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論物理課的“味”
物理課欲“開”學生“胃口”,一定要講究它的“味”。一堂成功或說名符其實的物理課,應有哪些“味”呢?我認為起碼應有以下“三味”。一是本味
既是物理課,就應有強烈的物理本味。眾所周知,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教學。所謂“物理”,就是通過“物”——物理實驗引入物理概念,來研究物理規(guī)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質,以“物”明了“理”的內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諦。因此……
那么,如何使物理課富有本味呢?應主要做好以下三點:
開足、做夠物理實驗。這是使物理課本味豐厚的根本保證。《九年義務教育物理教學大綱》指出:“進行演示和學生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這種認識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必要的基礎”,“觀察和實驗,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引起學習興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由于廣物理教師更加舉動刻地認識到了實驗教學的基礎地位和重要作用,積極主動、千方百計開展實驗教學,教學效果大為提高。隨著物理教改的深入進行,物理課的實驗比例還會增大,實驗形式也會不斷翻新,學,F有實驗儀器可能跟不上需求(特別是眾多的農村中學由于資金不足,儀器原來就不夠用)。作為物理教師不能消極等待,應有“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的精神,通過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簡或尋找替代性實驗的辦法,以保持物理課應有的濃厚本味。至于那種完全喪失物理本味,以在黑板上講“實驗”來代替物理實驗的做法,是達不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和培養(yǎng)不出高水平的物理工作者的,應徹底擯棄。另外,根據中學生分組實驗較少的現狀(一個學期才四到五次),物理教師應盡量把演示實驗改為隨堂學生實驗,這樣邊學邊做,不僅能增大物理課的本味,更有利于師生配合尋規(guī)律、學生積極練能力、課堂教學增效率。
提高物理實驗的成功率。物理實驗的成功率,是衡量物理課本味品質優(yōu)劣的標志。如果實驗失敗了,就會導致本味的變質或喪失,這樣不僅不能開學生的物理胃口,反而會大倒其胃口,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
為了保證物理演示實驗有較高的成功率,教師課前應做好下列準備工作:
、僬J真閱讀儀器說明書,了解儀器的主要構造和基本原理,課前做幾遍實驗,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②估計和掌握實驗時間。③了解實驗的準確程度,找出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和減小誤差的方法。④構思在演示實驗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觀察實驗的辦法(并擬定實驗思考題)。
為了保證學生分組實驗有較高的成功率,教師課前要親自做實驗,并研究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賹嶒炑b置和儀器性能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需作哪些調試和改進。②掌握操作規(guī)范的要領,發(fā)現難點,確定上課時怎樣使操作示范到位,講解清楚。③按規(guī)范要求測出較準確的數據,算出結果,再確定適當的誤差范圍,作為所用儀器性能可能達到的實驗結果的參考值。并在上課時告訴學生:“實驗結果在這個誤差范圍內,實驗就成功了。”實踐證明,給出這樣的參考值后,學生做實驗特別認真、做成功了特別高興。反之,學生對測量準確與否心中無數,操作可隨意進行,這樣會使培養(yǎng)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的教育落空,同時也大煞了物理課的本味。
