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成人免费视频,国产一级a作爱视频免费观9看,色五月丁香亚洲,亚洲欧美性爱在线视频,1000部黄片免费观看一区,国产亚洲性生活视频播放,三级黄色在线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

時間:2023-11-14 07:06:27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薦]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薦]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1

  學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繩子,新的鉛筆一支,較長的紙條,一角的硬幣。

  教學過程:

  一.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情景設置,用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估計和測量

  2.提出測量中的矛盾問題

  (1)在剛才的實際測量當中,有的同學說數(shù)學書有5顆別針那么長,有的同學說數(shù)學書有4個三角形那么長,有的同學說數(shù)學書有2把小刀那么長。

  師:為什么我們都是測量的同一邊量出的結果不一樣呢?

 。2)實際生活中人們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長度單位測量,這會帶來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們需要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你知道有那些嗎?

  3.揭示課題,介紹測量的工具

 。1)我們要測量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請同學們拿出直尺,觀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數(shù)字、厘米)觀察這把直尺,它的每兩個刻度之間是多長?(1厘米,也就是說直尺以1厘米為單位。)

 。2)今天我們來學習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厘米”做單位。

 。3)板書課題。

  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1.介紹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用直尺上表示出來。

  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把1厘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2)請你刻度尺和圖釘?shù)拈L比一比,圖釘?shù)?長大約是1厘米;

 。3)請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3.觀察自己的刻度尺:

  三.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方法

  1.學生小組動手測量紙條長度

 。1)這有一張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2)小組匯報:你們是怎么測量的?

  2.統(tǒng)一測量的方法

  3.實際測量物體的長

 。1)測量同桌準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厘米?量的結果寫在紙條上,同桌檢查。

 。2)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厘米?淳毩曇坏1題中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長度呢?利用三角板來卡一卡的量。

  四.鞏固反饋

  五.發(fā)展練習

  1.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花生的長度和1角硬幣的長度。

  2.討論交流,想辦法?梢杂泻芏喾椒。

  六.全課小結

  今天學了什么?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2.在認識長度單位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動手操作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統(tǒng)一長度單位,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課件,刻度尺,5厘米長的紙條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選出身高不同的兩名同學來到講臺前,讓同學們觀察誰高、誰矮。

  師:高多少?矮多少?比畫一下。你們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學情預設】有的學生可能用手比畫高多少或矮多少,也有的學生能說出具體高幾厘米或矮幾厘米,只要學生說的在合理范圍內就行。

  師:“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的身高,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

  二、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認識古代人們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師:在古時候,想知道物體的長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來看看古代人們是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的。(課件出示教科書P2例1的情境圖)

  師:觀察這些情境圖,同學們能說一說圖中的人們是如何測量物體長度的嗎? 學生自由發(fā)言。

  【學情預設】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量石頭的寬度,用拃量布的長度,用腳長量竹竿的長度。

  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1拃、1腳長等都能用來測量物體的長度。

  2.用身體上的.“尺子”測量。

  師:現(xiàn)在我們就用拃作單位量一量課桌的長度。 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師:課桌的長是幾拃?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量出有4拃、5拃。

  師:老師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么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學情預設】讓學生自由表達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1拃的長度不同,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結果也就不同了。

  師: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學情預設】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測量。

  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自然不一致。這就需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板書:長度單位)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例1情境圖中的素材,簡單地介紹了長度單位產(chǎn)生的過程,又自然引出了操作活動,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充分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三、整體感知,認識厘米

  1.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師: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逐步統(tǒng)一了長度單位,用一定的長度單位度量。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們自己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呢?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shù)字。

  師: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們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shù)字都對著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shù)字是0,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出示課件)

  師:有的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同學的尺子上是“厘米”兩個字,其實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個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以自主觀察為主,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基礎上教師適時予以全面、準確的概括,是探究式與接受式學習方式的有效結合。

  2.認識1厘米。

  (1)認識尺子上的1厘米。 師:(出示課件)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里開始。從刻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教學筆記

  【教學提示】

  例1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并使學生初步體會測量就是用“單位”量。

  【教學提示】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是用厘米進行測量的基礎。應注意通過觀察、比畫、比較、測量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為進行估測和實測打好基礎。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3

  教學導航

  教學內容

  教材第5~6頁例6、例7及相應的“做一做”和第9頁練習一第6~7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和量線段。用刻度尺畫線段。

  教學難點

  掌握線段的特征,會分辨線段。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英勇的消防員叔叔在搶救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時都是爭分奪秒、刻不容緩的,每次接到任務時,他們?yōu)槭裁炊际菑母吒叩蔫F管上滑下來而不是走樓梯呢?

