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后感【熱】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邊城》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邊城》讀后感1
讀《湘行散記》你會發(fā)現(xiàn),她名雖似游行志記,卻并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記事。她是沈十六年后因探病母重返故鄉(xiāng)途中的所見所感。與其說她是一本回鄉(xiāng)散記,倒不于說是沈對當時社會基層民眾的忠實敘述,以及對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們深摯而真誠的愛。
初讀《湘》你會發(fā)現(xiàn),那里有清澈毫無渣滓的河水,有聽過之后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說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愛質樸卻淪為妓的婦人。但遠不止這些,從“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會了解,在那個戰(zhàn)亂且無序的年代里,只在沈的視角范圍里,就有那么多轉徙漂泊,有那么多普通人在戰(zhàn)亂里平靜的死去,卻不為親人知曉,有那多妻離子別,等待然后平凡的老去,有那么多平凡的人在命運的夾縫里平凡的生,然后在十六年后某個平凡的日子里不期而遇,卻不再相識。初讀,以為是在讀小說,仔細斟酌,才發(fā)現(xiàn)是沈人生經(jīng)歷里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縮影,細細體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再往后,從“一個多情的水手與一個多情的婦人”到“歷史是一條河”,你會了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著少得可憐的收入,卻干著辛苦且隨時有生命危險的行船行當。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險時照樣往下跳,行船過程中,船遇上險灘,河水再兇猛也得冒著生命危險下水護船,十年如一日。而即使這樣,這些水手和拉船人卻從不曾失去應有的勇敢和努力。而吊腳樓上婦人,多半因為這個社會的黑暗,以及家庭生計的原因淪落為妓,而即使這樣,她們依舊不失去那一份質樸和可愛,以及那一份對生活的純真希望。
讀《湘》你會發(fā)現(xiàn),你情感會隨著沈一樣流淌,到最后儼然如那一派清波毫無渣滓。雖然沈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窮苦人們的悲慘命運和容易被“社會上層”漠視的生活哀樂,但他沒有將自己陷于深深的痛苦,沒去無邊無際的同情,也沒有給人消沉灰暗的情緒。一以貫之的是對河水、對拉船人同船、對那片流域溫暖的愛。因為他知道,對這些人沉重的生活,我們這些讀書人是不配說同情的,對這些人的命運他也無力去做什么。想到這些感想,我又不禁想到書中的文字,寫道:
三三……,我先前一時不是還提到過這些人可伶的生,無所謂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這些人不需要我來可憐,我們應當尊敬來愛。他們那么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擔負自己那份命運,為自己,為兒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樣的生活,卻從不逃避為了活著而應有的一份努力。他們在他們那份習慣生活里,命運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對于寒暑的來臨,更該感覺到這四時交遞的嚴肅。三三,我不知道為什么,我感動得很!我希望活的長一點,同時把生活完全發(fā)展到我自己這份工作上來。我會用我自己的力量,為所謂人生,解釋得比任何人皆莊嚴些與透明些。三三,我看久了水,從水里的石頭得到一點平時好像不能得到的東西,對于人生,對于愛憎,仿佛全與人不同了。我覺得惆悵的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于我自己,便成為了受難者了。這時節(jié)我軟弱得很,因為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
每次讀時總有所感悟,卻不知道是什么。聯(lián)系現(xiàn)實中的生活,我想到了前段時間富士康的`“跳樓事件”,以及和我同在一個園區(qū)的千千萬萬來自基層的群體,而這其中也應當包含一個我。每次在緊張忙碌的車間,在匆匆忙忙地上下班途中,我總是看到每張年輕面孔后面單調、機械、無趣的工作,以及還并不可觀的收入,再想遠一點,是一個個極易敲碎的夢想。我吧,又或許多少比他們強一點,在這個異地他鄉(xiāng)耕織自己的夢想。我想,先前我也錯了,正如沈所說的,我們并不是可憐的生,也不是無所謂的生,無論是在自然上,還是在各自的生活上,是擔負有各自的一份責任的。雖然面對生活的“寒暑”的來臨,我們比某些人更感覺嚴厲,但我們不應該因為這樣就逃避生活,也不應該因為這樣就放棄為兒女,為父母,為命運夢想所作的應有的一份努力。而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在自己,是應當感覺莊嚴自豪的,在別人,應當是受尊敬的。把眼光再放得寬廣些,或許我們只是歷史的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們卻是自己生活的的主人。我們可以選擇愛生活,在自己習慣的生命里,去哭、去笑、去愛、去吃、去喝,像生命無法把握的水手,永遠勇敢有力,像淪落風塵的婦人,永遠保留那份純真的希望。
《邊城》讀后感2
《邊城》——邊城,是兩省交界處白河邊的小城,一座充溢著祥和恬適氣氛的小城。它給我印象的最直接畫面就是在青山綠水間有一個淳樸的白發(fā)老船夫、一條忠心的黃狗和一個著碎花布衣的天真活潑少女。這里沒有喧囂、沒有張揚,生活簡單而寧靜,在我們看來或許枯燥乏味,但對于一直在青山綠水間生活的他們仍然把這日子過得滋味十足;或許更象是一個寧靜的世外桃源,因為當時還有著紛繁的戰(zhàn)事,而這里的人們更關注端陽節(jié)的劃船比賽,他們無疑是那個時代比較幸福的人。我想這也是作者要表達的:在這個小山城生活的人們都展現(xiàn)出人性善的一面,相互幫助,不注重物質,心靈也和青山綠水一樣安靜、詳和而純凈。
心得之一。小說中的人性情質樸。在整部小說里,最幸福的人應該是船夫爺爺吧,這位帶著那個時代典型特征的老人,他敬忠職守的在崗位上奉獻了50年,他擁有過平凡的妻子、可愛的孫女、幾十年的至交老友,也經(jīng)歷過妻子的死亡,女兒的離去,最終在對孫女的擔憂中與那條渡船伙伴一起逝去。雖然一生清貧,但這也算是完滿的一生了。老船夫將自己的一生束縛在了渡船上,替人擺渡卻不收一分錢,還煮好茶供來往過客飲用這是茶峒人民的象征,更體現(xiàn)了作者對和諧美好社會的向往和追求。
心得之二。作者通過對黃狗進行行動的描寫,把動物和人的關系回歸到生命溝通的關系,彰顯邊城的生活狀態(tài)和生命狀態(tài)。黃狗其實更像是翠翠家人,從開頭一直陪伴到末尾,不同于爺爺因年事已高而無法陪伴翠翠,也不像天保和儺送那樣,只是虛幻的存在,它一直陪著翠翠、保護著翠翠。還有便是色彩搭配上,選擇黃狗可能是鄉(xiāng)村的土狗大多是這樣的顏色,并非名貴品種,表明他們生活艱苦但卻自得其樂,而且不顯過于冷冽,就像讀完書后給人的感覺一樣,清涼卻不寒冷,大概與黃狗這一形象有很大關系。因為它,翠翠悲劇色彩并不顯濃烈,黃狗就像是爺爺和儺送的`替代者一樣陪著她。
