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精品(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通過做電視、畫電視、演電視,來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和能力,讓他們在動手、動腦、娛樂的同時各種能力也得到發(fā)展。
教學重點:繪制電視內容。
教學難點:設計、勾畫演電視的內容。
教具準備:紙盒、紙、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觀察實物,揭示課題。
組織教學:師生互相問好;請學生按常規(guī)坐好。
二、講授新課
l、認識冷色。藍色、青、偏藍的綠是冰雪。夜晚、植物、湖水、海洋的額色,給人寧靜。寂寞(沒有聲音、清靜)、寒冷的感覺我仍稱這類顏色為冷色。
2、介紹海洋:(看地圖或地球儀)我們生活的地球,面積最大的是藍色,這里是廣闊的海。在這藍色量界的下面,到處生活著豐富的動物、植物,它們美麗、奇特。請看錄像片《海中生物》(或看課本第12頁)。我國就有很長的海岸線,生活著近20xx種魚類。讓我們想象并描繪一下《海底世界》。如果能潛入海底看看各種生物,將看到什么景象呢?如同進入一個夢幻世界:海水閃爍著朦隴的藍光,成群的小魚和慢悠悠的大魚游來游去,溫柔美麗的色和兇猛怪誕的魚在水中共存。海底有地殼裂縫,有乎坦的沙灘,生長著美麗的珊瑚、碩長的海草、海菜,飄動著游離的海藻。我們認識的螃蟹貽貝、龜等動物上下出沒,也有從未見過的怪物,活像陸地上的蒲公英。
3.演示;用基本形—圓、半圓、橢圓、半橢回、方、三角、梯形、扇形等,想象組合海中生物的形態(tài)。
三、學生作畫:
1、定位構圖。用鉛筆輕輕畫出海中生物的基本形,用基本形組織畫面,表現出幻想的海底物象。
2、畫具體形象用單色彩筆將基本形勾畫成具體形象。再用點、直線、曲線、折線、不規(guī)則的線添畫海中生物身上的花紋。形象的描畫富有任意性和稚招感,讓學生無拘束地抒發(fā)自己的天真和質樸。
四、這一課,我設計了玩游戲、看電視、猜電視、做電視、演電視這五個環(huán)節(jié)。
一、玩游戲
1·小朋友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個很特別的故事。你看它就藏在這幾幅圖片里面?墒撬鼈兊捻樞騺y了,我們來把它們重新排一排,好嗎?
2、指名排列圖片順序。教師根據回答把圖片貼入事先準備好的長紙帶上。
3、隨機點撥:原來每張圖片都是故事的一部分,現在我們把它按先后順序排列好了,看看象什么?(取出長紙帶)
4、學生聯系生活交流,教師點明這就是連環(huán)畫。
設計意圖:洛克說,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佳時機是他們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這樣的學習才會最主動、最有效。此環(huán)節(jié)教師遵循該原則,通過排一排貼一貼看一看來誘發(fā)學生的天賦的好奇心,在具體形象的.操作中初步了解連環(huán)畫的含義及表現形式。
二、看電視
1、這一組連環(huán)畫講了什么故事呢?
2、指名講述,教師跟著講述與學生演電視。
3、學生交流感受。教師隨機點撥揭題:演電視。
設計意圖:什么是演電視?在這里教師一改以往告訴式填鴨式教學,通過師生合作演電視來營造吸引學生的情景,架設好學生親身感悟與學習新知之間的橋梁,水到渠成的揭開了演電視的課題。
三、猜電視
1、一邊看一邊演的故事肯定很精彩,你想來試試嗎?老師給每小組準備了一個電視機,人人都有機會。演完后允許你們拆開奇妙的電視機,看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演電視,探究電視的組成。
3、大堂交流,教師先板書:電視機殼、連環(huán)畫片子,然后小結演示:當機殼和片子大小適合時,把片子插入機殼,通過機殼上的窗口我們就能上演自己的連環(huán)畫片子,看起來真過癮啊。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電視機的組成部分,為制作服務。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興趣的重要條件。所以此處設計了演演拆拆拼拼的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自主學習積極感悟,從而促進對電視機認知的發(fā)展。
四、做電視
1、創(chuàng)設情境:小朋友們真聰明,電視機家族很想請你們去作客。
2、(實物演示)看。主人來迎接我們了,第一位是誰呢?出示信封做的機殼,你們認識它嗎?
