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語文論文(精選10篇)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語文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論文 篇1
摘要:
有效的提問可以將學生迅速帶入到課堂學習中,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但是從目前教學的現狀來看,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提出一些不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不僅影響了課堂教學內容的進展,而且還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的心情,對語文教學造成了嚴重影響。本文主要從語文教學提問設計進行分析,對語文教學提問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希望可以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論文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提問;創(chuàng)新
課堂提問是師生之間進行互動的主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提問藝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語文教學的進展。恰當的提問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語文教學氛圍,還能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實現教學目標。從目前語文課堂提問狀況來看,教師提問的具體問題還存在一定缺陷,給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造成了很大影響,必須及時解決。
一、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的原則
初中語文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一定要以課程進展內容為基礎,讓學生在思考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1.系統(tǒng)性原則
問題的設置必須以文本內容為基礎,設計出系統(tǒng)性問題,不能就自身的想法隨便提問,讓學生毫無目的的學習。設計的問題一定要保證學生可以在問題回答中獲得知識。例如,在學習《人琴俱亡》一文時,教師必須明白本篇文章表達的主要思想是兄弟情懷。在學生理解文章基本內容之后,教師再進行提問:為什么子敬死亡時,子猷沒有痛苦?為什么子猷彈琴的時候,琴不協調了?利用這幾個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兄弟間的情誼。采取系統(tǒng)性問題提問,不僅可以快速將學生帶入到語境中,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啟發(fā)性原則
初中語文問題的設置一定要具有啟發(fā)性。只有利用啟發(fā)性的問題,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探究性學習知識。在設置啟發(fā)性問題的時候,難度不宜太簡單,答案也不能固守成規(guī),設置的問題一定要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例如,學習《往事依依》一文時,教師可以將問題設置為:于漪老師教育我們要多讀書,但是在經濟迅速發(fā)展的今天,電腦、游戲等網絡化設備技術的應用比我們學習的書有趣多了,你們認為在科技發(fā)展的今天,還有必要讀書嗎?學生會對此問題非常感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必要的時候,可以組織辯論賽,最后對學生闡述讀書的重要性。利用一系列具有想象力的問題,可以讓學生積極思考,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擴展學生的思維,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具有很大幫助。
3.適合性原則
適合性原則可以反映問題提問的準確度。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必須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到問題提問中,將問題難度合理劃分。初中語文教師在提問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受教育程度和智力因素。例如,在學習《桃花源記》一文時,紅色文化論文如果教師直接提出:作者寫此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提出此問題可能讓學生不知所措,教師可以將問題劃分為:教師是如何發(fā)現桃花源的?當時寫作的背景是什么?作者在桃花源得到了什么?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掌握課本知識。設計問題的時候,問題難度應該呈現梯度分布,給全部學生提供發(fā)揮空間,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
二、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的技巧
初中語文教師在提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聯系學生實際,優(yōu)化提問方式。
1.創(chuàng)新提問角度
通常情況下,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只是按照教學的中心和寫作技巧來提問。在這種提問方法的長期影響下,就會讓學生形成固定的思維方式,不利于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所以,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一定要創(chuàng)新提問角度,利用創(chuàng)新性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例如,學習《孔乙己》一文時,文章中出現了“大約孔乙己已的確死了”“大約”和“的確”在句子中非常矛盾,學生很難理解。教師可以對此處提出問題:“大約”和“的確”的使用是否矛盾?作者寫作的目的是什么?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相互討論學習,對文章內容深入分析,然后理解作者寫作的用意。
2.創(chuàng)新提問內容
初中語文教材中,雖然很多內容看起來非常簡單、平淡,但含有深刻的意義。在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對文章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發(fā)現,引發(fā)學生思考。例如,在學習《背影》一文時,作者四次提到父親的背影,可以提問:為什么作者四次提到了背影?
為什么提出了四處?利用具有深度的問題,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3.創(chuàng)新提問方式
問題的創(chuàng)新還體現在提問方式上,在學習復雜難懂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深入淺出原則設計問題,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提出問題,讓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深刻理解教學的內容。例如,在學習《陋室銘》一文時,教師可以提出:陋室為什么不銘?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內容,理解作者寫作的用意。由于很多教師在提問問題的時候,缺乏對問題的引導,導致學生在學完課程內容之后,也不能對問題進行理解和掌握。其實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問題細化為幾個小問題進行提問,在小問題的層層遞進下,讓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例如,可以將問題劃分為:陋室的含義?“不銘體現在什么地方?利用有效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分布指導,讓學生綜合全面的掌握知識。
三、結語
經過分析發(fā)現,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主要存在提問內容較淺、較細等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師不能有效的設置問題,再加上不能采用有效的方式進行提問。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提問的藝術,利用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提問,帶動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祚扣.對初中語文教學中“主問題”設計的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13,(12).
[2]董秀英.談談初中語文課堂問題設計的有效性[J].現代語文,2012,(11).
[3]郭清平.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提問行為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2010,(3).
語文論文 篇2
摘要:
大學語文的理想模式應該是“人文-審美-工具”的三位一體,其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和根基性的。提升大學語文教育中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力度,進而培養(yǎng)出人格完滿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是這門課程所應承擔的重要任務。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閃爍著人性的光輝,激活經典文本中的人文性和審美性,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高尚人格和健全心性。
關鍵詞:
大學語文;人文性;人文素養(yǎng);經典文本
引言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學語文教學還未能將人文性、工具性和審美性很好地結合起來,往往更多停留在知識性講解、工具性操作層面,對人文素性缺少應有的重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十分復雜的,諸如普遍的“專業(yè)崇拜”心理導致高校重“!陛p“通”、重“器”輕“道”現象的影響,學生學習的實用主義,教師對大學語文重要性認識的偏差,網絡傳播環(huán)境改變了大學生接受信息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使得他們漠視經典文本閱讀的重要性,等等。
一、實用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思潮
著名學者錢理群說:“我覺得我們中國的大學彌漫著兩種可怕的思潮:實用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思潮所謂實用主義就是完全被個人利益所驅使,有用就干,無用不干。因此必然也走向虛無主義,就是除了時尚和利益之外一切都不可信,一切都不可靠,一切都可以放棄拋棄。實用主義和虛無主義就導致了大學的兩個結果:一個是知識的實用化,一切與實用無關的知識都被大學所拒絕,既被大學里的老師所拒絕,也被大學里的學生所拒絕;二是精神的無操守,拒絕一切精神的追求和堅守!备≡甑氖里L擾亂了大學校園的平靜,也攪亂了教師授業(yè)和學生求學的定心。聯系到大學語文,它原本就是一門公共類的文化素質課程,專職教授這門課程的教師很難做出科研成果,在核心刊物上發(fā)表文章也非常不易。加之國家這方面的科研立項很少,教師沒有項目可作,評職稱也就特別困難,從而使得這門課程以及講授課程的教師越來越處于邊緣化的境地,導致不少大學語文教師自己也對教授這門課程失去信心。表現在教學實踐上,不能將主要精力放在教學當中,不去研究學生的心理,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進行有效教學,不能發(fā)揮課程應有的對學生的精神凈化和陶冶作用,導致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缺乏。從學生角度來說,在經典解構、傳統(tǒng)話語邊緣化、商業(yè)文化所帶來的多元文化語境中,大學生很容易產生浮躁和虛無的情緒。而且,隨著社會就業(yè)壓力的增大,也使他們產生了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寄希望學業(yè)上的短期速成!八麄兿M嫣嵘约焊鞣矫娴哪芰,又不愿意付出切實的努力;他們渴望自我塑造和自我實現,但是又缺乏應有的學習能力!盵2]若這時教師沒有給予及時的引導,很容易導致起碼的價值觀的錯位和人文素養(yǎng)的欠缺,從而變成機械的人、自利的人。
