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成人免费视频,国产一级a作爱视频免费观9看,色五月丁香亚洲,亚洲欧美性爱在线视频,1000部黄片免费观看一区,国产亚洲性生活视频播放,三级黄色在线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心得體會>教學反思>《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12 14:40:1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1

  《11~20各數的認識》是一年級數學上冊的內容,在整個數的學習中具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續(xù),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同時也為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學習打下算理基礎。由于此前學生已經認識11~20的數,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在實踐操作、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10個1是一個十”掌握一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表示十幾。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復習導入,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而且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很抽象的數的認識。因此我先讓孩子用學過的數介紹自己、自己的班級、自己的家庭等活動,既與學生進行了情感交流,又復習了0~10的數。接著通過獎勵的小紅花讓孩子猜猜它們的后面都會寫哪些神秘數字,從而導入新課:認識11~20各數。這樣的導入,既使孩子們對10以內數的認識進行了復習,又為新課的學習做了鋪墊。

  2、注重通過充分的動手操作,幫助學生掌握數的組成。

  教學中從學生現實起點出發(fā),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操作、觀察、交流、討論,從直觀到抽象,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如:在理解計數單位“十”,初步感知“十進制”的概念時,我先讓孩子自己數出小棒,孩子有1根1根數的、有2根2根數的、有5根5根數的等不同方法;然后帶領學生認識1根小棒表示1個一,接著師生一起一邊擺一邊數,數出了10個一,這時教師說明有時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過提問“1捆有幾根”得出10個一就是1個十,這時教師要求孩子利用身邊的皮筋去實際動手捆一捆,加深對1捆表示1個十的認識。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這個重點的理解,我還請一位學生當小老師上臺演示,讓孩子們去說一說,從而突出這個重點。

  在接下來的12的認識上,我讓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實際動手擺一擺。通過對不同方法的展示,讓學生討論:“怎樣擺能看得很清楚?為什么?”從感知到理解,到再次借助小棒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比較、解釋原因,充分感受到“十進制”的優(yōu)越性。鞏固“十”的知識形成過程。最后通過看一看、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完成對11、13、19的認識,理解2個十是20。掌握了它們的組成。并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數感在《新課標》中是非常重視的。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我通過猜數游戲提高學生的估數能力,在充分動手操作的認知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數感,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培養(yǎng)學生的估數意識。讓學生猜一猜鉛筆有幾支、再實際數一數,再讓他們思考怎樣能讓別人看得更清楚?還可以讓其他孩子給出一些建議,如果我想讓他抓得比這個數多一點或少一點,你有什么建議,讓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議后再去抓,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也給他們以成功的喜悅。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估數意識,我讓孩子去估草莓圖、雨傘圖,再教給具體數的方法,看誰估數和數數的結果比較接近,向學生滲透估算意識,鞏固了對“十”的認識。

  4、注重將數數與數序結合起來,全面理解數的意義。為了讓學生把數數與數序結合起來,我讓得到小紅花的同學上臺展示自己小

  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一年級數學組教研材料

  紅花背后的神秘數字,讓孩子無序地站立,使學生產生想把他們排一排的想法,在排隊中他們理解數的順序、掌握數的大小,體會到數學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但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也還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首先是“十”強調不夠,雖然我主觀上想讓孩子去感受、去操作,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少數幾個孩子捆不好皮筋,最終還是沒有將小棒捆成一捆,我應該自己親自動手演示,而不是動畫展示就算了事。其次正是因為“十”孩子理解不深刻,以至于在12的認識上花費了很長時間,不能只在等待,可以請幾個擺得快的同學介紹一下擺得快的原因,這樣教學或許更有效果。三是在估算時可以讓孩子充分介紹自己數的方法,給學生以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而后讓他們在展臺上展示自己的方法,將10個圈一圈、數一數,從而體會“十”的運用。

  每節(jié)課都會有“意外”,每節(jié)課也都會有生成、有收獲。通過這次課堂評比,我從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將以“讓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為目標”,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及組成,并能正確、迅速第讀出10—20各數。本節(jié)課我本著“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的最重要的'學習方式”的理念,通過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增加了學生的體驗與感悟。

