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教學反思(通用20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熊貓》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熊貓》教學反思 1
今天,帶著孩子們學習了第十一課《可愛的大熊貓》,課文用五個自然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貌、吃食過程、喝水過程,性情溫和的大熊貓也有淘氣的時候,大熊貓的逗人喜愛這幾個方面表現(xiàn)出了它的可愛。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對大熊貓非常喜愛,也被它的可愛深深地感染了。
☆一課時反思☆
在一課時的學習中,我關注了孩子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每個自然段段意的概括這兩個方面。因為在課前布置的預習作業(yè)中,我比較重視孩子課前對本課生字詞語的自我熟悉的過程,大膽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對字詞有了較深刻的學習印象,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自主學習字詞的能力,更突出了中段語文字詞學習的特點。
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過程中,最開始鼓勵孩子大膽發(fā)言,積極思考�?墒�,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僅僅只是抓住了課文內容中的一些十分分散的'點。于是,我引導孩子從課題入手,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本科課題是“可愛的大熊貓”,那么全篇正是從這“可愛”二字入手,來進行具體描寫的。在這樣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一個方法: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個別文章的主要內容在課題中就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來了。這也可以幫助孩子們在今后的總結課文主要內容的過程中,運用關注課題這一方法,成為他們攻克主要內容難概括的一大途徑。
概括段落大意的過程中,我主要引導孩子們尋找的是每段的中心句,讓孩子學會用中心句來概括整段的段落大意。而概括段意也正是中段語文學習的一個難點。用找中心句這樣的方法來為孩子搭好一個階梯,相信孩子們會在語文學習中尋找到更多的樂趣。
☆二課時教學反思☆
二課時的學習中,我要求孩子掌握一個學習重點是:學會課文中具體描寫的方法。(主要包括詞語的搭配、一件事情過程的詳細描寫)可是,直接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喊學生直接到課文中去找具體描寫之處,不僅學生找不出來,可能更多的孩子并不明白到底什么叫具體描寫。所以老師就應該帶著孩子深入文本去找,一但孩子把課文中的例子弄清楚了,那么具體描寫是什么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課文學習中,我的選擇重點是課文的2、3自然段。如:2自然段主要寫了大熊貓吃箭竹的過程,在這段文字中,我引導孩子進行不同句段的對比(即省略掉其中一部分文字,請孩子結合進行對比,體會把句子寫具體的好處)通過對比與感悟,孩子發(fā)現(xiàn)了具體描寫就是運用各種優(yōu)美的詞句,把一個原本簡短的句子擴展成內容充實的句子。他們還在具體描寫的內容中找到了描寫一件事情的過程所運用到的詞語“先……再……然后……”
順勢而導,我乘機把他們平時的習作范例拿到課堂上進行對比。指出他們平時在習作中最容易出現(xiàn)的不能具體描寫的問題,在課文的學習中得到了及時的糾正。
一節(jié)課下來,雖然課堂上沒有那種看似繁華而喧鬧的場景,擁有孩子們興奮的呼喊聲和笑聲�?墒牵铱吹轿业暮⒆觽兌荚诜e極舉手發(fā)言,簡單的,困難的問題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答,我的心里充滿了溫暖。心中感慨:語文學習課堂中,老師真的不要太過強求孩子們的學習狀態(tài)必須達到自己預期的情況,要知道我們在自己心中構建的課堂永遠是美好的,可是在課堂中關注最真實的情況才是老師應該做到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及時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只要每個孩子真正學到了知識和方法,我認為就足夠了。
《大熊貓》教學反思 2
《大熊貓》是一篇說明文,第一自然段總寫大熊貓是一種最可愛的吸引人的珍奇動物,后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兩個方面作具體的說明。字里行間滲透著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教學伊始,我出示大熊貓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大熊貓的外形,以此調動學生的熱情,為全文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的`“樂學”氛圍。
二、以讀為本,以讀促講。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階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教學時,我運用了齊讀、指名讀、小組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書聲中感受大熊貓的可愛。
三、引導感悟。
教學時,我讓學生圖文結合,以及板書,生動再現(xiàn)了大熊貓的可愛的外形,以及它吃竹葉的可愛樣子,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四、注重學生的詞語積累的訓練和課外知識的拓展延伸。
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運用文中疊詞對大熊貓的外形進行填空式的描述,讓學生感受大熊貓憨態(tài)可掬的樣子,以此強化學生的詞語積累的運用。同時在課外知識的延伸上:我讓學生收集大熊貓的資料或給大熊貓畫一幅畫,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又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
這節(jié)課,不足之處也還很多,如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讀得不夠充分,不到位,精讀部分能讀懂,但感情還不夠投入,這些都待于今后加強指導,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大熊貓》教學反思 3
