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曹洪彪《新概念快速作文》有感
讀曹洪彪《新概念快速作文》有感
濮陽市昆吾小學 劉桂彩
三天的清明節(jié)假期,《曹洪彪新概念快速作文》時刻陪伴著我,我手不釋卷、廢寢忘食,讀得如癡如醉。
新概念快速作文的基本原理是厚積薄發(fā)、境成意生、意到筆隨、快饋高效。讀到厚積薄發(fā)和意到筆隨兩方面時我格外親切,因為我平常教學過程中我也是這樣做的,讓學生觀察積累、閱讀積累、背誦積累、寫作積累、練字積累等,因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時讓學生口不出聲、目不斜視、筆不停止,一氣呵成。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告訴學生如果遇到不會寫的字寫拼音或者隔過去,如果思路斷了,也隔過去,想起哪里寫哪里,等到檢查修改時再整理,曹老師沒寫這些,可能是他的學生不曾思路斷過電吧。讀到快饋高效這個環(huán)節(jié)時我讀得格外的認真,因為我的作文批改是學生寫完后收上來,等兩周后老師批改后學生再發(fā)。學生再次拿到作文本時,甚至連自己寫了什么都不記得了,我的做法耗時低效!曹老師教給我們的是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參與面廣——人人參與;形式多樣——生生自評互評結合,師生互評結合;層次性強——自評、互評、反思、總結。曹老師在書中不僅對方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而且每一步大約需要多長時間,甚至有的地方要求學生寫多少字的批語都作了具體要求,實用性強、操作性更強,也把老師解放了出來。我暗暗佩服,曹老師把細節(jié)做到了極致!
曹老師把細節(jié)做到極致的還不僅僅這些,還對課堂常規(guī)、一日常規(guī)、一周常規(guī)、學期常規(guī)做了詳細的要求,學生對學習作文有章可依,有規(guī)可循。學生明確目標,形成良好的習慣后,想讓高效不來都難。
書中更讓我眼前一亮的是作文課上進行思維訓練。雖然我知道任何學習活動都離不開思維,但是真正能把思維訓練列入作文課堂的人恐怕不多見吧。我忍不住翻開《語文課程標準》,尋找思維這兩個字:"語文課程應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
從寫作的過程來看,一篇作文的完成,大體要經(jīng)歷觀察積累材料、構思表達、修改潤色三個階段,不論哪個過程,一刻也離不開思維。顯然,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強化思維訓練,是作文教學的固有規(guī)律所決定的。學生在作文過程中,又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思維障礙。比如,思維空白——覺得沒有東西可寫;思維渾濁——不知如何謀篇布局,意不稱物,文不逮意,乃至應考背作文、套作文;思維單一——不知如何求新、如何修改等。正如蔣仲仁先生指出的:"學生作文,一般有兩大缺點,一是言之無物,一題到手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一是語無倫次,有點兒想寫的東西不知道該怎組織。這兩個毛病何嘗僅僅是語言的問題!根源還在思維能力上。"(《思維?語言?語文教學》)新概念快速作文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思維障礙,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實在是匠心獨運。
書的后面用了50多頁來講述了新概念快速作文教學目標內容序列體系,這些司空見慣,從不被我留意的內容出現(xiàn)在這里,給我的震撼不亞于10級地震——原來做學問并不難,處處留心,干什么事都當作研究去做,不能蜻蜓點水、浮光掠影。
我在農村教過三年書,后來到了縣城,再后來經(jīng)過考試成為市直的一名老師,一路上順風順水;以前我曾經(jīng)想過做名師,講學全國,也曾想過出書專著,寫些教育故事;我曾經(jīng)假期內把新學期的課全部備完,也曾經(jīng)挑燈夜戰(zhàn)備課到凌晨,更有甚寫教學反思總結寫教育故事一日不間斷地堅持了兩年------也許走的路太順,順境消磨人的意志;也許覺得追求的目標太渺茫,看不到希望而放棄;也許覺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綽綽有余。慢慢地我變得安于現(xiàn)狀,沒有了追求,放棄了目標,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再反思,不愿意再動腦筋想工作中的任何事,冥冥眾生,我做最普通的那個足矣!渾渾噩噩,每天都似在夢游。
振作起來!重新振作起來!即使不成為名師,即使不能云游講學,總得做些有意義的事啊。
書第246頁的《心靈日記》的標題更堅定了我的信念:吃別人不能吃的苦,享受別人不能享受的幸福。我只想用心去播種,即使秋天不收獲,但也曾努力過!不為達到什么目標而努力,只為能夠捫心自問我虛度光陰時,能響亮地回答沒有即可。
謝謝!《曹洪彪新概念快速作文》,震醒夢中人!
【讀曹洪彪《新概念快速作文》有感】相關文章:
新概念快速作文強調“為情造文”08-24
讀曹德旺《心若菩提》有感08-22
讀曹錫仁《中國道路》有感08-22
讀《快速閱讀術》有感:閱讀淺談08-24
曹劌論戰(zhàn)作文04-22
老曹優(yōu)秀作文08-23
讀俞敏洪《永不言敗》有感08-24
讀《詩經(jīng)·曹風·蜉蝣》遐想:浮生無可說08-18
《匹諾曹》讀后感07-09
《曹劌論戰(zhàn)》讀后感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