  在學生觀察完主題圖并引出課題后,我讓學生擺出11根小棒,看誰擺得又快又好。學生們擺出了幾種不同,我接著問:“怎樣擺能一眼看出是11根?”,多數的學生立即把10根挪在一起,剩下一根擺在旁邊,我給予充分的肯定,借此機會引導學生樹立高效優(yōu)化的學習意識,(也就是在眾多的組合方式中選取簡單明了的方法),并在黑板上展示這種擺法,同時把10根捆成一捆,提問:“這一捆可以看成多少?”大部分學生說是“10個一根”,只有一個學生說是“一個十”,通過引導少數學生能夠說出“10個一就是一個十”,接著我用計數器讓學生再次體驗“10個一就是1個十”。有了這樣的操作過程,學生就不難理解11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接著讓學生用最優(yōu)化的方法擺出11—20的其他各數,要求邊擺邊說每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十幾都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在這節(jié)課,通過不同層次的操作活動讓學生感悟11—20各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的體驗與感受,重視的是學習過程。通過操作、探索、交流、歸納等活動,學生不僅獲取了知識,同時還體驗了學習方法的優(yōu)化,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舉一反三。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3

  11-20各數的認識具體內容包括:數11至20各數、讀數和寫數、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2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兒童在入學前已初步會數,但對于數的概念卻未必都清楚。同時一年級的小朋友參與數學活動,很少是因為認識上的需要,而只是對數學活動本身感興趣。因此,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想除了落實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外,更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會到數學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在教學中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一開始,通過猜小棒的游戲,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最后在綜合應用中創(chuàng)設“小小運動員”這一情境,讓學生在具體可感的情境中始終精神飽滿地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2. 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嗽谠O計整個教學過程時,我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為基本模式展開的。不僅讓學生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設置問題如“每次都這樣一根一根數,感覺怎么樣?”“看這些運動員上場,感覺怎么樣?”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從中學到了教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的價值。

  3. 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fā)展,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的!备鶕@一理念,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fā),主他們通過有目的的操作、觀察、、交流、討論,從直觀到抽象,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例如數的組成,我并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如何機械地記憶,而讓學生在重復猜小棒的游戲中感悟,在動手擺小棒中體會,使學生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4.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方式。

  通過在看尺子提問題時,生生之間的搶答,在“小小運動員”時,運動員介紹自己,然后下面裁判的評價、提問題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養(yǎng)成與他人溝通、傾聽他人意見的習慣,同時,這也是對學生主體地位尊重的表現之一。學生在互動中,使知識在交流中理解,能力在交流中發(fā)展,情感在交流中體驗。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4

  認識11-20各數,是學生數的認識的一次飛躍,讓學生建立十進制的概念,理解計數單位“十”是培養(yǎng)數感的基礎。教學“十”的概念時,我先讓學生動手數出10根小棒,在這過程中,孩子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有1根1根數的,有2根2根數的,還有5根5根數的,之后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將小棒用一根皮筋捆起來。在孩子們自己動手后,他們對于一個十是10,不僅能記住而且能更加深入的理解了。在孩子們深入理解10之后,我邊擺小棒邊讓他們數數,11、12、13、14……當數到19以后,我問:再添上1根,是幾呢?這些單根的又夠一個“十”了,我們又可以把他們……孩子們緊接著說“捆起來”,于是我就是順其自然的接著問:“20里面有幾個十”學生很清楚的就知道了“20里面有2個十”。雖然孩子在學“十”的概念時學的比較扎實,但在學習數的組成時,問題仍很多,我讓孩子們自己擺一擺,同桌之間討論討論,對于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一個數時,孩子在表達上依舊存在不少小問題。

  縱觀整節(jié)課,雖然孩子們學的開心學的很積極,但依舊有不少的.問題,我教學數的組成時,花的時間過多,以至于在教學后面的內容時,顯得有些緊迫,在出示直尺圖時,我讓學生從0數到20,又從20數到0,只強調了20以內數的順序及大小,并沒有深化,沒有拓展到基數和序數的認知上。同時,我在教學時使用的素材不夠豐富,如果能用不同的材料,讓孩子們去數一數,去圈一圈十個,那么他們的認知就不會僅限于小棒上了。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5

  本節(jié)課是我這學期上的一節(jié)教研課。經過認真?zhèn)湔n,集體教研,反復修改我們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生活化的實例認識計數單位“十”,初步了解“十進制”,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會讀11-20各數,知道數的順序、組成和大小比較。

