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匯編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一、譯文
天地是萬物的旅舍,時光是百代的過客,,人生漂浮無常,好似夢幻,歡樂的口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著蠟燭,在夜間游樂,確實是有原因的!何況清明溫和的春天以秀美的 景色來召引我們,大自然又給我們展現(xiàn)錦繡風光,F(xiàn)在聚會在桃花芬芳的花園里,暢談兄弟間的樂事。諸弟聰明過人,都有謝惠連的才華;大家詠詩歌唱,唯獨我不能和謝康樂相比而感到慚愧。靜靜地欣賞春夜的景色還沒有完,縱情的談論又轉向清雅。擺出榮華的筵席,坐在花叢中間;酒杯頻傳,醉倒在月光之下。沒有好的詩篇,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如作詩不成的,按照金谷園的先例,罰酒三杯。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理解關鍵字詞;
2.理解文中“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流露出來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
3.比較閱讀同類“宴序”文章,理解本序與古人作的“宴序”一類文章的不同之處,領悟李白飄逸瀟灑、豪情縱情的詩意。
教學重點:
通過文章理解,體會文中流露出來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同類文章,領悟李白獨特的文情詩意。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朗讀李白《將進酒》。置酒會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懷才不遇”之際,于是乎借酒抒情,揮灑個淋漓盡致。飲酒賦詩,自古是文人一大樂事。 這篇散文,洋溢著詩情畫意,像一首優(yōu)美的詩,長期以來,膾炙人口。明代大畫家仇英還把它轉化為視覺形象,繪成圖畫,流傳至今。
二、破題
題目點出了時間(春夜)、地點(桃李園)、人物(李白和諸從弟)、事件(聚宴)。 看題目就知道文 章的基本內容: 李白于某個春夜在桃李園宴請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三、文體常識
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時,常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四、朗讀全文整體感知
五、自讀,不明白之處、重點字詞梳理
六、比較閱讀。文章最后四句,《古文觀止》的編者說:“末數(shù)語,寫一觴一詠之樂,與世俗浪游者迥別。”請結合所給課外閱讀材料,談談李白的文章與同類作品相比,有何不同。
提示:注意文中粗體字所表達的情感
《金谷詩序》:“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情調很悲涼;
《蘭亭集序》前文雖說“仰觀天地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結尾卻“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發(fā)出“悲夫”的慨嘆;
《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樂與時去,悲亦系之”,與王羲之序如出一轍;
《游斜川詩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調子是低沉的。
最近學過的《滕王 閣序》“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興盡悲來”的情緒轉換,開始寫樂,繼而寫悲,成了一個套子。 李白同樣寫游宴,卻完全擺脫了“既喜而復悲”的陳套,給人以樂觀情緒的感染。全文充滿著春天的'生機,洋溢著健康的歡樂,意境高雅,格調明朗,雖有“浮生若夢”一句,但不會因這一句而生出消極情緒。
七、簡單探討作者性格與文風
李白性格豪放不羈,他的思想駁雜而矛盾。在儒家“達則兼濟”的思想影響下,李白有強烈的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在道家思想影響下,他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憤世疾俗的叛逆精神,有道家尤其是莊子思想的鮮明印記。入世和出世、積極和消極的矛盾都統(tǒng)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輔時濟世,建功立業(yè),然后嘯傲山林,浪跡五湖,全身遠禍。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游斜川詩序 作者: 陶淵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氣澄和,風物閑美。與二三鄰曲,同游斜川。臨長流,望曾城,魴鯉躍鱗于將夕,水鷗乘和以翻飛。彼南阜者,名實舊矣,不復乃為嗟嘆。若夫曾城,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靈山,有愛嘉名。欣對不足,率共賦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記鄉(xiāng)里,以記其時日。
后人評:文章短小優(yōu)美,點明出游的日期和地點,以游覽斜川、觀賞山水為題旨,著意刻畫了近觀遠眺之佳景,突出贊美了獨秀于澤畔的障山,抒發(fā)了對山水美景的濃厚情趣和愛戀,并由此引發(fā)出“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的慨嘆。
蘭亭集序 作者:東晉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金谷詩序 〔晉〕石崇
余以元康六年,從太仆卿出為使持節(jié)監(jiān)青、徐諸軍事、征虜將軍。有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藥草之屬。金田十頃,羊二百口, 雞豬鵝鴨之類,莫不畢備。又有水碓、魚池、土窟,其為娛目歡心之物備矣。
時征西大將軍祭酒王詡當還長安,余與眾賢共送往澗中。晝夜游宴,屢遷其坐。或登高臨下,或列坐水濱。時琴瑟笙筑,合載車中,道路并作。及住,令與鼓吹遞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故具列時人官號、姓名、年紀,又寫詩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覽之哉!