《大熊貓》是第二冊教材中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字里行間滲透著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課文用三個自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食物特點三個方面作具體說明。學生對熊貓的樣子、顏色、和活動都非常感興趣。在教學中我有如下收獲:
一、以物激趣。
在教大熊貓的外形時,我出示實物——大熊貓玩具,讓學生有序觀察大熊貓的外形,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觀察中被調動起來,為全文教學創(chuàng)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并且很快拉近了師生距離。
二、以讀為“本”。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如:引讀、集體讀、部分讀、范讀、選自己喜歡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 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同時,學生在讀中結合圖文并茂的板書,生動再現(xiàn)了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可愛,長大后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三、寓教于畫
以讀書為基礎,讀讀畫畫、畫畫讀讀,學得輕松,真是其樂融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揚長避短,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讀讀課文,把自己理解的內容畫下來,是發(fā)展兒童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條捷徑。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讀完課文后,我要求學生運用手中的彩筆,將文中所描繪的大熊貓畫下來。很快,圓圓的腦袋、胖胖的身子,一只又一只的熊貓形象便躍然紙上。再把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根據(jù)課文議議、評評、比比,看誰畫得好。這樣學生在濃濃的樂趣中主動地求知,發(fā)展了特長,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讀懂了課文,積累了描寫動物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在教完課文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何稱大熊貓為國寶,在世界上更珍奇?討論交流自己還知道哪些有關熊貓的常識,熊貓的生活環(huán)境必備條件。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懂得了,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保護它。最后讓學生搜集其它珍貴動物的資料,了解我國珍稀動物的現(xiàn)狀,組織學生制作標語,向全校的同學發(fā)出倡議:拒食野生動物倡導飲食文明,并開展“保護國家珍稀動物”宣傳活動。學生在親自宣傳環(huán)保的過程中,既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能力,又使課文內容理解深透、課文主題得到深化,也不知不覺受到環(huán)保意識教育,懂得了環(huán)保的重要性。
《大熊貓》教學反思 4
一、本課的總體設想
星期四上午第一節(jié),我上了《可愛的大熊貓》這一課,它是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西師大版)的一篇略讀課文,位于第二單元的最后一篇。略讀課文怎么教?如何確定這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想,既然有“略讀課文”以及“自讀園地”中的自讀課文,那么它們的教法一定與精讀課文是有區(qū)別的。我以上連續(xù)教了幾年低年級,這次也是第一次認真考慮“略讀課文的教法”這個問題。
我的思考是這樣的:
1.本冊教材有“略讀課文”和“自讀園地”的安排,其編排意圖是出自這樣的考慮:在自主獨立的閱讀中,把之前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得以潛移默化的運用。
本篇課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體現(xiàn)大熊貓的可愛,內容淺顯易懂�!翱偂帧偂钡慕Y構在本課之前的《家鄉(xiāng)的紅橘》等課文中都有學習。做為略讀課文,我認為可不必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花費太多精力和時間,因此,我沒有采取按照傳統(tǒng)的以本文“總—分—總”的寫作特點進行教學的做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對于一篇課文,確定“教什么”、“怎么教”、“何目標”,還是要審慎一些的。
2.結合教材編排,我把這一課的重點放在語文要素的訓練上,主要抓住兩點:一是理解詞語的表達作用,二是重點句段的賞析,即大熊貓吃食、喝水的語句。
這個重點同時又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因為,對于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同學來說,無論是“詞語的表達作用”還是“重點句段賞析”,對他們來說是很不容易的。
綜上所述,本節(jié)課的初衷是:希望能夠扎扎實實落實“勾畫描寫大熊貓吃食、喝水特點的語句”“體會加點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這兩個語文知識能力訓練的點(即語文要素)。對剛升入三年級的同學來說,這既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更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實際上課的過程是:
�、購摹懊恐芤辉姟ゑR詩”導入新課。
�、谧宰x課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③借助拼音認讀部分生詞,鞏固拼讀的能力。同時起到對生詞讀音的自查和正音作用。
④重點句段賞析:大熊貓吃箭竹、喝水的語句。
�、蒹w會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拚n堂小結。
二、本課教學過程的回顧與分析(草稿)