心得之三。最美麗的一條線索就是翠翠的愛情。小說中最吸引人們的是翠翠的那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翠翠與外公走散,遇到了儺送,儺送幫助了翠翠,翠翠雖言語上并未表露,但她從此也多了一分少女的心事。這本是“兩心永相依”的一件美好的愛情故事,但天保——儺送的哥哥也愛上了翠翠,天保知道儺送要渡船不要碾坊,所以天保成全了自己的弟弟,自己一人外出闖灘卻不幸遇難。看慣了現(xiàn)代生活那種快節(jié)奏的感情,閱讀這種欲說還休的感情是需要慢慢回味的,也正是這種欲說還休輕輕撥動了人心上那根細細的弦,在心靈上奏響最柔美的樂聲;又似在心上輕輕地撓癢癢,癢得讓我覺得舒服無比。翠翠在山水中成長,象一只輕盈的小獸,又象一只美麗的飛鳥,和自然融為一體。她的成長中雖然沒有母親的指導,但是人的一切情感不會因為沒有母親而停止,十五六歲的翠翠也在這樣的年齡情竇初開,靈魂也開始在睡夢里因歌聲而浮起,在那樣的年齡,在那樣的時代,翠翠無疑不是很明了自己的情感,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只能靠爺爺對她的觀察與猜測來體會她的心理活動,見到自己可心的人卻如一頭小驚獸,一下子消失在山林里,由此而來,彼此內心的信息得不到溝通與交流,造成的誤會便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愛她的兩兄弟中的哥哥心懷失戀的劇痛而落入激流淹死,弟弟在失去兄弟的同時也得不到愛的明確回應而離家遠去。雖然兩兄弟的父親在老船夫去世后還是解開了心中失子的疙瘩,答應只要小兒子愿意就娶翠翠做兒媳。翠翠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墒悄莻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讀《邊城》一書的體會。一是作者在小說中表現(xiàn)“優(yōu)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為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二是 謳歌的傳統(tǒng)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對于現(xiàn)代社會傳統(tǒng)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著物欲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xiàn)實而言的。三是作者描寫的湘西,自然風光秀麗、民風純樸,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
《邊城》讀后感3
《邊城》是高中時一位好友送與我的,如今再次翻閱起這本書時,從前那段時光便會隱隱綽綽地浮現(xiàn)在眼前。于是,說是作為一項作業(yè),我卻是更愿意將那份友誼,懷抱真心訴諸文字之間。對于《邊城》的評價,沈從文先生說,“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如先生所言,他從小生長在水邊。于是,他要寫的,是水邊的生活,是村莊蘆葦蕩中的情竇,是邊城里面的,一段往事。
在四川過湖南邊界上,有一座城,邊城茶峒溪邊里,住著一戶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當然,還有另一戶人家,這家中有一位父親,兩個男孩子。于是,故事就這樣發(fā)生了。有一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小鳥兒唱著歌,蟋蟀哼著曲兒,小草晃著綠腦袋,小花漲著紅臉蛋,流水扭著小蠻腰,構筑了如此鮮麗的畫面質感,接下來該怎么樣?當然姑娘小伙邂逅相識了。然后呢。然后當然是愛情。
你以為我煽情亂說的?才不是呢。沈從文老先生還加了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進去,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賽龍舟吃粽子,水邊女孩翠翠此時正心慌焦急地要等待爺爺歸來。恰逢此時老二儺送出現(xiàn)了。很多時候,愛情的發(fā)生,就偏偏倚仗著這“恰逢”二字起頭。剛好你是男子,剛好我是女子,剛好過端午節(jié),剛好我此時心慌意亂小鹿亂撞,剛好你此想一展身手英雄救美。剛好,你此刻,出現(xiàn)了。一切都是剛剛好。天時地利人和。此乃緣也。有了緣,那么一切自然就順了。愛情呦愛情,不來個前奏愛還怎么往情上靠。于是乎,翠翠斷然拒絕了“那輕薄男子”,讓你逞英雄,我偏偏就是不領你的情。
說到這,我回想起我們那個年紀的小心思,差不多也是如此。下課了樓道里初見心儀的男生,故意捋劉海,遮掩泛紅的臉頰,心里想的是,我在這里快看我快看我,哇,他走過來了,面對著我走過來了。這時,居然能擺出儼然一副陌生人的樣子。其實,擦身而過的那一瞬間,才是真正回味無窮的。而神情無論如何鎮(zhèn)定端莊,都無法抑制十幾歲少男少女們內心深處,那對于青澀萌芽的探求與渴望。正所謂,哪個少年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在邊城里,翠翠與儺送便是這般情致。想要,卻害羞于要。然而,在這時候出現(xiàn)了另一個人,儺送的哥哥,天保。而愛情之所以為愛情,恰恰是因為它的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恰恰在于,它的回環(huán)曲折。尤其是情竇初開的第二年端午節(jié)。翠翠與天保的見面可就沒那么浪漫動人了,在這里作者的描寫是,“這次不見老二卻認識了老大”,寥寥數(shù)筆,卻意無窮。翠翠是想見心上人儺送的,卻碰上了他哥天保。作者僅僅只是用一組詞——“認識了”來敘述他們的相逢,所以過程由讀者天馬行空罷,該死的老天爺肯定沒挑個風和日麗的好時光讓他們相遇,肯定也沒有鮮花綠草小鳥高歌,就算天氣再好天保再帥又如何,此時的翠翠已心有所屬了。
他先來的,是儺送先認識翠翠的。有的愛情,也許就在于時間。于是故事開始三角曲折了。男歡女愛的三角故事,很多作家都寫過,在沈從文先生筆下的情竇懵懂卻是富有靈氣的。渡船搖櫓,碧溪邊上,一夜山歌只為心上人唱。小伙唱了一整夜,唱罷,也累了。姑娘卻仍然不知如何進退抉擇。感情的事,緣到了,分未必到。一遲疑,一凝思。就過去了,愛情也就跟著就過去了。誤會矛盾緊接著迎面而來,打的一個措手不及。
小說的`高潮部分,節(jié)奏緊密,層層迭起。天保的出走意外死亡儺送的離開爺爺?shù)娜ナ,一浪又一浪,女孩翠翠終于對發(fā)生的一切恍然大悟。生命之初那一點的青澀,剛剛嘗到,就轟然倒塌,生活的變化無常,災禍的接踵而至,命運讓一個女孩在瞬間成長為一個堅強的人,末了,作者透過她的言語流露,說出那句“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這是一種老莊式的情懷。歷經(jīng)生活的變數(shù)波折之后,仍然如流水般坦然自得,安詳寧靜,一切如初。沈從文先生對于故土人文氣質的關照,于水的情結,邊城中的墨竹白塔,渡口河岸,民俗人情,在女孩翠翠成長的日子里,緩緩流淌出它的模樣和景致。起筆落筆,一切自然而然地萌芽生長。紛紛躍然紙上,確是人性的自然,健康,優(yōu)美。
《邊城》讀后感4
我看了《邊城》這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是根據(jù)沈從文同名小說改編的。故事發(fā)生在民國初年,70歲的老船夫與外孫女翠翠相依為命,翠翠的婚事成了老船夫的心病,他想把翠翠交給一個可靠的人。茶峒城里的船總順順有兩個兒子,天保大老生性憨厚、沉默寡言,儺送二老眉清目秀,唱得一手好山歌。兄弟倆感情深厚,卻又同時愛上了翠翠,發(fā)生了矛盾。翠翠喜歡二老,卻不肯說明心意,使老船夫很為難。又因誤會,事情被鬧得很僵。不料,隨后傳來了大老不慎落水淹死的噩耗。老船夫明白了翠翠的心意,但二老對哥哥的死難以釋懷。老船夫前去提親,又被順順拒絕。同時順順又同意了中寨王團的提親,但二老卻仍想著翠翠而拒絕婚事,最后無奈以闖蕩為由離開了那里。老船夫因心力交瘁,最后離開了人世。翠翠最后明白了許多爺爺在世時所不明白的事,她接替了老船夫的工作,守候在渡船上等待二老的歸來。
