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京》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北京》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京》教學反思1
組合圖形(圓環(huán))面積教學后安排了下面一道練習,讓學生體會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同時,體會數(shù)學的奇妙。三幅圖雖然形狀有所不同,但方法是一樣的:計算陰影面積的方法都是用正方形的面積-圓形的面積。
在整理和復習的練習中,安排了下面一道題目。這道題目和上面一道題目是有聯(lián)系的,相同的地方:除了圖形有所不同外,計算陰影面積的方法相同,也是用正方形的面積-圓形的面積;不同的的是:下面的圖形引發(fā)一種聯(lián)想,照這樣的規(guī)律,剩下的面積一樣嗎?
要讓學生理解深刻、體驗豐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加以細化。我的做法如下,先出示第⑴幅圖,所不同的數(shù)據(jù)也改成了12厘米,說說計算方法,說說計算方法相同的道理,學生說出計算過程,教師板書如下:
A:正方形的面積:12×12=144(平方厘米)
圓的面積:12÷2=6(厘米)
3.14×6×6=113.04(平方厘米)
陰影部分的面積:144-113.04=30.96(平方厘米)
我在重視解決問題的思路引導的同時,注重作業(yè)格式的.指導、潛移默化。綜合算式和分步算式我更注重分步算式,因為分步算式適合大多學生的認知特點,板書圓的面積我特別將算半徑作為一步,意在特出算圓的面積需要找到圓的半徑這樣一種思路,體現(xiàn)在計算過程中就是先算半徑再算面積的書寫過程。
接著,我出示圖形⑵,讓學生猜測那張鐵皮剩下的廢料多?答案當然不能統(tǒng)一,要得到正確的答案需要通過計算。我在課堂上將學生分成二部分分別計算二個圖形的剩下面積,當結果一樣時好多學生是驚訝的!怎么會一樣的呢?不少學生開始重新計算,結果還是一樣的,確認“剩下的廢料同樣多”這樣的事實。
根據(jù)學生回答,我板書如下:
B:正方形的面積:12×12=144(平方厘米)
4個小圓的面積:12÷2÷2=3(厘米)
3.14×3×3×4=113.04(平方厘米)
陰影部分的面積:144-113.04=30.96(平方厘米)
C:正方形的面積:12×12=144(平方厘米)
16個小圓的面積:12÷4÷2=1.5(厘米)
3.14×1.5×1.5×16=113.04(平方厘米)
陰影部分的面積:144-113.04=30.96(平方厘米)
板書過程中,我還是注重格式的潛移默化,計算圓的面積還是分成兩大步,一是計算半徑,二是計算圓的面積。同時,我將算式3.14×3×3×4=113.04(平方厘米)和3.14×1.5×1.5×16=113.04(平方厘米)分別細化如下:
3.14×3×3×4=3.14×36=113.04(平方厘米)
3.14×1.5×1.5×16=3.14×1.5×1.5×2×2×2×2
=3.14×3×3×2×2=3.14×36=113.04(平方厘米)
細化的過程中,學生們體會著計算過程中的聯(lián)系,在算式與算式的對比中體會著計算結果相同的必然,自然而然地推想,在里面按規(guī)律鋪放任意多個的圓,剩下的面積是一樣;自然而然地感悟到,剩下的面積計算也可以是一樣的,都只要用正方形的面積-大圓形的面積。
《北京》教學反思2
講過《約分》之后,感觸多多,簡單反思如下:
1、本課能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樂學、好學,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情感。
2、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分數(shù)基本性質和最大公因數(shù)的求法。本課無需在此處多費時間,合理的知識遷移,就能較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約分的含義,使知識深入淺出,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3、為學生提供充分探究和發(fā)現(xiàn)的時間與空間。 從約分含義的理解到約分方法的學習,教師始終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的基礎上,相信學生 的潛能,通過第一組活動,引發(fā)學生思考,發(fā)現(xiàn)幾個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數(shù)相同;借助第二組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理解約分的含義;創(chuàng)設第三組活動,為學生搭建了實 踐探究的平臺,使學生在交流中碰撞不同的約分方法,最終達成共同的.認識?梢哉f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在學生的發(fā)現(xiàn)、探 究、討論中解決,課堂處處閃動著學生智慧的光芒。
4、關鍵處的點撥和發(fā)人深省的提問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主導的作用,既引導學生的發(fā)現(xiàn),又不限制學生的思路;既能放開手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又能在發(fā)散思維之后,求同存異,提升學生的認識,使課堂充滿生機,啟發(fā)引導無痕跡。
5、練習的設計體現(xiàn)了清晰的層次性,尤其是最后游戲的創(chuàng)設符合兒童好玩、好動、天真活潑的特點,同時又寓教于樂,使學生對約分的認識有了更新鮮,更活潑的認識。
6、總感覺自己對四生 課堂的理解還不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會更加注意,很好地理解和踐行多彩課堂文化 的精髓!
