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1
一、整式
※1.單項式
、儆蓴蹬c字母的積組成的代數式叫做單項式。單獨一個數或字母也是單項式。
、趩雾検降南禂凳沁@個單項式的數字因數,作為單項式的系數,必須連同數字前面的性質符號,如果一個單項式只是字母的積,并非沒有系數。
、垡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
※2.多項式
、賻讉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在多項式中,每個單項式叫做多項式的項。其中,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一個多項式中,次數最高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趩雾検胶投囗検蕉加写螖,含有字母的單項式有系數,多項式沒有系數。多項式的每一項都是單項式,一個多項式的項數就是這個多項式作為加數的單項式的個數。多項式中每一項都有它們各自的次數,但是它們的次數不可能都作是為這個多項式的次數,一個多項式的次數只有一個,它是所含各項的.次數中最高的那一項次數。
※3.整式單項式和多項式統(tǒng)稱為整式。
二、整式的加減
1、整式的加減實質上就是去括號后,合并同類項,運算結果是一個多項式或是單項式。
2、括號前面是“-”號,去括號時,括號內各項要變號,一個數與多項式相乘時,這個數與括號內各項都要相乘。
三、同底數冪的乘法
※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m,n都是正數)是冪的運算中最基本的法則,在應用法則運算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法則使用的前提條件是:冪的底數相同而且是相乘時,底數a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數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個單項或多項式;
、谥笖凳1時,不要誤以為沒有指數;
③不要將同底數冪的乘法與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對乘法,只要底數相同指數就可以相加;而對于加法,不僅底數相同,還要求指數相同才能相加;
、墚斎齻或三個以上同底數冪相乘時,法則可推廣為(其中m、n、p均為正數);
、莨竭可以逆用:(m、n均為正整數)
四、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
※1.冪的乘方法則:(m,n都是正數)是冪的乘法法則為基礎推導出來的,但兩者不能混淆。
※2.。
※3.底數有負號時,運算時要注意,底數是a與(-a)時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則化成同底,如將(-a)3化成-a3
※4.底數有時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區(qū)別(ab)n與(a+b)n意義是不同的,不要誤以為(a+b)n=an+bn(a、b均不為零)。
※6.積的乘方法則:積的乘方,等于把積每一個因式分別乘方,再把所得的冪相乘,即(n為正整數)。
※7.冪的乘方與積乘方法則均可逆向運用。
五、同底數冪的除法
※1.同底數冪的除法法則:同底數冪相除,底數不變,指數相減,即(a≠0,m、n都是正數,且m>n)。
※2.在應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俜▌t使用的前提條件是“同底數冪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數,所以法則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數的0次冪等于1,即,如,(-2.50=1),則00無意義。
、廴魏尾坏扔0的數的-p次冪(p是正整數),等于這個數的p的次冪的倒數,即(a≠0,p是正整數),而0-1,0-3都是無意義的;當a>0時,a-p的值一定是正的;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2
一、學情分析
我校的學生整體基礎較差,小學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任務艱巨。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對學知識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對優(yōu)生來說,能夠透徹理解知識,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也較為清楚,但位數極少。對待轉化生來說,簡單的基礎知識還不能有效掌握,成績較差。學生的邏輯推理、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要得到加強,還要提升整體成績,適時補充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抽出一定的時間給強化幾何訓練,提升學生素質;在學習態(tài)度上,絕大部分學生上課能全神貫注,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少數學生學習上有困難,對學習處于一種放棄的心態(tài),課堂作業(yè),大部分學生能認真完成,少數學生需要教師督促,這一少數學生也成為老師的重點牽掛對象,家庭作業(yè),學生完成的質量要打折扣,學生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還不理想,預習的習慣,進行總結的習慣,自習課專心致至學習的習慣,主動糾正錯誤的習慣,還需要加強,需要教師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面向全體學生,整體提高水平,全面培養(yǎng)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本期教學中重點予以關注的。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共計六章,第7章:平面圖形的認識(二);第8章:冪的運算;第9章:整式的乘法與因式分解;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組;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2章:證明
教材每章開始時,都設置了章前圖與引言語,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在教學中,適當安排如“觀察與猜想、試驗與探究、閱讀與思考、信息技術應用”等以及欄目,讓我們給學生適當的思考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自主學習。在教材各塊內容間,又穿插安排了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等等的數學活動,不但擴大了學生知識面,而且增強了學生對數學文化價值的體驗與數學的應用意識。習題設計分為;復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廣探索三類,體現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三、教學重、難點
1、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是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重點是從實際情境出發(fā)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引入并展開有關知識,使學生了解方程是反映現實世界數量關系的有效數學模型,并學會尋找所給問題中隱含著的數量之間的等量關系,掌握其基本的解決方法。難點是在實踐與探索小節(jié)中通過實例運用方程思想解決實際問題。
