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一》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察物體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察物體一》教學反思1
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學生不能到校上課,學生也只拿到了語數(shù)英的課本,沒有數(shù)學學具。五年級第一單元觀察物體(三)的教學實際上很大程度依賴于學生用小正方體的擺來體驗、建立空間思維,當缺乏擺一擺這個環(huán)節(jié)。直接讓學生想,或者是讓老師擺,學生只看,沒有了體驗感、參與感,對于后一階段的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有點像空中樓閣。而老師在網(wǎng)絡上怎么擺?對于老師也是一個難題。手中沒有學具也沒有手機直播的工具,我只能借助數(shù)學教學資源,北京四中網(wǎng)校里的洋蔥數(shù)學和優(yōu)教通里面的數(shù)理畫工具、flash動畫里的題目,才得以實現(xiàn),但是對于老師的操作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熟練掌握里面的技巧,會很浪費時間。
第一節(jié)課里我采用微課+老師講解+課后練習講解的方式,學生基本都能掌握根據(jù)三個面視圖確定唯一的立體圖形,但是對于有一面視圖找出有可能的全部擺法時,孩子們就出現(xiàn)了問題,絕大部分孩子不能找全。這其實也是學生不能有序思考的問題,要求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培養(yǎng)學生有序思考的方法,分類,有規(guī)律的變換,記錄等等。我在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擺小方塊時,可以添加,沒法減少,原因是減少小正方體的按鍵被視圖方位鍵遮擋,只留出的'一條縫的位置,只有選中這一條縫,減少鍵才能夠選中。而我在上課時,發(fā)現(xiàn)怎么也點不上,只能一遍一遍重新啟動,浪費了不少時間,課堂效果也沒有達到。另外在多種可能性問題上,洋蔥數(shù)學上給出的是有無數(shù)種可能,這也是激活學生發(fā)散思維的體現(xiàn),但是在一起作業(yè)上的題目很多是讓學生回答有幾種可能,這里面其實是隱含了一個條件:兩個小正方體至少有一個面重合或是接觸。有些題目直接標出了,而有些沒有,我們需要給孩子們講清楚,否則學生容易迷惑。
在第二次上課前,我熟練了操作技巧,還使用了flash動畫擺小正方體,但在講解例題時,還是感覺不是很流暢,因為沒有學生反饋,因為學生不能跟著老師一起擺一擺,只能在腦中想,而且遇到多種擺放可能時,不能很好的記錄下來,在有序思考上沒有突顯出來,有點遺憾。
總之,每次上課都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還是需要把功夫放到課前,多想、多預設、多思考,盡量把課備得更充分,更詳細,這樣學生和老師都會有更好的教學體驗。
《觀察物體一》教學反思2
在教學“觀察物體(一)”一課時,在學生認識了物體的“正面”、“上面”“側面”以后,我讓小組自由討論課本的實踐題“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幾個面?”為了便于觀察,我特地允許他們可以自由走動,尋找答案?粗麄冊谥v臺邊快樂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我沾沾自喜“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3個面”的正確答案馬上就可水到渠成了。
誰知在反饋時有的學生告訴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3個面”,而有的學生告訴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5個面”,全班學生就這樣分成了兩派,相持不下。我嚴肅地重復著第二種回答“最多能看到5個面嗎?”這一反問,認為能看到5個面的那些學生頓時一愣,繼而默然地垂下了頭,雖然有個別同學暗地里不服氣地自言自語“沒錯嘛,就是5個面”,然而更多的則是沉默,不作聲,課堂上因為老師嚴肅的一問全然沒有了剛才相持,爭論的氣氛,我頓覺師威的負面力量,于是我及時調(diào)整了心態(tài),微笑著繞著講臺轉(zhuǎn)了一圈,自言自語地說:“看來5個面也蠻有可能的嘛,誰愿意當小老師上來說說到底最多能看到幾個面?”于是氣氛又活躍了起來,兩派學生爭著上來講解示范,就在他們講解示范的爭論中,突然有一個學生發(fā)現(xiàn)新大陸似的.嚷起來:“我知道了,我知道為什么有的是3個面,有的是5個面,3個面是算一次的,5個面是算合起來的”,另一個學生也恍然大悟“噢,原來他們算的是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而我們算的是合起來最多能看到幾個面,難怪會不一樣啦.”話音剛落又有一個學生激動地喊起來“老師,老師,我也發(fā)現(xiàn)了,書本上這個問題提得不好,它沒有講清楚是算一次還是算合起來的。
”眾生附和,我被這一連串的知道、發(fā)現(xiàn)愣住了,再仔細地讀了讀課本上的那句話“站在不同位置看講臺,最多能看到幾個面?”的確,問題中沒強調(diào)一次,那就既可以理解為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也可以理解為合起來最多能看到幾個面。當時我一激動,也不管學生的觀點是對是錯,至少這些學生認真思考,敢于批判書本權威的精神是值得贊賞的,于是我及時表揚了這些學生。.這時一個學生若有所悟地大聲自言自語“原來,書本也會有錯啊,以后我可一定要認真思考!