  3、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初步的數感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設計時我潛心研究,反復琢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問題要達到什么目的,怎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還是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

  “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學習數學,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我利用書上“過馬路”的主題圖讓學生找出圖上都有什么,數量是多少,同時對學生進行了遵守交通規(guī)則和安全教育。但是我把數數的目標安排在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自己數出了數量以后,我又讓他們在小組里說一說,然后全班匯報,把圖上數量在11~20的所有物體都一樣一樣的數了一遍。之后讓孩子們舉例說一說生活中用11~20各數表示的例子,我又提供了生活中的實際素材,課件出示:鐘面,日歷一年有12個月,今天是11月4日,運動員身上的號碼,門牌號等,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講了這么多內容以后才進入新課的學習,浪費了很多時間,使后邊重點內容的學習時間不夠充足。我應該把這一環(huán)節(jié)處理得簡單一些,去掉學生小組交流的環(huán)節(jié),把數數的目標移到例1進行。

  教學例1時,我手上抓了一把鉛筆,先讓學生猜一猜共有多少支?這不僅僅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的一種策略,更是讓學生通過想和猜的活動,發(fā)展數學意識。從“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讓自己和別人一下子看出有12根鉛筆?”這樣一個問題入手,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用一捆表示1個十的必要性。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鉛筆的支數時,由于我們班孩子在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時經歷了擺小棒的過程,孩子們擺出的方法很多,有的擺成了4個三角形,有的擺成了3個正方形,有的擺了2個6,也有的把10根小棒捆成了一捆等等,對孩子們擺出的方法我都給以了夸獎。在展示評議討論的活動中,讓學生比較哪種擺法最好?雖強調了把10支捆成1捆這種方法,也讓他們動手數出10根小棒,然后捆成一捆,但一部分孩子還是覺得自己的方法受到了老師的表揚,認為還是自己的方法好,以至于后面我讓他們擺十幾時,他們還是按照自己原來的方法擺成正方形或三角形。如果把12根小棒換成11根,這些擺法就會少些。在學生擺出各種方法后,我不應及時評價,而應該在孩子們匯報時把這些方法都展示在屏幕上,讓他們共同去比較哪種擺法最簡便。我還可以這樣說:用剛才的辦法,你會用小棒擺出十幾的數嗎?說一說是怎樣擺的?我想這樣教學效果會更好。

  在教學例2時,我先講十幾的組成,通過邊擺小棒邊說數的組成,以及師生、生生對口令,使學生對十幾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有了較熟練的.掌握。之后讓孩子們擺出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幾根?該怎么擺才能讓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通過操作使學生體會滿10進一,20是由2個十組成的。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如能及時總結出方法,先擺1捆就是1個十,再擺幾根就是幾個一,1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就是十幾,學生對數的組成掌握得就會更好。

  一個數的大小,總是與數軸上的某一個點相對應的,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擺卡片和觀察學生尺,引導學生認識點的位置與數的大小之間所構成的一一對應的關系,這也是兒童學習數學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

  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而且讓他們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平時我發(fā)現我班學生在翻書時速度較慢,一頁一頁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還是往后。在練習時,我組織學生進行翻書比賽,根據數的順序來確定往哪邊翻;體驗一下10張、20張的厚度增強數感來確定大概還要翻多厚,增快翻書的速度。我還利用翻書進行了巧妙的過度:這節(jié)課小朋友們表現這么好,數寶寶準備了一份禮物送給大家,你們猜猜是什么?把書翻到87頁,第二題從1到20,按順序把點連起來就知道了。這樣過度即自然巧妙又增強了學生的興趣。

  通過孫主任和年組教師的評課,使我對這節(jié)課的優(yōu)缺點有了清楚的認識,如果再上這節(jié)課,我一定會去粗取精,把這節(jié)課上得更好。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6

  11到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10以內的數和已經積累了一些認數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數數、讀數等活動,認識計數單位“一(個)”“十”,初步理解10個一是1個十”,直觀感知11-20各數的大小和順序。

  教材在例題的編排上分為了三個層次:1、數出10根小棒捆成1捆。了解10個一是1個十。2、怎樣擺12根小棒看的清除。初步感知12的組成。3、通過四幅小棒圖認讀11-20各數。

