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氣候的教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說出我國降水的分布特征;閱讀干濕地區(qū)分布圖,說出我國干濕地區(qū)的分布,知道它們的劃分依據(jù),提高學生讀圖、分析、綜合、比較的能力,掌握分析氣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國降水特點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滲透“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知道我國季風的概念、特點、原因和影響范圍,了解季風對我國降水時空分配和東部鋒面雨帶推移的影響,能從利、弊兩個方面初步評價季風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二、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虒W重點
我國降水的分布特點及差異。
。ǘ┙虒W難點
1.干濕地區(qū)與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2.季風氣候的成因及其影響。
三、教學策略
根據(jù)課標要求,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并分析地圖。以啟發(fā)式教學為主,以問題推動學生的學習,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逐步形成區(qū)域地理學習的策略與方法。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根據(jù)教材的導學問題自學課文、繪制中國輪廓地圖備用。
五、教學過程
講授新課——讀“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描述我國降水特征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我國的氣溫特征和氣溫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下面的圖片展示了哪個自然因素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展示不同區(qū)域的建筑形式)
學生回答預設:降水。
教師:(展示建筑所在位置,學生競猜)剛才的圖片反映的情況,我們結合我國年均降水量的分布來看一下。請同學們讀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回答以下4個問題。
1.指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區(qū)。
2.年降水量超過1 600毫米的地區(qū)大多在 。
3.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___嶺、 __河附近至_____高原東南邊緣。它與我國1月份的___℃等溫線大體是一致的。
4.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 嶺、張家口市、____ 市、_____ 市至喜馬拉雅山脈東緣。
5.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區(qū)大多在 。
6.我國降水的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是什么?為什么?
【設計意圖:問題鏈式的任務,讓學生獨立讀圖!
教師:觀察到現(xiàn)象后,我們需要思考原因,為什么我國降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學生回答預設:西北內陸離海較遠,東南靠近水汽源頭。
教師:同學們的意思是含有豐富水蒸氣的云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運動,所以使得降水出現(xiàn)這種變化趨勢,是什么推動了云的運動呢?
學生回答預設:風。
教師:由于我國地處世界最大大陸——亞歐大陸,面臨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南臨近印度洋,海陸性質差異明顯,因此,每年夏季我國盛行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夏季風——從太平洋吹來的東南季風和從印度洋吹來的西南季風。來自大洋的風,溫暖濕潤,帶來豐沛降水。在夏季風從東南進入西北內陸的過程中,隨著距離的增加和不斷受到山脈的阻擋,影響越來越小,所以我國降水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展示廣州、武漢、北京、哈爾濱年降水量柱狀圖)
請大家思考兩個問題:
1.四城市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均勻嗎?降水集中在哪個季節(jié)?
2.四城市的雨季長短有何差異?
學生回答預設
1.不均勻,集中在夏季。
2.廣州最長,武漢次之,北京和哈爾濱最短。
教師:請大家思考原因。
學生回答預設
每年冬季,我國盛行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東北季風,寒冷干燥,使我國降溫減濕。因此,我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教師:第二個問題讓我們通過夏季風的運動過程來了解。
夏季風進入陸地后,與陸地氣團相互作用,它帶來的暖濕氣流在上升過程中,由于氣溫不斷降低,水汽會冷卻凝結,成云致雨,這種雨稱為鋒面雨。
冬季,我國大陸一直被冷空氣控制,5月夏季風開始從我國南部沿海登陸,冷暖氣流相遇,這時就會發(fā)生一件神奇的事情——鋒面雨(轉PPT)——因此,隨著南部暖氣團勢力的逐漸加強,我國東南地區(qū)自5月起就進入到了雨季。
隨后,暖氣團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夏季風向北推移。6月,夏季風北上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我國雨帶隨之向北擴大,此時冷暖氣團勢力相當,在長江中下游徘徊,于是形成了細雨綿綿的“梅雨”季節(jié)。
之后,夏季風繼續(xù)北上,在7、8月份到達華北、東北地區(qū),全國降水達到最多,而此時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卻處于下沉暖氣流的控制之下,出現(xiàn)了伏旱天氣。
進入9月,冷氣團勢力增強,暖氣團勢力減弱,夏季風迅速撤回到南部沿海地區(qū),10月,徹底退出我國大陸,我國雨季結束。
歸納總結:我國東部地區(qū)主要雨帶示意圖
學生:掌握我國夏季風運動過程。
教師:由于季風的不穩(wěn)定,我國降水不僅存在著季節(jié)的變化,不同年份之間的降水分布也很不穩(wěn)定。(出示我國北京1951~2000年降水量變化曲線圖)標注降水量最高和最低年份,分析這兩年可能的夏季風進退情況。
學生回答預設:夏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降水量大,此時可能會出現(xiàn)洪澇災害;夏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降水量小,這時容易引發(fā)旱災。
【設計意圖: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深印象!
講授新課——讀“中國干濕地區(qū)的劃分圖”,掌握我國干濕地區(qū)的特征及分布
教師:降水量對自然環(huán)境影響很大,一個地區(qū)水分的多少并不只受降水多少的影響,讓我們通過一個動畫來看一下。(展示蒸發(fā)量動畫)大家說,還有哪個因素影響了區(qū)域的水分的多少?
學生回答預設:蒸發(fā)。
教師:當降水量>蒸發(fā)量時,氣候比較濕潤,反之則氣候比較干燥,據(jù)此我們將全國劃分為4個不同的干濕地區(qū)。請大家對照我國干濕地區(qū)劃分圖和降水量分布圖,找到每個地區(qū)對應的降水量。
【設計意圖:深化讀圖能力。】
教師:地區(qū)的干濕狀況不同,會影響到植被的種類和農業(yè)的類型,請同學們判斷下面四幅景觀圖,分別屬于哪個干濕地區(qū)?
學生回答預設
濕潤區(qū)——植被以森林為主,耕地以水田為主
半濕潤區(qū)——植被以森林和草原過渡地帶為主,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干旱區(qū)——以溫帶草原為主,是我國重要牧區(qū)
干旱區(qū)——遠離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廣布
教師:其中半濕潤區(qū)和濕潤區(qū)的分界線是什么?
學生回答預設:秦嶺—淮河一線。
教師: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條線的意義。
學生回答預設: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河流無結冰期,主要為水田;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主要為旱地。
【八年級地理氣候的教案】相關文章:
優(yōu)秀地理《氣候》教案07-28
優(yōu)秀地理《氣候》教案(經(jīng)典)09-27
《氣候特征》地理教案08-24
地理世界的氣候教案08-23
氣候特征地理教案08-22
地理世界的氣候教案11-13
氣候特征地理教案02-04
《地形和氣候》地理教案08-24
八年級地理氣候教案11-21
初中地理世界氣候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