《北京》教學反思3
1.掌握科學的識字規(guī)律,給學生一個豐富的課堂。
漢字是一門科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認識并掌握這些特點和規(guī)律,對于指導我們識字、寫字、甚至是用字是大有裨益的。漢字難學,這其實只是表面現(xiàn)象,是沒有用科學的識字方法來進行教學的一種無奈的表白。
識字7、《木禾米竹》一課主要認識學習的木、禾、米、竹這四個字,這四個字都是象形字,象形字是通過描摹事物的形象和特征而造成的字。象形字能直觀地反映字義,所記錄的詞多為常見的客觀事物,學生能夠見形知義,一次見識就會印象深刻,好學易記。
因此,課堂教學我充分利用象形字的這些特點,借助實物圖、過渡圖(既像事物又像漢字),分析漢字的每一筆像什么,幫助學生建立起從圖到字再從字到圖的聯(lián)系,到達形義結合,見形知義的效果。
2.擴充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給學生一個豐富的課堂。
從教學任務上看,這堂課只要求木、禾、米、竹這四個字會讀、會寫、會按筆畫記字形,看圖了解字義即可。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認為,若只完成這些任務不能夠很好的`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也就是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所有有關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以作為學習內容。
總之,作為教師,要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豐富的課堂,這樣才能帶給學生以廣博的文化浸染,才能讓學生在廣闊的精神空間中自由馳騁。
《北京》教學反思4
一、首先進行口訣的復習。
再利用口算搶答的游戲方式引入新課,及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以便新課的開展。然后運用課題的問題情境展開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自主探究生活中的數(shù)學,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通過層層深入的學習,引導學生探索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方法,并及時進行歸納整理,通過相應的練習訓練,以提高他們的口算能力。
二、 利用問題情境。
進行了逐層深入的.教學設計,便學生體驗由清淺入深的學習過程,運用類推的方法進行教學,在學生在歸納算法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注重讓學生挖掘問題,探討問題,說出算法算理等,并利用不同開形式的練習來調節(jié)學習氣氛,從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對本課的知識掌握程度還可以。學習的學習興趣都比較濃厚。
不足之處: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在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及評價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時,做得還不夠,收放得不夠自如。同時,注意適時、恰當?shù)墓膭詈驮u價。比如:請大聲的說出你的想法,你的問題真有價值,學得真棒,真聰明等等。在以后的教學中,不僅要抓住學生們的心理特點,關注他們的學習成果,更要尊重他們在學習中所表現(xiàn)的情感和態(tài)度,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北京》教學反思5
《北京》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里面的一篇課文。這組課文共由《識字二》《歡慶》《北京》《我們成功了》《看雪》這幾篇課文組成。全組課文都是圍繞“愛祖國”來進行選材編排的。其內容突出了歌頌祖國的悠久歷史、大好河山、燦爛文化和民族精神,其目的是培植學生愛祖國、愛首都、愛中華民族的情感!督虆ⅰ芬笤诒窘M課文的教學中要多讓學生進行朗讀,在讀中感悟文中蘊涵的思想感情,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同時要求學生課前搜集相關資料,加深對祖國的了解和認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贊美、熱愛之情。
《北京》是我們祖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想作為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知道。但作為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雖然對北京略知一二,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麗的地方?“美”在哪里?如果沒有去過北京的孩子或沒有父母幫助認識北京的孩子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吧!但讓這些孩子能更直觀地認識北京,讓其心走進北京,熱愛北京。我想這是一個語文老師教會孩子學會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燦爛悠久的歷史的第一步吧!所以我決定選下這篇課文,在 “教學開放周”活動中,讓我自己和學生一起去更多地感受、了解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
選定課文后,我就在想,北京雖然常掛在我們的嘴邊,其實它離我們還是很遠的,它到底是怎樣的一座城市對于孩子們來說更是模糊的。而本組課文又要求通過學習,讓學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祖國的美。
于是我在執(zhí)教之前安排了自己和學生收集與“北京”有關的資料“三步曲”。我首先要學生搜集北京的歷史資料,對“北京”這座城市的歷史有大致了解;接著我要學生搜集北京到底有哪些 “美麗”的地方;最后我按課文內容有的放矢地布置學生收集“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柏油馬路”“立交橋”、“名勝古跡”、“優(yōu)美公園”“高樓大廈”等,讓學生把對“北京”的認識從整體到部分進行“聚焦”,抓住重點對北京的美通過“窺一斑見全豹”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結果學生興趣昂然,每個孩子都通過電腦、摘抄、剪貼等多種途徑認識、了解了北京。