改進優(yōu)化物理實驗;蛟S有的物理教師認為:教材中的實驗,是經過很多教育專家審定的,只要按教材做好實驗就可以了,根本沒有改進優(yōu)化的必要。其實不然,教材中的實驗并非個個都十全十美,其中有的實驗在取材、原理、步驟、可信度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名缺陷,需要教師在授課時改進優(yōu)化。比如,中學物理教材里有一個固體變形演示實驗:用手捏壓裝滿水的圓柱體玻璃瓶(瓶蓋中心開孔并插一玻璃細管),玻璃細管中水面上升,松開手,水面又降回原位,這說明瓶子受捏壓時發(fā)生了形變。對這個實驗,有的學生卻提出水面上升不是因為瓶子形變,而是由于手的溫度較高,瓶中的水吸熱升溫體積膨脹所致,為了消除學生的誤解,可將圓柱體玻璃瓶換為橢圓柱體玻璃瓶,先沿短軸方向捏壓,細管中水面上升,后沿玻璃瓶長軸方向捏壓,細管中水面不但沒有上升,反而還下降了。從而使學生確信水面的升降是玻璃瓶形變的結果。如此小改進,使實驗可信度大增。又如,做水波干涉實驗,我們只需要一盆水的水面上放一只有雙翅的飛蛾,并讓它的雙翅在水面上抖動。這樣兩個同頻率、同振幅、同振動方向的振源在水面上振動,在其周圍就能觀察到明顯的水波干涉現象。這個實驗人人都可以直接做,而且效果比用水波干涉儀做好得多?梢姡倪M優(yōu)化物理實驗,既能使物理課的本味變得濃厚宜人,又能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二是美味
筆者這里所說的美味,是指美學熏陶,即指美育,物理課要有美味,是隨著現代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探索,正逐漸被物理教師所認識的接受的!吨袊逃龍蟆1995年6月2日載文《教育現代化的關鍵——美育》,文中寫道:“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從國外學到了不少科學教學方法,但總的看來,仍未脫離灌輸式的窠臼。其中有種種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忽視了美育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美育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藝術教育。真正的美育是將美學原則滲透于各科教學的教育……它是一種兼顧知識和發(fā)展、旨在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融合式教育!薄皩W校各科教學,都把‘美學法則’作為其靈魂,其總的要求是將所傳授的知識轉換成種種藝術的形象和活動,把以往死板的課堂教育轉變成即席的和具有美學趣味的對話、歌舞、戲劇表演、詩歌朗誦、藝術設計和繪畫等活動。”近年來,物理大師李政道多次邀請著名藝術家為物理科學前沿學科作專題繪畫的創(chuàng)舉,已在科學界和藝術界傳為佳話(1995年6月4日《科技日報》)。今年春節(jié)聯歡晚會上,十五名在《863計劃》中貢獻卓著的中國科學家拉著小提琴與高科技激光琴合奏樂曲。這些事例,對物理課應有美味的啟迪是深刻的。然而,由于對美育認識不足和一味地應付高考等原因,目前有相當數量的物理教師的課堂里美味淡無,因而阻礙了素質教育的進行,這值得物理教育界警醒并研究對策。
那么,如何使物理課富有美味呢?看來主要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努力:
必須更新教育思想。國內外教育專家有這樣一個共識:實施美育的重木意義就是應當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活躍學生的思想,同時也應當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和諧環(huán)境。而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是老師講,學生是被動接受的容器,這只能窒候、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更新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要確立學是主體的觀念。承認學生是學習主體,不只是多讓學生動手動口,更重要的是要把學生擺在主人的地位,讓學生在積極的課堂氛圍的激勵下,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他們會發(fā)現教材、課堂情境的美,會創(chuàng)造他們心中的美。而且這種發(fā)
現,這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本身就是美。正如一位國外教育家所論述的:“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應掌握一定數量的知識,而且應努力設法通過學習材料表現自我。這就是展示自身力量的審美積極性的源頭。”當學生的審美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的時候,當學生處于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審美氛圍之中的時候,當學生自己用心去體驗、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的時候,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就會得到迅速的充實和提高。因此,可以說,讓物理課美味盎然,是物理教學由傳統(tǒng)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教師須美感在先。