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通用)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交談,使學生了解期末考試的總體情況及自己的錯誤知識點;通過對第八冊教材的初步分析,了解學習內容,明確學習方向,端正學習態(tài)度。
2、在師生的交流,共同的分析,解讀中,聯系假期生活、教材內容,滲透數學思考方法,培養(yǎng)并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計算能力,同時形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力的經驗。
3、在活躍、開心的課堂活動過程中,明確學習方向,端正學習態(tài)度,重溫學習規(guī)則,做好上課準備。
教學重、難點
了解學生豐富多采的假期生活,分析,閱讀,解說初步了解教學內容.
教學準備
端正學習態(tài)度,重溫學習規(guī)則,做好上課準備.
教學環(huán)節(jié)
過程目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反思
談話導入
解讀數學書
通過師生交流,總結經驗教訓,加油鼓勁,為下學期的數學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聯系教材目錄,聯系已有生活知識經驗,讓學生暢所欲言,使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得到充分的'肯定,通過研究、分析、比較,正確建構數學的一些知識。
一、交流期末考試總體情況
1、教師總體介紹。
2、個別交流學生的錯誤。
二、介紹新課本
1、解讀目錄
認識本冊教材涉及的內容,解釋有關數學用語。
如:角、可能性......
2、談談你對這些知識的認識
哪些你已經了解了?哪些與前階段的數學知識有聯系?......
3、作些準備
學習這些知識要做一些準備。
學生個別交流。
師生共同認識本冊教材涉及的內容,解釋有關數學用語。
小組交流你對這些知識的認識
如:哪些你已經了解了?哪些與前階段的數學知識有聯系?......
交流假期生活
。C動環(huán)節(jié))
全課小結
不管在交流假期生活還是檢查作業(yè),或參觀作業(yè)中注重讓學生比較、思考聯系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同時,在評比參觀中注意樹立榜樣,時刻提醒、激勵學生端正態(tài)度,認真學習,努力向上。
激勵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了解寒假作業(yè)(機動環(huán)節(jié))
1、同學們,假期一轉眼就過去了。你能說說這個寒假你過得愉快嗎?
2、交流假期生活
同學們,寒假中你參加了哪些有意義的活動?在哪些生活問題中你用到了數學知識,交流一下,是哪方面的數學知識?
3、檢查寒假作業(yè)
寒假里我們認真完成了寒假作業(yè),同桌先相互檢查寒假作業(yè),比一比,誰的字跡端正?誰的作業(yè)認真?
4、分析寒假作業(yè)的有關練習
5、參觀優(yōu)秀作業(yè)
優(yōu)秀作業(yè)展示,大家來看優(yōu)秀作業(yè)。
四、全課小結:
新學期,你準備以怎樣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我們的學習中去呢?
小組討論并交流寒假中你參加了哪些有意義的活動?
在哪些生活問題中你用到了數學知識,交流一下,是哪方面的數學知識?
同桌先相互檢查寒假作業(yè),再評比。
小組討論:寒假作業(yè)中的練習,你是怎樣想的?交流、核對。
全班參觀優(yōu)秀作業(yè)
談談你的感想。
小組說說
再集體交流。
解讀目錄要注意聯系前后知識。注意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全面的了解本冊知識點。如:先了解一些新的數學內容,談談你的認識;再如:有相同的標題,比較有什么區(qū)別;
板書設計:新學期新氣象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中括號產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2、能準確規(guī)范計算有關算式題,感受數學符號的奇妙。
教學重點:
1、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2、正確解答帶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猜謎語:圓周分兩半,左右各一邊,計算常使用,見它要先算。
2、說運算順序
60÷15×2 60÷(15×2) 30×8+12÷4 30×(8+12)÷4 30×(8+12÷4) 360÷(12+6)×5
3、在這些算式中,小括號起什么作用?
4、如果算完360÷(12+6)×5小括號內的'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怎么辦?
5、板書課題:中括號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你知道嗎?自讀,談收獲。
2、說一說360÷【(12+6)×5】運算順序。
3、獨立計算,一生板演。
4、集體交流。(重在運算順序)
5、對比、發(fā)現、深化認識。(課件出示)
比較360÷(12+6)×5和360÷【(12+6)×5】的計算過程和結果有什么不同?
6、總結運算順序(學生總結,老師整理)
三、拓展應用
1、算一算,比一比
(1)120÷(8+4)×2 (2)400÷(51-46)×8 120÷[(8+4)×2] 400÷[(51-46)×8]
先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
2、練一練(獨立計算,交流運算順序)
182÷【(36-23)】×7 288÷【(26-14)×8】 720÷【(12+24)×20】 200÷【(172-72)÷25】
四、總結
1、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什么?
2、中括號有什么作用?
3、說一說在含有括號的算式里,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4、作業(yè):課本79頁5、6題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四則運算例3
【執(zhí)教教師】
【教材分析】
《有關0的計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四則運算》的例題3。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分別接觸過0的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但還沒有系統(tǒng)的整理在一起學習過,所以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是整理歸納0的各種運算性質,掌握有關0的運算特性。理解“0不能做除數”的道理。會利用0的特性進行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通過歸納分析總結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會利用0的特征進行四則混合運算。
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學生對舊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歸納分析總結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
難點:理解0不能做除數的道理。
【教學、學法】
教法:進行知識遷移,采用對比的方法歸納總結0在運算中的特性。
學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觀察比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探究新知
1、多媒體出示口算題目:
。1)100+0=(2)0+568=(3)0×78=(4)154—0=(5)0÷23=(6)12—12=
。7)0÷76=(8)235+0=(9)99—0=(10)49—49=(11)0+319=(12)0×29=
2、仔細觀察,說一說這些題目有什么特點?(算式中或結果中都出現了0)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0的計算(板書課題)。
3、請同學們把這些題目按四則運算分分類,看一看在每一種運算中各有什么特征?