經(jīng)過課前搜集資料,學生對北京已有了許多認識和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便把“朗讀指導”與“美景展示”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課件欣賞美麗的北京的同時,再讀相關文字,邊讀邊想書上所描寫的是否和課件展示的一樣,做到“圖文并茂”,使學生對北京的認識由抽象到直觀,由表象到內化。這樣就能更好的“讀”,更深透的“悟”。
在本次教學中,我認為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遵循語文教學的原則。從整體—部分—整體。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一邊讀書一邊看課文插圖,快速瀏覽全文,然后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來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當學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后,我再引導學生快速閱讀,邊讀邊找文中寫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麗?當學生找出北京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麗地方后,我再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是怎樣來把這些美麗的地方寫具體的。最后讓學生回顧全文,感受北京的美,從心底發(fā)出贊嘆:北京真美呀!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的首都!就這樣遵循從整體-部分-再回歸整體的教學原則,也遵循了低年級學生對事物認識、了解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進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執(zhí)教本課時,重點引導安門廣場是北京的標志,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它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恢弘的氣魄。它是中華民族一路成長的見證。集歷史氛圍與現(xiàn)代氣息于一身。孩子們都知道北京天安門的升旗儀式非常的莊嚴肅穆,但其場面到底是怎樣的?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很寬闊,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還有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可是這紀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對于這些光憑老師的`解說和學生的讀悟是很難讓學生真切感受其內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資源,通過播放萬眾矚目下的天安門升旗儀式讓學生了解天安門的“莊嚴”;把天安門廣場與我們的學校作比較,讓學生感受其大;展示雄偉高大的“紀念碑”并讓學生知道其作用。讓學生對其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后,再讓學生去讀文,這樣自然用情于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導,學生就會飽含深情地讀出對北京的贊美與熱愛。在此后的景點學習中,我采用了放手讓學生讀悟去理解課文。這樣不拘一格,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學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絕對的完美。當然對于我來說,遺憾就會更多。首先是教學中的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我還設計了一個“暢想未來北京”的環(huán)節(jié),因為時間關系,不能進行;其次是作為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篇很好的背誦積累佳作,課中應給學生充分的背誦積累時間;這樣把讀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親身感悟的同時,由讀到說,由說到寫,哪怕只寫一句話,讓孩子在聽、說、讀、寫中培養(yǎng)多方面的語文能力。
總之,我認為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真實、平實的課,雖然不盡完美,但一定能讓學生學有所獲。
《北京》教學反思6
昨晚學習了名師課例,對其中教學重點的把握和突破深深認同,便移植到自己的課堂中。
老舍生于北京,在北京生活了25年,這篇文章是作者51歲時回到家鄉(xiāng)寫下的一篇回憶散文。首先,讓學生瀏覽課文,勾畫出與時間相關的句子,發(fā)現(xiàn)寫作順序;然后說出詳寫的幾天,梳理出的主要活動;接著教師以臘八這天為例,抓住比喻句、反復出現(xiàn)的詞語、短句等特殊表達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情感;最后,讓學生學以致用,分組閱讀除夕、正月初一、十五三個部分的內容,抓住特殊表達,反復品讀,體會情感。“教師提出了明確而不是模糊的任務,使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工作需要做的就是讓每種能力得到足夠的練習。這種練習使學生反復運用他的注意、觀察、記憶等能力。把這些行為按難易程度分成等級,使每組重復的動作一次比前一次難,這樣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法就產(chǎn)生了!蔽艺J為,語文的教學重點在于訓練孩子的感受力,對文字的理解度、敏感度,與人共情的能力。感受力的訓練絕不是我以前簡單認為的多讀多看多嘗試就能熟能生巧的,班上孩子在上課時很多處于游離狀態(tài),教師情境創(chuàng)設不夠的話是達不到效果的。感受力的訓練真的很重要,絕對不是學一點形式生搬硬套。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是最好的!坝柧毤戎附(jīng)過訓練的能力結果,也指通過反復練習的訓練方法!
