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過河》教學反思(通用19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馬過河》教學反思(通用1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
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們無法預見。就以《小馬過河》這一課為例,我來談談自己在教學這一課時,如何圍繞著這一核心理念的。
一、適量的講。
用“四兩撥千斤”和“牽一發(fā)面動全身”來說明講的適量也許是最適合不過了,在課堂上當講而講,講則必精。在《小馬過河》一文中,我抓住“評”字,引導學生評價小馬的優(yōu)缺點。接著,要求學生精讀課文,根據(jù)自己的感悟說說從哪些字、詞、句中可以體會小馬的優(yōu)缺點。
二、適度的講。
所謂“適度”的“度”,就是從學生的認知度出發(fā)。教師的講應該讓學生能夠接受,應該依據(jù)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水平,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態(tài)度。例如《小馬過河》一文的教學中,學生朗讀媽媽對小馬說的話出現(xiàn)困難時,我花了相當一部分的時間講,通過講喚起學生已有的體驗,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身臨其境。
三、適時的講。
課堂中教師的講應該具有一定的時機,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學《小馬過河》,在談到小馬的優(yōu)點時,有學生說小馬很“厲害”其實學生已經意識到了小馬的“勇敢”,只是苦于一時沒有確切的詞語形容,這時候我便抓住小馬的.話引導“剛才這位同學說小馬‘厲害’,那么小馬究竟厲害在哪里呢?我們一起讀讀小馬的話,體會一下小馬的語氣,就會明白了。”這一番“講”,使學生的思維找到了“支點”,他們通過朗讀馬上體會到了小馬的“厲害”在于它的“勇敢”,在于它的“敢干嘗試”。
《小馬過河》這篇課文中,小馬雖然勇敢,但是沒有媽媽的正確、耐心的鼓勵是過不了河的。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多講少講并沒有界限,關鍵在于“意”,而不在于“形”。小馬一定要自己過河,媽媽也可以盡情地說。文本并非僅是一種物化的客觀存在,而是一種理性化了的生命體,只在當閱讀主體對文本的這種生命意義有所覺悟,有所觸動時,文本的生命意義才會真正生存。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2
《小馬過河》是一篇經典的童話故事,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敘述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巧妙設置懸念,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在識字環(huán)節(jié),我采取了多種識字方法,加拼音讀,去拼音讀,在記憶環(huán)節(jié),引導孩子們通過加一加、換一換、找朋友的辦法識記生字,還提醒孩子么可以通過觀察圖片、在生活中留意身邊的生字等辦法識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學習1—3自然段時,我讓孩子們通過理解關鍵詞來體會小馬的'心情,如“連蹦帶跳”“為難”,身臨其境地體會小馬心情的變化,并引導孩子們結合自身體驗,想想自己遇到困難了會怎么做,這樣,就從書本中走到了生活中,是一種情感教育。
寫字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觀察個別同學的生字,一起學習,糾正,讓孩子們注意心字底的位置。在課后還需要加強指導。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3
《小馬過河》文章篇幅長,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jié)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希望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扎扎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馬,老馬,牛伯伯和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馬是媽媽,說話該用親切的語氣。老牛伯伯是老一輩,朗讀時聲音要粗,語氣穩(wěn)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時講的話,語氣要急切。小馬天真、有禮貌,讀時要用適當?shù)恼Z氣表現(xiàn)出來。在指導朗讀時,我先示范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接著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蘊含的美。
老馬說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同樣一條河,老牛水水很淺,松鼠說水很深。他們誰說得對?為什么?2。如果是一頭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在整個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后全班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jù),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說法不一,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驗主義的錯誤。
總之,《小馬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括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得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只有給個性化的閱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我總感覺本節(jié)課上學生個性化閱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以后教學中,還要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上多下功夫。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4
《小馬過河》一課生動有趣,對話很多,是分角色朗讀的好材料。而要真正達到分角色朗讀的目的,需要以讀好每一個人的語言為前提。文中雖然“說”字相同,但“說”的語言與神態(tài)卻不同。不同語氣、神態(tài)、動作的“說”云集此課。于是,教學此課,便抓住不同的“說”進行教學設計,強化朗讀訓練。
先是讓學生動筆墨讀書,在文中用曲線劃出各種各樣的“說”,然后分組共同試讀,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誰讀得有聲有色,頭飾將戴在誰的頭上,角色將有誰來扮演”為“誘餌”,激發(fā)孩子讀的興趣讀的水平。再以小組形式給人人擔當角色的機會,讓人人過把“讀”癮。此時此刻,課堂的精彩與高潮便水到渠成。
