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
《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教學反思學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后,很多學生在作業(yè)中經(jīng)常在計算三角形面積時,總是忘記除以2。訂正作業(yè)時,大部分同學都知道自己是忘除以2了,可是這樣的情況還是時常出現(xiàn)。我很是困惑,難道是我的教學在哪里出了問題?我反思我的課堂教學。
我回憶了自己的教學過程,在探究三角形面積計算前,先讓學生用書上剪下的幾對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進行探究,再進行班級交流。學生順理成章地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邊形,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輕松地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S=ah2。從表面上看,學生動手操作了,實際上學生只是根據(jù)教師的設計機械地拼一拼。為什么會想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來拼?還有其他推導方法嗎?學生根本就沒有主動地思考,更談不上猜想和創(chuàng)造。這樣的操作是膚淺的,因此學生的記憶也是不深刻的。這樣想來,學生作業(yè)時會忘記除以2也是情有可原。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教師用一條無形的線牢牢地捆住了學生,讓學生用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形四邊形,老師預先設置了一個坑,讓學生往下跳,這怎么還叫探究呢?我想,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我們?yōu)閷W生提供的探究性的學習材料要有一定的思維含量,要有利于展現(xiàn)知識的生成過程,要為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服務。要讓學生自己跳著摘到果子,而不是為學生架好了梯子讓他們?nèi)フ,F(xiàn)行教材直接為學生提供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讓他們嘗試拼成已學會面積計算的圖形,這樣的材料,其思維含量明顯偏低,這樣的探究,缺失了學生主動尋找材料的過程,就會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策略意識的培養(yǎng)。
基于以上思考,我給學生留了這樣一個回家作業(yè):
你還能用其他的方法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結合你的推導方法說一說為什么計算三角形面積時要除以2。
第二天,在交流時,學生興致很高。有的把三角形攔腰截斷,拼成平行四邊形,并作了說明:因為這里的高是原來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用三角形的底乘高后要除以2;還有的把三角形轉化成長方形(同教科書P16上你知道嗎?半廣以乘正從的做法),并說明:這里的底是原來的一半了,所以要除以2。這里,由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自己想辦法探索發(fā)現(xiàn)的,他們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就非常深刻。我想,這種探究不是依靠教師一廂情愿的暗示、授意,而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探究。探究中,學生經(jīng)歷了主動建構的過程,這才是有價值的探究。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2
1、學生的潛力是不可小視的,只要教師敢于放手,孩子們會回給老師很多的驚喜。但是,這個“放”卻不是隨意的。而是在前期大量能力培養(yǎng)前提下,才能適度放手的。也就是說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不要停留在本課,而是要看到學生的未來,一堂課的收獲不該只是一時的,而是有延續(xù)性的。這樣的課堂才能讓學生收獲更多只是以外的能力。
2、教材、課堂、教學方法都只是載體,真正的目標在學生學的過程和結果。因材施教,不該只是一句空話,根據(jù)本班孩子的特點適度的修改教材的內(nèi)容和順序,或許能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教學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
3、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基礎是“讀懂”。教師要讀懂學生,也要培養(yǎng)學生讀懂別人的本領。學會表達的同時,更要學會如何傾聽。
4、我認為本課的亮點在學生自主探究和匯報的環(huán)節(jié),沒有太多的要求和約束,孩子們都能自發(fā)的合作,整合資源共同探究。孩子匯報的'內(nèi)容都是自己剛剛親身經(jīng)歷的,雖然有些語言有待完善,但是真實平實。旁聽的同學和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對匯報的同學加以“提問”和“質(zhì)問”,在這種類似“論文答辯”的為氛圍中,匯報的學生在一點一點完善自己的結論,旁聽的學生也在學著傾聽和讀懂他人。
5、輕松和諧共同探究的學習氛圍會是一個高效的課堂。任何一堂課,無論“設計”得再完美,再完善,都不可避免會有意想不到的生成出現(xiàn)。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前備課,甚至可以設計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每一句話。但是,孩子們卻無法提前準備,他們表現(xiàn)都是“即興”的。所以,我覺得課堂不該是一場“彩排”得萬無一失讓人賞心悅目的“大晚會”,那樣的課堂華而不實。如果老師能與孩子們共同呈現(xiàn)一場主題鮮明的“脫口秀”,是否會更有時效性呢?當然,這場“脫口秀”看似隨意簡單,實則需要教師對知識點有深刻的分析,對授課內(nèi)容有清晰的思路,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有準確的評價,同時也體現(xiàn)出教師自身的能力,以及平時對學生數(shù)學能力的培養(yǎng)。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3
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機會,使他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
這節(jié)課,我將知識目標定位為: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深刻體驗和感悟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能力目標定位為: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情感和意志目標定位為: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會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并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整節(jié)課中,我注意從每一個細微之處著手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孩子,比如揭示課題后,我便對學生進行調(diào)查:哪些同學知道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哪些同學不知道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再有就是有哪些同學不但知道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而且還知道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從而幫助他更好地完成學習的過程。他如果是第一種回答,我會表揚他,不但能在學校學到知識,而且還能通過上網(wǎng)、讀書等渠道學到知識;他如果是第二種回答,我會告訴他,沒關系,這是新知識,只要努力就能學會;他如果是第三種回答,我會鼓勵他繼續(xù)向更高的目標努力,總之,讓不同的孩子盡自己的所能學不同的數(shù)學。