1.課堂導入。我班正在誦讀的“每周一詩·馬詩”中有“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的詩句,體現(xiàn)了詩人期望獲得成功的心態(tài)。在誦讀了這首詩之后,激勵學生好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去。
2. 自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考慮到本課內容淺顯易懂,以及略讀課文的特點,所以這個步驟只是“蜻蜓點水”的一帶而過。
3. 借助拼音認讀部分生詞,鞏固拼讀的能力。這個步驟可以引導學生對生詞讀音進行自查和正音。
4. 重點句段賞析:大熊貓吃箭竹、喝水的語句;體會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這是本課的重點,對三年級同學來說更是難點。
這個地方的能力訓練,一是閱讀、提取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找出描寫大熊貓吃食、喝水的動作的語句。自己勾畫,然后請同學們充分發(fā)表意見,最后把相關語句確定下來。然后是找出表示“吃箭竹”的先后順序的詞語,問題一出來,學生經(jīng)過了一個迷惘、猜測的過程,終于,還是有聰明的同學果斷喊出了第一個:“先!”,這一下點燃了全班的激情,同學們爭先恐后的把剩下的幾個說出來了。表示“吃”的動作,這個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然后,安排學生讀一讀并且嘗試背誦,這是“語言的積累”。其實在上課之前最后修改的教案中,這個環(huán)節(jié)之后是小練筆,讓學生寫一寫小動物的某個動作。但是考慮到還有“體會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這項教學內容,所以就臨機把“小練筆”給放棄了。
現(xiàn)在想來,這個放棄才是本節(jié)課的一大敗筆。如果保留“小練筆”而放棄了“體會加點詞的表達作用”,那么這樣的選擇才是合理的。
《大熊貓》教學反思 5
大熊貓是我國非常珍貴的動物,學生可以很準確地抓住大熊貓的形象特征,用畫筆在紙上繪畫出自己喜歡的形象,在小朋友的筆下大熊貓的形態(tài)更加的可愛。我認為繪畫《國寶熊貓》這節(jié)課的教學是比較成功的�,F(xiàn)在想想,這節(jié)課的成功主要得益于課堂教學中樹立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師生之間關系融洽,營造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和有效的課堂評價,鼓勵孩子、賞識孩子,相信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在后來的課堂反思交流上,采用了自我講述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交流方式,活動后我對活動中的各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再思考,發(fā)現(xiàn)有一些地方可以更加完善。
一、以模仿大熊貓的動作的形式開展活動
活動之前我讓學生大量的收集了關于大熊貓的資料,不但豐富了學生這方面的知識面,更是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在欣賞活動中因為是自己所喜歡的,又是自己了解的,所以學生在討論、介紹時也很有興趣,積極性很高,聽他人介紹時也很認真。再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小結,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大熊貓,通過對顏色、形象特點的再次欣賞,學生對大熊貓的外形特點也很了解,為下一步繪畫做了很好的鋪墊。制作能夠活動的大熊貓教具,把大熊貓的頭、四肢分解開來,讓孩子可動手操作,在動手擺擺玩玩中,萌發(fā)了孩子的好奇心,在老師提問與孩子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有效的對話學習,師生關系十分融洽,而且孩子的原有經(jīng)驗得到調動,新的經(jīng)驗得到擴展。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二、欣賞多媒體課件
活動欣賞過程中有多媒體課件介入,學生在介紹欣賞大熊貓過程中有一定的興趣,但由于學生在欣賞時一直處于靜止欣賞狀態(tài),只是在看和聽,由于欣賞的時間較短,有些學生甚至都沒有回答的機會,學生的積極性沒能充分的`被調動起來。如果在欣賞時加入游戲,學生能在主動的游戲中欣賞,效果可能會更好。如: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加入抽獎游戲,學生在一個裝滿大熊貓標記的箱子里抽出一張大熊貓圖片,然后介紹自己所抽出的大熊貓圖片,教師用投影儀放大學生所介紹的大熊貓圖片,供其他學生欣賞,介紹正確后將大熊貓圖片獎給做介紹的學生。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能充分的被激發(fā)出來。最后讓其他學生從幾個箱子里都去抽出大熊貓圖片,讓他們再和自己的好朋友介紹、交流,就能使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學生在游戲中自主欣賞、自主學習,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雖然大熊貓這一美術活動已經(jīng)結束了,可是“大熊貓”這一主題還有很多的活動值得繼續(xù)生成下去,利用各種資源,讓學生更多的了解大熊貓,增強愛護大熊貓的情感。
存在的不足:
教具制作的數(shù)量不夠,教師只是制作了一個大熊貓。如果多做幾個大小不一的大熊貓教具,讓孩子們上來擺一擺,那么各種姿態(tài)的都有,畫面就會更加形象,也會有前后遮擋關系的。從孩子的作品看,多數(shù)的遮擋關系還是表現(xiàn)在個體肢體的遮擋上。因為孩子此時還處于模仿的學習階段,有了活動教具的演示會更加形象生動。由于教具少,只有部分孩子有操作的機會,備課時沒有充分備學生,怕麻煩圖省事。
《大熊貓》教學反思 6
教學《可愛的大熊貓》,考慮到孩子們對大熊貓的形象感知較少,因此,教學伊始,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哪些小朋友見過大熊貓?你能說說嗎?”孩子們很樂意向別人介紹自己見過的大熊貓,這樣既豐富了孩子們對熊貓的初步感知,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此基礎上,我又把從網(wǎng)上搜集的熊貓圖片展示給孩子們看,引導他們仔細觀察:“熊貓是什么樣?他在干什么?”孩子們觀察、思考、想象、表達,思維極其活躍,更為有意思的是,一個孩子居然站起來對我說:“老師,快把門關上,別讓大熊貓跑了�!标P心之情溢于言表。