加法:一個數加上0,或者0加上一個數還得原數。
減法:一個數減去0,還得原數。
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乘法: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除法:0除以任何數都得0
3、質疑
。1)老師提出問題:如果用0作除數結果會怎樣?舉例說明。
板書:5÷0=□ 0÷0=□
小組討論交流、教師補充板書:
5÷0=□想:□×0=5無商
0÷0=□ 0×□=0商不確定
所以:0不能做除數。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我會填
一個數加上0,還得()。
一個數減去0,還得()。
一個數乘0或0乘一個數,還得()。
0除以一個(),還得0。
。ǎ┑扔跍p數,差是0。
0不能作()。)
2、我會判斷
1、一個數加0,結果是它本身。()
2、被減數和減數相同,差是0。()
3、0乘一個數和一個數乘0,結果都是0。()
4、0除以任何一個數,結果都是0。()
3、我會算
127×0+98= 0×35÷999=
35+66—(35+66)= 48+110×(18—18)=
四、小結與思考
師:同學們,經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課題:
比大小
內容:
小數的大小比較
課時:
2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會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以及將幾個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
2、在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中,發(fā)展推理能力。
3、在尋找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中,培養(yǎng)數感,獲取數學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少年宮正在舉行少年演講比賽,下面是先出場的是鄭強和李明。
二、自主探究,創(chuàng)建數學模型
1、他們的成績出來了!鄭強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誰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樣表示?為什么?板書:9.87<9.90
1、 第三位選手出場了,張華,他的成績是9.96分。請你將這三個同學的得分按順序排列起來。說一說你的怎么比的。
2、 第四位選手是王平。我們一起來關心他的成績:評委說,王平的表現比張華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你們猜猜他可能得多少分呢?
3、 小結。怎樣比較小數的`大?
三、鞏固與應用
1、 四位選手的體重是這樣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37.80千克。 請你把他們的體重按順序排列起來。
2、 第10頁練一練第1、2、3、4、5題。
四、拓展與總結。
1、第11頁6、7題。
2、怎樣比較小數的大?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四則運算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小括號”和“中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掌握運算順序,會計算帶有“小括號”和“中括號”的三步題目,并會列綜合算式解答有關的實際問題。
2、引導學生經歷帶有“小括號”和“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探索過程,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能力和意識。
3、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小括號”和“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體會“小括號”和“中括號”的作用,會列帶有“小括號”和“中括號”的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課前小研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我們前面學習了那四種運算?生:加、減、乘、除四種運算;師:我們給他們起一個共同的名字,統(tǒng)稱四則運算。加、減法稱為第一級運算,乘、除法稱為第二級運算。
請拿出我們的課前小練習,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的四則運算的例子和結論。等待匯報展示。
【設計意圖】利用課前小練習,回憶并鞏固已有的知識,同時學生交流自己的例子和結論時,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教師及時了解學情,做到有的放矢,為下一步的學習新內容打下基礎。
2、學生交流例子和結論,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3、學生展示例子并小結、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或者乘、除,我們要從(從左到右)依次運算;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法,再算(加減法)法依次運算;
4、引入新課:在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中我們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這是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xù)來研究與計算順序有關的知識。
。ò鍟河欣ㄌ柕幕旌线\算的順序)
【設計意圖】通過對已有知識的復習,它不僅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喚醒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探究意識。
二、經歷過程,感受作用
1.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小括號
師:學校藝術節(jié)到了,每個班正在進行緊張的練習,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ǔ鍪菊n件)
學校小合唱隊男生有16人,女生有6人,體操隊人數是合唱隊的2倍,體操隊多少人?
師:怎樣列算式?
。1)分布列出算式求出體操隊多少人?16+6=22(人);22×2=44(人)
。2)綜合算式16+6×2=22×2=22(人)
師:這樣可以嗎?有加減乘除的混合算式,應該先乘除法后算加減法,先算6×2=12(人)16+12=28(人),這樣列的綜合算式顯然不對的,根據分步算式我們應該先算加法,在這個綜合算式中我們添一個什么符號可以先算加法呢?添(),我這樣列式(16+6)×2,遇到這種情況,要改變規(guī)定的運算順序,就要請小括號來幫忙,因為數學上有個規(guī)定:括號內先算。追問:加小括號的作用是什么?預設:生:改變運算順序。
小結: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如果需要改變原先規(guī)定的運算順序,可以請小括號來幫忙。順口溜:小括號,作用大,改變順序我當家。剛才,我們感受了小括號在解決生活中必要性,下面再來感受小括號的作用,改變原來的順序。
【設計意圖】小學階段的計算教學不能僅僅著眼于“算”本身,應該在具體情境當中予以應用。計算不是單獨割裂的,而是一種應用手段。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和分析,在比較中自然的感悟知識探索的必要,形成最終正確的結論。
三、深入研究,完善發(fā)現
1、探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計算順序。
、俪鍪荆96÷12+4×2說說計算順序
、趩枺喝绻笙人慵臃,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數學符號?(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內討論先說說計算順序要求;再計算;最后匯報結果。96÷(12+4)×2。
小組合作完成計算后,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扮演。
、坌〗Y:有括號四則混合運算計算順序: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2、探究有中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變式:96÷[(12+4)×2],①認識中括號。師:如果要求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數學符號(溫馨提示:四人一小組先說說添什么數學符號;再說一說計算順序;最后計算出結果,等待匯報。)
數學上規(guī)定,這個算式中已經有小括號了,再添加括號,就要用到中括號。
像這樣的括號就是中括號。伸出手來,一起跟我寫一遍(描)。板書:[ ]
、谠诶蠋熞龑旅鞔_運算順序。板書:96÷[(12+4)×2]
、鄯攀肿寣W生合作完成計算,師巡視輔導。
、苤该逖莺,師生共同訂正,明確運算順序。
、輲煟夯仡欘^來看一下,這里的兩個算式,一個只有小括號,一個又添加了中括號,那這個中括號在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應該按什么順序運算?
