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遺囑失效探因
司法實踐中,遺囑糾紛層出不窮,有愈演愈烈之勢,經常導致遺囑全部或部分失效,弄清遺囑寫作中的相關法律問題,避免遺囑的失效已成當務之急,本文從遺囑失效的原因入手,探討遺囑寫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遺囑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遺囑包括死者生前對其死后一切事物作出處置和安排的行為,《繼承法>上的遺囑采用狹義說,指遺囑人生前依法定形式對其個人所有的財產進行處分,并于死亡時發(fā)生效力的單方民事法律行為。因為遺囑是
遺囑根據接受權利的主體范圍不同,可分為遺囑繼承和遺贈。遺贈的對象只能是國家、集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公民,而遺囑繼承的對象只能是法定繼承人范圍以內的人,根據《繼承法》第10、11、12條的規(guī)定,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包括:配偶、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yǎng)子女和有扶養(yǎng)關系的繼子女)、父母(生父母、養(yǎng)父母和有扶養(yǎng)關系的繼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和外孫子女及其晚輩直系血親、對公婆進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的喪偶兒媳和對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的喪偶女婿。《繼承法》對遺贈做出了和遺囑繼承不同的規(guī)定,主要如下:(一)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明示接受,否則視為放棄受遺贈,而遺囑繼承中沒有明示放棄即視為接受繼承;(二)受遺贈人不承擔清償死者債務的義務,而遺囑繼承人既有依遺囑繼承遺產的權利,又承擔在遺產實際價值范圍內清償被繼承人債務的義務;(三)受遺贈人無權直接參與遺產分配,而遺囑繼承人則有權直接參與遺產的分配。
了解了遺贈扶養(yǎng)協議、遺贈和遺囑繼承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就為我們避免遺囑失效打下了基礎,下面從遺囑繼承的角度談談遺囑容易失效的原因,以引起寫作者的重視。
一、 有效遺贈扶養(yǎng)協議導致的失效。
當遺贈扶養(yǎng)協議和遺囑并存的時候,由于遺贈扶養(yǎng)協議必須以書面的形式訂立,是生前法律行為與死后法律行為結合的諾成、要式法律行為,在遺贈人生前一經簽訂即發(fā)生法律效力,扶養(yǎng)人就必須按協議履行扶養(yǎng)遺贈人的義務,雙方不得隨意變更或撤銷;而遺囑是于遺囑人死亡時才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單方民事法律行為,在遺囑發(fā)生效力以前遺囑人可以隨時單方面變更或撤銷其所立的遺囑,生前對于繼承人或遺贈人一般也沒有附加明確的義務,即使是附義務的遺托,其義務也不能與遺贈扶養(yǎng)人的義務相抗衡,因此遺贈扶養(yǎng)協議的效力優(yōu)于遺囑,一個有效的遺贈扶養(yǎng)協議會導致遺囑中對遺贈扶養(yǎng)協議中已處分財產的處分失效,但并不影響對遺贈扶養(yǎng)協議中未處分財產的處分效力。
二、 遺囑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導致的失效。
根據《繼承法》第22條規(guī)定,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遺囑作為一種民事行為,行為人必須具備相應的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均不具有遺囑能力,確定遺囑人是否具有遺囑能力,應以遺囑人設立遺囑時為準。
三、違背遺囑人真實意愿導致的失效。
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真實是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實質要件之一,如果遺囑人所立遺囑是違
背遺囑人真實意愿以受脅迫或欺騙的方式所立,則該遺囑全部無效。
四、多份遺囑內容沖突導致的失效。
根據《繼承法》第20條的規(guī)定,遺囑的法定形式有五種: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和口頭遺囑。因遺囑是于遺囑人死亡時才開始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單方民事法律行為,在遺囑發(fā)生效力之前,遺囑人可以隨時變更或撤銷其所立的遺囑,因此一個遺囑人出現多份遺囑的現象并不少見,多份遺囑如果處分的內容并不沖突,就不存在失效的問題,反而可以互補;但如果內容存在沖突,就必然導致效力較低的遺囑的相應內容失效,衡量遺囑效力高低的原則是:1、公證遺囑優(yōu)先于一般形式遺囑,遺囑人如欲撤銷或變更公證遺囑必須采取公證遺囑的形式方為有效,數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中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后所立公證遺囑為準;2、后遺囑優(yōu)先于前遺囑,即在沒有公證遺囑時,以最后所立的遺囑為準。
五、遺囑人生前對自己財產的處分導致的失效。
遺囑人生前對財產的處分行為致使遺囑處分的財產在繼承開始前滅失、部分滅失或所有權轉移、部分轉移的,遺囑視為被撤銷或部分撤銷,不發(fā)生法律效力。因為遺囑是于遺囑人死亡時才開始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單方民事法律行為,在遺囑發(fā)生法律效力前遺囑人可以隨時變更或撤銷其所立的遺囑。