課本是我們教學、學生學習的直接資源,但只用課本的有限資源上課,那我們的孩子將會是出自工程師手中的若干個完全相同的零件,毫無個性可言。其實,我們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學資源很多,可以繼續(xù)挖掘課本資源,可以利用生活這個大資源,也可以利用我們學生這個活生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對于挖掘學生自身資源,我感觸很深。《大熊貓》是一篇介紹動物的文章。這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吸引力不大。如何才能為這篇課文注入“誘人”的色彩呢?描寫大熊貓樣子的一段,我讓學生結合著自己的身體,邊讀邊表演:“身體胖乎乎的”,有的學生滑稽地張開雙臂,左搖右晃;“尾巴很短”,幾個調皮的學生把屁股撅得老高,用小拳頭來充當短尾巴;“頭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幾個機靈的學生搖頭晃腦,身體慢騰騰地擺動,用自己的白眼、黑眼來表示顏色;“毛茸茸的黑耳朵”,有的學生將自己的兩只小手擺到了同桌同學的頭上;“兩個圓圓的黑眼圈”,學生們不約而同地半握著兩只小手遮到眼睛上。這樣一來,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們積極參與,而且使學生們在快樂的表演中,記住了大熊貓的樣子,為課后“描畫大熊貓樣子”的練習打下了基礎,同時也讓學生們讀出了熊貓可愛的語氣。整個教學過程從毫無生氣到生機勃勃,從暗淡失色到色彩斑斕,這無疑都是孩子們用自身資源來創(chuàng)造的,因為有了他們的表演,課堂增添了活力;因為有了他們的動作,為課本注入了血液。
《大熊貓》教學反思 7
《大熊貓》是北師大版第二冊教材中的一篇說明文,第一自然段,總說大熊貓是一種最可愛的珍奇動物,后三個自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兩個方面作具體說明。學生對熊貓的樣子、顏色、和活動都非常感興趣。
教學開始,我播放課件,讓學生聽錄音,看圖片。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全文教學創(chuàng)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并且很快拉近了師生距離。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我教學時,運用了朗讀、引讀、賽讀、整體讀、部分讀、范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感受到大熊貓的可愛。
根據(jù)一年級學生好動,喜歡小動物的特點,我選用了“表演”教學法。在精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重點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對課文的理解,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大熊貓,邊讀課文邊表演。(指導學生表演好:爬上爬下用爪子抱著腦袋呼呼地睡大覺睜開眼睛睡醒了擺動著走來走去),通過表演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情景,生動再現(xiàn)了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很可愛,長大后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提供一個空間,我在課前布置了拓展性的作業(yè):收集一些有關大熊貓的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上課時出示大熊貓玩具讓學生當講解員介紹大熊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教完課文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何稱大熊貓為國寶,在世界上更珍奇?討論交流自己還知道哪些有關熊貓的常識,熊貓的生活環(huán)境必備條件。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懂得了,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保護它。使課文主題得到深化,也不知不覺受到環(huán)保意識教育,懂得了環(huán)保的重要性。
《大熊貓》教學反思 8
本節(jié)課是VB程序設計的第一課,學生對程序設計語言是第一次接觸,沒有什么知識儲備,所以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本堂課的設計中,整堂課都是學生在思考,動手操作實踐,完成一個個小任務,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
在任務的設計上,遵循了由簡到難的原則,學生通過課本以及學案內容,自主探索,操作實踐,從而掌握所學的知識。實踐證明,學生的潛力是非常大的,很多同學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務。在任務有難度時,我讓各小組共同探討完成,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小組成員能互相幫助,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也有效地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在本課的設計中,還要注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設置了不同層次的任務,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節(jié)課內容較簡單,有些地方可以再加此拓展,修改代碼的地方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來修改大熊貓的愿望,不一定非要和課本一致,要注重從學生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營造一個有利于探究的教學環(huán)境。VB語言對學生來講有一定難度,如何指導學生在已有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設計出更好的程序,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大熊貓》教學反思 9