 。ㄉ阂驗閺蔫F管上滑下來比走樓梯快。)

  師:為什么從鐵管滑下來比走樓梯快呢?

  (學生可能回答:鐵管很直或樓梯要拐很多彎等。)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例有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ò鍟n題:認識線段)

  二、探究新知

  1.感知線段的特征。(教學例6)

  (1)看看線段有什么特點。

 、俳處煄ьI學生觀察桌面上的一根細線。小組討論、交流。

 、诮處熞龑〗Y:直的,有兩個端點。

  教師補充:線段的兩端是線段的兩個端點。(板書:直直的,有兩個端點。)

  (2)課件出示教材第5頁“做一做”第1題。

  師:找一找哪些是線段,哪些不是線段?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訂正。引導學生回顧線段的特征,并指出無論怎么擺放,只要是直直的,并且有兩個端點,那么它就是線段。

  2.尋找身邊的線段。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什么是線段了,你還能在教室里找到線段嗎?

 。▽W生可能回答:數(shù)學書的邊、黑板的邊或門、窗的邊等都是線段。)

  師:剛才同學們從生活中的物體中找到了線段,那么你們能不能從我們學過的幾何圖形中找到線段呢?

  教師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生說出這幾個圖形中的線段。

  3.量線段的長。

  線段有兩個端點,長度固定,所以線段的長度是可以測量出來的。

  (板書:可以量出長度。)

  師: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那怎樣測量線段的'長度呢?(測量線段的長度和測量物體的長度一樣,要把尺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或幾米。)

  請同學們先估計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再測量出來。教師巡視指導。完成教材第5頁“做一做”第2題。

  4.畫線段。(教學例7)

 。1)嘗試:讓學生分組嘗試畫線段,畫完后在小組內展示,并和學生一起及時進行評價。

  (2)討論:畫一條指定長度的線段(3厘米)應注意什么?

  步驟:右手拿鉛筆,把筆尖從0刻度開始畫,左手按著尺子不動,筆尖沿著尺子的邊一直畫到刻度3,并標上兩個端點。

 。3)演示:課件演示畫法:左手按住尺子,右手拿著筆,從0刻度開始畫,畫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并標上兩個端點。

 。4)反饋: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再讓小組的同學互相檢查,評一評。

  三、鞏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第2題。

  2、師:現(xiàn)在你們明白消防員叔叔為什么接到任務后馬上從鐵管滑下來,而不走樓梯了嗎?

 。ㄉF管是直直的,樓梯是彎彎曲曲的,直直的路線近一些。)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馬上要結束了,讓我們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五、作業(yè)設計

  1、課堂作業(yè)

  完成教材第9頁練習一第6、7題。

  2、課后作業(yè)。

  敬請選用《智慧花朵》相關習題。

  六、教學板書

  認識線段

  教后反思

  線段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既抽象又實際。因此在教學時應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等多種實踐形式,直觀感受線段的特點,從而逐步建立線段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從實踐中得出概念,也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4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體會類比思想。

  2。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重點:

  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具準備:

  彩色紙條。

  學具準備:

  彩色紙條。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仔細觀察,圖中有哪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讓學生說一說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同桌之間,找一找,說一說。

  說說一共指的是誰和誰一共。

  求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數(shù)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數(shù)。

  2。解決問題

  可借助線段圖來理解題意。

  學生列式。

  四、鞏固練習

  兩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蟲?

  學生獨立找解題所需要信息,并試著解答。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5

  教學目的:

  1、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會恰當?shù)倪x擇長度單位

  3、會比較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一千米有多長?生活中有那些距離是千米?