⑥小結:中括號和小括號一樣,也能改變題目中的運算順序。有括號四則混合運算計算順序:在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⑦介紹有關“括號”的數學史。課件出示: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發(fā)明
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是誰發(fā)明的?小括號“()”是公元17世紀由荷蘭人古拉特首先使用的。中括號“[ ]”是公元17世紀由英國數學家瓦里士最先使用的。在以后的學習中,還會用到大括號,又稱花括號。大括號是法國數學家韋達在1593年首先使用的。
【設計意圖】把例題分解利于以舊引新,充分發(fā)揮舊知在學習新知中的“腳手架”作用,也有利于學生在總體上把握題目數量之間的關系和結構,使教學直指本課的要點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運算順序,能使學生對括號的作用以及運算順序有更深的了解。
四、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先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課本第9頁的做一做。)
。1)360÷(70—4×16)
。2)158—[(27+54)÷9]
2、根據運算順序要求添上小括號或中括號。
、 24×600—20÷5先減,再乘,最后除;
、 24×600—20÷5先除,再減,最后乘;
、 24× 600—20÷5先減,再除,最后乘;
、 24×600—20 ÷5先乘,再減,最后除;
3、按照順序計算,并填寫下面的,然后列出綜合算式。(課本第11頁的練習二。)
4、課本第12頁,下面4張撲克牌上的點數,經過怎樣的運算才能得到24呢?
5、在里填上適當的運算符號,使等號兩邊相等。
【設計意圖】圍繞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在比比算算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時把相關內容進行了整理,使學生對混合運算的順序有更全面的認識。
五、課堂作業(yè)回扣目標
課本第11頁,1題、3題任選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掌握運算順序,會計算帶有“小括號”和“中括號”的三步題目,這兩道題都能讓學生掌握重點和難點,讓學習自主選擇,體現作業(yè)分層,體會成功的喜悅,六、課堂回顧總結提升。
同學們,今天你們都學會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我總結學習內容,有利于學生形成數學網絡,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習慣。
板書設計:括號()[]
96÷(12+4)×2 96÷[(12+4)×2]
=96÷16×2 =96÷[16×2]
=6×2 =96÷32
=12 =3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16~117頁例1、例2,第118頁課堂活動及練習二十五中相應的練習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tǒng)計圖直觀、形象地表示數據。
2.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能力。
實驗目標:
1.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運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tǒng)計表做例1。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統(tǒng)計。
二、合作學習,探案求知
1.教學例1
課件出示例1的統(tǒng)計表。
教師:從收集的`統(tǒng)計表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可能回答:小紅踢120個,小方踢100個,小紅比小方多踢20個……
教師:從統(tǒng)計表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信息制成統(tǒng)計圖嗎?怎么制呢?學生可能回答:可用我們學過的條形統(tǒng)計圖來表示,畫3根就可以表示3個同學。
教師:1格表示多少呢?(課件出示1格表示1個)如果1格表示1個,小紅踢的毽子個數要畫多少格?(課件動態(tài)展示畫出120格)學生產生沖突:畫120格好麻煩喲。教師質疑:那怎么辦?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表示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
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討論。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適呢?說說想法。②小組內繪制出條形統(tǒng)計圖。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tǒng)計圖。
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師:觀察比較這些統(tǒng)計圖,在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適呢?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答案。
學生1:用1格表示10個比較合適;120個就畫12格;100個就畫10格,90個就畫9格。
學生2:用1格表示2個,5個也可以,只是畫的格子要多些。……教師結合學生畫的統(tǒng)計圖的美觀方面進行適當評價。
教師:現在用1格表示10個來完成書上116頁的統(tǒng)計圖。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的統(tǒng)計表。
教師:根據這個統(tǒng)計表你獲得哪些數據信息?學生匯報所獲得的信息。
教師:小明要幫爸爸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橫軸和縱軸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適呢?全班交流,匯報。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
課件展示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師:觀察統(tǒng)計圖,你有什么發(fā)現?
課件出示:小明家蘋果產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蘋果產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師:根據你的發(fā)現,你對小明家承包蘋果園有什么想說的?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3.小結今天學的條形統(tǒng)計圖與以前學過的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
教師:以前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接觸的數據都比較小,因此我們都用1格表示1個單位。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接觸到更大的數據。
課件出示:為了方便,我們用1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不僅可表示10個,也可以表示2個,5個,100個,1000個等,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三、鞏固練習
。ㄕn件出示練習題)
四、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jié)課學了些什么?有什么收獲或問題?
《條形統(tǒng)計圖》課后問卷
1.老師用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tǒng)計表做例1的授課形式,你喜歡嗎?為什么?
2.老師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tǒng)計圖,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有哪些幫助?
3.你喜歡老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講授本節(jié)課嗎?為什么?
統(tǒng)計數據分析
學生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化學習效果統(tǒng)計
圖表二
認同多媒體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人數 認同率%
實驗班(40人) 39 97.5%
對照班(40人) 33 82.5%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知道化簡小數和改寫小數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zhàn)性,從而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活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
難點:小數基本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認識這個數么?(出示卡片5)老師會變魔術,我能這個數變大,在它的末尾添上一個“0”,這個5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生:擴大了10倍。
師:我還能讓它變大,現在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現在的數和“5”相比,末尾添了幾個“0”,它的大小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生:末尾添了2個“0”,擴大了100倍。
師:那我們能讓它變小么?