在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時,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首先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圖形,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三角形與你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有什么聯(lián)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半,然后再讓學生用一個三角形,想辦法把它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通過兩次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
這節(jié)課學生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活動中是自主的、是開放的,讓學生體驗了“再創(chuàng)造”,但在本課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第二次操作活動中,參與面不夠廣,部分學生手中拿著一個三角形無從下手,不知如何進行轉化,在推導驗證過程中也只是被動地接受。如果讓他們充分地操作體會,時間又不允許。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也是我們需要反思的問題。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4
《三角形的面積計算》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在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并能運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計算相關圖形的面積,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我認為教學重點應該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比如滲透轉化的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操作中掌握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設計了三個學生的學習活動。
一、動手操作 嘗試轉化。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操作,但是并沒有直接讓孩子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去拼,而是給了它們一個裝有不同的三角形的學具袋,讓其選擇材料嘗試轉化,目的是看學生能否想到不同的轉化方法,去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調(diào)動學生思維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在操作中向學生滲透旋轉、平移的.方法。
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匯報關系。
轉化成學過的會求面積的圖形,這只是學習的第一步,發(fā)現(xiàn)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三角形的關系,才能使三角形面積公式的出現(xiàn)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給了他們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和小組交流的時間。
三、得出結論,總結公式。
如果學生能在第二個學習活動中把功課做足的話,自己總結寫出三角形面積公式是不成問題的,但是不是有沒有理解透的,所以我又追問三個問題:“為什么除以2”“除以2之前算的是什么?”“對于這個公式還有疑問嗎?”包括讓孩子回頭想并口述整個推導過程,都是為了讓學生加深理解。
教學反思:
反思整個環(huán)節(jié),我感覺雖然學生動手操作了,但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牽著學生鼻子走的意思,沒有更多的猜想和創(chuàng)造。對于“為什么會想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來拼?還有其他推導方法嗎?”沒有思考。缺失了學生主動尋找材料的過程,影響了學生解決問題策略意識的培養(yǎng)和對知識的建構。
基于以上思考,我想再教學這一內(nèi)容時,能不能引導學生自己尋找方法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纯茨芊裼卸喾N新穎的、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方法出現(xiàn)。如果是學生自己想辦法探索發(fā)現(xiàn)的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他們對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的理解將會非常深刻。這種不依靠教師暗示、授意的探究,是真正意義上的探究。在這種真正意義的探究中,學生經(jīng)歷了主動建構的過程,這才是有價值的探究。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5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初步了解了轉化與平移的數(shù)學思想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中,我重視讓學生動手操作,鼓勵、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操作、討論、交流等方式,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得出計算公式,學生在師生、生生及小組間的互動中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對于十歲左右的兒童來說,空間觀念是從經(jīng)驗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鑒于此,這節(jié)課我采用了通過實踐操作組織教學,通過大膽放手,讓學生在猜、剪、拼、想、議中學習數(shù)學,在學生動口、動手、動腦中研究數(shù)學,在自主、自由中“發(fā)展”數(shù)學。
1、激發(fā)求知需要
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由長方形花壇面積過渡到三角形花壇的面積,讓學生猜想三角形花壇的面積如何計算,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需要,發(fā)展了個性,而且讓學生懷著好奇心進入自主的對新知識的探索活動中去。
2、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合作意識
這節(jié)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給了學生對新知探討充足的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小組討論盡情地表現(xiàn)、發(fā)展自己,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指導者、合作者的作用。我提供了多次學生交流的機會:把學具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討論轉化成的圖形與原三角形的關系等。學生通過互相幫助、分工合作、互相激勵來促進彼此的學習,形成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學生學會了交流,充分發(fā)揚了教學民主。
3、培養(yǎng)實踐能力