2、整式的乘法及因式分解內容,本來是八年級上冊的學習內容,這次調整,無疑是將教學難點向前挪移了,對整個初中學習階段來說,是分散難點,但對初一學生來說,是增加了難度,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分寸,切忌這一部分的知識學習變成了學生整個初中階段學習的分水線。
3、相交線與平行線、軸對稱與旋轉是對圖形的進一步認識,涉及到平行線的概念、平行線的性質、平行線的判定、平移的觀點、垂線及兩條平行線間的距離、軸對稱、旋轉對稱、中位線、角平分線、圖形的簡單變換等相關知識。重點是通過觀察與操作,讓學生感知確認這些知識的合理性、必然性,并掌握其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同時輔以數學說理,給學生一定的理性訓練與圖形變換的思想。難點是數學說理(也就是幾何證明)。
4、數據的分析一章,簡要地介紹了統(tǒng)計數據分析問題時所采用的.一種重要的數學方法——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方差等相關概念,重點是使學生學會統(tǒng)計數據、分析處理數據,合理使用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這三個有代表性的數值,較為正確地描述所得到的眾多數據。難點是讓學生通過實例體會這些數據的具體求法,并讓學生掌握在計算機中如何求出它們的具體方法(知識擴展)。
4、課題學習重點是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在實踐探索加深理解有關數學知識,通過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經歷,增進應用數學的信心與能力。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做好教學工作。把教學工作作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成績的主要途徑,認真研究教材,體會新課標理念,認真上課、認真輔導和批改作業(yè),同時讓學生認真學習。
2、通過介紹數學家、數學史和數學趣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建構,營造民主、和諧、平等,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發(fā)現快樂的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
4、通過實踐探索,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能力和多種途徑探求問題的解決方式。
5、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6、成立課外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7、進行分層教育的探索,讓全體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五、教學進度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組十課時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十課時
第三章因式分解十五課時
期中復習及考試五課時
第四章相交線與平行線十五課時
第五章軸對稱與旋轉八課時
第六章數據的分析十課時
期末復習及考試十課時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3
教學目標
1.經歷從性質公理推出性質的過程;
2.感受原命題與逆命題,從而了解平行線的性質公理與判定公理的區(qū)別,能在推理過程正確使用。
對話探索設計
〖探索1反過來也成立嗎
過去我們學過:如果兩個數的和為0,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反過來,如果兩個數互為相反數,那么這兩個數的'和為0.顯然,這兩個句子都是正確的。
現在換一個例子:如果一個整數個位上的數字是5,那么它一定能夠被5整除。對嗎?這句話反過來怎么說?對不對?
結論:如果一個句子是正確的,反過來說(因果對調),就未必正確。
〖探索2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過: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反過來怎么說?猜一猜:它還是對的嗎?
〖探索3
(1)用三角尺畫兩條平行線a、b.說一說:不利用第三條直線能畫出兩條平行線嗎?請畫出第三條直線(把它記為c),并說明判定這兩條直線平行的根據(公理或定理);
(2)在(1)中再畫一條直線d與直線a、b都相交,找出其中的一對同位角,用量角器量出它們的度數驗證你原來的猜測。
結論: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
與平行線的判定公理一樣,這個結論也是基本事實,即人們在長期實踐中出來的結論,我們把它叫做平行線的性質公理,它是平行線的第一條性質。
〖探索4
如圖,請畫直線c截兩條平行線a、b;再在圖中找出一對內錯角。同學們一定能從直覺判斷這對內錯角也是相等的。也就是說: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它是平行線的第二條性質。
現在我們來試一試:如何根據性質1說出性質2成立的道理。
如圖,
∵a∥b(已知),
∴∠1=∠3(____________________).
又∠3=________(對頂角相等),
∴∠1=∠2(___________).
以上過程說明了:由性質1可以得出性質2.
〖探索5
我們學過判定兩直線平行的第三種方法: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簡單地說: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把這條定理反過來,可以簡單說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一猜:把這條定理反過來以后,還成立嗎?
〖練習
P22練習
說一說:求這三個角的度數分別根據平行線的哪一條性質?
〖作業(yè)
P25.1、2、3
〖補充作業(yè)
如圖:直線a、b被直線c所截,
(1)若a∥b,可以得到∠1=∠2.根據什么?
(2)若∠1=∠2,可以得到a∥b.根據什么?
(注意:(1)、(2)的根據一樣嗎?)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4
認識三角形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結合具體實例,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情景,幫助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于實際、用于實際的觀念,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讓學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并能運用三邊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難點
探究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應用三邊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本節(jié)課件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回顧與思考、情境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三角形三邊關系、題目應用、課堂小結、探究拓展思考、布置作業(yè)。
第一環(huán)節(jié)回顧與思考
1、如何表示線段、射線和直線?