 。、走1千米大約要多少時間?跑了?

 。、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二、新課

 。、教學例3

  問:大家知道三峽嗎?我們的`三峽大壩呀,全長2300米,他長嗎?

  我們北碚有一條高速公路叫什么?誰知道?

  其中有一條隧道,長6公里

  你門說,大壩和隧道誰長?

  學生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后匯報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換成米,還可以把米換成千米

  2、練習

 。1)對口令,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室長8()公路長800()飛機飛行高度8000()火車每小時開60()

  (2)說說大約幾千米

  引導學估計

  1675千米大約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學生看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

  三、作業(yè)

  練習十二1-4

  2題,學生看題目要求和圖,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后在做

  學生獨立作業(yè)

  四、課后記

  第3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79頁例4,80頁課堂活動,81-82頁練習十二5-9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體會毫米的實際長度

  2、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3、會選擇正確的單位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千米有多長,生活中的1千米呢?

 。病⑶缀兔子惺裁搓P系?

  3、3657米大約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課

 。薄⒔虒W例4

  學生拿出直尺,請觀察,直尺上長度單位都有哪些?

  學生逐漸觀察得出許多小格,這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說是1mm,學生讀

  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幾份?

  學生觀察數(shù)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學生讀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

 。、感知1毫米

  請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學生自己比劃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體嗎?

  拿出2分硬幣,量一量有多厚,大約是毫米

  還有嗎?

  學生在量

  3、整理長度單位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們從大到小排一排嗎?

  教師板書: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鄰兩個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三、練習

  1、80頁1

  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80頁2、3

  學生測量

 。、完成81頁5-9

  四、課后記

  五、時分秒

 。、能認識,寫鐘表的具體時刻

 。、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能進行時分面的簡單換算

 。、能計算經(jīng)過時間,知道珍惜時間,會合理安排時間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3頁“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教材分析】

  知識解讀:測量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罢J識厘米”是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是今后學習其它長度單位和有關測量問題的基礎。本節(jié)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長度單位,教材以古代人們用身體尺為測量工具,測量課桌的長度得到不同的結果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接著,教材介紹學生比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為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逐步讓學生形成對厘米的長度表象。這樣的安排意在讓學生主動參與,并通過動手實踐體會測量的方法,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知識,增強了學生的空間概念和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學情解讀:學生在一年級的學習中認識了比較物體的長、短,本節(jié)課是他們第一次正式接觸長度單位“厘米”。在此之前,學生對長度單位及測量知識的了解均來自生活中一些瑣碎的、不系統(tǒng)的經(jīng)驗。對什么是長度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1厘米有所長都缺乏準確的認識。

  目標解讀:

  1、創(chuàng)設情境,從中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在觀察、比較、估計、測量等活動中,實際感知1厘米有多長,通過具體方法,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3、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測量長度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在觀察、比較、估計、測量等活動中,實際感知1厘米有多長,通過具體方法,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2、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測量長度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

  【教學預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沖突

  〖教學預設〗

  1、師談話引入,課件播放故事。

  2、引導思考:為什么同樣是5步,熊二卻找不到蜂蜜呢?

  3、引出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思考〗

  以有趣的故事為素材,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有聲有色的故事講述,提出“這是為什么呢?”的問題,引發(fā)認知沖突,充分體會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激發(fā)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濃厚的興趣,自然地進入到對新知的探究中。

  二、借助直觀、建立1厘米的概念

  〖教學預設〗

  1、借助模型、建立表象

  師出示1厘米的學具,感受厘米是測量比較短物體的長度單位。

 。1)記憶1厘米的長度

  (2)找生活中的1厘米

  2、認識幾厘米

  理解: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

  〖設計思考〗

  認識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標準的1厘米小棒,同桌競猜記憶1厘米、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認識幾厘米等活動,積累學生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讓學生經(jīng)歷“充分感知--豐富表象--領悟內涵”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的長度觀念,理解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的概念,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自制直尺,認識幾厘米

  〖教學預設〗

  1、同桌合作、制作直尺

  2、拿出直尺,與自制尺子作比較。

 。1)認識尺子上的元素:刻度、數(shù)字、單位(厘米cm)

 。2)在直尺上認識1厘米

  3、明確不同尺子的`1cm的長度一樣。

  4、認識尺子上的幾厘米

  〖設計思考〗

  引導學生經(jīng)歷“造”尺子的過程,讓學生在測量、操作的過程中體驗測量的本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

  四、實踐運用、學會測量

  〖教學預設〗

  1、探究測量方法

  思考:你能用直尺量出這張名片的長邊是幾厘米嗎?

