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林徽因傳》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林徽因傳》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林徽因傳》有感1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民國才女林徽因的一部傳記。
林徽因,于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個宦官世家,她的祖父根據(jù)《詩經(jīng)·大雅·思齊》中,為她取了“微因”這個美麗的名字。但為了與當時一位作家林微因相區(qū)分,改名為“徽因”。
1920年,十六歲的林徽因隨父前往倫敦讀書,并且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圣瑪麗學院。她也加入父親的應酬,接待過許多文化名流。這也為她以后的`詩歌創(chuàng)作奠定了堅固的基石。
也是在這座浪漫的城市里,她遇到了有著儒雅風度、詩人氣質的徐志摩。當時剛從美國到英國的這位年輕才子,已與張幼儀結婚,還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如此風度翩翩,林徽因怎能做到心靜如水?
有人說,徐志摩這一生是為了情愛才來到人間,他的使命是為了赴那些紅顏的約。唯有真愛才值得他不惜一切心力去擁有。他為陸小曼奔波,又為了赴林徽因的一場講座墜身山谷。徐志摩是如此,我們又何嘗不是?
康橋。
了解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人都知道,都知道那是一場康橋之戀,是他們熱情相擁的地方,亦是他們揮手告別之地。
林徽因是清醒的,她知道這是一場沒有結果的戀愛,于是在其父回國時隨父回國。
她這一轉身,丟棄了在這的一切:她的初戀及她的初戀情人。
我們都明白徐志摩當時的心情,但他沒有勇氣怪怨她,因為她的轉身,雖是分別,卻讓兩人都記住了這段短暫的美好回憶。
正如他在《再別康橋》中所寫: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但愿如此吧。
林徽因最后遵從其父的意見,與其父朋友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結婚。
婚后,林徽因肺病日趨嚴重,到香山別墅靜養(yǎng)。在這幽靜的山上,林徽因先后發(fā)表了多篇小詩。同時也有很多舊友特地從外地趕來看望她。秋季,林徽因便病愈下山。
隨后幾年,林徽因隨梁思成到處奔波考察古建筑,并參加編寫了多本書籍,在文學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因不抵郊外風寒,導致病情惡化,一位才女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這樣一位才女,一位身在民國的才女,是浪漫的、清醒的、樸實的、潔凈的。宛如一朵白蓮,出淤泥而不染。在民國這段紛雜的時期里,使她懂得人生飄忽不定,要隨遇而安。她,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我們是否亦是如此?要學會她的潔凈,亦要學會她的隱忍。
她,正如那幅聯(lián)所描述的:一身詩意千尋瀑,萬站人間四月天。
期望你,永駐人間四月天……
讀《林徽因傳》有感2
生命里有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傷感。華燈初上,時光流轉,他與她的以前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那些無處安放的以前,破碎的讓人心疼,他推開了所有的人,唯一把她放在心上。他想就應守候,繼續(xù)這么守候著。
有人曾說“如果一百個人來問我完美女子的標準,那么我一百次都會回答說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經(jīng)是個傳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著如許煙波歲月,隔著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書頁中的一個剪影。所有人都明白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為她寫下那樣的美的詩,但是最后她還是沒有選取他。但是,比起徐志摩那樣激烈的愛,金岳霖的脈脈深情更令人動情。
若不是情到深處難自禁,又怎會百轉柔腸冷如霜。愛有很多種方式和理由,那里無意責怪誰,但是金岳霖的故事聽起來更加撼天泣地。真正的感情不是利己,而就應是利她的,他為了她終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無人可代替她。對他來說,春風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是否女人,永遠不必多問,她最好永遠天真,為他所愛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作,便不會頻頻回首,你會不會忽然地出現(xiàn),在舊時光的風景里,成為珍藏一生的美麗。也許會看到別的風景,但是回頭看,仍然覺得還是她最好。即使多年后,當他已是八十歲高齡,年少時的旖旎歲月已經(jīng)過去近半個世紀?僧斢腥四脕硪粡埶麖奈匆娺^的林徽因的照片來請他辨別拍照的時間地點的時候,他仍還會凝視良久嘴角漸漸往下彎,像是要哭的樣貌,喉頭微微動著,像有千言萬語哽在那里。最后還是一言未發(fā),緊緊捏著照片,生怕影中人飛走似的。對他來說,花開了,他就畫花。花謝了,他就畫自己。你來了,他當然畫你。你走了,他就畫一畫回憶。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的.早天,八月的憂愁。她在他心中,始終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仿佛一本書,慢慢翻到最后一頁。
若無緣,六道之間三千大千世界,百萬菩提眾生,為何與我笑顏獨展,唯獨于汝相見?若有緣,待到燈花百結之后,三尺之雪,一夜發(fā)白,至此無語,卻只有灰燼,沒有復燃。他從來沒對她說過要愛她一輩子,也沒說過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無言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這一切。愛她卻不舍得讓她痛苦選取,因此只得這樣沉默。因為,能夠說出來,大約都不是真的。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wěn)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他會想起你年少時候的容顏,在他心中,你永遠都是十七歲的那個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會想到嘴邊不自覺地輕輕地微笑起來,嘆息地說,她啊……之后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萬語的,但是已經(jīng)不必說了,那樣的林徽因,在那樣的他的心中,便是獨一無二的萬古人間四月天了。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金岳霖為林徽因終身未娶,長期比鄰而居,而他去世后,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處公墓,像生前一樣做近鄰。