凡三十人,吳王師、議郎、關中侯、始平武功蘇紹,字世嗣,年五十,為首。
《三月三日蘭亭詩序》 孫綽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談!非以停之則清 ,混之則濁邪?情因所習而遷移,物觸所遇而興感,故振轡于朝市,則充屈之心生;閑步于林野,則遼落之志興。仰瞻羲唐,邈已遠矣,近詠 臺閣,顧深增懷。為復于曖昧之中,思縈拂之道,屢借山水,以化其郁結,永一日之足,當百年之溢。 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澗之濱,高嶺千尋,長湖萬頃,隆屈澄汪之勢,可為壯矣。乃席芳草,鏡清流,覽卉木,觀魚鳥,具物同榮,資生咸暢。于是和以醇醪,齊以達觀,決然兀矣,焉復覺鵬逯二物哉!耀靈縱轡,急景西邁,樂與時去,悲亦系之。往復推移,新 故相換,今 日之跡,明復陳矣。原詩人之致 興,諒歌詠之有由。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
3、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和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用具】
實物投影、三個小朋友的頭像、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猜謎,引入課題
1、同學們喜歡猜謎嗎?老師出個謎大家猜猜:
耳聽嗚嗚叫,眼看樹枝搖,
要問他住哪,誰也不知道。
他是誰?(風)
2、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畫風》(板書課題),看到這題目你有話要說嗎?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感知,創(chuàng)設情境,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
請同學們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弄清楚,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課文:
課文中的三個小主人公是誰,他們都想出了哪幾種畫風的好方法。
3、檢查初讀效果:
貼出三個小朋友的頭像、他們的名字和三幅畫。結合課文幫助三個小朋友找到他們自己的.名字,并說說三幅畫分別是誰畫的?為什么?
三、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識字
1、找三名同學分別戴三個小主人公的頭飾,手拿帶有名字的卡片。號召學生和他們三個做朋友,與他們三個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過程中就會認識宋、濤、陳、丹、趙、藝六個字了。)
例如: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很想和你們做朋友。
2、想一想、找一找:
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xiàn)了?
