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密碼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達·芬奇密碼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達·芬奇密碼讀后感1
早在去年暮秋,我便已在學校對面的小店里與《達·芬奇密碼》打過照面了,但真正開始讀這本書,還是近幾天的事。這本書講述的是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登與警察索菲·奈芙共破盧浮宮館長遇害案,證實了館長參加的“峋山隱修會”保守多年的秘密真相——耶穌是凡人且有妻子,并尋找與此秘密密切相關的“圣杯”的故事。
總的來說,《達·芬奇密碼》確實是一部引人入勝的佳作,雖然我是在網(wǎng)頁上讀完的,但絲毫沒有影響到我的閱讀興趣。但畢竟是一本偵探小說,總圖片有一些神秘中帶點驚悚的情節(jié),開始讀這本書的第一天晚上我做了噩夢,關于書中“圣杯”的夢魘折磨了我一個晚上,那個夢里漂浮著沙土。盡管如此,我還是忍不住在兩天之內(nèi)看完了這本書。《紐約時報》的書評道:“自《哈利·波特》出版之后,還沒有一位作家設下這樣的圈套哄騙讀者,誘使他們屏住呼吸來追逐情節(jié),并罪大惡極地公然以此為樂。”我想也是這樣。
書中,在尋找“圣杯”的過程中,羅伯特他們發(fā)現(xiàn)了寫在莎草紙上的詩句:
“圣杯在古老的羅斯林教堂下面等待,
劍刃和圣杯一道看護著她的門外。
她躺在大師們令人鐘愛的杰作的懷抱里,
在繁星閃爍的`天底下終于得到了安息。"
尾聲中,羅伯特終于明白詩句的真實含義:圣杯被埋藏在盧浮宮地底!傲_斯林”實際上是指“Roseline”,即玫瑰線,也就是原本穿過盧浮宮的本初子午線!皠θ泻褪ケ笔潜R浮宮里臨近地底的兩處三角形建筑。這個結尾無疑是精彩而出人意料的;然而,正如文中羅斯林教堂的看守者所說的,“我們看待簡單的東西,可以有許多種方法”,我對這首詩的理解也與作者不同。圖片
圣杯“在古老的羅斯林教堂下面等待”,由于羅斯林教堂是“峋山隱修會”的前身——圣殿騎士于1446年建造的,教堂各處雕刻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有著猶太教、基督教、埃及人、同濟會以及異教傳統(tǒng)的標志物,所以也可以這么理解:此處的“圣杯”,象征的是被羅馬教廷視為“異教徒”的人亙古以來堅持相信并保護真相的精神。而“劍刃和圣杯”與教堂的特殊構造相似。至于后面“她躺在大師們令人鐘愛的杰作的懷抱里”一句,我認為或許指的是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的學者、作家、藝術家在自己的作品里多次提到這真相,盡管這圖片似乎沒有造成大的輿論影響。而“繁星閃爍的天”大概也指的是那些堅守真相的人吧,他們的精神就有如點點星光,照亮了一方蒼穹。
除了上文提到的詩句外,書中作者還大玩特玩其他許多文字游戲,讓讀者參與到思考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到解開謎團的樂趣,有如為這本書錦上添花。
讀完《達·芬奇密碼》,我有如飲完一杯瓊漿,意猶未盡。盡管研究表明書中一些作者聲稱屬實的內(nèi)容實際上并無依據(jù),有些看上去煞有介事并且作為小說重要線索的情節(jié)也是杜撰出來的,但我想,我是已經(jīng)深深喜歡上這本書了。
達·芬奇密碼讀后感2
《達芬奇密碼》這本書很容易讓人感興趣,因為作者巧妙地抓住了讀者好奇的心里。用另一種眼光去觀察我們熟系的東西是最吸引人不過的了,更何況作者描述的東西是世界著名的,眾所周知的藝術品和宗教。作者用他的方式去解釋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最好的晚餐》,去解釋耶穌和他的情人,看了的確讓人愛不釋手。情節(jié)方面也用了經(jīng)典的懸疑寫作手法,是是非非,真真假假。更可貴的是,作者在書中引用了許多的歷史參考書籍,也描述了許多神秘的宗教秘密。
在以前就很擔心這本書出版后的`反響,因為我覺得作者觸動了一些比較敏感的東西,如對這些藝術家性格的敘述,對耶穌是神是人公開的懷疑,對藝術品進行隱藏密碼的挖掘。我看的時候就混亂了,不知道作者看似一本正經(jīng)的描述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么作者大膽的行為肯定會引起重大的社會宗教問題;如果是假的,那作者對現(xiàn)實的東西開這樣的玩笑,要么就是自己大膽,要么就是對讀者的玩弄。我還特地對照著《蒙娜麗莎》和《最好的晚餐》看,發(fā)現(xiàn)作者的挖掘并非子虛烏有,就更覺得神秘了,更弄不清楚是真是假了。
情節(jié)方面是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延續(xù)著線索懸疑片的老套路。這種東西本身就很能引人入勝,而且作者對每環(huán)答案的解釋顯得還算合理,從而顯得真實。因為很多線索懸疑片的作者往往為了體現(xiàn)驚奇的情節(jié),而把線索的答案寫的玄玄乎乎的,反而給人不真實的感覺。
