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思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秋思》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秋思》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秋思》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jīng)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秋思》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秋思》教學反思1
講完這節(jié)課,我感到語文課堂一定要緊緊抓住教學重點,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內(nèi)最大容量地去訓練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拔囊郧槎l(fā),”我始終還是堅信這樣的一句話,因此在課堂上我僅僅抓住“秋思”的主題,讓學生圍繞詞語、句子進行品讀和賞析,品讀了一幅“深秋晚景圖”(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同時對一些重點的詞句進行拓展延伸,像講到“昏鴉”時,我讓學生讀相關(guān)詩句“饑啅空籬雀,寒棲滿樹鴉。荒涼池館內(nèi),不似有人家! ;桫f何處落,野渡少人行。黃葉聲在地,青山影入城!奶煜椤边@樣更能加深學生對“昏鴉”意象的理解。
古代詩歌的教學任務,不能停留在以誦讀為主要手段來使學生感知詩的`韻律美上,而要循此繼進,采用多種方式來使學生產(chǎn)生朦朧的美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聯(lián)想的能力,我采用“學生自己用話描繪詩歌”的方式既加深學生對詩的內(nèi)容的理解,又鞏固學生對詩句的記憶,還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大腦活躍起來,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語言組織能力,真正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之中了。
在這節(jié)課上,我講的語言還是太多,不能夠做到簡煉,在教學有序的銜接時,不能夠做到很好地過渡,過于太強勢,課堂設計的教學問題還不能夠具有開放性,在講這首小令的情語時“斷腸人在天涯”這一句時,沒有做到深入下去,給人一種沒有沉下來的感覺,有的只是泛泛地講,沒有點到重要內(nèi)容上。
《秋思》教學反思2
馬致遠的小令名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教這首小令,我本著“短文長教”的原則,先讓學生在背熟原文的基礎(chǔ)上了解作者的情感,與選取的秋景中感受令中天涯羈旅漂泊人的孤寂與無奈,然后讓他們改寫成習作,重點訓練學生“融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為了達到這節(jié)課的訓練目的,我先跟學生一塊吃透教材本身。作品內(nèi)容本身,簡簡單單,普普通通,卻為世人所知曉,不失為千古絕唱。本小令于短短二十八字中,刻劃出一幅非常真實生動的秋郊夕照圖。在蕭瑟蒼涼的秋景中,敘述出天涯羈旅漂泊人的孤寂身影,讀來,不禁令人悲情亦痛,潸然淚下……
仔細分析全文,可以把它分為兩幅:
第一幅畫是由作者精心選取的九個名詞、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的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凄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nèi)心的悲戚。我們可以想象,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游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再讀下去,眼前呈現(xiàn)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依稀裊起的炊煙的農(nóng)家小院。這一切,怎能不令浪跡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鄉(xiāng)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呢。在這里,作者以樂景寫哀情,烘托出淪落他鄉(xiāng)的游子內(nèi)心那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抒寫了作者內(nèi)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游子的情感: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xiāng)愁的游子卻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游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面對如此蕭瑟凄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
古人說“悲落葉于勁秋”,在深秋的風中,馬致遠將各種景物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達情,構(gòu)成了一幅和諧的秋郊日暮羈旅圖,讓今天的我們讀來依然唏噓不已。
也許是初一的孩子涉世未深,學生的當堂改寫的小習作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令中那種天涯羈旅漂泊人的孤寂與無奈,但在習作的路上,他們畢竟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在今后教學的道路上,我會繼續(xù)引導他們體會這種寫作方法。
《秋思》教學反思3
在這節(jié)課上,我主要以誦讀為主要手段來使學生感知詩的韻律美上,采用多種方式來使學生體悟作者的孤寂,愁苦之情,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的感悟能力,形成素養(yǎng),我采用“學生自己用話描繪詩歌”的方式既加深學生對詩的內(nèi)容的理解,又鞏固學生對詩句的記憶,還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大腦活躍起來,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語言組織能力,真正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之中了。
在分析意象組合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行再創(chuàng)造,意象之間似離實合,似斷實續(xù)的狀態(tài)被學生還原了。如在分析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幅蒼涼悲壯的秋行圖。原來景是人眼中的景,而人是天涯斷腸人,所以第一層形成的動靜相迭的事態(tài)描繪的其實是天涯淪落人那種顛波流離、潦倒無依的曲折境遇和哀惋凄苦的`多重心態(tài)下的情感軌跡。學生亦能從這樣畫面的還原和情感的體驗,將詩歌意象通過鑒賞升華為一個境界,也就自然得到了意境的審美升華。
在這節(jié)課上,我在今后教學更需要注意的是,我講的語言還是太多,不能夠做到簡煉,在教學有序的銜接時,不能夠做到很好地過渡,過于太強勢,課堂設計的教學問題還不能夠具有開放性,在講這首小令的情語時“斷腸人在天涯”這一句時,沒有做到深入下去,給人一種沒有沉下來的感覺,有的只是泛泛地講,沒有點到重要內(nèi)容上