  (1)操作、交流

 。2)呈現(xiàn)各種量法,比較量法的優(yōu)劣。

 。3)小結正確的測量方法,理解從0刻度線開始測量的好處。

  2、測量身體上的數(shù)據(jù)

  師:測量自己手掌的寬度、拇指的長度、一拃的長度等

  (1)學生選一個部位進行測量。

  (2)填寫測量記錄單

 。3)交流測量方法

  〖設計思考〗

  在測量長度過程中,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測量,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并通過交流,比較,辨析、評判,逐步完善測量的方法。在學生積累了實際測量的經(jīng)驗后,將學生的認識延伸到“身體”這把尺子上,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開放性的活動中得到培養(yǎng)。

  五、全課總結。

  六、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cm)

  尺子:刻度線、數(shù)字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推測、比較,學會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2、鞏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長度單位表象,培養(yǎng)學生估測物體長度的意識。

  3、感受測量物體長度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建立長度觀念的意義。

  教學重點:會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在明確長度單位過程中學會思考,比較。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尺(厘米尺)、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互動對話,明確目標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后,請他們依次用手比劃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1米等長度。

  師:大家都認識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們會用這兩位朋友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問題

  (1)課件出示旗桿,讓學生猜一猜它有多高。

  (2)提出問題: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呢?為什么?

  2、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學生思考,自主解決問題。

  三、展示交流

  1、小組內交流

  組內交流各自的答案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全班交流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交流。

  3、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樣的,以后大家在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時要多思考多比較。

  由于學生目前只學習了“米”和“厘米”兩個長度單位,很容易作出不是13厘米,就是13米的推斷。全班交流時,要避免這種非此即彼的簡單推斷,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

  得出結論: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米。(板書)

  4、反思回顧

  教師出示一支粉筆,告訴學生,一支粉筆的長度約是10厘米,2支粉筆疊起來就是20厘米,比13厘米長,所以一根旗桿的長度是13米。

  四、反饋評價

  基礎練習(課件集中呈現(xiàn))

  1、教材第7頁做一做。

  2、教材第9、10頁練習一中第8、9題。

  拓展練習

  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反思與回顧是有難度的,所以教師可以示范,教給他們一些方法。

  課件出示小美的新房間里有一張漂亮的床。

  1、學生思考:這張床的'長度是200厘米還是200米呢?

  2、指名回答,說說選擇的理由。

  五、課堂小結

  1、學生回顧: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教師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進一步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在判斷選擇什么長度單位合適時,我們可以通過用手比劃,借助身高、身邊物品來估測物體的實際長度,最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測量較短的物體,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測量較長(高)的物體,一般用米作單位。

  教學反思

  雖然旗桿、課桌、教材等在生活中很常見,但是很多學生還是不知道它們的長度,他們只是有一個相對概念,即在比較中知道誰比誰長(或高),但是明確具體的量,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困難的。所以,旗桿到底是13米還是13厘米呢?很多學生能很快說出是13米,因為旗桿比較長,所以就要選擇長的長度單位米,而不會選擇一個“標準量”進行比較,所以在學生自主解答和交流時,我們還是要耐心引導。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8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詞語的興趣。

  4、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孩子們,過了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了涼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

  二、讀中識字。

  1、學生自由試讀詞語。

  2、分組互助讀詞語,再開火車讀詞語。

  3、出示生字,學生自主認讀。(讀準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的'字“層、盡、染、淡、登、翠、爽、壯”。)

