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jīng)》有感
人的本性是惡的吧?
——讀《三字經(jīng)》有感(一)
高一(5)謝偉杰
《三字經(jīng)》,最初認識是在小學的時候,當時只是隨便都了幾句,也沒有深入理解。如今再看,雖說懂得不多,但也有所感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边@四句大概是講:人在最初的時候,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人與人之間本性相近,但習慣卻大相徑庭。其實我有點不認同前兩句話,怎么說呢?
我依稀記得上個學期語文考試,閱讀有一篇大概是講“幽暗意識”的議論文。其中就說了人性本惡之類的話,大體內(nèi)容我已記不清了。一開始我也覺得有點疑惑,認為人性怎么本惡?后來我想了很久,也許從某些方面來說,人性,還真是本惡。
首先,人在一出生時,應該都是無意識的吧,怎么能說“善”?再者,人漸漸長大以后,性格就會有差別,是因為有的人抑制了他最內(nèi)心,最深處的那種本性,我認為那種本性是惡的。舉個例子:人一生下來就是懶惰的,沒人會一生下來就特別喜歡寫作業(yè),是吧?沒人喜歡從白天到晚上干活干個不停,是吧?為什么呢?因為這是人的本性——懶。
而且你說人性本善,誰一生下來就會知道要把好吃的留給別人而不是自己?孔融讓梨也是在他父母生活行為中受影響,潛移默化地抑制了本性的表現(xiàn),不然如果他父母吝嗇的要死,估計讓梨的就不是孔融了。
其實現(xiàn)在的教育就是為了抑制本性而存在的,若人人天性本善的話,有什么理由會有小偷之類的角色,那就應該天下太平了吧?正是因為人性本惡,所以才要改變這不利于人類生存的本性。
僅僅兩句話就令我思了這么久,寫了這么多(可能不算多),看來要想讀懂《三字經(jīng)》,還是不簡單啊。
(2017年2月22日寫于李中,25日碼于教室)
我不會教我的孩子讀《三字經(jīng)》
——讀《三字經(jīng)》有感(二)
李兆基中學高一(5)謝偉杰
今天上課龍爺講了一下關(guān)于《三字經(jīng)》讀后感可以怎么寫,這就給了我靈感,這一篇就要寫寫當我為人父時,會不會把《三字經(jīng)》融入孩子的童年。
答案是否定的。至于為何,道理很簡單。
我粗略閱讀,便覺得《三字經(jīng)》所講的部分內(nèi)容已經(jīng)和現(xiàn)代社會接不上軌了,就拿“養(yǎng)不教,父之過”來說,在古代,也許女性地位不高,沒有教育孩子的權(quán)力,所以養(yǎng)不教,就會是父的過錯,但現(xiàn)代社會是男女平等了,養(yǎng)不教,就不能只甩鍋給父了,這種觀念如果教給了孩子,說不定會留下什么禍根!
如此等等,難免會有一些與現(xiàn)實生活相矛盾的觀點,我只能通過自己的理解,把一些“雜質(zhì)”過濾掉,把精華傳授給下一代。但像我這般天性泛濫的人,怎么受得了如此?所以,《三字經(jīng)》嘛,反正我是不會給我的孩子讀的。(2017年2月23日寫于李中,25日碼于教室)
【龍益得老師評曰】謝偉杰同學的隨筆,讓我眼前一亮,多讀書,又不拘限于書,這是我一直提倡的。在大家都主張讀經(jīng)時,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從這里也看出了我們民族的希望——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
因為這是我在課本外找的教學內(nèi)容,與考試沒有多大關(guān)系,對中國的古典文化,我們本來就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全盤接受,那就不能創(chuàng)新、發(fā)明,時代就不能前進,全盤否定,那我們的文化就沒有根了,就會崩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場運動,差一點讓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全面崩潰,從文化方面看,就是在于我們?nèi)P否定的結(jié)果。在學習語文方面,除了應付考試,我還讓學生接觸更多的東西,如最基本的《三字經(jīng)》、《千字文》、《心經(jīng)》、《老子》、《論語》等,這五本書,加起來還不到兩萬字,高中三年完全可以背誦完。高三時,不可能再學這些東西,但學了這些東西,更有利于高考作文。我隨便舉個例子:“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于兩點:1、服務社會的意愿;2、對所從事的事業(yè)的喜愛程度!边@個好懂,但如果我這么說:“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再解釋一下,是不是覺得高大上許多?你服務社會越多,你自己得到的就越多。像美的空調(diào),為天下多少人造福,讓天下多少人享受到了高科技帶來的生活的快樂,越是為他人服務,你得到的也就越多。以我個人為例,我經(jīng)常給別人講語文的學習方法,在交流中,我得到的更多,而自己沒有半點損失。還有一例,如果我們講一個人要有自知之明,自己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努力去改正,這個道理容易懂啊,如果我這樣說:“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碑斘覀冎v個人修為,要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兒,引用老子的原話,是不是比光講道理好很多?讀書不限于課本,只有拓展開,才能提高。道理容易懂,但是大多數(shù)家長和學生本人都會急功近利,不會從根本學起,我們的學生走不遠的主要原因也在此。
多讀書,就是從應試看,也是可以與眾不同的。如大家都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也都知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量很少有人知道“君子以成德為行”、“君子以果行育德”、“君子以飲食宴樂”、“君子以作事謀始”、“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君子以竭惡揚善,順天休命”、“君子以慎言語,節(jié)飲食”……如果我們背得這些,如果我們在作文中有意識地加以引用,文章是不是就提高了一個檔次呢?
【讀《三字經(jīng)》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三字經(jīng)》有感01-08
讀三字經(jīng)有感08-18
讀三字經(jīng)有感03-08
讀三字經(jīng)有感范文12-13
[精品]讀《三字經(jīng)》有感09-18
讀《三字經(jīng)》有感15篇01-08
讀《三字經(jīng)》有感(15篇)01-08
讀三字經(jīng)有感600字08-18
讀三字經(jīng)有感800字08-18
讀三字經(jīng)有感500字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