接下來就說些不好的地方了,我覺得雷爵士這個角色作者沒有能夠處理好。真實身份的出現(xiàn)雖然出乎人的意料,但顯得太牽強。這也是這種手法容易犯的一個毛病。作者為了強調(diào)真實身份出現(xiàn)時給讀者的驚奇,往往容易在前面故意隱瞞這個人真實的表現(xiàn),甚至朝反方向?qū)憽k[瞞是必要的,不然就沒有以后的驚奇了,但朝反方向?qū),我覺得就是對讀者的欺騙了。
雷爵士最后的身份表明他才是這個陰謀的幕后操縱者,是個十足的反面角色,而作者在前面卻真真把他當作是一個正面人物來寫的,為了隱藏身份,讓反面人物故意地結局的無力,使人覺得由索尼埃的密碼引發(fā)的一連串故事其實真是很無謂,也逃不出有虎頭蛇尾的感覺。從人物上來說,兩個主人公是常見的才子佳人老少配好萊塢模式,盡管作者駕輕就熟,但終究類型化了點。其他人的塑造,除了前半部的雷提彬和巴黎探長科萊之外,其余則基本犧牲在情節(jié)的安排中。
但我仍然覺得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說,其夾雜了男女、宗教、大都市、歷史傳說、神秘主義、星象符號、警探、探寶歷險等各種賣點,其中宗教信仰的顛覆或原始神秘主義、中世紀傳說等”玄“的元素尤其符合當今的潮流,是這股復古潮流的代表。我們能讀到很多歷史知識,也算是開卷有益的了。
達·芬奇密碼讀后感3
看了小說《達芬奇密碼》,總體感覺是,好看但不出色。
整部小說我讀了2個小時,較一般小說長,但仍未能涵蓋小說中的全部內(nèi)容,做了大量的速讀。比如對達芬奇另外兩幅作品《巖間圣母》和《維特魯威人》的介紹、《最后的晚餐》中猶大手勢的介紹、徇山隱修會的神秘儀式等等,這些在閱讀中最為吸引我另我著迷的部分,都沒有在小說中得到體現(xiàn)。再比如小說中蘭登和奈芙到英國國家圖書館(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查找埋葬牛頓的“apope”,場面描寫得格外壯觀,而在小說中則修改為在公共汽車上“打劫”了一位小哥的手機上網(wǎng)查找,當時的感覺就是“咣當”一下。另外,很多解迷的過程都被簡化,甚至被刪改,使懸念大打折扣。雖然,這些內(nèi)容可能并非必要,對于推動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起不到關鍵的作用,可是這個故事因為缺少血肉,只剩下干癟的.身體而顯得遜色不少。
縮短了讀小說的長度,整部小說還是顯得倉促。說明性部分被一帶而過,不由得讓人放慢思路消化吸收一下,就有新的內(nèi)容涌進大腦,就好像填鴨似的灌輸。小說場景的切換比較忠實原著,快速地在幾行人之間切換,以此創(chuàng)造一種緊張的氛圍。同時,新的問題出現(xiàn)了。由于每個段落都比較短,有的時候一段音樂還沒有播完,就嘎然而短,轉(zhuǎn)去了另外的場景,這之間通常沒有匠心獨到的畫面轉(zhuǎn)換,給人一種不連貫的感受。相比來說,我認為電視劇《反恐24小時》在場景切換方面做得更出色一些。而且在相同題材影片中,也認為《國家寶藏》更勝一籌。
說了半天不足之處,再說說好的地方。我喜歡小說中經(jīng)常把古代的景物和現(xiàn)代地景物跌價在一起,一方面表現(xiàn)出人物對過去的回憶,一方面也表現(xiàn)出身處現(xiàn)代的主人公尋著歷史地足跡一步步地解釋迷題,很好地緩解了時間倉促的問題,又意外地使觀眾獲得了好的感受。除此之外,跟隨著主人公的腳步,看到、聽到了很多以往所不知道的事情,頗覺開闊了眼界。
至于這部電影應不應該推薦,我是這樣想的:如果你不曾看過原著,那么我覺得這部電影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你已經(jīng)看過原著,那么就不要浪費時間了,如果你依然對它意尤未盡,不妨把原著找出來再讀一遍。
《達芬奇密碼》這本書引起的風波可是不小,有評論這樣說“暢銷小說年年有,但《達芬奇密碼》與眾不同的是,它的反對者與支持者一樣多!保耙驗檫@部作品及其爭議涉及了大量的宗教典故和歐洲歷史事件”,因此“不管電影拍得怎樣,《達·芬奇密碼》已經(jīng)成了一個現(xiàn)象,世界各地層出不窮的抵制《達·芬奇密碼》事件,更讓這部小說超出了小說和書的范疇,成了一個社會話題。”這樣看來,不管是否有落俗的嫌疑,不管是小說還是小說,不管你是誰,《達芬奇密碼》有著讓你不能拒絕的理由。
【達·芬奇密碼讀后感】相關文章:
《達.芬奇密碼》讀后感01-21
《達·芬奇密碼》 讀后感10-10
達·芬奇密碼讀后感(精選10篇)07-13
達·芬奇的求職信12-07
達·芬奇的求職信11-24
《達·芬奇》讀后感04-17
《達芬奇密碼》讀后感06-10
達芬奇密碼讀后感04-11
達芬奇的密碼讀后感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