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征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征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是向學生進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課文內容離學生的生活時代比較遠,對小學生來說體會長征精神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學習理解課文最后一節(jié)時,我先讓學生回顧文中描寫紅軍遇到困難的語句,通過朗讀再次感受當時的惡劣環(huán)境。隨后播放一段紅軍長征的錄像,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了解紅軍在過草地時歷盡艱難的情況。當同學們的情緒進一步受到感染時,我有意識地進行點撥,請大家說說自己是怎么理解長征精神的。在彼此的交流討論中,學生們又一次感受到了紅軍的大無畏精神。我想,民族精神教育在語文學科中的滲透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在語文教學中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引讀課文第3節(jié))
師:長征途中,紅軍經歷了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天上有——,
生:敵機偵察轟炸,
師:地上有——
生:敵軍圍追堵截,
師:然而阻礙紅軍的不只是敵人,還有更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當時正值——
生:寒冬季節(jié),風雪交加。
師:紅軍面對的困難無法想象。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
。◣熃庹f:紅軍開始爬雪山似乎很順利,可是沒多久,進入了一個冰雪世界。眼睛突然看不見了。山上沒有路,踩在冰上滑倒了,掙扎著往前爬,卻沒有氣力。有的人掙扎著要站起來,結果卻永遠倒了下去。紅軍過草地之艱難,更是后人難以感受到的。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掙扎,會越陷越深,來不及搶救就會被污泥吞噬。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河寬流急很難過。戰(zhàn)士身體虛弱,挨凍受餓,禁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幾乎每過一條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戰(zhàn)士倒下。)
師:現(xiàn)在,你們知道什么是長征精神嗎?誰來說說?
生:長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
生:長征精神是一種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紅軍戰(zhàn)士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會想辦法克服。
師:你說得真好。
生:我覺得長征精神就是不怕困難,敢于挑戰(zhàn)的精神。
生:紅軍戰(zhàn)士為了革命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也是長征精神。
師:長征是我們中國人了不起的壯舉!那么多的戰(zhàn)士,為了繞開敵人的圍剿,為了保存實力以抗擊日本人的侵略,冒著槍林彈雨,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啃樹皮、吃草根。面對饑餓、寒冷、疾病,他們毫不畏懼,歷經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正是憑著對革命事業(yè)的堅定信念,紅軍終于到達了陜北,取得了革命的勝利。賀捷生奶奶認為這些精神就是她一生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一直激勵著她。
。ǔ鍪菊n文最后一節(jié),學生齊讀。)
師:文中的“走”為什么要加上雙引號呢?
生:這不是真正的“走”,嬰兒是不會走的。這個“走”是指父母親抱著她走完長征路。
生:這個“走”不是指真的走,而是說賀捷生奶奶也經歷了長征。
師:是啊,盡管當時賀捷生奶奶只是個嬰兒,但她同樣經受了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白摺蓖觊L征路后,父輩們堅定的革命信念、頑強的革命意志就一直激勵著她。
課后反思:
本單元開始,學生要學習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能力是一種比較重要的能力。閱讀教學中的概括,是要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了解。通過概括能力的訓練,學生能深入理解課文、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達到提高語文整體素質的目的。概括不同于復述,它要求學生用關鍵詞句來提煉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剛開始進行概括訓練時,我的指導、我的態(tài)度顯得非常重要。課堂中,我發(fā)現(xiàn)每當提出復述或概括的要求時,主動發(fā)言的學生總是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進一步的原因,可以發(fā)現(xiàn)主要還是自己的`問題。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要盡量做到這樣幾點:
1、要避免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學生的歸納能力不是憑教師的講解便能獲得的,而是要求學生不斷從閱讀實踐和積累中,從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中逐漸形成的,不能指望在短期內甚至幾節(jié)課里完成,它是一個長期訓練和體驗的過程。
2、要善于分析學情,研究并發(fā)現(xiàn)學生的薄弱之處,找準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概括時,學生的困難一方面表現(xiàn)在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上,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方法的掌握上。應善于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點,教給學生有效的概括方法,把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訓練結合起來。