學生交流,根據交流展示機殼制作過程--畫框、挖空、剪口、裝飾。第二位出現了,出示紙盒機殼,你們認識嗎?第三位呢?(出示動物形的機殼)第四位瓶子機殼。
3、小朋友,還有哪些材料也可以作機殼呢?指名交流。
4、小結:機殼世界真是多種多樣,雖然制作方法都是畫框挖空剪口裝飾。但是制作的材料形狀可以完全不同。
5、那我們就用這些不同的機殼也來為大家演電視好嗎?
6、小組上臺演(適當指導演電視),其余觀看。(信封的片子橫向抽拉、紙盒的片子是實物、動物的片子縱向抽拉)
7、引導學生發(fā)現片子也有不同的展示方式。
8、猜猜瓶子機殼的片子怎么表演連環(huán)畫故事?小組討論交流。
9、小結:小朋友,電視機家族歡迎我們和它們表演一個節(jié)目,(揭開兒歌),我們先來念一念:電視機呀電視機真稀奇,信封紙盒呀樣樣都有趣,挖挖剪剪打扮一下真美麗;連環(huán)畫的片子抽抽拉拉,拉拉抽抽,方法都不同。大家靠在一起看演戲,看演戲。(先指名念,再配上動作念,最后加上歡快的音樂集體表演。)
10、做做電視機:電視機家族還在不斷發(fā)展,你們能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它們做一個自己喜歡的電視機成員嗎?
11、提出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采用了以下方法,第一,欣賞。目的是通過它使美術課堂擺脫純粹學習技能的理性怪圈,讓學生在形神具備的范作前感受了解生活中存在的美妙,培養(yǎng)審美情趣。第二,合作。現代德育的一個很重要方面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團對精神。美術課堂上的一些探討研究性實踐活動的開展為此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另外,通過合作給學生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學習上的進取心,也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第三,綜合。合美術、音樂、表演等于一體,綜合多學科特點,使學生輕松愉快的高質量的多元化的生活在課堂里。
五、演電視
1、明確表演要求,開展比賽。
2、學生準備演電視。
3、表演評比。
4、聯系生活談談還可以怎么表演?表演些什么內容?(比如:演給親戚朋友看,開展班隊活動表演身邊的好題材,晨會課播演新聞,課后把它當游戲等)
5、祝愿學生在生活中快樂。
設計意圖:突出演,提供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讓學生樹立自信發(fā)展個性,陶冶情操熱愛生活。
美術教案 篇2
年齡:4歲~6歲幼兒15人
時間長度:約30分鐘左右(視情況取舍)
活動環(huán)境:室內
活動準備:
1.白色布若干塊,規(guī)格約120cm×80cm和2cm×3cm的木條(也可用竹竿)各16根。取長短兩種木條各兩根扎成一個近似于“十”字的架子(如圖所示),再將布的四角系于木條的四端。尋一安全空間將此架子從中間懸吊起來,使之可以任意搖晃。
2.大小玻璃珠子若干分別置于幾個小水桶中,在桶中加入水粉顏料(或丙烯顏料),并加適當的水攪拌均勻待用。
3.小漏勺(每個桶中各放一把),小塑料盤若干(每個桶邊各放置一些)。
4.在活動空間旁邊另置一個裝了小半桶水的水桶,以供收集被大家用過的珠子。
5.懸掛或晾曬“作品”的地方及方法事先要選擇好,才方便及時給每個架子更換畫布。
教育可行性分析:幫助幼兒擴大經驗范圍是藝術教育中,甚至一般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項原則。擴大經驗范圍意味著我們以兒童個人的程度為基準,對兒童思想、情感和感受力通過活動予以啟發(fā)。尋找同一事物的不同側面也是啟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開端。
活動過程:
1.組對。
由幼兒自由組對,或者老師根據幼兒個體發(fā)展的快慢不同而調配成對。
2.規(guī)則宣講。
(1)兩人一組,每一次用漏勺在桶里取一勺珠子倒入塑料盤里拿回來,再將盤里的珠子倒入架子上的布里。