詩歌鑒賞的教學,應該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感知體驗,從此來培養(yǎng)文化的感悟能力,形成素養(yǎng)。在過去的詩歌教學中,由于應試專家和老師們精心炮制詩歌鑒賞的解題技巧,學生并沒有進行真正的鑒賞活動,而是追求技巧的運用和答案的要點的完整性,跳過了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層面。我認為詩歌鑒賞的教學要充分尊重審美心理的形成規(guī)律,從術(shù)語、文化知識的抽象的植入轉(zhuǎn)變到文化感悟的培養(yǎng),展開合理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有關(guān)詩句的意象、意境,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我認為課堂教學方法要多樣,激發(fā)學生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始至終主動參與學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關(guān)于朗誦開展了很多活動形式。詩詞朗誦比賽,或背誦,或吟詠,或游戲,評選“詩香班級”和“詩詞之星”。希望通過這些活動引導學生對古詩文知識由“淺嘗則止”到“牢固掌握”,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感受成功的快樂和創(chuàng)造的幸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時,心中自然升騰起無限的自豪感,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被調(diào)動起來了,不僅知識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同時進一步激發(fā)了對詩歌的熱愛的感情。
《秋思》教學反思4
《秋思》作為《古詩詞三首》中第二首表達思鄉(xiāng)題材的詩歌,相對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以寫景抒情,這首詩的角度則是敘事抒情。我認為學生理解這樣的專業(yè)詞語比較有難度,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在充分感知詩歌大意的基礎(chǔ)上去發(fā)現(xiàn)和領(lǐng)悟。因此我主要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對詩歌大意的解讀,而這一重點又建立在對詩歌的.充分朗讀的前提下!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詩歌學習一定讓學生充分朗讀感知,自己試著對詩歌解讀和領(lǐng)悟。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充分朗讀后不僅能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歌大意,而且能比較順利地背誦詩歌。
《秋思》教學反思5
正思:
1、課前注重到學生中去了解學情。每一堂課在要求學生提前預習的同時,我都要提前、深入“基層”去了解學情。問問他們明白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這堂課也是一樣。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在于能夠及時再次修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已經(jīng)弄懂了的就不說,節(jié)約教學時間;需要說的重點講,集中教學目標與重難點。學生的學情是我教學生長的土壤。
2、課中遵循學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根據(jù)學情來定教,及時調(diào)整教學設計。在整體感知時,我先問孩子“你們讀懂了些什么?”,在他們的發(fā)言中很多問題就已經(jīng)自行解決了。然后我又問“那你們還有沒有什么不懂的呢?”,繼而透過梳理小結(jié)學生提出的問題來開始我接下來的教學思路與方向。
3、從整體入手,圍繞詩題解讀文本。在學生解釋詩題后,我在“思”字下做一標記,問:“圍繞這個字你有什么想問的?”,透過學生的一一回答,我們梳理出三大問題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思什么?為何思?如何思?這既是問題也是古詩的脈絡,捋清了“教與學”的思路。
4、體現(xiàn)高年段古詩教學特點,注重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潛力的培養(yǎng)。圍繞“思什么?”這個問題讓學生去默讀古詩再次思考“意萬重”的豐富內(nèi)涵。并在小組交流討論。透過反饋學生說出了很多動人的場景和資料。有對年邁母親的擔憂與思念,有對弟妹的詢問,有對家鄉(xiāng)一草一木詢問,有對親人的`節(jié)日問候,還有對家人說的寬慰的話語……
5、注重“走個來回”,從語言文字中來再到語言文字中去。不僅僅學習、積累、感悟詩句,更積累學習詩人的寫作及表達方法。本詩曾被王安石評價為:“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與岑參的《逢入京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不斷品讀感悟的過程中學生已經(jīng)逐步感受到詩的動人之處就在于抓住一個看似平常的動作“又開封”,將自己那“意萬重”,“說不盡”的心理烘托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此時我透過一個簡單的比較讀之后,進行小結(jié)帶領(lǐng)學生體會那種“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卻非人人所能道出!鄙駚碇P,是對其獨到寫作方法的一種體會與學習。
反思:
1、讀中指導欠缺,詩句誦讀在感悟這一層面沒有到位。誦讀的韻味沒能淋漓盡致體現(xiàn)出來。
2、對學生的生成沒有及時利用,趁熱打鐵,引導感悟中讀,讀中再感悟。在學生一個個起來反饋自己所感受,想象“意萬重”的資料時,我沒有及時讓他們一一讀出在每一次思念,每一份思緒時的情緒。試想當孩子站起來說出自己獨特感受后,相機立刻讓他們讀出感受那不就是不斷與作者的內(nèi)心對話嗎,不就是一次次讓我們聆聽張籍的萬重思緒嗎?這樣個性化的想與個性化的讀就結(jié)合起來了,起到了一個深刻理解與升華的作用。
3、學生的情感體會仍然不夠深,從讀中能夠感覺得到。這也說明與文本的對話還有點“浮”,也許還只是在與文字對話,還沒有真正做到與作者的內(nèi)心去對話。進入到他的精神世界里。老師的引導與示范作用不明顯。
4、板書設計及演示存在問題。一個是書寫功底還不夠,沒能把文字本身的美感表現(xiàn)出來。另外一個就是板書安排有些凌亂和隨意。這也是一個老師教學思路是否清晰,從容的反映。
5、在應對“啟而不發(fā)”的局面時,仍然不夠嫻熟、老練。語言過快,過碎。需要沉積下去繼續(xù)打磨。
在進行本次古詩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我受到了很多同事、領(lǐng)導的幫忙與指導。你們的展示,你們的推薦,你們語重心長又一語中的的評價都讓我受益匪淺。在那里請允許我感謝在我前面執(zhí)教的五位優(yōu)秀老師的啟迪。我們雖然上的課型不一樣,但是卻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借鑒的地方。還要感謝我們五年級語文組的同伴們,在你我那一次次,一句句隨意但真誠的交流中,給了我不少的靈感。更要感謝萬校長、宗主任、錢主任、朱校長您們對我的幫忙、指導。您的不吝賜教讓我能夠站得更高,無論是看文本,還是看自己都能夠有更新更深入的理解與反思,謝謝!