3.應避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和思考,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長征教學反思2
《七律長征》是1935年10月,長征即將結束之時,毛主席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zhàn)勝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滿懷喜悅和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的一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詩文雖然不長,但知識豐富,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較多,因此,本著學習是以學生為為中心的,學習是個性化的教學理念,結合文本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設計為五個活動板塊:
一、信息交流,走進長征。
二、以讀代講,感知長征。
三、探究對話,深入長征。
四、誦讀積淀,體驗長征。
五、課外延伸,升華長征。
我這樣設計并教學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思考:
一、突出了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從課始到課終,我始終把學生置于主動、自動、互動的平臺之上,以讀代講,讓學生去自讀自悟,讀出層次、讀出韻味。
二、尊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行為。我十分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見解。鼓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倡導個性化閱讀,如教學中我始終鼓勵學生多讀多悟、心靈交融、讀入文本、讀出個性。
三、正確對待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系,即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人文性蘊含于工具性之中。所以在本節(jié)課中我既注重傳承祖國的語言文字又關注學生的體驗和發(fā)展,如:對“寒”字的生成、理解等。
長征教學反思3
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養(yǎng)閱讀詩歌的能力,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感情豐富的強烈特征。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zhàn)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寫作背景
一、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
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過課文中注釋,從字里行間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二、特別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
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咀嚼,反復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有所表現(xiàn)的豐富的內涵,還要通過吟誦,體會詩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逐步培養(yǎng)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三、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采用比喻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新的藝術境界
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zhàn)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本體喻體強烈反差,足見紅軍的頑強和樂觀。在學習課文時,把詩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躍性的生活內容,人物形象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畫面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深刻體會到介紹背景、高聲朗讀、特別是運用想象再現(xiàn)詩的意境,確實是學習詩歌的一種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詩歌學習當中,將繼續(xù)推廣運用這些方法,使同學們更好的掌握課文的思想內容。
長征教學反思4
《七律·長征》是1935年10月,長征即將結束之時,毛主席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zhàn)勝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滿懷喜悅和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的一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詩文雖然不長,但知識豐富,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較多,因此,本著學習是以學生為為中心的,學習是個性化的教學理念,結合文本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設計為四個活動板塊:
。、精彩回放,走進長征。
。、以讀代講,感知長征。
。场⑽谋緦υ,深入長征。
4、誦讀延伸,升華長征。
我這樣設計并教學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思考:
。、突出了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從課始到課終,我始終把學生置于主動、自動、互動的平臺之上,以讀代講,讓學生去自讀自悟,讀出層次、讀出韻味。
。、尊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行為。我十分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見解。鼓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倡導個性化閱讀,如教學中我始終鼓勵學生多讀多悟、心靈交融、讀入文本、讀出個性。