《邊城》是一幕真正的感情杯具,它以翠翠的感情故事為線索和主要資料,細膩的再現(xiàn)了一個少女的心里變化,生動的刻畫了翠翠的羞澀、恍惚與冷漠!哆叧恰分v述的故事凄美動人,但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jié),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卻細膩,真實,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你心靈的一角!哆叧恰匪茉斓闹魅斯倥浯,是純潔的化身,是《邊城》中最完美的靈魂,最后卻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爺爺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為翠翠而自信驕傲,為了翠翠能嫁到一個好人家,他辛苦操勞卻如竹籃打水一場空。天保大老為了能夠娶翠翠,不計身份地位的差距,多次上門追求翠翠,但之后不慎溺水身亡。儺送二老為追求翠翠,寧可不要那座新碾坊而要一艘破渡船,還在對面的山上唱了一整晚的歌,之后卻因拒絕婚事而遠走他鄉(xiāng)。能夠說,電影中的每一個主要人物都有一段完美的回憶和一個悲慘的結局。
《邊城》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但不是由于命運導致的悲慘,而是由于人性導致的悲慘。在世上,有許許多多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計他人,帶上了厚厚的面具,背叛了自己的良心。人性本是人世間最完美的東西,然而在物欲橫流的都市這個鋼筋混凝土構成的森林中,還有多少人有最初純潔的人性呢?由于在大城市中終日奔波勞碌的人無力去呵護脆弱的人性,也沒有時間去注意孤獨的人性,只是任由塵埃將它逐漸掩埋,使它在黑暗的生活中漸漸地墮落。誠信的埋沒滋生了欺詐,善良的埋沒滋生了邪惡。人性中太多的完美早已被塵封在心靈中被遺忘的的一角,但是疲倦的人們哪還有閑暇去將它開啟?很多人已經(jīng)開始將它們遺忘。遺忘不是一個人的'罪過,但是若任由它們成為被遺忘的記憶,成為昨日的擁有,則將是全人類的損失。故事中,大老與二老同時愛上了翠翠,但他們之間沒有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沒有兄弟之間的反目成仇,有的只是彼此鼓勵,彼此謙讓。兩人相約為翠翠唱歌的夜晚動人至極。但自二老開口的那一刻起,大老已經(jīng)明白了自己的命運。同去的是兩顆緊緊依偎的心,歸來時一顆卻已破碎。為了成全弟弟,大老決然出走。兩個至親的人,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遙遠的遠方直到無情的江河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儺送在岸上遙遙地望,手足之情在此天人永隔。這兄弟的情感是多么純樸而又真摯,他們身上處處都流露著人性的光輝!《邊城》中有的不僅僅僅是人性的光輝,同時還有人性的遺失。與天保、儺送這兩兄弟相比,他們的父親順順就顯得十分差勁了,他為了得到一座陪嫁的全新碾房,竟不征求兒子的意見,答應了提親,他這樣利用兒子的婚事而謀取利益的行為難道不是證實了人性的遺失嗎?
這是一個牽動人心的故事,但我這不是個我喜歡的故事。如果翠翠能跟爺爺或儺送證明自己的想法,杯具就不會發(fā)生,遺憾也不會產生。我想,除了欣賞主人公們的淳樸善良以外,我們也就應以他們作為教訓。無論什么事情,機會總在自己手中,消極的等待只會讓自己陷入遺憾或杯具。這座邊城,是翠翠心靈的歸宿,她一向留在溪邊等待。我們每人心里也有一座邊城,它既是枷鎖,也是歸宿。我更期望能在邊城中不斷地尋找,而不是等待。
《邊城》讀后感5
《邊城》是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如果拋開他是個作家,我對他最大的印象就是他對他妻子的愛。
沈先生細膩的情感,在愛情的滋潤下,得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這本《邊城》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人家都說戀愛中的人是最幸福的,正是這種幸福感給了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靈感,他筆下的《邊城》一書,讓我對純潔的戀愛充滿了向往。
他筆下的主人公翠翠是個船家少女,一次偶然的邂逅,讓翠翠對水手儺送一見鐘情,這和沈從文自己的愛情是何其相似,自己對妻子張兆和也是一見鐘情。
儺送的帥氣英俊很快讓翠翠芳心相許,奈何儺送向來不愛說話,不善言語,加上略微孤僻是阻礙兩人在一起的主要原因。而性格開朗,率性的哥哥天保卻先儺送一步向翠翠提了親。正當我以為這將會是一場三角戀的展開時,作者卻讓兩兄弟公平競爭,以唱山歌一決勝負。
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兄弟相殘,彰顯了小鎮(zhèn)純潔美好的風土人情。
要說我為什么對這本書印象深刻,因為這本書中的人物讓我心疼。
無論是翠翠、儺送還是天保和翠翠的爺爺,都讓我產生了憐惜之情。正直開朗的哥哥在知道唱歌比不過弟弟的時候,主動退出,成全弟弟和翠翠。雖然自己對翠翠的愛不見得比弟弟少,但正是這種為了維護親情舍棄愛情的精神,就是我們現(xiàn)代人應該學習的。
在如今,有多少子女因為父母阻止自己和感覺相愛的人在一起,選擇離家出走的,在他們眼里愛情高于一切。我這樣說并不意味著贊同為了親情舍棄愛情,只是我們應該更加理性的,多方面思考這件事。
老船長翠翠的爺爺也是讓我心疼的人物之一。年邁的爺爺一個人把翠翠拉扯大,還要擔心她的終身大事,最后心力交瘁離開了翠翠。
這樣的結果讓我們在心疼翠翠的同時也為她的爺爺感到惋惜:唉!終是帶著遺憾和牽掛離開了人世。
讀著讀著,我開始琢磨,是什么讓兩個本該在一起的男女從此兩不相望,在無盡的等待中度過時光。
兩個人沒在一起究竟是什么促成的,是天保意外死亡,是儺送悄悄的離別,是兩兄弟的父親拒絕聯(lián)姻,還是爺爺?shù)恼`解……這些說不清的痛苦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里。
本該花一樣的年紀,卻要遭受親人的離別,愛人的離去,這讓我們善良純真的翠翠瞬間長成了“大人”。
在苦苦的等待,在無限的期盼下,翠翠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秋天。
作者沒有寫翠翠的結局,這就給了讀者無限的遐想空間。如果寫了結局,那也許是儺送回來與翠翠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也許儺送再也沒出現(xiàn),但小鎮(zhèn)上每天都會出現(xiàn)一個嬌小的身影望著河水的盡頭,眼里閃爍著目光,就這樣望了幾十年。人們不知道這位姑娘為何一直望著那邊,只是會不經(jīng)意地看向那美麗的姑娘,直到那天小鎮(zhèn)少了一個叫翠翠的姑娘。
離開了,不再回來。等待,一切都是等待。其實等待也是一種很美的意境,一種獨特的`意境,很美,很詩意。即使儺送不再回來,對翠翠來說,這漫長的等待或許更能貼近彼此的心。
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同為女生的我,為翠翠感到不值。翠翠無疑是個堅強的姑娘,但她又為何不放下過去,重新過日子呢?
