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第六課時教學內(nèi)容:
鴻門宴
教學目標:
1.了解司馬遷與《史記》,了解鴻門宴會的時代背景。
2.了解司馬遷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在其政治、軍 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句式。
教學重難點:
1.分析“項羽”這個主要的人物形象。
2.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句式。
教學方法:
文本研習
教學過程:
一、導語:
請學生欣賞兩首詩
投影:
垓下歌
項 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學生默讀理解。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無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來。蓋世,氣勢高昂,可以壓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馳。
這首楚辭體的詩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才不想承認眼前的現(xiàn)實,他認為這種局面是“時不利兮騅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過錯。而失敗的關(guān)鍵是在歷次戰(zhàn)斗中一往無前的烏騅今天竟不肯率先沖出重圍。他認為烏騅暗示著一切:過去的榮耀、現(xiàn)在的困境和未來的毀滅。最后,他已走投無路,只有對勇敢跟隨在身邊的虞姬哭訴:“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投影:
大風歌
劉 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學生默讀理解。
提示:這首詩是劉邦打敗項羽,統(tǒng)一天下后在平定黥布叛亂回京(長安)途中,轉(zhuǎn)道故鄉(xiāng)沛縣時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歸故里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對今后國防的憂心。第一句指包括劉邦在內(nèi)的'群雄在各地紛紛起義,而最終只有他劉邦威望遠揚天下。
同為交戰(zhàn)雙方,為何勝敗迥異呢?《鴻門宴》可以讓我們窺一斑而知全貌。(板書文題)
二、作者簡介
選一學生回憶初中所學《史記》中的篇目,簡介司馬遷及《史記》,突出有關(guān)常識?蓞⒄照n后知識卡片“司馬遷與《史記》”。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繼父職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辯護,入獄遭宮刑。發(fā)憤著書,歷盡艱辛,著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含本紀12篇、年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本紀記帝王,世家述諸侯,列傳敘人臣,書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史記》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三、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一幅“陳涉起義”的教學圖片
一幅“楚漢相爭”的教學圖片
教師講解: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變,公元前209年爆發(fā)了陳勝、吳廣領(lǐng)導的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作為反秦勢力的傀儡首領(lǐng)。楚懷王召集諸將結(jié)成反秦聯(lián)盟,命主力軍劉邦、項羽兵分南北兩路,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guān)中者王之”。劉邦率先入關(guān)破咸陽,退駐霸上。后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要同劉邦開戰(zhàn)。前206年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了一個藏有殺機的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
四、放錄音,使學生準確認讀
學生聽錄音一遍。
教師強調(diào)一些字的讀音。
投影:
生字:
饗(xiǎnɡ) 卮(zhī) 俎(zǔ) 玦(ué) 瞋(chēn) 杓(shá) 戮(lù) 鯫(zōu) 跽(ì) 彘(zhì) 啖(dàn) 眥(zì)
異讀字:沛公欲王關(guān)中(5
語文教案 篇2
師: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叫——(生讀題)《驚弓之鳥》
這“驚”——(生接)是害怕。對!這“弓”(生自由答)是弓箭、弓弦的意思。這“之”在這里是“的”的意思。
師:那么:“驚弓之鳥”的意思是——
生:害怕弓弦聲的鳥。
生:被弓弦聲吁怕了的鳥。
(在審題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體會字詞的含義,理解課題的意思)
師:同學已預(yù)習課文的生字,讀讀——(卡片認瀆)
悲慘can愈合yu 什么意思?(生答:傷好了!)
魏國嘣beng 注意后鼻音
孤單失群,失,什么意思?
生:離開,孤零零的,離開了大家。
師:示“更贏”。(讀lei)
生:我記住”贏”是“亡、口、月、羊、凡”組成。
師:挺好。我們接著自己學。聽清要求——
生:一邊讀,一邊標上自然段的序號,在重要的值得研究的詞句下做上“~~~~”在不理解的有疑問的詞句下做上“——?”(板書,1.、2.~~~、——?)
這些都叫“讀書記號”,其實,不少同學平時也已經(jīng)在用了,是嗎?好,我們開始自學。
生:(自學,做讀書記號)
師:(巡查,邊查邊交流)幾個自然段?