  4、開火車讀生字。

  5、同桌卡片抽讀。

  三、朗讀感悟。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畫面。

  2、分組試讀,互相幫助,力求讀正確。

  3、多媒體演示秋天的畫面,說說自己的感受。

  4、學生邊讀邊想象,聯(lián)系大自然實際,整體感悟詞語的意思。

  5、多種形式讀。

 。1)開火車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美讀課文,要求讀得有感情

 。3)自由讀給喜歡的小伙伴聽。

  四、在讀中鞏固識字。

  1、選詞語,讀詞語。出示圖片,選出與圖上景色相對應的本課詞語,讀一讀

  2、分小組讀“我會讀”中的詞語,鞏固認讀生字。

  3、自編字謎,在編字謎、猜字謎的過程中自主識字。

  五、在應用中鞏固識字。

  1、給生字找朋友(組詞語)。

  2、卡片游戲《找朋友》。

  六、在寫中鞏固識字

  1、認讀字音。

  2、根據(jù)規(guī)律分析字形,記住字形。如,“宜”與“實”,上邊都有一個寶蓋兒,區(qū)別在于“宜”的下邊是個“且”,“實”的下邊是個“頭”。

  3、分組說說自己喜歡的記字方法。

  4、說說難寫的字和容易寫錯的字。

  5、師范寫,學生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指導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寫正確,寫美觀。

  6、學生練習。

  七、實踐活動

  1、分小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詞語,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誰獲得了詞語大豐收。

  2、關于秋天的詞語: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秋收立秋……

  板書設計:

  識字1

  金秋時節(jié)

  景色宜人

  層林盡染

  疊翠流金天高云淡

  大雁南飛

  秋高氣爽

  山河壯美五谷豐登

  瓜果飄香

  春華秋實

  秋收冬藏

  反思:

  在教學時,我注重采用多種方法復習生字,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聯(lián)系生活實際,邊讀邊想象畫面,了解詞語的意思。

  這是我給這個班上的第一堂課,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很多的詞語還是一知半解,上課不認真聽,字跡比較潦草,沒有人積極回答問題。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能讓學生有良好的學習讀書習慣和興趣。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9

  教學目標:

  1、合生活情境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使學生初步學會畫角,感知角有大有小,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認角,了解數(shù)學和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3、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數(shù)學交流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重點難點:

  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2、引導學生畫角,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程度有關。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出示教材第38頁主題圖,你能找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嗎?

  指名學生匯報。

  師:你能從圖中找出角嗎?

  指名學生匯報,課件閃動角。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角及各部分名稱

  (1)出示三角尺,請大家摸一摸三角板,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角有尖尖,角的兩條邊直直的……)

  (2)誰來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一看?(有學生只摸到角的頂點處)

  學生小組內討論并互相指指看。(學生會指著兩條邊)

  (3)觀察對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過大家的想象和仔細觀察,我們得到了許多的角,下面老師請大家再仔細地觀察課件的演示,看看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們把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想想,每個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一個頂點,兩條邊)

  我們指角的時候一定要把角的頂點和邊準確的指出來。

  完成練習:

  (1)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圖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比一比,感知角的大小

  教師演示滑動角,請同學們看老師這里的這個角,角的大小有什么變化?(點擊課件)

  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吸管張得越開,角就越大,吸管合得越攏,角就越小。然后通過課件演示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使學生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3、學習畫角

  (1)解決了那么多問題,那你能不能把角畫出來呢?老師示范畫一畫,邊畫邊說:先畫一個頂點,從頂點起畫一條直直的線,再從頂點起向不同的方向畫一條直直的線。

  (2)學生嘗試畫一畫,教師巡視,指導。

  指明學生說說怎么畫的。

  (3)師:為了讓學生能規(guī)范正確地操作,請學生思考兩個問題:①畫角時除了紙和筆還需要什么;強調直尺。②畫角時要畫些什么,進一步鞏固角的特點。

  (4)用課件演示畫角的過程,交流畫角的順序:先畫頂點再畫邊。運用動畫的方式進一步強調畫角時要用直尺。學生說畫法,教師隨之板演。學生練習畫角,找出一些畫得比較好的作品展示,給予充分的肯定。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師:設計了數(shù)角的檢測練習,進一步鞏固對角的認識。接著讓學生指一指圖中哪里有角。