"最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齊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云打濕諾言。山和水能夠兩兩相忘,日與月能夠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林徽因這樣寫道他如此深刻地愛著她,終身不娶似乎有了更確切的理由:縱使有再出色的女子,與她相比,也黯然失色,新娘若不是她,娶妻何用?金岳霖去世后,骨灰也安放于八寶山革命公墓,與林徽因墓僅僅一箭之遙。最后明白,世間有這樣一種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一生走過許多地方,一輩子只陪在一個人身邊。你在的時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時候,一切是你。終究一別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樣。一向到許多許多年后的這天,許多許多年后的我,才明白許多許多年前的你,為什么有那么許多許多的沉默、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期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原諒匆匆的時光,記住生命,記住愛,記住溫暖。
讀《林徽因傳》有感3
長長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處綿延的山谷。長長的路上,我正追尋一處綻放的美麗。
——題記
靜靜地坐在圖書館內那靠窗的位置,慵懶地翻著古樸泛黃的書。明澈的天沒有一片白云,空明清新,仿佛墜落在春之漩渦里,為這美好設置了靚麗風景。
指尖輕輕觸碰頁腳,淡軟的陽光隨意傾斜的在地上成為那形狀不一的光斑,鐫刻了那薔薇里的青春。遠處山坡上滿樹的綠葉與陽光完美的融合,仿佛空氣中隱隱有暗流涌動。
那在空氣中飄蕩而輕盈的香味牽起我的手,來到了那漫延的山坡。
輕輕坐在綠葉鋪成的山坡上,望著那滿天的綠意覆蓋了陽光,映下細碎的泛著綠瑩的光束,在時光的罅隙里迎著風跑。長長的睫毛上飄落著片片雪白,點綴了整個世界。
我心驚
原本晴朗的.天空剎那被一片雪白所遮掩,紛紛揚揚,如初春的蒲公英帶著遙遠的夢想飛向遠方。我慢慢站起身,想追尋那抹白的源處。我撲向天空,拼盡全力想抓住它的身影。我轉身,才發(fā)現(xiàn)滿山的小樹開的都是這種花,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桐花。
第二天我又來到這個山谷。隨行的還有一本林徽因的傳記。
此時此刻,所有的花苞都應時開放,比昨天還要壯美。澄凈的天空仿佛下了一場花瓣雨,如夢如幻。一些花瓣落到了書上,與那林徽因的姣容融合了一起,美輪美奐。我輕輕翻開那本傳記,走進了林徽因的一生傳奇。
1904年.那個綠樹濃陰的六月,那個古老悠長的杭州小巷,她來到了這個陌生的世界。微熏的氣息在枯燥的空氣中蠢蠢欲動。這天,林長民的長女(林徽因)呱呱落地。歲月流逝之快,轉身她就變成了妙齡少女,遠渡重洋學習,冥冥中遇到了她一生中重要的人——徐志摩。在花開的四月,他成了她的初戀。可她是林徽因啊,一個在任何都充滿理性的女人,在愛情這等終身大事前還是要再三慎重的。最終,她果斷地嫁給梁思成,從未后悔過。她并沒有因此與徐志摩絕交,而是成為很好的知己,這是一個大度且重情義的女子。其實俯瞰歷史長河,可以發(fā)現(xiàn)林徽因這一生被愛慕的人實在太多。她讓徐志摩回憶了一生,讓梁思成愛了一生,讓金岳霖記掛了一生,讓天下男人仰慕了一生……
林徽因是一位建筑學家,在她眼里,任何一個平凡的建筑都隱藏著一個個建筑師的心,那是對建筑熱愛的一顆心!仔細讀著她的傳記,她還是一位詩人、一位文學家。在她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中我最喜歡最后一段:“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其實,林徽因本人就是人間的四月天,那千山萬原的春來,那一樹一樹的花開。信步在林徽因傳奇的一生中,我被她的氣質所吸引,流戀……
她,如同那桐花,都是流落這人間的精靈。她身上那不輸于男兒的熱血,比男兒還要剛烈的心,足以使她在艱苦歲月里安然度過。
我又望向天空,再次心驚。
漫山遍野的桐花,如一條萬里雪帶,漂洋過海,直指蒼穹。似乎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應邀前來,赴一場人生盛宴。透明如醇蜜的陽光傾瀉而下,斑斑點點,映在天地間。在茫茫世間,我仿佛看到了徽因也來了。快樂掩去她眼角的悲傷,她的笑容如同這桐花。
時間飛逝,繁華落盡。難道生命在綻放后只剩下凋零?不,我不信,林徽因這朵桐花將永遠開在歷史天空,燦爛如陽。
文落如花,人淡如菊,世間女子,唯她獨好。
林徽因——我的女神。
讀《林徽因傳》有感4
她走過的地方,有一樹一樹的花開;她回首遙望的那一夜,湛藍藍的天上托著密密的星。
——題記
我喜歡林徽因,她標志著一個時代的顏色,在眾人眼中她是世間罕見的奇女子,她是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筑學家,更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在當時的社會里,她是特別的,有著尋常人沒有的獨特想法,一開始就表明心意,不做別人眼里的傳奇,要踏踏實實的過一生。女孩在自己最漂亮、最巔峰、最受人崇拜的時候,放棄成為傳奇的誘惑和虛榮心的牽引,憑著本能選擇最踏實的生活狀態(tài),在那個時候還是“第一人”。
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的學識世家,祖父林孝恂為光緒己丑科進士。父親林長民赴日留學,回國后在杭州東文學校畢業(yè)并創(chuàng)辦福州私立法政學堂;堂叔林覺民、林尹民均為黃花崗革命烈士。從小就在一個有革命、科技氣息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林徽因沒有一般富家小姐的嬌氣,她幼年先后就讀于愛國小學、培華女子中學。16歲時,跟隨父親到英國、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等地旅行;貍惗睾,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St.Mary′sCollege(圣瑪莉學院)學習。至此,林徽因已表現(xiàn)出她過人的學習天賦和才情。
1924年,印度詩哲泰戈爾來華訪問,為慶祝泰戈爾先生六十四歲生辰,林徽因、徐志摩等演出泰翁詩劇《齊德拉》,林徽因飾公主齊德拉,表演精彩絕倫,成為一時佳話。后來又到康奈爾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讀,此時的林徽因年僅20歲。結束學業(yè)后,她并不神往被人奉為傳奇的感情,放棄了才子徐志摩,選擇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梁思成,回國過起了安定的生活。
后來,先后于1949年和1952年抱病參加了國徽和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并改造了傳統(tǒng)的景泰藍工藝。翻譯《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被毀地區(qū)之重建》一書,為國家建設提供了借鑒。又撰寫了《中山堂》《北海公園》《天壇》《頤和園》《雍和宮》《故宮》等介紹中國古建筑的文章。1954年6月,時年50歲的林徽因當選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此時她的`肺病已愈發(fā)嚴重。