《秋思》教學反思6
教學反思:中國自古就有“春女怨,秋士悲”之說,這大概是因為女人如花,而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但可惜的是春光短暫,很快地百花就會凋零,而女人也是如此,她們的美麗容顏也會隨歲月的流逝而一去不復返因此睹物傷懷,女人就難免傷春怨春而秋士悲說的是在西風漸緊秋天里,萬物開始凋零,隨之嚴冬就會來臨有遠大抱負的男人年近半百卻一事無成,而在世的.日子卻所剩無幾了,就猶如草木逢霜一樣感時傷身,難免不臨秋而嘆因此,自古以來,那些抑郁不得志的文人們陸續(xù)寫出了一些悲秋的千古名篇而這篇《天凈沙. 秋思》就是這些名篇中的名篇一切景語皆情語,這種以景襯情的寫作手法很值得我們借鑒因此,可就這篇小令來引導學生體會和模仿這種以景襯情的寫作手法
《秋思》教學反思7
“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闭坠旁姡瑐(cè)重情景描寫,看似簡單,實則情在言外。每個環(huán)境、每個動作都透露出詩人的凄楚,惶恐與思念。
在教學這篇詩文時,首先,我介紹了張籍其人。然后讓學生讀詩文,初步感知它,獨立理解詩文。但是,很明顯,學生對于古詩文中的字義的積累相當?shù)膮T乏。理解也僅僅停留在表面,不能夠進行字義與意境的轉(zhuǎn)化。如:第一句“洛陽城里見秋風”學生將之理解為:在洛陽城里看見了秋風。學生根本沒有在意我在開始的時候給學生介紹的張籍的基本資料: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已經(jīng)遠離故鄉(xiāng),漂泊異鄉(xiāng),浪跡天涯。因此學生不能進行角色植入進入那時那景,更不能體會那時心情,無法感知“見秋風”下的孤單凄楚。由此可見,在對學生進行古詩文教學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加強對字義的講解,同時嚴格要求學生積累古詩文字義;其次,加強學生對資料感知、運用的能力。
在引導學生對詩文意境的體會時,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引導學生對詩文意境的體驗。盡管大費口舌,卻收效甚微。忽略了學生年齡,生活經(jīng)驗。造成這次課堂教學的一大失誤,偏離了方向。正是因為學生的年齡,生活環(huán)境,使得學生無法感知詩人當時那種細微的情感體驗。在之后,學生想象詩人家書內(nèi)容,學生更是頭腦發(fā)懵,眼神里透露出的是一片茫然。詩人千言萬語說不盡,千愁萬緒難落筆之后,詩人到底會寫些什么?在這里,必須得有學生的角色代入。而學生極少有類似的情感體驗,學生想象的內(nèi)容也僅僅是干癟的空話。無新鮮之感。
此處教學:一、教師引導不到位,教學功底不夠,汗顏!二、過高的估計學生的能力,應該記住: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卻不能盲目的高估學生的能力。在課后的練習中有一個練習:想象《秋思》中的畫面,把《秋思》改寫成一個小故事。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練習,可以彌補教學中的一些不足,加深學生對詩文的理解,體會。迫使學生角色代入,體驗詩人情感。教師應該重視到這個練習的重要作用。
在教學詩詞時,我們應該要求學生體會而不是體驗詩人情感,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制造各種條件,充分引導學生盡可能的“體驗”到詩人情感。詩文教學,不是簡簡單單的理解就能完成任務的。
張籍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動作,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xiāng)的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
教完全詩,應課后要求,要這首詩改成一個小故事。因此,上課學這首詩時,我就特意引導學生觀察
課文中的插圖;交流“詩人在寫家書時,他會想些什么?以及如何拆開家書,再看一遍自己寫的詩?”就這樣,在教完詩后,我自以為學生這下應該會寫了。可是,學生寫完后,一看上交的作業(yè),竟然會像課堂上學生自己口述的文章很少,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呀。上課說的,作者的心理活動,作者拆開信時的動作,這兩方面可以說是等于在課堂上,白白地走過場呀!
課間,我把這事與同一個年級段的其他幾位語文老師交流了一番。才明白,讓學生面面俱到是不可能,應該允許他們在詩意的基礎(chǔ)上去擴充,或是讓一些學困生抄抄詩意也行。
【反思】
作業(yè)中的`“練筆”,在我們教學時,應該因材而寫。結(jié)合學生實際,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同時,也要注意因人而異。我想,面對這樣比較難操作的內(nèi)容,可事先與同年級段的老師交流,這樣集思廣益,也能相互之間有成長。不過,絕對不能走過場;批改時也應該把握尺度,這也是個關(guān)鍵。
教學反思
學習《秋思》這首古詩時,在學生自讀,解疑后,我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作者客居洛陽城,他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由一個“秋”字,聯(lián)想到蕭瑟的秋天來了。我進一步啟發(fā)學生:你能把詩人眼中的秋天描述一下嗎?學生的儲備被調(diào)動起來了,有的說,詩人看到樹上的葉子飄落下來,像一枚枚郵票,像一把把小傘,又像的飄舞的蝴蝶;有的說,詩人看見到菊花開了,姹紫嫣紅,美麗極了;也有的說,詩人看見到燕子飛到南方去了,大雁也排著整齊的隊伍往南南方去??這時,我進行小結(jié):是啊,秋風帶來了豐碩的果實,也帶來了凄涼和寂寞,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見到這一切,怎能不勾起起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悠長思念呢?這時,他想寫一封家書給家鄉(xiāng)的親人。我們曾經(jīng)到德勝的實踐基地去了一個星期,你們想家了嗎?你在想家的時候最想對家里的親人說些什么呢?結(jié)合你的生活經(jīng)歷想一想,詩人會寫些什么呢?有的學生說,我想告訴媽媽,秋天來了,天氣變涼了,你每天多穿點衣服,不要感冒了;也有的學生說,我想告訴爸爸不要太節(jié)約,要吃好一點,不要做太多的事,別累壞了身體??詩人飽蘸深情寫好家書,封好后為什么又拆開信封?拆開信封后他會做些什么?