一位教育家說過:“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因此,課堂教學必須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創(chuàng)新舞臺和時空,順著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感悟知識。動手操作的過程,是學生手、眼、腦等多種感官協(xié)同活動的過程,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能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還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果把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這一環(huán)節(jié)照本宣科,學生也能理解,但只是按部就班,談不上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本節(jié)課在教學思路上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淡化教師教的痕跡,突出學生學的過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概括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使學生在拼剪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先讓學生獨立操作,分組合作探究,從不同的角度進一步驗證得出結論,初步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這樣采用了剪剪拼拼、操作討論的方法,找到了三角形如何轉換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方法,為圖形之間的關系架設了橋梁,使知識融會貫通。
4、鼓勵自主探索
本課在進入新授時沒有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灌輸給學生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而是學生在實踐操作后,自主得出結論,由學習中的問題,產(chǎn)生了思維火花的碰撞,通過不同的剪拼方法,殊途同歸都能達到推導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目的',深化了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這里較好地滲透了歸納、概括等數(shù)學思想。學生從自己的“數(shù)學現(xiàn)實”出發(fā),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自己動手、動腦“做數(shù)學”,用操作、觀察等,獲得體驗,并作類比、分析、歸納,逐步達到數(shù)學化、嚴格化和形式化。
5、不足之處
但我覺得,整節(jié)課還存在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如在擺拼轉化圖形時沒有出示一些沒有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讓學生擺拼;量度紅領巾時沒有充分讓學生去量度。另外,在課本的練習中,有這樣的一道題:
已知三角形的面積是36平方厘米,底是8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在作業(yè)時學生答案五花八門:36÷2÷8、36-8÷2、16×2÷8 ,甚至有學生對此題束手無策。這可能與未處理好教學目標與學生探究能力之間的關系有關,部分學生對三角形與轉化后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lián)系浮于表面,還沒有更深入的理解。要解決好這樣的問題,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還有待于我不斷地思考和探索。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6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是學生在充分認識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同時它又是學生以后學習梯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教學著重要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從而加深三角形與已學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重點在于理解三角形公式的推導過程,會根據(jù)公式進行計算,還要強調(diào)學生不能忽略三角形面積公式中除以2。
上課前我?guī)ьI學生一起復習我們所學過的圖形的面積公式,長方形面積=長寬,S=ab,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S=a2 ,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S=ah。然后引導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是如何推導出來的,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剪開,通過平移后得到長方形,長方形的面積和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等于原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于原平行四邊形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幫助學生回憶轉化的教學思想,并直接引出課題,開門見山。
讓學生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各種三角形,六人一組,動手拼一拼,想一想,怎么把三角形轉化成我們所學過的圖形。這一活動安排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自主探索的過程。當同學們都拼好之后,我找個別小組介紹他們是怎么拼的,第一小組匯報,學生告訴我,他們是用兩個銳角三角形拼成的一個平行四邊形。我隨即拿了兩個不一樣大小的銳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問學生,為什么我拼不成?學生立馬就能指出因為它們形狀不一樣大。然后引導學生指出是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加深學生對完全相同的理解。第二組是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鈍角三角形拼出的平行四邊形,第三組是兩個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了長方形。讓學生繼續(xù)討論,這幾種拼法有
什么共同點,在交流比較中概括出結論,即用兩個形狀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當學生指出所拼出的都是平行四邊形時,我設下問題,直角三角形拼出的不是長方形嗎?學生一起告訴我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加深學生對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的理解。當學生把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聯(lián)系起來時,引導學生去共同發(fā)現(xiàn)三角形和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它們等底等高,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加深學生對三角形計算公式的深刻理解。并且強調(diào)為什么要除以2。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公式讓學生自己總結三角形面積公式=底高2,S=ah2。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7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這節(jié)知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以及平移等知識與能力之后學習的。為了能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由厭學、苦學變?yōu)橄矊W、樂學,因此在設計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是這樣構思的:
