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讀后感9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道士塔》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道士塔》讀后感1
語文課上,老師給我們讀了余秋雨的《道士塔》。
《道士塔》是《文化苦旅》中的第一章,這本書記錄了余秋雨在旅途中看到的名勝古跡以及他的感受。
讀這篇文章時,會感到心在痛,心在滴血,因為身為一個炎黃子孫,當你看到因為王道士和那些官員的愚昧無知而使的'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敦煌石窟內的敦煌文物被外國人以一點點的錢才買走時,我相信,你也會感到十分難過。
如果,如果王道士或那些官員中的其中一方能夠重視那些文物,也許,這些文物現在就不會在外國的博物館里,而在我國的博物館里;也許,我國科學家現在就不用花大量的錢財購買拍攝敦煌文物的膠卷,而我國科學家就能用實物進行研究?上,這一切,只是如果。
為什么?為什么那些人不重視敦煌文物?為什么?為什么他們那樣的愚昧無知?雖然外國學者買走了敦煌文物,但他們能保護好,而王道士卻用石灰刷白了畫滿精美的壁畫的墻壁,把精美的雕塑砸爛,做成了粗糙的天師、靈官菩薩。
文章中說過:“當外國人運著一箱又一箱、一車又一車的敦煌文物時,一個古老的民族在滴血!笔前,那震驚世界的文物,本應該是屬于我們的啊!而現在,卻被那些外國人拿走并令他們受世人矚目。
敦煌文物啊,你可知我們十分想念你呢?愿你能早日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讓我們一睹你的風采。
《道士塔》讀后感2
看到了嗎,那西邊凄艷的晚霞?那是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
當那幾車、幾十箱、幾百卷的文物被運往其他各國時,孰知,那是我們中國延續(xù)到現在的傷口。
那愚笨的道士總是自作聰明,當他把洞窯壁畫涂成自己覺得漂亮的樣子的時候,他不知道,他損害的是一個民族的文明古跡;當他把那些婀娜的雕塑砸到他滿意為止時,他不知道,他丟棄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古物;當他以貪圖小利送出洞窯里所有東西后,他更不知道,他已成了一個千古罪人……
僅僅一個道士,就毫不吝嗇地把我國千古文明送了出去,我們是該批判他的愚蠢,還是該批評當時統治者的.短淺目光?一個金光閃耀的石窟,怎會讓一個道士看管?還有那些文人竟然知道這些文物的價值,又為什么單單吝嗇于那點運費?就像作者說的“只要看看這些官僚豪華的生活排場,就知道絕不會窮到籌不出這筆運費”。相比較外國的那些學者冒著生命危險前來征集的精神,這又是何等的令人悲哀!
當看到我國的文物被運往其他國時,我的感情不單單可以用憤怒來形容,那種是感情高于怒與恨的。
當日本學者說“我想糾正一個過去的說法。這幾年的成果已表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時,中國專家沒有太大的激動。對啊,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可那些文物卻不在中國。當自己的東西到了別人手里,自己研究時還需經過別人的同意,且要用照下來的膠片去研究。這可謂只是心酸所能概括的?
傷口總會被撫平的,可那個疤痕,卻無法抹去……
《道士塔》讀后感3
道士塔,看管敦煌文化古跡的道士塔。它的主人竟然是那個王圓箓。他將那些先輩們留下的文化遺產全部賣給了外國人。我真是想不通:一個圣地,怎么會讓一個那么無知愚昧的人來看管!
跟隨著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敦煌文化的'美麗與輝煌。但是這個王圓箓卻將這些經文等便宜賣給外國人。那都是精華啊!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跟火燒圓明園又有何異?不也是一樣,咱們中國的國寶被外國人搶去。所以:咱們中國歷史上一共是有2起重大搶劫案。而現在咱們的專家考古學家卻要拜訪外國去看咱們中國的古物去研究。帶著膠卷,用著放大器來研究。這是一種多么大的羞辱!要怪也不能只怪他,當時的中國,很多的人沒文化,愚昧。換做別人,有可能還不如王圓箓呢!
看了他的簡介,我更是納悶,當時也并不是沒有有志向的人,為什么清廷就那么輕視一個文化寶庫呢?他曾經給清廷寫過信,為什么那些當官的文人就不能保護一下呢?治不好國就算了,連這微乎其微的小事情也不能做么?真是自私!
讀了道士塔,我的心里有憤怒也有悲傷。為王圓箓的行為而憤怒,為我們的文化被盜取而悲傷。唉!但是事情已發(fā)生,今天我們只能努力建設我們的祖國,使它真正的富強起來,把我們曾失去的都全部奪回來!