  因此,我在新授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就緊緊扣住這三個層次。第一層,讓學生通過數數、捆捆、填填、讀讀,聯系直觀體會什么是“1個一”、什么是“10個一”、什么是“1個十”以及為什么說“10個一是1個十”等內容。要讓學生一邊捆小棒一邊說“10個一是1個十”,把動手、思考和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反復進行幾次,逐漸建立“十”的概念。第二層,讓學生知道十幾都是1個“十”和若干個“一”合成的'數。集中精力認識12,再向其他各數展開!霸鯓訑[12根小棒”是挑戰(zhàn)性的問題,為了“看得很清楚”擺成1捆加2根。由于剛教學1捆是10根,學生手邊有成捆的小棒,所以有條件這樣擺。如果出現別的擺法,也可以通過比較使其改變。只要體會到這樣擺的特點和好處,就感受了12的意義。第三層,展開時的學習活動有“數一數”“認一認”和“擺一擺”!皵怠币粗鴷系膱D,其中的1捆不必數,它是10根。零散的小棒要數,再和10根合起來!罢J”就是看小棒圖下面的數,各個數里左邊的“1”相對于1捆小棒,右邊的“幾”相對于幾根小棒,這樣的數讀作十幾!皵[”是再現十幾的意義,不看著書擺。我說數,如13,學生擺1捆和3根小棒。經過多次數和擺,發(fā)現“1捆小棒”是十幾的相同點,一根根小棒是不同點,概括地感受十幾的意義。教學20,讓學生經歷得出20的過程。看著左邊的圖,學生會主動去數沒有捆起來的小棒,于是產生認知矛盾——1捆和10根小棒合起來是多少?進而又想到辦法——把10根小棒也捆成1捆。這樣,就把左圖變成了右圖,得出了20。

  在練習的設計上,書中的練習很注重培養(yǎng)數感。如:

  (1)抓抓、估估、數數。第79頁第1題和第4題,通過操作和觀察體驗十幾。抓一把小棒要先感覺一下再數,知道根數后再把小棒抓住,仔細體會手的感覺。類似地,要在觀察中估計,數出草莓和傘的數量后再看圖,體會怎樣合理地估計。因此教學時不能疏忽第二次抓、第二次看,這是發(fā)展數感的最佳時機。

 。2) 數數、看看、比比。第79頁第6題分別數10張、20張紙,看看有多厚,讓學生通過厚度體會張數。如果分別用手摸摸厚度并對兩次的厚度進行比較,效果會更好。

  因此我只增加了猜數的游戲,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鞏固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7

  《11-20各數的認識》是一年級教材第六單元的內容,2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兒童在入學前已初步會數,但對于數的概念卻未必都清楚。同時一年級的小朋友參與數學活動,很少是因為認識上的需要,而只是對數學活動本身感興趣。因此,在本節(jié)課教學時做到以下幾點:

  1.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一開始,通過問你們喜歡水果嗎?老師這里有很多水果,數出你喜歡吃的水果,好不好?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有讓學生抓花生米先估數,再數數,讓學生在具體可感的情境中始終精神飽滿地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2. 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設計整個教學過程時,我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為基本模式展開的`。如同學數水果數量時,及時問你是怎么數的?除了一個一個的數外,還可以怎樣數?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從中學到了教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的價值。

  總之,在教學時,我做到了三個突出,突出主體性,創(chuàng)造學生參與條件;突出民主性,轉變了教師的角色;突出實踐性,主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數學。課堂教學應始終要牢記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使學生真正地獲得數的概念。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8

  11—20各數的認識,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續(xù),,同時又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在實踐操作、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10個1是一個十”掌握一個十和幾個一表示十幾。

  1、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在快樂中學習。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本節(jié)課的內容都是抽象的數字,單憑老師講學生一點興趣也沒有。因此我設計了用小棒數數的方法。讓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學習了11-20的各數,知道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了它們的組成。并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

  2、注重動手操作,在玩中學習。

  教學中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知識結構出發(fā),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操作、觀察、交流、討論,從直觀到抽象,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如:在理解計數單位“十”,建立“十進制”的概念時,把12根小棒作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數具體化,圍繞中心問題“這些小棒怎樣擺讓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學生進行積極地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究。然后匯報擺的方法:(1)1根1根地擺;(2)2根2根地擺;(3)5根5根地擺;(4)一邊10根,另一邊2根(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種擺法。學生各抒己見,初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澳阏J為哪一種擺法很快看出是12根?為什么?”讓學生自我比較,充分感受到“十進制”的優(yōu)越性。從感