學生興趣很濃,說得很多,氣氛很熱烈。在討論的基礎(chǔ)上,我讓學生把這首詩改編成一個故事。第二天,我欣喜地
看到了一篇篇佳作。抓準讀寫的結(jié)合點,會有效提高練筆的質(zhì)量。
《秋思》教學反思8
《秋思》是五年級上冊第5課《古詩詞三首》的第二首。這三首詩都是抒發(fā)作者思鄉(xiāng)之情的詩歌。通過前一首詩《泊船瓜洲》的學習,學生基本上已經(jīng)掌握了理解詩句意思,體味詩中感情的方法,因此在進行這首詩的學習時,我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的形式,依靠自己的閱讀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想象詩境,體味詩情之上。
一、品讀
開始整首詩的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理解詩的意思。接著課中導讀,在理解了詩意的基礎(chǔ)上,在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個人獨特的見解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最后熟讀成背。這樣一層一層地深入讀,讓學生在讀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詩人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詩的味道。
二、想象
學生自讀,解疑后,我引導學生發(fā)揮想像:作者客居洛陽城,見到了秋風,就是見到了什么?學生由一“秋”字,聯(lián)想到蕭瑟的秋天來了。我進一步啟發(fā)學生“秋天來了,作者見到了秋風,還見到了什么”?學生腦海中儲存的關(guān)于秋天的意象紛紛涌現(xiàn)出來。有的.說詩人在洛陽城里見到樹上的葉子有的變黃了,有的變紅了。秋風一吹,樹葉一片一片的落下來。有的說詩人在洛陽城里見到白花謝了。還有的說詩人在洛陽城里見到燕子飛到南方去了,大雁也排著整齊的隊伍往南南方去。這時,我進行小結(jié):是啊,秋風使秋葉紛飛,落紅滿地;秋風帶來了凄涼和寂寞,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見到這一切,怎能不勾起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悠長思念呢?這時,他想寫一封家書給家鄉(xiāng)的親人。他會給哪些人寫信,寫些什么呢?現(xiàn)在,你就是詩人,你就把你寫給親人的信,給大家念一念吧!當學生的情緒被完全調(diào)動起來的時候,此時我說:詩人飽蘸深情寫好家書,封好后又做了件什么事?詩人為什么又拆開信封?拆開信封后他會做些什么?想象一下,把這首詩改編成一個故事。
課后孩子們改寫的《秋思》都比較成功。
反思:
1、讀中指導欠缺,詩句誦讀在感悟這一層面沒有到位。誦讀的韻味沒能淋漓盡致體現(xiàn)出來。
2、對學生的生成沒有及時利用,趁熱打鐵,引導感悟中讀,讀中再感悟。在學生一個個起來反饋自己所感受,想象“意萬重”的內(nèi)容時,我沒有及時讓他們一一讀出在每一次思念,每一份思緒時的心情。試想當孩子站起來說出自己獨特感受后,相機馬上讓他們讀出感受那不就是不斷與作者的內(nèi)心對話嗎,不就是一次次讓我們聆聽張籍的萬重思緒嗎?這樣個性化的想與個性化的讀就結(jié)合起來了,起到了一個深刻理解與升華的作用。
3、學生的情感體會仍然不夠深,從讀中可以感覺得到。()這也說明與文本的對話還有點“浮”,也許還只是在與文字對話,還沒有真正做到與作者的內(nèi)心去對話。進入到他的精神世界里。老師的引導與示范作用不明顯。
4、板書設計及演示存在問題。一個是書寫功底還不夠,沒能把文字本身的美感表現(xiàn)出來。另外一個就是板書安排有些凌亂和隨意。這也是一個老師教學思路是否清晰,從容的反映。
5、在面對“啟而不發(fā)”的局面時,仍然不夠嫻熟、老練。語言過快,過碎。需要沉積下去繼續(xù)打磨。
《秋思》教學反思9
本節(jié)課在談話導入時,結(jié)合上節(jié)課的資料,及以前學過的古詩,大膽的說出古詩《秋思》的大意,透過回憶比較,激發(fā)學習興趣。之后進行了作者簡介,為什么要做這一環(huán)節(jié)呢?能夠讓學生先了解作者的祖籍在江蘇,此刻客居洛陽。洛陽在河南西部,黃河南岸,可凸顯作者家鄉(xiāng)遙遠,歸途渺渺,有家難返的處境。對學生理解作者思鄉(xiāng)之情大有幫忙。為了完成教學目標一,進行了字音、字形的識記。
會讀古詩,是小學生務必掌握的基本功,所以我將稍作停頓以及需要重讀的地方告訴給學生,防止文意割裂。這對后面進行的詩意理解,也是大有裨益的。在理解詩的大意時,我大膽的讓學生自學,自己給予適當?shù)奶崾九c引導。由于前面朗讀時做足了功課,所以理解詩句意思時顯得并不困難。課堂總結(jié)時,教師講述結(jié)合舒緩音樂,讓學生想象詩中畫面,為完成潛力拓展(根據(jù)詩意,寫一則小故事)夯實了基礎(chǔ)。提升了學生課外探究的潛力,從學生反饋的`作業(yè)信息上看,效果不錯。所以,語文課別小看新授之前的一個細小的環(huán)節(jié),(作者簡介等等),只要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不妨多下些功夫,并不必須要把重點放在超多的文章分析上。
《秋思》教學反思10
《秋思》是一首表達對家鄉(xiāng)親人深切思念的古詩,它是唐代詩人張籍所作。這首是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片段——寄一封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動作細節(jié),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客居他鄉(xiāng)之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信短而情長,思緒綿長而心緒紛亂。此時可見一斑。