一、運用躍進式提問引入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指教師運用直觀形象的具體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設障布疑,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需要的一種教學方法。首先在復習這一部分我出示兩個一大一小的三角形讓學生比較,兩個三角形的面積誰大誰小,這是一目了然的,每個學生都能回答。然后進行跳躍性提問:“大多少”?這種簡捷的躍進式提問,強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心理,很快便產(chǎn)生期待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去引導學生探究新課。此時,所面臨的問題的實質(zhì),就是求兩個三角形的面積各是多少?由此引出了這節(jié)課的課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二、以動激趣,揭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動手操作,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梁,幫助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另一方面,豐富的情感體驗可把客觀上的“要我學”內(nèi)化為主觀上的“我要學”,改變學生消極被動的學習局面。學生在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之前已有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知識基礎,直接將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個全等三角形來進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思路,比用兩個全等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思路來得簡捷、明快,更易于被學生接受。因此,我改變了教材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的方法,而是先在復習部分利用手中已有的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圖形,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求?使學生回顧起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后教師邊說邊畫對角線進行演示,將這個平行四邊形沿著對角線把它剪成兩個三角形,并將其重疊在一起,說明得到的一個三角形面積是原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即三角形面積應該等于底乘高除以2。這樣,用不到幾分鐘的時間,就揭示了三角形的面積算法。動手操作,創(chuàng)設情境,具體形象且具有直觀的特點,使知覺和思維變得更直接、更迅速、更深刻,從而獲得成功的樂趣。
三、多方驗證,創(chuàng)設探索性問題的情景。
情景教學的一個長處是設障布疑,鼓勵學生去探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此,我接著引導學生深入驗證活動。用沿著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剪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得到了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這一方法對用“底×高÷2”計算三角形面積是否可*?我順勢引導,進行深入質(zhì)疑。三角形有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用“底×高÷2”這個方法是否適用于所有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呢?從而將學生的.思維活動推向一個新的高潮。這時,又讓學生運用已有的各種學具進行擺弄、操作,這樣學生學到的不只是公式本身,而是動手操作的能力,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產(chǎn)生了強烈的情緒感染,學習氣氛非常濃厚。
綜觀整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注重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分析推理的能力;同時激發(fā)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生真正的成為了學習的主人,真正的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但是,通過本節(jié)課也看到了教師需要努力的方向。譬如由于比較緊張而導致教態(tài)不自然或教學中間環(huán)節(jié)有遺漏等現(xiàn)象。雖然今后的教育道路還很長,但我現(xiàn)在就會努力,每一節(jié)課都會與我的學生共同成長。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8
一、激情導入,發(fā)現(xiàn)問題
首先學生通過對多邊形圖片的欣賞,說一說能否計算少先隊大隊旗的面積和計算紅領巾的面積,提出求三角形的面積問題,其次讓學生比較任意兩個三角形的大小。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集中在一起,進入一種智力的最佳狀態(tài)。
二、嘗試操作,探索問題
。ㄒ唬⿺(shù)方格
1、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求出三個三角形的面積。(小組內(nèi)分工合作)要求學生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積接著引導學生觀察,這三角形的高和底的長度同它的面積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啟發(fā)學生猜想。
2、看一看電腦博士數(shù)出的每個三角形的面積。同時會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較麻煩,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呢學生可以通過拼圖形這個游戲來實現(xiàn).
(二)拼圖形
1、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
。1)教師參與學生拼擺,個別加以指導
。2)電腦演示拼擺過程
。3)討論:拼成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每個銳角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2、把一個三角形分割、拼成一個長方形
。1)學生拼擺
。2)電腦演示拼擺的過程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
(1)組織學生利用手里的學具試拼
。2)電腦演示拼擺的過程
提問: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4、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來拼
(1)由學生獨立完成
。2)電腦演示拼擺的過程來幫助學生理解旋轉、平移的過程
(三)歸納三角形面積
1、老師提問引導學生觀察:(1)用兩個什么樣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個學過的平面圖形?(2)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與三角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3)三角形的底和高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與長方形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與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學生觀察討論相互交流,弄清面積關系以及底高之間的關系。
2、推導公式
。1) 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
。2) 引導歸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三角形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2 =底×高÷2
。3)強調(diào)三角形面積計算中的底是相應平行四邊形的什么?高是相應平行四邊形的什么?為什么除以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積,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什么?