著名教育家符·贊可夫說:“只有教師本身具備這種品質——能夠領會和體驗生活中和藝術中的美,才能在學生身上培養(yǎng)出這種品質。”物理教師要想在課堂上播發(fā)濃郁的美味,當然自己得先擁有豐厚的“美源”。這就要求物理教師要不斷加強美學修養(yǎng),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感受力、審美鑒賞力、審美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表達力。有了較高的美學素養(yǎng)后,物理教師在深入鉆研和具體教學過程中,心靈必然會受到深淺程度不同的感染,于是美感觸發(fā),激情波動,教法涌現,乃至引起情緒姿態(tài)、語氣聲調的多種變化。教師不能自我陶醉于美感,更重要的是要善于運用生動形象的實驗和語言,再現教材內容,拓寬思維空間,令學生的心智沿著教材的潛思暗構的路徑,進入物理的美境之中,知識得到充實,能力得到提高。
教師要懷美而教。物理課,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教師、學生、教材編者(也包括教材中的物理學家等)之間的一種面對面的“對談”和“實做”,是一種思想的交流、知識的融匯、能力的切磋和美感的互通。這就要求教師要“懷美而教”,即要在課堂中注進鮮明濃郁的美感,用這種動人心魄的美感去觸動學生平靜的心,對他們進行物理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人生觀、世界觀和科學觀的教育。同時,教師要把自己對學生的熱愛、關懷、體貼、諒解、鼓勵和期待之美意,表露在自己的教學儀態(tài)、教學語言和教學行為之中。比如,教師上課時總是表現出衣著的優(yōu)雅,板書的工整,教態(tài)的和善,操作的規(guī)范,語言的親切,情意的舉動厚,讓學生覺得教師就是美的化身。這樣,學生就會感到溫暖和幸福,受到激勵和鼓舞;師生之間就能心心相通,感情融洽,關系密切;學生還會“愛屋及烏”,認為教師的一切長處都值得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根據教材中所蘊含的美感(如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美和多樣統(tǒng)一美等),恰當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美感并產生共鳴,使物理課堂美味飄逸。
三是趣味
物理課要有趣味,這是就是人們的共識,因為有趣味是學生熱愛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如何讓物理課富有趣味呢?我認為應從以下三個主要方面去努力:
巧設懸念,激發(fā)趣味。巧設懸念,容易造成良好的心理態(tài)勢和思維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趣味十足地積極開動腦筋去思索,去探求。特別是巧設懸念導入新課,教學效果會更佳。比如講述“看不見有光——電磁波譜”一節(jié),我們可以這樣設懸念導入新課:“有一首歌里有這樣三句歌詞:‘我愛陽光,我愛陽光,給我希望給我力量!瘡墓诺浇,人們對光是喜愛的,但愛得有些偏心。人們只偏愛那些能被我們看得見、引起我們視覺的光。其實,在光世界里還有很大一部分非常重要而且相當普遍的光,卻處在被我們的愛所遺忘的角落。今天我們就要一道去游覽一下這個角落,并把我們的愛灑向這個角落(書寫課題)”。這樣的講述會像磁石一樣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fā)出濃濃的學習趣味。
采新獵奇,精釀趣味。中學生具有強烈的采新獵奇的心理傾向,教師平時精心收集的新奇物理資料適時地應用到課堂里,會釀造出誘人的學習趣味。講述“激光”一節(jié)時,介紹美國在海灣戰(zhàn)爭中使用的激光竊聽器:“它發(fā)出一束人眼察覺不到的激光,射到被竊聽房內物體或汽車玻璃上,當房內或車內有人談論軍事秘密時,其物體或玻璃將隨聲波振動,而與此同時在反射回竊聽器的激光中也含上了引起振動的聲波信息,最后將反射激光束進行調解,便監(jiān)聽到了密談的內容!庇秩缰v述“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時,介紹美國桑托斯公司的超級市場,在出入口處的轉動門的軸上連接了一套發(fā)條式的能量收集及轉化器(包括發(fā)電機和蓄電池等)。每天眾多的顧客進進出出都要用手推轉動門,公司就可由此得到大量的電能而增加利潤。介紹這些,不僅能使課堂內趣味充盈,還能引起學生有益的發(fā)散思維,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火花。?
【簡論物理課的“味”】相關文章:
湖南家譜簡論08-09
地方文獻簡論08-09
簡論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08-08
地方文獻書目簡論08-09
簡論科學方法08-17
簡論近體詩格律的正與變08-07
西方思想史簡論08-05
簡論鋼琴學習中的放松08-20
喜瑪拉雅文化簡論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