生:八個!
師:我看到不少“~~~~”,很少看到“——”?沒有疑問!
生:我有疑問的!(指書)我覺得這樣寫不妥當!
生:我也有疑問的……
師:不錯,能發(fā)現(xiàn)疑問的孩子就在鉆研課文了2現(xiàn)在,我們就以第一句為例,談?wù)勀阊芯苛四膫詞?
生:我在“射箭能手”下面打上“~~~~~”。
生:(自由接話)我也是的,我也是的!
師:那么,有沒有不理解的詞,打上“?”的
生:(靜場)
師:建議你們再仔細讀讀,看看有不明白的詞語嗎?
生:(再接,仍表示沒有疑問)
師:那么,老師請教大家古時候的魏國是現(xiàn)在的什么地方嗎?
生:(搖頭)不知道。
師:有知道嗎?(眾都說不知道)那么,怎么不打上“?”呢?(生笑,并問,什么地方?)
師:古時候的魏國是現(xiàn)在山西一帶。以后,可要認真讀呀!好,我們接著往下研究”
(以一個學生可能疏忽的詞作例子,不僅讓學生學會用讀書記號,而且促進形成認真鉆研課文的習慣)
師:剛才你們打“~~~”的是哪個詞?(生齊答,射箭能手)
師:第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話說明更贏是個“射箭能手”?讀一讀,用~~~表示。
生:(讀,并做“~~~”記號)
師:請讀:
生:“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
生:(舉手說)x x把“更贏指著大雁對魏王說!币泊蛏稀艺J為沒有必要吧?
師:你們認為呢?
生:(自由答)不該劃!應(yīng)準確i
師:對,我同意。應(yīng)準確。誰來讀讀這句話,我想該讀出更贏的.氣魄是嗎?
生:我來試試:“大王!……”
師:怎么樣?
生:還可以,但不是更贏,還是他自己!
師:我來試試?(范讀)
生:(評價)很不錯!
師:謝謝。你們再試試。(生練)
(x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孩子一起學習、交流,抓時契機進行引導,促進孩子提高。)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剛才我們讀的哪句話中,有一個詞是用錯的!
生:(紛紛接上說)對啊,是“射!”
師:是。〔挥眉趺纯梢哉f是“射”?我們給他改!
生:(眾)改成“驚”改成“嚇”。
師:那么拿起筆——(生紛紛拿筆欲改)
師:真改?是課文的錯誤?(一生悟,大du‘‘沒錯!是故意這樣寫的!”——不少人響應(yīng)!)
師:好,我們別爭,以理服人,改,要有理由,不改,也要有理由,請先討論討論。(生立即進入自由議論、熱烈)
生a:不改!作者用“射”,自有他的道理,讀下去自然會明白。
生b:不用改!這不是錯誤,而是有意這樣安排的。
生c:不改!這是讓我們帶著問題讀,越讀,越有味道。
師:大家說得有道理,作者這么寫,激起我們讀者的興趣,吸引我們往下學!
繼續(xù)學!請找一找,課文中哪一個字置大雁于死地?
注意!把讓大雁送命的字圈出來!(x設(shè)置一個“研究點”貼近學生最近發(fā)展的研究點,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讓全體參與、全體投入。)
生:(紛紛將團好的課本遞給老師看。)對嗎?是嗎?