《大熊貓》是小學語文S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介紹了大熊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飲食習慣等特點。整篇課文語言淺顯易懂,描寫形象生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針對學生對大熊貓了解較少的學情,教學一開始,借助多媒體播放大熊貓的視頻資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再補充介紹,豐富學生對大熊貓的感性認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在識字教學環(huán)節(jié),我采用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匯報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合作學習,通過全班交流鞏固學習成果,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品讀課文時,我引導學生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先觀察課文插圖中大熊貓的外形特點、動作、神態(tài),再找出描寫大熊貓的外形的語句,抓住“胖胖的”“短短的”“圓圓的”等詞語,體會大熊貓憨態(tài)可掬的可愛樣子,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畫出描寫大熊貓神態(tài)、動作的詞語細細品讀。學生在讀中腦中再現(xiàn)大熊貓的可愛形象,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本課教學的不足之處是朗讀時間較少,訓練不到位,今后教學中應加強朗讀的指導。
《大熊貓》教學反思 10
《大熊貓》本單元以動物為主題,要求學生通過課文,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這節(jié)課我和學生們狀態(tài)都還不錯。課上得比較順利,思路、條理比較清晰。教學目標達成度還是比較高的。
《大熊貓》這篇課文內容比較淺顯易懂,文章寫的很有層次,第一段介紹了大熊貓是一種珍奇可愛的動物,我在導課時就講了珍奇動物,讓學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又問他們:為什么大熊貓可愛呢?自然過度到第二段。講解第二段時我運用了讀課文、提問題、看圖片等形式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大熊貓可愛的樣子,又讓他們說說自己喜歡動物的樣子,此處聯(lián)系學生熟悉的動物來簡單的描寫,為二年級的寫話練習做了鋪墊。文章第三段是介紹大熊貓小時候和長大以后的生活習性的不同,為了體現(xiàn)著一點,我讓學生自讀課文發(fā)現(xiàn)大熊貓的變化,再問他們喜歡小時候還是長大以后的,最后進行表演,這樣學生不但充分了解課文內容,同時又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和表演能力。第四段,我先給學生看大熊貓吃竹葉的錄像,看完后我問大家,如果今天大熊貓來我們班做客,你打算拿什么好吃的招待他呢?全班異口同聲的說:“竹子”,同時我出示熊貓吃竹葉、竹筍圖。最后,在大家沉浸在對大熊貓的喜愛知情的基礎上,我告訴他們,我國現(xiàn)在野生大熊貓數(shù)量已經(jīng)不足1000只(學生一片驚嘆),所以我們要行動起來愛護大熊貓,保護大熊貓。
這節(jié)課也存在很多缺點:我在講課時還是緊張,有些知識點還應重點講解,對學生的常規(guī)訓練還需加強如:在拿鉛筆的時候動作是輕輕的,站起來表演讀文的時候凳子不響 ,別人讀書的時候你要認真看,仔細聽,幫老師聽,看他有沒有讀錯,這樣學生就能樂意的,積極主動的去幫忙,學會傾聽。
《大熊貓》教學反思 11
我教完《大熊貓》一課后,反思如下:
一、以物激趣。
在導入時,我出示實物——大熊貓玩具,讓學生有序觀察大熊貓的外形,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觀察中被調動起來,為全文教學創(chuàng)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奠定了學習文本的感情基礎。
二、以讀為“本”。
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如:引讀、集體讀、部分讀、范讀、選自己喜歡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讓學生感受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可愛,長大后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三、寓教于畫。
以讀書為基礎,讀讀畫畫、畫畫讀讀,學得輕松,真是其樂融融。讀讀課文,把自己理解的內容畫下來,是發(fā)展兒童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條捷徑。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讀完課文后,我要求學生運用手中的彩筆,將文中所描繪的大熊貓畫下來。很快,圓圓的腦袋、胖胖的身子,一只又一只的熊貓形象便躍然紙上。再把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根據(jù)課文議議、評評、比比,看誰畫得好。這樣學生在濃濃的樂趣中主動地求知,發(fā)展了特長,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讀懂了課文,積累了描寫動物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學完這篇課文后,我又組織了一個活動,把課堂推向了高潮。針對孩子們喜歡猜謎的特點,我讓孩子仿照《大熊貓》介紹一種動物,但不準說動物的名稱,讓同學猜一猜,同學們猜得越快,說明說得越好。孩子們興趣盎然,一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F(xiàn)將學生們的發(fā)言摘錄如下:
鼻子像鉤子,耳朵像扇子,身子像房子,四條腿粗粗的,像根大柱子。(大象)
一個小老頭,胡子長又長,下過煮一煮,穿上紅衣裳。(蝦)
頭戴紅帽子,身披五彩衣,從來不唱戲,喜歡吊嗓子。(公雞)
有頭沒有頸,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飛,無腳也能行。(魚)
身披花棉襖,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蟲,豐收立功勞。(青蛙)
《大熊貓》教學反思 12
《大熊貓出國》一課很有特點,課文以自述的方式先介紹大熊貓的樣子,再介紹它的習性,最后以護照的'形式介紹大熊貓的姓名。國籍等內容。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運用多種方法識字,扎實的進行識字教學。如講“副”fu,和前段學習的“幅和�!边M行比較,并說一句話�!按ā背鍪玖讼袼餍螤畹募坠俏模凹纭笔菚庾�,并結合實際理解。“毛茸茸”,并多說幾個這樣的詞,總之每個文字處理方法都不同,不但注意讀音。字形與組詞,同時也用就字遷移,不斷變化,一步步扎實記住獲得的新知。