故事說明的道理則由老馬一語道破: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從字里行間,孩子們輕易而舉地悟出了“動腦筋”“去實踐”的道理。等小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對岸,它的體驗是: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其中的“為什么”孩子竟也對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么”為目的,心里忽然覺得不甘心。新課程倡導閱讀教學要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加強生活世界與書本世界的溝通,注重生活體驗與實踐活動。我想:道理來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僅要讓學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導孩子實踐道理。于是,我把問題拋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與小馬類似的事情嗎?你是怎么做的?暫時的沉沒過后,十幾個孩子小手高舉。孩子們舉得例子雖然有點幼稚,甚至牽強附會,但我相信:“死”道理已變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孩子們已不需要“媽媽”的指點了。
《小馬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容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得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面的。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給個性化的閱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本節(jié)課上學生個性化閱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好多學生是在跟著老師和別人的看法走。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5
《小馬過河》這篇課文情節(jié)美、事物美、構圖美、道理美,教學中我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扎扎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升華故事所蘊含的`道理。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點:
1、朗讀課文觸美麗。
這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小馬,還有老馬、老牛、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因此在指導朗讀時,我先示范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接著再讓學生進行語音朗讀,最后設置情境進行演讀。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蘊含的美。
2、情境演繹悟美麗。
當學生對課文把握較好之后,讓學生記住老馬、小馬、松鼠、老牛的話,并想象當時的情境,進一步領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說話的表情、語氣也會不同,然后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和表情,把課文中“人物”的對話“表演”出來。這樣做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受,又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也讓本文蘊含的道理銘記于心。
3、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如果能加入課后對課文內容的復述,課堂才會更加的完整。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6
分角色反復朗讀,可以很快使學生進入情境,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初次嘗試讓學生簡述故事大意,只有個別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大致能說,多數(shù)還是在講述細節(jié)內容,不過相信堅持下去,能說的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多。
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故事里蘊含的道理,而是讓他們先各抒己見,然后再統(tǒng)一認識,這樣既重視了孩子們的能動性,對學生思維的訓練也很有好處。
在解決課后問題時,(小馬從磨坊回來后會對媽媽說什么?)我讓學生直接對我說,把我當成老馬,我做出相應的肯定,那一刻我們彼此感覺特別親切,眼淚竟在眼圈里打轉。有個學生竟說:“老師,你的孩子可真多!”
學生很喜歡結合實際的拓展部分,當他們說不到點子上時,我隨機舉了個例子,(羅冰儀要買桔子,愛吃酸的'劉金波說那桔子一點也不酸,愛吃甜的李靜怡說酸死了,你應該怎么辦呢?我說得聲情并茂,孩子們聽得趣味盎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感覺走入文本,在走出文本,進而走入生活,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7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敘述了小馬為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對岸磨坊去,兩次來到河邊的不同表現(xiàn)及不同結果,說明了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進行分析,勇于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為了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fā)展,我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如:在學完課文后,我讓學生想一想課后的思考題:“過河后的小馬從磨坊回來,會對媽媽說些什么?”聽了我的問題,同學們積極思考,有的說:“小馬從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媽媽幫小馬把面放下來,小馬低著頭很不開心,媽媽摸摸小馬的頭親切地問:‘孩子,你怎么了?’小馬抬起頭委屈地說:‘媽媽,我太笨了,面對一條小河的問題還要回來問媽媽,這樣既耽誤時間,又費很大的'力氣!瘚寢屄犃诵●R的話后,說:‘孩子,媽媽覺得你今天長大了,很了不起呀!因為你沒有被困難嚇倒,媽媽相信你今后一定是個堅強的孩子。’小馬聽了媽媽的安慰后,覺得很有道理,他又自豪地說:‘媽媽,從今天這件事中,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光聽別人說,只有自己親自做過了,才會明白!瘚寢尭吲d地點頭稱贊:‘好孩子,經一塹,長一智,你的收獲可真大呀!’小馬又趕快說:‘媽媽,今后你有什么活,就讓我去做吧,讓我多體會成功的快樂吧!’”老馬親了親自己的孩子,點點頭,同學們也熱情地鼓起掌來。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是無止境的。他們的腦子里裝滿了許許多多奇異的幻想,我們應該為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他們在創(chuàng)新的王國,自由地翱翔。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8