在教這首詩時,我不是按老方法地把意思講給孩子們,而是先把學習要求出示出來,讓孩子明白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然后在引導孩子們一步步走進詩中,走進作者的心中。在讓孩子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時,我說:“從哪些詞中能體會到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呢?”有的孩子說:“意萬重。”有的孩子說:“說不盡。”這時于浩洋說:“我從‘見’字中體會到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我接著問:“那么詩人看到了什么?”學生們就七嘴八舌地說;“看見了金色的田野。”“看見了碩果累累的果園。”……此時我見我班的一名平時不愛發(fā)言的蘇明陽同學,手舉起來,又放下去。我知道他肯定有話要說,只是心里害怕,不敢說。我心中一亮,抓住他又舉手的機會,馬上指名讓他來回答。他吞吞吐吐地說:“作者不使用眼看得,他是用心看的,他看到了自己的家人,看到了自己家鄉(xiāng)的秋天。”他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是啊,多么深切的體會啊,作者的那種思鄉(xiāng)之情,不是秋風、秋景所能包含的,而是作者用心才能感悟到的?梢哉f,一個多年在外的游子,任何一種事物都能引起他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在課快要結(jié)束時,我對孩子們說:“蘇明陽同學是住在我們學校附近的午托部里,一星期才能回家一次,與家人團聚一次,因此他才能感受到作者那想家的心情。同學們,讓我們用心去感受身邊的一切吧,只有這樣,我們的感情才會更加豐富,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有意義!
從此以后,學生們在課堂上更加用心,更會思考問題了。蘇明陽同學呢,他也變得愛說了,上課時,也愛舉手發(fā)言了,當然,學習也在一步步提高?吹剿倪M步,我心里除了高興之外,還在想:每一個孩子都很聰明,只是他們的性格不同,老師要善于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去發(fā)現(xiàn)他們,鼓勵他們,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秋思》教學反思11
張籍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動作,十分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xiāng)的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
課后練習中有一題要把這首詩改成一個小故事。因此,上課學這首詩時,我就特意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交流“詩人在寫家書時,他會想些什么?以及如何拆開家書,再看一遍自己寫的詩?”就這樣,在教完詩后,我認為學生就應能寫出自己的想法了。但是,學生寫完后,一看基本就是把課文翻譯一遍,沒有自己的資料,上課說的,作者的'心理活動,作者拆開信時的動作,這寫方面能夠說是等于在課堂上,白白地走過場呀!
反思之后覺得,讓學生面面俱到是不可能,就應允許他們在詩意的基礎(chǔ)上去擴充,或是讓一些困難學生抄抄詩意也行。能夠鼓勵部分同學進行改寫。作業(yè)中的“練筆”,在教學時,就應因材而寫。結(jié)合學生實際,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同時,也要注意因人而異。
《秋思》教學反思12
《天凈沙 秋思》教學反思 石琳 每周的星期三是我們語文組集體教研活動時間,本周我非常榮幸地接到了講一節(jié)公開課的通知。我準備嘗試我沒有講過的公開課的課型——詩歌,于是,征得了備課組全體成員的同意,《古代詩歌四首》被初步確定。
但是,四首詩一節(jié)課下來,必然是平分秋色,不分伯仲,再說剛剛開始上七年級的學生,自然不會讀詩的方法,無法融會貫通。于是,我們又商定,壓縮內(nèi)容,擇其要來講,于是乎大致確定為《天凈沙秋思》。力求讓學生能夠在此課上感受到學習古詩的樂趣、方法技巧,更主要的是可以融會貫通,感受到朗讀和體會是讀詩的要著。
一、課前研讀
于是我開始研究《天凈沙秋思》其文:馬致遠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蘊深遠,結(jié)構(gòu)精巧,平仄起伏,頓挫有致,音韻鏗鏘,直貫靈心。其四射的藝術(shù)魅力,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騷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絕句妙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又兼具宋詞清雋疏朗之自然,歷來被推崇為描寫自然的佳作,堪稱“秋思之祖”(《中原音韻》)。它勾畫了一幅浪跡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黃昏時刻孤寂無依的悲涼處境和思念故鄉(xiāng)的愁苦心情。你看:夕陽下,烏鴉歸巢,小橋邊,農(nóng)人回家;而荒涼古道上,瑟瑟秋風中,我們的主人公卻是疲人瘦馬,踽踽獨行,夜宿何處,明日何往?都還不得而知。這又怎不叫他愁腸寸斷、倍思故鄉(xiāng)!全曲不著一“秋”,卻寫盡深秋荒涼蕭瑟的肅殺景象;不用一“思”,卻將游子濃重的鄉(xiāng)愁與憂思寫得淋漓盡致。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笨墒且転閷W生傳達出這種“風流”談何容易?