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缺失還與社會及高校中存在的“專業(yè)崇拜”現象有關,近些年來,各高校為了提高就業(yè)率,特別重視對學生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以適應社會的需要,這無疑是必要的,但實際的更多情形是由此而忽視、輕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中國的教育培養(yǎng)的不是人,而是專業(yè)工具。如果這種專業(yè)萬能的信念,創(chuàng)造了種種‘熱門專業(yè)’的神話,嚴重扭曲了大學的精神,甚至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也誤事!盵3]許多大學生迫于就業(yè)壓力,在校期間忙于本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英語等工具性學科的技能提高,很難將時間和精力放在大學語文等文化素質類課程的研修上!啊畬I(yè)崇拜’現象背后隱藏了急功近利、實用主義心理。從學校方面講,這有悖于大學精神;從學生方面講,則是成才理念有失偏頗。不可否認,就業(yè)很重要,上大學不考慮就業(yè)是做不到的也是不應該的,但狹隘的‘就業(yè)’、‘找工作’不是上大學的全部,而綜合素質確實是根本!痹诿菜啤皩W以致用”實則功利主義的氛圍里,大學生重感性輕理性,重物質輕精神,工具理性占據著他們的精神世界,而價值理性失去了應有的位置,導致人文素養(yǎng)的嚴重缺失。
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精神和生活也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一方面,網絡文化的自由性使得大學生可以隨意地交流和便捷地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念;另一方面,面對網絡環(huán)境提供的紛繁復雜的信息,人生觀、價值觀尚未穩(wěn)定的大學生很容易被色彩斑斕的圖像和淺層感性文字所吸引,拒斥純文本的閱讀,經典文本更是被拒之門外。復旦大學做過一個調查:目前大學生閱讀本專業(yè)經典著作的只有15.2%,閱讀人文社會科學經典著作的有22.8%,閱讀專業(yè)期刊的有9.3%。相較而言,美國的大學生經典著作的閱讀量平均每周要超過500頁,遠遠高于中國學生。網絡上,包括經典文本在內的大量文學著作變成了“圖說”形式,經典著作在中國大學生那里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大學生們更愿意閱讀那些一眼就能明了的淺顯讀物,而不愿意深入作品的內核,去領略和思考更深層的意義和美感,分析問題也只是就事論事,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大學語文課程以講解古今中外的經典篇目為主,讓學生了解各個時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但網絡文化的泛濫使得學生閱讀習慣發(fā)生變化,對經典名篇的學習只能停留在理解閱讀上,而很少能夠達到對作品的深度思考,更不用說精神領域的升華,從而導致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缺失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萎縮。
二、大學語文需按照語文教育的一般規(guī)律來進行
大學語文課程作為“高等語文”,主要面向大學一年級學生,無疑有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任務;但是,大學生畢竟已有中小學語文學習的經歷,在閱讀理解語言文字的運用上已有相當的基礎,沒有必要再去重復中小學的語文教學路數。過于突出工具性。在技術理性盛行和中小學素質教育還難以落到實處的今天,大學生雖然仍需進一步提高母語應用能力,但更需要的.是人文素養(yǎng)。而這又不是文學教師們對學生進行滿腔熱情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教育所能奏效的,因而用“大學文學”取代“大學語文”顯然也過于狹隘。我們認為,通過閱讀富有審美情趣和思想啟迪的經典文本,既可以觸動和激發(fā)學生潛在的人文關懷,從而獲得人文營養(yǎng),又可以提升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還能“自然而然”地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因此,一本選文精美、人文意蘊豐厚的大學語文教材,是人文熏陶的經典、審美教育的華章、語言訓練的范本。在這個意義上,并非只有文學文本才具有審美的因子,半部論語也好,史家絕唱也罷,又有哪一點輸給了文學?“上帝死了”的預言,“詩意棲居”的渴望,都充滿了文學性,或者說其內涵之深刻、形式之規(guī)范、語言之純粹,足可稱語言文學的典范,基于此種理念,大學語文的理想模式應該是“人文―審美―工具”的三位一體,其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和根基性的。學生在掌握專業(yè)技能的同時,若能通過大學語文的學習,還能獲得一種人文素養(yǎng)和情懷,那是我們的莫大欣慰,“專業(yè)成才,精神成人”,這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我們培養(yǎng)人才的努力方向。
結束語
經過幾千年文明積累起來的中西方文化中滲透著各自的民族個性,對本民族的靈魂的塑造起過重要的作用,每一個經典作品中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蘊含著極其深厚的人文精神。通過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的學習,可以使大學生了解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西方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培養(yǎng)起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格品質。大學語文教師通過闡釋經典作品的思想內涵,挖掘其中蘊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來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帶領學生追求美好的理想,從而產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參考文獻
[1]錢理群.今天的中國不能沒有夢//尋找北大[M].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13:241.
[2]馮大建,遲寶東.主體、對象與技術條件――大學語文教育改革的三要素[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
[3]薛涌.北大批判[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13.
[4]蔣承勇.“專業(yè)崇拜”與大學生素質教育[N].光明日報,2012-03-28.
語文論文 篇3
一、大學語文教育現狀分析
根據全國高校課程統(tǒng)計數據來看,語文作為我國學科教育的基礎內容,是全國近30%大學的必修科目,且越來越多的高校正將語文修訂為必修課,但正是這一門極其重要的課程,卻處于尷尬境地:認可程度高,但學生普遍忽視其重要性;現代化水平低,與社會發(fā)展程度不相符。
(一)認可程度高,但學生普遍忽視其重要性
眾所周知,語文在我國基礎教育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就開始接受語文教育,并在小學階段、中學階段得到更加全面的語文教育,所以說,語文教育已經成為了全民認可的教育內容。但是,到了大學階段,語文教育雖然依舊存在,但是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傾向已經發(fā)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大學生更加注重的是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和深入研究。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在于大學語文教育能夠給大學生帶來的知識應用和學習體驗已經拙荊捉襟見肘,學生認為語文教育是理所當然的事,學與不學都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學習造成不了什么影響,與其花時間接受語文教育,還不如搞好自己的專業(yè)課。
。ǘ┈F代化水平低,與社會發(fā)展程度不相符
社會發(fā)展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各項高新技術不斷涌現,可以作用于大學教育工作的設備、工具急劇增加,但是大學語文教育由于多涉及語言文字的教學,受傳統(tǒng)教學思路的影響頗深,所以在現代化教育進程上,遠遠落后于其他科目,適應不了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因此,大學語文教育現代化呈現出低水平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策略之一。
二、大學語文教育現代化的具體體現和發(fā)展策略
(一)大學語文教育現代化的具體體現
大學語文教育現代化應當從三個方面來加以體現;第一,大學語文教育在教育理念上開始向現代化教育轉變,越來越多的大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清晰意識到大學語文教育不能再繼續(xù)沿著傳統(tǒng)的教育路線前進,而是應該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充分結合現代化教育手段,為學生帶來更加高質量、高水平的大學語文教育。第二,能夠直接表現大學語文教育現代化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如多媒體教學模式等,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次數日益頻繁,大學語文現代化要求在教學思路、教學設備等各個方面得以展現。第三,關于大學語文教育現代化的研究論文和相關研究人員,成為大學語文教育現代化工作開展的人才基礎,為大學語文教育現代化提供了多元化、深層次的指導意見,有效提升了大學語文教育工作的現代化程度。
。ǘ┐髮W語文教育現代化的發(fā)展策略
為進一步促進我國大學語文教育現代化發(fā)展,筆者結合自身教育經驗,提出以下四點教育教學策略:
(1)大學語文教育要加強對現代化教育的認知性,全面、深入的理解現代化教育的意義。
。2)大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者,要重視自身教學專業(yè)能力的.提升,在教學觀念上來明確語文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性,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理念,為學生帶來更加喜愛的語文教育內容。
(3)大學語文教育現代化的開展,要嚴格按照我國教育部門所制定、頒布的教育政策,加強地方教育部門對高校語文教育工作的監(jiān)督作用,保證大學語文教育現代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4)大學語文教育要提高對現代化教學設備的運用能力,不僅要在運用次數上得以增加,同時要在運用方式上更加契合大學語文教育現狀,實現大學語文教育效率的提升。
三、總結
大學語文教育現代化是語文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當前大學語文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改革內容,廣大大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和高校管理層,要清晰認識到大學語文教育工作現狀,在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理念等多個方面進行現代化教育轉變,從而實現我國大學語文教育現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語文論文 篇4
【摘要】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是小學生語文能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下文中,筆者在簡要介紹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培養(yǎng)重要性的基礎上,就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的措施進行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重要性
一、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小學生的整體發(fā)展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下面,筆者就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進行簡要的介紹。
1.提高小學生閱讀水平