實操過程中,并不理想。
原因如下,自己對作者、課文熟悉度不高,課文內容的延展不深入,只是為一堂課而備一堂課,當然不如我看到的行云流水般水到渠成看似無意實則精心的設計那樣令人向往。
二是學生能力的差異,他班學生表達自信,有自己的見解。我班學生發(fā)言不積極,再三鼓勵也只有幾個固定的發(fā)言者,讓我在課堂上有失落感,當然,不怪他們,是我沒有準備充分。我應該還要感謝他們,是他們給予我這個舞臺,是他們讓我可以重新來過!安还軐W生的外在表現(xiàn)給我怎樣的誤導,我都需要不斷更新對學生真實狀況的'認知。我們習以為常的診斷方法容許我們靠責備受害者來忽視我們的弱點和無能。我們只有認清了自己的恐懼才能洞察學生的恐懼。否認自己的狀態(tài)的時候,我們就會抵制在別人身上看見的任何東西——盡管這些東西能讓我們知道自己的真實狀態(tài)。”
三是學情把握不夠,沒有認知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我通常以自己學習語文的經(jīng)歷來帶入學生角色,我從小理解能力不錯,語文一直排列前茅,覺得這么容易理解體會的學生應該也很容易明白?赡芤獡Q個角度思考,班上很多孩子可能語文就像理科不好的我一樣,怎么加油都難以進步,我要體諒并彎腰來幫助他們。
拼音復習幾天了,還有學生不過關,今天星潤說原因在于不會拼,嘉誠說怎么都記不住。
順便記錄,昨天的情人節(jié)小軍哥買了蛋糕,發(fā)了紅包,我都沒收,是的,我又在矯情了。如果他在給我打第一個電話問我怎么還沒回家的時候能順帶告訴我買了禮物,那我可能氣消一半,在我掛完電話失落一陣恢復心情后才告訴我有禮物,那我的所有憤怒不都白費嗎?不想情緒起起伏伏。
《北京》教學反思7
教學時,我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說說體會,感受生活處處充滿了樂趣,感悟生活是多么美好。
首先,我以一段飽含情感的范讀將學生帶入雨后的廣場上,讓學生想像自己身臨其境感覺,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澳阋彩撬麄冎械囊粏T,你想怎么玩?”這樣的設計,把學生帶入那特定的玩水情境,學生不由自主地訴說起自己和小伙伴玩水的種種趣事,感受體驗那快活似神仙的童年生活。
其次,要讓學生很快地進入情境,就要以讀為本!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比缱x小哥哥使勁地踩著水這兩句時,讓學生踩踩水,看看是什么感覺,從而讓學生自己感受到痛快和高興并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同樣,小妹妹玩水的樣子讓學生從她的動作上去體會,再來和小哥哥的玩水進行比較,感受到小妹妹的不聲不響和小心謹慎。然而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小妹妹的矛盾心里。
最后,注重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引導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激活學生的.思維。如學習第一節(jié)時,讓學生說說眼前雨后的景色,廣場上孩子們玩水的情景,使朗讀更賦予感情。學生讀“妹,小心,滑!”這句話時,肯定其高聲地喊、親切地喊和急促地喊,表達的是同一種心情——對妹妹的關心愛護,尊重學生的個性朗讀。
《北京》教學反思8
一、學情分析
《面積和面積單位》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也是學生在后面學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過程,是“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
二、教學設計
在本課的設計時,我分成四個步驟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獲得學習的成功感和快樂體驗,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三、達到的'目的
1.活用教材,體現(xiàn)生活化。
“面積”是什么?說不清、道不明,我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fā)”,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猜一猜”,讓學生在大量的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感受到 “面積”的意義。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感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了解到數(shù)學的生活味和嚴謹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在活動中,體驗數(shù)學知識。
(20xx版)《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來吸引他們參與學習,本節(jié)課的組織活動主要有“感知面積、建立表象”“動手操作、明確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和“嘗試操作、學習面積單位”。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性學習過程,豐富了對面積和面積單位知識的體驗。
