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語文上冊《童趣》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童趣》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語文上冊《童趣》教學反思1
一.我這次采用的教學方式依然是以老師的講授為主。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大家已經有目共睹,但還是作為一種主要的教學方式在實行,這與新課改的精神是違背的,也是不科學的。在課堂是我問同學們:“你們覺得文言文好學嗎?喜歡學嗎?”結果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告訴我“不好學,不喜歡”。我想這是學生心里真正的呼聲,但是我們教師卻是經常忽略了他們的心聲,依然按照我們自己的意念來教學。這里面可能有很多復雜的原因,但是我覺得如何讓學生愛上文言文才是最關鍵的,要讓他們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這樣我們的教學就算是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在課堂上,我盡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導語的設計,圖片的'展示,提出一些問題,講一些故事,對學生的回答積極肯定等等。但還是覺得這樣不夠,因為一旦涉及到知識點的時候,我就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因為我無法讓知識點的講授變得更為生動,更為形象,我想這是我個人的問題。
二.這是一篇充滿趣味和想象的文章,應該可以讓學生成為主角,讓學生去體驗文章里面的樂趣,因為他們才剛剛度過自己的童年,對于自己童年時的一些趣事還是記憶猶新的。如果能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趣事談談童年的一些感受,再讓他們去體驗作者當年的樂趣,或許效果會更好。但是實際上這堂課我們大都是在傳授文言知識,而忽視了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覺。這實際上也違背了新課改的精神。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主導的作用。所以我們的課堂應該盡量發(fā)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發(fā)揮教師主導的作用。
七年級語文上冊《童趣》教學反思2
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很有情趣,學生興趣較濃。兩個課時下來本人有以下幾點感受:
1、根據(jù)以往經驗教師一開始是對作者和作品進行介紹,然后是教師范讀或聽錄音朗讀。本堂課上我先是讓學生試讀課文,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朗讀上的難處,然后教師再范讀。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學生更有興趣,效果更好,記憶更深刻。
2、在探討本文的“物外之趣”這難點上,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如為什么不把蚊子比作麻雀,而是比作白鶴?這必須要結合文章的文眼“物外之趣”和作者的情趣,作者的《浮生六記》緣由來理解,這樣既加深了對“觀蚊如鶴”這一情趣的理解,又進一步加深了對作家、作品的了解,可謂一舉兩得。
3、本文在寫法上的最大特點是善于觀察和想象。那么老師在教的時候是否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也對原文進行想象加工呢?如蚊子在素帳中飛舞,這只是視覺上的效果,那么聽覺上的效果呢?文中沒有記敘,讀者可以想象,蚊子們不該是在開什么演唱會吧!文中最后寫道:“……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蹦敲醋髡呤悄檬裁慈ケ薮蛭r蟆的呢?是狗尾草、樹枝……還是真的鞭子?讓學生展開討論和想象,一是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二是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4、對于初入文言文的學生來說,過去有些教師要求教師將文言翻譯擠著寫在課本原文的下面。這樣看似挺理想,學生一看就懂。但我實地拿了幾本這樣做的.學生的課本,結果發(fā)現(xiàn)他們的課本已不是課本了,文章不是文章了,而是螞蟻在文章中搞游行集會一樣,讓人辨認原文起來非常困難,看起來好像我們需要用手特意把什么東西掰開似的,因為文章的行距畢竟有限。所以教學時關鍵是讓學生去理解,去背誦重點詞語和句子,不必句句譯文在書。
【七年級語文上冊《童趣》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11-05
七年級語文上冊《童趣》教案01-08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教案01-19
童趣教學反思08-25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1-02
語文七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04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3-27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教案7篇01-19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2-02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秋天》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