抓住文本的教學價值,課文2自然段在表達上很有特點。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逐句閱讀,知道作者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大熊貓樣子可愛的,然后指導學生說出各部分事物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感受疊詞在表達上的效果及作用,進而是現(xiàn)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同時重點處理了第三部分“護照”。引導學生在讀中了解護照內容并認識護照,了解其在生活中的應用,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最后我讓學生用描寫大熊貓的方式描寫其他小動物,說一段話,很多孩子都能仿照來說,為今后寫作打下基礎。
《大熊貓》教學反思 13
本課在設計程序上嚴格遵循高效課堂的要求,對導學案、展示案、鞏固訓練案三部曲精心打磨,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認真實施預習檢查、精講點評、訓練鞏固三分制。下面就談談對教學這一課的認識。
成功之處:
一、導學案設計簡單明了,操作性較強,趣味性較濃,學生積極性較高。共設計了三道題:1、隨文學習生字詞,目的是讓學生能結合語境理解字詞,并會靈活運用。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會用第一人稱復述課文。目的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并能細讀課文。3、留心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寫一個片段。目的是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互相學習,并和本文對照,取長補短,使寫作能力有所提高。
二、展示提高課設計注重流程的科學合理,簡潔流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整節(jié)課精心設計了六個教學活動:詩意學字詞、智慧理思路、誦讀品可愛、創(chuàng)新述課文、詞語大聯(lián)盟、盡微薄之力。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所以我設計活動的靈魂是語言訓練,設計宗旨用“悟”字來概括。即:每個活動都要悟出一種方法,每項活動都是一種語言訓練。讓學生用悟到的方法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
三、注重評價。課堂評價逐漸成為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這既是對學生參與教學中肯的評價,又能培養(yǎng)他們思考、質疑、大膽表意的能力。我對學生的.評價是為了達到激勵的目的,所以,總是在學生回答之后,作深入淺出的剖析,使他們得到肯定的同時,對自己的思考有更新更高的認識。
四、鞏固練習題設計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課內學法,課外練習,使學生逐步形成一種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學生的評價能力還有待提高,往往能聽出別人發(fā)言的精彩,由衷地贊嘆,但不能用合適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我下一步訓練的方向。
《大熊貓》教學反思 14
《大熊貓》是一篇說明文,第一自然段總寫大熊貓是一種最可愛的珍奇動物,后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及進食特點幾方面作具體的說明,字里行間滲透著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我執(zhí)教的是第一課時,通過教學作如下反思: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教學伊始,我出示大熊貓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大熊貓的外形,以此調動學生的熱情,為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的'“樂學”氛圍。
二、以讀為本,以讀促講。新課程標強調:小學各階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教學時,我運用了范讀、自由讀、齊讀、指名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書聲中感受大熊貓的可愛。
三、引導感悟。教學時,我讓學生圖文結合,以及板書,生動再現(xiàn)了大熊貓的可愛的外形,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四、注重學生的詞語積累的訓練。在指導識字時,進行了找反義詞和形近字組詞的訓練;在教學大熊貓的外形時,我指導學生運用文中疊詞對大熊貓的外形進行填空式的描述,讓學生感受大熊貓可愛的樣子,以此強化學生對詞語的積累運用。
這節(jié)課,不足之處也有很多:
一、教學時有些緊張,教態(tài)不夠自然,語言不夠簡練,對學生的評價語過于單一。此外,在板書上還需要下一定的功夫,本來字就難看,結果一緊張,字越丑了。
二、在指導識字時,只注重了詞語的認讀,忽視了單個字的認讀,對于一年級學生,見到詞語會讀,但拿出單個的字,學生就不會認了,這方面,以后我一定要注意,扎扎實實地進行字詞訓練。
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不夠自然,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師的過渡語太簡單,不夠自然。
四、課堂氣氛沒有平時活躍,學生讀得不夠充分,不夠到位,精讀部分能讀懂,但感情還不夠投入,這些都待于今后加強指導,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時間把握不太好,前松后緊,按預先的教學設計要求,第二自然段講完,要讓學生完成課后的思考題:畫一畫大熊貓,結果這項內容沒有時間進行。
這節(jié)課的缺憾可能還有很多,“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蓖魑焕蠋熌懿涣哐赞o,提出好的建議,供我學習提高。
《大熊貓》教學反思 15
一年一度的“成長杯”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已經(jīng)落下帷幕了仔細回想自己上課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和那些前輩們對自己的教誨,我至今還深受啟發(fā)以后我得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一是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準確地抓住文章的重難點其實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特點我上的《國寶大熊貓》一課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有說明的對象、說明對象特點、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說明的語言等等,這些內容都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去把握的可是文章很長,如果我們想在一節(jié)課中把所有的'內容都交給學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這個時候我就抓住文章的重點來進行教學,把了解大熊貓的特點和習性及成為國寶的原因作為認知目標,把品味文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作為技能目標,把了解大熊貓的生存現(xiàn)狀以及提高保護動物的意識作為情感目標,這樣進行課文的處理就不會面面俱到,同時較好地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的任務