1955年4月1日6時20分,林徽因病逝于北京同仁醫(yī)院,終年51歲!侗本┤請蟆钒l(fā)表訃告,4月3日在金魚胡同賢良寺舉行追悼會,金岳霖先生親筆題字,作下挽聯(lián):“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字字泣血,令人唏噓。遺體被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至此,民國第一才女,中國第一位女建筑師,林徽因,走完了她絢爛的一生。
她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翻譯等方面給我們留下了斐然的成就,她擁有出眾的才華,傾城的容貌,情感生活也如同一個春天的童話,幸福而浪漫,令人艷羨。出身名門經(jīng)歷繁華,被眾人稱羨的是她,游歷英美、深得東西方藝術真諦,英文好得令費慰梅贊嘆的是她,耐得住學術的清冷和寂寞,忍受住生活的艱辛和貧困的是她,窮鄉(xiāng)僻壤、荒寺古廟中不顧重病、不憚艱辛考察古建筑的也是她,戰(zhàn)爭期間繁華落盡,親自提瓶子上街頭打油買醋的還是她;最終一貧如洗、疾病纏身仍執(zhí)意要留在祖國的還是她。她遺世獨立、溫婉清逸、猶如一顆珍貴的珠玉,暗自發(fā)出無人能及的光彩;她,林徽因。
走近林徽因,走進她的四月天,品讀她詩意絢爛的生命之旅,靜聽一代才女的靈魂獨唱,我在美麗背后觸摸到一絲溫潤,在聰慧之中品味到一縷幽香。
讀《林徽因傳》有感5
談起她沒有人不為她的美貌和才華所感動和欽佩,她是創(chuàng)造了沙龍,又走出了沙龍的女人,她就是林徽因。
在張清平為她撰寫的自傳中提到了她的一生,即她的愛情、婚姻以及在建筑和繪畫方面驚人的天賦。最為感動的地方就是,在戰(zhàn)爭國破家亡和自己疾病纏身的時候,依然能夠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在為學生授課的時候,縱然痛苦讓她難以忍受,但她還是依然享受著這短暫的美好時光。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在與自己的丈夫梁思成去考察的時候能夠忍受艱苦的環(huán)境,跋山涉水。這使我對這位出身于書香門弟的女子有了更深一層的印象。敬佩她的從容,敬佩她的樂觀,敬佩她能夠時刻為他人著想。
在建筑和繪畫方面她也是有著驚人的天賦和成就。從一開始與自己的丈夫選擇了建筑學,就注定了他們與建筑結下了不結之緣。當然,一開始由于各種原因,她選擇了學習美術,但同時她也選修了建筑學。在國外四年求學的日子里,她被自己的老師和同學所認可,同時也奠定了她自己和梁思成的美好姻緣。
在著書立說和教書育人方面她也有著不小的成就。在與梁思成成婚以后,夫妻兩在清華建筑系任教,她講課生動形象,毫不枯燥乏味。有時候,她就讓學生在自己家里上課。由于建筑學是新開的課程,學生們沒有可以借閱的參考資料,她就把自己家里的書借給學生們看,他們?yōu)樽鎳囵B(yǎng)了第一批建筑系的才子。同時,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她都不忘記看書讀書,與此同時,她也寫了很多詩和小說,比如《你是人間四月天》,《那一晚》,《一天》,《九十九度中》,《笑》,《激昂》,《晝夢》等等。在這一方面她稱的上是才華橫溢,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
在人際交往方面,她也是我們學習的典范。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回國之后,她志同道和的朋友特別多。在每次與金岳霖,徐志摩,沈從文等人的交談之中總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任何時間總能保持樂觀,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不愿意麻煩別人。
在感情方面她也是有著一段傳奇的人生。不管是徐對她熱烈的追求,還是金對她的愛,還是后來成為自己丈夫的梁,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真愛,最終選擇和梁在一起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我們要面臨許許多多的選擇,無論是事業(yè)還是愛情,往往每一次選擇,都需要莫大的勇氣,因此勇于選擇,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
林徽因的一生既是傳奇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一生。在成就方面她是一個成功的女人,她給后代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她是一個女人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不管是在愛情上,還是她終生所追求的事業(yè)上,從這一點上來說,她又是“平凡”的。對于我們每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來說,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才能像她一樣,得到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讀《林徽因傳》有感6
冬夜,鼻涕,肚餓,寒冷,發(fā)熱,乏力。都在夜晚一起而來。是在沒有睡意,硬要躺在床上修養(yǎng)。就看起這本不費腦子盡情讓自己遨游享受的人間四月天。
初讀是在高一的冬天。那時候借書是熟絡感情最好的聯(lián)系?赐曛蠓窒砀惺芎陀懻撉楣(jié)人物是同學關系進一步的升溫劑。我是懂的。紙質書,有墨香味,班長是個女生。傳過給初戀的男生。之后一起討論書中故事。細節(jié)是有點忘記。那份過程中的情懷拿起便是滿江撲來。
我想我是屬于詩意的。沉迷于詞藻美句是享受的。整本書用詞造句相當具有詩情畫意,讀書像是在和一位詩的女子交談。溫婉賢淑,可人從容。第一遍是認知林徽因的一生,殘留的仍舊是情懷詩意。和一段難以忘懷的`初戀時期。這次看書大部分是半夜,因為睡不著,肚子稍有空腹感。怕是藥的效力太過,消化得迅速。想起感冒印象深刻的一次感冒是在高一,也是冬天。實在難受。只得那次便記住該吃什么藥對癥,和運動出一身汗絕對是最好的恢復活動。羽毛球永遠是不二選擇。而如今,一切都物是人非。班長已經(jīng)失去聯(lián)系。落榜之后沒有聯(lián)系。初戀在分開重新有女朋友之后再無瓜葛。周六早放學的我經(jīng)常繞路到初戀家附近轉悠,總以為會在下一個轉角遇見相逢?梢淮我矝]有。眼巴巴著路過樓下和店鋪,從來沒有一次也沒有。該在想也許老天是在是想讓斷絕這份情。
緣分就是這樣奇巧。前段時間回家,和高二同班男同學搭上同一輛回家的車。事先沒有約好。記憶之門緩緩像我打開,開始想起過去的得與失,還有我那不堪回首的幾年歲月。落榜的痛苦,直接將我隔離開詩情情懷,更可怕的是同學朋友一夜之間的消失,我從此過上了一個人的孤獨生活。我是孤獨的。從小就學會一個人自己和自己玩,一袋沙子也能玩一上午玩一下午。真是安靜。近年來,我變得沉默,變得穩(wěn)重,變得理性,變得現(xiàn)實。生活推著我走向煙火。就這樣開始二十歲;畹饺缃,越發(fā)決絕,理性思維始終占據(jù)主導。知道清楚在做什么和了解對方的意圖。這是生活給我的淬煉。誰不想受到委屈向他人傾訴?得到安慰?