無盡的等待不僅消耗了她的青春,也在一次次傷害她的心。她對儺送的愛到底是有多深,能讓她一直等著他。
有些人說,緣分天定。盡管有時候結局并不美好,但我們經(jīng)歷過,便不后悔。
《邊城》這本書讓我對美好純潔的愛情更加憧憬了。也許沈從文先生把自己當成了翠翠,幻想著要是自己不能跟妻子張兆和在一起,便也會像翠翠一樣堅守自己的愛情,終身不娶,只為了心中的那份堅守,在愛情的道路上苦苦等待著心里的那個她。
《邊城》所描寫的小鎮(zhèn),有著桃花源般的美景,小鎮(zhèn)民風淳樸,景色怡然。這樣的小鎮(zhèn)養(yǎng)出的人,自然會像翠翠一樣純真、善良、美好;像老船長一樣樂于助人、忠厚善良、勤勞堅強。在這個小鎮(zhèn)上,無論是景色,還是人,都是美的。
如詩如畫的邊城,詩意地演繹著人生,詩意地演繹著生活。
書中所示的人性透著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著不完美。記得沈從文先生說過:美麗總使人憂愁。那這或許也是一種美的境界。
《邊城》讀后感6
1934年,沈從文寫了中篇小說《邊城》,1984年以此為劇本的電影《邊城》在中國上影,此電影得到沈從文的肯定和支持。其文學藝術上的價值我說不上來,只能用自己的感覺表達:清涼、細膩、純真。基于其“真”,我有了以下的思考:
一、電影結尾時,翠翠孑然一身于船上,直接原因是老漢的去世,深層原因則在于其父母的自殺。其父親作為一名軍人,因為不能戰(zhàn)勝感情與軍人榮耀的矛盾,一死了之。所以,站在現(xiàn)實的角度,作為一個男人對子女生而不養(yǎng),實為家庭杯具之根源。另外也說明男人在那個時代的職責有多重,男人在情感上面要主動追求女方,然而物質上女方更要依靠男人。在更遠的歷史上,在更貧困的年代,男人天生具備的勞動力優(yōu)勢確立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溫床。
二、就算是在農村,經(jīng)濟不富裕,老漢還是隨時帶著酒,端午不愿看龍舟比賽更愛找熟人“喝一杯”。這種喝酒不以經(jīng)濟貧富狀況決定喝不喝的現(xiàn)象值得思考一番。電影里老漢喝酒主要有三種狀況,分別是寒冷時暖身子、會友時聊天、吃飯時自酌;現(xiàn)代人喝酒主要有兩種狀況,分別是會友時聊天,聚餐時應酬。這個差別的'產生主要原因是現(xiàn)代人很少再感寒冷、有時候各種非酒的飲料代替了自酌的酒,這是生產力提高、物質豐富的結果,F(xiàn)代人飯局上的酒,只有一個作用:助興,就如上門送禮一樣,起說話開題之用。這種現(xiàn)象就部分反射出現(xiàn)代人怕冷場,而冷場卻恰恰有助于思考,所以怕冷場也就是場上的人耐不住性子,大多時候說不出帶思考成果的話。如此官話、套話成風就自然構成了。這種因為怕冷場導致的不醉不歸、套話成風就像毒品一樣,會上癮;這局中人不知不覺就陷入天天飯局、句句套話的無限循環(huán)中。肚皮大了,肝火重了,脂肪高了,明明明白不對,卻悟不出為何不對,一句“沒得辦法”又將自己拉進死循環(huán)中。的確,這種飯局拉動了中國的內需,但卻助長了無知,敗壞了風氣;這樣的內需與透過犧牲環(huán)境拉動的GDP有何不同?不同的只是拉動內需犧牲的是人體健康,是社會風氣罷了。我國經(jīng)濟急需轉型,文化也急需轉型。
三、老漢去世后,翠翠似乎還在等待二老的回來,二老還會不會回來?二老什么時候回來?二老回來時還會像當初一樣娶她嗎?從情感上,只能說是兒女情長,經(jīng)看緣分。但物質上,她還得生活,她將依靠什么生活?羅斯福發(fā)明了一套制度——社會福利!赌檬裁磥碚饶阄业膼廴恕防镉幸痪湓捄喴目偨Y了一個每個人都會遇到和思考的矛盾:“飯都吃不起,還談什么感情?”。所以,感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只有豐富的物質才能保障豐富的情感。我國改革開放后,大刀闊斧搞經(jīng)濟,到這天20xx年6月7日,國家已經(jīng)更加富足,有潛力保障全社會人民的最基本生活保障,低保、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等生存福利保險。如果翠翠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或許老漢不會這么悲情的死去、小溪不會那么的清澈、沒有免費的渡船、翠翠也不會那么孑然一身,代替的是村委領導的送暖或在養(yǎng)老院、溪水就應是紅色或者是黑色的、殘破的拱橋或者是高額的旅游渡船費、翠翠被人收養(yǎng)或呆在孤兒院。我們此刻就生活在一個社會的過渡期,充滿了各種機遇和風險,不得不前進!
四、今年5月,電影里的年輕演員們重聚在電影頻道《流金歲月》,電影里的翠翠在現(xiàn)實中透過努力學習,做了翻譯,結婚生子,過得很好;現(xiàn)實中老漢已經(jīng)在20xx年不在了;導演凌子風也不在了;二老后期拍電影受挫折,但是也發(fā)福了;三人在電影拍完后首次重聚的另一個,大佬幾乎每年接一部戲,有一副很文藝風的形象。的卻是時間沉淀了電影《邊城》,成為中國電影的經(jīng)典之一。同時,《邊城》的那些人經(jīng)歷的歲月,也在信息時代下讓我們這些未以前歷過的新一代中國人,感受了、體會了、感動了,也思考了。這或許就是“經(jīng)典”的傳承價值的具體體現(xiàn)。我們將要做的是:繼往開來。
《邊城》讀后感7
在喧鬧的城市,被鋼筋和水泥包圍的世界,被霓虹燈照耀,夜如白晝的世界,很難想象那副農村特有的畫面,很難想象還有湘西這個美麗樸素的小鎮(zhèn),不被世俗浸染,過著艱苦樸素卻快樂的生活。湘西一直以來在外界是神秘的,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更是讓湘西染上的神秘魅力的色彩。我們忘不了那個單純善良的翠翠,忘不了翠翠和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場景,忘不了沈從文筆下湘西那美麗的風景,忘不了天保和儺送的那無堅不摧兄弟情,忘不了翠翠和儺送那凄美純潔的愛情。
在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小溪既為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于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只方頭渡船。”也許我們不曾想象,在這“世外桃源”中有著如此凄美傷感的愛情故事。愛情,同那啞啞的聲音同竹管聲振蕩在寂靜的空氣里,使那條安靜的小溪有了一絲熱鬧的氣息。
故事的開始與結束都圍繞著小溪,因此,小溪也有了另外一成含義。它孕育了勤勞的.茶峒人民,也讓渡船這一線索變得理所當然。
讀邊城,是一種享受。邊城里的文字是鮮活的,處處是濕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可每每讀起便會身不由己的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不由自主的憂傷,心如刀割。
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與一個十幾歲的小孩,靠渡船為生。他們的生活是拮據(jù)的,但他們也是快樂的,有了歌聲的陪伴,他們不寂寞,有了善良村民的幫助,他們沒有被社會所忘記,他們也容入了社會。
文中的人都淡化了錢,爺爺擺渡死不肯收錢,反而到處請人喝酒,買豬肉互相推錢,小鎮(zhèn)里婚嫁自由,只要兒女們喜歡。即便是文中最有錢的順順,也是一個不十分在意錢的人,慷慨得很。而小鎮(zhèn)里,有錢人家的兒子喜歡窮人家的姑娘,拋了門當戶對的聘禮,要娶窮人家姑娘,也不是什么新聞?梢,邊城,這樣一個地方,是重義輕利的,不為商業(yè)氣息所熏染變質。
翠翠和順順的兩個兒子,翠翠的父母的愛情,讓整個小說變得帶有淡淡的憂傷!坝星槿私K成眷屬”這句話在小說中始終沒有得到體現(xiàn)。也許這是作者那個時代的悲哀。愛上一個人沒有錯,但兄弟兩沒有與別人一樣,哥哥為了弟弟,毅然放棄,一人將痛苦承擔。然而,他的死亡給翠翠,翠催的爺爺,他的兄弟造成了難一挽回的悲痛。他的弟弟將一切責任都歸到自己身上,從此,白塔下在也沒有蕩漾著那動聽的歌。曾經(jīng)兄弟兩在百塔許下的諾言最終被溪水沖刷的無影無蹤。
端午節(jié),在小說中有被作者賦予了新的含義,二老在那天結識了翠翠,有在那天大老與翠翠相遇。愛情在端午這天開始,鴨子,這一普通的動物,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小說中的人物,也在作者筆下刻畫得栩栩如生。翠翠,一個封建時期女性的代表,”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后,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提起渡船,無人不知那個豪爽老人,當然,可以說每個人都擺渡,所以知道她,但是,從文中人們對老人的熟悉和態(tài)度可以看出,人們對他性格的尊敬,甚至他去買東西,“一定有許多鋪子上商人送他粽子與其他東西,作為對這個忠于職守的劃船人一點敬意”。
而順順的兩個兒子,他們崇尚愛情,又有兄弟情,鄙視金錢,敢愛敢憎,他們生存在所謂的世外桃源,承載著圖畫的完美與歷史的厚重。他們無法擺脫如畫般靜止的命運與生活。這潛在流動的悲劇命運。
《邊城》讀后感8
《邊城》所展此刻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能夠計數(shù)!痹谌缃瘢擎(zhèn)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fā)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后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huán)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干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huán)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么向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或許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并且在現(xiàn)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卷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筑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這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墻,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我與外界的聯(lián)絡。
而在《邊城》里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肮芾磉@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么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我的職務對于本人的好處,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里活下去!痹趯懙街魅斯浯涞臅r候是:“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后,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說:“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yè)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情緒……為人卻那么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說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婪呕磉_,不拘常套小節(jié)……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倍屓朔Q奇的那只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只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著拖船攏岸!