通過學生動手拼圖,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提供給他們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考察和再創(chuàng)造數(shù)學知識。同時,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能很好表現(xiàn)出圖形的拼擺過程。學生不僅掌握了新知,更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三、自學例題,解決問題
1、自學例題
。1)例1、一種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學生獨立解答。
例題教學采用分析,并練習校對形式,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應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題快的學生可以點擊典型例題從中可獲得更多的知識。
2、出示嘗試題
其次,通過所學的知識計算紅領巾的面積,然后編出嘗試題。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數(shù)學應淡化其抽象性,而深化其應用的廣泛性,于是前后呼應,通過測算紅領巾的面積,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生活中用。
四、應用拓展,升華問題
1、競賽題。
計算少先隊中隊旗的面積(只要列式)。看誰想得最快,解法最簡便。通過討論區(qū)讓學生充分利用媒體交互功能快速找出解題的多種方法,并評出以第三種解法構思巧妙,把下面一個三角形移到上面,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2 、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時,我給學生準備了各式各樣的學具,讓學生自主選擇,用多種方法進行試驗,對教材進行很好的補充和拓寬。
3、學生通過提供的拓展資料或資源網(wǎng)站了解更多的知識。
拓展性作業(yè)
我校20xx年要在學校校園中種一塊近似三角形綠化帶,面積是15平方米,請你當個小設計家,可以有幾種設計方案?這樣開放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最后,讓學生利用本節(jié)課這種學習方法,學習本單元的其它兩個教學內(nèi)容。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9
五(5)班學生總體來說思維活躍、個性較強,我針對這一實際,對教學進行了這樣的安排:在揭示課題后,我讓學生自己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兩次操作:第一次,把三角形拼成以前學過的會計算面積的圖形,并從拼擺中使學生明白只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邊形;第二次,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拼好的圖形,自己推導出三角形和所拼的圖形有什么關系,從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最后讓學生把得出的三角形面積公式應用到練習中。
本節(jié)課中,我覺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滲透“轉化”的思想“轉化”是數(shù)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在課的開始,學生把一個長方形的花壇平均分成了兩個直角三角形,借助長方形的面積算出一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學生初步感到直角三角形和長方形有一定的聯(lián)系。課中,通過兩次的實踐操作,學生更加明白了其實三角形可以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在課的結尾,我再適時進行了總結:當我們遇到一個新問題時就可以動腦筋把它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就知識。這樣,“轉化”思想貫穿于課的始終。
二、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其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在這節(jié)課中,我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對三角形進行拼擺,再讓他們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讓其他小組的同學對黑板上的圖形做及時的補充;在小組合作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時,我也盡量讓學生對其他各組的推導過程進行補充或提出異議,讓學生在交流中學到了知識,在交流中看到了可以用許多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但許多問題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不可能靠一個人的'力量完成,必須靠大家的力量,培養(yǎng)了彼此間的合作與協(xié)作精神,同時深切地感受到集體合作的重要性。
三、重視數(shù)學的應用性學以致用是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課的開始,我讓學生在欣賞美麗的西湖的同時,解決園林工人遇到的問題:把一塊長方形花壇平均分成兩半,你認為應該怎樣分開呢?如果平均分成了兩個直角三角形,那每個三角形的面積又是多少呢?課中,我又讓學生求紅領巾的面積、算出標志牌的大小。這些都讓學生認識到了數(shù)學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體會到了數(shù)學的應用性。
當然,本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一、推導三角形面積的方式太過單一在推導三角形的面積時,我只讓學生進行了拼擺,其實對于部分學生來說,他完全有可能想出如割補、折疊的方法。我考慮到課堂時間的有限,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也不強,就沒有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
二、課堂設計不夠開放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的回答、操作都在我的預想中進行。仔細想想,這節(jié)課其實是有很多地方能夠讓學生冒出思維的火花,讓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現(xiàn)的,而我卻把學生框在了自己設計的教案中。因此,這節(jié)課完全可以設計得更開放些,讓學生課前先尋找需要實驗的素材,自行確定其研究方案,真正實現(xiàn)根據(jù)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
三、 對于課件的使用還沒做到恰到好處。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成功之處在于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學生通過直觀演示,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過程,同時也體驗了數(shù)學的探索活動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但也有很多的缺點:
首先是創(chuàng)設情景方面有點欠缺。我沒有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新知識的愿望,以良好的心態(tài)進入學習。而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有點超之過急。
二是教學語言不夠簡練。重復的太多,簡明扼要才是真正的數(shù)學課堂語言。三是不能大膽放開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是由我提出來的,并不是學生通過交流,思維的碰撞產(chǎn)生的,因而,實際上我在課堂上還是以自我為中心,學生圍著我的思路轉。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再我的腦里還沒有解脫出來。在今后的教學中取長補短,努力學習新的理論知識,使我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成功之處在于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學生通過直觀演示,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過程,同時也體驗了數(shù)學的探索活動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
