設備,實驗所擴散的有害物質,勢必污染教學環(huán)境,影響師生的健康。例如:在紅磷與白磷的著火點實驗中(必修第一冊,P160),燃燒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均擴散在教室的空氣中,危害了師生的身心健康,同時,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意識。為此,有人提出用“可控全封閉式無毒無害化學實驗裝置”來解決這類問題。液吸收,少量尾氣被氣球容裝,進行二次吸收。這樣,該實驗既獲得了直觀生動的結果,又杜絕了有害氣體的擴散,保護了教學環(huán)境。
有關“可控全封閉式無毒無害化學實驗裝置”的研究,齊齊哈爾師大高清廉老師做了大量的工作,有關雜志也介紹了他們的成功經驗,1993年國家教委已審定該課題為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我國北方部分師范院校也相繼于94、95年邀請高清廉老師就“無污染化”化學實驗的研究為中學化學教學開辦講習班,受到中學教師的普通歡迎。我們相信,演示實驗的“無污染化”研究,隨著環(huán)保意識的加強,必將在全國迅速推廣普及。
【談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三個動向】相關文章:
談教學改革08-17
談我的課堂教學改革08-19
談音樂教學改革中的引進與借鑒08-17
試論物理演示實驗的教學改革08-17
新課程與教學改革—談學習方式的轉變08-17
談自然實驗作業(yè)08-07
中學化學實驗室工作計劃02-27
談學生實驗能力培養(yǎng)中08-17
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08-20
回歸本體走出困境——談深化語文教學改革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