于是我們又開始著眼于馬致遠其人。馬致遠(約1251-1324),字千里,號東籬,元代戲曲作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因《天凈沙·秋思》而被稱為“秋思之祖”。但他是年輕時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負,但一直沒能實現(xiàn),在經(jīng)過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恥辱,遂有退隱林泉的念頭,晚年過著“林間友”、“世外客”的閑適生活。馬致遠早年即參加了雜劇創(chuàng)作,是“貞元書會”的主要成員,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當時最著名的
“四大家”之一。馬致遠從事雜劇創(chuàng)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有“曲狀元”之譽。而小令《天凈沙·秋思》膾炙人口,匠心獨運,自然天成,絲毫不見雕琢痕跡,很顯然是他晚年之作,因而“斷腸”之痛可以隨處看到。
二、初定學案
基于這種考慮,我決定無論是出示課題解題、還是回顧歸類思鄉(xiāng)詩;無論是吟讀詩歌,感知情境的初步感知,還是解讀詩歌,進入情境的深入賞析;無論是評讀詩歌,深化情境,還是最后走出詩境,回歸作者本人的文人情懷,我們都可以看到學生的積極的、踴躍的、全面的、深入的參與,在這節(jié)課上,我能夠感受到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能夠感受到學生聲情并茂的表達,能夠感受到學生抑或濃郁抑或恬淡的`哀愁,能夠感受到他們對馬致遠其人抑或深刻抑或膚淺的理解,這些都是我所期望的,也許,讀詩、詞、曲,也就大抵如此了??
三、教后反思
講完這節(jié)課,我感到語文課堂一定要緊緊抓住教學重點,能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鐘內(nèi)最大容量地去訓練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語文課應力求達到知識與情感的有機結(jié)合。在此同時,聽過好幾節(jié)語文課,有些教師只在于過多進行內(nèi)容分析,而忽視了作者的情感抒發(fā),“文以情而發(fā),”我始終還是堅信這樣的一句話,因此在課堂上我僅僅抓住“秋思”的主題,讓學生圍繞詞語、句子進行品讀和賞析,品讀了一幅“深秋晚景圖”(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同時對一些重點的詞句進行拓展延伸,像講到“昏鴉”時,我讓學生讀相關(guān)詩句“饑啅空籬雀,寒棲滿樹鴉;臎龀仞^內(nèi),不似有人家! ;桫f何處落,野渡少人行。黃葉聲在地,青山影入城!奶煜椤边@樣更能加深學生對“昏鴉”意象的理解。
古代詩歌的教學任務,不能停留在以誦讀為主要手段來使學生感知詩的韻律美上,而要循此繼進,采用多種方式來使學生產(chǎn)生朦朧的美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聯(lián)想的能力,我采用“學生自己用話描繪詩歌”的方式既加深學生對詩的內(nèi)容的理解,又鞏固學生對詩句的記憶,還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大腦活躍起來,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語言組織能力,真正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之中了。
在這節(jié)課上,我在今后教學更需要注意的是,我講的語言還是太多,不能夠做到簡煉,在教學有序的銜接時,不能夠做到很好地過渡,過于太強勢,課堂設計的教學問題還不能夠具有開放性,在講這首小令的情語時“斷腸人在天涯”這一句時,沒有做到深入下去,給人一種沒有沉下來的感覺,有的只是泛泛地講,沒有點到重要內(nèi)容上。
《秋思》教學反思13
《天凈沙秋思》是多么的精練,古人宋玉曾說“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全篇僅五句,二十八個字,既無夸張,也不用典,純用白描勾勒出這樣一幅生動的圖景,前四句沒提到過一句作者的思想感情,卻沒有一個字不在抒發(fā)著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過眾多自然景物的羅列,就把濃重的深秋色彩,刻畫得淋漓盡致。今天我與學生一起學習了《天凈沙秋思》,課后我經(jīng)過反思,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這節(jié)課上,我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渲染這種濃烈的悲苦之情。我采用圖文結(jié)合的講解方法來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詩人流浪他鄉(xiāng),心中孤寂悲傷的思鄉(xiāng)之情。詩中“小橋流水人家”穿插在這種悲涼的曲調(diào)當中,將樂景與哀景融為一體,更反襯出他的思鄉(xiāng)愁緒。但是,我想這曲小令除了讓學生理解詩句,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更應該讓學生學會這首小令的寫作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第二,講完這節(jié)課,我感到語文課堂一定要緊緊抓住教學重點,能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鐘內(nèi)最大容量地去訓練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語文課應力求達到知識與情感的有機結(jié)合。在此同時,聽過好幾節(jié)語文課,有些教師只在于過多進行內(nèi)容分析,而忽視了作者的情感抒發(fā),“文以情而發(fā),”我始終還是堅信這樣的一句話,因此在課堂上我僅僅抓住“秋思”的主題,讓學生圍繞詞語、句子進行品讀和賞析,品讀了一幅“深秋晚景圖”(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同時對一些重點的詞句進行拓展延伸,像講到“昏鴉”時,我讓學生讀相關(guān)詩句“饑啅空籬雀,寒棲滿樹鴉。荒涼池館內(nèi),不似有人家。元稹;桫f何處落,野渡少人行。黃葉聲在地,青山影入城。文天祥”這樣更能加深學生對“昏鴉”意象的理解。
