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沉默是金嗎
由“沉默”引起的反思(“沉默”是金嗎) [案例] 在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不愿意看到課堂中出現(xiàn)“沉默”現(xiàn)象的,特別是在討論交流式教法的課堂中,尤其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這樣的“沉默”似乎更令人擔心。記得曾在一堂數學統(tǒng)計課上,講到這樣的一道題:紅葉服裝店2001年5月某個星期銷售襯衫情況如下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銷售量(件) 120 110 145 135 140 155 16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再觀察統(tǒng)計圖中的折線,說明襯衫銷售量的總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 師:你從統(tǒng)計圖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生1:我從中知道該商店襯衫的銷售量一天比一天好。 生2: 我還知道星期二該商店襯衫的銷量最少。 生3:我知道星期六和星期天人們都休息,所以有時間上街買東西。 …… 師:除此以外,你還能從中知道什么信息呢? 大家相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感到不能夠再從中獲取什么信息了,此時的課堂陷入了一片的沉默。其實,從題目來看,學生從中還是能夠獲取一些信息的。比如說:該襯衫的質量一定很好、該商店的老板很會經營、該襯衫一定價廉物美,顧客很喜歡……,但學生為什么卻跳不出書本,思維不夠開闊,想不到其它的呢? 這件事給我?guī)砹撕艹恋乃伎,學生有時為什么都沉默在那里,一方面除了我們教師本身的提出的問題有所欠缺,不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外,另一個重要的方面,也反映了我們的學生的思維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回答老師的有些問題時,感到很茫然,所以陷入了“沉默”。這樣的場面恐怕是我們所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都不愿看到的。 反思一:讓數學學習回歸生活實際,F(xiàn)實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似乎不太重視引導學生開展一些走進生活的實踐活動。我們說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數學是最具有鮮活力的,一切脫離生活實際的教和學都是顯得蒼白無力。因為學生都沒有做過生意,自然就不會知道生意之道。如果在講授這道題前,教師利用學生中的家長、親戚、朋友或熟人中做生意的資源,分小組,聯(lián)系好以后,開展一些數據的調查、收集,然后再與店主進行交流、實地觀察、采訪一些顧客等一系列的活動,我想到那時,教師想讓他們沉默,他們也都不會愿意。因此,教師應在日常的教學中多引導學生開展一些小調查、小實踐、小實驗、小研究等應用性的活動,促進學生將數學知識融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增強應用數學的能力。鼓勵學生應用生活的經驗解數學問題,提高數學的理解力。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專題性的數學實踐活動。而這些在新的《課程標準》中已經有所體現(xiàn),因此我們有必要賦予學生一雙“數學”慧眼,培養(yǎng)學生具有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身和關注自我的意識。 反思二:給數學問題具有真實的生活背景。學生平時做的練習題大多都是經過人為加工的純數學問題,盡管有的問題題材來源于實際生活,但是大部分通過精加工以后都變成了純粹的:“應用題”模型。實際上編題者(老師)代替學生完成了從實際生活中收取信息這一過程,學生只要把自己熟悉的方法或公式“復制”到模型中去就能夠解決問題,降低了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多給學生呈現(xiàn)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或者只是對現(xiàn)實問題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千萬不要“濃縮”成百分之百的純數學問題。 反思三:關注全員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學習方式。為了讓學生從統(tǒng)計圖表的“原始信息”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教師要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全過程,力爭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平等、合作的課堂氛圍,組織學生開展小組交流、組際交流,交流中不斷鼓勵學生盡量說出與別人不同的問題,多角度地進行“選擇”、“加工”信息,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通過生生、師生交流,集思廣益,相互啟發(fā),使學生原有的認識得到補充與修正,提升與發(fā)展。同時,教師要多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進生活,有了一定的生活的感受,到那時,自然就會打破“沉默”。 反思四:即時多元評價,打破學生的沉默。教學過程中,缺乏教師的激勵性和肯定的評價,教學是算不上成功的。如果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每一個合理的想法都給予肯定,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以達到強化學習動機,增強學習的信心和主動發(fā)展的動力之目的。強化學生好的一面,用親切的語言、思辯的語言鼓勵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營造一個沒有壓力,沒有權威的課堂氛圍,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里和思維的靈活性。在評價的結果上,不只是關注評價結果的準確、公正,而是更強調評價結果的反饋以及被評價者對評價結果的認同和對原有狀態(tài)的改進。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有定性與定量兩類。在低中年級應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現(xiàn),在高年級則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呈現(xiàn),以定性描述為主。評價時應采用鼓勵性語言,以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自己在某個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獲得公正客觀的評價。另外,評價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方式要多元化: “沉默”并不可怕,只要我們能夠在教學中,多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到那時,我們的課堂一定會不再“沉默”。 培養(yǎng)兒童自主性的十個方法1、給兒童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
2、給兒童一個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3、給兒童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
4、給兒童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
5、給兒童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
6、給兒童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
7、給兒童一個沖突,讓他自己去討論。
8、給兒童一個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
9、給兒童一個權力,讓他自己去選擇。
10、給兒童一個題目,讓他自己去創(chuàng)造。 (一)為什么要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
1?“與生活聯(lián)系的數學”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所提出“有價值”的數學應該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應該充分考慮數學發(fā)展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這樣的數學課程對他們才有吸引力,才使他們產生興趣,才有益于學生理解數學。才是“人人要學的數學”。
2?是實現(xiàn)“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的有效途徑。
《數學課程標準》里提到實現(xiàn)“人人獲得必須的數學”有多種途徑,最基本的是從學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發(fā)現(xiàn)數學、掌握數學和運用數學,在此過程中體驗數學與周圍世界的聯(lián)系,以及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感受成功,增進自信。
3?在經歷現(xiàn)實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實現(xiàn)“數學地思維”。
這里的“過程”,大體包括兩方面:(1)發(fā)現(xiàn)實際問題中的數學成分,并進行符號化處理,把一個實際問題轉化成為數學問題。(2)在數學范疇之內,對該問題嘗試建立數學模型,發(fā)展更為完善、合理的數學框架。學生通過這樣的過程,以現(xiàn)實問題為出發(fā)點,理解怎樣從一個生活現(xiàn)象提出數學問題,怎樣用數學解決問題。逐步培養(yǎng)數學地思考生活的意識、習慣和發(fā)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用數學的方法去調查和推斷社會現(xiàn)象。 例如,學習“統(tǒng)計圖”后,我們安排了“交通中的數學問題” 小課題研究,要求學生到市區(qū)各主要交通路口調查統(tǒng)計非機動車輛違規(guī)情況,然后將收集來的數據制成“市區(qū)主要路口非機動車輛違規(guī)行車統(tǒng)計圖”,將調查分析結果寫成一份研究報告。學生從小課堂走向大社會,在搜集、整理、統(tǒng)計、分析的活動中,學到的將不僅是數學知識的本身,更重要的是綜合素質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蔽覀儜鶕䦟W生的認知規(guī)律,帶著孩子們走進數學的天地,讓數學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做到課內外知識與生活相連,讓學生感知生活,讓學生親近數學,讓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成為“做數學”、“用數學”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