2、如何表示一個角?
第二環(huán)節(jié)情境引入
活動內容:讓學生收集生活中有關三角形的圖片,課上讓學生舉例,并觀察圖片。
活動目的:讓學生能從生活中抽象出幾何圖形,感受到我們生活在幾何圖形的世界之中。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樂于探索研究的品質,從而更大地激發(fā)學生數學的興趣
第三環(huán)節(jié)三角形概念的講解
(1)你能從中找出四個不同的三角形嗎?
(2)與你的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
(3)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通過上題的分析引出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三角形的邊角的表示方法。并出兩道題,從題目中歸納出三角形的三要素和注意事項。
第四環(huán)節(jié)探索三角形三邊關系第一部分探索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活動內容:在四根長度分別是8cm、10cm、15cm、20cm的小木棒中選三根木棒擺三角形。學生統(tǒng)計能否擺成三角形的情況。
第二部分探索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
活動內容:通過讓學生測量任意三角形三邊長度來比較兩邊之差與第三邊的關系,教師通過幾何畫板驗證,從而得出結論。
第五環(huán)節(jié)題目提高
活動內容:
1.有兩根長度分別為5厘米和8厘米的木棒,用長度為2厘米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長度為13厘米的木棒呢?
2.如果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是2和4,且第三邊是奇數,那么第三邊長為.若第三邊為偶數,那么三角形的周長.
3.有兩根長度分別為5cm和8cm的木棒,用長度為2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長度為13cm的木棒呢?動手擺一擺。學生回答完上面問題后想一想能取一根木棒與原來的兩根木棒擺成三角形嗎?
第六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
活動內容:學生自我談收獲體會,說說學完本節(jié)課的困惑。教師做最終總結并指出注意事項。
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歸納為以下兩點:
1.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
注意事項為:判斷a,b,c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一個三角形,應注意:a+b>c,a+c>b,b+c>a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當a是a,b,c三條線段中最長的一條時,只要b+c>a就是任意兩條線段的和大于第三邊。
第七環(huán)節(jié)探究拓展思考
1.若三角形的周長為17,且三邊長都有是整數,那么滿足條件的三角形有多少個?你可以先固定一邊的長,用列表法探求。
2.在例1中,你能取一根木棒,與原來的兩根木棒擺成三角形嗎?
3.以三根長度相同的火柴為邊,可以組成一個三角形,現在給你六根火柴,如果以每根火柴為邊來組成三角形,最多可組成多少個三角形?試試看。
第八環(huán)節(jié)作業(yè)布置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例,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能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理解有理數的意義,體會有理數應用的廣泛性。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例的引入,認識到負數的產生是來源于生產和生活,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能按要求對有理數進行分類。
重點、難點:
1、重點:正數、負數有意義,有理數的意義,能正確對有理數進行分類。
2、難點:對負數的理解以及正確地對有理數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數學與數是分不開的,現在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小學里已經學過哪些類型的數?
學生答后,教師指出:小學里學過的數可以分為三類:自然數(正整數)、分數和零(小數包括在分數之中),它們都是由于實際需要而產生的
為了表示一個人、兩只手、……,我們用到整數1,2,……
為了表示“沒有人”、“沒有羊”、……,我們要用到0。
但在實際生活中,還有許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說的自然數、零或分數、小數表示。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某市某一天的'溫度是零上5℃,最低溫度是零下5℃。要表示這兩個溫度,如果只用小學學過的數,都記作5℃,就不能把它們區(qū)別清楚。它們是具有相反意義的兩個量。
現實生活中,像這樣的相反意義的量還有很多……例如,珠穆朗瑪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魯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義是相反的!斑\進”和“運出”,其意義是相反的。
同學們能舉例子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提出:怎樣區(qū)別相反意義的量才好呢?
待學生思考后,請學生回答、評議、補充。
教師小結:同學們成了發(fā)明家。甲同學說,用不同顏色來區(qū)分,比如,紅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學說,在數字前面加不同符號來區(qū)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實,中國古代數學家就曾經采用不同的顏色來區(qū)分,古時叫做“正算黑,負算赤”。如今這種方法在記賬的時候還使用。所謂“赤字”,就是這樣來的。
現在,數學中采用符號來區(qū)分,規(guī)定零上5℃記作+5℃(讀作正5℃)或5℃,把零下5℃記作—5℃(讀作負5℃)。這樣,只要在小學里學過的數前面加上“+”或“—”號,就把兩個相反意義的量簡明地表示出來了。
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記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記作—155米;
教師講解:什么叫做正數?什么叫做負數?強調,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界限,表示“基準”的數,零不是表示“沒有”,它表示一個實際存在的數量。并指出,正數,負數的“+”“—”的符號是表示性質相反的量,符號寫在數字前面,這種符號叫做性質符號。
2、給出新的整數、分數概念
引進負數后,數的范圍擴大了。過去我們說整數只包括自然數和零,引進負數后,我們把自然數叫做正整數,自然數前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整數,因而整數包括正整數(自然數)、負整數和零,同樣分數包括正分數、負分數。
3、給出有理數概念
整數和分數統(tǒng)稱為有理數。
4、有理數的分類
為了便于研究某些問題,常常需要將有理數進行分類,需要不同,分類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據有理數的定義可將有理數分成兩類:整數和分數。有理數還有沒有其他的分類方法?