  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動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運用轉化10個一是這一捆,1個十也是這一捆,親歷10個一是1個十的知識形成過程。通過擺一擺,說一說,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在較短的時間內了理解2個十是20。

  總之,整節(jié)課中,我倡導主動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但在整節(jié)課中,我忽略了學生估數能力的培養(yǎng)。過重于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操作時間過多,導致新課沒能按時完成。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9

  第一次準備邀請課,說實話真不知道從何下手,自己就一個人先準備起來了,在參考了多個教案以后,星期一我把自己準備的課試上給了師父王老師看了。整節(jié)課上下來自己的第一感覺就是亂,非常亂。學生根本就沒有掌握好本節(jié)課的重點,只是在我的傳授下機械地捆小棒,學生也不明白要他們捆小棒到底有什么目的,自己上下來感覺也很累。之后就向師傅請教,師傅的第一句話就是:這節(jié)課還是挺亂的。之后將整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重新跟我講了一遍,怎么樣做才會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正確并清楚地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習得本節(jié)課的內容。

  經過修改,本節(jié)課的終于成型了,星期三正式上了這節(jié)邀請課。先來說一說這節(jié)課的一些問題的設計對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所起的作用。

  教學片斷1:

  出示10根小棒。

  師:數一數有幾根小棒?生:10根。

  師:你會像老師這樣豎著擺10根嗎?看誰擺得又快又整齊,擺好后抱臂坐端正。

  提問:這些小棒里有幾個一根呢?生:10個。【板書:10個一】

  師:接下來看看老師把這10根小棒怎么樣了?

  課件演示捆成一捆。生:把小棒捆成了一捆。

  師:請你也像老師這樣把這10根小棒捆成一捆,看誰捆得又好又快。捆好后抱臂坐端正。

  師拿著一捆小棒問:這一捆小棒有10根,是幾個十呢?(通過這個提問引導學生建立“十”的概念,明白“十”也是一個計數單位)

  生:1個十!景鍟1個十】

  師:剛才我們把10個一根捆成了一捆,我們就說10個一是1個十!景鍟菏恰

  追問:幾個一是1個十?(再次追問學生“幾個一是1個十”,強化概念的形成。)

 。ㄕn件出示)生反復說這句話,開火車說。

  教學片斷2:

  擺12根小棒。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1捆有10根,是1個十,那要擺12根小棒,只要再怎么樣就可以了呢?

  生:再加2根。(課件演示)

  師提問:看,這12根小棒是幾捆加幾根呢?生:1捆加2根。【板書:1捆加2根】

  師:你會說嗎?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誰來說一說12根小棒是幾捆加幾根?再請幾位學生說一說。

  師:12根小棒就說1捆加2根,(邊說邊擺在黑板上),你會像老師這樣一邊擺一邊說嗎?

  在教學這一過程時發(fā)現學生在說“12根小棒是1捆加2根”這據話時還是不太能夠清楚地表達,課后就在想是否應該將這句話寫在黑板上,幫助學生照著樣子去說。低年級的學生在說話方面還是有些欠缺的,我們老師就得慢慢培養(yǎng)他們把話說完整的習慣,并且能夠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是想法,這也是我今后課堂上關注的重點。

  下面簡單說說上了這節(jié)課自己的一些收獲。

  1、真正地明白什么樣的課才是好課,明白自己和經驗豐富的教師之間存在的差距,明白一節(jié)課的背后你得付出多少心血。通過這次自己先試上,之后師傅幫助修改,在修改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如何把握一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用怎樣的問題才是適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怎樣的`問題才能讓學生易懂易答,什么樣的問題才真正適合低年級的學生。課堂問題在一節(jié)課中是最重要的。因此有效的提問才會激發(fā)起學生對新知探索的興趣。

  2、適時的鼓勵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就是促進他們好好表現的動力,只要我一說:“表揚誰誰誰。”所有的學生都會坐的很端正,而且表揚的話語要多變才會讓學生感到新意,他們才不會膩煩,從而才能專心地聽講,積極地表現。

