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shù)學概念四環(huán)節(jié)教學談
小學數(shù)學概念一般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定義型的概念,如約數(shù)、倍數(shù)、分數(shù)等。這些概念,教材中有 確切的定義。二是描述型的概念,如直線、小數(shù)等。這些概念,教材中沒有嚴格的定義,只用語言描述了其基 本特征。三是感知型的概念,這種概念,在小學階段既沒有下嚴格的定義,也無法用語言描述,只能用實物或 圖形讓學生直觀感知認識。如圓的概念,義務教材第一冊,課本上只畫了一個圓的圖形,并注明這就是圓。義 務教材第九冊也沒有給出圓的定義,只是說“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對于這些概念如何進行教學呢? 一般要經(jīng)過引入、形成、鞏固和發(fā)展四個環(huán)節(jié)。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教師要根據(jù) 概念的不同情況及學生的具體實際,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一、概念的引入
1.形象直觀地引入。
所謂形象直觀地引入概念,就是通過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以及生動形象的比喻,提出問題,引入概念 ;或者采用教具、模型、圖表、幻燈演示及讓學生動手操作等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后逐步抽象,引入概念 。
如,在三年級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可以讓學生想想,在實際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出問題,自行車的三角架,支撐房頂?shù)牧杭,電線桿上的三角架等,它們?yōu)槭裁炊家?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四邊形的呢?進而揭示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性。這樣,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和他們所 熟悉的一些生活實際中的事物或事例,從中獲得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入概念,是符合兒童認知規(guī)律的。
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實際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引入概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 體化。操作活動,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著極大地推動作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量一量、分 一分、算一算、擺一擺,從而獲得第一手感性材料,為抽象概括出新概念打下基礎。
如教學“圓周率”的概念時,可以讓學生做幾個直徑不等的圓,在直尺上滾動或用繩子量出圓的周長,算 一算周長是直徑的幾倍。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得知圓的大小雖然不同,但周長總是其直徑的3倍多一些, 這時,教 師揭示:圓周長是同圓直徑的3倍多,是個固定的數(shù), 我們稱它為“圓周率”。
2.計算引入。
當通過計算能揭示數(shù)與形的某些內在矛盾或本質屬性時,可以從計算引入概念。
如,教學“互為倒數(shù)”這個概念時,教師先出示一組題讓學生口算:3×1/3,1/7×7,3/4×4/3,9/11× 11/9……,算后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都是幾個數(shù)相乘,它們的乘積都是幾。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出:象這 樣的乘積是1 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倒數(shù)。其它如比例、循環(huán)小數(shù)、約分、通分、最簡分數(shù)等都可以從計算引入。
3.在學生原有概念的基礎上引入。
有些概念與學生原有的舊概念聯(lián)系十分緊密,可以從學生已有的概念知識基礎上加以引伸,導出新概念。 這樣,既鞏固了舊知識,又學了新概念,還有利于精講多練。
如,在“整除”概念基礎上建立了“約數(shù)”、“倍數(shù)”概念;由“約數(shù)”導出“公約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 ”;由“倍數(shù)”引出“公倍數(shù)”,再導出“最小公倍數(shù)”。
在幾何知識中,由長方形的面積導出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積公式。
4.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
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對象的本質力量!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 運用具體事例,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創(chuàng)設樂學的情境。