加強對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提高小學生閱讀水平。小學生課外閱讀有很大的技巧,當教師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之后,就會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技巧的教育。那么,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就會有很大的提升。
2.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加強對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提升之后,就能夠獨立地開展閱讀,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的措施
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是新課改中的重要要求。下面,筆者就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進行簡要的介紹。
1.激發(fā)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激發(fā)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只有對于所學的知識有興趣了,他們才有積極性去探索,才能夠主動學習。激發(fā)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主要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教師要做好榜樣工作,言傳身教。一個喜歡閱讀的家庭更容易培養(yǎng)出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一個喜歡閱讀的老師更容易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孩子。為學生布置班級環(huán)境,營造靜態(tài)閱讀氛圍。教室的布置要盡可能地使教室散發(fā)一種濃郁的書香氣息!笆箟Ρ谡f話”,在墻壁上張貼一些精選的各種名人名言,它們有的揭示閱讀的意義,有的闡述讀書的方法……設立“班級讀書角”,讓學生把帶來的書放在一起,互相交換書和讀書心得。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將自己閱讀書籍的體會以及感悟和學生交流。潛移默化中告訴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以及好處。小學生作為一個很容易受影響的群體,就會對課外閱讀感興趣。比如,筆者在閱讀《喬布斯傳記》時,就和學生探討過喬布斯以及蘋果等方面的知識。很多學生對于這本書的的閱讀產生了興趣。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向小學生推薦他們感興趣的書籍來提高他們的興趣。小學生是一個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的群體。因此,教師要是給小學生推薦他們感興趣的讀物,會在他們的意識中樹立起“課外閱讀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的想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筆者曾經讓小學生閱讀《三毛流浪記》,三毛的苦難和智慧都讓小學生感動。在這個基礎上,筆者教育小學生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同時多閱讀課外書籍,增長見聞。
2.加強基本功訓練
加強基本功訓練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重要措施。筆者這里提到的加強基本功的訓練主要是對于字、詞、句子的訓練。小學生只有熟練掌握字詞句,才能夠順利地讀懂課外閱讀書籍,才能夠提高他們的信心。相反,如果是遇到很多不理解的,小學生就會心生厭煩。加強基本功訓練一方面是要課堂上讓小學生掌握好字詞句的相關知識,培養(yǎng)小學生順利閱讀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教小學生通過使用工具來解決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小學生自己通過查字典等方面解決字詞句的問題讓他們有成就感,提高他們閱讀的興趣。
3.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
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主要措施。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以語感為核心開展教學,教師要努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自主閱讀習慣,在課堂內部,教師要指導小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同時,閱讀的良好習慣也表現在小學生課外時間的閱讀上。筆者在日常的教學中,倡導小學生課外閱讀。每天讀一點課外書,在家讀給家長聽,在學校讀給老師聽,或安排一定時間讓其讀給同學們聽。
同時,也可以通過相關的比賽來提高學生的興趣,這樣使小學生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筆者在工作中,會在閱讀教學中定期組織“朗誦會”,讓學生將閱讀情況進行展示,通過比賽來評出“閱讀冠軍”、“閱讀明星”等,再比如“編課外閱讀小報”“故事會”,這些都能使學生保持閱讀興趣的.長期性和穩(wěn)定性。
4.引入多媒體進行教學
引入多媒體進行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關鍵措施。多媒體的使用可以讓小學生進一步了解所閱讀的內容。教師在指導小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視頻、音頻以及幻燈片等多媒體開展教學。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指導小學生閱讀《富饒的西沙群島》中,文中這樣描述“深藍的,淡清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地交錯著,五光十色,異常美麗的花朵,有的像美麗的鹿角……”那么,筆者就播放關于西沙群島的視頻,讓學生真切地了解到五光十色的顏色,了解到西沙群島的魅力。這樣比單純學生的想象效果要好得多。
總結
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對于推動小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上文中,筆者主要從激發(fā)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加強基本功訓練、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以及引入多媒體進行教學等方面介紹了如何進一步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認真做好上述工作,才有可能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繼而推動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曉紅.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年07期
[2]李杉玉.談小學中年級語文的閱讀教學[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3]楊俊紅.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詩外三招”[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年06期
[4]王曉惠.關于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的幾點思考[J].快樂閱讀.2011年18期
語文論文 篇5
摘要:新課改要求,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地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兼顧學生知識學習、思維培養(yǎng)及情感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以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創(chuàng)新教育實踐。為此,在分析情感教育內涵基礎上,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情感教育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希望對初中語文情感教育起到幫助和參考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內涵,對策。
一、情感教育概述。
1.內涵。
人是情感動物,人的行為總是和情感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因此,在任何活動中都需要關注人的情感,也有人理解為“人性化”或者是“以人為本”.這種理念也是我國社會在積極倡導和應用的理念之一。而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堅持教學心理學基礎上,根據被教育對象的心理特點及活動規(guī)律,結合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活動,關注和影響學生的態(tài)度、觀念、情緒等情感體驗,從而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教學任務的順利開展及學習效果的實現。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相關的教育理論及教學方法和手段,把自身的知識及技能和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傳遞給學生,實現教師、教學內容與學生情感方面的統(tǒng)一,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語文是一門有著很強藝術性和情感性的學科,很多教學內容充滿了濃厚的情感色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情感因素的有效開發(fā)、利用,通過恰當的教育手段引起學生的共鳴,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及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情感素質。
2.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情感教育充分結合了學生的心理及生理發(fā)展狀況及規(guī)律和特點,初中語文教學在實踐過程中重視和關注學生情感因素,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保持身心健康發(fā)展。而且語文是一種人性化較強的學科,在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和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品質及綜合素質的重任,因此開展情感教育是實現語文教學根本目標的重要體現。而且情感教育理念的應用,能夠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fā)揮,養(yǎng)成良好的情感觀念,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提高綜合審美能力,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于實現傳統(tǒng)的五講四美也有著重要的推動該作用。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因素。
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因素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材,二是教師,三是學生。在教材中,情感因素既存在于具體的語言文字中,也存在于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及情感色彩。教師的情感,主要是體現在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所體現的情感態(tài)度,對所使用的教材的內容所體現的情感體驗,具體教學過程中的情感表達,以及教師在情感方面的素質和魅力等多個方面。學生的情感因素,主要是體現在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興趣,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在具體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對教師、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的情感反應等。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措施。