  3、學生說話的完整性也是要關注的,本節(jié)課中,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總會只回答一半,說得不完整,我一次一次地強調要說完整,但還是說不全,日后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本次的經歷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自己學到了很多,如何設計教學過程才真正適合學生的認知,如何問才會讓學生既明白你的意思也能夠正確地回答,如何組織學生自己進行探索習得知識,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才是真正快樂的學習。通過這次邀請課的鍛煉自己也學到了很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10

  《11-20各數的認識》是蘇教版教材一年級數學第一冊第十單元的內容,《11-20各數的認識》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和延續(xù),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同時也為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學習打下算理基礎。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知識結構特點設計了一系列動手操作和練習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充分操作,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概念。

  小學低年級學生必須借助圖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腦中形成相應的數學知識表象,然后通過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應的數學概念。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擺小棒、捆小棒,在操作過程中建立“10個一是1個十”概念。

  二、指導方法,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

  想想做做第4題。先估一估,再數出是多少。草莓圖這題的要求是:先估一估是多少,再數出來。如果圖一直出現,孩子往往只數,而不估。為了幫助孩子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草莓圖先后出現了三次。第一次只閃現了2秒,讓孩子們說說感覺是比10多還是比10少;第二次閃現,請學生猜一猜有多少顆;第三次出現,再引導學生有次序地數。并看看數的結果與猜的是否接近。第二幅是洋傘圖,也出現了三次。第一次,讓孩子們說說感覺是比草莓多還是比草莓少;第二次閃現,請學生猜一猜有多少顆;第三次出現,引導學生獨立地數一數、圈一圈。再反饋。指導孩子們在估算時找一個參照,以提高估算的精準度、積累估算的經驗。

  三、寓教于樂,活動、練習形式多樣。

  淘 本節(jié)課容量比較大,活動與練習中,我采用多種形式開展課堂活動:獨立操作、同桌合做、競賽、搶答、游戲……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人人參與、氣氛活躍。孩子在操作中學、合作中學、競賽中學、游戲中學,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由于水平有限,教學中還存在一些的不足之處。

  1、許多學生問題回答得并不完整,但我擔心時間不夠,沒有讓學生糾正過來。這也是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學生在練習中出現問題時,處理問題不夠機制。請女生從7數到17時。幾乎所有女生都是從0開始數的。這時我以為是因為沒有聽清題目,把課件又調回去重復了一遍,結果還是錯的。直到第三遍女生才答對了。這一練習花去了不少時間。課后我反思了一下,如果當時再讓學生重聽一次題,再討論一下從幾開始數,并追問一下為什么不是從0開始數呢?女生就不會出現再次數錯的情況了。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11

  認識11~20各數,是學生數的認識的一次飛躍,讓學生建 立十進制的概念,理解計數單位“十”是培養(yǎng)數感的基礎!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個一是1個十的支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

  將書本上的情境圖替換成文具的實際生活情境,在這一情境中蘊念著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并將數學知識“一個十”、“幾個一”等蘊念其中,將數的組成蘊含在富有情趣的游戲活動中,在這樣的生活情境游戲當中蘊含著數學知識,卻更超越知識本身,啟迪學生的智慧。

  在擺小棒的基礎上產生新的知識點:1個十、幾個一、1個十和10個一的'關系,然后尋找出問題的實質是:1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便是十幾,二個十便是20。

  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智慧爺爺的故事情境,讓學生結合動作學習“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多少”,增添活動性,也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在習題的設計方面,需要更加的突出所學知識的前后關聯,以達精練和高效。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12

  學習對象的分析: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好動,喜歡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童話故事。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或其他的數學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一年級的學生基本上已經會數數到20,也已經認識11~20的數,知道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教學內容的分析:

  本單元主要使學生掌握20以內的大小和11—20各數的說法和寫法。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續(xù),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同時又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教材的編寫注意貫徹

  《標準》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正式教學數數前,教材先給出一幅教師帶著學生過馬路的生活情景圖,在這幅情景圖中,一個老師帶著學生過馬路,馬路上還有一些騎自行的人及一些樹,使學生在已學過10以內數的基礎上數出圖中人物和物體的數量。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能夠正確、迅速的讀11—20各數。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師:老師這里有一幅圖片,你們看看,認識嗎?