教育教人求真,學習要先學做真人。21世紀的教育,呼喚思考型的人才,因而教師的職責已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fā)現(xiàn)矛盾論點,鼓勵挑戰(zhàn)權威而不是拿出現(xiàn)有真理的人。至少,我慶幸自己當時沒有以師威壓人,把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硬生生的塞到學生腦中,而是鼓勵學生進行獨立觀察,發(fā)表獨特見解,從而激發(fā)了他們科學批判權威的勇氣,并從中認識到思考的重要性。
《觀察物體一》教學反思3
《觀察物體》這一單元的教學,我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的過程。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觀察到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有以下的收獲:
1、學會觀察,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例如:觀察一個圓柱,如果從正面觀察這個圓柱,教師要讓學生從比較遠的地方觀察,把圓柱放在講臺上,讓學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圓柱放的高度要與觀察者的眼睛一樣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瞇起來,這樣,學生正面看到的圓柱確實是一個長方體。大部分學生能體會到。
2、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借助學具,利用這些學具體驗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圓,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師給出從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個正方形組成的圖,要求學生用4個正方體積木,有哪幾種搭法?小組成員邊討論邊動手搭,最后形成共識。
3、學生在學會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觀察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實物,把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圖形畫下來,大部分學生能畫正確。
總之,《觀察物體》這一教學內(nèi)容,只要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物感知,就能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
《觀察物體一》教學反思4
1。這節(jié)課,我在教學中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寬松的活動空間,切實組織好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進來,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強化了視圖與實物的認識,做到不以教師的演示來替代學生的操作,不以對教材中的插圖觀察來替代對實物的觀察,讓學生真正體驗到了“做數(shù)學”的快樂,促進了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梢哉f學具的運用對本節(jié)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學生在動手擺的過程中就是空間觀念建立的過程。
2。在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方面,我認為想象與操作同樣重要。想象在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這節(jié)課上,我多次用到了“想象”。比如在觀察前,先讓學生想象一下:小男孩、小女孩、工人叔叔分別看到了什么形狀?然后再讓學生用學具進行拼擺,從三個角度進行觀察驗證。在根據(jù)確定方位看到的形狀來想象物體的擺放方式時,教師提出:“如果從上面看形狀不變,可以擺在哪里?”也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想象,然后在小組中交流想法后,動手擺放驗證。再如練習題的第3題的解決等,都多次運用了想象。這樣多次地想象確實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觀察物體一》教學反思5
在這節(jié)課,我首先創(chuàng)設了為老師照相的情境引入問題,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然后引導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接下來進行小組的兩次觀察活動。設計這兩個觀察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觀察實物的過程,讓學生直觀感知,形成表象,運用直接經(jīng)驗來提升他們的'空間觀念。在學生通過兩次觀察活動體會到“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的”后,我設計了“智慧之旅”的活動,使學生間接觀察物體,讓學生經(jīng)歷從實物觀察到“看圖觀察”的過程,以此幫助學生積累物體的經(jīng)驗,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從整體上看,我對這節(jié)課還是比較滿意的。記得有人說過“教育是一種遺憾的藝術”,作為教師,我們深深知道其中的含義。由于學生年齡小,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都有限,所以在他們回答問題時,個別學生的表達不特別清晰,這樣教師就得不斷地引導,在這方面我感到還是浪費了一些時間的。這也讓我更加深深地感到,在今后的數(shù)學課上,非常有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觀察物體一》教學反思6
《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在本冊教材中這部分是難點,它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礎上,對學生空間概念的培養(yǎng)。在本
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覺得自己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一、教學目標定位:本節(jié)課我是在劉進蘭老師上課點評后再上的,在點評中,老師們都認為:劉老師的課只出現(xiàn)三方位的觀察,體現(xiàn)不到難度,正因為如此,整節(jié)顯得很平淡。針對這個問題,我大膽整合了教材,把教材中的三方位觀察拓展到四方位觀察,并把重點定在左側和右側。由于教學目標適當?shù)卦黾恿穗y度,因此,整個課堂都發(fā)生了變化:差生能保底,優(yōu)生更優(yōu),課堂氣氛活躍,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把學生和聽課老師吸引住了。
二、教學中的課堂組織:本節(jié)課大部分時間都是讓學生合作學習、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再讓學生進行比較、驗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設計得非常緊湊,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根本就沒有學生開小差的余地,雖然是分組學習,但課堂紀律仍然是整整有條,讓聽課老師贊嘆不已。
三、通過講故事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巧妙地在故事中設計了有建設性的問題,借助板書的插圖,從而讓學生在匯報和爭辯中,認識物體的正面、后面、側面。因此,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得比較廣,任何時候都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尤其是對優(yōu)生的培養(yǎng)落實得比較到位。
四、在學生對正面、后面、側面有所了解的基礎上,再通過對“恐龍圖”三方位的觀察,引導學生通過連一連找出三個方位對應的觀察物,而且在讓學生匯報的同時,教師緊抓住一名學生說的:“老師,假如站在前面的小明站過一點點,他連的就應該是側面啦!”進行巧妙的引導,就讓學生初步體會到了物體的局部和整體的`關系。隨后通過借用學生熟悉的數(shù)學書、小汽車進行驗證,再一次驗證同學們的發(fā)現(xiàn)是正確的。同學們在匯報第69頁做一做時,教師有巧妙地問:“奇怪,圖上看不到數(shù)學書后面的圖案,你是怎樣猜出來的呢?”這樣一問,學生很快地發(fā)現(xiàn)“正面”與“后面”是相對的。從而對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學會從一個面推測到另一個面的形狀恰到妙處。
一節(jié)課下來,發(fā)現(xiàn)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讓學生通過觀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進行驗證、歸納,結果發(fā)現(xiàn)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多,讓老師在課堂上對教學內(nèi)容的“度”難以把握,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非說不可,這樣一來,往往直接影響到課堂的組織,尤其是對于新教師來講,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另外,我為了盡量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結果我只能把原計劃安排的欣賞與拓展作為課外延伸,沒有讓課內(nèi)的設計盡善盡美,這也是一個遺憾。但從測試情況來看,效果是可喜的,95%的學生對四方位觀察物體連一連都能全對,而這部分連錯的都是弄錯了左側和右側,比我預期的效果要好。
【《觀察物體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觀察物體(一)教學反思04-12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04-12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9-05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9-04
《觀察物體一》教學反思7篇03-17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5篇)02-07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5篇02-11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4篇03-16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