。、正確對待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系,即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人文性蘊含于工具性之中,F(xiàn)在有的課堂教學為了突顯人文性,一味強調讓學生感悟,而丟棄了作為第一性的工具性,這是極為片面的。所以在本節(jié)課中我既注重傳承祖國的語言文字又關注學生的體驗和發(fā)展,如:對“寒”字的生成、理解。
4、創(chuàng)設了師與生平等對話的氛圍。在本節(jié)課中我沒有不厭其煩地分析、講解,而是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批注閱讀,讓孩子們在讀書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感悟中解決問題,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空間。
5、通過課前布置學生查閱資料和課上播放影像資料等手段,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課文的理解減緩坡度,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好鋪墊,使得學生對一些重點字詞的理解能水到渠成。
由于受能力限制,我對新課標的理解和把握還尚有偏頗,在教學中留下了很多遺憾,像教師的指導還是過多,放手的力度還不夠等等問題,真誠地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長征教學反思5
和學生學習了《長征》一課,我深有感觸。教學本課時,在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我結合課后第二題讓學生體會,引導學生體會出以"五嶺、烏蒙"為"千山"的代表,以"金沙江、大渡河"為"萬水"的代表。"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是實際的山;"細浪""泥丸"形容山的小,是紅軍眼里的山。"五嶺、烏蒙"寫山的大,表現(xiàn)紅軍遠征的艱難;"五嶺、烏蒙"寫山的小,表現(xiàn)紅軍把艱難困苦當作平常事的英雄氣慨。詩人采用比喻的手法,足見紅軍的頑強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了紅軍把艱難困苦當作平常事的英雄氣概,"暖"字表達了紅軍巧渡金沙江的歡快心情;"寒"字表現(xiàn)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一“暖”一 “寒”體現(xiàn)了紅軍長征路上戰(zhàn)斗危艱,為了解決好教學重點,有效提問是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感悟的關鍵。
如:“只等閑”的“只”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在通過 “只”,使學生體會到紅軍蔑視一切困難、英勇豪邁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學生結合理解,配上慷慨激昂、高亢有為的朗讀,感情定位準確,效果很好; 五嶺山脈連綿起伏,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詩人卻說他們像細浪,像小泥丸,這不矛盾嗎?這山到底是大還是。 這個問題促使學生開始認真思索。
學生的體會即把“五嶺”和“烏蒙”看作“細浪”和“泥丸”顯示了紅軍藐視困難面對困難不屈服的大無畏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更進一步體會到了紅軍的精神。
回顧本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 “有效性提問”這個課題研究雖已開展起來,但貴在堅持,今后我會更加努力,認真鉆研教材,將這項研究提升、深化,以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良性發(fā)展。
長征教學反思6
設計本課時,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結合本冊教材,我在設計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新理念。下面就課堂教學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兩方面來談談對這一課的認識。
成功之處:
一、 是突出了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從課始到課終,我一直把學生置于主動、自動、互動的平臺之上。板書課題、搜集介紹資料、自學課文、體悟情感等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和重點,都是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的,學生始終處在樂此不彼的積極思維狀態(tài)之中。
二、 是尊重了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行為。在教學的過程中,本人十分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理解。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概括以及文中個別用詞的見解,做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又不似是而非,讓每個學生都品嘗到成功的快樂。
三、 本人注意事先讓學生搜集與長征相關的各種圖片資料,既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了社會和課外的讀物及媒體,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又為課文的理解放緩了坡度,為學生自主學習獲得成功作了很好的鋪墊,打破了課堂就課本啃課本的封閉程式。
不足之處:
一、 教學中使用的資料要有實效性,不能把沒經過處理的原始資料給學生,因為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是有限的。
二、 教學中,要注重教師對學生發(fā)言的評價,對于學生有價值的發(fā)言,教師的評價應該使學生有自豪感。
長征教學反思7