“美麗總是令人憂愁”!哆叧恰纷髡咴诮o我們展現(xiàn)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yōu)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應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本就應是圓滿完美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不得志而前后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著與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涌流心頭!包S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云”、“聽著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幾薄薄凄涼!、“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為一只渡船與一只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逼渲,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作為“水鴨子”的大老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二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fā)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著翠翠幼小的心靈。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透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期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向得不到實現(xiàn)。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邊城》讀后感9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里輾轉,不自覺就會有許多浮華蒙了雙眼,混沌了內心的清靈,總覺得心是不安穩(wěn)的浮著,所以總該讓一些美好的文字沉淀一下心靈,給我一些沉靜和安慰。但我總怕文字給我的觸動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化、消逝,忍不住要記錄下來,過后的許多日子里翻閱,還可以回味到最初的美好與感動。
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總是試圖在印象里搜尋或者想象里延伸現(xiàn)實里可以與之相襯的載體,這樣美麗的地方肯定是在江南,一定與烏鎮(zhèn),鳳凰這樣的古鎮(zhèn)相隔不遠,因為她有著像梓潼、仙游、錦屏一樣美麗的名字---茶峒,我常常羨慕的有點氣惱,為什么我們北方就沒有這樣美麗的名字,隨處可見的'都是張家村、陳寨這樣直白粗獷的代號呢?
記得高中的語文課本里學過《邊城》的選節(jié),不過記憶里對于它的印象已經(jīng)十分模糊了,那時候非常喜歡看小說,覺得很遺憾為什么只是選節(jié)不是完整的文章,也會想象我到底錯過了哪些段落,錯過了些什么內容。記憶最深刻的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儺送二老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印象里一直覺得這是個悲劇,可再次讀來,我竟然十分相信儺送二老一定會回來的。
文章里的茶峒像一個世外桃源,有的只是質樸與純粹,安靜與美麗,好像世間的戰(zhàn)爭、苦難、饑餓都無法近及它的邊緣,它在自己的天地里忙碌、歡喜或哀愁,歡喜都是從內心而來,而哀愁都是淡淡的,不使人悲傷,反而覺得很有味道。
作者描寫翠翠與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在碧溪岨的家里,在進出茶峒的渡船上,在屋后的白塔下,在附近的竹林里,在篁竹中鳥雀的啼鳴中,也用許多的細節(jié)刻畫祖孫兩人,讓他們身上既有著茶峒人都有的美好品德,也有著他們獨特生活與性格。
爺爺在渡船上守了五十年,他盡職盡責,像家人一樣對待每一個過渡人,知道他們都要趕去城里看端午節(jié)的龍舟賽,自己就舍棄這一年一度的熱鬧,知道過渡人是趕著進出城吃晚飯,一直堅守在渡船上,沒有誰要求他必須這樣做,他也不是為了報酬。其中有一個細節(jié),爺爺定下的規(guī)矩是絕不收取過渡人的錢物,即使有人非要把錢擲到船里,讓他來不及撿還,他也會讓他家的黃狗和翠翠幫忙把錢還去,翠翠也深深記著爺爺?shù)慕陶d,有一次王鄉(xiāng)紳的太太給了她幾個銅錢,她因為愣著一直看和她一樣大年齡的鄉(xiāng)紳小姐,竟然忘了還給人家,可過一會反應過來還是追了一個山頭硬是還了錢,看著這里我很感動,人間依然有真的視錢財為身外物的清貧人家呵。
當然,小說的重點是講翠翠與天保大老、儺送二老三人純純的愛情,兄弟二人同時愛上一個姑娘,這在茶峒人眼中不算什么稀奇事,坦坦蕩蕩,他們認為水是隨處可流的,愛情是隨處可發(fā)生的,他們也不會如現(xiàn)在人般躲躲藏藏或者拱手相讓,他們會以當?shù)厝颂厥獾姆绞捷^量,在夜里站在對岸的山崖上唱歌,勝出的人理應得到心愛的人,另一個也不會覺得有什么?墒谴浯渑c二老互相歡喜,大老心中郁結以致在茨灘出了事,也就使事情變得有點不可控制了,翠翠心中對二老純純的愛從不曾說出口,爺爺也是從各個細節(jié)觀察揣摩出來,不過看到那里時候,我以一種欣賞的心情,覺得那種感情十分美好,純凈透明,像山楂樹之戀里的靜秋和老三的愛。
儺送二老可以選擇王鄉(xiāng)紳女兒的新碾坊陪嫁,可是他寧愿要一艘渡船。雖然因了哥哥的原因內心埋怨翠翠的祖父,家里也因翠翠間接的造成了大老的死,不愿意這門婚姻,可是二老還是不愿意放棄自己對翠翠的愛情,翠翠雖然也歡喜二老,可是或是羞澀或是不安的原因她從不曾回應過什么,在家里問二老要一個對王鄉(xiāng)紳女兒的回復時堅持下了桃源縣,或許他是想讓時間來沖淡家里因哥哥的死隱約給翠翠的偏見,或許是想給自己點時間好好想想這件事,或許這個虎實的年青人是想給翠翠一點時間也說不定。
直到最后作者也沒有寫到他回來,可是這次我卻偏執(zhí)的相信,他一定會回來的。就像依然相信美好的愛情仍然存在一樣,這個世間,你只要相信美好,美好便不會辜負你吧。
《邊城》讀后感10
《邊城》初識時是高中的節(jié)選課文,翠翠的故事讓我很是著迷,于是便買了本書看,于是一發(fā)不可收拾,陶醉其中,那些情節(jié)現(xiàn)在任然歷歷在目。那時我?guī)缀跏且豢跉庾x完了,即便是現(xiàn)在我還記得當時的心情,賞著一幅很唯美的畫面,但卻有一種很莫明的悲傷。依然記得那個美極了的茶峒,“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蹦鞘且环N沉重古老而又靜止的邊城風景,如畫,直教人傾倒。而且那里處處是濕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除了風景,茶峒的人文環(huán)境也是令人流連忘返,人們都是樸實的,似處于《桃花源記》中的那片世外佳處一樣,日日的生活都是那樣恬淡,與世無爭。于是,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里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只黃狗。這就成了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女孩是翠翠,老人便是她的祖父。祖父在河邊過渡;蛴酗L和晴朗的天氣無人過渡,鎮(zhèn)日長閑,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巖石上曬太陽;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往水中拋去,鏃的使身邊的`黃狗自巖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回來;或翠翠與黃狗張著耳朵聽祖父講城里很多年前的戰(zhàn)爭故事;或祖父同翠翠兩人各把小竹做成的豎笛含嘴里吹迎親送女的曲子。遇到過渡的是新娘。翠翠必爭著做渡船夫。站在船頭,懶懶的攀緣纜索讓船緩緩過去;ㄞI到岸拉,翠翠必戰(zhàn)在小山頭,目送這些遠去,方回轉船上,把船靠近近家的岸邊。獨自哼唱或采一把野花束在頭上裝扮新娘子。這樣的生活,平靜,古老而祥和,自然樸實。然而,祥和背后,也遮不住影藏的淡淡憂傷。因為故事的主線是一段愛情的悲劇。