(2)兩人各執(zhí)架子的一端搖晃架子。待珠子上的顏色搖盡后再用盤子將珠子舀出來倒入旁邊的大水桶里。
(3)之后,才可再去取別的.顏料桶里的珠子。
(4)直到畫布上被滾滿了彩色的線才可以更換畫布。
3.活動開始。
4.交流與欣賞。
在本過程中可帶領幼兒參觀他們的被展示出來的“杰作”,回顧搖晃成畫的過程,交流心得與體會。
5.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溫馨提示:
1.在此活動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幼兒的一舉一動,嚴防某些孩子將珠子誤吞入口中。
2.桶中的顏料應調得稠一些,太干或太稀都不方便珠子上掛滿顏料。
3.水粉顏料容易清洗,但留在布上的色彩干后不飽和。丙烯顏料弄到衣服上不易清洗,但色彩飽和。無論選擇何種顏料,都要告訴孩子們不可弄到臉上。
4.須在活動開始前給每個孩子穿好罩衣。并告誡幼兒不可大力胡亂搖晃架子,以防撞傷同伴。
美術教案 篇3
課 題: 《平面構成》
課業(yè)類型: 工藝設計
課時安排:
《平面構成》第一課時。本課題分兩課時進行,本課時進行鉛筆紋樣設計,
第二課時進行紋樣的色彩配置。
一.教學目標
認知:理解平面構成的概念、意義、用途及方法。
操作:按平面構成的要求設計一種構成練習。
情感:體會平面構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創(chuàng)造:設計出具有個性的.基本形和構成形式。
二.教學重點難點
l.重點: 主要掌握基本形和構成形式的設計。
2.難點: 如何啟發(fā)學生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平面構成的設計
三.達標規(guī)程
概念;基本要素;基本形;構成方式
四.教學準備
師:1.收集平面構成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實物、以前學生的優(yōu)秀作
2.繪制平面構成范畫與骨格圖
3.繪制自然界有關生物體的幾何結構圖例
生:1.收集幾何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實例,布置學習專欄。
2.準備鉛筆、圓規(guī)、三角尺。
五.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guī)進行。
(二)前提測評
回顧單獨紋樣、二方連續(xù)中的點、線、面極其特征,了解學生狀況。
(三)導入新課
根據唐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讓學生展開想象,抽幾位學生上黑板,用點、線、面概括地表現景色。教師總結:這種用點、線、面抽象形態(tài)構成的圖形就叫平面構成。
(四)認定目標
板書《平面構成》極其簡要提綱。
指出在這節(jié)課上,要學習掌握平面構成的幾種主要構成形式,并進行設計練習。
(五)導學達標
l.平面構成的概念、用途與學習意義。
師生共同列舉、觀摩平面構成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進而說明平面構成的概念、用途與學習意義。
2.基本要素;點、線、面
引導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有點、線、面特征的例子,結合圖例進一步明了點、線、面的特征。
3.基本形
說明運用點、線、面按一定的方向、角度、距離組合變化便形成基本形,介紹基本形的種類極其構成方式。(圖示)
4.構成方式
基本形按不同的方法排列,便產生各種形式的構成,可以概括為規(guī)律性與非規(guī)律性兩類,本課著重介紹五種主要的構成形式。(骨格圖與各式范畫四例及生物體結構圖)
規(guī)律性排列式 重復漸變 發(fā)射
非規(guī)律性排列式 特異對比
六.作業(yè)要求
設計一幅平面構成鉛筆稿。(出示4條要求)
七.學生練習,教師輔導。
八.達標測評和小結