書名林徽因傳。大概講述一生事業(yè)愛情詩意,筆墨甚是柔美娓娓道來,如沐春風。淡淡的思考回顧一生,開始用理性思維去辨別其中的深意。三個男人,糾葛愛情。沒有俗套的情節(jié),是明白道德與人們底線的冷靜。書中大部分是三連句的排比,是相當規(guī)范的排比句式,氣勢磅礴工整之美,也就是這點讓有點湊足數(shù)字之嫌。因為一次兩次是漂亮,堆砌便是矯揉造作,無病呻吟,可能是我理性了,風花雪月的故事和詞語已經(jīng)不能將我的心泛起一陣漣漪。這是成長吧。作為美的熏陶就看看。若是了解也可以看看。其中也有一點深意。
夜深了,高一的一本書,又將結束,這本是要歸到故人傳里去。晚安。對了今夜沒有晚安。就在這里說句晚安。晚安。鼓樓也有晚安。我們在體驗愛情。是的。體驗。甚至于拿出理性來看,是錯誤的維系。我沒有辦法像林一樣決絕。轉身即天涯。可是哦,林和徐是真的愛過啊?晌覀兊默F(xiàn)在算什么?壓根就沒有現(xiàn)在。無奈。
晚安。鼓樓里也有晚安。
讀《林徽因傳》有感7
林徽因是一個玲瓏剔透的女人,她是那樣的有靈氣,感情豐富多彩?v觀梁思成一生的成就,都與林徽因是分不開的,從一開始選擇專業(yè)到后來各國游歷,對古建筑的測繪,成立建筑系……直至后來的國徽的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林徽因都有很大的`功績!
林徽因既是理性的,從她選擇梁思成到后來建筑學的成就方面看到。也是感性的,比如她的詩,她的“太太客廳”,她的靈氣與悟性……兩種有沖突的性情在她身上表現(xiàn)的是那樣突出!
她一生的經(jīng)歷是那樣的豐富,知識是那樣的淵博,才氣是那樣的突兀!
覺得她不屬于家庭,但她有了家庭,她對梁思成有依賴,有引領,有相互激勵,相互幫助,也是梁思成事業(yè)的大后方……但她卻和徐志摩有那樣深刻的友誼或許也是一種說不清的曖昧,還有金岳霖
她的一生那樣的短暫,但是卻是影響著那樣多的人,在不同的領域有那么高的成就,還有那么多的朋友……
她的是幸運的,生在一個富足,思想新潮的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見識廣博!“新月社”“太太客廳”可謂“談笑有鴻儒”
她的一生是堅強和奮斗的一生,愛與智慧的一生,感性與理性突顯的一生!藝術與實操都有成就得一生!
她也是美麗與時尚并從……
希望人們再也不要嘲笑她的“太太客廳”,她是那樣的具有人格魅力,她在有限的生命里那樣的用力奔跑,那樣的努力幫助別人,那樣的給予別人友誼,至情至性……
讀《林徽因傳》有感8
林徽因,出生于杭州的一朵白蓮,是不染纖塵的一代江南才女。她將她的靈氣帶出了杭州,帶入了上海,帶到了倫敦。她以她的與眾不同讓徐志摩為他等待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懷想了一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讓我讀到了一個如水般溫柔,如風般神秘,如竹般堅毅的林徽因。她雖出身于官宦人家,卻不染凡塵俗氣。自小天資聰穎的她,在姑姑林澤民的教導下,學會了讀書寫字,便開始慢慢懂得了這個世界。
書中講到一張林徽因三歲孩童時的照片。那一個小小的女孩,尚未記事,卻對這世間已有了看法,眼神是那般單純。她渴望探求這世間的風云變化,渴望著了解那個對她來說陌生的世界。這便讓林徽因自小便注定與眾不同。
都說上蒼是公平的,林徽因集一身優(yōu)良基因,然而在擁有一個優(yōu)秀的父親的同時,也有著一個平凡的母親。父母親之間這段毫無感情的婚姻,使林徽因備受煎熬,對于雙親,她是又愛又恨。由此,更是催熟了這顆小女孩的心靈。小小的'林徽因過早的便懂得了世事無常,也懂得了在完美的背后亦藏著許多的無奈,開始多愁善感。在我看來,書中所講的林徽因的一部作品《繡繡》,便是小時候林徽因家庭生活的寫照。只是相對于繡繡的最終病死,林徽因確實幸運許多,她懂得什么是世事無常,什么是兩情相悅。只怪造化弄人,無端生出這么多的癡男怨女,不得盡如人意,只是徒增傷感罷了。因此,林徽因在對于她與那三個男子之間的感情做到了收放自如,懂得了取舍。所以,林徽因依舊是林徽因,依舊那般清雅,高貴,美麗。正如詩中所說: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十三歲的她因為當時的局勢,全家遷居北京,而她卻不得不留下來。在那樣的局勢下,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小女孩兒獨自一人過生活,必定會是舉步維艱,不知所措。可是,任誰都會,而她是特例,因為她是林徽因。她不輕易在人前落淚,從始至終以一種傲然的姿態(tài),以其女主人的身份將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便是她的堅毅之處。
面對感情她不會讓自己愛到卑微,愛到不知所措。對于徐志摩是如此,對于金岳霖亦是如此。或許她會做短暫的停留,但正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寫的那般: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林徽因始終是她,只會在他人的心上輕輕掠過,她不屬于任何人,亦是無人能抓住她的心!霸妇嗖蓴X,此物最相思”,在那英國倫敦,她愛上了那個風流倜儻的男子——徐志摩。但是面對毫無結果的愛情,林徽因毅然選擇了放手。等到走了很遠,她才回頭看了看,原來還有那么一個人一直在原地等她,那就是梁思成,那個最后與她攜手一生的男人;蛟S按照林徽因的心性,她不期待永恒,只期待這一刻的美好。有句話說的好: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jīng)擁有。林徽因寧愿放手,也不會期待那所謂美好的未來。愿等到老時將這些封存在歲月書頁中的記憶翻看出來慢慢品味,足矣度過余生。
“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一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讓我們品出了那如白蓮般清雅,純潔的林徽因。
無論過多少時間,人們依然會記得那個如蓮般的江南才女子——林徽因,那一座康橋,那一段康橋之戀。
讀《林徽因傳》有感9
生命里有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傷感。華燈初上,時光流轉,他與她的曾經(jīng)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那些無處安放的曾經(jīng),破碎的讓人心疼,他推開了所有的人,唯一把她放在心上。他想應該守候,繼續(xù)這么守候著。
有人曾說“如果一百個人來問我完美女子的標準,那么我一百次都會回答說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經(jīng)是個傳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著如許煙波歲月,隔著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書頁中的一個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為她寫下那樣的美的詩,可是最后她還是沒有選擇他?墒,比起徐志摩那樣激烈的愛,金岳霖的脈脈深情更令人動情。