待學生思考后,請學生回答、評議、補充。
教師小結:按有理數的符號分為三類:正有理數、負有理數和零。在有理數范圍內,正數和零統(tǒng)稱為非負數。向學生強調:分類可以根據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類標準,但必須對討論對象不重不漏地分類。
三、總結反思
引導學生回答如下問題:本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基本內容?學習了什么數學思想方法?應注意什么問題?
由于實際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因此產生了正數與負數。正數是大于0的數,負數就是在正數前面加上“—”號的數,負數小于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可以表示沒有,也可以表示一個實際存在的數量,如0℃。
四、課后作業(yè):課本P5習題1.1A第1、2、4題。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6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的概念。
3)會用列表嘗試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2、能力目標:
1)滲透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思想。
2)通過嘗試求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細致,認真的學習習慣。
2)在積極的教學評價中,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形成用關于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三。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1、本班共有40人,請問能確定男女生各幾人嗎?為什么?
。1)如果設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這是什么方程?根據什么?
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女生共40人。設該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兩個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類似的兩個方程中的y都表示?
像這樣,同一個未知數表示相同的量,我們就應用大括號把它們連起來組成一個方程組。
4、點明課題:二元一次方程組。
。ㄔO計意圖:從學生身邊取數據,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ǘ┨骄啃轮,練習鞏固
1、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
。1)請同學們看課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的概念,并找出關鍵詞由教師板書。
[讓學生看書,引起他們對教材重視。找關鍵詞,加深他們對概念的了解。]
。2)練習:判斷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組,學生作出判斷并要說明理由。
、賦2+y=0 ②y=2x+4 ③y+?x ④x=2/y+1 ⑤(x+y)/3-2=0
。ㄔO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課設計的重點,為加深學生對“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的內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閱讀書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對“項的次數的思考”,進而完善血生對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2、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的概念
(1)由學生給出引例的答案,教師指出這就是此方程組的解。
。2)練習:把下列各組數的題序填入圖中適當的位置: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組的解。
。3)既滿足第一個方程也滿足第二個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4)練習:已知是方程組的解,求a,b的值。
。ㄈ┖献魈剿鳎瑖L試求解
現在我們一起來探索如何尋找方程組的解呢?
1、已知兩個整數x,y,試找出方程組的解。
學生兩人一小組合作探索。并讓已經找出方程組解的學生利用實物投影,講明自己的解題思路。
一般思路:由一個方程取適當的xy的值,代到另一個方程嘗試。
。ㄔO計意圖: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探索并解答問題,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2、據了解,某商店出售兩種不同星號的.“紅雙喜”牌乒乓球。其中“紅雙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學一共買了4盒,剛好有15個球。
。1)設該同學“紅雙喜”二星乒乓球買了x盒,三星乒乓球買了y盒,請根據問題中的條件列出關于x、y的方程組。(2)用列表嘗試的方法解出這個方程組的解。
由學生獨立完成,并分析講解。
3、例已知方程3X+2Y=10
⑴當X=2時,求所對應的Y的值;
、迫∫粋你自己喜歡的數作為X的值,求所對應的Y的值;
⑶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Y;
⑷用含Y的代數式表示X;
、僧擷=-2,0時,所對應的Y值是多少;
。ㄔO計意圖:此處設計主要是想讓學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讓學生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再從他們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復步驟中提煉出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然后把它與原方程比較,把一個未知數的值代入哪一個方程計算會更簡單,形成“正遷移”,引導學生體會“用關于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過程。)
。ㄋ模┱n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1、這節(jié)課學哪些知識和方法?