六、對不屬于自己財產的無效處分導致的失效。
遺產的范圍只限于被繼承人生前個人所有的財產,根據《繼承法》第3條的規(guī)定,包括:
公民的收入、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主要包括有價證券和債權)。公民立遺囑時只能對自己的合法財產享有處分權,如果對不屬于個人的財產進行處分,就屬于無效處分,會引起該部分內容失效,如夫妻間的共有財產,就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余的才能立遺囑進行處分;又如撫恤金,是對家屬的精神關懷和物質幫助,不是被繼承人生前的個人財產,也不能依遺囑人的意思進行處分;再如保險金,如果在人身保險合同中已指定了受益人,遺囑人就不得以遺囑的方式另行處分。但對不屬于自己財產的無效處分只導致該部份遺囑內容失效,并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
七、違反強制性法律規(guī)定導致的失效。
為保護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合法利益,《繼承法》第19條規(guī)定,遺
囑應當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這是對遺囑繼承的強制性規(guī)定,如果遺囑沒有保留必要的份額,對應當保留的必要份額的處分無效,在遺產處理時,應當首先為該繼承人留下必要的遺產,剩余的部分再參照遺囑確定的分配原則處理。
八、放棄或喪失繼承權導致的失效。
主動放棄繼承權,是法律允許的,自然使遺囑的該項處分失效。根據《繼承法》第7條的規(guī)定,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1、故意殺害被繼承人;2、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3、遺棄被繼承人或虐待被繼承人情節(jié)嚴重;4、偽造或者銷毀遺囑情節(jié)嚴重。某些繼承人喪失繼承權并不影響其他繼承人的遺囑繼承權,喪失繼承權的這一部分遺產份額依法定繼承規(guī)定的原則處理。
九、清償債務導致的失效。
我國實行的是限定繼承原則,即接受遺產的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的債務并不是承擔無限責
任,而是僅以遺產的實際價值為限承擔清償責任,如果被繼承人的財產不足清償其所欠的債務,則首先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適當遺產,然后依《繼承法》第33條和《民事訴訟法》第204條的規(guī)定清償債務,致使遺囑繼承失去意義而實質上失去效力;如果清償債務后尚有剩余,剩余部分依照遺囑確定的分配原則處理。
十、遺囑繼承人先于被繼承人死亡導致的失效。
遺囑繼承人如果先于被繼承人死亡,遺囑此時并未生效,其應繼承的財產份額應依法定繼承規(guī)定的原則處理,并不能由該遺囑繼承人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因為代位繼承只適用于在沒有遺囑和遺贈情況下的法定繼承。所謂代位繼承,是指在法定繼承中,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時,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其應繼份額的法律制度。但遺囑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后、遺產分割前死亡,由于遺囑
已經生效,其應繼承的份額轉由該繼承人的合法繼承人繼承,此為轉繼承,與代位繼承的性質完全不同。
十一、形式要件欠缺導致的失效。
為保證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和口頭遺囑的真實性,《繼承法》規(guī)定必須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見證,并且下列人員不得作為見證人:1、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2、繼承人、受遺贈人;3、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另外口頭遺囑還必須是在危急情況下才可以,危急情況結束后,遺囑人能夠用書面或者錄音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遺囑失效。如果欠缺以上形式要件,會導致這三類遺囑失效,所涉遺產依法定繼承規(guī)定的原則處理。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fā)現,雖然遺囑的寫作格式很簡單,但遺囑的失效可能由遺囑人、繼承人或見證人等引起,也可以因寫作前、寫作中或寫作后的原因而失效,遺囑的失效又有全部失效和部分失效之別,寫作的難點在于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和實際情況的復雜,因此充分了解導致遺囑失效的各種因素,就可以在實踐中最大限度地避免遺囑失效,減少不必要的紛爭、訟累,有利于家族的安定團結和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實現遺囑人立遺囑的初衷。
【遺囑失效探因】相關文章:
屈原的悲劇形成探因08-21
焦氏母子性格探因08-16
“出走”行為的心理探因與防治08-16
兒童劇原創(chuàng)乏力探因08-18
后進生探因與矯正對策08-17
后進生探因與矯正對策08-13
文言文教學低效探因及對策08-08
最易導致組織運行失效的四種癥因08-17
遺囑范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