1.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情景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盡管語文學科教學內容有著很強的情感色彩,但是有些內容僅僅進行口頭的講解,學生還是很難理解。因此,在初中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信息及技術,應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課件的制作,將教學內容通過各種圖片、視頻等形象的展示出來,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教學內容,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課件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更加深刻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詞句等。同時,能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學習寓言故事時,傳統(tǒng)教學是教師根據課文進行口頭講解,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即使理解有的也是一知半解,而借助多媒體再現故事的真實場景,通過圖片、音樂、視頻、人物對話等,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理解故事內容,在加上視頻可以點出所蘊含的寓意,那么就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甚至通過視頻就可以掌握課文的內容及主旨,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還可以讓學生來分角色表演,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課文的角色中,增加實際體驗,加深對對課文的理解,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感情及寫作目的。通過這些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鍛煉及升華,比起傳統(tǒng)教學方式取得的效果的很明顯的,有利于學生情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注重情感導入,引起學生情感共鳴。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重要在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內容,做好充足的準備,通過多種方式來營造良好的情景學習氛圍。在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建良好的情感學習氛圍。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善于發(fā)揮語文課本中優(yōu)美的語言及文字的功能給學生呈現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感染學生的情感,使其產生情感共鳴,使其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體會進行情感的領悟、體驗,通過引導及想象引發(fā)情感共鳴。在具體做法中,首先教師要深刻挖掘文章中的情感要點,通過優(yōu)美的朗讀,一起帶動學生的情緒,通過抑揚頓挫的語感、語調,將文章的情景以感性的方式平移給學生,使其體會、領悟和品位文章的情感,受到教師情感的感染,產生自己的情感。在情感體驗及參與過程中,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增加學生的實際情感體驗。也可以分角色朗讀,體會不同角色所蘊含的不同感情,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驗課文,學習過程中帶著情感來進行學習。
3.注重實踐,培養(yǎng)真情實感。
語文也是實踐性很強的人文學科,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意識和精神,而且也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得學生的學習及情感體驗不僅停留在課本上,更要拓展到實際的生活中。要通過閱讀、寫作、口語表達等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應用能力。要實現語文情感能力的積累,在學好課堂內容的同時,教師要多引導學校進行課外生活的觀察和體驗。積極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利用課外多種資源,拓寬學習空間,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使得學生的情感得到真實的鍛煉及體驗,增加學生情感體驗的實效性,在增加學生情感教育機會及素材基礎上,使得學生的情感來源更為真實和貼切,更好地引導學生的真實情感。
4.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語文情感教育中其中最為重要的情感因素就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將真情實感投入和體現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實現切實的學習及體驗,為教師開展情感教育提供必要的前提及準備,也才能更好地實施情感教育,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深刻挖掘教材情感內容基礎上,引導學生一起學習教材、欣賞教材,更加積極的應用教材的知識內容。讓學生通過文教材的學習,學會欣賞、應用和研究,讓學生更加清醒的認識自我、重塑自我,激發(fā)自身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自主性。
總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初中語文教學要實行的重要目標及任務。教師要在新教學觀念的引導下,突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不斷探索學生情感培養(yǎng)的方法及手段,提高語文情感培養(yǎng)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玉蘭。淺議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新絲路,2016,(11).
[2]劉蘭。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法運用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6,(12).
[3]王春琴。初中語文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的融入[J].課外語文,2016,(20).
[4]吳劍宇。淺談初中語文教學的問題與改進[J].散文百家,2016,(07).
語文論文 篇6
“以生為本”,就教育而言,就是以人的發(fā)展為根本,關愛人,關愛人的生命,關愛人的生存環(huán)境,F代認知心理學認為,有效學習最重要的內部條件:一是學習者的原有知識基礎,二是學習者的主動加工活動。學生是語文課堂的主體,我們的教學應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追求以生為本的課堂就是追求有效且高效的語文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而生本化閱讀就是一種關注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閱讀,是一種建構性的學習,是主動的,個性化的,是融合作與探究于一體的閱讀,是旨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尊重學生個性的閱讀方法。而這種方法的習得,必須依靠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滲透生本化理念,在課堂上進行生本化閱讀教學。
那么該怎樣進行語文生本化閱讀教學呢?在實踐中,我試圖從以下幾方面去關注:
一、生本課堂開始于備課環(huán)節(jié)
備課是教師教學的關鍵一環(huán),無論在什么時代都顯得至關重要。于永正老師強調“隱性備課”,注重“備學生”、“備學法”。是的,追求生本課堂在教師備課之始就應該做到心中有學生,備課過程中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心中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是以學生的原有水平、年齡特點為出發(fā)點。
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研究報告集》中提出了“生命體”的概念,它針對的是現實教育中對“人”的忽視。如果教育忽略了具有世界上最大豐富性和主動性的生命,教育的本質便被可悲地異化了。在備課中,我們應當通過學情分析,去幫助教師了解班級的整體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學習難點,把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我比原有的單純備教案多了一項對學生預習單的了解。我們班有實行預習單的操作,而我在上課之前必定會去看學生的預習單,預習單包括難寫的字詞,讀懂的地方以及不懂的問題。正如《墨子·大取》中所云:“子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 對學生了解得越透徹,對我們的教學就越有利。
二、生本課堂優(yōu)化了教學效率
追求生本課堂,教師必須時時關注每一個學生,老師需要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以親切的教態(tài),巧妙的方法落實既定的目標,但要注意的是,課堂教學中,可能我們的預設和學生的學習成果有一定出入,這就需要教師及時調整教學進度。
。ㄒ唬╆P注學生的興趣特點
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尋找和文本基調一致的興趣點,營造兒童感興趣的課堂教學氣氛,尋找能調動學習興趣的方式進行有趣味地教學。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盧姆所說的——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如我在教學人教版第四冊教材《三個兒子》時,在識字學習環(huán)節(jié),我事先準備了一桶水,在體會“拎著、沉甸甸、晃蕩”三個詞語時,我即興請學生上去做動作,其余學生仔細觀察其動作和表情,并建議大家選用生字詞語把所觀察到的情景說一說。/soft/被抽到做動作的孩子興致勃勃地上臺,臺下的孩子們興奮得姿態(tài)各異。動作完畢后,我隨即問上臺的學生:“你能說說自己的感受嗎?”學生說:“剛才我拎著一桶水覺得沉甸甸的。”我又追問:“你走了幾步后,又發(fā)現了什么?”該學生說:“我發(fā)現桶里的水在晃蕩,都快流出來了!敝,我讓臺下的同學也說一說剛才的所見,要求說一段話,盡量能用上表情。有位學生說:“剛才某某同學提著滿滿的一桶水,沉甸甸的,他覺得很吃力,臉都(憋)紅了。他搖搖晃晃地走了幾步,桶里的水直晃蕩,他好像快要摔倒了呢!”事實告訴我們:關注兒童的興趣點,效果很好;當學生有興趣時,他們學得最好。確實,那爭先恐后的場面既滿足了學生追求新奇、好動的興趣特點,也在玩玩說說中突破了生字詞的難點教學,甚至拓寬了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關注學生的心智水平
兒童的心智發(fā)展水平、認識規(guī)律和成人的不一樣。課堂上,我們不能以為自己感動,學生就一定會感動。我們的審美情趣、能力和學生有重大差異。蹲下來看學生,就是認真地觀察了解兒童的世界,努力在打通兒童的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上動腦筋。要仔細琢磨學生,換位思考。要想想兒童會怎樣讀這個文本。我們面對的是6——12歲的兒童,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孩子或牽引著他們向前。沈大安老師指出:好的教學貴在深入淺出,要符合兒童的認知水平。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人教版第八冊教材《尊嚴》時,她創(chuàng)設了圖片加音樂的情境引領學生感受“逃難”時的凄苦,并且在圖片的展示中,讓學生去體會“面呈菜色、疲憊不堪、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等重點詞語的意境,從中感受哈默的與眾不同之處和那可貴的尊嚴。在多種感官的調動下,三維目標得到了有效的落實。的確,給學生一架梯子,他們摘到了最甜的葡萄。我想:這就是教學的精彩,更是生本課堂的成功。
又如一位教師教學人教版第九冊教材《長征》,在引導學生體會“五嶺逶迤騰細浪”的境界時,教師沒有過多的敘述,而是用板畫突出了“五嶺”的巍峨和“細浪”的渺小,在直觀對比中讓學生體會紅軍蔑視困難、披荊斬棘的氣魄。化難為易,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了接納、寬容、有效的課堂氛圍。
(三)關注學生的知識能力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是決定課堂教學一切活動的出發(fā)點。布魯納在《關于學習的學習:一份會議報告》中指出:“世上不存在惟一的最優(yōu)化教學程序,只能從學習者的具體情況出發(fā),設計與之相稱的理想化程序!