2、你還有什么問題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教材P82
教學設計說明:
1、本課設計主線有兩條。其一是知識線,內容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嘗試法,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第二是能力培養(yǎng)線,學生從看書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到學會歸納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嘗試法解題,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2、“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體”是本課設計的主要理念。由學生給出數據,得出結果,再讓他們在積極嘗試后進行講解,實現生生互評。把課堂的一切交給學生,相信他們能在已有的知識上進一步學習提高,教師只是點播和引導者。
3、本課在設計時對教材也進行了適當改動。例題方面考慮到數碼時代,學生對膠卷已漸失興趣,所以改為學生比較熟悉的乒乓球為體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練習的作用,為知識的落實打下軋實的基礎,為學生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7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推斷、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識圖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能力
2.在具體情境中了解鄰補角、對頂角,能找出圖形中的一個角的鄰補角和對頂角,理解對頂角相等,并能運用它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鄰補角與對頂角的概念。對頂角性質與應用
難點:理解對頂角相等的性質的探索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好奇觀察剪刀剪布的過程,引入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
在我們的生活的世界中,蘊涵著大量的相交線和平行線,本章要研究相交線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觀察剪刀剪布的過程,引入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問題
教師出示一塊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過程,提出問題:剪布時,用力握緊把手,兩個把手之間的的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剪刀張開的口又怎么變化?
教師點評:如果把剪刀的構造看作是兩條相交的直線,以上就關系到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角的問題,
二。認識鄰補角和對頂角,探索對頂角性質
1.學生畫直線AB、CD相交于點O,并說出圖中4個角,兩兩相配
共能組成幾對角?根據不同的位置怎么將它們分類?
學生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當學生直觀地感知角有“相鄰”、“對頂”關系時,教師引導學生用
幾何語言準確表達;
有公共的`頂點O,而且的兩邊分別是兩邊的反向延長線
2.學生用量角器分別量一量各角的度數,發(fā)現各類角的度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得出結論:相鄰關系的兩個角互補,對頂的兩個角相等)
3學生根據觀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兩條直線相交所形成的角分類位置關系數量關系
教師提問:如果改變的大小,會改變它與其它角的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嗎?
4.概括形成鄰補角、對頂角概念和對頂角的性質
三。初步應用
題目:
下列說法對不對
(1)鄰補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過它頂點的一條射線分成的兩個角
(2)鄰補角是互補的兩個角,互補的兩個角是鄰補角
(3)對頂角相等,相等的兩個角是對頂角
學生利用對頂角相等的性質解釋剪刀剪布過程中所看到的現象
四。鞏固運用例題:如圖,直線a,b相交,求的度數。
[鞏固](教科書5頁題目)已知,如圖,求:的度數
[小結]
鄰補角、對頂角。
[作業(yè)]課本P9-1,2P10-7,8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8
【知識與技能】理解開平方與平方是一對互逆的運算,會用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數的平方根,并能用根號加以表示,能用科學計算器求平方根及其近似值。
【過程與方法】通過練習,進一步熟悉開平方的運算過程,能熟練的進行開平方的運算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平方與開平方這一對互逆運算的辯證關系,感受平方根在現實世界中的客觀存在,增強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開平方與平方是一對互逆的運算,會用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數的平方根,并能用根號加以表示。
【教學難點】能熟練的進行開平方運算,并熟悉各種不同形式的開平方運算,為后續(xù)學習打下基礎。
【教具準備】小黑板科學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小剛家廚房的面積為10平方米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多少米?邊長的近似值是多少?(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到小數點后面第二位)(,)
2、用計算器分別求,得近似值。(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到小數點后面第三位)
3、0.36的平方根是( )
4、(-5)2的算術平方根是()
二、練習內容
(一)填空
1、若=1.732,那么=() 2、(-)2=()
3、 =() 4、若_=6,則=()
5、若=0,則_=() 6、當_()時,有意義。
。ǘ┻x擇
1、下列各數中沒有平方根的是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的值是( )
A.B.C.D.;2、4_2-49=0; 3、(25/81)_2=1;
4、求8+(-1/6)2的算術平方根;
5、求b2-2b+1的算術平方根;(b<1)
6、
7、;(用四舍五入方法取到小數點后面第三位)
8、肖明家裝修用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瓷磚共66塊,鋪成了10.56平方米的房間,肖明想知道每塊瓷磚的規(guī)格,請你幫助算一算。
三、小結與鞏固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課題學習《從數據談節(jié)水》,是人教實驗版數學八年級(上)教材第十一章《數據的描述》的第三節(jié)。這一節(jié)是在學習了用統(tǒng)計圖表描述數據以后的一節(jié)活動課,它是對七年級第四章《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及本章數據的描述等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是對所學的有關數據處理知識的綜合運用。在這一活動中讓學生感受統(tǒng)計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以及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統(tǒng)計方法,通過對數據的直觀描述盡可能多地獲取有用的信息,同時增強學生的節(jié)水意識及環(huán)保意識。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新課程理念和認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進一步鞏固處理數據的基本步驟和方法,能靈活選用統(tǒng)計圖對具體問題的數據進行清晰、有效地描述,并獲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決策。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團結合作、互相交流的學習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學會合理處理信息,發(fā)展數學應用意識。