首先是創(chuàng)設情景。我沒有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新知識的愿望,以良好的心態(tài)進入學習。而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有點超之過急。
二是教學語言不夠簡練。重復的`太多,簡明扼要才是真正的數(shù)學課堂語言。三是不能大膽放開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是由我提出來的,并不是學生通過交流,思維的碰撞產(chǎn)生的,因而,實際上我在課堂上還是以自我為中心,學生圍著我的思路轉。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再我的腦里還沒有解脫出來。在今后的教學中取長補短,努力學習新的理論知識,使我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1
《三角形面積計算》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操作中掌握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一、動手操作,用拼擺法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將三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并比較每個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各部分間的關系,同時在操作中向學生滲透旋轉、平移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個個都很積極、很投入地動手操作,極大調(diào)動了學生思維活動。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培養(yǎng)合作精神
在這節(jié)課中,探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與三角形面積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積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來的?在探討這個問題時,我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在討論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既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躍課堂氣氛。
三、用割補和折疊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習三角形面積公式會以在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中獲得的經(jīng)驗,遷移到學習三角形面積之中,在探討把一個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時,有的學生用在平行四邊形中學到的割補法把三角形轉化成了長方形,有的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還有的用折疊的方法折出了兩個長方形。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每個學生都在積極的參與,認真的思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我也充分的感受到學生濃郁的探究熱情。
此外,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平時教學方式上的不足。例如學生在探究問題時,我有時操之過急,沒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活動時間。在重難點的地方處理過快,留有遺憾。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2
《三角形的面積》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多邊形面積》中的內(nèi)容,《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和諧小學吳鳳琴。本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目標可以定位兩個:1.通過拼一拼,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三角形的面積。2.能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兩個目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對于第三代導學案的使用,我們一直處于探索中,邊使用變改動,但都是根據(jù)學情來確定的。這節(jié)的課教學設計我是在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后稍作了調(diào)整后進行的。在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后,對于溫故知新中的做鈍角三角形的高一題我看學生做對的有兩三個人,就臨時加了處理這道題的環(huán)節(jié),平時只讓學生對改更正,不作處理。然后回顧了新課先知中本節(jié)課的難點,探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原來三角形的關系,然后看怎樣得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接下來進行分層訓練。最后總結,教學反思《《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和諧小學吳鳳琴》。一節(jié)課下來,總結得失有如下幾點:
一、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
1、由于預習較充分,學生都能用轉化思想講出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探索過程,雖然語言不是那么簡練,這說明學生確實經(jīng)過了思考,交流。
2、這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學生的自信,敢于質(zhì)疑。在在分層訓練中,李嘉瑤寫出并講述了分層訓練(二)中第1小題的思考過程后,本人認為她講的非常精彩,可是當她講完后隨即就有同學質(zhì)疑,周萬里說她寫的語言不夠準確,應該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少寫了拼成一次,宮浩真說應該用他的那種解法最好,于是我就對比了兩種解法,讓同學們評判,從中選出了最優(yōu)解法。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
1、教師本人的總結語言欠精煉。在學生探索出三角形面積公式后,表述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原來三角形的關系時,應該總結出它們是等底等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積是底×高÷2,我總結的比較啰嗦。所以在教學中還要繼續(xù)提煉語言的準確、精煉程度。
2、小組交流不太充分。在探索面積公式時學生進行了交流,在分層訓練時,沒有讓學生在互講思考過程。這一點在今后教學中還要特別注意,不能只重展示輕交流。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3
“三角形的面積”是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面積、正方形的面積及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根據(jù)新課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學應該由原來教師單純的教轉變?yōu)橐龑W生學會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操作中掌握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新課前讓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到過程,先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剪),然后平移到另一側(移),拼成一個長方形(拼);再回想三個問題:
1.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關系?