教學本課我充分借助各種教學手段,注重形象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在電視、電影、書包中看到的實例,感悟課文中詩句的意思,而沒有孤立地講句析句;此外是充分地指導學生在感情讀中感悟,這當中教師注意采用了多種讀的方式,如示范讀、男女生接讀、分句讀等,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如第一、二行中要讀出紅軍“不怕難”的語氣,語氣要讀得堅決,充滿信心;讀第三、四行時要讀出五嶺的綿延,烏蒙的氣勢磅礴;第五行要讀出紅軍的歡快心情;第六行讀時語氣低沉些,以表示對犧牲戰(zhàn)士的緬懷之情。這樣不僅指導了學生的感情朗讀,也為背誦全詩打下基礎,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指導讀中發(fā)現(xiàn)學困生在讀的能力比較差,特別是新轉入的學生,對這些同學的朗讀還有待多指導,首先加強對詞句讀的鞏固,再重視對課文的朗讀。
長征教學反思8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它是毛澤東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zhàn)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邁情懷。
一、精彩回放,走進長征。
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必須的了解,再透過課文中注釋,從字里行間大致了解課文資料。
二、以讀代講,感知長征。
個性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咀嚼,反復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有所表現(xiàn)的豐富的內涵,還要透過吟誦,體會詩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逐步培養(yǎng)欣賞和朗誦詩歌的潛力。
三、文本對話,深入長征。
詩人運用比喻、夸張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新的藝術境界,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zhàn)士眼中它們但是是細浪和泥丸而已。足見紅軍的頑強和樂觀。在學習課文時,把詩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躍性的生活資料,人物形象透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畫面呈此刻學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課文資料,如為了更好地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詩句中“暖”和“寒”在句中的意思,就及時地補充了長征途中紅軍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視頻。這樣學生輕而易舉明白了既表達了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悅,又表現(xiàn)了奪取瀘定橋的驚心動魄,從中體會到了紅軍的神勇無比。
四、誦讀延伸,升華長征。
把這一課真正上成讀書課,透過反復情感朗讀,讀出詩的意境,讀出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長征教學反思9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zhàn)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長征不要說對于現(xiàn)在小學生來講,是一個遙遠的故事,對于我們這一輩也是比較遠的,所以要教好學生,首先自己要惡補。課前我閱讀了大量的關于長征的資料,了解了長征的歷史背景,把一些經典的長征故事打印好發(fā)給學生研讀,讓他們對長征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但是讓學生通過短短的56個字體會出如此深厚的思想感情卻是不容易的,特別是毛澤東的詩——對于學生來說思想感情上有些“深”,不易理解。
本堂課我綜合運用課內外學習資源,以讀為本,以理解促讀,以感情升華讀的味。這篇課文我設計在一課時內上完,共分三個階段:初讀,掃除字詞障礙。再讀:間隔準確把握,讀準、讀順。邊讀邊悟:結合合種資源會意悟情,從而培養(yǎng)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讀出詩韻、品出詩情,從而實現(xiàn)語文實踐能力的提高與審美品位的提升,讓學生喜愛語文。
課前,讓他們欣賞歌曲《長征》,雄渾的歌聲立刻把大家?guī)У搅四莻激情燃燒的歲月;因為有了課前的鋪墊,我讓學生用一兩句話介紹自己所了解的長征,給學生降低了難度,也激發(fā)了學生說的愿望。接著我聲情并茂地朗誦了全詩,用激情感染學生,激起學生讀的興趣。在理解“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時,讓學生用簡筆畫畫出了逶迤和磅礴的山的樣子,學生很自然的.理解了這兩個詞語,也讀出了那個味!敖鹕乘脑蒲屡蠖蓸驒M鐵索寒”中的“暖,寒”的意思是本文的難點。通過學生講述巧渡金沙江的故事,讓學生理解了“暖”其實是一種歡快喜悅的心情。觀看《飛奪瀘定橋》的片段,那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場面,那浴血攀鏈的紅軍勇士令孩子們揪心不已,形象逼真的理解了“寒”。課中抓住中心句反復吟誦。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將讀的訓練貫穿于始終。由于時間的關系,對于七律這種體裁,沒有做過多的講解,只是通過讀去感受韻律美,課后還要更深一層的學習這種寫法。
長征教學反思10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zhàn)士的大無畏精神和樂觀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邁情懷。全詩八行五十六個字,負載著長征路上的千萬種艱難險阻,飽含著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詩歌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毛主席的豪邁和紅軍的大無畏精神打動了我,我深深地喜歡上了這首詩。因此,上公開課時,我選擇了它。
為了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這首詩,讓同學們也喜歡這首氣勢磅礴的史詩,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剛開始,我想一節(jié)課上完全詩,設計了由認識毛澤東開課,引入舉世無雙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再由激情介紹長征、激情范讀《長征》入課,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最后引導學生品味詩句,領悟詩的魅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但上課的前一天,我在別人班上試了一下,發(fā)現(xiàn)一節(jié)課無法上完我設計的內容,無奈之下,我忍痛割愛,刪去了前面的激趣環(huán)節(jié),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蛟S因為這個小插曲吧,課堂上,我的激情消失了一大半。回顧這節(jié)課,有些許可取之處,也有頗多遺憾。