若不是情到深處難自禁,又怎會百轉柔腸冷如霜。愛有很多種方式和理由,這里無意責怪誰,可是金岳霖的故事聽起來更加撼天泣地。真正的愛情不是利己,而應該是利她的,他為了她終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無人可取代她。對他來說,春風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是否女人,永遠不必多問,她最好永遠天真,為他所愛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作,便不會頻頻回首,你會不會忽然地出現(xiàn),在舊時光的風景里,成為珍藏一生的美麗。也許會看到別的風景,可是回頭看,仍然覺得還是她最好。即使多年后,當他已是八十歲高齡,年少時的旖旎歲月已經(jīng)過去近半個世紀。可當有人拿來一張他從未見過的林徽因的照片來請他辨別拍照的'時間地點的時候,他仍還會凝視良久嘴角漸漸往下彎,像是要哭的樣子,喉頭微微動著,像有千言萬語哽在那里。最后還是一言未發(fā),緊緊捏著照片,生怕影中人飛走似的。對他來說,花開了,他就畫花;ㄖx了,他就畫自己。你來了,他當然畫你。你走了,他就畫一畫回憶。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的早天,八月的憂愁。她在他心中,始終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仿佛一本書,慢慢翻到最后一頁。
若無緣,六道之間三千大千世界,百萬菩提眾生,為何與我笑顏獨展,唯獨于汝相見?若有緣,待到燈花百結之后,三尺之雪,一夜發(fā)白,至此無語,卻只有灰燼,沒有復燃。他從來沒對她說過要愛她一輩子,也沒說過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無言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這一切。愛她卻不舍得讓她痛苦選擇,因此只得這樣沉默。因為,能夠說出來,大約都不是真的。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wěn)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他會想起你年少時候的容顏,在他心中,你永遠都是十七歲的那個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會想到嘴邊不自覺地輕輕地微笑起來,嘆息地說,她啊……之后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萬語的,可是已經(jīng)不必說了,那樣的林徽因,在那樣的他的心中,便是獨一無二的萬古人間四月天了。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金岳霖為林徽因終身未娶,長期比鄰而居,而他去世后,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處公墓,像生前一樣做近鄰。
"終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云打濕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林徽因這樣寫道
他如此深刻地愛著她,終身不娶似乎有了更確切的理由:縱使有再出色的女子,與她相比,也黯然失色,新娘若不是她,娶妻何用?金岳霖去世后,骨灰也安放于八寶山革命公墓,與林徽因墓僅僅一箭之遙。終于明白,世間有這樣一種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一生走過許多地方,一輩子只陪在一個人身邊。你在的時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時候,一切是你。終究一別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樣。一直到許多許多年后的今天,許多許多年后的我,才明白許多許多年前的你,為什么有那么許多許多的沉默、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原諒匆匆的時光,記住生命,記住愛,記住溫暖。
讀《林徽因傳》有感10
林徽因,一位來自閩籍的江南女子,在其短短的51年的生命歲月中,經(jīng)歷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期的更替,是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建筑家、作家、詩人,是國徽的具體設計者,是人民紀念碑的參與完成者,是景泰藍傳統(tǒng)工藝的改造者,是一位集靈性、感性、聰慧和雋秀于一體的完美女性,是中國近代建筑史學的創(chuàng)立者、探索者、開拓者。
作為一個大老爺們,加上自己看書少的緣故,張清平何許人也?林徽因何許人也?我是渾然不知的,覺得看女子的自傳,無非是風花雪月,卿卿我我,爾儂吾儂,歌舞鶯平,無病呻吟之類使然,所以在心理上比較排斥,相反比較喜歡看歷史題材、當下反腐、革命戰(zhàn)爭以及散文雜文等之類書籍。看這本書之前,始于《初心不忘,流年不負》,由于自己對林徽因生平事跡毫無知曉,只讀了四分之一吧,實在無法讀下去了,就搜出這本書,才知道我們近現(xiàn)代除了有北伐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重大歷史事件,除了有梁思成、魯迅、胡適、馮友蘭、沈從文、徐志摩等人仁杰士,還有林徽因,林長民的女兒,梁啟超的兒媳,梁思成的妻子,梁再冰、梁以誡姐弟的母親,徐志摩、金岳霖的心儀對象。
作為女兒,林徽因自幼家庭是殷實的,大家閨秀,受到良好的社會教育和文化教育,聰慧絕頂,清雅脫俗,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但由于家族體系比較龐大,父親娶了三房媳婦,自然就容易厚此薄彼,更何況林徽因的母親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大字不識一個,于是倍受林長民冷落,次居二房,這就給林徽因兒時心理埋下了陰影,也更加渴望家庭關系的和睦溫馨。后來到英國之后,父親陪伴較少,但她始終是尊重和仰慕父親的,是典型的孝女,即使后來林長民去世。林徽因的孝順,更多的是反映在對母親的相廝相守上面,與梁思成結婚后,把母親一直帶在身邊,即使后來她疾病纏身,生活舉步維艱,一直到55年林徽因去世。所以,作為女人,林徽因具備了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優(yōu)良品質,秉持本性,不忘初心,美的驚艷,美的空響。
作為妻子,林徽因與梁思成這對伉儷,譜寫了一段患難與共、恪道守規(guī)、相濡以沫的愛情佳話,為我們時下這個人心浮躁、離婚常態(tài)的社會立了道德的標桿。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女子不多情,林徽因當然也不例外,與徐志摩理性分手,把原本扯不斷理還亂道不清說不明的感情糾葛,輕描淡寫化為無形,可敬的是彼此成為一生的摯友。金岳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長者,他比林徽因大九歲,拋開年齡和建筑層面來講,他更適合林徽因,但正如上車有早晚,先來后到分,以他的人品不可能做第三者,而是選擇終生未娶,一直陪伴在林徽因家人身邊,也遠比“只要你幸福,我默默在你身后”的甜言蜜語更有說服力。當梁思成詢問林徽因,“你為什么會選擇我”,一句“我用一生來做答你”,正應了好馬配好鞍,好車配風帆,林徽因的睿智,不僅是學識能力,也在于知道自己追求什么,需要什么,包括愛情。
作為朋友,林徽因富有親和力和號召力,諸多朋友愿意圍繞在她的周圍,“太太客廳”就可見一斑,但畢竟身處一個動蕩的年代,注定了飽受磨難,風雨飄搖,但她從沒有離開朋友,朋友也從沒有離開她,這是難得可貴的,F(xiàn)今,我們敢說自己朋友滿天下嗎?敢說朋友相處不摻雜功利因素嗎?敢說患難之時自己能傾力相助嗎嗎?在同徐志摩情感轉移后,我感覺林徽因身上流露出更多的是母性的光輝,很高大,很耀眼,既有關懷,亦有憐愛,尤其是徐志摩飛機失事后,林徽因表現(xiàn)出的悲痛及所做的大量工作,令人不得不感嘆:徐志摩認識林徽因,此生足矣!