生:把末尾的“0”去掉。
師:現在去掉一個“0”,這個數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再去掉一個“0”呢?
生:略。
師:看來在整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數也隨之擴大或縮小。那再看看這個數“0.5”,我在這個小數的末尾添上“0”這個數會變么?
生:不會變。
師:那我再添上一個“0”呢?
生:還是不變。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略。
師:所以你認為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板書)這只是你的猜測,所以老師先在后面打上一個問號。剛剛某某同學說的只是一個個例,不具有普遍性,那如果要證明它具有普遍性,該怎么辦呢?
生:驗證。
二、講授新課
師:在這老師給你們幾點建議。先寫出一個小數,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利用手中的學習材料研究,或者借助已有的知識進行說明,小組合作,證明猜想,并記錄在樂學單上?梢宰C明一組或者幾組。小組內交流研究方法后,全班匯報。這些清楚了么?現在我給大家一點時間,開始。
(生動手操作)
師:好了,同學們。我發(fā)現大家的智慧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時間內研究的都很不錯。那我們接下來開始匯報,在匯報前老師還有一個要求,一個組在匯報的時候,其他小組認真傾聽,聽完之后看看你們組研究的方法與他們一不一樣,再做補充,在匯報的時候要說明兩件事,你們是怎么驗證的?你么驗證的結果是什么?哪個小組先來匯報?
。ㄉ鷧R報)
師:這位同學描述的非常完整,而且通過他們的操作我們更一目了然了,還有哪個小組也是用了正方形紙來驗證的`,說說你們驗證的結論。
生:略。
師:有沒有哪個小組是借用皮尺來驗證的,誰來說一說?
。ㄉ鷧R報)
師:老師也準備了一把米尺,我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取了其中2份,是2分米用小數表示也就是0.2米,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取了其中20份,是20厘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20米,再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份,取了其中200份,是200毫米用小數表示就是0.200米,它們都表示這段長度,所以0.2=0.20=0.200,結論是在0.2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有哪個小組是借用數位順序表來驗證的么?
。ㄉ鷧R報)
師:還有哪個小組也來說說你們組研究的結果。
師:剛才我們借用了教具來驗證我們的猜想,有沒有哪位同學是借助已有知識來驗證的?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小數的意義……
生:略。
師:我們再來看看開始是的卡片,整數5,5在什么位表示什么?在它的末尾添上一個“0”,5被擠到什么位,表示什么?再添上一個“0”5又被擠到什么位表示什么?5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么?由于5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那你們認為他的大小會怎么樣?
生:略。
師:整數是這樣,我們再看看小數,這是小數0.5,這時5在什么位表示什么?在0.5的末尾添上“0”,這時5在什么位表示什么?再添上一個“0”這時5在什么位表示什么?
師:5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照這樣看,無論在0.5的末尾添上多少個0,5的位置不變,小數的大小也不變。
師:剛才我們舉了那么多例子,都是在末尾添0的,從左往右看是單向思維,如果我們從右往左看,你們發(fā)現了什么?以這個為例誰來說一說。
生:略。
師:你們真棒,如果我們把從左往右和從右往左合成一句話,會是什么?
生:略。
師:在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后面的問號是不是可以去掉了?我們發(fā)現的這個規(guī)律就是小數的性質,(板書)這是大家共同探究出來的,大家一起齊讀一遍。
三、鞏固練習
師:這是一張購物小票,老師圈出了幾個數,你們認為這幾個小數當中哪些0是可以去掉的?
生:略。
師:1.05中的0可以去掉么?
生:不能,因為0不在末尾。
師:那你們認為在小數性質這句話中,哪個詞是最重要的?
生:末尾。
師:接下來,我們來看這題,你們知道什么是化簡么?
生:略。
師:把末尾的0去掉,沒有改變小數的大小,這樣是不是更簡單呢?那誰來回答這幾題?
生:略。
師:其實在不改變小數大小的情況下,我們除了可以化簡還可以改寫。把小面小數改寫成三位小數。
生:略。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小數的性質,大家知道了什么?