概括本課內容,強調基本形與構成方式的設計,挑選一部分作品作展示,邀請兩名學生互評,然后教師講評。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秋天來了,有的樹葉變黃了,有的樹葉變紅了,學習為樹葉涂上相應的顏色。
2、不怕困難,耐心地、細心地堅持把樹葉的細小部分涂完整。感受秋天樹葉的色彩美。
活動準備
1、幼兒觀察過梧桐、銀杏等樹葉的葉子。
2、油畫棒、印有各種樹葉的繪畫紙。
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對黃樹葉、紅樹葉的回憶。
談談秋天來了,大樹的葉子都變成什么樣了。
根據幼兒所述出示相應的落葉。
二、幼兒畫樹葉。
1、師:樹媽媽想請小朋友幫忙,畫一些秋天的樹葉寶貝,把樹媽媽打扮起來。
2、出示印有各種樹葉的繪畫紙,讓幼兒找一找,認一認樹葉。
3、師:這么多樹葉,你認為哪些樹葉是黃色的,就用黃色油畫棒涂顏色,哪些樹葉是紅色的,就用紅色油畫棒涂色。
4、幼兒涂色,教師指導幼兒涂紅、黃色的樹葉。
活動反思:
《指南》指出:“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往往會耐心不足。在今天的繪畫活動中,小朋友需要將兩片樹葉樹葉涂上紅色、黃色兩種不同的顏色。在繪畫的過程中,有些幼兒能耐心地將兩片樹葉一點一點仔細地涂滿;有些幼兒會急于求成,迅速地將樹葉涂滿,但是樹葉上有很多空隙;有些幼兒涂到一半,就會拉著我的衣服說:“老師,我不想涂了!边@些繪畫當中出現的'不同現象值得我們反思。
對于那些認真仔細進行繪畫涂色的幼兒,我們需要鼓勵、表揚他們,并把他們的作品展示出來,鼓勵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對于那些急于求成和半途而廢的幼兒,就需要培養(yǎng)幼兒的耐心。教師可以用獎勵小貼紙的方式鼓勵幼兒耐心將畫畫完,并在離園時請家長看一看幼兒的繪畫作品,用“把畫畫得好看些,爸爸媽媽才會高興”的方式鼓勵幼兒耐心繪畫。
除了用榜樣、獎勵來引導幼兒耐心繪畫外,老師還可以與家長交流,家園共育,希望家長周末在家可以抽時間陪幼兒畫一幅畫,一定要讓幼兒安靜地畫完,才能允許他去玩玩具。讓幼兒安靜、耐心地做完一件事,切忌虎頭蛇尾。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們持久地沉浸在一種活動中,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中許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此外,還可以用看書,讓幼兒學習等待等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耐心。當幼兒有什么需求,想要買什么玩具時,家長可有意延緩一段時間,不要立刻滿足孩子的要求,以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
美術教案 篇5
【活動設計】
我們居住的家鄉(xiāng)倉前有一天河,叫運河。運河穿鎮(zhèn)而過,為我們提供了灌溉、運輸的等便利。倉前一直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以前在這里漁民捕魚、曬網,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今我們已很少看到這樣的情景,所以我設計《運河里的魚》這一堂課,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讓我們的幼兒感受到家鄉(xiāng)的`風情以及運河給我們帶來的美好。
【活動目標】
1、利用畫筆蘸上顏料用刷畫方式畫魚。
2、知道運河,感受家鄉(xiāng)風情。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家鄉(xiāng)的歷史,知道倉前河古運河。
難點:正確的進行刷畫。
【活動準備】
蠟筆、畫有魚的卡紙(四張)、顏料、畫筆、倒背衣、抹布。
【活動過程】
一、家鄉(xiāng)河
1、你們知道我們的家鄉(xiāng)叫什么?(倉前)那你們知道我們的家鄉(xiāng)倉前有一條河嗎?