《道士塔》讀后感4
今天在寫關于敦煌文化的論文,看到了一些觀點,覺得《道士塔》可能對于王道士的評價過于偏激了,余秋雨我是非常敬佩的,或許是出于當時研究文獻的限制,或許是因為余先生當時還年輕,接觸的文獻還沒有這么多,也許是限于當時的研究水平,也許因為是一些或多或少的原因。
有一些感性的`認識是無可厚非的,作為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道士塔》不失為佳作。但是作為選入中學課本的《道士塔》,它卻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在當時中學生價值觀在逐漸形成的時候,他作為一篇感性帶有幽怨的散文,激起了許多熱血人士的憤慨,為我們描述了一個愚昧無知的道士形象,這種觀點深入人心,以至今天提到王道士,對于那些不愿去了解以及客觀評價的人來說,異常憤慨。
我覺得我受不了這樣的一致討伐,站在道德制高點俯視別人,是人心本樂意去闡釋的東西。因此,我覺得有必要跟那些熱性的人以及傾向客觀的人,覺得有價值的人分享另一種聲音。對于那些覺得事不關己不想了解以及自詡成熟的人,你大可以當做是無聊時的消遣罷了。
現在是個快餐文化的時代,好多人樂意一味吸收一些東西,不去思考到底如何。我雖然不相信這是否全是真相,不過作為闡釋思辨已經足夠了。
《道士塔》讀后感5
道士塔,看管敦煌文化古跡的道士塔。它的主人竟然是那個王圓。他將那些先輩們留下的文化遺產全部賣給了外國人。我真是想不通:一個圣地,怎么會讓一個那么無知愚昧的人來看管!
跟隨著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敦煌文化的美麗與輝煌。但是這個王圓卻將這些經文等便宜賣給外國人。那都是精華!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跟火燒圓明園又有何異?不也是一樣,咱們中國的.國寶被外國人搶去。所以:咱們中國歷史上一共是有2起重大搶劫案。而現在咱們的專家考古學家卻要拜訪外國去看咱們中國的古物去研究。帶著膠卷,用著放大器來研究。這是一種多么大的羞辱啊!要怪也不能只怪他,當時的中國腐敗,很多的人沒文化,愚昧。換做別人,有可能還不如王圓呢!
看了他的簡介,我更是納悶,當時也并不是沒有有志向的人,為什么清廷就那么輕視一個文化寶庫呢?他曾經給清廷寫過信,為什么那些當官的文人就不能保護一下呢?治不好國就算了,連這微乎其微的小事情也不能做么?真是自私!
讀了道士塔,我的心里有憤怒也有悲傷。為王圓的行為而憤怒,為我們的文化被盜取而悲傷。唉!但是事情已發(fā)生,今天我們只能努力建設我們的祖國,使它真正的富強起來,把我們曾失去的都全部奪回來!
《道士塔》讀后感6
首先想到道士的無知。你看,那么多珍貴的文物的遺失,不就是因為道士的無知嗎?設想,如果道士知道這文物的價值和對國家的意義,他一定會舍命保護它們。可他什么也不知道啊精美的壁畫在他手下變?yōu)榘讐,?yōu)雅的雕塑在他錘下化為烏有。恨,恨他的無知。
無知的不止道士一人,政府官員們也很無知。由此聯想到中國的'文盲。中國的成人識字率和初、中、高等教育入學率低于許多發(fā)達國家。試想,一個文化無法得到普及、到處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的國家,怎么能強大得起來?怎么能與外界競爭?當然留不住價值連城的經文和畫卷!
又多讀了幾遍,就開始恨起政府了。的確,王道士的疏忽導致了直接的損失,但清政府有更大的責任!
在道士不得不因為落魄不已而無奈用文物換來少得可憐的銀子時,政府哪兒去了?來看看清政府都在干什么好事
慈禧依舊每天一百道菜,依舊年年揮金如土地祝壽;頤和園依舊在熱火朝天地修建,這個老女人依舊在愜意地腐敗!
真是天子萬年,百姓掏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呵!
有這么多閑錢享盛宴,祝大壽,修園林,區(qū)區(qū)一點運費都出不起?笑話!
清政府腐敗得無藥可救!恨,恨清政府的墮落!
恨,又有什么用呢?
只能把這次文物的流失當作慘痛的教訓,化作今天研究敦煌文明的動力!
