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涉江采芙蓉》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旅媸切【帋痛蠹艺淼母咧姓Z文《涉江采芙蓉》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涉江采芙蓉》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了解關(guān)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病 感受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
3、 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shù)畫面。
【教學重、難點】
。、 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描摹詩歌畫面;
2、 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yǎng)詩歌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ò鍟扮妿V《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保
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jīng)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 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tǒng)《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xiāng),死生新故之感;蛟⒀裕蝻@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痹u價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 詩歌鑒賞品味
1、 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ㄌ崾荆悍绞绞窃噲D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diào)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辈苫ㄕ哿,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guān)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2、 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藝術(shù)作用?
明確:這是環(huán)境描寫,意在從側(cè)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zhuǎn)、合”,這兩句在結(jié)構(gòu)上是暗轉(zhuǎn)過渡,為表現(xiàn)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zhuǎn)變?yōu)橄旅娴镊鋈讳N魂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fā)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zhuǎn)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fā)展暫時作一結(jié)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fā)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奥坪啤币辉~是寫主人公與環(huán)顧所見“舊鄉(xiāng)”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shù)效果。
6、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四、 問題探究
關(guān)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huán)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tǒng)一)
這首詩寫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給家鄉(xiāng)的妻子。采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里多有表現(xiàn)。它寄托了什么呢?讓我們看看《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并且所送的`花草或為“芙蓉”,或為“奇樹”開的芳香濃郁的花,這又表現(xiàn)了對“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過,花草很快就會枯萎,送花草給遠方的親人是“無理”的想法,當送花草的人一轉(zhuǎn)念間意識到花草無從寄出時,內(nèi)心的痛苦與惆悵可想而知了。
“涉江采芙蓉”這首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一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敘述!败饺亍薄疤m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安芍z遺誰?所思在遠道!边@兩句自問自答,語氣也是較為緩和的,不過“遠道”一詞已為下面的情緒轉(zhuǎn)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說盡!斑
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xiāng)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xiāng)在哪兒?“所思”在哪兒?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墒,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最后兩句也并沒有順接上面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憂傷以終老”了。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消魂!
高中語文《涉江采芙蓉》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積累文學常識;
2.學會朗讀五言詩,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描摹詩歌畫面;
3.理解詩歌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詩歌的藝術(shù)魅力和思想內(nèi)涵。
【教學重點】
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理解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教學難點】
多角度解讀詩歌
【學生分析】
由于教師長期按傳統(tǒng)模式教授詩歌,對內(nèi)容機械講解,原本優(yōu)美精致的詩詞常被講得枯燥乏味,味同嚼蠟,教師變成了生物系講解剖學的學者,賞析詩詞變成了將一首首詩詞“五馬分尸”,原本營造的典雅絕美意境也變得支離破碎。學生對鑒賞詩詞興趣并不高,對詩詞的學習僅停留在翻譯詩句,背誦詩句就完成任務(wù)的認識上。故而教師首要的任務(wù)是激發(fā)他們的熱愛之情,才能進入詩境,鍛煉想象能力,與詩歌發(fā)生共鳴。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詩是一首反映游子羈旅異鄉(xiāng)的游子詩。大意是講,一個人去采蓮,想把美麗的蓮花送給思念的人,結(jié)果因為路太遠沒送出去,想到以后也不能跟她生活在一起,所以很傷感。看起來比較簡單,語言質(zhì)樸無華,沒有多少生僻字和難以理解的難句子,如未璞之玉,藏秀于其中。泛泛而讀,如同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反復咀嚼賞鑒,則回味無窮,始覺甘如飴。故要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激起審美體驗的靈感。
【教學過程】
一、導語(通過多媒體展示豐富多彩的古典游子詩之名句。訓練拓展遷移能力,用類比法鑒賞詩歌)
中國古典詩詞題材多樣,內(nèi)容豐富,其中反映游子羈旅異地他鄉(xiāng),思戀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游子詩”不在少數(shù),宛如詩壇一支奇葩,散發(fā)著別樣的藝術(shù)光彩。下面回憶背誦并簡單賞析以前學過的游子思鄉(xiāng)詩。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寫了詩人因看見明月引發(fā)思鄉(xiāng)之情。又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借蕭瑟悲涼的秋景塑造了一個漂泊異鄉(xiāng)孤苦伶仃寂寞惆悵的詩人形象。
二、朗誦?(師朗誦,學生朗誦。培養(yǎng)朗誦五言詩的基本能力,掃除讀音障礙)
1.先講朗讀方法,注意斷句和朗讀的語氣。斷句:五言詩一般為二三字格式或者二一二字格式。教師示范。不可讀成蘇軾的豪放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那樣大氣磅薄正義凜然。因本詩是游子思親詩,最后一句直接畫龍點睛,寫出“憂傷以終老”,那種相知相愛不能相守的別離之情應該是很凄楚的。故應該怎么讀才能表達這種語氣呢?(緩慢,悠長,低婉,哀傷的語氣)
2.再聽老師朗誦。字音:遺讀wèi?贈與,送給,如遺之千金。
3.再聽學生集體朗誦,自由朗誦。點評。
三、用自己的話簡單復述一下本詩的大致情節(jié)。
明確:一個人去采蓮,想把美麗的蓮花送給思念的人,結(jié)果因為路太遠沒送出去,想到以后也不能跟她生活在一起,所以很傷感。
結(jié)構(gòu)思路:采花——送花——望鄉(xiāng)——思親
四、品析鑒賞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情感。
1.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選擇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起什么樣的作用?