第三,我感到一堂課除了夯實教學重點,緊緊抓住教學情感外,更為重要的是精妙的教學設計。這是個逐漸成熟的教學功夫,教師一定要有教學敏感性,當看到課本的每一篇文章時,要很快地找到切入點。這節(jié)課我就以“秋思”為切入點。另外,在聽課時,我還發(fā)現(xiàn)了九年級的一位老師在講文言文時,從文題的重要的字去找切入點,而由文題的兩個字來統(tǒng)領(lǐng)全文,使整個教學設計緊湊而有序。
第四,古代詩歌的教學任務,不能停留在以誦讀為主要手段來使學生感知詩的韻律美上,而要循此繼進,采用多種方式來使學生產(chǎn)生朦朧的美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聯(lián)想的能力,我采用“學生自己用話描繪詩歌”的方式既加深學生對詩的內(nèi)容的理解,又鞏固學生對詩句的記憶,還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大腦活躍起來,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語言組織能力,真正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之中了。
第五,意象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古人以為意是內(nèi)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的物象;意源于內(nèi)心并借助于象來表達,象其實是意的寄托物。
我認為要讓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通過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層面引導學生感悟詩歌意境的美,要充分尊重審美心理的形成規(guī)律,要注意意象的特點品質(zhì)和詩人情感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
在分析意象組合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行再創(chuàng)造,意象之間似離實合,似斷實續(xù)的狀態(tài)被學生還原了。如在分析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幅蒼涼悲壯的秋行圖。原來景是人眼中的景,而人是天涯斷腸人,所以第一層形成的動靜相迭的事態(tài)描繪的其實是天涯淪落人那種顛波流離、潦倒無依的曲折境遇和哀惋凄苦的多重心態(tài)下的情感軌跡。學生亦能從這樣畫面的還原和情感的體驗,將詩歌意象通過鑒賞升華為一個境界,也就自然得到了意境的審美升華。
詩歌鑒賞的教學,應該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感知體驗,從此來培養(yǎng)文化的感悟能力,形成素養(yǎng)。在過去的詩歌教學中,由于應試專家和老師們精心炮制詩歌鑒賞的解題技巧,學生并沒有進行真正的鑒賞活動,而是追求技巧的運用和答案的要點的完整性,跳過了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層面。我認為詩歌鑒賞的教學要充分尊重審美心理的形成規(guī)律,從術(shù)語、文化知識的抽象的植入轉(zhuǎn)變到文化感悟的培養(yǎng),展開合理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有關(guān)詩句的意象、意境,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最后,在這節(jié)課上,我在今后教學更需要注意的是,我講的語言還是太多,不能夠做到簡煉,在教學有序的銜接時,不能夠做到很好地過渡,過于太強勢,課堂設計的教學問題還不能夠具有開放性,學生不敢舉手大膽發(fā)表言論,還需要在以后的課堂上多引導學生大膽主動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講這首小令的情語時“斷腸人在天涯”這一句時,沒有做到深入下去,給人一種沒有沉下來的感覺,有的只是泛泛地講,沒有點到重要內(nèi)容上。還有沒有課外拓展知識,還需多拓展課外知識,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回歸現(xiàn)實生活,用心感悟課文知識。
《秋思》教學反思14
《漁家傲秋思》是本學期誦讀材料中的一首宋詞,是范仲淹在西北軍中的感懷之作,描寫了奇異的塞下秋景,抒發(fā)了身處邊塞的征人之情。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從題材、情調(diào)到藝術(shù)方面都為宋詞開拓了新領(lǐng)域。
值學校讀書節(jié)之際,我選擇并執(zhí)教了這一節(jié)誦讀公開課。作為誦讀課,執(zhí)教這首宋詞,我其實挺茫然的。從備課到上課,都進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斟酌,也請教了同年級的老師,慢慢有了一點頭緒,也漸漸有了一種撥開云霧見到青天的豁然開朗的感覺。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許教學的理念還不夠先進,思想還不夠成熟,但總算是一種嘗試,一種學習,一種和同仁之間的研討,一種思維火花碰撞的交流。
一、矛盾中的思辨
誦讀課,顧名思義,應以誦讀指導為主,我心知肚明?蓚湔n時,就一直在
傷腦筋,怎么指導,孩子誦讀呢?