那王道士的圓寂塔,刺痛了愛國人的心。
《道士塔》讀后感7
《道士塔》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歷史悲劇,一個沉重的文化史實。它所揭示的問題讓人心痛,讓人揪心,讓人不禁為那個時代,也為我們的民族,發(fā)出一聲聲無能為力的嘆息。
全篇圍繞敦煌莫高窟展開,說的是在20世紀初,莫高窟由一位無知的道士掌管,因為無知,他自作聰明地將窟中的珍貴壁畫粉刷,甚至挖鑿,代之以靈官塑像;因為無知,他將窟中無價的國寶向慕名而來的西方學者換回歷歷可數的銀元;因為無知,祖國的瑰寶受到糟踐,不幸流失,給我們后人留下了無限的遺憾。
國寶外流,我們發(fā)自內心地遺憾、痛恨、憤慨。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讓我們在今天,在這個覺醒了的民族當中,開始做一些事對遺失的`文化進行補救。于是,在遺憾、痛恨、憤慨之余,我們直截了當地想抓住罪魁禍首。那么,元兇是誰?是犯下了強盜行徑的西方學者?是目光短淺、愚昧無知的王道士?還是舊中國,那個沒落在閉關鎖國中的“天朝”?或許真如古人所說的“慌不擇路,饑不擇食”,自身的落后讓我們已無心理睬一下被擱在西北荒涼之中的文物們,只好讓強大的勢力來替我們保管?想想舊中國所背負的“東亞病夫”的恥辱,想想“落后就要挨打”這鐵一般的真理,我的心在滴血,我的民族自尊心在哭泣,我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它令我感到那樣恐慌與不安。仿佛有一枝利箭從歷史深處射來,刺痛了我的心。
《道士塔》讀后感8
你看到西邊的日落了嗎?這是一個古人流血的傷口……
當為數不多的車輛、幾十個箱子、數百卷文物被運往其他國家時,誰知道,那是我們中國不斷受到的創(chuàng)傷。
愚笨的道士自認為很聰明,當他把山洞壁畫畫成他認為很漂亮的樣子時,他并不知道他在破壞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產。當他把那些優(yōu)美的雕塑砸到心滿意足時,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經拋棄了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產;當他貪圖小利,把洞里的東西都送出去的時候,他不知道,他已經成為一個罪人了……
我們應該批判一個無情地送出我們古老文明的道士的愚蠢,還是批判當時統治者的`短視?一個無價的石窟怎么能由一個道士看守呢?而那些文人其實知道這些文物的價值,為什么不舍得當時的一點運費呢?
正如作者所說,“只要看看這些官僚豪華的生活排場,就知道絕不會窮到籌不出這筆運費!迸c那些冒著生命危險前來收集的外國學者相比,這是多么悲哀啊!
當我看到我們的文物被運往其他國家,我的感覺不僅僅是憤怒,而是憤怒和仇恨。
一位日本學者說過,“我想糾正一個過去的說法。這幾年的成果已表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是的,敦煌在中國,敦煌研究在中國,但是文物卻不在中國。當自己的東西到了別人手里的時候,當研究自己的東西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并且要用膠片來研究,這只是用悲傷就可以總結的嗎?
傷口總會愈合,但傷疤,卻擦不掉……
《道士塔》讀后感9
她走在熟悉又陌生的街道,零散的記憶如昨,她把每一個他們曾一起去過的地方都不由自主地走了一遍,每一步,都是那么踏實,又那么心酸,像是要花盡了自己全部的氣力,才能小小填補那份空缺,卻又只是一點點的空缺!現實和浪漫哪個更重要。另一位則顯得非常焦急,不時捶捏長者的后背,看樣子,輪椅上的老人怕是坐不住了。
是啊,侵略者的'車輪已深深的勒進了中華民族的脈搏,他也在雕刻歷史的恥辱與悲愴。
王道士!您這是愚昧還是無知?墩煌多少燦爛都丟在您的手里。您望著遠去的客人,難道就不怕呼嘯的黃沙卷走了您的美夢嗎?
這些千里迢迢趕來的侵略者,他們做好了舍棄生命的準備,為的就是這價值連城的經卷。我們憤恨他們,憎惡他們,就如同那個青年面對已成灰燼的圓明園:我好恨,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離開如云的戰(zhàn)陣,決勝負于城下。
被我攔住的車隊,究竟應該駛向哪里?這里也難,那里也難,我只能讓他停駐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場。我好恨!
攔住的車隊真的就只能停留在沙漠中嗎?任憑狂風的肆虐嗎?
淚也流出了我的雙眼,那就用我的淚水暫且凝固松散的黃沙,讓這可憐的經卷先安寧一會,等待我們這些后來者去保管他們吧!
【《道士塔》讀后感】相關文章:
道士塔讀后感06-04
《道士塔》讀后感04-12
《道士塔》讀書心得03-09
讀《道士塔》有感01-09
道士塔讀后感(精選20篇)07-20
道士塔讀后感7篇03-27
道士塔讀后感11篇06-25
道士塔讀后感(11篇)06-25
道士塔讀后感4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