3.在比較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
在實破引出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這一難點時,借助之前學生得出的利用“觀察法”“重疊法”“剪拼法”還是無法比較兩個長方形的面積?適時地讓學生運用學齡、直觀操作、合作探究。進而通過匯報交流,讓學生在比較中,真正感受和理解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從而引出面積單位的認識。凸顯出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4.在操作中,滲透思想方法。
《20xx版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倡導學生通過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從而體會蘊含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它更關注的是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通過一系列的比較操作活動,讓學生感知體會到如“觀察法”“重疊法”“剪拼法”等常用的基本的數(shù)學的學習方法,比較關注學習過程的探索與數(shù)學思想的滲透,彰顯了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
讓我困惑的是面積和面積單位這一課時是否分成兩課時來教學。
《北京》教學反思9
從學情來看,學生跟以往相比語文能力較弱,雖然已具有了初步的閱讀方法如:抓重點詞、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但方法的靈活運用和表達能力都有所欠缺,對文本的深入理解更多需要老師進行思維的引導和方法的指導,意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進行加以重視,使學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因此本節(jié)課的設計和以往相比有如下特點。
1、“以學定教”。
根據(jù)學生實際:課文不難懂,能感知到了小姑娘的樂于助人,但對“我”的做法和感受缺乏理解。另外文本很有特色,其寫作特點也值得學生體會,以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讀書感受為基礎,根據(jù)教材特點,確定好教學目標,做好充分的設計,旨在依學而教、順學而導,上課更能游刃有余。
2、以語言為立足點,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層層深入,理解人物的表現(xiàn)、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體驗作者的情感、感悟人與人互相關愛的真情。
從學生對小姑娘的印象入手,引導學生把視角轉向“我”。從“我”為小姑娘考慮的角度抓住“我”的做法上鉤下聯(lián),從探尋“我”做法的原因,回溯到“我” 的心理活動----抓住“恍然大悟”—結合小姑娘的表現(xiàn)理解“我”的情感----回扣對做法的'理解,感受互相關愛的一幕。使學生在老師適時引導中層層深入,從而感悟到“我”和小姑娘的互相關愛之情,領悟文章的主旨。
3、能結合課文,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學語言、學表達,使學生學有所得。
理解人物做法、把握文章主旨之后,我設計了討論的環(huán)節(jié):題目好在哪兒;同是“讓座”有什么不同?在交流與適時的引導中使學生關注課文的寫作目的和選材,為學生習作提供借鑒。
《北京》教學反思10
《滴水穿石》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先是講安徽廣德太極洞內一塊石頭被水滴穿,接著講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來列舉三位名人因著這種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從中受到的啟示。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感悟滴水穿石給予的啟示,學習這種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精神。針對這篇課文,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一、以故事入課,引出課題。
過渡:“那么‘滴水穿石’給予我們怎樣的啟示呢?讀課文,找一找。”
二、研讀課文,體會啟示。
找出自己感動的事例。說說感動的原因。
生經(jīng)過朗讀,發(fā)現(xiàn)這是在舉例。舉了三位名人就是憑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也發(fā)現(xiàn)課文不僅從正面說明道理,也從“雨水不能滴穿石頭”這個反面例子來說明“只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才能達成目標!
三、舉例延伸,拓展認識
師:“你還知道哪些人,也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后取得成功的?”
生舉例。有徐悲鴻,有越王勾踐等。
四、聯(lián)系實際,樹立目標
師:“學了這篇課文,聽了同學所講的故事,你有何感受?”
