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丁肇中》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丁肇中》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丁肇中》讀后感 篇1
今天我讀了《丁肇中》這本書,全面地了解了丁肇中的成功之路。
這本書主要敘述了丁肇中出生于美國,回到中國后過著流亡的童年生活;進入中學階段后發(fā)奮學習,卻在高三聯考時名落孫山,考不到重點大學;后來僅帶一百美元隨布朗教授赴美深造。在美國,丁肇中不斷更換地點,與不同的教授一起學習,后來發(fā)現了J粒子,獲得了諾貝爾獎。獲得了諾貝爾獎的丁肇中博士,后來又相繼做了“模擬宇宙大爆炸”、“尋找膠子和反物質”等實驗,為科學事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丁肇中博士在中學時期的時候,以蘇東坡《錯論》中的一句話作為座右銘: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以前,凡是有大作為的人,不只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也一定有堅持不懈、勇于進取的堅定意志。這句話對丁肇中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動力。那我們呢?我們是否有“堅忍不拔之志”呢?我們應該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艱苦奮斗,取得成功。這就應了丁肇中母親說得一句話:“無論你在哪一行工作,都要成為這一行的佼佼者!倍≌刂性诟懊郎钤熘,曾經留下過預言書,預測自己五年后將獲得碩士學位并攻讀博士學位。但事實上,五年后丁肇中已經成為了美國一位小有名氣的博士了。之前他不斷地在不同的學校和一些教授一起學習,并拜著名的李昂黎德曼教授為師,不斷研究高能物理。丁肇中博士從理論物理轉為實驗物理的研究也是在這一時期。丁博士能夠不斷的前進,他說:“要尊重‘權威’,但不要迷信‘權威’。”這不正為我們前進指明了道路嗎?我曾經看到過一句話:每個人都應改擁有強烈的好奇心,也許新的`發(fā)現就在“已知”的“未知”之中。這不等同于孔子的“溫故而知新”嗎?
在美國密執(zhí)根大學期間,丁肇中讀了《量子動力學》一書,激發(fā)了他對探索新粒子的興趣。在1966年到1974年這九年的時間里,丁肇中博士的研究小組不斷奮斗,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終于發(fā)現了J粒子。他在發(fā)現J粒子的時候并不急于向世界公布,而是用了幾個月的時間來驗證。他說:“手中的一只鳥總比林里的兩只鳥好!边@體現了丁博士對科學的嚴謹態(tài)度,不能馬馬虎虎敷衍了事。同時,丁博士也是一位愛國者,當他獲得諾貝爾獎,赴斯德哥爾摩領獎時,就強調了用中文講話,這足以看出他強烈的愛國心了。獲得諾貝爾獎的丁肇中博士并沒有停止他在高能物理學中的腳步,繼續(xù)研究,模擬宇宙大爆炸、尋找膠子時發(fā)現了“三噴注”現象,還使AMS——阿爾法磁譜儀升空,用于揭開反物質的奧秘。生活中,有些人淡泊名利,不斷前進;有人因在某一方面有了小小的成績,就躺在證書上睡大覺。丁博士則屬于前者。我們也應該不被一時的榮譽蒙蔽了心,止步不前,因為榮譽只代表過去。
丁肇中博士的成功之路引人深思,我從中學到了許多許多。我們要有“堅忍不拔之志”,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永不止步!