一、打破常規(guī),直撲重點
《長征》一詩首聯(lián)——“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便統(tǒng)領全詩,贊美了紅軍的不怕困難。教學時,我沒有按照常規(guī),引導學生去逐句理解,而是直撲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詩眼“不怕”和“難”,然后找出從哪些詞中讀出了長征途中的難,又從哪些詞讀出了紅軍的不怕難。這樣學生很容易圍繞重點靜下心來讀,并深入思考。
二、整合資源,突破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金少水拍云崖暖”時,我充分利用學生課前所搜集到的資料,給他們補充“巧渡金少江”之史實,再以充滿激情的導語,帶他們進入情境,理解“暖”。教學“大渡橋橫鐵索寒”時,我又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電影《飛奪瀘定橋》片段,那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場面,讓學生不寒而栗,當然也就很輕松地理解了“寒”。
三、創(chuàng)設情境,讀詩入畫
這首詩用白描的手法展現(xiàn)了紅軍長征途中克服困難的一幅幅雄壯的畫面。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詩讀成畫,詩畫合一。如學生讀“五嶺逶迤”時,我問到:“讀這個詞時,你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讀“烏蒙磅礴”時,我又問:“這個詞又讓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學生腦海中立即呈現(xiàn)了蜿蜒起伏、長無盡頭的五嶺和氣勢磅礴、高大險峻的烏蒙山。讀到“岷山千里雪時”,我問:“透過‘岷山千里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戰(zhàn)士們餓了、渴了怎么辦?”這一點撥,學生一想象,靜止的文字馬上靈動了起來,詩句變成了畫面,畫面凝成了詩句,詩畫形成了統(tǒng)一,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長征教學反思11
《七律·長征》與我們的生活較遠,如何才能將學生引入到具體的情境中呢?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寫作背景,多渠道讓學生了解長征的歷史史實、故事等,讓他們問身邊的人,查閱書籍,上網查閱有關資料,上網觀看影視劇等,課堂上我除了介紹一些圖片、影視片斷外,還簡單介紹了長征途中的一些經典故事和經典戰(zhàn)例等,如倔強的小紅軍、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等長征故事,四渡赤水、搶渡大渡河、與藏族同胞結盟等,使學生初步感受長征的艱難。同時讓學生把課前收集的有關長征的背景資料,在課前互相交流,使學生對長征有了一定了解,再通過課文中注釋,從字里行間大致了解課文內容。接著讓學生通過多次朗讀、背誦,理解詩句內容,從而感受到紅軍長征的艱難和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通過圖片資料來感受五嶺,烏蒙的天險。在感受烏蒙山的高大和過烏蒙的艱難時,我讓學生回想自己曾經的爬山經歷,然后作對比,讓他們結合爬山的感受來體會爬烏蒙的勞累,接著又結合背景資料,讓學生了解戰(zhàn)士們爬烏蒙山還要背武器和軍需物品,還要面臨追截的敵人,就更加艱難了。在學生閱讀感受后啟發(fā)學生思考“戰(zhàn)士們怕嗎?他們是怎么看待的?”緊扣“走泥丸”來感受紅軍戰(zhàn)士大無畏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感悟“暖”和“寒”時,我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背景資料,感受人物心理來理解感悟“暖”和“寒”。同時讓學生了解這四句怎樣很好地體現(xiàn)一、二句“萬水千山”的內容,怎樣體現(xiàn)“遠征難”的,怎樣更好地體現(xiàn)紅軍的“不怕”精神的,還有三、四兩句,怎樣較好的體現(xiàn)了這首詩的藝術性等。
通過學習這首詩歌我感受到,學生對于詩歌的`學習還是興趣不太濃厚,詩歌的理解只是看一些參考書機械地背誦,對于詩歌的內容不是真的理解,真正的感悟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沒有和作者產生共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從學生平淡的誦讀中也可以
證明
這一點,在今后的教學中,多從自身找不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長征教學反思12
《七律·長征》與我們的生活較遠,如何才能將學生引入到具體的情境中呢?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寫作背景,多渠道讓學生了解長征的歷史史實、故事等,讓他們問身邊的人,查閱書籍,上網查閱有關資料,上網觀看影視劇等,課堂上我除了介紹一些圖片、影視片斷外,還簡單介紹了長征途中的一些經典故事和經典戰(zhàn)例等,如倔強的小紅軍、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等長征故事,四渡赤水、搶渡大渡河、與藏族同胞結盟等,使學生初步感受長征的艱難,《七律·長征》教學反思。同時讓學生把課前收集的有關長征的背景資料,在課前互相交流,使學生對長征有了一定了解,再通過課文中注釋,從字里行間大致了解課文內容。接著讓學生通過多次朗讀、背誦,理解詩句內容,從而感受到紅軍長征的`艱難和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反思《《七律·長征》教學反思》。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通過圖片資料來感受五嶺,烏蒙的天險。在感受烏蒙山的高大和過烏蒙的艱難時,我讓學生回想自己曾經的爬山經歷,然后作對比,讓他們結合爬山的感受來體會爬烏蒙的勞累,接著又結合背景資料,讓學生了解戰(zhàn)士們爬烏蒙山還要背武器和軍需物品,還要面臨追截的敵人,就更加艱難了。在學生閱讀感受后啟發(fā)學生思考“戰(zhàn)士們怕嗎?他們是怎么看待的?”緊扣“走泥丸”來感受紅軍戰(zhàn)士大無畏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感悟“暖”和“寒”時,我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背景資料,感受人物心理來理解感悟“暖”和“寒”。同時讓學生了解這四句怎樣很好地體現(xiàn)一、二句“萬水千山”的內容,怎樣體現(xiàn)“遠征難”的,怎樣更好地體現(xiàn)紅軍的“不怕”精神的,還有三、四兩句,怎樣較好的體現(xiàn)了這首詩的藝術性等。 通過學習這首詩歌我感受到,學生對于詩歌的學習還是興趣不太濃厚,詩歌的理解只是看一些參考書機械地背誦,對于詩歌的內容不是真的理解,真正的感悟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沒有和作者產生共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從學生平淡的誦讀中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在今后的教學中,多從自身找不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長征教學反思13