如浙教版語文第十冊教材《曉出凈慈寺》,杭州市江干區(qū)教師進修學校的費蔚老師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時是這樣預設的:“孩子們,今天我們要學習《曉出凈慈寺》這首古詩,你們熟悉這首詩嗎?有多少同學以前讀過?”結合學生已有的閱讀經驗,簡單了解詩人及詩歌大意。之后,費老師又問:“既然這首詩你們都會讀、會背了,那咱們這節(jié)課還要學什么呢?”順藤摸瓜,教師隨即提醒學生關注本課學習目標,就此來開展教學。課堂上的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學會了有滋有味地誦讀古詩,而且感受到了詩歌內蘊深厚的“大”意境。
實錄告訴我們:只有了解學情,才能有的放矢地實施我們的教學;只有了解學情,才能成功駕馭我們的課堂;只有了解學情,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放射出燦爛的光芒;只有了解學情,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更快樂地學習,更健康地成長!正如于漪老師所說:“學生的群體有時代的特征,他們對語文的認識、要求、愛好、追求有共同的一面……語文教師要堅持從他們的實際出發(fā),不迷信‘本本’,因材施教,道而弗牽,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真正發(fā)揮主人翁的作用,個性和特長才能得到充分地發(fā)展!边@就是以生為本的課堂所創(chuàng)造的美麗。
三、生本課堂致力于學生發(fā)展
每一個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ㄓ谢ǖ南,樹有樹的美,晴有晴的麗,雨有雨的趣。學生作為被教育的對象,更是如此。課堂上要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它當作一種資源去開發(fā)和利用,充分發(fā)揮每位學生的潛能,既要考慮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又要兼顧兩頭——冒尖的學生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使前者能“吃飽”,后者能“吃好”。/sjbwz/
(一)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
針對不同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yè)練習,能讓后進生掌握基礎知識,又能讓優(yōu)生優(yōu)生有更好發(fā)展。但這種練習需要家長的配合,如按圖編故事之類的練習,就需要家長配合。但家長文化素養(yǎng)的低下,對孩子關注不夠,使我們的分層作業(yè)流于形式。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預設分層教學方案,讓學生在學習時都有自己的“位置”,有不同的發(fā)展,各得其所,體驗成功的喜悅。如課堂中分層作業(yè)的設計,預設中根據問題的難易進行指向性的“備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的個別輔導等等。
記得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教材《畫家與牧童》時,在布置作業(y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進行了星級作業(yè)分層設計:讀讀背背描寫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或句子。用積累到的詞語寫一句或幾句話。搜集齊白石、徐悲鴻、李苦禪等畫家的資料。如此種種關注個體,實行彈性處理的舉措,正是學生差異性特點的具體表現。
允許落后,鼓勵冒尖,實施分層教學,我覺得是生本課堂中應該予以密切關注的問題,因為對學生差異性的尊重不僅體現了學生的自身價值,而且也產生了良性的循環(huán)趨勢。我們同時要注意的是,由于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為了照顧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時候需要慢慢走,停下腳步等等他們。
。ǘ╆P注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
“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素質教育的目標,是生本課堂的精神追求。
在教學人教版第九冊教材《慈母情深》時,我圍繞“慈母情、兒女心”這一明一暗的線索展開教學,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品析人物的言行,引導學生體會母親的辛勞、善良、慈祥及對兒女希望的堅守,同時也感受“我”對母親的感激、尊敬之情。在解讀母愛的過程中,我不僅引領學生去關注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增強相關的語文意識,而且我還預設了多處精彩得當的語言,通過評價、過渡、小結等渠道,在潛移默化中美化、凈化學生的心靈。最后在歌曲《燭光里的媽媽》和詩歌《偉大的母愛》中向天下所有的母親傾訴了一份“愛”的情懷!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得到的是一份深深的感動和厚厚的財富;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獲得的是自己精神生活的完滿和幸福。我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孩子們記住和回味的肯定是一幅無限美麗和深沉的畫卷。正如王崧舟老師在《細讀文本》中告訴我們的那樣——要細讀文本,傾聽文本所發(fā)出的細微的聲響,要有一種基于“作者崇拜、文本崇拜、讀者崇拜”的文本細讀姿態(tài),最后在發(fā)現文本的時候發(fā)現自己,發(fā)展學生!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充滿智慧的學科。課堂更是充滿智慧挑戰(zhàn)的地方。語文教學作為一種藝術的存在,有其獨特的令人驚嘆的神奇魔力。面對語文課堂中多面的 “學生”,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以生為本”,給學生騰出時間和空間,為有效閱讀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讓課堂教學成為對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的成全;讓語文真正成為師生精神享受的,跳躍著靈動旋律的和諧家園!
