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群英會蔣干中計》教案
《群英會蔣干中計》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三國演義》概略,熱愛民族文化遺產(chǎn),提高文學修養(yǎng)。
(二)學習本文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三)學習人物性格個性化的寫作方法:
1.在矛盾斗爭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態(tài)顯現(xiàn)出人物性格。
2.運用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突出人物性格。
3.以環(huán)境氣氛烘托人物性格。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學習本文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二)學習人物性格個性化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設想
(一)因為本文是半文半白、生動有趣的小說片斷,預習新課時可通過教師慢速朗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在理解語言文字方面應多用些時間。
(二)事先組織學生看 “三國”的有關錄像,熟悉課文、培養(yǎng)興趣。
(三)分析情節(jié)、人物形象時,可邊提問、討論,邊板書。情節(jié)重點放在5—8段,人物重點應是周瑜和蔣干兩人,并注意兩人行動、神態(tài)的對比、映襯。
教學課時:2課時。
四、教學手段: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一)、導入
1.今天講的《群英會蔣干中計》選自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怎樣的一部書?有誰看過嗎?它的全稱是什么?作者是誰?寫什么時候的事情?寫些什么?
教師小結(jié):《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著名的章回體歷史小說,也是我國古代小說跨入成熟階段的標志。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取材于重大的歷史事件。描寫從東漢到晉統(tǒng)一約100年間的歷史變化,著重寫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以及彼此間的政治、軍事斗爭。它既來源于歷史,又不同于歷史,作者以《三國志》及裴松之注為依據(jù)進行藝術(shù)加工,既尊重歷史,又增加了民間傳說。(可看一下課后“思考與練習三)
《三國志》是陳壽編寫的一部史書。羅貫中根據(jù)《三國志》的內(nèi)容,吸收民間流傳的故事、戲曲評話材料,結(jié)合自己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寫成《三國志通俗演義》,即《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取材于東漢末年及魏、蜀、吳三國的統(tǒng)治集團間種種復雜的矛盾斗爭。小說記述的時間漫長,人物眾多,事件復雜,頭緒紛繁。《演義》通過驚心動魄的政治、軍事斗爭,塑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諸如曹操、劉備、孫權(quán)、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人物和他們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老幼皆知!堆萘x》實為一部藝術(shù)成就高、影響深遠的歷史小說。它有助于我們形象地了解這個時期的歷史,但又不能忘記,它是小說,有許多虛構(gòu)的地方,小說中的典型形象,傾注了作者強烈的愛憎褒貶的感情色彩和主觀的取舍原則。
我們閱讀這部古典小說,要重點學習作者記述復雜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以提高我們的文學修養(yǎng)。
2.有關三國時期的文學作品,我們學習過哪些篇章?
教師提示: 諸葛亮《出師表》 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羅貫中《楊修之死》
3.誰還記得《赤壁之戰(zhàn)》講些什么?
討論中過渡到本文背景:《群英會蔣干中計》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講的是赤壁之戰(zhàn)中的一件重要事情。赤壁之戰(zhàn)是《三國演義》著力描寫的重大戰(zhàn)役,書中從四十三回到四十五回敘述了這次戰(zhàn)役的全過程。
(二)指導預習課文
1.布置思考題: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張允的?全文的主線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幾個部分,是如何結(jié)構(gòu)情節(jié)的?
2.教師朗讀全文(讀時要學生在書上劃分段落層次,并提示學生畫出一些詞語)。。
.教師朗讀后,討論思考題。明確:使的是借刀殺人反間計。誘騙蔣干盜書,離間蔡、張與曹操的關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張二人。
設計、用計、中計是情節(jié)的主線。
全文共10段,分五部分。雖是節(jié)選,但結(jié)構(gòu)完整、主線突出:
1—3段 開端 周瑜決定除蔡、張。
4—6段 發(fā)展 周瑜設下反間計,群英會上迷敵人。
7—8段 高潮 周瑜假裝泄秘密,蔣干上鉤盜密信。
9段 結(jié)尾 周瑜中計殺蔡、張。
10段 尾聲 周瑜聞訊慶計成。
(三)、研讀討論:[重難點突破]
問題一:
課文為什么從周瑜毀書斬使、兩軍大戰(zhàn)三江口選起?這與本文的中心有什么關系?