3、用減一減的辦法識字:
濕──顯。
4、檢查識字效果:
在游戲中繼續(xù)鞏固生字。
四、再讀課文,糾正字音
1、自由讀文:
注意讀準字音,注意語氣,語調。
2、自由組合:
分角色練習朗讀。
五、指導寫字
1、出示漢字,引導觀察:
注意每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逐個范寫,落到實處:
學生認真觀察老師范寫,指出不足,老師逐步完善。
3、學生試寫,感悟交流:
學生先描紅,再試寫,并且圈出自己寫得滿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學習。老師深入學生中間,挑選典型性作業(yè)用實物投影展示并評析。
六、課堂延伸
在大自然中不只有風看不見,摸不著,不能直接畫出來,還有聲音、氣味,但他們都可以通過畫與他們有關的事物表現(xiàn)出來。如果由你來畫,你會畫什么?讓我們一起去觀察,看誰的收獲最大。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掌握相關文學知識。
2.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3.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
教學過程
一、重點文言知識梳理
1.古今異義。
而未始知西山這怪特古義未嘗今義沒開始
攢蹙累積古義重疊、積壓今義積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義這樣以后今義轉折連詞
游于是乎始古義從此,從這時今義遞進連詞
醉則更相枕以臥古義更換交替今義更加
到則披草而坐古義撥今義覆蓋在肩背上。
頹然就醉古義接近今義就是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古義從前今義朝
故為之文以志古義記今義志氣、志向
是歲元和四年也古義代詞,這今義判斷動詞
2.通假字:
。1)自余為僇人(通“戮”,刑辱)(2)夢亦同趣(通“趨”,往,赴)
3.詞類活用
。1)日與其徒上高山(名詞作狀語,每天)(2)窮回溪(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
。3)臥而夢(名詞作動詞,做夢)(4)始指異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異)
(5)窮山之高而止(形容詞用作動詞,走到盡頭;形容詞用作名詞,最高點、頂點)
。6)箕踞而遨(名詞作狀語,像簸箕一樣)(7)縈青繞白(形容詞用作名詞,青山,白水)
。8)故為之文以志(名詞用作動詞,寫作文章)(9)自遠而至(形容詞用作名詞,遠處)
4.一詞多義
而不知其所窮(名詞,盡頭)
窮窮回溪(動詞,走到盡頭)
窮山之高而止(動詞,走到盡頭)
始指異之(副詞,才)
始游于是乎始(動詞,開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詞,曾經(jīng))
始指異之:稱奇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獨特
異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別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余自為像人:成為
故為之文以志:為(表目的)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連詞,表修飾)
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連詞,表承接)
臥而夢(連詞,表承接)
覺而起,起而歸(連詞,表承接)
而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連詞,表轉折)
窮山之高而止(連詞,表條件,才)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連詞,表修飾)
而莫得其涯(連詞,表轉折)
而不知其所窮(連詞,表轉折)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案例: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1、出示丁丁、冬冬的圖片,同學們,這是丁丁和冬冬,他倆要和我們一起學習語文呢!結合扉頁《寫給小朋友的話》,了解語文。
2、大家知道什么是語文了嗎?誰來說一說?指名談一談對語文的認識。
3、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從今天起就要開始過學校生活了,學校生活是什么樣的呢?請翻開課本第二、三頁,看看圖上畫了什么?丁丁、冬冬在干什么?
二、觀察畫面,練習自我介紹
1、我們從校門口開始看起,看到了什么?(老師和同學們互相問好)。
2、他們真是有禮貌的好孩子啊!我們愿意像他們一樣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嗎?讓我們來試試看,好嗎?師生練習見面后相互問好的情景。
3、丁丁、冬冬走進校園后在說什么呢?學生猜一猜,教師讀一讀丁丁、冬冬的話。原來他們在自我介紹呢!對呀,我們同學之中還有很多都不認識呢!我們互相介紹一下自己,好嗎?
4、同桌先互相說一說,再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5、誰想讓全班的同學都認識你?到講臺上向大家介紹一下,好嗎?(讓幾個學生上臺進行自我介紹)。
6、全班同學一起認識了這些同學,還有些同學大家還不認識,我們可以等到下課以后再互相介紹。我們來看看圖,校園里的同學在干什么?請學生指圖說,老師注意指導學生用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
7、教學樓是學習生活的地方。快看看,這里的同學在干什么?學生小組里說一說。
8、冬冬和丁丁生活的校園多美啊!我們快點去看看我們的校園吧!
三、參觀校園。
四、暢談感受。
1、你在學?吹搅耸裁?
2、你喜歡我們的學校嗎?為什?