《丁肇中》讀后感 篇2
讀了丁肇中先生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深有同感,認識到我們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確實有很多弊病,但對于丁先生對“格物致知”的理解我仍抱有疑問,因此就借這次機會來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文章中說“真正”的格物致知是“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并就此認為格物致知就是“我們所謂的實驗”。韓維志在譯評《大學》時就曾明確指出《大學》的原文缺少對“格物致知”的闡釋,古人因此也做了諸多不同的見解,甚至是大理學家朱熹也曾專門對“格物致知”補綴了一篇論文。然而,沒有一個人敢說他的“格物致知”就是真正的“格物致知”,那么對儒學研究不深的丁先生如何可謂“真正”的“格物致知”呢?對此我實在無法認同。
而那勤于格物的陽明先生也恐怕是受冤了。丁先生認為他“格竹七日而不得正果”是因為他“把探究外界”誤認為是探討自己,并于后文說要“格竹”就應“栽種竹子,以研究它生長的過程,要把葉子切下來拿到顯微鏡下去觀察”,這番話著實讓人無語。我想丁先生大概是混淆了哲學和實踐的概念。儒學無疑是一種哲學,而哲學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思想體現,與由外及內的實踐完全不同。用政治哲學家歐克肖特的話說,哲學是理論的理論,它高度抽象,與實踐隔絕,它志在理解而非改變世界,而當其轉化為實踐時也就失去了其作為學術的學術品格。也就是說哲學本身就是要優(yōu)先探索自身,然后才能推己及人的。那么這與“栽種”和“拿到顯微鏡下觀察”又有何干呢?想來實在是可笑至極。
最后,“經書上的道理可推之于四海,傳之于萬世”竟也被丁先生一同否認了,他竟認為這種觀點不適用于現今,這同樣是混淆了概念。如果當年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沒有傳給“四!钡闹袊耍鐣髁x又怎會有今天的這般“偉業(yè)”呢?丁先生所謂的“現今”恐怕只能指代重視事實的實踐科學,對于“百家爭鳴”的哲學而言道理是永遠可以傳于“四!、“萬世”的'。
這樣看來,丁先生對儒學的態(tài)度實在有些不可思議。那么丁先生的“格物致知”就是完全錯誤的嗎?也不盡然。以丁先生取得的成就來看,他的觀點必然有其可取性。我不懂實踐科學,但我想丁先生對實踐的態(tài)度是絕對值得稱道的,而且學習方法的問題在國內也的確屢見不鮮,丁先生能夠從大體上給出解決辦法著實令人敬佩。但是對于丁先生不嚴謹的求知態(tài)度,我們也必須加以指正。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呢?小人不才,目光短淺,也不敢妄下定論,但終歸還是有些想法的。永遠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并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我想這大概就是真正的“格物致知”了。所以,只要堅持求知的態(tài)度,相信終有一天“格物致知”的真諦會浮出水面。
《丁肇中》讀后感 篇3
暑假中,在老師的推薦下,我閱讀了十大華人科學家叢書之一《丁肇中傳》。原先我只知道丁肇中爺爺是一位華裔科學家,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其他一無所知,在認真閱讀了這本傳記后,使我對丁肇中爺爺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丁肇中爺爺的一生富有傳奇的色彩。他是一位非常偉大的科學家,因為發(fā)現了J粒子而獲得了1976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同時他又是一個普通的人,他沒有過人的智商,只是靠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堅定執(zhí)著的信念以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才獲得成功的。這也足以說明了丁肇中爺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我從這本傳記中領悟到一個人取得成功的秘訣。
一、珍惜時間是成功的基礎
丁肇中爺爺有一句名言:“最浪費不起的是時間!倍≌刂袪敔斣谥袑W階段很少看電影,他認為看電影不僅浪費金錢,而且浪費時間。尤其是時間,更是浪費不起!中學時代,他盡量利用時間,狠下苦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國外求學時期,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無論在教室還是在宿舍,他都像一只上滿了發(fā)條的鐘,不停地運轉著,只用了五年時間,就完成了別人需要十年才能跨越的歷程——三年拿下了兩個學位,兩年完成博士學位。就連在生病住院時也在思索尋找新粒子的實驗計劃。其實古今中外,每一位有成就的人,無不是珍惜時間的人。這個道理其實我也懂,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就是做不到;氐郊椅胰滩蛔∧闷疬b控器,打開電視機開始追起那些泡沫劇,時間不知不覺就從眼前飛逝了;有時忍不住拿起手機玩起游戲,時間又不知不覺從手指間滑過;每逢周末或假期,我都要睡到日上三竿才肯起床,時間又從枕邊悄悄溜走了。如果我能把這些時間用來讀書,用來學習,我的知識面定能拓寬很多,成績定然也能提高不少。在時間面前,自控是多么重要。〗酉聛砦壹磳⑦M入初中的沖刺階段——初三了,我要向丁爺爺一樣做一個珍惜時間的人,才不會在接下來的升學考試中被淘汰。
二、明確的目標和矢志不渝的鉆研精神是成功的保障
丁爺爺在成功進入大學求學一年后,他就將自己今后努力的目標定在了物理這門學科上,他先是計劃轉學,后偶有機會去美國留學。他牢記母親的教誨:“不管做了什么,一定要努力成為這一行的佼佼者。”在美國讀大學時,他這樣想:我能不能縮短大學的進程呢?他在心中編織了一個夢想,于是他就一直追尋這個夢想。他搬掉了一塊塊攔路石,填平了阻擋步伐的溝壑,一步一步朝著目標前進,并最終實現了夢想!