作為學者,林徽因的功績卓著,但她畢竟是女人,盡管她無瑕疵,盡管美的晃眼,盡管在各個領悟都很擅長,但橡樹與木棉花是共為一體的,與梁思成結為連理后,她全力支持自己的丈夫和他的事業(yè),相反自己的諸多特長變?yōu)榱藧酆。陪著梁思成跋山涉水,攀梁上柱,用雙手測量歷代的標志性建筑,足跡遍布東北、北京、山西、長沙、云南等地,在時局那么混亂,環(huán)境那么惡劣,條件那么艱苦的情況下,依然堅守并積極投入到建筑研究之中,取得那么多令世界矚目的研究成果,不得不對中國的知識分子肅然起敬!
世界上只有一種苦難,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卻依然愛著生活。林徽因確實如此!
讀《林徽因傳》有感11
讀完這本書已經(jīng)有好幾天的時間,一直想寫些什么。林徽因真是一位傳奇的女性,她的人生活的非常精彩,書中有一些內容對我觸動很深:
一,非常欣賞她對熱愛專業(yè)的執(zhí)著,從小受過中西方的連續(xù),接觸很多人,每次看她的言論都有種暢快淋漓的感覺,這是眾多知識的積累,再融會貫通的結果;
二,書中聚集了很多在當代非常有影響力的名人,這要擱在現(xiàn)在,都是大明星價格的。特別向往他們一起下午茶的時間,暢聊各種事實,或就某個觀點,甚至謀篇文章加以討論,我認為這才是一種有意義聊天。(想想我們朋友間的聚會,好多是以吐槽為主題的.,是有點兒浪費時間和精力哈);
三,書中對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有一定筆墨的描寫,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幾封梁啟超給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書信,我想這才是一個父親對子女盡心盡力的教導與指引。
四,林徽因在十六七歲的時候遇到徐志摩,我想她對他是一種崇拜,一種可以一起談天說地的朋友。當然徐志摩是浪漫的,林徽因可以在她那個年紀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沒有答應當時徐志摩的追求,這種智慧讓人欽佩;
五,最后來說一下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姻,我想說的是能有這樣的伴侶過完一生,這是最大的幸福,沒有絲毫的遺憾。
讀《林徽因傳》有感12
高中時著迷林先生,[玫瑰]那時候腦海中的林先生局限于才情,讀完《林徽因傳》,林先生的形象更加清晰――富有才情,理性堅強、細膩敏感。
喜歡林先生與朋友在北總布胡同的日子,交流談心,自然愜意。敬佩林先生在李莊艱苦時期依舊堅持閱讀習慣,與梁共創(chuàng)《中國建筑史》。
早有聽過林先生與徐和金之間有著說不清的關系,也帶著好奇的心(我敬重的林先生是否真有幾段奇緣……)讀《林徽因傳》。讀完后,唏噓一口氣,愛情和友情面前,我看到的林先生是理性的,又覺得林先生是幸福的,與梁相伴數(shù)十年,與徐和金保持摯友關系。
在山西之行,面對一些惡劣環(huán)境和體力透支的情況,傳記中描述了林先生起伏變幻的情緒。在李莊時,林先生也會抱怨自己病重的身體和惡劣環(huán)境。一個人一生并不全是輝煌與成就,《林徽因傳》描述的并不全是林先生正能量和輝煌的`一面,這才是完整的。
當然,就從這一本小小的傳記就了解了林先生,遠遠不夠。
這本書可以叫《林徽因與梁思成傳》?許多地方描述梁比傳記主人還多幾分呢。[微笑]
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沒有陰暗;有貧困,但沒有卑微;有悲愴,但沒有鄙俗。
讀《林徽因傳》有感13
林徽因,白蓮一樣的女子,純凈而美好。不僅在詩詞文學上大顯身手,更在建筑學領域舞弄風騷,卓有成就。而正是這個渾身充滿詩意與才氣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形色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她是人間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她是蒼穹中一顆低調的星星,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勇氣
林徽因與徐志摩相遇在那個煙雨迷離的倫敦,兩顆彼此寂寞的心慢慢靠攏,擦出了愛的火花?墒橇只找虻臄嗳粵Q絕,只能讓徐志摩在康橋上輕輕嘆息:“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币驗榱只找驔]有勇氣去愛,怕面對世間的流言蜚語,所以只好愛的平靜,愛的淡然,留下徐志摩獨自舔傷口。
勇氣,這個詞語,大概是我們所有人都必須擁有的。我們需要在面對抉擇時那份果斷的勇氣,我們需要在面對困難挫折時那份堅毅的勇氣,我們需要在受傷后告訴自己明天會更好的那份樂觀的勇氣。勇氣,這個看似沉重的詞語,我們必須把它裝進行囊,悄悄帶走,讓它隨我們人生漂泊旅行,讓我們擁有一種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定心態(tài)。
堅守
梁思成對林徽因的愛,每個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可是我想不明白,為什么在林徽因死后要另娶她人?難道是他們之間的愛輸給了生老病死,時間以及欲望?難道是為了給他們的孩子找個媽媽嗎?舊人已不在,新歡勝舊顏。曾經(jīng)的誓言,曾經(jīng)執(zhí)手相老的諾言,曾經(jīng)暖人心窩的甜言蜜語,難道都只是隨口說說,并無真意嗎?正如張愛玲所說:誓言的誓和諾言的諾都是有口無心的。既然愛了,就要堅守,為什么要隨著一個人的離去,而將那份愛掩藏?為什么要讓自己忘記曾經(jīng)的.美好?難道怕回憶時,只能在腦海中尋那令人朝思暮想的臉孔嗎?