  演示教師帶著學生過馬路圖

  生1:是我們在過馬路。

  生2:放學了,老師帶我們過馬路。

  師:對,就是你們。隊伍排得可真整齊。我們學校的門口就是一條馬路,車來車往,小朋友們上學時也要和老師帶著時一樣,過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過。既遵守了交通規(guī)則又安全。

  2、觀察:圖中有什么?有多少?

  3、導入新課:生活中常常會碰到物體個數超過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學習數學,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讓學生數一數,讓教師明確學生對新知識的已有水平。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只有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才能確定哪些知識應當重點輔導,哪些可以略講甚至不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二、新課展開

  1、數數

 、佟 老師這里有一些小棒,請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來數一數,

 、勰悴聦α藛?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讓自己和別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荨⒓w交流:總結出好方法。

 、蕖党10根小棒,十個一是( ),捆成一捆,一個十是( )。

  接著數到20根,同桌互數,指名數。

 、、怎樣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體有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根數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猜測意識,并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大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通過圈10,為以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湊10法作準備!

  2、數的組成

  擺小棒,說說是十幾,這個數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僦该f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說后交流。

 、、13-18各數任選一個跟同桌說一說,再交流。

 、軘[19說一說再添一根有幾個十是幾根。

  【設計意圖:當前的教學改革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chuàng)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在這里,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的學習材料,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激發(fā)學生尋找好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

  3、數的順序

 、倏粗背呱系臄担瑥0讀到10,再從10讀到20

 、谔釂枺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還是小? 17比14大還是小?你發(fā)現了什么?

 、壑该麛禂,從七數到十三,從十二數到二十,從十八倒數到九。

 、躊87 練習十四,連一連,看看會有什么驚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讀數,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學習數,知道數與數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通過讓學生把1~20各數連起來,學生既可以從大到小連,也可以從小到大連,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空間,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三、鞏固延伸

  1、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東西可以用十幾來表示?

  2、比一比誰翻得快

  找出數學書第8、12、17、20頁。介紹好方法,現在往前翻還是往后翻,再翻幾張,為什么?數出10張,看看有多厚,再數20張,看看有多厚。

  【設計意圖:不僅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而且讓他們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四、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哪些新朋友?

  【教學反思:11~20各數的認識這一內容的教學,筆者認為應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并把這份經驗作為教學的起點。在這節(jié)課里,學生已基本上能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讀數,數的順序和大小,因此確定這節(jié)課重點輔導直觀地了解11~20各數都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數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對建構新知識起著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學設計中,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我校學生中午由路隊長帶領下排隊回家,每天放學,班主任老師領著他們排隊出校門,穿過馬路,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小學一年級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因此本節(jié)課特別注重使學生通過操作(擺小棒)進行

11到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學習活動,促進獨立思考以及在小組中的合作與交流。重視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 中的應用價值。平時我發(fā)現我班學生在翻書時速度較慢,一頁一頁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還是往后。學了20以內數的順序后,讓學生翻翻書,根據數的順序來確定往哪邊翻;體驗一下10張、20張的厚度增強數感來確定大概還要翻多厚,增快翻書的速度。

  學習對象的分析: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好動,喜歡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童話故事。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或其他的數學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一年級的學生基本上已經會數數到20,也已經認識11~20的數,知道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教學內容的分析:

  本單元主要使學生掌握20以內的大小和11—20各數的說法和寫法。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續(xù),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同時又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教材的編寫注意貫徹

  《標準》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正式教學數數前,教材先給出一幅教師帶著學生過馬路的生活情景圖,在這幅情景圖中,一個老師帶著學生過馬路,馬路上還有一些騎自行的人及一些樹,使學生在已學過10以內數的基礎上數出圖中人物和物體的數量。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是使學生能夠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是

  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能夠正確、迅速的讀11—20各數。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師:老師這里有一幅圖片,你們看看,認識嗎?

  演示教師帶著學生過馬路圖

  生1:是我們在過馬路。

  生2:放學了,老師帶我們過馬路。

  師:對,就是你們。隊伍排得可真整齊。我們學校的門口就是一條馬路,車來車往,小朋友們上學時也要和老師帶著時一樣,過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過。既遵守了交通規(guī)則又安全。

  2、觀察:圖中有什么?有多少?