  2、找一找自己身邊的物體中哪里有角。學生從自己身邊不同的物體表面上找出角,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

  四、課堂總結,內化提升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哪些問題?引導學生回顧反思談收獲,從而達到內化于心的效果。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設計遵循數(shù)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以及學號數(shù)學的愿望。

  【教學目標】:

  一、知識點:

  1、使學生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和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尺子量和線段的長度,會按給定長度畫線段(限整厘米)。

  二、能力點:

  1、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1、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教學難點】:

  1、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尺子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統(tǒng)一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教材第2頁例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用不同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

  2、在實際操作活動中,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了解長度單位的形成過程。

  3、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的創(chuàng)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

  【教學重點】:

  使學生親身經(jīng)歷不同測量工具的作用,體會測量方法多樣性和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一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同學們,你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讓學生展開討論,想辦法,在小組交流。2匯報交流,分組活動。

  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辦法,用各種不同的物體作為工具測量,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用手

  測量課桌的長度。

  測量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交流。

  讓每個小組選代表在全班交流測量結果。顯然測量時,同學們和老師的測量結果不同。

  4、質疑問難。

  為什么我們量的都是課桌的長度,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為什么有同學用手一拃一拃地量,結果也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fā)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作標準進行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那么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用同樣的標準進行測量)讓全班選用同一種物品

 。ㄈ纾赫n本、尺子、三角板等)再次測量課桌的長度,并匯報測量的結果。由此歸納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5、活動延伸。

  (1)用回形針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度,用鐵釘測量課本的長度。

  學生測量后匯報測量的結果。課本寬度是5個回形針的長;課本長度是5個鐵釘?shù)拈L度。學生對測量結果進行交流。

 。2)歸納升華。

  同學們,數(shù)學課本的寬和長的長度是不一樣的,它們都用5表示,是因為測量的標準不一樣。因此,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要用統(tǒng)一的標準。

  二、積累運用。

  1.今天大家親自測量了很多物體的長度,在測量過程中,你學會了什么?

  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

  2.歸納強調。

  在測量物體長度時,必須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測量。

  【課后作業(yè)】:

  完成《》第一頁練習。

  第二課時認識厘米

  【教學內容】:教材第3頁例

  二、例三。

  【教學目標】:

  1、認識厘米和刻度尺,建立厘米的長度觀念,學會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探究測量物體的方法。

  3、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培養(yǎng)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體驗1厘米的實際長度,并形成直觀印象。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請同學們選擇一種實物作為標準來測量音樂課本的長。

  同樣長的長度測出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結論:測量工具不同,長度標準不同,所以量得同一物品的長度不一樣。

  那么測量物體的長度,怎樣才能得到統(tǒng)一的結果呢?在日常生活之中,為了準確、方便而由

  統(tǒng)一地測量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厘米,并用“厘米”作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ò鍟赫J識厘米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厘米。

  (1)認識刻度尺。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它什么都有什么。(數(shù)字、小格、大格和“厘米”、刻度線)在刻度尺上找到“0”,“0”在什么地方?表示什么意思。

 。0在最左端,0表示沒有或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2)認識1厘米。

  請同學們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還有哪段是1厘米。

 。◤目潭0到刻度1是1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從刻度2到刻度3是1厘米······)

 。3)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1厘米有多長,請同學們找找,我們身邊有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2.用厘米量。

  (1)每人發(fā)一張紙條,請同學們估計大約有多長,用刻度尺量一量。

 。2)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的?