(3)情感與態(tài)度:使學生感受統(tǒng)計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使學生樂于接觸社會環(huán)境中的數學信息,激發(fā)學生的節(jié)水及環(huán)保意識。
3、重點和難點
(1)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和統(tǒng)計觀念。
(2)難點:能根據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圖描述數據并獲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斷和預測。
二、學情分析
我今天所授課的班級,應該說學生的數學素質參差不齊,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樂于參與數學活動,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學習基礎較差,會被動參與,因此應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學習的興趣,使之獲得成就感。
三、教法和學法分析
枯燥的數據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采用激趣法:恰當收集選取圖片和視頻資料,為課題學習營造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學生,巧妙設疑,激發(fā)學生的活動興趣。分層安排活動,能力強的學生自主思考,獨立完成,能力差的學生分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例外,提供更多的學習擴展資料供學生瀏覽。這樣可讓所有學生有信心、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盡可能為每個學生提供獲取知識的空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的成功,讓每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讓他們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成就感。
四、教學形式和課前準備
本課題在多媒體教室進行學習。學生在課前也收集了一些有關水資源的資料,準備直尺、鉛筆、圓規(guī)、量角器等作圖工具。
五、教學過程分析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說明
新課引入
資料展示(投影)當前世界淡水資源及我國有關缺水的形勢的資料圖片問題:(1)看了這些圖片,你有哪些感受?
(2)你了解世界及我國有關水資源的現狀嗎?借助圖片展示,是學生對我國國有資源現狀有直觀感受,觸發(fā)他們的節(jié)水意識!
探究新知活動一:
閱讀課本80頁的“背景資料”,從中收集數據,畫出統(tǒng)計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1)地球上的水資源和淡水資源分布情況怎么樣?
(2)我國農業(yè)和工業(yè)耗水量情況怎么樣?
(3)我國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變化趨勢怎么樣?
(4)根據國外的經驗,一個國家的用水量超過其可利用水資源的20%,就有可能發(fā)生“水危機”,依據這個標準,我國1990年是否曾出現“水危機”?
學生閱讀資料,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完成活動一。
活動二:收集全班同學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頻數分布直方圖和頻數折線圖描述這些數據,并回答下列問題:
(1)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個范圍的家庭最多?這個范圍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幾?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幾?
(3)全班同學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數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標準,這個平均數是否超過用水標準?
(4)如果每人節(jié)約用水10升,按13億人口計算,一天可以節(jié)約多少噸水?按BWR標準計算,這些水可提供給1個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
(5)你還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教師巡視,指導各小組開展調查實驗活動)
活動三:資料展示:(投影)我國水資源利用情況的有關資料,討論工農業(yè)生產及生活節(jié)約用水的好辦法。
課堂小結:
1.當前水資源狀況,
2.節(jié)約水資源帶來的價值,
3.節(jié)約水資源的辦法
布置作業(yè)
整理本節(jié)課內容,統(tǒng)計相關數據;查找有關“節(jié)約水資源”的課題報告;并分析課題報告的寫法。
通過具體數據使學生了解水資源現狀,更深刻體會節(jié)水的重要性!
來源于同學們身邊的數據更有說服力,同時讓同學感受到節(jié)水應從我做起。
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把數學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是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梳理所學知識,培養(yǎng)理性思維能力,加深對資源現狀的理解。
學會整理、歸納所學知識;分析課題報告。
六、自我評價
這個課題學習,應該用比較長的時間,運用所學知識對生活問題進行學習、探究。這需要學生的充分準備,然后可安排學生一起進行探討、交流。在多媒體教室進行這個課題學習,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各方面才能,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10
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情景感受利用有序數對表示位置的廣泛性,能利用有序數對來表示位置。
2、讓學生感受到可以用數量表示圖形位置,幾何問題可以轉化為代數問題,形成數形結合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有序數對的概念,用有序數對來表示位置。
教學難點:理解有序數對是“有序的”并用它解決實際問題,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書P105畫面并提出問題,在建國50周年的慶典活動中,天安門廣場上出現了壯觀的背景圖案,你知道它是怎么組成的嗎?
原來,他們舉起不同顏色的花束(如第10排第25列舉紅花,第28排第30列舉黃花)整個方陣就組成了絢麗的背景圖章。類似用“第幾排第幾列”來確定同學的位置,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的方法。
二、師生共同參于教學活動
。1)影院對觀眾席所有的座位都按“幾排幾號”編號,以便確定每個座位在影院中的位置觀眾根據入場券上的“排數”和“號數”準確入座。
師:只給一個數據如“第5號”你能確定某個同學的位置嗎?為什么?要確定必須怎樣?