2、家鄉(xiāng)的河叫運河,咦!河面上漁民伯伯撐著小船呢!
二、河里的魚
1、小朋友們,漁民伯伯撐著在做什么呢?(感受捕魚的熱鬧氣氛)
2、對的,我們來看看漁民伯伯捕上來的小魚。(出示畫有魚的紙)
3、漁民伯伯呀,要請小朋友幫一個忙。你們愿意幫嗎?
4、教師用漁民伯伯的口吻說:“小朋友們,我想請你們幫我把捕上來的魚呀變得漂亮一點,好嗎?”
三、漂亮的魚
1、教師示范畫魚。用刷畫方式,利用油水分離刷出漂亮的魚。
2、幼兒操作。教師一旁指導。
3、漂亮的魚送給漁民伯伯。
四、欣賞
將幼兒作品展示在墻上。運河里魚兒游來游去,用魚泡泡、小草點綴等請幼兒欣賞。
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裝飾學習單上的鞋子。
2、可以用油畫棒或者其他方式添畫花紋。
3、體驗繪畫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學習單、油畫棒、水彩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學習單上的鞋子與自己的鞋子有什么不同。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容。
教師:小朋友們仔細的'看一看圖畫上面有什么?
。2)幼兒觀察畫面并講述。
。3)請幼兒觀察下自己的鞋子。
。4)幼兒觀察鞋子并講述。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們看一看自己的鞋子是怎么樣的,漂不漂亮。
。5)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讓小兔的鞋子變漂亮。
2、教師示范填色。
。1)先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線條、圓圈、點等)為大鞋填上顏色。
3、幼兒自由填色,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填色時不要將顏色涂到鞋子外面了。
4、展示幼兒作品,幼兒互相欣賞。
活動延伸:
想一想我們還能用什么方式為大鞋涂上漂亮的顏色。
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相框的基本構成,可以制作簡易相框。
2、發(fā)展手部小肌肉,鍛煉動手剪貼紙的能力。
3、自由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意的裝飾相框。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chuàng)造,喜歡裝飾。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教學準備:一個完整的相框,一張兒童照片,畫有基本型的彩紙(每人一張),條形彩紙(每人四條,兩種顏色為宜),小塊彩紙若干,剪刀、固體膠、硬紙板、支架等每人一份。
教學重點:制作相框的順序,剪貼紙方法教學難點:折疊紙,畫并剪出各種形狀教學過程:
一、導入師拿出一張兒童照,引起幼兒對自己照片的回想和談論,師借此提問,小朋友的照片是怎么擺放在家里的?"放在相框里"。師拿出提前做好的相框,并把照片貼上去,從而揭示這堂課的主題,做相框。
二、看圖片提問幼兒"你們見過什么樣的相框啊?"幼各種回答,"老師這里有很多漂亮的相框,讓我們來看看吧!"看圖片時,引導幼兒了解相框構成:底板、邊框和支架三部分。認真觀察邊框的奇特造型。
三、做相框
。"小朋友們今天沒有帶照片,那我們先剪一個好看的形狀貼在硬紙板上,代表照片,回家后小朋友們可以把照片貼在這個形狀上。"分發(fā)畫有基本型的彩紙。
2師拿剪刀示范如何剪紙,沿邊線小心剪,然后分發(fā)剪刀,指導幼兒剪紙。剪完后把剪刀合好放在桌子上方。
。撤职l(fā)硬紙板,師示范如何粘貼基本型,膠棒在剪紙的背面涂勻,找準硬紙板的中間位置,貼上去。然后分發(fā)膠棒,指導幼兒粘貼。
。磶熓痉稐l形紙貼邊框,不要壓住基本型邊線,然后根據基本型顏色分發(fā)條形彩紙,指導幼兒粘貼。
。涤螒驎r間,《小白上樓梯》,獎勵小貼紙。