師:(巡視,批改,給學生以肯定與否定的表示,對團錯的學生示意再想想!)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學習對比和引用數(shù)據(jù)的方法;
4.培養(yǎng)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設(shè)計:
1.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充分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課前預(yù)習,提出并整理發(fā)現(xiàn)的問題;動手查找資料;帶著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4.結(jié)合研討與練習:
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拓展思維,暢想表達。
教學內(nèi)容設(shè)計:
一、課前預(yù)習
1.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
2.完成讀──讀,寫──寫。
3.查找并搜集有關(guān)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資料。
4.在閱讀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將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整理到學習筆記上。
二、課堂教學內(nèi)容
第一板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1.導人
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nèi)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huán)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2.展示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圖片。
圖片1:西北地區(qū)地圖,指導學生查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圖片2:茫茫大戈壁龜裂大地
圖片3:青海湖月牙泉。
3.再讀課文,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問題的答案。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里。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以后,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馬上惡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wèi)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第二板塊: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1.找一位學生讀課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訓練復(fù)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體數(shù)據(jù),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xù),呼吁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tài)惡化。引導學生把數(shù)據(jù)整理出來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討論
討論后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4.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5.學生齊讀。
第三板塊:學習作比較的方法
1.組織學生討論:
(1)作者采用這種對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課文中還有類似的對比嗎?請找出來。
2.教師小結(jié)第-2題。
(1)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xiàn)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2)明確擬人的修辭手法。
(3)強烈的對比效果。
(4)再次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第四板塊:世紀老人的述說
1.展示108歲高齡的羅布老人熱合曼的圖片。
2.暢想表達:如果我是世紀老人,我該如何講述羅布泊的百年滄桑?
提示: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fā)現(xiàn)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diào)。)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lOO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山水。展開聯(lián)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yǎng)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三、課后拓展學習
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瀕臨干涸的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xù)。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tài)的惡化。
語文教案 篇4
《珍珠鳥》聽過不少次,印象較深的有兩節(jié)課,一節(jié)是4號在夫子廟小學陸華山老師上的,之所以印象深,是因為更像常態(tài)課,就是我們需要的那一種。另一節(jié)是竇桂梅老師的,在東南大學禮堂,第一課時后,我們以為結(jié)束了,想不到又用了一節(jié)課,就挖“信賴”!有些想不到,語文課需要“挖”嗎?開學第一課《難忘師恩》結(jié)束后,我對“挖”有了進一步認識。
片段一
師:“娓娓動聽”是什么意思?
生:是很有趣,很動聽。
師:你能把這個故事說一遍嗎,可以看著書,也可以不看書。
生:(看書朗讀)大家聽得不太認真。
生:(沒有看書)但也說不上有趣。
師:(把故事說一遍,學生聽得很入神)
田教師說的故事,像我們?nèi)齻人中的誰?
生:(齊聲)老師。
師:你怎么知道?
生:因為課文中有“娓娓動聽”這個詞。
對于詞語的理解有查閱資料或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我傾向于后者,但是更重要的應(yīng)該是運用,因此,理解的層次的不僅僅是知道其意思,還應(yīng)該知道什么情況下怎么運用,“娓娓動聽”本來學生說出意思也就可以,但結(jié)合故事加深理解、感受,既讓學生加深了對故事內(nèi)容的了解,對“娓娓動聽”的理解層次也更加深刻。
判斷二:
課后思考題“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談?wù)剬@句話的理解”,這樣問題比較模糊,對于小學生有較大難度,記得兩年前上這節(jié)課時,只是就問題答問題,效果也不好,于是我將這個問題化解。
師:為什么說在作者的心中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生1:因為作者是一位作家。
生2:因為田老師的文筆很好。
生3:因為田老師每一則故事都十分吸引人。
師:“文學的種子”是什么?(沉默片刻)
生1:可能是成百上千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生2:可能是老師說過的令作者記憶深刻的一句話。
生3:可能是田老師寫過的文章。
生4:可能是田老師幫作者修改過的一篇作文……
這么一挖,對于這個難題進行分解突破,對田老師人物的認識進一步加深。
片段3:
還是這句話:“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師:四十年后作者再次遇到田老師,此時作者已不是那個不滿6周歲的孩童,而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然而他卻恭恭敬敬的向他行禮,并和田老師談往事,想像一下,他們會談些什么?