1966年,他在寫給父親的家信中說:“未來十年將會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边@個目標是物理高峰上的那顆閃亮的明珠,為了摘得這顆明珠,他幾乎不眠不休地工作,制定實驗計劃,日夜奮戰(zhàn)在實驗室中,放棄了天倫之樂。這其中一次次的奮戰(zhàn),一次次的失敗,也受到了同行們的不滿與指責。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不斷地分析總結,不斷地改進設備,修改實驗計劃……丁肇中就這樣知難而上,終于把明珠摘下來了!
讀到這里,我有些羞愧難當。在數學與物理學習中,我常常遇到難題,思考片刻仍做不出來,我就使用手機上的作業(yè)幫軟件一掃,答案便出來了。讀后感這使自己養(yǎng)成了一個依賴習慣,只要題目稍有難度,我就不肯深入思考,長此以往缺乏一種深度思考,也就導致自己的學習潛能不能挖掘出來。到了考試時遇到了難題,因為沒有手機,也只能束手無策,選擇放棄。所以考試總得不到高分,導致了學習成績平平。我在心中暗下決心,今后一定不能再這樣了,為了心中的理想迎難而上,絕不輕言放棄。
三、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是成功的不竭動力
諾貝爾獎是世界科學領域最高榮譽獎,已經獲得諾貝獎的丁爺爺已經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他已經成功了,可是丁爺爺對各種接踵而來的`榮譽和贊揚似乎不感興趣,獲獎后沒有止步,他繼續(xù)向未知領域一次又一次地進攻。他關注的是現代科學的進展,他把目光瞄向高能物理、天體物理學和生物科學,他要不斷地向自然界進擊,去攻占一個又一個科學的高峰。丁爺爺帶領他的實驗小組成員們夜以繼日的實驗、采集數據,計算結果,好消息也一個接一個地傳來。科學的道路是無止境的,丁爺爺立志跨越這條路上一個又一個里程碑,在一個又一個里程碑上刻下了自己的標記,永不停止的腳步是丁爺爺一次又一次取得成功的動力。丁爺爺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個炎黃子孫,他心里系掛著祖國,他非常關心中國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他也身體力行地對中國年輕的科技人員進行培養(yǎng),選拔了不少中國優(yōu)秀的年輕科技人員到他的實驗小組工作。
想想我自己,在學習中一時取得一點進步或少許成績的時候就有點飄飄然了,殊不知當我停留在原地踏步不前的時候,別人已經奮勇直追了,這時候的窩就又落在別人的后面了。丁爺爺的這種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讓我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成績永遠只屬于過去,只有永不停歇地不斷進取,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功,最終摘得累累的碩果。
另外,丁肇中爺爺在斯德哥爾摩領獎時,堅持用漢語發(fā)表自己的演講,這表明了他始終記住自己是炎黃子孫,也折射出他那份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也足以讓我感動。
在丁肇中爺爺一生的故事中,還有許多令我感觸與學習的地方,從他的故事中,我領略到了成功的秘訣,不再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而是要坐得住板凳,對未來的目標要腳踏實地地追求!
【《丁肇中》讀后感】相關文章:
小豆丁作文05-20
《過零丁洋》讀后感08-10
零丁洋上的回憶作文03-07
丁墨的語錄集錦40句06-27
丁立梅的語錄匯編35句06-26
《過零丁洋》讀后感6篇12-04
《過零丁洋》讀后感(6篇)12-04
過零丁洋讀后感7篇04-12
過零丁洋讀后感(7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