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這樣進行:“同學們,我們平時所見的車輪都是什么樣的?”學生會肯定地 回答:“都是圓形的!薄胺降男胁恍?”“那怎么行,方的怎么滾動啊?”“這樣的行嗎?”教師隨手在黑 板上畫一橢圓形問!耙膊恍,顛得厲害。”教師再問:“為什么圓的就行了呢?”當學生積極思考時,教師 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同時板書:圓的認識。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短短 幾句話,就調動起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動力,激起學生學習的情感,使學生一上課就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取 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概念的形成
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形成 概念的分析、比較、歸納、綜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很高,而且對形成的 概念記憶深刻,理解透徹。
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引入圓的概念后,教師拿一細線拴一白球,握住線的另一端使白球轉動形成“圓 ”,讓學生初步感知圓是到一定點為定長的點的集合,為中學學習圓的定義概念打下基礎。再讓學生用一圓形 物體放在紙上,畫一個圓,并剪下來,將剪下的圓對折、打開,換個方向對折、再打開。折過若干次之后,讓 學生觀察折痕并進行討論。學生從討論中發(fā)現(xiàn)這些折痕相交于圓內一點——即圓心。再讓學生量一量圓心到圓 上任一點的長度,知道了在同一個圓內,所有的半徑都相等,同樣得出所有的直徑也都相等。這樣教學,學生 一方面知道了借助圓形物體畫圓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掌握了圓的特征。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參與了形成圓概念 的全過程,學生一定會記憶深刻,學起來也不會感到乏味,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觀察思維能力。
三、概念的鞏固
從認識的過程來說,形成概念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即從個別的事例總結出一般性的規(guī)律 ;鞏固概念則是識記概念和保持概念的過程,是加深理解和靈活運用概念的過程,即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鞏 固概念一般采用熟記、應用和建立概念系統(tǒng)等方法來進行。
熟記,就是對一些概念的定義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反復感知、反復回憶等手段達到熟練記憶。
應用,則是指學生在應用概念中,達到鞏固概念的作用。其主要形式是練習。
①應用新概念的練習。在講解新概念后,緊接著安排直接應用新概念的練習,以達到及時強化記憶、鞏固 概念的目的。例如:講了“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后,讓學生說說3/4×5,5×3/4,2/3×3/4等的意義。
②對比練習。義務大綱指出,“對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法則等,可以用對比的方法進行辨析,幫助學 生弄清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如,講過“整除”的概念后,可出示如下算式,讓學生對比判斷哪些算式表 示整除,哪些算式表示除盡。10÷2.5=4,10÷5=2,5÷10=0.5,0.4÷0.2=2。
③判別性練習。學生學了某些概念后,可出一些題讓學生判斷正誤,既有助于概念的鞏固,同時發(fā)展了學 生的差別能力。如學了“圓的認識”后,讓學生判斷下圖中的哪條線段為圓的半徑,哪條線段為圓的直徑:
附圖{圖}
講了“比”之后,讓學生判斷下列每句話的對錯:兩個數(shù)相除就是比;6∶3的比值是2;把6∶2化簡,結果 是3。
④改錯練習。選擇學生容易出錯的實例,讓學生改正,可使學生更準確地掌握概念,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 。
⑤建立概念系統(tǒng)。在學生理解和形成概念之后,引導學生對學過的概念進行歸納整理,把有關的概念溝通 起來,形成知識網(wǎng)絡,使其系統(tǒng)化,如復習數(shù)的概念,可列分類表進行。
四、概念的發(fā)展
由于數(shù)學概念具有確定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學生的認識也有一個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發(fā)展過程,而 小學數(shù)學知識又是分段進行,概念教學也是分段安排的。因此,教學概念,既要重視概念的階段性,又要注意 到概念發(fā)展的連續(xù)性,不要在一個知識段中把概念講“死”,以免影響概念的發(fā)展和提高,也不要過早地抽象 而超越學生的認識能力。要有計劃地發(fā)展概念的含義,按階段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要使前一階段的教學 為后一階段的概念發(fā)展做好孕伏。
總之,概念教學的各階段不能截然分開。引入后要緊接著形成,形成后要及時鞏固,鞏固中要加深理解, 同時又要為概念的發(fā)展作準備。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概念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掌握使用。
【小學數(shù)學概念四環(huán)節(jié)教學談】相關文章:
例談小學數(shù)學概念的教學08-05
讓數(shù)學學習走進生活——談小學數(shù)學中的概念教學08-08
小學數(shù)學概念的教學論文05-31
淺談小學數(shù)學概念教學08-07
授準、教實、練活——小學數(shù)學概念教學例談08-07
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新08-17
小學數(shù)學概念教學培訓心得08-22
小學數(shù)學概念教學與思維訓練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