課文的中心是周瑜巧設反間計,借曹操之手,殺曹營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周瑜為什么要除蔡、張二將呢?這與蔡、張二將在曹營中的地位有關。由于周瑜毀書斬使,就引發(fā)了曹操與周瑜的三江口之戰(zhàn),由于曹軍在三江口戰(zhàn)敗,就有蔡、張二人訓練水軍之舉,又由于這二人整治水軍得法,引得周瑜前來窺探,使周瑜產(chǎn)生要“除此二人”的想法。課文從周瑜毀書斬使寫起,就是為了交待這些連環(huán)著的因果關系,使周瑜除蔡、張二人的決心的產(chǎn)生不顯得突兀無憑。這也是小說情節(jié)處理的合理之處。
問題二:
蔣干自薦去說降周瑜,向曹操夸下?,說“憑三寸不爛之舌”,“必要成功”。這些話與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有什么關系?
蔣干盲目向曹操夸?,到東吳卻碰了壁。一見面就被周瑜封住了說降的口。大會群英,蔣干又為東吳英雄薈集、“兵精糧足”及周瑜忠于東吳的堅定心志所懾服。蔣干眼看無法完成說降周瑜的任務,心急如焚,與周瑜同榻共寢,可是“如何睡得著”。此時他發(fā)現(xiàn)一封蔡、張降吳的密信,真是絕處逢生,正好帶回去交差邀功。由于這一心理因素,使蔣干分不清書信的真?zhèn),極易受騙中計。因此,蔣干出發(fā)前的夸?谂c到東吳后的竊書中計有著必然的演進規(guī)律。情節(jié)的發(fā)展順理成章,合乎邏輯。
問題三:
一封假書信為什么能瞞過蔣干、曹操二人?
蔣干除了由于受急于要撈點情報以便回去交差這一心理因素驅(qū)使而使他分不清真假以外,還因為周瑜特意安排了一些迷惑他的細節(jié),被一步步引入圈套。一是周瑜故意合著假書信的內(nèi)容說夢話,讓蔣干相信降書屬實;二是安排人在四更時來向周瑜報告“江北有人到此”,還在與周瑜密語時故意漏出一句“急切不得下手”的話,令蔣干對書信之事確信無疑。再說曹操,三江口之戰(zhàn)“東吳兵少,反為所敗”,他在怪蔡、張二人“不用心”時,已對這兩個荊州降將不放心?吹绞Y干帶回的降書中有“降曹”“迫于勢耳”、“已賺北軍困于寨中”之語,都與蔡、張的身份、練兵的做法相符,遂使曹操也受騙中計。所有這些情節(jié)都能前后照應,上下合榫,這是小說情節(jié)處理的高明之處。
問題四:
曹操斬殺蔡、張二將后,課文為什么還要選入“細作探知”一段?
“細作探知”一節(jié)是這則故事的尾聲,不僅為了交待周瑜反間計的成功,與開端相呼應,還體現(xiàn)了這一反間計對長篇小說后面的情節(jié)赤壁之戰(zhàn)的戰(zhàn)略意義。
問題五:
小說寫周瑜有哪些主要情節(jié)?這些情節(jié)表現(xiàn)了周瑜怎樣的性格特點?