  3、導入 新課:生活中常常會碰到物體個數超過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學習數學,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讓學生數一數,讓教師明確學生對新知識的已有水平。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只有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才能確定哪些知識應當重點輔導,哪些可以略講甚至不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二、新課展開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13

  11到20各數的認識,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和延續(xù),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同時也為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學習打下算理基礎。課前了解到,學生基本上已經會數數到20,也已經認識11到20的`數,因此我設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通過擺小棒的實踐操作,逐步理解“10個1是1個十”,掌握,1個十和幾個一表示十幾。

  1、通過數蘋果的問題,讓學生擺一擺11根小棒,要求:怎樣擺就能讓大家一眼看出是12?學生出現了幾種擺法……

  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引導學生認識到一邊10根,一邊2根的擺法更容易看出是12。為了更方便,我們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個"十"。從而突破10個一就是1個"十"這個難點。這樣,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經歷數的概念產生,形成過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才能,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而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悅感。

  2、在認識了10個一是1個十后,引導學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擺成12,并說出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12的數的組成。再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數字用小棒擺一擺,說一說,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又使學生加深了對11到20各數組成的理解。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學生在活動中逐步形成了“1個十”的概念,教師針對性地進行了小結,并把學生的思維引入生活,以學生日常接觸過的實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1個十”在生活中的應用與便捷。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14

  本節(jié)課是在1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關鍵是讓學生體驗并理解10個一和1個十的對等關系,知道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十幾。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讓學生用小棒先來擺出11,思考如何擺放才能一眼看出數量的多少,從而引出了10個一就是1個十的對等關系,把10根小棒變成1捆小棒后,更容易數出物體的數量。這種擺法也讓孩子們把11分成了兩個部分,一捆和一根,即1個十和1個一,從而引出11的組成。這一過程的主要教學理念就是把動手操作與概念的`理解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想一想、猜一猜的活動中,進一步感受到了十幾的數的特征。然后用此種方法,進一步來探索13和15等其它十幾的數的組成,從而總結出十幾的數的組成特征。這一部分既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所以所占比重比較大。學生除了需要掌握組成這一目標外,本節(jié)課還要求學生掌握數數,數序和讀作,后面的這三個目標比較簡單,在課堂上一帶而過,通過習題加強鞏固。

  通過孩子們在課堂上的積極表現,可以發(fā)現孩子對這堂課的學習興趣還是非常濃厚的,對重點和難點的掌握情況也比較好,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要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學習,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空間,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15

  這次是我上班三個月以來第一次正式的講課,講課的課題是《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先夸夸我自己:第一,抓住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進行授課,重點學習了11和20的認識,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數位“個位”和“十位”,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撥計數器和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式突破重難點。第二,注重學生自主動手的能力,讓學生經歷、感受知識生成的過程,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對數學學習產生更濃的學習興趣。第三,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歌曲進入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利用數一數、擺一擺、撥一撥等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有效的教學,是學生在喜歡的方式中完成學習。第四,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展示交流,學生自己發(fā)現高效的方法、有效的知識,進一步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

  這堂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第一,教師語言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數學語言要嚴謹,比如在學習10個一是1個十的時候,在撥一撥的環(huán)節(jié)中,不是珠子撥完十個沒有了,而是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第二,教師的評價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具體。評價語言要豐富,不能僅僅是干癟癟的,要讓學生感覺到在真心的夸獎他。評價要具體,要讓學生明白老師為什么夸獎他,對以后的行為有指導作用。第三,不能對小學教材的整個體系很好的把握,不能很好的對章節(jié)知識很好的定位,這樣不利于學生數學長遠的.發(fā)展,不會為以后的學習做出合理的鋪墊。

  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自己要加倍努力的提高自己,第一,認真做好備課,要對每一句話、每一個知識點仔細斟酌,如何去說、如何去講、如何達到教學目標,這些都需要向老教師們學習和自己慢慢實踐摸索。第二,通研小學階段的數學教材,把握各年級之間的知識關系,更好的把握每節(jié)課的重難點,教師應該教到什么程度、學生應該掌握到什么程度。第三,課堂上,教師要善于觀察和表達,仔細觀察學生的表現,進一步豐富評價語言。

【《認識11~20各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0-27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2-01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3-10

《認識11至20各數》教學反思11-20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3-25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3-22

11到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4-07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3-17

《11—20各數的認識》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01-23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0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