學生說得非常精彩,都能說出自己的見解,還有的學生能夠運用一些名言警句
反思:
縱觀這堂課,我感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很多學生樂于說,而且學生說得非常精彩,我大概數(shù)了一下,有30個學生都發(fā)了言。連那些經(jīng)常不發(fā)言的學生也舉起了手。這是我這學期來的課堂上很少見的,沒想到課堂效果這么好。學生自然而然地懂得課文給予我們的啟示。
可是課上完后,我感到有點遺憾,沒有教給學生下寫法。寫文章少不了事例,如果能夠從正反兩方面來說明道理,那更好。這種方法沒有及時教給學生。,要讓它不留遺憾,看來還要學習許多許多……
《北京》教學反思11
這次教學《北京》一課,在反反復復的磨課中,我感受到自己在不斷進步。我們教研組的每位成員都鼎力相助,出謀劃策,幫我更改教學設計,聽我的課,再改教學設計,再上課,教研組長張老師更是幫我聯(lián)系學校讓我試上,師傅胡老師也是不斷幫我指出各不足之處讓我改正。在這個磨課過程中的收獲遠遠超出我的料想。
一、要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學《北京》這一課時,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改變導入的方式,把課文的第一句的后半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弊鳛楸菊n的導入,再引出北京不僅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它還是我國的首都。另外,先上學生喜歡的,讀起來優(yōu)美動聽的有許多優(yōu)美詞語“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川流不息”等的第三自然段,教師作為導游來介紹沿途的風光,讓學生閉目想象,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再讓學生作為游客的身份談談看到的美景,給學生自主的權力,而不是由老師牽著學生一個個地教學好詞好句。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這也給我的教學帶來了難度,課堂的生成性變化不易掌控了。最后上北京的象征即最重要得景點——天安門,使整個課堂達到一個**。
二、生動的評價語。
課堂是學生和教師、文本對話的過程。教師富有趣味性的生動的評價語能給課堂增色不少。以往我總能給予那些朗讀動人或回答問題準確、精彩的學生以肯定、生動的評價,但對那些朗讀不到位的學生卻不知如何應對了,又不能太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只能說“哪個小朋友想跟他比比”。其實這樣對于他的朗讀指導沒有落到實處,這次教學中針對我的這個不足點,同事們告訴我,貼合孩子心理的評語既能給孩子指出不足之處,也很有趣味,讓孩子能立馬能領悟到自己讀的不夠好的地方。比如“天安門前面是寬闊的廣場,廣場中間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如果孩子讀得太快,我這樣評價道:“呀,這廣場有點小啊,這紀念碑也有點矮,誰能把它讀得又高又大?”比如“道路兩旁綠樹成陰,鮮花盛開!焙⒆幼x得太快了,我又可以這樣評價“這么美的景色一晃眼就過去了,你能慢慢地讀,讓我們慢慢地欣賞嗎?”這樣形象生動的朗讀指導和評價對孩子朗讀的進步很有幫助。
三、課堂感染力。
老師充滿激情地上課,很能感染學生,讓學生的情緒高漲,融入到課文所創(chuàng)設的`氛圍中去。教師的示范朗讀對學生的課文朗讀至關重要,當學生讀不好時,教師飽含深情的朗讀就能起到榜樣作用,讓學生模仿。不僅老師的示范讀很重要,其實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每一句話都不可忽視,要抑揚頓挫,就像朗讀一樣動聽,并配上適當?shù)闹w語言,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像一根繩子時刻拉住孩子的視覺神經(jīng)和聽覺神經(jīng)。除了要有老師深情并茂的講解,也離不開現(xiàn)代教學技術,漂亮的圖案、精彩的視頻、舒緩的背景音樂,在平時的課堂中巧妙地運用這些技術能給課堂錦上添花。
還有很多很多課堂細節(jié),比如要及時抓住學生精彩的回答,讓孩子帶著這樣的感情朗讀,這就是對年輕老師課堂機動性的考驗了;當一個孩子讀得不好時,給予機會再讀,這對孩子幫助是深遠的。。。。。?傊,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磨煉,我有了蛻變。今后,我要把所學的這些方方面面都運用到平時的家常課中,以后的每一堂課都是我的練兵場,繼續(xù)磨煉自我。
《北京》教學反思12
進入六年級以來,感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高了一個層次,擁有了比較強的語感,對文章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一個段落,學會了前后貫通的方法。在《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教學“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個節(jié)日時,發(fā)現(xiàn)我糾纏于一個個獨立的段,沒能進行整體的了解與梳理。其實三個部分的寫作,是有著它們的共同點的。除夕重在一個“忙”字,正月初一重在一個“逛”字,元宵重在一個“鬧”字或“燈”字,為什么分別選這個特點進行描寫?因為這是它的顯著特色,除夕也掛燈,可是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較之除夕自然比擬的了。正因為這樣,在教學“元宵”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大可以把三個部分聯(lián)系起來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白,老舍是選取了它們的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而元宵的典型特點便是“燈”再來體會燈,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之后再讓學生來體會人山人海的情形,也就不會像我的現(xiàn)實課堂中那么淡而無味了。
對于畢業(yè)班的教學,我對每篇課文的教學都做到精致細膩,唯恐漏掉一個知識點,縱觀《北京的春節(jié)》這堂課,我終于感覺自己錯了,一直指導學生詳略得當,可自己的課堂卻略而不略,詳而不詳,該舍的不舍,該抓的.抓不牢,方法單一,學生學起來也索然無味?偢杏X課文的每個方面都要學生掌握到,詞語、重點句子、表達方法、語言特色等等,不舍得撇開,就講解,結果卻適得其反,一篇課文下來,雖然學生學習狀態(tài)很好,興致很高,但真的能把知識都學會的沒幾個,可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要抓住文章的詳略,運用多而有效的方法,讓自己的教學過程實而有效。