生1:也許會談田老師曾經(jīng)講過的一個故事,對他的影響很大。
生2也許會談到老師的某一堂課令他記憶深刻。
生3:也許田師會說作者很有出息,而作者會告訴田老師,他之所以會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教師那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生4:也許作者會讓老師再講一個故事給他聽一聽。
……
這個問題是對教材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目地是啟發(fā)學生想象,通過想象作者對恩師之間的對話,加深對“師恩”與“難忘”的感受。
語文課不是讓學生將自己已經(jīng)知道的東西在課堂上用自己的語言出來,那樣只能是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自信心,語文課要幫助學生學習那些有困難、不會的且又必須要掌握的東西,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語文的能力。所以在語文課上教師還得依據(jù)教學目標,有意識地挖一挖,帶領(lǐng)學生鉆一鉆,論一論,這樣的語文學習才會更加有效。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觀察插圖,按照一定順序說說圖上景物。
2、在圖上添上幾種動物,或者畫,或者貼。
3、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上色。
4、讀懂例文,了解寫一種動物的基本要求。
教學重難點:
通過分析品位,明確寫景物要有順序,要抓住特點。
教學準備:課文教學演示文稿。學生的自畫像。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讀例文,明確學習目標,完成自作初稿。
一、導入
小朋友,今天老師跟你們一起來作畫、說話和寫作,高興嗎?
二、觀察插圖練說
1.說說圖上都有些什么。(學生自由練說)
(1)指名說。
(2)評議:我們可以按照從遠到近或者由近到遠的順序來說。
2.想象作畫,補畫小動物。
(1)你們覺得這幅圖上還少了點什么?你把耳朵貼上去聽一聽,除了風吹樹梢的沙沙聲,小河里淙淙的流水聲,再沒有其他聲音了,一切都是靜謐的,安靜得有點寂寞。小朋友,拿起我們的畫筆,再畫點什么呢?(小動物)
(2)學生自由作畫。
(3)學生用幾句話介紹自己所畫的動物。
3.學習例文,學說話
(1)學生自由朗讀例文。
有位小朋友簡單地寫了天空、樹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寫了他畫在河里的小魚。他是怎樣寫小魚的,請小朋友讀一讀。
(2)學生自由朗讀例文。讀完后,讓學生說說例文中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可愛,為什么。
①小組討論。②指名大組交流。
(3)教師朗讀三段寫小動物的精彩片段。
模仿練說,要求學著例文,可以把小動物當做人來寫,抓住小動物的特點,把它們寫得很生動、很有趣,讓人聽了覺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氣。
、僬f給同桌聽。②指名說。
4.我的十分鐘
給畫面填色,練習說話。
(1)我們已經(jīng)把把自己畫的小動物介紹給大家了,如果我們要把這幅圖的景色寫下來,是不是僅寫一下小動物就夠了呢?
我們還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草呀、樹呀、花兒呀簡單地寫一寫。不過沒有顏色,太單調(diào)了,我們來幫它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學生自由填色。
(2)展出填好色的畫。
(3)學生自由練說。
5.出示好詞語花籃,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繽紛點綴
生機勃勃一碧如洗生機盎然漣漪
一陣微風吹來,樹葉沙沙地低語,像是大樹媽媽給小鳥唱的搖籃曲。
白云悠悠,不時地和小鳥說著甜蜜的話兒,多美呀!
路邊的小花漲紅著臉,害羞地躲在葉子中間,綠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著搖擺舞,
有趣極了!
6.學生有選擇地引用上面的詞語和句子,或者模仿,再進行說話練習。
三、練習寫作。
1.討論討論怎樣寫。(從順序、主次、語言三個方面進行小結(jié)。)
2.學生寫草稿。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生繼續(xù)習作;2、作后指導評改;3、工整謄抄。
教學過程:
一、學生繼續(xù)習作,教師巡視。
(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習作,解疑釋惑。無特殊情況,盡量不打斷習作思路,
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作習慣,一氣呵成地真實表達)。
二、作后評議,完善提高
1、大聲朗讀,昌其氣,明不足,自主修改。
(投影)修改什么……
△有無錯別字?△景物描寫的順序是否恰當?
△景物有沒有色彩、聲音?△小動物們在快樂地活動嗎?
我的十分鐘
2、同桌互讀、互改,推薦佳作。
3、“小荷尖尖”——佳作欣賞,評議。
4、“現(xiàn)場直播”——選擇一兩篇中等習作,生讀師訓,師生現(xiàn)場共改。
5、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為自己的習作起個名字,匯報、評議。
(投影)“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現(xiàn)代作家 趙樹理。
三、工整謄抄,及時鼓勵。
板書設(shè)計:
發(fā)現(xiàn)
1、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是什么樣子的?