其實,我想缺的就是一種堅守吧。我認為對自己愛的人都要好好守護,既然說出口,就一定要做到,行動才是最好的證明。要實現(xiàn)的目標,就一定要付出一切努力,義無反顧地去堅守,實現(xiàn)。要實現(xiàn)的諾言就該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莫讓自己成為一個空口說瞎話的人。人生路漫漫,堅守自己喜歡的。不要讓浮云遮望眼,也不要在醉紙金迷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的心,一定要堅守自己最初的那份純真,回望此生時,還記得自己曾甜甜笑過。
默默
其實,我真的很佩服,很欣賞金岳霖。這樣的一個才子就在林徽因身邊默默守護了一生,不求回報,不求回應。只要望著心愛的她,他就早已滿足。他會為林徽因噓寒問暖,給予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他與林徽因性情相投,談詩談人生說哲理,這不是絕配嗎?但他不忍心破壞林徽因幸福美好煙火般的生活,甘愿默默做個局外人,為她的開心而幸福。他的無私和癡愛真的很讓我感動,甚至連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孩子都叫他金爸爸。因為愛她,所以連她身邊的所有人都一并愛了。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默默的奉獻的人,不求回報,甘愿付出。真的很高興,鳴謝生命有你們參與。
記得高中有一同學說過:“人生就像是坐公交車,一路上搖搖晃晃,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會有人陪你看沿途風景,但不知誰會陪你坐到終點站。所以用真心善待你身邊的每個人吧。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能夠相遇,真的是一種緣分。好好珍惜參與過你生命里的所有人,也好好愛自己,愛別人,好好生活。
讀《林徽因傳》有感14
“一起流動成了一種莫可名狀的情緒,久久彌漫在她的心中。多年以后徽因才明白,這莫可名狀的情緒就是詩意。這詩意的陽光伴隨著她,映照了她的一生”。
——題記
林徽因是為數(shù)不多的能夠引領中國女性人格魅力的女性之一。她的光彩不僅僅在于伴隨徐志摩的光暈流彩于世,聞名于大家,更在于她卓越的詩情,本真的生命原色和優(yōu)秀的建筑才華。她是曠世才女,是美的化身,是“五四”激情詩意的表現(xiàn)。她的出生是那個時代的幸運,而那個時代因為孕育了她得以更完美的演繹。
令人可嘆的是,在傳統(tǒng)中國意識形態(tài)下女性總是作為男人的附庸而被世人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就連林徽音這樣的大家也不例外!她被世人的了解更多淹沒在徐志摩的桃色里,因而多了分曖昧,多了份神秘。但林徽因是超俗的,她用詩情和才華證明了一個大寫的女人。她用沉默和行動使流言蜚語在那個時代和后來的時代不攻自破。
林徽因因了獨特的求學背景,中西合璧的知識素養(yǎng)以及優(yōu)越而開明的家庭環(huán)境促成了她不走尋常路的`外部條件,但是這些也只是那個時代一少部分女人的共同背景。其決定作用的當然與林本身的聰慧、勤奮是分不開的。
一帆風順的事業(yè)和美滿幸福的婚姻,優(yōu)越舒適的生活,廣博的見聞以及首屈一指的社會地位,所有的這一切都不足以讓我羨慕,讓我佩服并感動的在于她獨立的思想意識。正是基于這種不受傳統(tǒng)觀念束縛的意識形態(tài),才有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林徽因。她敢于在舊家庭里汲取新科技、新思想,她勇于在洋文里發(fā)掘一片屬于自己的心靈獨處的空間,她擅于在愛情中保留自主獨立,她擅于在家庭瑣事中培養(yǎng)詩意的留白。她不光仰視圣人的睿智儒雅也俯拾平民的艱辛并釀成一壇醇香的《窗》,她用畢生將愛、美、藝術融化于冷暖適宜、芳香四溢的《人間四月天》,從而留下了“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美談。
作為撲朔迷離愛情猜想的主角,林徽因一直保持清醒的認識和理性的判斷。不管對于情竇初開時的徐志摩,還是癡情一片的金岳霖,林徽因都保持一貫的本真作風,一直把復雜的情感交于心來抉擇,所以才有后來不悔的回顧。林徽因用車站、站長、過客來比喻丈夫梁思成、她自己和金岳霖的關系再恰當不過。車站有四通八達的軌道但終歸于站長,而站長常常因為過客而驚奇和吸引注意力。這樣一位美麗、優(yōu)雅、知性、善良的女人有用生命來愛的丈夫,有藍顏知己徐志摩,有一生鐘情于她的金岳霖,還有好朋友沈從文都不足為怪。因為她集天地靈秀于一身,日月精華于一體,就像她所喜愛的建筑一樣,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誰人又不愛?誰人不喜歡呢?