有人說:教師站得有多高,我們的學生就能看得有多遠。因為,語文課我們留給學生的不僅是基礎知識,更是一種對人生、對生命的思考。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思考者,帶著我的思考,走進文本,走進學生……課標中對低年級識字教學實施的建議是這樣寫的: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課標中同時也提示了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理念,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體驗,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教學手段應形象、直觀、多樣。這是我在備課之前、備課之中一直在反復思考的點。
《小馬過河》故事敘述了小馬為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對岸磨坊去,兩次來到河邊的不同表現(xiàn)及不同結果,說明了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進行分析,勇于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為了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fā)展,我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
在理解本課難點時,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故事里蘊含的道理,而是讓他們先各抒己見,然后再統(tǒng)一認識,這樣既重視了孩子們的.能動性,對學生思維的訓練也很有好處。在解決課后問題時,(小馬從磨坊回來后會對他們說什么?)我讓學生直接對我說,把我當成老馬,我做出相應的肯定,那一刻我們彼此感覺特別親切。學生很喜歡結合實際的拓展部分,當他們說不到點子上時,我隨機舉了個例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是無止境的。他們的腦子里裝滿了許許多多奇異的幻想,我們應該為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他們在創(chuàng)新的王國,自由地翱翔。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9
《小馬過河》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文章,本單元主題的學習重點是“根據(jù)課文內容,談談簡單看法”。能對文本內容進行意義重構,有自己的認識,是一個人閱讀素養(yǎng)的基本體現(xiàn)。尤其是在學校融慧教育理念下,這單元的學習,就至關重要。
這節(jié)課我首先用圖片激趣導入,然后認讀生字詞語,進入故事的朗讀,又通過自由讀、分角色讀、比較讀等形式完成對課文的學習。最后讓學生通過關鍵詞講故事并評論,明白故事蘊含的道理,寫完生字后還完成了《學習與鞏固》基礎題目的練習?傊(jié)課從學情出發(fā),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讓學生的學習有意思有趣味,課堂也確實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這一堂課的成功之處在于,本堂課的教學中采用了課件、圖片展示、情景片段表演等多種方式,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特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使得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參與度高。
在指導朗讀時,先示范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接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故事蘊含的道理。學完課文后,引導學生思考。以問題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學生回答十分積極踴躍。
但是,本節(jié)課學生個性化閱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也不夠充分,際交流的時間較少,這是今后需要改進的地方。我以后課前備課要再仔細些把課備透,在教學內容和學情的融合上多下功夫。
石老師的這節(jié)課設計的很用心,把學校的融慧教育理念落實的很好,無論是搭建學習支架,設計學習活動,還是完成課后練習,都是精心設計,步步為營,達到預期的效果。石老師很注重研究教材、研究學生,課堂上尊重學情,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力,設計的問題能引起學生深入地思考。特別是在用“馬棚、愿意、磨坊”等關鍵詞語時把講故事的學習支架搭好,讓學生講故事,自己講,小組比賽讀,全班展示講等,課堂上語文味道濃濃的。寫字的時間也充足,寫字的目標落實的很扎實。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0
《小馬過河》一課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故事說明的道理則由老馬一語道破: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從字里行間,孩子們輕易而舉地悟出了“動腦筋”“去實踐”的道理。等小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對岸,它的體驗是: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其中的“為什么”孩子竟也對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么”為目的,心里忽然覺得不甘心。新課程倡導閱讀教學要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加強生活世界與書本世界的溝通,注重生活體驗與實踐活動。我想:道理來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僅要讓學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導孩子實踐道理。于是,我把問題拋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與小馬類似的事情嗎?你是怎么做的?暫時的沉沒過后,十幾個孩子小手高舉。
“我背《論語》的時候,有一個字不認識,去問爸爸、媽媽,爸爸讀一個音,媽媽讀一個音,我不知道誰說的對,就想:還是去查查字典吧。結果證實了媽媽讀得對。”
“爸爸給我買了一輛四驅車,讓我自己插起來。樓上跟我一起玩的哥哥說很好插,而表弟說很難插。到底是好插還是難插,我決定親自試試,沒想到我一會兒就插好了!