3、想到了什么?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并梳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
能力目標:加強誦讀,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誦讀語感;培養(yǎng)學生能夠從歷史和現(xiàn)實相結(jié)合的角度,運用歷史資料,提出中心論點的寫作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正確的歷史觀和獨立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1.加強誦讀,學習本文鋪陳渲染、氣勢酣暢的語言特點,注意在誦讀中積累語感。
2.討論秦王朝興衰的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了解作者借古諷今的寫作意圖。
教學難點
作者對秦王朝迅速滅亡原因的分析及其反對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張。
教法學法
1.教法:講授法 課堂討論法 練習法
2.學法:朗讀法 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安排
第一課時:通過預(yù)習指導,使學生借助課文的注釋、工具書和參考資料了解時代背景、作者簡況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分析課文結(jié)構(gòu)。
第二課時:講授課文,領(lǐng)悟?qū)懽饕鈭D,了解作者政治主張的進步性與歷史局限性。
教學準備
朗讀課文,借助課文的注釋、工具書和參考資料進行翻譯,課上組織競賽;
搜集了解時代背景、作者簡況,識記文學常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一部戰(zhàn)國史簡直就是一部戰(zhàn)爭史。幾千年以來,“弱肉強食”在自然界似乎是一條法則,但在人類社會,這條法則常常被打破。兩千多年前,當秦始皇做著千秋萬代掌權(quán)的美夢的時候,一群疲憊的農(nóng)民“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輕而易舉地攻破秦國“金城千里”,導致強大的秦王朝“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漢的政治家、文學家賈誼闡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過秦論》!斑^秦”就是“指出秦的過錯”,那秦之過是什么呢?讓我們來共同探討。
(時代背景、作者簡況可以請學生在課前預(yù)習時準備好,上課時相互交流,教師出示課件補充)
二、整體感知
(一)播放課文朗誦,注意文中一些字的讀音:
腴(yú)軫(zhěn)鏃(zú)萬乘之勢(shèng)
恬(tián)比權(quán)量力(liàng)藩(fān)孝公既沒(mò)
笞(chī)召滑(shào)俯首系頸(xì)踐華為城(huà)
勁弩(jìng)不及中人(zhōng) 墨翟(dí)躡足行伍(háng)
牖(yǒu)甕(wèng)朝同列(cháo) 將數(shù)百之眾(jiàng)
度長絜大(duó) 一夫作難(nàn)
(二)讀全文后回答,這篇史論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如何理解這句話?
明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句話是對秦王朝所犯過失的總結(jié),秦王朝“仁義不施”,結(jié)果導致亡國。
(三)默讀,分組討論:從全文看,“攻守之勢異也”,“攻”“守”的不同形勢在課文中的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
明確:“攻之勢”體現(xiàn)在第①段到第③段,崛起──強大──鼎盛。“守之勢”體現(xiàn)在第③段、第④段,由統(tǒng)一天下到覆滅。
(四)請各小組討論文章結(jié)構(gòu),用列表的形式劃分并展示。
明確:
三、翻譯課文
(一)翻譯競賽:請各小組代表口譯課文,翻譯不準確的地方,請本小組成員及時糾正補充,看哪一組翻譯得更準確、通暢、優(yōu)美生動。
(二)指導要點:
好的譯文標準是“信”、“達”、“雅”,即準確、通暢、優(yōu)美生動。高考中要求“讀懂文言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并有一定的翻譯題,因此,我們在平時就要做到譯文的“信、達、雅”。一般在翻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文言文中的每個實詞、虛詞的意義是什么,譯文中有沒有譯錯的詞語或遺漏的詞語。
2.譯文是否合乎情理,是否和上下文矛盾,人們是否能看明白,是否合乎今人的語法習慣。
3.是否保持了原文的基本風格,各種修辭格的處理是否得當。
四、小結(jié)