生:略
師:老師根據本節(jié)課的內容設計了一幅思維導圖,課后請同學們葉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根據本節(jié)課的內容設計一幅美觀,內容詳實的思維導圖。
師:好的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上到這,下課。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乘法對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這五條運算定律的一些比較簡單的運用。
二、教材分析:
1、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相對集中,有利于學生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將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集中于一個單元,加以系統(tǒng)編排,便于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qū)別,有利于學生通過系統(tǒng)學習,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2、從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運算定律,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本單元教材的一個鮮明特點是,不再僅僅給出一些數值計算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計算,發(fā)現規(guī)律,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這樣便于學生依托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運算定律。同時,教材在練習中還安排了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借助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和認識運算定律。
3、重視簡便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單元的第三小節(jié),改變了以往簡便計算以介紹算法技巧為主的傾向,著力引導學生將簡便計算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這對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以及乘法運算定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感知加法、乘法運算律的價值,發(fā)展應用意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fā)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fā)展符號感,初步培養(yǎng)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重點突破乘法的分配律。
2、難點: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fā)現并概括出運算律,對于乘法分配律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做到熟能生巧。
五、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已經接觸到了反映這五大運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別是對于加法和乘法的可交換性可結合性,這全部是學生學習本單元的認知基礎。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加法和乘法運算的理解,提高學生選擇計算方法的靈活性,同時也是后續(xù)計算知識不可或缺的基礎。
六、教學策略: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促進學習的遷移。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第一學段中積累起來的知識與活動經驗。
2、強調形式歸納與意義理解的結合。實際教學中,我們在引導學生采用不完全歸納法抽象概括運算定律時,不妨引導學生從運算意義的角度理解定律模型的正確性,引導學生從更加深入的角度理解與掌握相應的運算定律。
3、把握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的聯系與區(qū)別。教學中,因為運算定律本身固有的性質,也是后續(xù)代數知識學習的必備基礎,因此不能簡單地等同于簡便計算教學。但運算定律的學習過程也是為后續(xù)靈活處理計算問題累積起來相應的活動經驗,因此,教學時盡可能將過程拉長,注意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質疑。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探究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的過程,并能運用這個規(guī)律確定積的小數位數。
2.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驗證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探究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教學準備:
PPT。
課時安排: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單位轉換:填一填
0.5米=( )分米 3平方分米=( )平方米
0.08平方米=( )平方分米
2.口算:
20×40= 4×6= 7×6= 8×9=
2×4= 0. 4×6= 7×0.06= 0.8×9=
[設計意圖]在接下來的新知探究環(huán)節(jié),我要讓孩子自主探究出0.3×0.2的計算方法,其中就用到通過單位轉化將小數轉化為整數來計算;小數乘整數是學生第一課時學的內容,復習這一知識,為研究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奠定了基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廣場圖)同學們看,這是一張會寧縣城的街心廣場圖,從圖中你得到哪些數學信息了?
(板書) 廣場 花壇 瓷磚
長: 30米 3米 0.3米
寬: 20米 2米 0.2米
2.他們的面積你會算嗎?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
3.交流:誰來說說你算到的結果是多少?(完成板書)
要算廣場和花壇的面積,很簡單,算得都不錯。瓷磚的面積你算到多少呢?是怎樣算的?
4.這樣,同學們在小組內先交流一下,聽聽同伴的方法是不是有道理。
5.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計算0.3×0.2的方法?你聽明白了嗎?
6.學生交流:0.3米=3分米,0.2米=2分米,2×3=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0.2×0.3=0.06(平方米)
是啊,根據這樣的方法,我們發(fā)現0.2×0.3=0.06,真了不起!
7.從老師摘錄的數據中,你有沒有發(fā)現這組數據比較特殊,他們的長之間有什么關系?寬呢?
8.引導學生觀察廣場和花壇的數據:30變成3,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20變成2,也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結果600變成6,就縮小到原來的一百分之一。聯系這個規(guī)律,你能說說還可以怎樣得出瓷磚的面積嗎?
9.施工人員覺得用長0.3米寬0.2米的瓷磚太小了,想改成長0.5米寬0.3米的瓷磚,這樣每塊瓷磚的面積又是多少呢?(學生獨立計算)
10.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板書算式、結果)
11.回過頭再來看看我們課開始時口算的幾道小數乘法題,
觀察0.2×0.3=0.06,0.5×0.3=0.15等一些算式,老師發(fā)現一個問題,都是小數乘法,為什么有的結果是一位小數,有的結果卻是兩位小數呢?你有什么發(fā)現?把你的發(fā)現和同桌交流一下。
12.全班交流:原來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中小數位數有關,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合作交流,總結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新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
教學重點: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先計算,后驗算246+48= 347-39=
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1、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起相加減。
2、哪位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哪位不夠減,要從前一位退1再減。
二、教授新課
1、激情導入,提出問題。
師:請看大屏幕: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隊選手勞麗詩、李婷獲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冠軍的場景。課件展示決賽成績表。
師:你從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學生交流后提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減法計算的問題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相應的問題算式:
(1)在第一輪比賽中,中國隊領先多少分?
53.4-49.8=
(2)在第二輪比賽中,中國隊領先多少分?
58.2-49.2=
(3)中國隊兩輪總成績是多少分?
53.4+58.2=
(4)加拿大隊兩輪總成績是多少分?
49.8+49.2=
(5)中國隊兩輪總成績領先多少分?
2、揭示課題。
師:請仔細觀察,這些加減法算式,你發(fā)現它們有什么特點嗎?(算式中都有小數)
怎樣計算小數的加減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3、探究
(一)小數減法(探究問題1)
(1)、算一算
師:中國隊第一輪究竟領先多少分(53.4-49.8),你能算嗎?請先試試。
(2)、說一說
師: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算法與同桌交流一下,比一比,是相同的嗎?
師: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3)、議一議。
師:你們組有幾種算法,哪種更合適?
全班交流一下,怎樣算既合理又簡便?
(圍繞學生采用的算法進行比較。要求學生具體解釋思考過程。)
板書:
53.4- 49.8=3.6
(4)、小結算法
用豎式計算小數減法時,要把兩個小數的小數點對齊,然后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減。
嘗試練習:(解決問題2)
58.2-49.2=
(二)小數加法
(1)、試做
師:剛才一起探索了小數的減法,那么怎樣計算小數的加法呢?請同學們獨立解決問題(3)和(4)。
(2)、交流
師:把你的算法輕輕地告訴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遇到了什么困難?
(3)、追問
師: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呢?
(4)、小結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
53.4 49.80+ 58.2 + 49.20=111.6 99.00
(三)解決問題
師:中國隊兩輪總成績領先多少分?怎么算呢?
(學生獨立思考并完成)
師:把你的算法介紹給全班,好嗎?
方法一:53.40+58.20=111.6分方法二:53.40-49.80=3.6分
49.80+49.20=99分58.20-49.20=9分
111.6-99=12.6分3.6+9=12.6分
師:比較這兩種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你喜歡哪種方法?