“我與姐姐、弟弟去公園玩,在游樂場過獨木橋時,弟弟說會掉下去,很危險,而姐姐說大膽走,不會有危險。雖然我很緊張,但我還是很快地跑了過去。第二次再走,我就不害怕了。”
……
孩子們舉得例子雖然有點幼稚,甚至牽強附會,但我相信:“死”道理已變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孩子們已不需要“媽媽”的指點了。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1
統(tǒng)編版教材設計很精彩,之前也參加過教材培訓,但是在教材的把控上面總是覺得不夠到位。針對本次測評我設計的這節(jié)為時23分鐘比較短小的課我作了如下反思:
1、 本節(jié)課我定為第三課時,之前已學習了生字詞和課文的前半部分,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課文最后第七、八自然段小馬返回家與媽媽的溝通和最后自己嘗試過河的'過程。本課我設計的內容較少,深層次的東西挖掘不夠徹底。
2、在課堂氣氛層面,還是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不夠縝密,說明備課還是不夠充分。
4、在對學生的啟發(fā)上,應更加多一點。
制定改進方案如下: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也就是讓學生懂得“遇事要動腦筋,親自去試一試”的道理,這個過程不能生硬,要循循善誘讓學生自己總結出來。
2、中間的“用上下列詞語講故事”環(huán)節(jié)詞語設計有點多,不適合在課堂上進行,這個環(huán)節(jié)換成“看圖講故事”難度降低,更利于開展。
3、語言應更生動有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尤其是進入了夏季,把游戲引入本課教學,讓瞌睡的同學睡意全無。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2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講的是小馬要過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淺。小馬問老牛,老牛認為過得去;小馬問松鼠,松鼠認為過不去。最后在老馬的鼓勵下,小馬大膽去嘗試,終于過了河。故事說明了遇事要“開動腦筋,敢于嘗試”的道理。在學這篇課文時,我安排了五關:生字關、朗讀關、辨析關、夸獎關、聯(lián)系實際關。第一次在自己班里上的時候挺順的,我就挺為自己的教學設計得意。后來由于要開課,我就拿著這個教案到二(1)班去上。
上到辨析關時,我出示了老牛、松鼠、小馬的`圖片在黑板上,讓學生討論老牛、松鼠的話說的對不對。我沒想到全班都說對,這樣一來,我的計劃全打亂了。忙亂之中,我只能自己說出結果:他們的話對自己來說是對的,對別人來說是不對的。課后,我靜下心來,發(fā)現(xiàn)我安排的五關中,這一關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而我為了趕時間,匆匆過去,這實在是一堂失敗的課。其實,當時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后的答案是老牛和松鼠說的話是對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學生就會想到老牛和松鼠的話對別人來說是不對的。雖然只是一個環(huán)節(jié),可是這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思考、理解的過程。
通過這堂課,我感覺到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在課堂上,隨時有可能發(fā)生教師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師必須有隨機應變能力。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3
低年級的小學生形象思維(直觀思維)占較大優(yōu)勢。教師可以根據(jù)低年級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結合教材特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馬過河》一課中,有這樣三句話: 1.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趟過去!2、松鼠認真地說:“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個小伙伴就是掉在這條河里淹死的! 3、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為讓學生理解上面三句話,領會課文的重點、難點,我采用了直觀演示法,創(chuàng)設了一個“場景”。在一口玻璃缸里盛了適量的.水當作一條河。先把老牛的塑料平面模型放進水中,水剛沒老牛的小腿。接著把松鼠的塑料平面模型放進水中,水把松鼠整個淹沒了。最后把小馬(背上畫有半口袋麥子)的塑料平面模型放進水里,水剛沒小馬的大腿。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演示,比較老牛、松鼠、小馬的平面模型,明白了老牛為什么說水“淺”,松鼠為什么說水“深”,小馬試了過后為什么說水不深也不淺。學生親臨“場景”,觀而生感,觀中明理,激發(fā)思維的火花。由此,學生懂得了做事不能光聽別人說,要動腦筋去試一試的道理。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4
課快要結束的時候,我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們,童話中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東西還不止這些呢!再讀讀故事,有沒有自己讀書所得而又希望與大家共享的.呢?”一石激起層層浪,孩子們又去讀書思考了。不長時間的寧靜之后,一只只小手舉了起來。
“小馬很愿意幫媽媽做事,熱愛勞動!