 。3)測量下面物體的長度。

  數(shù)學書的長、寬,鉛筆的長。

  教師巡視指導。

  三、拓展延伸,學會應用。

  1.完成練習一第一題。集體評價訂正。

  2.小組合作完成練習一的第二題,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生一起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簡要概括和總結。

  【課后作業(yè)】

  完成《》第二頁練習。

  第三課時認識米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頁例

  4、例5;第4頁例四“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認識米和米尺,建立米的長度觀念,學會用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知道1米=100米。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探究測量物體的方法。

  3、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培養(yǎng)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體驗1米的實際長度,并形成直觀印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復習檢查。

  師: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請小朋友們量一量數(shù)學課本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

  學生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檢查。

  2.導入新課。

  師:有沒有一種更快、更方便的方法來測量黑板的長度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米。

  板書課題:認識米

  二、探究實踐,體驗活動。

  1.認識米尺,知道1名=100厘米。

  (1)教師測量黑板的長度,學生觀察。注意測量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強調示范,一邊測量一邊做標記,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2)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米尺,和你的學生尺比一比,他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教師可隨著學生的發(fā)言適時點撥小結:

  相同點:尺上都有刻度線,都有數(shù)字1、2、3······

  教師提示:用你們的學生尺量一量米尺上從“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長?(10厘米)說明米尺的1厘米和學生尺上的1厘米是一樣長的。

  不同點:米尺上有很多數(shù)字,一直數(shù)到100.有的米尺在刻度上沒有學生尺上的短線。小結:從“0”刻度到100刻度就是100厘米,也是1米。

  板書:1米=100厘米

  2.用米尺量。

 。1)用米尺測量教室的長、寬,黑板的長、高,學生的身高。

  (2)匯報測量結果。

  三、鞏固小結。

  說說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yè)】

  完成《》第3頁練習。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認識線段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6頁的例

  6、例7例8;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刻度尺量線段的才,能用刻度尺畫出指定長度的線段(限整厘米)。

  2、通過觀察、比較等學習活動,感知線段的特征,體驗畫線段的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

  3、培養(yǎng)觀察、想象、操作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和量線段。

  【教學難點】:

  掌握線段的特征,會分辨線段。

  【教學過程】:

  一、探究新知。

  1.感知線段的特征。

 。1)老師準備了一根繩子,提問:看繩子現(xiàn)在是彎曲的,怎么把它變直?

  學生觀察匯報。

 。2)看看這條線段有什么特點。

  小組討論,匯報。

  教師引導得出:a.直的。B.有兩個點。

  教師補充:線段的兩端是線段的兩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

 。3)出示拉直繩子———————————————

 。4)出示╲╱ 和 ___,提問:這些是線段嗎?它們的長短是一樣嗎? 學生觀察匯報。老師總結: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而且有長有短。

  2.拿身邊的物體,找一找線段和端點。

  3.連線段、數(shù)線段。

  老師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圖形是由幾條線段組成的。

  小組討論匯報。

  4.量線段的長。

  二、鞏固練習。

  這節(jié)課馬上要結束了,讓我們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課后作業(yè)】

  完成《》第4頁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11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二、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準備:米尺、軟尺。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的寬約是1厘米。

  2、讓學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

  3、讓學生用直尺量數(shù)學教科書的長和寬,并回答量的結果。

  4、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后,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作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板書課題)認識米、用米量。補充:米可以用字母“m”來表!

  板書課題:認識米,用米量

  數(shù)學使人高尚——培根

  二、自主探究:

  1、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觀察米尺有什么特點。(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的)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一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

  拿出米尺1厘米,1厘米地數(shù)1,2,3…..99,100。教師提問:一共有多少個1厘米? 生;一共有100個1厘米

  師:那么“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并讓學生齊讀兩遍。

  三、拓展運用:

  1、找一找你身邊有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2.選擇合適的單位。

  我們的教室長6(),黑板長2()。小明身高124(),課桌高90()。3、1米=()厘米 100厘米=()米 5米=()厘米 200厘米=()米

  4、完成練習一3-6題

  實踐活動:試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度。

  四、歸納質疑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都有些什么收獲? 板書

  認識米

  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教學反思:

  1、通過觀察、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米的正確表象,體驗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1米=100厘米。

  2、學生能用手勢分別表示出1米、1厘米的有多長。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12

  教學目標:

  通過出示掛圖,使學生觀察圖畫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豐收園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教學重難點:觀察圖畫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準備:掛圖、投影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

  本單元在數(shù)學課你有哪些收獲?背1-3的口訣。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解決幾個數(shù)學問題,你們有信心嗎?