“順順”是一方豪杰紳士。他的兩個兒子“大老”和“二老”受父親江湖風范教育熏陶,在浪里行船摔打錘煉,皆成為江湖“岳云”式聰明英俊少年。在渡溪或“逮鴨”的競技后,兄弟二人心中都是與翠翠一見鐘情,深深愛上了美麗的翠翠,“二老”儺送為追求翠翠寧可要條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按罄稀碧毂T谂c翠翠提親的一次次混沌不清的“馬路”,“車路”推辭中,決不放棄對美的追求,執(zhí)著的兄弟二人互明心事后,毅然甘愿站在月夜山崖上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文章看似文字輕松酣暢的流淌,實則筆墨濃暈幽幽的凝重。由于從未有過母愛和做為女性的涉世,心理孤獨的翠翠面對癡心愛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沒,躲避推脫,終于憂郁等待竟是一場悲劇。山崖上再也聽不到天保和儺送兄弟月夜的山歌,天保在漩渦中溺水身亡,儺送悲痛之際又不愿接受家中“新碾坊”的催逼,去了遙遠的“桃源”地方。在這令人心碎的時刻,爺爺在吃了掌水碼頭“一悶拳”的怨恨后,那個暴雨雷鳴的夜晚,碧溪岨的白塔終于倒塌,翠翠唯一的親人,辛勞一生的老船夫在睡夢中帶著憂慮和期待撒手西去。翠翠在楊馬兵等人述說中,明白了一切,她痛哭了一個晚上,可是那如歌的歲月似白河流水滔滔而去。人間每天都在發(fā)生悲歡離合,這和時代的背景是分不開的,但撇開那些令人傷心的悲劇去看里面的每個人、每個風景、每個生活片斷,你會驚異地發(fā)現(xiàn),沈從文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多么美麗的世外桃源,那里純樸的民風是我們這個霓虹閃爍的大都市里所沒有的,它好似一股清泉,它又似一縷清風,吹走了我臉上的塵土,帶來一絲溫馨。多么希望在邊城能看到翠翠像以前一樣地快樂地生活著,而那條祖父渡了大半輩子的船會依然來往于溪間,那條黃狗也應該守在門前等待一桌噴香的晚飯。
在當代社會,物質生活充裕,但生活的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卻相對弱化。我們呼喚文學作品中的純凈而美好的風景和人情,期待它由“童話變?yōu)楝F(xiàn)實”。尋我的邊城,尋心靈的那份寧靜,我想我是會有一座邊城的。
《邊城》讀后感11
第一次與《邊城》親密接觸是在寒假期間,那時并沒有細細咀嚼過它,只是隨便翻翻,然后隨手放在書桌上。
當自己再次捧起《邊城》時,覺得千斤重……
美麗的湘西鳳凰——著名作家沈從文的故鄉(xiāng)(沈從文下文稱沈)鳳凰的風景是美麗的,山城鳳凰,山水環(huán)抱,靜靜地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長年深翠綠色的細竹,逼人眼目。春天,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人家處必有沽酒;夏天,曬晾在日光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朗入目,使人得到的印象是一幅人與自然和睦相處一景象,仿佛回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阡陌交通,怡然自樂的美好世界中,使我不禁有種拋開書本,背上背囊,踏上通往湘西的`沖動。
但如此的美麗世界,在作家心里的不是親切、熟悉,而是一種陌生的感覺!敖裉炀鸵脧奈疑L的時候的房子前和頑童時玩的地方走走了,好奇怪,城中認識我的人怕不會到十個人,有好幾位小時在一處的,即見到也不知說什么好了,地方在印象中極熟悉,如今真正看來倒反而十分生疏”。(沈)當我閱讀這段文字時,不禁聯(lián)想到魯迅先生曾寫過:“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見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空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啊!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xiāng)!”“‘老爺’當閏土,他終于恭敬起來,叫道,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不禁疑惑起來,為什么兩位大作家會發(fā)出同樣的感觸?明明身在故鄉(xiāng),又為什么心總覺得不是故鄉(xiāng)?眼前人明明是頑童時好伙伴,又為什么現(xiàn)在卻成了陌路人?回想一下,覺得不管是鳳凰還是魯鎮(zhèn),山還是那么的高峻,水還是那么的清澈,人還是那么的勤勞,天還是天,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而變了的是人的心,人的心在頑童時是純潔無暇的,天真的,那時候未看到現(xiàn)實生活的丑陋、無奈,人大了,心也大,看到不僅僅是眼前看到的了。
讀過《邊城》我記憶最深的是結尾——“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不知為啥?總覺得它意蓄著什么似的,就像塊磁鐵深深地吸引我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
而我覺得儺送這個人是永遠不會回來了的!
還記得當初“日以繼夜”地追著韓國劇《藍色生死戀》,當看到結局的女主角因患癌癥死了,男主角因傷心欲絕,也不想活了,撞車死了,自己卻傻乎乎地哭得像個淚人,也不知道為啥!
著名的莎士比亞短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寫的是一對相愛的戀人——羅密歐與朱麗葉,因階級不同,不門當不戶對,最終也只能在陰間做對鬼鴛鴦。
回頭再看看我們中國古代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不也是因為父母之命難違,最后雙雙入墳化成蝶,做對蝶夫妻。
看以上對對戀人明明相愛,卻不能日日相守,最后只能悲劇收場,成為千百年來人們心目中永不死的人。所以我認為儺送這個人永遠不回來,我總覺得儺送既然下定了決心出走,說明他的心已死,即使再多的期望也不能使干渴的大漠變成海洋,心死比身死更恐怖,更殘酷,更悲痛欲絕,它是不留后路的,就像一個精神游子是永無故鄉(xiāng)可回的,就像一條從雪山之巔走下來的河,從它出走之日就再沒有回家的路了。
可能有很多人認為或希望儺送回來,回來跟翠翠結婚生子,過幸福生活,我覺得這種想法簡直是自欺欺人,這種事情只能在《安徒生童話》里看到,世上會有如此完美、幸福的人生嗎?如果事事美滿,人生沒有挫折,人生就不會多姿多彩,人,活下來干什么?不就是為了探索生命的奧秘嗎?如果我們預知生活的結局,生活就不會有什么意義,沒有挫折遺憾的人生,我們就活得像個木頭人。
所以不管是悲慘也好,完美也罷,我們都要走下去,不管我們高不高興,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昨日隨風消失,明日迎風而來,世界從來不理會任何人。
于是清晨薄霧將未散之時,一個扎烏黑油亮大辮子的姑娘搖著木船從霧氣中穿林過水而來……
《邊城》讀后感12
世上本應有許許多多的愛情故事。然而有的人相遇相守,花落風起,相視一眼卻似已緣定今生。有的人錯過,卻殊不知,錯過了一時也許會是錯過了一世。一如翠翠與儺送二老。
小說開篇便著力描寫了茶峒與茶峒人家。是那樣的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是那樣的民風淳樸,仿若世外桃源。人人都安寧祥和,樂善好施,展現(xiàn)出了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就連歷來為人所詬病的妓女,在沈從文的筆下,也被渲染上了相思的情節(jié)。如夢如幻的背景,也許早已暗示了那一場最美的相遇。也只有在茶峒這樣的地方,才會發(fā)生如此驚艷的相遇與如此傷感的錯過。