試著計算下面各題。12.4+24.36= 7.81-3.735=
數位上沒有數可以添“0”后再進行計算。
(四)、小組嘗試總結:小數加減法需要注意什么?
匯報:小數加法:列豎式時要注意:數位對齊,從低位加起,滿十進一……結果中點上小數點。補充:計算的結果要化簡。小數減法:數位對齊,從低位減起,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一當十再減……結果中點上小數點。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數位上沒有數可以添“0”后再進行計算。
小結: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注意:上面數據中并沒有去掉0是為了統(tǒng)計分數的時候能夠方便比較。
生活中還有的時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誰能舉例?(價簽上)
(五)驗算
計算5.64-1.78 6.07+4.89
小數加減法計算很容易出錯,你有什么辦法檢驗計算的結果呢?
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一樣。加法可以交換加數的位置,或用和減去另一個加數來檢驗。減法可以用差加減數,或用被減數減差的方法。舉例。
三、鞏固練習
1、計算并驗算2.98+0.56 12.53+4.67 7.2-6.45 5-0.41
2、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我們一直在和小數打交道,我們生活還有哪些地方經常能夠用到小數?(購物)
3、小明是一個愛運動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帶小明到體育商場買東西。買了一雙運動鞋38.5元,一根跳繩4.8元,他們一共花了多少元?爸爸付給售貨員50元,應找回多少元?你會解決嗎?列豎式算一下。
四、作業(yè)設計:
教科書P98頁練習十六( 1 、2兩題)
五、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如果是你,你想提醒大家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呀?
歸納: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都要把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分別相加、減,都要從低位算起。計算小數加減法時,都要把小數點對齊,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六、課后反思:
《小數加減法》是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的加減法,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因此教學時選取貼近學生的`現實素材,利用具體情境,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教材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由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面對“列豎式為什么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些在傳統(tǒng)教學中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fā)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數加減法計算時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后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通過教學,發(fā)現學生對計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豎式計算的正確率也很高。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的小數位數少的計算題,學生常常會受整數減法的影響,將末尾的數對齊。為此,通過舉例子,引導學生討論,發(fā)現:“凡是遇到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的小數位數少時,可以先在被減數的末尾補0,使被減數的小數位數與減數的小數位數一樣多,再按照整數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边@樣一來對位就較容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列豎式后,正確率明顯提高;對個別學生則提出強制的要求,必須記住這種方法。
2.在口算整數加小數時,學生會將這個整數與小數的末尾對齊后加。如:8+1.2=2,0.46+4=0.5等。究其原因,學生在口算時不仔細看題,當作整數加法進行口算,要速度,不要質量。對此,就要加強口算訓練,日積月累,長期訓練,逐步提高正確率。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P64-P65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用多種方法表示等量關系的活動中了解等量關系,知道同一個等量關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2、初步體會等量關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存在,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在用多種方法表示等量關系的活動中了解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知道同一等量關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三、學生的學習基礎
學生已學會了加與減的.互逆關系、乘與除的互逆關系。學生在解決問題學習中積累的數量關系的學習經驗。
四、教學設想
將數學概念“嵌入”數學學習背景與結構之中,讓學生感受所學的概念位于數學背景的“哪個”位置,這對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
是極其重要的。
五、教學思路
關系——數量關系——等量關系
六、教學過程:
1、制造沖突,聚焦“數量關系”
、耪n件出示
、聘鶕@兩個已知的數量,同學們猜猜要求的數量可能是什么?
、菍W生找出求和、求差、倍數三個問題?
、日故咎詺鈫栴},鴨的質量有多少千克?
、蓪W生討論、交流為什么算不出來?
、式處熜〗Y,已知數量與要求數量之間沒有關系。
2、辨別比較,引入“等量關系”
⑴教師提問,如果有關系是不是就能算呢?
⑵分別出示兩種關系
、钦f一說它們之間的關系。
、冗@個關系能確定鴨有多重嗎?
、蓪W生交流、討論
、式處熜〗Y:上面兩個關系不能確定鴨有多重,但是能確定鴨的質量的范圍。
、私處煟耗阌X得什么樣的關系就能確定鴨的質量呢?試著用手比劃一下。
⑻課件出示:
3、自由創(chuàng)造,感知“等量關系”
。1)出示學習單,學生自主填寫相等的關系。
(2)分別展示以下三種情況
鴨鴨鵝雞雞鴨雞鴨鵝
。3)學生根據相等的關系分別算出鴨的質量。
。4)小結:在數學里我們把這樣相等的關系叫做等量關系。
4、自主嘗試,表示“等量關系”
(1)出示
(2)這個等量關系,誰能用一句話說清楚。
(3)你能不能用一個式子表示這個等量關系?
(4)小結:鴨的質量×2=鵝的質量
。5)有不同的式子表示嗎?
。6)小結,像這樣的式子叫做等量關系式。
5、數形結合,感悟“等量關系”
。1)出示
(2)請看,這三個人的身高有關系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3)請你表示出妹妹身高與姚明、笑笑身高的關系?
。4)學生自主完成。
(5)交流表示方式:等量關系式、線段圖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笑笑身高
……
。6)對比線段圖和式子,發(fā)現用圖表示更直觀。
。7)展示下面的等量關系,進行交流和討論
6、走進生活,尋找“等量關系”
(1)課后練習
。2)動畫中尋找等量關系
。3)尋找教室里的等量關系
七、板書設計
等量關系
(直觀)
鴨的質量×2=鵝的質量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妹妹身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內容: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目標:
1、教學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過程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fā)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經理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fā)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有牛頓因為看見蘋果落地,進行思考,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偉大的成果。引導學生得出:要注意觀察、思考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問題,并從中探索出一些規(guī)律。
二、教學加法交換律。
1、隨著氣候漸漸轉涼,從下個月開始,同學們都將投入到冬季鍛煉中去了。電腦出示第54頁的例題,這是某個班級進行冬鍛的情況,提問:從這張圖片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幾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電腦出示: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2、你們能馬上口頭列式并口算出結果嗎?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45,追問:還有其他的方法來解決嗎?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完成板書:17+28 =45(人)
為什么這兩個算式的結果一樣?