2.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么關系?
3.拼成的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高有什么關系?讓學體會轉化的方法,為下面探究為三角形面積的做了方法上的鋪墊。
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而紅領巾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事物,關于它的面積是多少,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我本著生活中產(chǎn)生數(shù)學,又作用于數(shù)學的理念。所以我以求一條紅領巾的面積是多少來導入新課,這樣會比較自然。然后讓學生猜測怎樣求三角形的面積?
生1:沿著三角形的高剪開,把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對于這一錯誤想法我采用了直觀演示的方法,讓學生觀察這種方法不可取。
生2:用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正方形,用鄰邊相乘。對于這位學生的錯誤想法我讓她演示。該生拿著自己的兩個三角形進行演示,的確拼成了一個正方形。我問:“鄰邊相乘求的是三角形的面積嗎?”該生恍然大悟馬上更正說:“應該再除以2”。這時我出示了任意的兩個三角形進行拼組,讓生觀察能否拼成正方形。通過觀察驗證這些方法都不可取。
生3: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根據(jù)該生的回答下面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將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并比較每個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各部分間的關系,同時在操作中向學生滲透旋轉、平移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結合圖形啟發(fā)引導學生說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之間的關系。采用指名說、同桌互說、齊說等方法加深學生對過程的理解。提醒學生在運用公式進行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問什么要除以2?讓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理解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新課程非常重視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強調(diào)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讓學生運用所學三角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如:求紅領巾面積,求安全警示牌面積,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學習不但互動有趣,而且富有生活氣息。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應該多補充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嘗到應用知識的快樂,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這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本節(jié)課的基本數(shù)學思想應該是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也就是把計算三角形的面積轉化為學生已學過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來思考,從而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從教學形式上看,我基本已經(jīng)做到了,但是,要知道教學目的不僅是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而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3
《三角形的面積》是在教學了長方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之后進行的新的圖形的面積的計算內(nèi)容。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轉化的思想能夠找出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難點是理解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中為什么要除以2。同時,突破重點的過程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新的難點。尤其是對于那部分學困生來說,通過把三角形的面積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從而在抽象出此時三角形的底和高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是相等的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上,肯定會出現(xiàn)一部分學生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通過以下環(huán)節(jié)來輔助本節(jié)課突破重難點::
1、學生掌握了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所以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提問導入:“三角形的面積跟什么圖形有關系,可以讓我們想辦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積”。學生有過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經(jīng)驗,因此今天我在拋出問題之后,只是稍作考慮就想到了可以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來計算。學生們通過討論活動,得出方法,很高興,同時也找到了解決今后類似問題的思考方向。
2、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本節(jié)課在課前準備的時候我準備了三組完全相同的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讓學生在想到能把三角形的面積轉化成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之后,看著老師給出示的幾組圖形,然后把它們拼一拼擺一擺,看看能不能得出我們想要的圖形來。學生動手操作之后發(fā)現(xiàn):那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兩個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平成一個長方形,這樣,我們只要先計算出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的面積,然后除以2 就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積了。學生的思路頓時打開,暢所欲言中鞏固對三角形面積的理解: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然后進一步吧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底乘高代換了,就得到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這樣,本節(jié)課的重點就算是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中完成了。
3、練習時,設計的梯度是由易到難,主要是先讓學生學會熟練的應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求出面積來,然后再給出已知面積求高或底的題目,這樣的升華是讓不同的 學生在不同層次上有個全面的提升,從而實現(xiàn)“共同富!!本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是經(jīng)過仔細挑選的,因此比較有代表性,更能檢測出本節(jié)課學生理解的程度。
然而,在課堂上,學生喊得是轟轟烈烈,練習完成的也很不錯,幾乎全班同學在結束的時候都已經(jīng)熟記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也知道是怎么來的了。但是,卻忽略了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課上沒有強調(diào)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的關系,拋出一個問題全班同學都認為是對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的面積的2倍。因為我們?nèi)切蔚拿娣e是有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出來的,所以學生理所當然的認為這句話是正確的。我在講解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的關系的時候沒給學生講透徹,這兩個圖形必須是等底等高的情況下,才有2倍的關系,否則是無法比較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黑板上畫了兩個圖形:一個大大的三角形和一個小小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圖形,然后來判斷他們的面積大小是不是老師給出的那個結論中的話,學生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二者的關系必須建立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才能成立。這也正是因為我在新授環(huán)節(jié)中沒能給學生講清楚,因此才在快下課的時候用了近5分鐘的時間給學生重新“灌輸”!哎,看來教學這個東西,在課前必須是實實際際、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才行!