語文論文 篇7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從一所級起就應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培養(yǎng)朗讀興趣”。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訓練學生讀書能力的過程之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得熟則不待解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蹦敲吹氐湍昙壍膶W生來說,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如何進行引讀說訓練呢?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以讀帶說,以說促理解,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試驗。收到一定效果,下面淺談認識和做法。
一、多讀少講,在讀得準確、流利上下功夫
一節(jié)課將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書,借助漢語拼音讓學生自己讀出漢字的讀音,然后個別檢查,看年進否讀得準確,對比較容易讀錯字正音。注意做到教師少講,讓學生多讀,以讀為訓練的主要形式,整堂課都聽到瑯瑯的讀書聲。我要求學生在讀書時要讀準每一個字音,做到不減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復、不顛倒、停頓恰當、不頓讀、不唱讀,做到心到、口到、眼到,總之在“準確”、“流利”上下功夫。通過一年的訓練,我班學生在讀課文時能做到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發(fā)音準確、聲音亮、按句逗停頓不唱讀。
二、重視范讀、領讀,讀中領會語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初入學兒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維持時間短,單一的朗讀形式容易使學生疲勞和厭倦。所以我根據不同的訓練內容和目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采用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分角色讀、老師范讀、領讀等,力求學生百讀不厭,每讀一次都有收獲。而兒童的模仿性又很強,教師作適當的、及時的范讀和領讀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讀我注意把感情、語氣以及音調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給學生。例如,我教《小竹排在畫中游》一課時,是這樣領讀的,先用輕松的語氣,節(jié)奏較慢的語調領讀的“小竹排,順水流”,將學生帶入詩的意境;接著歡早地領讀“鳥兒唱,魚兒游”,用聲音渲染快樂的氣氛;領讀“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則用欣喜的語氣誘發(fā)學生對景物喜愛之情;最后充滿激情地高聲朗讀“江南魚米鄉(xiāng),小竹排在畫中游,”將學生的情緒推向高潮。跟隨老師的領讀,學生讀著讀著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個個猶如置身于美麗的江南魚米之鄉(xiāng),親身感受著那里風景如畫,鳥語花香的動人美景。實踐證明:學生十分喜歡聽以及模仿老師范讀,教師的朗讀示范作用發(fā)揮得越好,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師的正確領讀,將無聲的書面的語言變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頭語言,學生在跟讀中不但能領會文意,展開想象,體驗情感,而且能學會斷句,糾正方言。
三、以讀帶說,以說促理解
一年級的學生,語言正處在發(fā)展階段,掌握的語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達他們的意思,更難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我先引導學生讀出課文中的語句,在反復熟讀的基礎上,再教給他們按照回答問題的形式用文中的語句引導回答。這樣學生回答問題表達得確切,說得流利,暢通,幫助學生在讀流利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又在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進行說的訓練,做到朗讀與理解課文內容有機結合,讀說相得益彰。如我教《三只白鶴》時,先向學生提出:哪只白鶴找到魚呢?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鶴才找到魚,而另外兩只白鶴為什么找不到魚?我讓學生先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三只白鶴為了記住埋魚地方用什么作標記,然后讓學生通過思考再回答:
(1)三只白鶴在什么時候埋魚?(中午,太陽在正在頭頂)它們找魚又在什么時候?(第二天,太陽剛剛升起,在東邊)。
(2)第一只白鶴找到魚嗎?(太陽的位置變了,找不到)。
(3)第二只白鶴又能找到魚嗎?(白云在天空中不斷飄動著,位置不斷地移動)。
(4)第三只把魚埋在柳樹旁,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只有第三只才能在原來的地方找到魚。以問促讀,問讀結合,讀中有思,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思考,讀而后答,教學中所設計的問題一定要有利于學生的讀說訓練,以讀帶說,以說促理解。這樣提高了說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學思維的發(fā)展。
四、讀說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學生朗讀時、耳、口、腦多種感官密切配合,迅速協調,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書面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這個復合感知過程,能開拓思維,激發(fā)情感。訓練說的過程,讓學生讀出文中語句,幫助學生組織思維,把對局面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聯系來理解課文,再現情境,意會內涵。如教《種魚》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1)小貓種魚,能收到魚嗎?(齊答:不能。)(2)小貓種魚為什么收不到魚?它怎樣做才能收到魚?很多學生都爭著發(fā)言,有的說:“小貓應該把魚養(yǎng)在魚塘里就能收到魚!庇械恼f“魚不能種在地里,應該養(yǎng)在水里!庇械恼f:“小貓把魚養(yǎng)在水池里就能收到魚!弊寣W生通過讀課文,認真思考,引導學生用完整、準確、通順的句子回答,將范文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使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和課文的內容的理解,逐步使口語規(guī)范化,發(fā)展語言,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語文論文 篇8
中職語文課堂的教學現狀一直為人們所詬病,普遍認為中職語文教學耗時低效,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現象普遍存在。怎樣改變當前中職語文的教學現狀,讓中職語文成為學生樂學、老師愛教的一門基礎學科? 從教學方面來說,很有效的一種方法就是實施賞識教育。
一、賞識教育的內涵
賞識教育是以人性為基礎,在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相互激發(fā)與激勵的狀態(tài)下實施的教育。它是一種教育方法,更是教育者的一種思維方式和理念,其指向直對生命,并遵循生命成長的規(guī)律,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在信任與尊重、理解與寬容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實現與外界的交流,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以及人際環(huán)境的改善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賞識教育要求教師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與幸福的環(huán)境。賞識教育就是平等地關愛每一個學生,肯定學生的人格魅力,堅信侮一個學生都能成才,以賞識尋優(yōu)為主要的教育方式,培育學生的自信,教會學生賞識自我,賞識他人,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向上、走向成功。
賞識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是道德教育的延伸,是依據人渴望得到賞識的本質要求應運而生的。在賞識教育里,要以尊重為前提,把愛作為賞識教育的根源,以學生的自主發(fā)展為目標,注重發(fā)現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和長處,進而給他們以鼓勵信任。
二、賞識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施背景
目前,中職語文教學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教學對象是文化素質日益降低的學生,以筆者所在的江蘇省金壇市為例,2013 年公辦普通高中文化類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為 500 分,即使是金壇四中藝術特長生,他們的錄取控制線也在 450分以上。而筆者所在學校除對口單招班外,其他專業(yè)學生的錄取分數多集中在 300 ~400 分數段,300 分以下者也比比皆是,和普通高中的差距一目了然。這就造成了中職生文化基礎普遍較低的現象。就語文學科而言,具體表現為: 語文基礎知識薄弱,不少學生把日常用字寫成錯字或是別字的現象十分普遍。不少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十分有限,作文中能比較正確使用成語的學生少,多數學生的作文幾乎都是口語化表達,且亂用詞語,語法錯誤的現象更是隨處可見,個別學生甚至通篇都是病句。不少中職學生對學習都有一種"被強迫"的感覺,缺乏語文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他們迫于家長的壓力上學,而本人學習目標不明確,基本上沒有學習動力。因此,這些學生在課堂上違反課堂紀律也就不足為奇。另一方面,中職學校語文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與普通高中無實質差別,沒有貼合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此外,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順暢,一些教師對學生選取的是打壓式的教學方法,這就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打折扣,造成學與教都缺乏熱情,最后陷入學生厭學、老師厭教的怪圈。
三、賞識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的可行性
。ㄒ唬 中職學生身心和學習現狀
從身心發(fā)育的特點來看,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正值青春發(fā)育的關鍵期,其心理發(fā)展處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關鍵階段,他們個性的可塑性很強。[2]自我意識開始進入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控制的新階段。他們自尊心強但承受挫折的能力特別差,他們的感情豐富,情緒容易波動。
從文化素質上說,中職生文化基礎薄弱,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很多中職學生連最起碼的拼音字母表都拼不出,文字與口頭表達能力差,與人交際的能力很弱,他們普遍在語文學習上有障礙,而且堆積的問題比較多,受到的.責難也多。這使得中職生普遍存在著一種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是學習的失敗者,上了中專就意味著被大學淘汰,被同齡人淘汰,也即將被社會淘汰。仿佛自己被拋入了遺忘的角落,處處低人一等,因而對前途感到希望渺茫,進而導致學習的信心和熱情不足,沒有了學習的動力。