以此為例,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對學生放手,更要對自己放手,該舍的一定要舍,該詳?shù)囊欢ㄒ鋵嵉轿弧?/p>
《北京》教學反思13
北京是一座聞名中外的古都,又是一座現(xiàn)代化的城市,是全國人民向往的地方。二年級上冊第10課《北京》用簡潔、淺顯、優(yōu)美的語言,為我們展現(xiàn)了北京的風貌,表達了對首都北京的贊美之情和熱愛之情。課文采用總——分——總的寫法,選擇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三處事物:—是北京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三是北京的名勝古跡和公園,表現(xiàn)了北京古今結合的特點。根據(jù)的教材的特點,我是如下完成這一課的教學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整堂課讓學生置身于游覽觀光的氛圍中,激發(fā)閱讀的興趣。
開始上課,我就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游覽風景優(yōu)美的北京,現(xiàn)在我們出發(fā)吧!比缓笤谳p松愉快的音樂聲中,我們觀看北京風光片,孩子們如同身臨其境,一下子就對學習這篇課文產(chǎn)生很大的興趣。我們一會兒游覽景物,一會兒又回到優(yōu)美的文字中,在詩情畫意中完成了這一課的學習。因為圖文并茂,孩子們的感情被激發(fā)起來,朗讀也特別有激情。最后孩子們還充當了一回小導游,其實就是背誦課文?墒,孩子們一點也不感到枯燥,一個個饒有興趣,干勁十足的。就連說話練習,也是情境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那就是我們旅行結束了,回到了長沙,大家說說長沙的美。總之,這堂課孩子們都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不知不覺地就下課了。
二、抓中心句,從整體入手,緊扣中心詞“美麗”展開教學。
課文開頭結尾都贊美了北京的美麗,她到底是怎樣的美呢?這是我這一節(jié)課圍繞的中心。每欣賞一個段落,我都會讓他們到文字中去尋找,哪些詞語可以讓你感受到天安門的`美,道路的美,全城的美。而找到這些詞語之后,我會讓他們再一次直觀地從圖片中感悟到,這些詞語所描述的景象,如:鮮花盛開,綠樹成蔭、川流不息等等,這樣既能真切地感受到語言文字描述的美麗場景,還能理解詞語表達的意思,一舉兩得。
三、采取各種方式理解詞語,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莊嚴”一次從字面上解釋就是莊重嚴肅。但是這樣解釋,孩子們還是不理解呀。所以,我讓他們回顧升旗儀式、入隊儀式時他們的表現(xiàn),理解“莊嚴”的意境!按Aⅰ币辉~的理解,我是引導他們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形狀,明白高高地立著,就是“矗立”。還有不少的四字詞語,也是通過觀看圖片,理解詞語表達的意境。
四、擴充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
課文的第四小節(jié)介紹了北京的全稱風貌,可是都只是點到為止,并沒有詳細闡述。所以,我準備了一些圖片,讓他們對北京的名勝古跡、公園、高樓大廈有了些許了解,學生看后都發(fā)出陣陣驚嘆,從內心覺得北京太美了,所以,在朗讀的時候也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
可是,這節(jié)課還是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話練習,老師還需要對學生的說話做具體的指導,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學生的說話練習才會更有成效。
《北京》教學反思14
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和語言素養(yǎng)的最佳途徑之一,讀也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文質兼美的文章,能使學生讀來朗朗上口、成為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范本材料,更是成為學生語言表達借鑒的一個最佳平臺。所以,以讀為主的教學是本課的教學主線。確實是大勢所趨,這節(jié)課中,我抓住作者按時間的順序記敘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表達順序,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有目的的讀走進北京人過春節(jié)的幾個片段,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初讀劃出有關句子,再讀體會交流,在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好課文的重點部分。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適時評價,提升學生的認識,升華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但綜觀整課教學,也曾在以下幾點不足:
一、教學的節(jié)奏把握還應該明快一些,在教學時間的把握上還應該確切些。
二、在語言訓練點的選擇上,選擇面較窄,達不到以點帶面的作用。說話句式訓練的設計,只針對多數(shù)學生,而對一些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講難度較大,甚至難于掌握,應該對這些學生多謝關注,設計合適、樂于讓他們進行語言表達的語言訓練句式。
總而言之,通過本課的教學,我對如何在語文課堂上開展以讀為主的閱讀教學研究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同時我也認識到在教學中還需要更多細節(jié)的思考,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北京》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1、學會13個生字及新詞,認讀5個字。
2、按要求積累詞語,有選擇的寫一寫。
3、能夠結合課內外知識,以展銷會的形式把自己知道的新型玻璃情況跟同學們進行交流。
4、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對新型玻璃產(chǎn)生興趣,受到科普教育。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對新型玻璃產(chǎn)生興趣,受到科普教育。
教學難點:能夠結合課內外知識,以展銷會的形式把自己知道的新型玻璃情況跟同學們進行交流。