五、小結。
讓我們把今天在學?吹降摹⒙牭降、想到的說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上學了》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時,我先出示丁丁、冬冬的圖片,激趣導入,告訴同學們冬冬和丁丁要和我們一起學習語文了,再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練習自我介紹,師生相互問好的情景,接著參觀校園,最后暢談感受。
本來,我想以組織、引導、參與者的身份給學生創(chuàng)設相互交流、討論的機會,通過自我介紹、參觀校園、暢談感受,溝通課內外的聯(lián)系,引領學生跳出課堂,走向生活,在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塑造完美的人格,使孩子們在入學的第一天就親身感受到環(huán)境的優(yōu)雅,老師的親切,小伙伴的.友好,激發(fā)他們對老師、學校、同學的熱切。
由于課前準備不充分,再加上學生初入學,課堂紀律不好,注意力分散,為了維持課堂秩序,顧此失彼。丁丁、冬冬的形象特點讓學生觀察得不夠,以致后來有的學生問:老師,哪一個是丁丁,哪一個是冬冬?參觀校園占去了課堂一半的時間,走走停停及我的講解,加上天氣炎熱,學生排隊時推推擠擠,打小報告,效果不太好。讓學生暢談感受的時間太少了,而且一進教室就亂哄哄的,說:涼快多了!。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這節(jié)課,這兩方面的課標精神我都處理得不夠好。我想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設計一個個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多讓學生觀察畫面,說一說丁丁和冬冬的頭發(fā)、服飾的不同來認識他們。課前成立校園探密隊,先讓學生觀察校園,課堂上再匯報交流,課后讓探密隊的同學帶領其他同學去看一看,走一走,課堂時間的安排得比校充裕,課標精神會體現(xiàn)得更好。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體會本文所表現(xiàn)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年游戲中的藝術和美。
2、初步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景物的變化并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2、學生通過多種閱讀方式,熟悉文章內容,掌握字詞,品味文章語言。
3、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樹立“生活中處處有美,但要我們用心去發(fā)現(xiàn)。”的觀點。
4、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
1、了解一些中國畫的常識,領會國畫的內在美,增強民族自豪感。
2、鼓勵并培養(yǎng)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教學設想】
1、本文可通過學生自主地讀、說、悟,教師恰當?shù)匾龑、調控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師生共同體會童稚的活動中蘊含的藝術和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觀,讓學生覺得語文課不僅有語言的文學美,而且有畫面的藝術美,體會學語文既是知識的獲得過程,又是一種美的享受過程。
3、本文充滿了童趣,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
【教具學具安排】
中國山水、人物畫和西洋山水、人物畫各一幅;錄音機;小黑板。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2、體會文章表現(xiàn)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的藝術和美。
3、初步感受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藝術特點。
【師生互動(教學步驟)】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童年唱著快樂的歌兒離我們遠去了,那一段段往事常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一幅幅美妙的畫面。童年時我們常常和伙伴玩各種有趣的游戲,如用泥巴做房子,堆雪人,用柳條編籠子等等。當時,你是否想到這也是一種藝術上的創(chuàng)造呢?
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腿黑身黑頭頭,燈下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今天,讓我們來欣賞一幅充滿童真童趣的“中國畫”──《竹影》。
二、整體感知
伴隨輕音樂,學生先輕聲朗讀課文,再思考:課文題為“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事為主?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學生交流思考回答,教師明確:
本文敘述了在一個有月亮的夜晚,我們幾個少年在水泥地上做充滿童真、童趣的描竹影的游戲,以及爸爸給我們講畫畫的知識,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fā)現(xiàn)。
三、合作、探究、交流
1、作者:
豐子愷(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國現(xiàn)代著名畫家、散文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自幼愛好美術,跟李叔同先生學習繪畫、音樂。 1921年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回國后,任上海一書店編輯,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美術教授。解放后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上海中國畫院、上海對外文化協(xié)會任職。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多以兒童為畫面的主人公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他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等。這些作品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具有濃厚的生活情趣。 (學生交流回答,教師補充。)
2、生字詞注音、解釋:
學生自讀,查工具書,小組內討論和訂正。(出示小黑板)
、 讀音:
愜(qiè)意 水門汀(tīng) 蘸(zhàn)
口頭禪(chán) 參(cēn)差(cī)不齊
⑵ 詞義:
愜意:滿意;稱心;舒服。
包羅:包括(指大范圍)。
參差不齊:長短、高低、大小不齊;又引申為有差別、不一致。
3、品味賞析,體驗童趣:
先讓學生閱讀課文(第1~3節(jié)),然后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朗讀,師生共同提問題,共同評議:
⑴ 課文寫“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xiàn)了童趣? 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明確: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差不齊地描出許多竹葉來!
