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
為了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化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我國目前正開展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隨著《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的制訂實施,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也隨之深入到了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中。《標準》告訴我們:語文教學過程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建構和探究的過程;要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讓語文課程開放而有活力。筆者近期設計并執(zhí)教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一年級(上冊)第四主體單元《家》中的主體課文《我的家》這一課,力求體現(xiàn)上述理念。本單元要求學生“不但要從課文中識字,還要在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中識字,并開展一些語文活動。”因此我對《我的家》這一課做如下設計: 先由本單元“語文天地”中“金鑰匙”的內容——丁丁幸福的一家人,引入到冬冬的家,觀察冬冬家后練習說話;接著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認讀文中的詞語及句子,在此基礎上認讀本課的一、二類字,并以多種形式鞏固生字,拓展識字空間;然后以“摘果子,做拼盤”的游戲進行一句完整的話及變句的訓練;接下來,讓學生和同座進行“爸爸媽媽是怎樣愛我的”交流后,將課前準備好的和家人在一起的溫馨時刻的相片或圖畫與周圍的同學老師交流分享,加深對家的情感體驗,并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最后進行寫字的訓練。
上述設計在凸現(xiàn)課改理念方面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 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是以參與者的身份姿態(tài)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而教學過程“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就建構主義的理論而言,學生學習所獲得的知識不是教師傳授的,而是學習者在創(chuàng)設的氛圍中,依靠一定的方法和教師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還獲得了情感的體驗。
1、 本課在教學中力求體現(xiàn)民主性,平等性,創(chuàng)設了輕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圍,教師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2、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如自己朗讀課文,在對老師同學朗讀的聽讀中學會自己不會的字,在自己的語言實踐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體驗感悟,當小老師領讀生字,合作記字,互檢認字情況,自由組合做拼句游戲等,在多項生生合作完成的學習活動中,教師真正地站在了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位置。
對剛入學的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樣的學習似乎要求過高,課堂上也難免有些混亂,但重要的是教師必須具備這樣的理念,在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掌握基本的自主合作的技能后,他們獲得的將是受益終生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 讓語文課程開放而有活力。
1、《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兒童學習語文要和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才能縮短語言文字和事物本質之間的距離。
剛入學的兒童主要采用 聽讀識字法,這一過程由“聽、讀、認”三個相互不同又緊密相連的環(huán)節(jié)完成,本課在聽(接觸漢字)和讀(學習漢字)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完成,進行認(鞏固漢字)的活動時,充分地利用了學生原有的基礎和生活的環(huán)境,教師啟發(fā):小朋友平時還在哪里見過這些字?(或街道上,或廣告里,或校園里,或父母同學的名字里),由于學生耳濡目染地生活在漢語的環(huán)境里,所以說出了“大樂大賣場”(一超市名)、“快樂大本營”(一娛樂節(jié)目名)、“大風車”、“梁家揚”(班上一學生名)等詞,使識字滲透在學生的生活中,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使語文學習獲得生機與活力,這種生機與活力來源于學生的真實感受和認識。”(鄭國民《關于我國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改革的思考》),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正如教育專家蒙泰梭里指出的:“兒童利用他周圍的一切塑造了自己。
2、語文不僅具有開放的特點,還具有綜合、實踐的特點,《標準》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言的規(guī)律”。
(1) 本課設計在完成識字過程后,為讓學生明確認識一句完整的話并為下一個口語交際活動做準備,本課設計了一個游戲,用“我”、“爸爸”、“”媽媽”、“老師”、“有”、“愛”、“一個”、“溫暖”、“幸!、“的”、“家”等詞做成長在智慧樹上的聰明果,它在學生熟悉的游戲“摘果子”的基礎上,增加了“做拼盤”這一內容,要求學生自由組合將摘下的詞語果子做成拼盤,拼成一句完整的話。當學生幾人合作拼出了“爸爸愛我”、“媽媽愛我”、“我有一個幸福的家”這幾句文中出現(xiàn)過的句子,樹上還有“老師”、“同學”、“溫暖”、“里”這幾個果子時,教師點撥:“還有怎樣的拼法?”學生通過自己變換水果的位置,又拼出了“老師愛我”、“同學愛我”、“我有一個溫暖的家”及“我愛爸爸”、“我愛媽媽”、“我愛老師”、“我愛同學”等句,當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拼出了“一個幸福的家里有我”這個句子時,下面的同學和聽課的老師都禁不住鼓起掌來。沒有刻意追求,沒有強加,學生在直接接觸語文材料的自主活動中,在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中,體驗了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打下了扎實的語文基礎,其樂融融。
(2) 本課還設計了一個口語交際的活動,讓學生就自己課前準備的相片或親手繪制的圖畫,告訴周圍的同學或聽課的老師,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最開心的時候。此項活動不僅注重與藝術科的交叉整合,還為學生提供了熟悉的交際話題和具體真實的交際情境,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不斷地學語文,用語文。
3、在本課的設計中,教師還彈性地處理教材,將“語文天地”中的一些內容有機的安排在教學中。
三、 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我們傳統(tǒng)教學過于強調知識的傳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而目前世界各國課程改革共同追求的目標之一就是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這也是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際上占主導地位的人文主義教育思潮相一致。因而作為體現(xiàn)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應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
1、 本課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定位在“愛親人,愛同學,愛家,體會幸福的核心是愛”,學生由于受身心發(fā)展和生活經(jīng)驗的限制,對“幸福、溫暖”的認識比較模糊,因此教師、學生和文本表露的情感的交流就存在一定的困難。本課設計讓學生課前準備與家人在一起的相片,畫一畫自己與家人在一起的溫馨時刻,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與同學老師交流家人是如何愛自己的,并說說與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時光,再在此基礎上感情朗讀。這樣,學生在主動參與的情感體驗中,加深了對家、親人的認識,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2、 本課還利用學生這一年齡段的情感特征,讓生字以字寶寶的形式出現(xiàn),充滿了童真童趣,“寶寶”形狀的生字卡片強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接受,較好的培植了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熱愛漢字的感情。
《我的家》教學設計由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頻道http://m.htc668.com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我的家》】相關文章:
我 的 e 家05-25
我與家作文08-18
我的“家”作文06-09
我的家的作文06-02
我的家作文05-20
我的家作文06-27
我的家作文(經(jīng)典)07-23
【經(jīng)典】我的家作文08-19
我的家作文(經(jīng)典)11-08
我的家作文[精選]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