想起之前一些老師執(zhí)教古詩誦讀課時,引導學生了解詩詞的平仄,并學習吟唱,品味出了詩詞獨特的韻律美,一時也心癢癢的。但冷靜過后,還是做出了比較正;蛘哒f正確的決定,絕不做東施效顰的“傻事”。畢竟個人對詩詞的平仄不甚了了,誦讀水平也就這樣,怎能在課堂上盲目地去嘗試所謂的“高大上”了!這方面的思考也得到了同年級老師的贊同。
第一次備好課,我心里又矛盾著:我的教案賞析詩詞部分是不是太過詳實了,而誦讀指導的味兒卻遠遠不夠,感覺不像誦讀課,更像語文課,別人會有這樣的質(zhì)疑或評價吧?但這首詞作,無論是意境或情感都離學生比較遙遠,且蘊含典故,沒有一定的賞析品悟,學生根本無法感受,那怎能讀出意境讀出情感呢,怎能讀得有情有味呢?讀不好,就是最大的敗筆。
困惑中無法找到出路,矛盾中無法得到解答,只好讓同事指點迷津。辦公室的老師看了我的教案,跟我不謀而合:“作為語文課,這樣上挺好,但這是誦讀課,課堂上只講一首宋詞略顯單薄,賞析太多,誦讀方法的指導要更有層次一點!笔前,可是補充什么內(nèi)容呢?有老師提出:下闋的情感體現(xiàn)在“淚”上,可不可以拓展些古往今來不同文人墨客的“淚”呢?在課堂上誦讀誦讀,體會不同“淚”中蘊含的情感?苫丶乙凰眩瑢W過的詩詞中含“淚”的詩句太少太少,如若補充陌生的詩句,學生對詞作都不理解,對作家都不了解,怎能吟誦出感情呢?又有老師提出:拓展同一主題——滿腔愛國情懷卻壯志未酬的詞作,比如:陸游的《訴衷情》、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讓孩子在誦讀中品味感受。是啊,同一主題,更能激起學生情感共鳴,于是便決定做這方面的嘗試。與此同時,賞析品悟部分抓關(guān)鍵詞、關(guān)鍵句,更集中一點。誦讀方法的指導提煉得再明確一點,層次感再強一點,讓課堂的誦讀一次比一次精彩,以達到理想的境界。
二、遺憾中的成長
有人說:遺憾也是一種美。我要說:遺憾也是一種成長。
教學中,我以“誦讀三步曲”展開:
1、整體感知,字正腔圓地讀,
2、理解詞意,有板有眼地讀。
3、賞析品悟,有情有味地讀。
可由于第一、二環(huán)節(jié)比較拖沓,走得太過謹慎、平穩(wěn),所以導致誦讀的第三環(huán)節(jié)教學略顯倉促,最后的拓展也根本沒來得及引導學生誦讀。之前想得那么多,在矛盾中掙扎、斟酌了許久,卻因為課堂節(jié)奏得把握不到位,自我調(diào)控的能力不夠,而留下了小小的遺憾,心里還是有點失望的。
但經(jīng)過老師們的`點評,我反而覺得這是一次寶貴的成長之旅。
“在知人論世交流過程中,學生的資料交流太過零碎,應指導學生學會搜集有價值的資料,并進行整合!笔前。@是一種多么重要的學習能力!謝謝老師的提醒指點!
“前面走得再穩(wěn)當扎實,可后面的腳步匆匆,致使精髓內(nèi)涵無法彰顯,也會讓別人對你前半堂課的種種好感抹滅殆盡。何必呢?既要注意細節(jié)的處理,也不能忽視宏觀的掌控!钡拇_,課堂教學切記不要闖入“虎頭蛇尾”的誤區(qū)呀!謝謝老師的不吝賜教!
總之,一次矛盾一次思辨,一次磨練一次蛻變,一次遺憾一次成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無論是誦讀教學還是語文課堂教學,都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我一直在學習中,在摸索中,即使沒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即使沒有“春色滿園”的一天,但我始終相信“雨后的彩虹是最美的!”
《秋思》教學反思15
拿到《天凈沙秋思》這首小曲的時候,我考慮最多的,就是如何去上好這節(jié)課。這首小曲短小精悍,特色鮮明。但如何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nèi)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而又不顯空洞,就成了我這節(jié)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于是,我上網(wǎng)查閱了大量資料,希望能找出適合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路卻終不能得。眼看離講課就剩一天的時間了,我卻一點思路也沒有。沒辦法,我想,還是以不變應萬變吧。只要我對教材吃透,就能應對自如。所以,我把這首曲反復研讀,直到爛熟于心。
雖然沒想好如何去上這節(jié)課,但我心里卻有個堅定的信念: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關(guān)注學生的習得。有了這個信念,下一步的教學思路也就逐漸顯現(xiàn)出來了:讓學生確定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課后也證實了這種做法的可行性。
確立了教學目標后就好辦了,圍繞目標展開教學。一是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一是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寫法。
在設計朗讀者一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最初的想法是讓學生在熟讀基礎(chǔ)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展示,如果學生讀的還需要提高,就讓學生聽課文的范讀去感受。充分的準備總能帶來良好的'效果,學生在展示的時候積極性很高,有個別展示,有兩位同學的展示,有小組展示,同學們聲情并茂,十分投入。
有了讀這個基礎(chǔ),再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切都自然而然。
為了讓學生的素質(zhì)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我又設計了“寫、畫、讀、唱”《天凈沙秋思》環(huán)節(jié),并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學生也是熱情高漲的完成了任務。
唯一的一點遺憾就是在拓展白樸的《天凈沙秋思》的時候,時間緊張,完成的有些倉促。但我深深地知道。是因為學生前面參與熱情高和參與度高造成的。我于是把它化為作業(yè),讓學生課下繼續(xù)去品析。
整節(jié)課下來,聽課老師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從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到教學目標的達成;從教師的素質(zhì)到學生的活動……但我深知,我還差的很遠。如教學語言的組織,教學機智的運用,對課堂教學時間的掌控……
在這個教師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素養(yǎng)都很高的學校里,我感覺自己真的是滄海一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秋思》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秋思》的教學反思03-23
《秋思》教學反思01-29
秋思教學反思12-30
秋思教學反思04-07
《秋思》教學反思03-09
《天凈沙秋思》教學反思01-13
天凈沙·秋思的教學反思02-24
《天凈沙秋思》教學反思02-13
天凈沙秋思教學反思04-07
《天凈沙·秋思》教學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