“從小馬對牛伯伯說的話,我看出小馬很有禮貌!
“雖然松鼠對小馬說得不對,但它是為了小馬好,它很善良,有一顆愛心!
……
“老師,我想提個問題?”
“好啊,什么問題?”
“如果水真的很深,小馬一試,結果掉進河里淹死了怎么辦?”
“老馬知道水不深,不會淹死,才叫小馬去試的!薄叭绻苌,老馬不知道,她叫小馬去試試,小馬不就淹死了嗎?”
我想起了剛從網上看到的一個假設:天剛下過一場大雨,河水上漲了很多,小馬又要過河,它該怎么辦呢?
是該動動腦筋了。課讓學生帶著問號結束了。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5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講的是小馬要過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淺。小馬問老牛,老牛認為過得去;小馬問松鼠,松鼠認為過不去。最后在老馬的鼓勵下,小馬大膽去嘗試,終于過了河。故事說明了遇事要“開動腦筋,敢于嘗試”的道理。
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馬,還有老馬,老牛伯伯、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馬是“媽媽”,說話該用親切的語氣。老牛伯伯是老一輩,朗讀時聲音要粗,語氣穩(wěn)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時講的.話,語氣要急切。小馬天真、有禮貌,讀時要用適當?shù)恼Z氣表現(xiàn)出來。指導朗讀時,這些都要向學生說清楚。邊展示邊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教師要加強范讀,給學生提供范例。接著再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蘊含的美。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后,讓學生記住老馬、小馬、松鼠、老牛的話,并想象當時的情境,進一步領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說話的表情、語氣也不同,然后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和表情,把課文的對話“表演”出來。這樣做,既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又能激發(fā)閱讀的興趣。
通過這堂課,我感覺到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在課堂上,隨時有可能發(fā)生教師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師必須有隨機應變能力。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6
《小馬過河》一課生動有趣,對話很多,是分角色朗讀的好材料。而要真正達到分角色朗讀的目的,需要以讀好每一個人的語言為前提。文中雖然“說”字相同,但“說”的'語言與神態(tài)卻不同。不同語氣、神態(tài)、動作的“說”云集此課,如“連蹦帶跳地說”“高興地說”“認真地說”“嘆了口氣說”“難為情地說”“低下了頭說”“親切地說”;還有那些“說”的“親戚”,如“大叫”“問道”“吃驚地問”;更有六處單一個“說”字,至于語氣和神態(tài),自己心領神會便是。于是,教學此課,便抓住不同的“說”進行教學設計,強化朗讀訓練。
先是讓學生動筆墨讀書,在文中用曲線劃出各種各樣的“說”,然后分組共同試讀,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誰讀得有聲有色,頭飾將戴在誰的頭上,角色將有誰來扮演”為“誘餌”,激發(fā)孩子讀的興趣讀的水平。學生讀得投入,又如“做游戲”般輕松,各種聲音此起彼伏,朗朗的讀書聲不絕于耳。生讀,師讀,生生互讀,師生互讀等多種讀的形式讓孩子們“讀書多遍也不厭倦”。等由“讀的量變”到“讀的質變”后,敲定分角色朗讀的人選,示范過后,再以小組形式給人人擔當角色的機會,讓人人過把“讀”癮。此時此刻,課堂的精彩與高潮便水到渠成。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7
《小馬過河》是小學語文第三冊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敘述了小馬馱麥子去磨坊,路上要過一條河,老牛說水很淺,可以過,松鼠說水很深,他的伙伴剛被淹死。在質疑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小馬過的是同一條河,為什么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而松鼠卻說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小伙伴他們倆是不是都說錯了,課文最后為什么說河水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一個說“水很淺”,一個說“水很深”,這不僅是擺在小馬面前的一對矛盾,同時也是擺在學生面前的一對矛盾。以往在幫助學生理解這一問題時,我采用了演示、比較等方法進行分析講解,但因受到時間、教具等方面條件的限制,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學生仍是一知半解。這回當我再上到這篇課文,再講到這一問題時,我換了一種方式進行教學,卻意外地收到了十分顯著的效果。
本文共有三幅生動、美麗的圖畫,而第三幅圖老牛、小馬和松鼠都在其中,于是我請學生拿出彩筆,按老牛說的那樣——“水剛沒小腿”,把“水”畫至老牛的小腿,然后再順勢再把“水”延伸,讓小馬也站在“水”中如圖所示。學生剛畫完,立即大叫起來:“老師,松鼠太小了,被水淹掉了”瞧,一目了然,不用老師多說,學生自己就明白了。
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加強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8