翠翠自小便與她的爺爺——一個老船夫,以及一條黃狗相依為命。隨著這山中的小精靈一天一天長大,她的秀美也逐漸為人所知。大老,二老不約而同地喜歡上了翠翠。知曉對方心意的兄弟倆決議以唱歌來決定這一切。但是老船夫的“張冠李戴”,大老偶然的死,卻讓一切蒙上了一層陰影。二老的外出不歸,老船夫的雨夜身亡,更添加了一份悲劇色彩。小說以翠翠對儺送二老的遲遲等候為結尾,更令人不勝唏噓。不知翠翠獨坐窗邊望江遐思時,是否會追溯到初遇的那一刻。少年意氣風發(fā),少女眉目低垂,一切的一切早已在暗中萌動。
翠翠與二老的初次相遇,竟是有些好笑。兩人的初次對話,是因一場誤會引發(fā)的玩笑般的口角。短短三言兩語,卻暗暗撩撥了兩人的情意。翠翠得知對方是二老后的羞怯,恰恰印證了她早已暗生的情愫。一朝相語,一夕相牽,說是一見鐘情想來也不為過。少年與少女于月下的碼頭相遇,一顰一笑,搖曳開了心頭團簇的星云。
自初遇后,兩人不斷的相遇,也不斷的分別。直至二老為翠翠唱出那一曲纖歌。是夜,夜間河上的氤氳,阻隔了人們眺望對岸的視線,卻阻隔不了少年清澈的歌喉與熱情的希冀。歌聲飛向彼岸,也飛入了少女的夢中。夢外山泉清冽,芳草葳蕤。也許在這場芬芳的夢里,佳人于一場落花中絕世而獨立,柔軟的虎耳草緊緊簇擁著這山間的公主;秀敝g,一曲笙簫在她身后吹響。她粲然回首,一笑傾城。遠處,他站在飛舞的花瓣間,嗚嗚地奏響相遇的驚喜。她追著落花翩翩起舞,再是一笑,已傾人國。盡管二老和翠翠此時隔著山泉與清夢,但我相信,他們此刻的心緊緊相依。當歌聲暫歇之時,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無形簾幕卻有意隔開了兩人的命運。誰能想到,如此一曲竟成離殤。
最美的'相遇之后是錯過的開始。老船夫為人擺渡了一輩子,卻沒能擺渡好自己孫女的命運。一連串的誤會,使翠翠最終只能等待。這當然是一個悲劇,但也不失為一個浪漫的結局。二老什么時候回來,甚至會不會回來,都不得而知。但即使歸期未定,翠翠也愿意守韶華向遠。只因不愿再重復因害羞而導致的“山有木兮木有枝”的悲劇,只因不愿再錯過自己一生中最愛的人。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也許在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的念想后,少年會乘一支輕蒿,從少女的夢中,跳入少女的身畔。相信所有讀者,在讀到小說結尾的時候,都會默默為翠翠與二老祈禱祝福。
品讀這樣的愛情故事,是對心靈的一種洗滌,也更會令人相信田園牧歌般的愛情。如今在浮躁的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步履匆匆,恬靜安然的心靈似乎與我們漸行漸遠。再難尋得翠翠與二老這般浪漫而永恒的愛情。多少人對待愛情時只一次碰壁便心灰意冷,就此罷手。可難道春花開落,更是春風來去,便了卻芳華?其實《邊城》中從頭到尾,翠翠對二老從來都是因害羞而故作冷漠,而二老卻始終以笑相迎,以情相待。春花開落,春風來去,正如一時的冷落,并不會了卻芳華與真情。也許在以滿腔熱情相待以后,心之所向終會悄然而至。況且生活中的愛情少有轟轟烈烈的一見鐘情,更多的是耐心陪伴的細水長流。縱使二老與翠翠這樣翩若驚鴻的一見鐘情尚且需要堅持與等候,那我們尋常人的感情不就更需要這樣的熱忱了嗎?都說前世幾百次的回眸,換來今生一次的擦肩而過。難道值得你前世眾里尋千百度的她,就不值得你今生奉之為旗向永恒開戰(zhàn)?往往,最痛恨的不是錯過,而是讓愛情從指間劃走的遺憾。
有時,短暫的錯過、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陌上春雪,花開復又醒,人間真情,離別復重逢!熬晕从袣w期,正如花開無期。但因為我知道,花一定會開,所以,我一定會等你回來!
《邊城》讀后感13
冬日夜里,在暖黃的燈光下,再讀《邊城》猶覺靜謐、溫暖。小說以散文化、生活化的語言對邊城風景的勾勒、風俗的講解、人情的描述娓娓道來,自然而清新,不飾雕琢,靈氣四溢。
作者筆下寫的都是平凡生活中最平凡的人,他們身上都彌散著至真至善的親情,翠翠與儺送的純醇愛情,淳樸自然的鄉(xiāng)情,作者融親情、鄉(xiāng)情、愛情這些人情善美于自然景物的美、邊城風俗的美,渾然一體,以清新明麗的色調浸染出邊城人們最純粹的、最樸實的人性本色,整部作品洋溢著人性之美,構成了一副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湘西田園牧歌圖。
聯(lián)系到沈從文先生創(chuàng)作這個作品的時代背景,這種淳樸的人性美和當時充斥卑鄙、謊言、銅臭和爾虞我詐的`動蕩社會相對比,這里是一塊脫離塵寰、不染塵埃的“世外桃源”。在這里人們充滿了原始的、本能的愛與情,使得湘西小城、酉水岸邊茶峒里的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分哀樂。由此推想,沈從文先生的心中想必有一個以“人性皆美”為思想基礎建立起來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其實,我們大多數(shù)人何嘗沒有“桃源”情結,無論何時,它都是我們心靈中的一塊凈土、一處樂園、一座邊城,從未遠去,尤其當你捧書而讀之時,躲避繁華喧鬧之際。
“白河的源流,從四川邊境而來,從白河上行的小船,春水發(fā)時可以直達川屬的秀山。但屬于湖南邊界的,則茶峒為最后一個水碼頭!蔽闹兴f的達川現(xiàn)在仍然是一個地級市,我的故鄉(xiāng)原本屬于達川地區(qū)管轄,直到95、96年時才從中劃撥調整出來,邊城的山山水水、人情習俗與故鄉(xiāng)的一切都是那么相似、相通,因此,心理上尤其感覺到親近、溫暖和融入。故鄉(xiāng)留在記憶深處的總是小時候的影子,那時候山總是青蔥蒼翠、遠淡如黛,小溪小河里的水總是清澈見底,或有些魚子泥鰍。雖然,那時都很窮,吃頓肉、穿件新衣服都很難得,但鄉(xiāng)里鄉(xiāng)鄰之間一團祥和,即便拌幾句嘴轉眼間也就沒了蹤影,相互之間的借還幫襯從不記在心中。比如,張家缺米去李家借一碗,李家還時,必是換一個更大的碗,將米堆得需要戴個“帽子”才行,張家卻總是說“哎呀,怎么記不得你借米了呀,沒這回事喲!”,最終得你推我讓老半天,才能勾銷了這事兒。另一件是,小孩子們吃飯沒有多少時間分過桌子,我們總是把飯碗端起來,在母親的笑罵聲中逃出去和小伙伴“聚餐”,我從你碗里扒拉出些蒸豆瓣兒,你從我碗里挑出點肉沫兒,那份香甜耐人咂摸。遇到誰家做了點“大餐”,當母親的總是拿上幾個碗早早盛好,孩子們就高興地當起了“快遞員”,一溜煙兒地跑到各家,將菜碗或擱桌上,或放案頭……
在我的心里,故鄉(xiāng)的印象總是停留在那個時刻,故鄉(xiāng)是遙遠的幸福,是淡淡的牽掛。但因諸多原因,近10年我沒再回過故鄉(xiāng),上了年紀的父親也總喜歡沉浸在追憶過去的歲月中,有時候在微信上和父親聊起故鄉(xiāng)的人與事,總是那么親切、惦記和向往。然而,今年春節(jié)期間和一個做鄉(xiāng)村課題研究的親戚聊起故鄉(xiāng)的一切,我無無力地、驚恐地感覺到記憶中的故鄉(xiāng)終將逝去。
她說,盡管,故鄉(xiāng)農村里物質生活極大改善,但問題重重。相對于土地拋荒,山地、河流景觀破壞、污染這些嚴重問題,更重要的是農村早已禮崩樂壞,樸素的精神異化嚴重,人情寡淡,風氣遠不如以前純正。她的朋友總結為“以前要臉現(xiàn)在要錢”。去年春節(jié)她回家半個月,家里收到請柬幾十張,大到婚嫁,小到母豬生仔。以往喜酒只有婚喪嫁娶,現(xiàn)在五花八門,祝壽、剃頭、喬遷,更離譜的是兄弟倆共建一棟房子,分開辦酒席,春天哥哥辦,秋天弟弟辦。今日的故土早已淪為以金錢利益為中心,相互勾心斗角,為利益大打出手,以鄰為敵、丑陋無比的名利場……
鄉(xiāng)愁是詩歌般的惆悵,是夢幻般的篇章。然而,對很多人來說,故鄉(xiāng)已死,鄉(xiāng)愁只有愁沒有鄉(xiāng)。難道這是城鎮(zhèn)化、社會發(fā)展的必然代價嗎?故土路向何方?我不是社會學者,但我淺陋地認為鄉(xiāng)村建設不應僅僅著眼于建房子,建小區(qū),搞經(jīng)濟,建好鄉(xiāng)村精神家園才能留住我們的根、我們的魂。但愿,邊城很近,故鄉(xiāng)也未曾真正走遠!