3、你們能用一個符號把它們連接以來嗎?教師繼續(xù)板書:28+17=17+28
仔細地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在等號的兩邊,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4、你們能夠自己模仿寫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算式,并追問:這樣的算式能寫幾個?
5、我們再仔細的觀察這幾個算式,從中你們有什么發(fā)現?怎樣可以把這個規(guī)律用簡單的方法表示出來?教師巡視,并作相應的輔導,在學生交流后板書出各種表示方法,并追問:你這樣表示,每個符號分別表示什么?
教師說明:在數學上,我們一般用ab來表示兩個加數。
讓學生寫出用ab表示的規(guī)律。
能否給這個規(guī)律起個名字?教師板書后,指名說說加法交換律的含義。
6、教師小結知識點: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則運算中包含了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我們把這些規(guī)律叫做運算律。板書:運算律。教師指著板書指出:我們剛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換律。
小結研究方法:剛才我們在研究加法法交換律的時候,我們是怎樣一步一步開展研究的?引導學生能得出:列式計算——觀察思考——猜測驗證——得出結論。7、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前面兩小題。
三、學習加法結合律。
1、剛才通過解決第一題,我們得到了加法交換律,現在我們再來研究問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們有沒有新的`發(fā)現?
2、你們會自己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想想你為什么這樣列式?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出各種綜合算式。
讓回答的同學說說這么列式是怎么思考的?
下面,我們就來針對這兩個算式開展研究:(28+17)+23 28+(17+23)
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呢?(參與運算的數相同,運算結果一樣;運算順序不同)你們能用什么符號連接?
教師板書: (28+17)+23=28+(17+23)
5、小黑板出示: (42+26)+74Ο42+(26+74)
(32+29)+71Ο32+(29+71)
(27+33)+28Ο27+(32+28)
提問:這三組能否組成等式?有手勢表示。你是怎么知道的?(口算結果驗證)
6、看著黑板上的板書,你們從中有了什么新的發(fā)現?學生同桌交流后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師說明: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和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7、這樣的描述太長又難記,你們從第一個運算律中能得到啟發(fā),用簡便的方法來表示你們的發(fā)現嗎?自己嘗試寫一下。板書:(a+b)+c=a+(b+c)
教師揭示: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第二個運算律——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8、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的后面兩個小題。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第4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是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比一比:38+76+24 38+(76+24)
(88+45)+12 45+(88+12)
要用最快的速度知道四個算式的答案,你認為哪個算式簡單?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第1行。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五、課堂總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內容:教材15頁例4
素質教育目標:
1、使學生借助線段圖能夠理解簡單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會用兩種方法解答這類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靈活解題的能力。
3、滲透數形結合和事物相互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掌握三步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分析并理解三步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1、根據條件補充問題,使之成為一道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1)、請說說解題的思路和相應的算式。
(2)、這道題還可以怎樣解答?
2、教學例4:
出示例題
。1)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借助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
想一想:根據題里的條件,前面的線段圖該怎樣修改?所求問題在線段圖上怎樣表示?
討論題:
。3)比較兩種方法哪種比較簡便。
3、引導概括
解答應用題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樣,而且計算的步驟也不相同。有的三步題可以用兩步來解答。這樣使計算變得比較簡便。所以解題時應該注意選擇合理、簡便的方法進行解答。
4、綜合與應用:(課件)
5、板書
教學內容:教科書例5及第19頁“做一做”,練習五第1、2題。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三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
2.能分步解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ǘ┠芰τ柧汓c
1.培養(yǎng)學生類推能力、分析比較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理解應用題數量關系的能力。
。ㄈ┑掠凉B透點
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系的。
。ㄋ模┟烙凉B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
二、學法引導
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合作學習、討論、試算,感知算理和計算方法。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確定應用題的解題步驟。
四、教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學步驟
。ㄒ唬、鋪墊孕伏
1.練習:(出示口算卡片)
56×2+5678×4—78
168—17×4100—100÷5×3
2.復習題:
讀題,分析解題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四年級栽樹棵數怎樣求?為什么用“56×2”,你們是根據哪句話這樣求的?
學生獨立解答、訂正。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投影片改復習題為例5。(課件演示)
(抓住復習和例5的聯系點,設計了復習題,為學習例5做好鋪墊,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2.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討論:你認為這道題的關鍵句是哪一句?
。ń處熢凇拔迥昙壴缘腵比四年級總數少10棵”下面畫出曲線。)
3,怎樣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數量關系呢?
引導學生畫線段圖。
4.根據線段圖和題意,討論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級栽樹多少棵?必須
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據什么這樣說的?為什么?
啟發(fā)學生:“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能直接求出來嗎?解答這道題,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ㄍㄟ^線段圖,從直觀到抽象,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5,通過交流匯報,確定解題思路,教師板書小標題,再讓學生直接在書中填空,指定一名學生板演。
形成板書:
四年級栽樹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級栽樹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級栽樹158棵。
6.:
引導學生回顧例5的解題過程,解答這類題時應注意什么?