學習古文要注重積累。從實詞、虛詞的用法到各種句式,整理歸納,不斷積累,才能提高翻譯水平,增強理解能力。
五、作業(yè)
整理歸納全文文言語法現(xiàn)象,包括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
第二課時
研習新課
分成小組,進行討論,采用競賽法回答問題,看哪個小組回答的又快又準確。
(一)“過秦”,即言秦之過。作者以秦的興亡史實為基本依據(jù),采用對比方法,層層推進,水到渠成地指出導致秦亡的過失,這充分體現(xiàn)在第⑤ 段議論中。請學生朗讀第⑤段,思考以下問題:
1.將段中涉及到的秦國、秦朝、九國(山東之國)、陳涉四種力量用數(shù)學符號“〈”連結(jié)排列起來。
2.“秦人開關(guān)延敵……而天下諸侯已困矣”,這是秦國的實力與九國之師相比,從本段中找出其余三項對比的句子。
3.說明作者是如何在對比分析中歸納出結(jié)論的。
點撥:作者議論秦的過失,首先肯定地理條件沒有變,接著采用多項對比的論證方法,層層推進。最詳細的是陳涉與九國的對比,從各個角度對比,極言陳涉弱小;其次是秦國與統(tǒng)一天下的秦朝相比,強調(diào)秦朝的強大。九國與秦的對比包含在上面第二個對比中,不夠明顯,但從課文第2 段“秦人開關(guān)延敵”等句中已經(jīng)明確。不能忘記陳涉與秦朝的對比。對比得出的結(jié)論是自然而然的,既告訴我們秦亡的原因,也點明了課題“秦之過”。當然,“秦之過”主要是“仁義不施”而非“攻守之勢異也”。這一段議論是全文的重點,需要反復(fù)朗讀與全面理解。抓住對比即抓住了重點綱目。
(二)“攻守之勢異也”,是對文章①-④段秦興亡史實的概括議論, 先從第⑤段中分別找出一句話概括“攻”與“守”的史實,然后讀①-④段, 說說哪些段寫“攻勢”,哪些段寫“守勢”。從各段中找一句表明“興”或“亡”史實的句子。
點撥:“攻”是以雍州之地為本,依靠權(quán)謀武力,擴張土地,奪取天下,吞并六國;“守”是以整個天下為本,采取種種措施鞏固政權(quán), 保住秦王朝的帝位。秦從諸侯變成了天子, 守的力量比攻的力量更強大,結(jié)果卻走向反面,更令人深思。第③段第一層的七字排偶句, 寫的正是秦始皇攻取天下、統(tǒng)一六國的巔峰!芭d”指秦國強大起來,不能用表達措施的句子來表明,而要選擇能夠表現(xiàn)一個階段強大的句子。
3.秦的過失主要是“仁義不施”,請從課文中找出秦“仁義不施”的語句并加以解釋, 說說秦的過失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明確:
(1)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2) 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
(3) 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4) 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5) 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
(6)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秦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依靠武力,致使六國慘敗,“伏尸百萬, 流血漂櫓”,已經(jīng)蘊藏著導致失敗的尖銳矛盾。秦統(tǒng)一天下,攻守之勢轉(zhuǎn)化以后,不但不施仁義,反而變本加厲,用嚴酷的刑罰奴役百姓,迅速導致大規(guī)模起義,致使帝王之業(yè)土崩瓦解。這一史實充分顯示出民心向背對治國的重要性。賈誼采用鋪張渲染的手法言秦之過,是借秦作鑒,猛敲警鐘,勸諫西漢統(tǒng)治者施仁政。
點撥:“仁義不施”,換種說法是“施行暴政”,這在秦攻取天下中也必然有所表現(xiàn), 在固守天下中表現(xiàn)得尤為厲害。主要體現(xiàn)在治國措施中。
小結(jié)
《過秦論》是史論,文章總論了秦的興起、滅亡及其原因,鮮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逼淠康氖翘峁┙o漢文帝作為改革政治的借鑒。文章氣勢磅礴,筆力雄渾。大量運用對比、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秦興秦亡波瀾起伏,那力透紙背的說理,那援引史實的分析,那酣暢淋漓的鋪張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布置作業(yè)
(一)進一步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敘多于議、理寓事中的特點。
(二)細讀文章,找出自己認為寫的最好的地方,如語言、寫作特點、表達特色等,在班內(nèi)交流。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觀潮》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