、 本文中除了寫人物活動外,還涉及哪一方面的內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現(xiàn)什么中心?
明確:中國畫和西方畫的區(qū)別。本文表現(xiàn)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 學生閱讀課文第4~5節(jié),教師當堂可出示同一題材的兩種畫,理解“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這句話的意思,了解中國畫跟西洋畫的不同。
明確:所謂“符號”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內容,二是形式,關鍵是內容,而不在于形式。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兩種審美體系表達兩種審美方式的不同。
每個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響到本民族生活的各個方面。藝術是文化的載體。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古希臘—羅馬一脈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當大的差異,表現(xiàn)在哲學、宗教、藝術、科學等多個領域。中國畫重寫意,與我們民族傳統(tǒng)的審美觀有很大的關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強調寫意;而西洋畫重寫實,如同照相,也和西方文化重實驗相關。
四、比較閱讀
1、在上冊書中,我們學過一篇文章,作者描述了自己童年時的許多有趣的事,文章的題目是什么?請說出它講述了幾件有趣的事?
(學生答:《童趣》。文中將蚊子比作“群鶴舞于空中”、“鶴立云端”;“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我們來比較一下本文與《童趣》的異同。小組討論后,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概括明確:
相同點:都表現(xiàn)了童真、童趣;都富有想象力和審美情趣。
不同點:《童》是文言,選取幾件事,《竹》是現(xiàn)代文,一件事;《童》注重想象、聯(lián)想,《竹》注重審美。
2、教師小結:比較閱讀是一種閱讀的方法,通過對兩篇文章主旨、選材、語言和手法的比較,對文章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希望同學們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并應用在平時的閱讀中,提高自己的閱讀鑒賞能力。
五、鞏固提高,拓展延伸
1、美學家朱光潛說:“模仿只是創(chuàng)造的始基!爆F(xiàn)在假設有一個人站在一棵竹子前,要你來告訴他怎么畫,你會說些什么?(學生合作交流討論,回答)
要點:畫出竹子美的姿態(tài),活的神氣。像我們閉目想象時見的一種神氣。注意竹葉的方向、疏密、肥瘦,以及整個的形體。
2、回憶童年,找尋樂趣: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xiàn)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fā)現(xiàn)和體驗的 ?后來它發(fā)芽成長了嗎?
3、欣賞延伸:
⑴ 名人與竹:搜集有關畫竹的名家或關于竹的名句,名篇關于竹的詩文。(學生合作交流回答,教師適當提示。)
例如:蘇軾: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yī)……
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竹之悟:有人說,竹──每前進一步都有一個小結;也有人說,竹──外強內干。你認為呢?請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的感想。
【本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獲嗎?(學生回答)
(藝術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就蘊含在童年充滿童稚的游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童心,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們就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蔽蚁M瑢W們能走進生活這個大語文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fā)現(xiàn)、去描繪、去贊美生活的美。
【布置作業(yè)】
1、多讀課文,認真體驗游戲活動中的藝術與美。
2、練筆:你還能記起小時侯玩的游戲嗎?聯(lián)系這篇課文的學習,你是否有類似的經(jīng)歷和體驗?結合本文景物的描寫特點,請用一二百字記下來。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翠鳥教案05-02
《語文園地》教案05-21
語文《檢閱》教案06-10
語文詩經(jīng)教案05-31
語文關懷教案03-18
語文《蟬》教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