生:不能,要確定還必須知道“排數”。
(2)教師書寫平面圖通知,由學生分組討論。
今天以下座位的同學放學后參加數學問題討論:(1,5), (2,4),(4,2),(3,3),(5,6)。
師:你們能明白它的意思嗎?
學生通過交流合作后得到共識:規(guī)定了兩個數所表示的含義后就可以表示座位的位置。
師: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問題:
①怎樣確定你自己的座位的位置?
②排數和列數先后須序對位置有影響嗎?
生:通過討論,交流后得到以下共識:
、倏捎门艛岛土袛祪蓚不同的數來確定位置。
②排數和列數的先后須序對位置有影響。
(3)讓學生的問題都是通過像“9排8號”,第2列第4排,這樣含有兩個數的詞來表示一個確定的`位置,其中兩個數各自表示不同的含義。例如前面的表示“排數”后面的表示“列數”。我們把這種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記作(a,b)。
。4)在生活中還有用有序數對表示一個位置的例子嗎?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教師深入小組參與活動,傾聽學生的交流,并對學生提供的生活素材給予肯定和鼓勵。
例如:人們常用經緯度來表示,地球上的地點
三、鞏固練習
讓學生完成p46的練習。
四、布置作業(yè)
1、課本習題6,1,1。
2、“怪獸吃豆豆”是一種計算機游戲,圖中標志表示“怪獸”按圖中箭頭先后經過的幾個位置,如果用(1,2)表示“怪獸”按圖中箭頭所指路線經過的第3個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樣的方式表示出圖中“怪獸”經過的其他幾個位置嗎?
1 2 3 4 5 6 7 8
五、教后反思
師:談談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由同學交流解決問題,教師設疑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1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零”的意義的探討,進一步理解正數和負數的概念,能利用正負數正確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規(guī)定了向指定方向變化的量);
2、進一步體驗正負數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深化對正負數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變化的量。
教與學互動設計:
。ㄒ唬┲R回顧和理解
通過對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存在著具有兩種不同意義的量,為了區(qū)分它們,我們用正數和負數來分別表示它們。
[問題1]:“零”為什么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呢?
學生思考討論,借助舉例說明。
參考例子:用正數、負數和零表示零上溫度、零下溫度和零度。
思考“0”在實際問題中有什么意義?
歸納“0”在實際問題中不僅表示“沒有”的意思,它還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如:水位不升不降時的水位變化,記作:0 m.
[問題2]:引入負數后,數按照“具有兩種相反意義的量”來分,可以分成幾類?分別是什么?
。ǘ┥罨斫,解決問題
[問題3]:(課本P3例題)
【例1】(1)一個月內,小明體重增加2 kg,小華體重減少1kg,小強體重無變化,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增長值;
【例2】(2)某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年的變化情況是:
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
法國減少2.4%,英國減少3.5%,
意大利增長0.2%,中國增長7.5%。
寫出這些國家這一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解后語:在同一個問題中,分別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義。寫出體重的增長值和進出口的增長率就暗示著用正數來表示增長的量。類似的還有水位上升、收入上漲等等。我們要在解決問題時注意體會這些指明方向的量,正確地用正負數表示它們。
鞏固練習
1、通過例題(2)提醒學生審題時要注意要求,題中求的是增長率,不是增長值。
2、讓學生再舉出一些常見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1990~1995年下列國家年平均森林面積(單位:千米2)的變化情況是:
中國減少866,印度增長72,
韓國減少130,新西蘭增長434,
泰國減少3247,孟加拉減少88.
。1)用正數和負數表示這六國1990~1995年平均森林面積的增長量;
。2)如何表示森林面積減少量,所得結果與增長量有什么關系?
。3)哪個國家森林面積減少最多?
。4)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你想到了什么?
閱讀與思考
(課本P6)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加工允許誤差。
問題:1.直徑為30.032 mm和直徑為29.97 mm的零件是否合格?
2、你知道還有哪些事件可以用正負數表示允許誤差嗎?請舉例。
。ㄈ⿷眠w移,鞏固提高
1、甲冷庫的溫度是-12℃,乙冷庫的溫度比甲冷庫低5 ℃,則乙冷庫的溫度是。
2、一種零件的內徑尺寸在圖紙上是9±0.05(單位:mm),表示這種零件的標準尺寸是9 mm,加工要求不超過標準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標準尺寸多少?
3、摩托車廠本周計劃每天生產250輛摩托車,由于工人實行輪休,每天上班的人數不一定相等,實際每天生產量(與計劃量相比)的增減值如下表:
星期一二三四
增減-5 +7 -3 +4
根據上面的記錄,問:哪幾天生產的摩托車比計劃量多?星期幾生產的摩托車最多,是多少輛?星期幾生產的摩托車最少,是多少輛?