抓住關鍵句理解數量關系,依據關鍵句確定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引導學生觀察:在解題過程中,56這個已知條件用到了幾次?分別是在求什么時候用的?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解答應用題時,有的已知條件不止用一次,具體怎樣用,要根據題目內容確定。
7.反饋練習:教材第19頁“做一做”第1題。
同桌討論,關鍵句是哪一句,再根據題意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確定2—3名學生匯報討論結果。然后再讓學生分步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三)、鞏固發(fā)展1、“做一做”第2、3題。
同桌每人選一題,互相說一下這道題的關鍵句是什么,應該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獨立完成。
2、練習五第1題
先畫圖表示數量關系。
(四)、課堂
回顧本課學習內容,指出這類應用題是三步計算應用題,還是兩步
計算的應用題
板書課題:
進一步明確:解答此類應用題,要抓住關鍵語句,明確數量關系,通過分析關鍵語句確定的數量關系,明確解題步驟。
提示同學:有的已知條件在解題時不止用一次。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五第2題
七、板書設計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一、教學內容
認識折線統(tǒng)計圖。
二、編排特點
第一學段:第二學段:
經歷統(tǒng)計的過程。
單式、復式統(tǒng)計表
條形統(tǒng)計圖(以1代2、5)平均數
1.由條形統(tǒng)計圖引出折線統(tǒng)計圖,突出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
由于學生對條形統(tǒng)計圖比較熟悉,教材由條形統(tǒng)計圖引出折線統(tǒng)計圖,通過對比使學生看到它們的異同點:都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但折線統(tǒng)計圖還能看出數量增減的變化。
2.提供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
這一點是編排內容編排的共同特點,因為統(tǒng)計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教材在編排時都注意提供學生熟悉了解的現實情境作為統(tǒng)計的素材。
學生參觀科技展的人數、身高的變化、月平均氣溫、病人的體溫記錄、旅游消費情況等。
“生活中的數學”欄目中,引入2003年北京市非典疫情的數據,使學生在了解生活常識的同時,充分認識統(tǒng)計的現實意義。
這一單元,我上學期就已經教了,
三、總體感覺:
1、知識條理清晰,學習難度不大,學生掌握較好.
2、與生活聯系緊密,信息量大,學生樂學。
四、溫馨提示:
正確把握教學目標——教參:與前面的教學要求一樣,我們不要求學生會制作完整的折線統(tǒng)計圖,只要能根據數據把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數據就可以了。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嘗試制作,但并不對此作統(tǒng)一要求。
五、課時劃分
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第三課時
第四課時
例1及做一做
例2及練習十九的2、3兩題
練習十九
練習十九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
教學重點:知道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能學會用折線統(tǒng)計圖描述數據,并學會分析折線統(tǒng)計圖。
教學難點:能學會用折線統(tǒng)計圖描述數據,并學會分析折線統(tǒng)計圖。
教學準備:
1、學生調查生活中那里用到折線統(tǒng)計圖。
2、教師準備一周天氣預報的'資料。
3、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你們去過科技活動中心嗎?喜歡去嗎?
到科技活動中心不僅增長了不少科學知識,還鍛煉了自己的實踐能力?,這些同學也喜歡參加科技活動,他們正在參觀科技展!(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
二、教學折線統(tǒng)計圖。
1、師:科技中心的工作人員把1998~2003年某市中小學生參觀科技展人數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課件出示條形統(tǒng)計圖)圖中橫軸、縱軸各表示什么?從圖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同桌一起說一說)
師:條形統(tǒng)計圖通過直條的長短,很形象、直觀地顯示出各年參觀的人數,及哪年人數最多?哪年人數最少?
2、師:某市中小學生參觀科技展人數的統(tǒng)計圖,還可以這樣畫。(課件演示從
條形統(tǒng)計圖變?yōu)檎劬統(tǒng)計圖)圖中橫軸、縱軸同樣各表示什么?(課件橫軸、縱軸閃爍)
這圖怎樣表示各年的人數的?(用點表示數量的多少)
從圖中還能發(fā)現1998~1999年參觀人數有什么變化?
以后各年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圖中怎樣表示參觀人數變化情況的?(線的方向)
我們把這樣的統(tǒng)計圖叫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內容,是繼前幾冊《統(tǒng)計》的內容而編排的,前面學生已經掌握了一點有關折線統(tǒng)計圖的知識,本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學習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制作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學會看懂此種統(tǒng)計圖并學習根據統(tǒng)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tǒng)計的觀念。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鞏固如何判斷直線的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
2、通過練習鞏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重難點: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會判斷直線的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
課前準備:實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圓形紙,長方形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本單元的知識重點
1、直線、線段與射線的特點與讀法
。、平行、垂直的定義及平行線、垂線的畫法
3、角的度量及畫法
二、練一練
1、第一題下圖是北京城區(qū)地圖的一部分,請你找出兩組互相平行、兩組互相垂直的道路(讓學生說說判斷的方法)
2、第二題說一說,在你的學校附近,哪兩條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兩條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讓學生畫個草圖
3、第三題先估計,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數思考,角的邊不夠長,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準確度數,該怎么辦?(把角的一邊延長)
4、第四題
(1)將一張圓形紙對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
A、學生試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發(fā)現,每對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來的一半。
。、攤開折過后的紙,在這張紙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數的角。
小組合作,可畫一畫。
(2)用長方形紙分別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讓學生獨立操作,再全班交流。
三、復習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
練習二第3、4題:先讓學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測。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練習二第5題:
這是一道操作題,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規(guī)律,解決問題。這道題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討論、發(fā)現規(guī)律、解決問題。
2、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通過獨立地觀察找出圖中的直角、銳角、鈍角,然后與同學交流。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教案03-16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1-15
四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02-20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3-02
四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02-20
四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案02-25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精選)05-29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5-27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5-28
數學下冊教案 (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