今天學完了《七律長征》,感覺非常糟糕。
一是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沒弄清楚本課的訓練和重點難點,目標設定模糊不清。這節(jié)課要達成什么目標?我該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
二是互動頻率過低。課堂
三是備課不充分,無趣,吸引不了學生。
痛定思痛,以上問題盡快消滅。
長征教學反思14
一、資源整合 創(chuàng)設情境
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很好的教學情境。
開課時,我播放了一段電視劇《長征》的片頭給他們看,片中雄渾的歌聲,悲壯的畫面,立刻把大家?guī)У搅四莻激情燃燒的歲月;在理解“鐵索寒”那句時,我請他們觀看了一段電影《飛奪瀘定橋》的片段,那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場面,那浴血攀鏈的紅軍勇士令孩子們揪心不已,有的孩子還流下了眼淚,發(fā)言談感受時都還在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還有那配合詩內容,隨著或激昂或凝重的背景音樂展示的一張張圖片:金沙江、終年積雪的岷山……學生仿佛身臨其境。
二、以讀代講 讀中悟情
我注重了朗讀指導,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將讀的訓練貫穿于始終,使學生由讀生情。
開課不久,我聲情并茂地朗誦了全詩,用激情感染學生,博得了他們熱烈的掌聲;指導他們讀詩時,我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七律的押韻規(guī)律后,就一句一句地帶他們讀;學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币痪鋾r,我進行了引讀、分男女讀、齊讀等,快結束本課的學習時,還請他們在音樂聲中一起起立背誦……朗朗的讀書聲,不絕于耳,學生在讀中感受詩人的情懷,領悟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感情不斷升華。
三、利用資料 巧解難點
我通過“資料袋”,巧妙地將學生陌生的.時代背景、七律的特點、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長征的結局等情況穿插在教學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詩的理解減緩坡度,帶領學生走進那個年代,走進二萬五千里長征漫漫征程……
長征教學反思15
長征》是毛澤東同志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慨,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zhàn)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詩的開頭兩句,是全詩的總括,也可以看作是對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高度概括。難點在于長征距離現(xiàn)在已隔多年,與現(xiàn)今學生的生活實際距離較遠,學生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義較難體會。為了填補這時空的斷層,我在課堂中不斷出示各種背景資料。如:紅軍長征圖,將長征路程數(shù)據進行折算,通過路程折算成半個地球的周長,讓學生感受路程的遙遠。
1、整體感悟,牽一而動全身
在教學中感悟課文詩句的意思,不要孤立地講詞析句。在學生通讀之后,把握住全詩的主要內容,提問:從詩中哪里能讀出長征的“艱難”和紅軍戰(zhàn)士的“不怕難”?從而引導學生回到詩中,潛心思考,在兩者的對比中,幫助學生領悟意蘊,體會情感。
2、資源的合理利用
為使學生走近文本,對詩歌描繪的情境與所表達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我在課前布置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搜集有關紅軍長征和毛澤東主席的相關資料,自己也進行了充分的準備:搜集了長征的相關資料以及毛澤東同志的簡介及其詩詞等,搜索了有關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課件;下載了“長征組歌”中的歌曲《七律·長征》。通過課前布置學生查閱資料和課上交流資料等手段,不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好了輔墊,而且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課文的理解減緩了坡度,各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來感悟其中的情感,而不是向學生作標準答案式的灌輸。
3、朗讀注重指導
在教學中要充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感受。指導句時,要注意采用多讀的方式,并且可以通過范讀適當指導一些朗讀技巧。
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沒有止境的藝術,要想不斷進步,就需要不斷地學習與鉆研。
【長征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律·長征》教學反思01-18
七律長征教學反思02-09
七律長征教學反思04-02
《七律長征》語文教學反思03-20
《七律·長征》教學反思15篇03-19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01-24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03-27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12-11
長征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