本書具有可觀的文學性,是一篇文藝性、文學性的傳記著作。
讀《林徽因傳》有感15
最初知道林徽因,源自詩人徐志摩。高中時期,語文課本第一篇,便是《再別康橋》。也不知當年那位語文老師是不是特別喜愛它,一首詩連帶作者,足足講了一個星期。自然,也講到了徐與林的情感糾葛。那時的我滿懷青春熱血,對于善惡是非有著最直白的喜怒之情。也因此,對林徽因并不那么認可。
而在互聯(lián)網(wǎng)日益發(fā)達的后幾年,不知為何,她被貫之一些不太善意的稱謂,倒也令我心生疑惑。一次偶然的閑聊中,我問一位長輩,如何看待林徽因,她回答:“其它方面我不好作出評價,但她做出的選擇還是不錯的!北藭r我已身入社會的大染缸,心性也有了成熟和些許轉變。再細讀此傳記,又有了新的領悟。
林徽因雖然于年幼之時就隨父游歷各國,但思想仍是傳統(tǒng)的,正如她所說:“實說,我也不會以詩人的美諛為榮,也不會以被人戀愛為辱。我永是‘我’,被詩人恭維了也不會增美增能,有過一段不幸的曲折的舊歷史也沒有什么可羞慚。我的教育是舊的,我變不出什么新的人來,我只要‘對得起’人——爹娘、丈夫、兒子、家族等等,后來更要對得起另一個愛我的人,我自己有時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為難。前幾年不管對得起他不,倒容易——現(xiàn)在結果,也許我誰都沒有對得起,您看多冤!”
一個人一生中所做出的種種選擇,離不開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和日漸穩(wěn)固的價值觀。相對于已婚的徐志摩狂熱的愛戀,她仍選擇了梁林兩家一手撮合的、門當戶對的婚姻。再到后來梁與金之間的選擇,雖然事后流傳出許多版本,但我仍然相信,不論是出于傳統(tǒng)婚姻觀念的影響,還是梁思成先生一貫的秉性和作風,林最后仍會選擇繼續(xù)這段婚姻。相較于林的浪漫和敏感,梁思成的嚴謹、寬容與幽默,實則是最大的互補,加之兩人對于建筑學的共同喜好,這大概是眾多成年人眼里的“合適的人”吧。
聰慧的女人,可以因為美麗的外表和才情而擁有許多追求者,但也能拋開感性的因素,做出恰當?shù)倪x擇,同時不傷害他人,并能與其保持長久的友誼。時間越長,經(jīng)歷的事越多,我越覺得這是一件難事,但她做到了。
出生于書香世家,林徽因身上所具備的.詩情畫意及其取得的成就,與其家庭及成長環(huán)境有著極大的聯(lián)系。祖父創(chuàng)辦了私塾,父親留學國外,未念書時,便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國外新思想的啟蒙。十二歲時,又與表姐們一同進入英國教會辦的培華女子中學讀書。全英文授課,校規(guī)嚴格,全日制教學,她練成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培養(yǎng)了良好的舉止和談吐。而后,又因為父親的喜愛,踏上了歐洲之旅。也因為這次長達一年半的游歷,她對建筑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奠定了一生的理想和追求。事實上,游歷過程中,因為她的父親經(jīng)常外出應酬、參會,獨在異鄉(xiāng)的她難免孤獨,于是她選擇閱讀大量英文名著,培養(yǎng)了深厚的文化功底。
但同時,因為出身良好,個人認為她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有著些許的嬌氣。且早年間父母感情不和及母親的哀怨,她的性格中又不免帶有敏感、細膩的因素。這體現(xiàn)在未與梁思成結婚時面對梁家人的反對,她的埋怨與逃避,以及最早前往山西考察時她的表現(xiàn)——“不安時,她所思所想全是不安;悲傷時,她的心中充溢著悲傷;當然,看到美麗的景色,發(fā)現(xiàn)珍貴的建筑時,她的喜悅同樣強烈而富于感染力”。大概從九型人格中來看,她屬于4號浪漫主義型。
然而看似柔弱的女子,也有勇敢的一面。抗日戰(zhàn)爭時,她也曾說“為這可愛的老國家?guī)е蛘,或流著血或不流血地死去,都覺得榮耀。”在兒子從誡問她如果日本人真的打進四川她會如何應對時,也回答:“中國念書人總還有一條后路嘛,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當時的情況下,以如此平淡的口吻說出這樣的話,實則帶著一股凜然正氣,只是大多被人忽視罷了。
工作之后,有那么幾次,我?嗫嗨妓鳎宜鶡釔鄣,能夠為之付出畢生心血的事業(yè)究竟是什么。但常常是因困倦而以失敗告終。而讀過此書,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本以消遣為目的的一本傳記,竟讓我讀到了建筑之美,以及那獻身于一項事業(yè)的偉大和激情澎湃。
早年的游歷,讓林徽因產(chǎn)生了對建筑美學的喜愛。難能可貴的是,建筑本是一項辛苦且在當時不接受女學生的學科,但她卻憑著一腔熱愛堅持下來了;貒螅怯绊懥核汲,并由此展開了兩位建筑學者的一生。蜜月之行,仍不忘研究歐洲各國建筑,回國后,梁在東華大學創(chuàng)辦了建筑系,她也在不久后到了東北任教授,東北氣候寒冷,年少時得過肺病的她身體也變得虛弱。而后,又在兒子逐漸長大時,她收拾好行囊,和丈夫一同克服艱苦的環(huán)境,外出考察,期間,還能用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詩意的語言描述所見所感。
當然,生活中不是只有美好的事物。在見到晉商院落時,她認為“在這樣的建筑空間和精神空間里,怎么會有施福鄉(xiāng)里、惠澤后代的胸懷?怎么會產(chǎn)生現(xiàn)代的生活理念和經(jīng)營理念?難怪這些當時富甲天下、不可一世的晉商們會無聲無息地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自此,我才從她的視角里,第一次深切地領悟到了建筑獨特的歷史意義。而抗戰(zhàn)時期在簡陋的李莊農(nóng)舍里,帶病協(xié)助梁思成先生編寫《中國建筑史》。戰(zhàn)后,被聘任為清華大學的一級教授,主講《中國建筑史》,參與設計國徽,呼吁保護北京城古牌樓,甚至還在無意中發(fā)現(xiàn)景泰藍工藝面臨失傳危險時,成立美術組,傳承和設計新的圖案。
作者張清平先生在書的封底寫道:“她對自己所珍愛的一切,具有一種獻身的熱情,這是林徽因最讓人難以企及的地方。”一個保持著對理想的最高熱情和追求的人,值得后人稱贊和紀念。
【讀《林徽因傳》有感】相關文章:
讀《林徽因傳》有感08-23
讀《林徽因傳》有感03-17
讀《林徽因傳》有感600字08-15
讀《林徽因傳》有感11篇04-20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02-11
《林徽因傳》讀后感08-23
林徽因傳讀后感08-22
林徽因傳的讀后感06-19
《林徽因傳》讀后感06-19
林徽因傳讀后感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