在智力的發(fā)展上,他們雖然不及普通高中學生,但其認識水平和自我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發(fā)展,情感體驗上比同齡人豐富。他們渴求得到別人的尊重,對生活有一定的激情。一些中職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科目會鉆研很深,并對取得的成績引以為豪。而一些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學生則在穿著打扮、不健康的行為等方面顯示自己與他人不同之處,借此來彰顯自己的存在感,以此尋找立足于群體的自信點和興奮點。
(二)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實施賞識教育的可行性
鑒于上述學生的實際狀況,作為中職學校教師,急需尋找一種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職業(yè)學校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教育方式。筆者認為,對中職生實施賞識教育,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抓住閃光點因勢利導,具有現實意義。我們需要在教學策略上進一步改善,通過積極的正面教育,努力發(fā)掘學生人格中每一個閃光點,對其好的行為多加肯定,調動其隱藏內心深處的道德情感,以促進其人文道德素養(yǎng)的發(fā)展。要用真誠的話語激勵學生,重新點亮他們的希望之火,激發(fā)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重拾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一旦他們找到自己內心的支撐點,他們學習的動力就會不斷提高。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語文課程要讓學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會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賞識教育是將人類教育理論的優(yōu)秀成果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知識的傳授與獨特的環(huán)境熏陶結合,使之內化為學生的人格魅力、氣質修養(yǎng),進而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內在品質和價值取向,最終職校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修養(yǎng)。[3]
因此,賞識教育和《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是不謀而合的。由此看來,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融入賞識教育的教學方法具有先天的有利條件。此外,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語文課一般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的整個過程。因此,語文教師和學生相處的時間較長,對學生了解也相對較深,更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而且,中職校語文教師大都系統(tǒng)地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具有較高的人文綜合素質,對學生更有說服力,更有機會贏得學生的信任。因此,中職校語文教師有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融入賞識教育,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從語文教學的內容來說,語文教學是追求真、體驗善、感受美的樂園,語文教學的過程是追求真善美的過程。而賞識教育就是要發(fā)現學生的美好與善良的一面,從這個意義上講,中職語文教學和賞識教育是契合的。
四、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賞識教育的策略
。ㄒ唬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 "要發(fā)揮促進者的作用,關鍵不在課堂設置,不在教師知識水平及視聽教具,而在促進者和學習者之間的人際關系的某些態(tài)度品質,這種態(tài)度品質包括: 真誠、接受、理解。"在語文教學中,要實現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每個學生感覺到你關心他,尊重他。教師溫和的聲音和微笑的面孔都能帶給學生積極信號,調動他們上課的情緒,會給語文教學課堂帶來和諧的氛圍。教師學生和諧的關系會讓學生覺得教師不是居高臨下,是朋友,這樣有利于解除學生的緊張情緒,消除心理障礙,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ǘ 探尋新穎的語文教學形式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教學方法的選用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中職學校教師要嘗試情景教學法,設置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堂交際活動,如開展一些角色扮演、小組活動、辯論演講等能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地位的方法。如在學習蘇教版中職教材第五單元第一課魯迅先生的《藥》這篇課文時,就可以指導學生排練課本劇,學生在表演中自由發(fā)揮,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自己對角色人物進行包裝,包括化妝、道具等均由學生決定。教師要肯定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他們在表演中感受作品,體會故事人物內心的情感。這樣,文章的思想內涵自然就能掌握,從而打破學生對魯迅先生作品艱澀難懂的看法。上課時要求學生能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教師在此過程中充當的角色應該是組織者和管理者,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內容做到了然于胸。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怎樣進行活動,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參加到語文實踐中來。同時,還要注意,活動過程應是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既不能讓基礎差的同學感到任務太難而產生畏難情緒,又不能讓基礎好的同學因任務簡單而失去興趣,爭取讓所有學生都從實踐活動中收益。讓學生通過活動掌握知識重點和交際技能,使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要關心每一位學生,特別是那些性格孤僻、不愛交流的學生,對他們要熱情,鼓勵他們開口說話,耐心聆聽他們闡述的問題答案,讓學生在自然寬松的環(huán)境中把所學的東西掌握,變成自己的能力。
。ㄈ 成績評定采用形成性評價手
傳統(tǒng)單一的評價方法已經不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也與賞識教育背道而馳。實行賞識教育,應采用形成性評價手段來評價學生在校表現。
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是為引導教學過程正確、完善地前進而對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學效果采取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選拔少數優(yōu)秀學生,而是為了發(fā)現每個學生的潛質,強化改進學生的學習,并為教師提供反饋。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實踐經驗表明,經常向教師和學生提供有關教學進程的信息,可以使學生和教師有效地利用這些信息,按照需要采取適當的修正措施,使教學成為一個"自我糾正系統(tǒng)".就語文學科而言,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可采取綜合成績考核方式,考核內容比例參考如下: 平時作業(yè)占 20%,課堂筆記占10%,期中考試10%,語文實踐活動占20%,期末考試占 40%.其中語文實踐活動可以是班級黑板報、廣播稿等實際操作內容。
五、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賞識教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ㄒ唬 在客觀真實的前提下多鼓勵、少批評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亮點,了解學生的優(yōu)點,并加以客觀真誠的贊美。學生內心的被接受、被認同的心理會使他們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快樂,這樣學生就會產生積極向上的力量。然而,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要本著客觀真實的態(tài)度,如果只是一味的贊美取悅學生,會對學生造成一種老師偽善的感覺,從而影響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老師對學生的回答要明辨是非,如果學生回答錯誤,千萬不要只鼓勵不批評,批評時應采取委婉的方式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ǘ 對不同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對每一位學生采用賞識教育只是一個大的方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要針對不同學生個體,采取不同的賞識態(tài)度和語言。如針對一些性格開朗、勇于表現的學生,在鼓勵的前提下增添一些中肯的評價語言,謹防其在老師的表揚下驕傲自大、忘乎所以; 對于一些性格內向,表達能力差的學生,要盡量避免使用一些否定詞語,盡最大的力量調動這一部分學生的上課積極性。
。ㄈ 注意區(qū)分與學生情感溝通和交流的場合。老師要注意與學生情感溝通和交流的場合。有的情感可以面向全體溝通,有些則應通過個別交流來解決。比如: 有的自尊心很強的學生,平時學習態(tài)度好,常受到老師的贊賞,若他偶爾犯錯,教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他,他感到沒面子,自尊心也會受到傷害。老師可采用課下溝通的方式,找其聊天,在聊天中提及他錯誤的所在,同時,給出正確的指導。這樣,既糾正了他的錯誤,又顧及了他的面子,維持了他學習的自信心、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周弘。 賞識你的孩子[M]. 成都: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
[2]孟繁華。 賞識你的學生[M]. ?冢 海南出版社,2003.
[3]曾文波。 賞識教育應注意的幾個原則[J]. 湖南教育,2004(11) : 55 - 57.
[4]崔學鴻。 賞識教育初論[M]. 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語文論文 篇9
康德說:“人是目的!绷⑷酥涝谟凇白饌性而張精神”,我們不能把“手段”誤為“目的”。是該到從“怎么教”“教什么”到“為誰教”的轉向了。否則,語文,前景堪憂,一個與母語漸行漸遠的孩子,前景更堪憂。
一、“為誰教”的失落會加速孩子“物化”的進程
歲月悠悠,一個與母語漸行漸遠的孩子,雖然,他也會與其他孩子一樣慢慢長大,但他最終不會喜歡閱讀,更不會寫作。喪失了閱讀與寫作能力的人,他的情感和思辨能力也將隨之退化。特別在閱讀不能直接擁抱財富和權力的當下,功利和勢利會很容易提前占據孩子的心靈,加速人的“物化”。
但現實的語文課堂,一幕幕,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孩子與母語的離散。
1.閱讀與思考,本是“一脈”卻不“相連”。
其實,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閱讀教學打一開始,“為誰教”就沒了指向。
課始,教師讓學生讀一讀課文,然后提出幾點要求,待學生讀完后再作回答。這些問題,可能是課文后面的要求,也可能是老師課前的預設,或者是考試常涉及的?傊,這些問題的源頭,是不是來自孩子們閱讀時的困惑和需求,就不得而知了。
學習語文,首先意味著與文字遭遇。能否培養(yǎng)孩子對文字的“初戀”或好感,將意味著孩子與文字一生的聚首與分離。這好比男女相親一樣,第一次印象,“初感”很重要。
孩子對文字有沒有“初感”,在什么地方有“感”,“感”到什么程度,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文字既是橋,又是墻;既敞開,又遮蔽。能不能打開文字的缺口,通過語言文字進入文本深處,“聞到花香,聽到鳥叫”,和文本、作者進行想象中的對話,生成新的意義,應該是孩子自己讀、思、悟的整體關聯。
“讀的能力來自讀而非‘做’。”(王尚文語)所謂自讀自悟也。但閱讀與思考,“讀”“做”兩張皮。且不管你有沒有感受,愿不愿意,都得“做”。打從自己讀書起就在“做”,其間,背離了多少孩子的初衷與意愿?還要“做”多久?何日是盡頭?
