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
數學交流能力就是學生將自己在學習基礎知識、掌握技能技巧過程中“想到的”“說”給別人“聽”,對 問題發(fā)表看法,講道理,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能力。所以,數學交流是一個接收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傳遞信 息的反復、復雜過程,主要采用語言、動作直觀與書面形式進行交流,集邏輯思維、操作能力及解決簡單實際 問題的能力于一體。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提高交流的技巧呢?一、提高交流意識,制訂交流目標
把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明確納入教學目標軌道,增強交流意識,制訂切實可行的、以提高數學交流的 技能技巧為主的數學交流目標。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孤立地進行的,應滲透在整個小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之 中。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培養(yǎng)學生的四種基本能力是相互聯(lián)系,又互為區(qū)別的。它 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又可通過交流用外顯的形式托出。所以,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要寓于四種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之中 。因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有助于發(fā)展其它能力,這是制訂目標的前提。制訂目標還要遵循兒童不同年 齡階段的認知特點及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使實現目標成為經常的、現實的而不是權宜之計、望塵莫及的。低年級學 生一般會用簡單完整的話說出自己的算法、想法,能有序地說明一些操作;中年級學生會用簡單的數學術語表 達思想,有層次地說明思考問題的過程,能質疑,邊操作邊解釋;高年級學生能使用學過的數學術語表達思想 ,講明算理,質疑問難,對不同意見展開討論,有條件還可撰寫小論文,作書面交流。
二、挖掘課堂潛力,發(fā)掘交流因素,師生廣泛交流
課堂教學是當前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教師應充分利用這塊陣地,使數學交流從課堂教學情境中擴展開 去,改變那種教師“包講”或者學生僅只是在教師設計的框框里圍著教師的指揮棒轉,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 學模式。教師要鼓勵中國學習聯(lián)盟膽地想和講。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能說會講”,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掌握 好數學交流的工具?谡Z訓練的層次:說正確,說完整,符合邏輯地說,說得簡練以及盡量說得有風趣,F以 “紅花有15朵,紅花比黃花多7朵,黃花有幾朵?”為例說明訓練步驟:
說簡單的話↓紅花多
紅花比黃花多
說完整的話 紅花和黃花比,紅花多,黃花少,紅花比黃花多7朵
講算理 把紅花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與黃花同樣多的朵數(?朵),第二部分是紅花比黃花多的 朵數(7朵)
說方法 求黃花的朵數,用紅花的朵數減去紅花比黃花多的朵數,剩下的就是黃花的朵數
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數學語言的科學性、邏輯性、嚴謹性等的示范作用,努力使語言形象化、趣 味化。盡力避免“這樣做怎么樣”、“對不對”、“好不好”等類習慣問語,消除學生說“半截話”或者用一 兩個字“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等簡單作答的語言環(huán)境。小學生在表達數學 思想時有兩個弱點:第一,不善于正確使用數學術語。如“除、除以”不分,“整除、除盡”不分,“質數、 互質數、質因數”不分等,其實質是概念模糊。教師要教育學生注意聽,學會聽,幫助他們發(fā)現錯誤、疑問, 認真糾正、釋疑。第二,不善于講算理。如教材講“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時,有算式3÷4=3/4,為什么 “3除以4等于3/4?”學生回答: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這樣犯了“邏輯循環(huán)”的錯誤。教師可以這樣誘導 學生理解和表述:講講除法算式3÷4的意思(把單位“1”(3)平均分成4份,求1份),1份是多少? (1份是3個1/4,即3/4)所以,3÷4=3/4,等式表示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這樣既能幫助學生 準確地理解算式的含義,又能促使學生逐步學會說清楚、講明白算理。
其次,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自讀教材,也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鑒于教材編寫要求簡 潔、明白,不可能把什么都寫進去,需要在教學時加以指點。如“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一節(jié),教材 形象直觀地描述了這三種圖形,至于它們的關系等就要靠教師引導學生去認識,邊讀邊議(交流)。
讀: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議(交流):對邊是指哪些邊?(用手指一指)長方形靠近的兩邊叫鄰邊,如果長方形的兩條鄰邊相等, 那么,長方形會變成什么樣?自己畫畫看(讓長方形的一邊不變)。
(附圖 {圖})
正方形與長方形的關系怎樣?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四邊相等。
用手拉木條做成的長方形對角的頂:
(附圖 {圖})
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進而得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 關系(如右圖)。
(附圖 {圖})
通過閱讀教材,一方面使學生能讀懂教材的重點內容及不易理解的地方,進行有意記憶,逐步學會使用數 學術語進行思維,較完整地表達數學思想及方法;另一方面,還可使學生領會教材的思路,懂得一些教材的邏 輯關系,使其逐步學會邏輯地分析說明問題,為數學交流提供必要的“物質”保證。
第三,教學幾何初步、計量等知識應利用和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指導學生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制作模型、 實驗驗證等,使學生的聽、說、觸各種感官協(xié)同活動,經過綜合、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形式,將思想表達 出來,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如,推導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教師要學生從已準備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 形中取出18塊拼長方形,可以拼幾種都拼出來(全部用上),如下圖:
(附圖 {圖})
檢查結果,有些學生擺不全。教師誘導:雖然三種拼法各不相同,但有兩點是共同的(都是長方形,面積 都是18平方厘米)。進一步啟發(fā):長方形的面積與長方形的長、寬有什么關系?由學生自擺(不限塊數), 相互交流,驗證前述關系(長方形的面積=長×寬),確信無疑,由此比較概括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交 流的結果)。又如,認識長方體:教師出示一粉筆盒讓學生觀察,學生眾說紛紜,紙板做的——長方體——白 色的……教師覺察到學生還未完全注意到本質的東西,于是又取出一只白鐵皮方盒給學生看,學生議論:長方 體——白鐵皮做的——灰白色的——比粉筆盒小一點……教師并不制止、扭轉學生的談話,只是問兩只盒子哪 些地方相同?經學生議論概括出結論:如果不論是什么材料做的,不論顏色、大小,它們都是長方體的盒子。 深一層展開認識活動:學生看、摸、畫、數,認識長方體的特征。師生無拘束地進行交流,完成了對長方體的 初步認識,既提高了學生交流的技能,增強了交流成功的信念,又強化了學生的交流意識。
三、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發(fā)展數學交流能力
積極組織并開展課外活動,培養(yǎng)興趣,是促使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數學課外活動是課堂教 學的豐富和發(fā)展,內容廣泛,沒有固定的模式,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如講中外數學家故事、解數學趣 題、名題選講、討論數學的思想方法、調查整理數據編應用題及制作學具等。數學課外活動不受教材內容及課 堂教學形式的限制,靈活多樣,也不考試,其目的是激發(fā)興趣,開發(fā)智力。可采用班級、大組、小組等形式活 動,使每個參與者成為平等的一員,在活動中進行廣泛交流。如數數右圖有幾個長方形?學生中有數出6個的 、8個的、14個的、15個的、18個的等,各抒己見,陳述理由。通過書面的或口頭的交流,使學生知道 解答這類幾何計數題重要的是按什么規(guī)律、順序計數,才不漏數或重數。這樣,既鞏固了基礎知識,又學習了 初步的組合思想。
【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08-15
創(chuàng)設主動探究情景,培養(yǎng)合作交流能力08-17
如何培養(yǎng)盲生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08-17
數學中對學生猜測能力的培養(yǎng)08-17
談談數學探索能力及其培養(yǎng)08-17
如何培養(yǎng)學生數學探究能力02-03
淺談小學數學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