。"小朋友們看,我們的相框空空的`,應該怎么裝飾一下,它會變得漂亮一些呢?"啟發(fā)幼兒說出"小貼紙","小朋友們真聰明,想到了剛才游戲的貼紙,可以把它貼到邊框上,我們的相框就會變得漂亮一點了?墒牵≠N紙?zhí)倭,讓我們自己來做一些吧,各種各樣的小貼貼紙,粘到相框上。"分發(fā)小塊彩紙。
。废犬嬙诓始埳细鞣N圖形,再剪下來,貼在邊框上。師示范幾個簡單圖形,如:小樹,汽車,小草,蝴蝶結,星星等。(中班幼兒,難度加大,教師可示范,先折疊紙再畫形,剪出心形,花形,圓形等)
8基本完成后,師幫助幼兒把硬紙板剪出波浪邊形,貼好支架,把相框豎起來。
四、強調主題,點評作品。
請幼兒輪流介紹自己的作品:主題加詳細內容。
教師用心聽取并提取每個兒童的特別想法之處,以便向家長介紹。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fā)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fā)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美術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詠鵝》是一首非常經典的古詩,通過古詩內容巧妙而又形象地幫助幼兒表現出大白鵝的基本特征。本次活動選擇了鵝這一動物,形象表現也比較簡單,尤其是2字較形象地引導幼兒聯想到大白鵝的長脖子。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運用古詩《詠鵝》讓幼兒在吟誦古詩感受美的同時了解大白鵝的外形特征。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創(chuàng)作表現,幫助幼兒較形象地把握大白鵝脖子長的特點,引導幼兒能充分地表現鵝在水中的.簡單動態(tài)。在第三環(huán)節(jié)的分享交流中引導幼兒關注繪畫作品,感受作畫的樂趣并體驗美。
活動目標:
1、嘗試用頸部任意彎曲,表現鵝在水中的簡單動態(tài)。
2、感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作畫紙人手一張、蠟筆(白色藍色綠色紅色黃色)
活動過程:
一、欣賞古詩理解故事內容,從古詩中了解大白鵝基本特征
1、幼兒欣賞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你知道這首古詩的名字嗎?讓我們一起來念念這首好聽的古詩吧。
2、鵝的羽毛是什么顏色?(白色)它的腳掌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腳掌有蹼、紅色)什么是曲項向天歌?(彎曲脖子向著藍天唱歌)
小結:大白鵝身上有白白的羽毛、紅掌紅冠子、長長彎彎的脖子,大白鵝美麗又神氣。
二、創(chuàng)作表現在邊念古詩邊示范講解中創(chuàng)作表現大白鵝在水中的簡單動態(tài)
1、教師運用古詩中的四句話進行示范講解
鵝,鵝,鵝(畫一個大2),
曲項向天歌(彎曲后畫成一個大身體)
白毛浮綠水(畫翅膀),紅掌撥清波(畫出紅色的腳掌)。
添上大白鵝紅色的冠子、有神的眼睛、扁扁的嘴。
2、引導幼兒添畫藍藍的湖水、綠綠的楊柳、藍天白云、展翅的蝴蝶等等
3、提醒幼兒把大白鵝的脖子畫長,
4、提醒幼兒用蠟筆涂色要用力均勻,用先打好輪廓后填充顏色的方法。
三、分享交流游戲中引導幼兒結合古詩關注作品,感受古詩美與繪畫美的結合
1、師生一邊念古詩一邊輪流點幼兒的作品,古詩念完最后被點到的作品,就請該幼兒來介紹。
2、說說哪只大白鵝最美?它美在哪里?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美術教案--設計郵票08-16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美術教案-美術:螃蟹08-16
美術教案-電腦美術08-16
美術教案-美術概說08-16
美術教案12-17
美術教案12-17
美術的教案06-20
【精選】美術教案09-12
(經典)美術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