閱讀思考,基于同一生命體,本是“一脈”卻不“相連”,長此以往,孩子還會對文字感興趣?對閱讀感興趣?對語文感興趣嗎?
2.文本細讀,熱的是教師,“淪陷”的是孩子。
眼下,文本細讀依然是語文教學的熱詞。以“文本秘妙”為例。我以為,“文本秘妙”其實跟文本意義一樣,是極具個性化的,是讀者的自身經驗在閱讀時賦予文本的意義。所以,所謂的“文本秘妙”,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教師“怎么想,就怎么定”。
像王崧舟老師那樣的文本秘妙解讀,在小語界是個案和特例,試想,現實當中的萬千教師,備課時如若能夠素面文本,放平心態(tài),潛心研讀,當屬不易了,豈肯輕易地將千辛萬苦解讀出來的“文本秘妙”,在教學中舍棄不用呢?人往往忠實于自己的感覺,總認為自己的發(fā)現是最有價值的。而且,還會因為自己領會了藝術家的匠心而感到喜悅,因為意識到自己的悟性高于一般的讀者而自豪。
這樣一來,發(fā)現的多與少,精與粗,雜蕪與純凈,在實際教學中能用的還是不能用的或者不宜用的,便一股腦兒,泥沙俱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小學語文兒童特征,就無暇顧及了。
二、“為誰教”在“課標”修正中已得到正視
細讀“201 1年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稱“新課標”),從細節(jié)的修正中,不難發(fā)現,“為誰教”已開始轉向,“兒童特征”得到正視,以下試舉兩例說明。
1.“新課標”第一學段寫話要求: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刪去了2001年版課標中“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一句話。
何為“認識”?如何“感想”?
“認識”和“感想”主觀意志明顯,趨近成人世界。一般情況是指成人世界對社會、對環(huán)境、對客觀世界的體會或看法。在寫作當中一旦提及“認識”和“感想”的要求,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它的社會性、功用性、道德性甚至是政治性!皟和魑摹本腿菀籽葑兂蔀椤俺扇俗魑摹。
我們都知道,兒童的生活與成人的生活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兒童的生活是一種具有自然性和生長性的生活,本身沒有直接的社會日的,在生活方式上,兒童常以游戲的性質和想象的形式達成游戲的可能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既然兒童尚在“不解春風情性”的年齡,又何必勉強“共海棠說”?
刪掉“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并非簡單的`“降低要求”,實則是對“兒童作文”與“成人作文”性質的鮮明區(qū)分。一點之“正”,正的是從成人到兒童的“位移”。這樣,“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才成為可能。
2.“新課標”對“默讀”的要求,從原來的第一學段(一二年級)調整到第二學段(三四年級):“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學習本來是一件很開心很主動的事情,學習者之所以不情愿是因為他感到不需要,而之所以不需要,那是因為還沒有開啟心智,認識到學習的重要。
對于剛入學的兒童來說,“因為還沒有開啟心智”,無法對枯燥安靜的“默讀”產生好感。相反,朗讀就好玩多了,可以從文字的世界過渡到聲音的世界,從理性的思考轉換為形象的直覺,通過瑯瑯的讀書聲,喚起對文字符號的最初感覺,通過聲音長短,抑揚頓挫,音律變化,達到一個好聽的音樂效果,由此對文字世界產生興趣、向往和遐想。
一二年級坐實朗讀,既是對“入門語文始讀書”的學科尊重,也是對感性活潑兒童生命的尊崇,正如王尚文老師說:“感性一點,淺近一點,質樸一點”,“讓我們再次發(fā)現兒童”。
三、“為誰教”其實是一場“舍我”的人性角逐
教與學,從辯證關系上說,既矛盾又統(tǒng)一。從實際上說,矛盾無處不在,統(tǒng)一何其艱難。因為,這里面還牽涉到人性“本我”和“自我”的貪念和私欲!帮@己”“露才”,是“發(fā)乎情性之自然”;“退隱”“讓學”既是職業(yè)的境界,更是生命的禪修。
“一切為了孩子”;“教”是為了“學”;“學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實現美麗的轉身”等等,廣大教師都耳熟能詳,但“為誰教”在實際教學中卻屢屢落空,可見,這并非簡單的理念問題,實則還關乎著一場深刻的“人性革命”。只要我們留意觀察,就不難發(fā)現,有意無意間,教師都有諸多的“舍不得”。
對這種現象,我以前列舉過幾點:1.文本解讀,教師“舍不得”自己的發(fā)現;2.課堂對話,教師“舍不得”自己的精彩;3.教學流程,教師“舍不得”自己的預設。實際遠不止于此!吧岵坏谩保鋵嵤侨诵浴氨疚摇钡木袌(zhí)。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舍我,是大悲憫;放下,是大境界。我想,真正要實現從“怎么教”“教什么”到“為誰教”的徹底轉向,恐怕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古人云:“非佛無以為醫(yī),非儒無以為醫(yī)。”意思是說,如果沒有學問和慈悲心是不能當醫(yī)生的。同理,如果沒有“舍我”的追求和“成全”的情懷,恐怕亦“無以為教”,即使從教,亦非“善教”。
語文論文 篇10
一、目前高中語文課堂上存在的問題探析
高中語文教學有其局限性在于目前高考的形式,由于受高考的影響,高中語文的教學將分數作為了評價學生的標準,分數高的便是優(yōu)秀的學生,而教師也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如何提高學生分數上,甚至有的學校將學生的分數與教師績效直接掛鉤,致使教師在上課時只講那些考試考得、容易得分的,而其他的選讀的課文、教學大綱不做要求的'課文就直接略過了,寫作文也不再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所遇、所思、所感來進行創(chuàng)作,而是直接將一些好的文章作為模板讓學生背誦,這樣是非常錯誤的做法。
二、高中語文課堂上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1.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應用素質教育
對于目前我國高中語文的教學現狀,要想祛除那些僵硬的、模板式的教學模式,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推行素質教育,拋棄以前的應試教育,教學活動多以學生自己探析、思索、閱讀、辯論以及演講為主,不再以考試大綱來束縛學生的思想,使學生們學會自學,在課堂下多進行一些閱讀活動,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留下的很多的作業(yè),同時使學生多進行寫作練習,學習寫作技巧,進行社會實踐,積累作文素材,拋棄以前那種根據模板寫作文的陋習,真正寫出自己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的思考與看法,并通過演講等鍛煉學生的口才,使學生們將“語文”說出來,實現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
2.減少教師課堂教學時間,增加探索實踐
語文這個學科并不是在紙上知識進行積累的一個學科,它需要我們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多多進行社會實踐,將自己所學的課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并且在社會實踐中積累人生閱歷,積累實踐經驗,不單單為以后寫作文積累素材,而且還為以后的成長打好基礎,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一定要盡量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不能一味的堅持課本知識,堅持考試至上的思想,要以學生為本,為學生以后的成才打好基礎。
3.理清考試與教學之間關系,不要本末倒置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厘清高考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分清主次,不要本末倒置,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標準,而不是學習的目的,語文教學應該將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與人文情懷作為目標,而不是將高考成績作為目標,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一定要以素質教育為重,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加強學生的實踐性學習,改變以高考為主的教學方法。
三、結語
其實高中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歸根結底來看是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留下的病根,它嚴重阻礙了我國素質教學的發(fā)展,考試只是學生在學習中一個檢驗工具,而不是學生進行學習的目的,教師只有認清這一點,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推行素質教育。
【語文論文】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論文11-10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7-22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7-14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精選07-23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的論文07-29
大學語文論文11-14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精選07-23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的論文【精華】07-20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7-21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