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利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認讀5個字。
2、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我們的生活中,玻璃是最常見的,請同學們想一想,玻璃有哪些作用?(生回答:玻璃的作用有:防風擋雨、還可以做成各種工藝品……)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30課《新型玻璃》,看一看新型玻璃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玻璃有什么不同。
二、新授:
。ㄒ唬┏踝x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課文。(糾正學生的字音。)
3、小組互相檢查,評議。
。ǘ⿲W習生字。
1、指名讀一讀本課的生字、詞語。
1)讀一讀,指名讀。
2)重點指點讀音:創(chuàng)
3)重點指點字形:恙 藕 璃 博 剩
2、指名再讀,讀正確。
3、把字詞帶到課文中讀一讀,做到正確、流利。
(三)聽寫本課生字。加強生字的掌握。
。ㄋ模┚毩暲首x課文。多種形式讀:小組讀,評出好的讀,自選段落讀……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作業(yè):必做: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抄寫本課的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把握自然段主要內容的方法,提高學生概括的能力。
2、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了解新型玻璃有多種用途。
教學重點:學習把握自然段主要內容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五種新型玻璃,那么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進一步認識這五種新型玻璃。
二、新授:
1、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能夠讀出自己的語氣。
2、默讀課文。思考:你最喜歡哪
種玻璃?為什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下相應的詞句。)
3、匯報。
4、教師指導,并相機板書,突出玻璃的名稱、特點和作用。
5、那么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呢?找一找,讀一讀,說一說自己的理解。(體會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6、帶著你的語氣再讀一讀。
7、現(xiàn)在你能說一說,這個自然段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嗎?(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的能力。)
三、小組合作。
1、剛才大家說的都很認真,下面你和你的小組同學合作,一起把這張表格填完整,然后我們一起交流,看看哪個組寫的既簡單又明了。(每組發(fā)一張事先準備好的表格,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1)要求:注意在交流時要有秩序,一位同學在講話時,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需要補充的.時候,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2、匯報展示。(通過實物展臺展示小組討論的結果,并派代表進行講解。)
3、教師針對每組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對學生進行說完整話的訓練。
三、課堂小結:這篇課文給我們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這五種玻璃,好似一朵朵鮮艷的花兒一樣,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帶來了芬芳。希望我們好好學習,將來也為科技事業(yè)的新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五、作業(yè):
1、把上課時交流的課文中的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與作用,獨立填寫在書上。
2、搜集有關玻璃的資料,設計一種自己想象的新型玻璃。
說課:
《新型玻璃》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整個單元分別從不同的側面介紹了一些科學普及和環(huán)境保護的基礎知識,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向學生滲透科學教育,了解新型玻璃有多種用途,并能夠發(fā)揮想象設計一種自己想象中的新型玻璃。而且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學習初步把握自然段和文章的主要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并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這些要求在課標中也都明確指出。
所以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學習把握自然段主要內容的方法,提高學生概括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教學重點是學習把握自然段主要內容的方法。體會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是本節(jié)課難點。
課后反思:
通過整堂課的學習,教學重點突出,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中完成對其余四種新型玻璃特點與作用的整理與概括。不足就是在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上有些欠缺,以及抓住自然段中的一些關鍵詞句體會課文的寫作手法方面應該貫穿于整篇課文的自然段教學之中,使學生掌握一些關聯(lián)詞的使用。在以后的教學與備課中要注意抓住課文中的一個重要的點,然后認真思考研究,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的有限時間學到更豐富的知識,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