毀書斬使,挫敗曹軍,暗窺水寨,款待蔣干,施反間計,誘人中計等。
他既有決斷大謀略的氣魄(經(jīng)過實地察看之后決定設計先除“深得水軍之妙”的兩個將領,以削弱曹操的水上戰(zhàn)斗力,能抓住主要矛盾,迅速作出決斷),又有捕捉小的戰(zhàn)機的敏銳(一聽說蔣干來訪,立刻決定利用蔣干施行反間計)。反間計施行的計劃又安排得非?b密,引人入彀。足見周瑜是一位足智多謀的統(tǒng)帥。
問題六:
周瑜在接待蔣干時的六次“笑”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思想性格?
(1)“聞干至,笑謂諸將曰:‘說客至矣!边@個“笑”是為蔣干送上門來助施反間計而高興,表現(xiàn)出他在與敵斗爭中操著主動權(quán),極為自信。
(2)“瑜笑曰:‘吾雖不及師曠之聰,聞弦歌而知雅意!边@個“笑”是表示自己早已看透了蔣干的來意,嘲笑蔣干欲蓋彌彰。
(3)“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為曹氏作說客耳。既無此心,何速去也?’”這個“笑”,是虛情假意地對蔣干表示親切,穩(wěn)住他,以便讓他上鉤。
(4)(瑜)“說罷,大笑暢飲!边@個“大笑”是讓蔣干感到毫無戒心,以便麻痹蔣干。
(5)“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與子翼同學業(yè)時,不曾望有今日!’”這個“大笑”表示為自己今日的成就地位而自豪,讓蔣干認識到周抗曹之心不可動搖。
(6)(瑜)“言罷大笑。蔣干面如土色!边@個“大笑”進一步顯示自己在東吳的地位,以絕蔣干勸降的念頭。
從這幾次“笑”中可以看出周瑜瀟灑豪放的性格和勝券穩(wěn)操的自信。
問題六:
在曹操、周瑜面前蔣干有哪些言辭、舉止?這些言辭舉止說明蔣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
蔣干在曹操面前夸?,說“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周瑜前來歸降,并保證“必要成功”。事實上他對周瑜并不了解,到東吳被周瑜封住說降的口后,又束手無策?梢娛Y干是個盲目自信、志大才疏的“幕賓”(知識分子)。
蔣干初到東吳時“昂然而來”,貌似高傲自信。被周瑜開門見山點破“為曹氏作說客耶”后卻“愕然”視之,沒有對策,立刻陷入被動。待到周瑜讓太史慈監(jiān)酒,宣布“如有提起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者,即斬之”,蔣干更為“驚愕”,“不敢多言”,說明他胸無城府,十分怯懦。最后,蔣干聽了周瑜炫耀自己的實力、地位的一番言談之后,頓時“面如土色”,啞口無言。說明他既無膽識,又無謀略。
蔣干竊得假書信后,“睡至五更”,“潛步出帳”,沒有受到東吳軍士的抗阻,順利返回曹營。他只慶幸自己的成功,而不去想想自己為什么能那么順利地帶著“情報”脫身,明明是中計,卻自以為得計?梢娛Y干是一個沒有頭腦的蠢才。
問題七:
曹操是個有謀略的政治家、軍事家,為什么也會中周瑜的計呢?蔣、曹二人都中了計,這二人是否有不同之處?
曹操掃平北方,揮戈南下,八十萬雄師,直撲江南,不可一世。在勝利的形勢下產(chǎn)生驕傲輕敵的思想。雖然收了蔡、張二將,但他生性多疑,剛愎自用,以至中計誤殺兩名水軍都督。但曹操與蔣干不同,他畢竟老練,能馬上省悟到:“吾中計矣!”事后卻不肯當眾認錯,給蔡、張加上“怠慢軍法”的罪名掩飾自己的過錯?梢姴懿偈且粋老奸巨滑的人。
【《群英會蔣干中計》教案】相關文章:
群英會蔣干中計讀后感08-25
中班音樂加油干教案03-22
加油干中班音樂教案11-16
中班音樂教案加油干03-19
蔣勛的語錄錦集39條07-02
干農(nóng)活作文09-01
燎干作文02-24
干值日作文06-10
干農(nóng)活作文04-14
干工作心得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