二是對學生的引導所進行的問題設計要非常明確今天課堂之上,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問題,學生對我提出的兩個問題都能夠按照正確的指令來進行展開,我很高興這一點與其說是我的細心,還不如說是李老師對我的及時點撥這樣的細節(jié)在我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時時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進一步提高問題的導向性
三是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要訓練學生面對聽課的教師,自然是有些緊張,這也是人的正常反映,但是今天的這堂課,原來一些很優(yōu)秀的同學也不敢站起來回答問題了,說明了我在平時的訓練還是太少了,今后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總之,一節(jié)課已經(jīng)上完了,但對一節(jié)課的反思還遠遠不止以上這些,教無止境啊,自己除了要多反思外,還要向各位同事們認真學習啊
《大熊貓》教學反思 16
《大熊貓》是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字里行間滲透著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課文用三個自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食物特點三個方面作具體說明。學生對熊貓的樣子、顏色、和活動都非常感興趣。
我從培智兒童特點出發(fā),以謎語引入,運用課件上的圖片激發(fā)學習興趣,為全文教學創(chuàng)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在謎語中,突出大熊貓的珍貴。在教大熊貓的外形時,讓學生有序觀察大熊貓的外形,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觀察中調動起來,對課文第二自然段理解充分,下一步繪畫熊貓又在學生頭腦中將大熊貓的外形特點加以鞏固。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感受到大熊貓的可愛。如:引讀、集體讀、部分讀、范讀、選自己喜歡的讀等多種形式,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同時,學生在讀中結合板書和課件,生動再現(xiàn)了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很可愛,長大后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抓主要詞,根據(jù)一年級學生好動,喜歡小動物的特點,運用了表演的方法,表演大熊貓的樣子,理解動詞,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情景,進一步體會到大熊貓的`可愛。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大熊貓,指導學生畫一幅可愛的大熊貓圖畫,同學們非常的高興。
最后,指導學生語言練習,進行知識遷移,通過小兔、小貓進行語言練習,突出學以致用。
不足之處也是很明顯,時間不充裕,如讀的不夠充分,不到位,對學生的常規(guī)訓練還需加強如:在拿鉛筆的時候動作是輕輕的,站起來表演讀文的時候凳子不響,別人讀書的時候你要認真看,仔細聽,幫老師聽,看他有沒有讀錯,這樣學生就能樂意的,積極主動的去幫忙,學會傾聽。
《大熊貓》教學反思 17
這次的習作是寫一篇命題作文——《國寶大熊貓》,大熊貓人見人愛,是我國的國寶。許多小朋友在電視上或書本上看見過,也有的同學在動物園里見過,通過各種媒體或實際觀察大熊貓了解它的外觀和生活習性。
在語文學習中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所謂“寫作”就是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周圍的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周圍的世界,然后將自己的觀察、感受、所得形諸于語言文字。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筆就抓耳撓腮,有的孩子覺得無內容可寫,亂編的多:有的孩子語言積累少,干巴巴的,難以寫得具體:有的孩子對周圍事物沒有留心觀察:有的孩子缺乏想象力。
引導學生從以下問題觀察大熊貓,大熊貓是貓嗎?大熊貓吃什么?大熊貓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貓為什么被視為中國的國寶?大熊貓身上有黑有白哪些地方是黑色的,哪些地方是白色的?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仔細分析,用心體會。
在作文之后,學生小組內部交流,學生們在交流中迫切的想與老師分享自己的作品。當學生和老師分享他們的作品時,我讓其他他學生認真傾聽,充分肯定他們個性化的語言或表達形式,充分尊重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并引導他們盡可能說得具體些;隨后請學生評價,說出最欣賞的地方,讓生自悟習作要求。我根據(jù)學生的評價隨機板書,對學生進行了比較明晰的寫作指導,幫助學生歸納出想象應該大膽、新奇、有趣,在想象的過程中適當用上一些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運用擬人、比喻手法,注意神態(tài)、心理、語言、動作等描寫,這樣可以讓文章更加生動有趣,更吸引讀者。緊接著讓學生結自己的想象內容起題目。在學生擬題目的過程中,我請兩個學生說說自己打算重點寫什么內容,進而指導學生進一步明確了習作的重點段。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還注意捕捉一切機會進行習作的指導,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了一些習作的素材,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興趣,盡量克服學生作文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現(xiàn)象,使原來內容空洞、乏味的作文,變得有新意,有個性;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與作文教學的隨意性相伴而生的,是作文教學缺乏有序性和系統(tǒng)性。大多教師提有作文教學計劃,作文教學無序化無系統(tǒng)性。這樣,上作文課也提有具體的靴案,只是布置一篇作文讓學生去寫,然后批改然后講評,至于效果如何則另當別論。試想一想,作文教學投有明確的目的和明確的難點、重點,不是循序漸進,而是隨心所欲,這樣進行作文教學只能使學生成為完成作文任務的機器,很難明白自己作文的長處與缺點,很難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能力訓練使自己的寫作能力有所提高從而激起自己寫作的動力。