類比例題,要求學生注意書寫格式,體會正負數的應用。
。ㄋ)課時小結(師生共同完成)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12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1)班有學生40人,新轉學來一名女生。上學期末考試及格人數28人,高分人數3人,優(yōu)秀人數15人,雖然學生成績在年級排名第一,能過鎮(zhèn)中線,但是學生未能發(fā)揮出真實水平。優(yōu)秀臨界生以及及格臨界生的提升潛力較大。
一(7)班有學生38人,上學期末考試及格人數18人,高分人數2人,優(yōu)秀人數5人,全班優(yōu)秀學生不多不夠拔尖,成績中層的學生占據大部分。學生好動,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普遍不夠高,學生好動,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數學基礎不扎實。提升空間較大。兩班的整體成績均不夠理想。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切合《標準》的課程目標,有以下特點:
1、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構筑起點,提供大量數學活動的線索,成為供所有學生從事數學學習的出發(fā)點。
2、向學生提供現實、有趣、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素材。所有數學知識的學習,都力求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并展開數學探究。
3、為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設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等欄目,以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識。
4、展現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讓學生經歷真正的“做數學”、“用數學”的過程。
5、滿足不同學生發(fā)展的需求。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第一章:
1、經歷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的過程,在現實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發(fā)展符號感。
2、經歷探索整式運算法則的過程,理解整式運算的算理,進一步發(fā)展觀察、歸納、類比、概括等能力,發(fā)展有條理的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
3、了解整數指數冪的意義和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會進行簡單的整式加、減、乘、除運算。
4、會推導乘法公式:(a+b)(a-b)=a2-b2 (a+b)=a2+2ab+b2
第二章:
1、經歷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過程,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2、在具體情境中了解補角、余角、對頂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補角相等、對頂角相等。會用三角尺過已知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會用尺規(guī)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
3、經歷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以及平行線特征的過程,掌握直線平行的條件以及平行線的特征。
4、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數學方面的興趣,體驗從數學的角度認識現實。
第三章:
1、能形象地描述百萬分之一等較小的數據,并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它們,進一步發(fā)展數感;能借助計算器進行有關科學記數法的計算。
2、了解近似數與有效數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數,體會近似數的意義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過實例,體驗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4、能讀懂統(tǒng)計圖并從中獲取信息,能形象、有效地運用統(tǒng)計圖描述數據。
第四章:
1、經歷從實際問題和游戲中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2、體會等可能性與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抽象出概率模型,計算概率,解決實際、作出合理決策的過程,體會概率是描述不確定現象的數學模型。
3、能設計符合要求的簡單概率模型。
第五章: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2、在探索圖形性質的'過程中,發(fā)展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3、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有關概念,了解三邊之間的關系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了解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4、了解圖形的全等,經歷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的過程,掌握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能應用三角形的全等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5、在分別給出兩角一夾邊、兩邊一夾角和三邊的條件下,能夠利用尺規(guī)作出三角形。
第六章:
1、經歷探索具體情境中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的過程,進一步發(fā)展符號感和抽象思維。
2、能發(fā)現實際情境中的變量及其相互關系,并確定其中的自變量或因變量。
3、能從表格、圖象中分析出某些變量之間的關系,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發(fā)展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4、能根據具體問題,選取用表格或關系式來表示某些變量之間的關系,并結合對變量之間關系的分析,嘗試對變化趨勢進行初步的預測。
第七章:
1、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經歷觀察、折疊、剪紙,圖形欣賞與設計等數學活動過程,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通過豐富的生活實例認識軸對稱,探索它的基本性質,理解對應點所連的線段被對稱軸垂直平分的性質。
3、探索并了解基本圖形的的軸對稱性及其相關性質。
4、能夠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經過軸對稱后的圖形,探索簡單圖形之間的軸對稱關系,并能指出對稱軸。
5、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能利用軸對稱進行一些圖案設計,體驗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豐富的文化價值。
四、教學改革的設想(教學具體措施)
充分體現培優(yōu)扶困的實施,提高優(yōu)秀人數和及格人數,減少低分人數,切實做到:
1、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熱情關懷,循循善誘,加強個別輔導。幫助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逐步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盡量做好培優(yōu)輔差工作。
2、精心設計練習,講究練習方式提高練習效率,對作業(yè)嚴格要求,及時檢查,認真批改,對作業(yè)中的錯誤及時找出原因,要求學生認真改正,培養(yǎng)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的良好習慣。
3、認真?zhèn)湔n,深入鉆研教材,堅持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學習有積極性,了解學生裝學習數學的特點,研究教學規(guī)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4、堅持學習,多聽課,多模仿,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
5、在教學中,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多開展數學活動課,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面,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發(fā)展數學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