明確:“芙蓉”“蘭澤”“芳草”“江”等意象。描述了涉江采摘芙蓉的美麗優(yōu)雅迷人的情景,營造的是輕松歡快的氛圍?陕(lián)系《荷塘月色》里引用的梁元帝的《采蓮賦》的描寫采蓮的盛況,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jié)。有異曲同工之妙。
“芙蓉”“蘭澤”“芳草”等意象,用環(huán)境描寫側(cè)面烘托詩人情懷的高雅,感情的純潔、美好。
補充說明蓮花的意象:《愛蓮說》(宋)周敦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第三、四句: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主人公表達情感的方式是什么?花送出沒有?想象主人公情緒發(fā)生怎樣的變化?使用了什么樣的藝術(shù)手法?
明確:摘花欲贈送親人。可花沒送出去。由作者自問自答可看出他的情緒悄悄地由歡欣轉(zhuǎn)為失落,為后文的黯然神傷作鋪墊。
用了以樂景襯哀情的.手法。用美好熱鬧歡快的場景來襯托人的凄清心境。王夫之:“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3.第五、六句: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展開想象的翅膀,用文學的語言描述一下畫面的內(nèi)容。?
明確:畫面感鮮明強烈。展開想象的翅膀,我們似乎能看見在美麗的荷花,歡樂的人群背后一個主人公正孤單憂愁地站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xiāng)的方向張望,可是展現(xiàn)在他面前的是山水迢迢路遙遙。
4.第七、八句: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情感:黯然憂傷和兩個彼此相愛之人的真摯深厚的情義。因愛之深,故思之切,故痛之刻骨銘心,故才憂傷以終老。
五、此詩的主要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本詩主要采取了什么表達手法?(歸納能力)
明確:游子思念愛人、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以樂景襯哀情。
心情變化:輕松歡樂——樂極生悲——憂從中來——愁苦綿綿
六、討論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誰?合理想象,創(chuàng)設(shè)情景,談?wù)勛约旱挠^點和依據(jù)。
A.是男主人公。本詩全為實寫,寫他采花送花望鄉(xiāng)思人。
B.是男主人公。但前四句是他想象家鄉(xiāng)的情人在采蓮,并思念他的情景;后四句則是他自己在想心事。故前虛寫,后實寫。
C.是女主人公。前四句是女子在采蓮。后四句是她想象外地的男子正在思念她。
七、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訓練拓展遷移,對比閱讀的能力)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關(guān)于這首詞表達的內(nèi)容,有人認為是“游子思歸鄉(xiāng)”,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答:游子思歸鄉(xiāng):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觸景生情,設(shè)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后兩句游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xiāng)無期,更添愁苦。
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游子;最后兩句寫思婦設(shè)想游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
二者兼有:全詞以游子思歸鄉(xiāng)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八、作業(yè)
背誦詩歌,并將詩歌改寫成一篇優(yōu)美的百余字的散文。(訓練記憶能力,寫作能力)
【高中語文《涉江采芙蓉》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涉江采芙蓉》的教案08-16
高中語文《涉江采芙蓉》優(yōu)秀教案02-17
高一下冊語文《涉江采芙蓉》教案 愛學范文01-22
涉江08-16
《涉江》.示例之二.08-16
涉江·.示例之一.08-16
(三年級上) 五、涉江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