《大熊貓》教學反思 18
今天上了國寶大熊貓之后,覺得深受啟發(fā),以后我得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提高自己的課堂,來提高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了。
一是覺得學生在提出問題方面得有章法。今天課堂之上,我讓學生分小組提出自己不會的問題,然后展示在黑板之上,可是發(fā)現(xiàn)學生的熱情很高,卻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這也難怪,因為是第一次嘛,不不守細細分來,發(fā)現(xiàn)學生的涉及的面還是很全面的,有文章思路的,有寫作特點的,有文章說明中心的,還有文章說明語言的,不過也個別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什么價值,如果是學生個人的事情也就罷了,但是這是一個小組的意見啊,可見這也反映了小組在討論的.時候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啊!這也是今后需要引導的。
二是覺得學生的勇于表達的能力也要訓練。學生面對聽課的教師,自然是有些緊張,這也是人的正常反映,不過原來一些很優(yōu)秀的同學也不敢站起來回答問題了,這就是一個問題了,說明了我在平時的訓練還是太少了,這也是我有所忽視的內容啊,今后就得注意了!我想今后在上課之前的幾分鐘拿出來讓學生來談感想,講故事,薦精文都是可以訓練他們的能力的,相信學生,他們一定是最棒的!
三是小組的評價差得仍然太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的好處不用多說了,但是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今后一定得注意這個問題了!可以在上課時采用記五星的形式來表現(xiàn),對于評價的結果要做好利用,除去在班上應該有一個好的表現(xiàn)外,在學校的層面上也應該體現(xiàn),比如可以評選優(yōu)秀小組、小組長、發(fā)證書獎品、計入綜合素質評價、舉行優(yōu)勝小組野游、電影會等,讓學生有一個小組活動的動力。畢竟孩子們都是喜歡爭強好勝的啊!
深感教無止境啊!自己除了要多反思外,也要向各位同行們認真學習�。�
《大熊貓》教學反思 19
一年一度的"成長杯"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已經(jīng)落下帷幕了。仔細回想自己上課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和那些前輩們對自己的教誨,我至今還深受啟發(fā)。以后我得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準確地抓住文章的重難點。其實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特點。我上的《國寶大熊貓》一課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有說明的對象、說明對象特點、 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說明的語言等等,這些內容都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去把握的�?墒俏恼潞荛L,如果我們想在一節(jié)課中把所有的內容都交給學生,那是 根本不可能的。這個時候我就抓住文章的重點來進行教學,把了解大熊貓的特點和習性及成為國寶的原因作為認知目標,把品味文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作為技能 目標,把了解大熊貓的生存現(xiàn)狀以及提高保護動物的意識作為情感目標,這樣進行課文的處理就不會面面俱到,同時較好地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的任務。
《大熊貓》教學反思 20
《國寶——大熊貓》一課的教學設計正是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這一要求,體現(xiàn)了教者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
具體來說,教師采用“讀—悟—說”的語文教學模式。作為一篇說明文,《國寶——大熊貓》一課不象小說、散文、詩歌等文體可讀性很強,它只是用說明的語言向讀者介紹動物。然而教師并沒有忽略“讀”這一階段,運用自由朗讀、快速瀏覽、整體閱讀等多種讀文方法使學生熟悉課文,既有對全文內容的整體感知,又有精彩語段的反復體會。
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及時更正讀音,使學生能準確地讀準字詞。在“悟”的階段,教師由課題入手,適時地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介紹大熊貓的特點——“國寶”二字,進行質疑、解疑。設計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介紹大熊貓,為保護大熊貓寫標語,寫倡議書,正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拓展,不局限于書本知識,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大熊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熊貓》教學反思04-22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03-27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14篇03-27
對教學反思的“反思”03-03
《假如》的教學反思 假設教學反思08-14
教學教學反思03-22
小班反思教學反思01-07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04-22
教學反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