《邊城》讀后感14
茶峒是個美麗的小山城,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翠翠和她的祖父就住在城口,每天給進城的人渡船是他們唯一的工作,有時祖父進城打酒,翠翠就和她的小黃狗為客人渡船,而小黃狗也聽話地為主人拉繩引船,動作嫻熟敏捷。這樣,生活過得平淡而又快樂。
不知不覺翠翠到了要嫁人的年齡,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慢慢走到了盡頭。我覺得那是個還沒有開始就已經(jīng)結束的愛情,當看到翠翠第二次遇見了二老的時候,我開始幻想他們以后甜蜜的戀愛,可是當向翠翠提親的大老下船出了事后,我知道翠翠的快樂將一去不復返了。的確,自那以后,翠翠的生活一天一天地發(fā)生著改變,致使最后永遠失去了她的祖父,也失去了每天為人過渡的那條船。
合上書,我的心里很難過,為翠翠的遭遇,也為她的祖父,因為他們是多么善良的人,多么快樂的人。翠翠常要爺爺唱歌給她聽,而爺爺又粗又啞的'嗓子唱起山歌來卻又顯得那么質樸、那么憨厚,總逗得在一邊和黃狗玩耍的翠翠開心地笑。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畫面,有山,有水,有鳥鳴,有歌聲,有歡笑,……而現(xiàn)在全被打破了。 故事雖然用灰色的背景為翠翠的未來打上了一個省略號,以悲劇收場,但我卻非常喜歡《邊城》,喜歡《邊城》里每一個善良樸實的角色,尤其是翠翠的爺爺。
他的大半輩子都在管理這艘渡船,卻從來不收人家一分錢,有時客人想答謝他放了些錢在船上,他是追上好幾里也一定要把錢還給人家,所以人們拿這位倔強的老頭也沒辦法,只好在他進城買東西的時候多給他加些肉,加些酒來酬謝了。平時他還會托人買些上等煙草,過渡的時候誰需要就慷慨奉獻;到了天熱些他還會和翠翠準備一大缸水,里面放了些清熱、解毒的草藥給每位客人喝。爺爺是個老實人,為翠翠的未來擔心,卻從不把煩惱告訴她,只是緊鎖在眉頭里一個人承擔。可以說在那個雷電交加的晚上,爺爺走得是不安心的,因為他并沒有把翠翠的終生大事操辦好。
還有翠翠的不食人間煙火,順順的慷慨大方,儺送二老的樸實真摯,天保的豪爽英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間每天都在發(fā)生悲歡離合,這和時代的背景是分不開的,但撇開那些令人傷心的悲劇去看里面的每個人、每個風景、每個生活片斷,你會驚異地發(fā)現(xiàn),沈從文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多么美麗的世外桃源,那里純樸的民風是我們這個霓虹閃爍的大都市里所沒有的,它好似一股清泉,它又似一縷清風,吹走了我臉上的塵土,帶來一絲溫馨。 多么希望在邊城能看到翠翠像以前一樣地快樂地生活著,而那條祖父渡了大半輩子的船會依然來往于溪間,那條黃狗也應該守在門前等待一桌噴香的晚飯……在當代社會,物質生活充裕,但生活的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卻相對弱化。我們呼喚文學作品中的純凈而美好的風景和人情,期待它由“童話變?yōu)楝F(xiàn)實”。
在喧鬧的城市,被鋼筋和水泥包圍的世界,很難想象那副農村特有的畫面。
”在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小溪既為川湘來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于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只方頭渡船。”也許 我們不曾想象,在這“世外桃源”中有著如此凄美的愛情。愛情,同那啞啞的聲音同竹管聲振蕩在寂靜空氣里,也使那條小溪有了一絲熱鬧的氣息。
故事的開始與結束都圍繞著小溪,因此,小溪也有了另外一成含義。它孕育了勤勞的茶峒人民,也讓渡船這一線索變得自然。
讀邊城,是一種享受。邊城里的文字是鮮活的,處處是濕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可每每讀起便會不由自主的憂傷。
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與一個十幾歲的小孩,靠渡船為生。他們的生活是拮據(jù)的,但他們也是快樂的,有了歌聲的陪伴,他們不寂寞,有了善良村民的幫助,他門也容入了社會。
《邊城》讀后感15
《邊城》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了當?shù)卮偟亩贍攦停瑥拇朔N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愿做個擺渡人。于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xiāng)。外公為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邊城》寄托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現(xiàn)人性美的一部。這部小說通過對湘西兒女翠翠和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運的慘痛事實。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親也是如此,她們一代又一代重復著悲痛而慘淡的人生,卻找不到擺脫這種命運的途徑。沈從文通過《邊城》這部愛情悲劇,揭示了人物命運的神秘,贊美了邊民淳良的心靈。
《邊城》正是通過抒寫青年男女之間的純純情愛、祖孫之間的真摯親愛、鄰里之間的善良互愛來表現(xiàn)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過翠翠、儺送的愛情悲劇,去淡化現(xiàn)實的黑暗與痛苦,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征著“愛”與“美”的人性與生活方式。翠翠與儺送這對互相深愛著對方的年輕人既沒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沒有離經(jīng)叛道的驚世駭俗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味的金錢和權勢交易,有的只是原始鄉(xiāng)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這種情感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健康。作者不僅對兩個年輕人對待“愛”的方式給予熱切的贊揚,而且也熱情地謳歌了他們所體現(xiàn)出的湘西人民行為的高尚和靈魂的美!哆叧恰肥巧驈奈牡拇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tài)。
在現(xiàn)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卷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筑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墻,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lián)絡。
而在《邊城》里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肮芾磉@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盍似呤,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么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于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里活下去!痹趯懙街魅斯浯涞臅r候是:“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后,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蔽恼略趯懙秸乒芩a頭順順時說:“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yè)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為人卻那么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說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婪呕磉_,不拘常套小節(jié)……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
【《邊城》讀后感】相關文章:
《邊城》的讀后感10-20
邊城的讀后感07-30
《邊城》讀后感12-23
《邊城》 讀后感10-29
《邊城 》讀后感05-30
[精選]《邊城》讀后感07-25
《邊城》讀后感悟04-04
【經(jīng)典】《邊城》讀后感08-19
邊城讀后感[精選]08-23
《邊城》讀后感(精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