教學總是在教然后知學的困惑,如果在教之前就能夠把學中遇到的問題都掃清的話,相信每節(jié)課都會是精品課,無可挑剔!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4
“三角形的面積”是一節(jié)常規(guī)性的課,關于這節(jié)課的教案不少,課我也聽了不少,如何體現(xiàn)“觀念更新,基礎要實,思維要活”,我覺得以往老師們對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對課堂的設計以及處理都很不錯,而這節(jié)課讓我感觸很深。
1、符合新課改理念,突出了學生的發(fā)展,合理設計教學流程
以前的教學只是注重學生的雙基訓練,不重視知識的生成過程,而這節(jié)課的所有設計都圍繞學生的思維,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整節(jié)課體現(xiàn)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了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把整個學習過程放給學生,讓學生小組合作,全員參與,共同探究,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參與知識獲得的全過程。
2、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開放的探究式學習要不受任何人的約束,要有教師層層深入的引導。這節(jié)課設計中,教師注重教材的開放性和思考性,不斷鼓勵學生去思考,去探索不同的辦法,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自行總結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展現(xiàn)了自我,方法多樣且獨特,是以往教學所沒有的,效果很好。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3.構建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本節(jié)課老師賦予了學生很多思考、動手和交流的機會,教師扮演了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較好的體現(xiàn)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的核心進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還培養(yǎng)了他們敢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拓寬了學生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的空間。
這個案例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要實施新課改,最根本的還是教師角色的轉變,轉變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學生學,不斷形成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討論和思考更有價值,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不斷學習,提高個人素質(zhì),以設計出更好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師生共同成長!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5
《三角形的面積》是一節(jié)傳統(tǒng)的教學內(nèi)容。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習了長方形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形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根據(jù)新課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學應該由原來教師單純的教轉變?yōu)橐龑W生學會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操作中掌握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猜測入手,激發(fā)學習興趣
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猜測:你認為三角形的面積大小與什么有關?它可能轉化為什么圖形來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時學生就會躍躍欲試,從而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學生一旦做出某種猜測,他就會把自己的思維與所學的.知識連在一起,就會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于是就會主動參與,關心知識的進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小組結合動手操作
猜測后,我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將三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并比較每個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各部分間的關系,同時在操作中向學生滲透旋轉、平移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個個都很積極、很投入地動手操作,極大調(diào)動了學生思維活動。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三、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新課程非常重視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強調(diào)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讓學生運用所學三角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如:求綠地面積,求
紅領巾面積,求安全警示牌面積,最后又回到求公園綠地面積,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學習不但互動有趣,而且富有生活氣息。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應該多補充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嘗到應用知識的快樂,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這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本節(jié)課的基本數(shù)學思想應該是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也就是把計算三角形的面積轉化為學生已學過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來思考,從而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從教學形式上看,我基本已經(jīng)作到了,但是,要知道教學目的不僅是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因此,本課的總結中我應該點出:這樣的思考方法在數(shù)學上叫做轉化。當我們遇到一個新問題時,就可以動腦筋把它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舊知識。這樣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可惜我疏忽了。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而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
今后我要認真學習新的課程理念,認真鉆研教材,研究學生,設計適合學生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能力。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1-04
三角形面積教學反思04-07
《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教學反思03-25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04-14
《三角形的面積》數(shù)學教學反思04-12
數(shù)學《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4-20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5篇03-22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5篇)04-03
面積教學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