《小馬過河》是一篇富有吸引力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小馬要過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淺。小馬問老牛,老牛認為過得去;小馬問松鼠,松鼠認為過不去。最后在老馬的鼓勵下,小馬大膽去嘗試,終于過了河。故事說明了遇事要“開動腦筋,敢于嘗試”的道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緊抓住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為主,時時刻刻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為主軸。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
一、運用圖片,激發(fā)興趣。在進入本課的學習之前,我首先出示了一張“小馬過河”的卡通圖片。同學們看到圖片后非常興奮,他們紛紛評論圖中的小馬,氣氛非常熱烈。利用這個機會,我適時地引入了本課的學習: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匹小馬要干什么去嗎?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看著同學們充滿期盼的亮晶晶的眼睛,我引導孩子們打開課本,進入了本課的學習。
二、發(fā)揮自主性,解決生字詞。生字詞一直是一個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生字詞的教學。我要求同學們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自主解決生字詞,并對生字詞的書寫加以指導,同時也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本課的生字,這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思考。
三、充分閱讀,分段解析,獲得感悟。獲得感悟的最好辦法就是閱讀。我引導學生們運用多種方式閱讀課文,同時通過老師的范讀,給學生的朗讀做一個榜樣。同學們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獲得了體驗。為了能讓同學們理解課文,獲得感悟,我把文章分成了幾個部分,引導他們認真學習每一個部分,這樣層層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獲得體驗。
四、課外延伸。我引導學生運用這節(jié)課獲得的體驗來進行拓展實踐,引導他們把所學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讓他們獲得面對困難如何解決的'體驗,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這節(jié)課的遺憾在于,對于拓展實踐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用的時間較少,同學們沒有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我沒能完全把握孩子們的所得,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有所改進。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9
《小馬過河》一課生動有趣,有許多對話,是分角色朗讀的好材料。而要真正達到分角色朗讀的目的,需要以讀好每一個人的語言為前提。文中雖然“說”字相同,但 “說”的語氣、神態(tài)、動作卻不同,如“連蹦帶跳地說”、“高興地說”、“認真地說”、“嘆了口氣說”、“難為情地說”、“低下了頭說”、“親切地說”;還有“大叫”、“問道”、“吃驚地問”;更有六個單一的“說”字。于是,教學此課時,我便抓住不同的“說”進行教學設計,強化朗讀訓練。
“不動筆墨不讀書”。首先,我讓學生邊讀邊用曲線在文中劃出各種各樣的“說”,然后分組共同試讀,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誰讀得有聲有色,頭飾將戴在誰的頭上,角色將有誰來扮演”為“誘餌”,激發(fā)孩子讀的興趣。學生讀得投入,各種聲音此起彼伏,朗朗的讀書聲不絕于耳。生讀,師讀,生生互讀,師生互讀等多種讀的形式讓孩子們“讀書多遍不厭倦”。等由“讀的`量變”到“讀的質變”后,敲定分角色朗讀的人選,示范過后,再以小組形式給人人擔當角色的機會,讓人人過把“讀”癮!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此時此刻,課堂的精彩與高潮便水到渠成。
《小馬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容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得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面的。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只有給個性化的閱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我總感覺本節(jié)課上學生個性化閱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以后教學中,還要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上多下功夫。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02-21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04-04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02-21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精選10篇)03-30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15篇03-23
有關《小馬過河》教學反思(通用6篇)05-28
《小馬過河》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05-28
《小馬過河》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