  二、解決實際問題:

  1、投影儀出示情景圖。

  師:仔細看圖,你看到了什么?虛線表示什么意思?(先引導學生看懂圖意:虛線表示把不同的活動分開組)圖上共有幾組學生在活動?他們在做哪些體育活動?誰能根據(jù)這幅圖提幾個數(shù)學問題考考大家?

  2、生質疑,師板書:

  做操的有多少人?

  玩吊環(huán)的有多少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跳搖繩的有多少人?

  踢鍵的有多少人?

  3、分小組討論,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式。

  選代表說算式。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列式)

  做操的有多少人?

  6×4=24(人)

  4×6=24(人)

  玩吊環(huán)的有多少人?

  0×2=0(人)

  2×0=0(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1×6=6(人)

  6×1=6(人)

  跳搖繩的有多少人?

  3×4=12(人)

  4×3=12(人)

  踢鍵的有多少人?

  2×4=8(人)

  4×2=8(人)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只要學生所說符合圖意就可以評價為好)

  三、數(shù)學小知識:

  數(shù)學使人高尚——培根

  1、投影出示:課本第10頁“小知識”

  乘法符號是根據(jù)加法符號變化來的。乘法運算是一種特殊的.加法運算,所以將加法符號“+”稍作變動,變?yōu)椤啊痢,英國的奧特雷德首先使用了“×”作為乘號。

  2、同桌一起讀一讀這段話,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 老師提問:你記住了什么?

  四、基礎知識練習

  1、數(shù)學同步第1題。

 。ㄒ龑W生看圖:有幾組?每組有幾個?)學生看圖自己完成。指名訂正答案。

  答案:3+3+3+3+3=15

  3×5=15

  5×3=15

 。ㄒ龑W生看圖:有幾組?每組有幾個?)學生看圖自己完成。

  答案:4+4+4=12

  4×3=12

  3×4=12

  2、數(shù)學同步第2題。

  老師指導學生完成。(老師邊讀題邊讓學生填空)先做左面的題,逐題訂正。

  如:6×3讀作(6乘3)

  5乘7寫作(5×7)

  5+5+5=(5×3)或(3×5)

  8+8+8+8=(8×4)或(4×8)

  7+7+7=(7×3)或(3×7)

  學生獨立完成右面的題。指名宣讀答案。

  如:2×4讀作()

  4與3 相乘寫作()

  6+6=()×()

  9+9+9+9+9=()×()

  4+4+4+4=()×()

  3、數(shù)學同步第3題。畫一畫學生可獨立完成。(結合書上作過的這種類型的練習,讓學生自己根據(jù)算式畫圖)

  4、數(shù)學同步第4題。

 。1)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內容?

  第一題:每個魚缸有()條金魚,有()個魚缸,一共有()條金魚。

  ()×()=()(條)

  或()×()=()(條)

  在書上做出來。

 。2)第二題說說圖上畫了幾雙拖鞋,一共有()只。

  口頭列式

  在書上列式,答案:2+2+2+2=8(只)

  2×4=8(只)

 。3)第三題,提問吹奏樂器的同學有幾組?每組有幾個同學?一共有幾個同學?

  在書上列式,訂正答案。

  如:5+5+5=15(人)

  5×3=15(人)

  5、走進生活。

  引導學生看清圖上畫了哪些內容?

  讀一讀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數(shù)學使人高尚——培根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書上的題目。

  集體訂正答案。

  五、小檢測、學習名人名言。

  1、小檢測

  同桌說一說本單元你有什么收獲?在書上畫一畫,涂一涂。

  2、學習名人名言

  自己先讀一讀。

  小組內齊讀。

  練習背誦

  六、總結: 同學們,通過練習,老師看得出你們對所學的知識掌握的很好,繼續(xù)努力,把以后的知識學的更好,你們有決心嗎?

  作業(yè)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練習;觀察周圍事物進行乘法練習板書設計:

  我學會了嗎?(實踐活動)加數(shù)相同時,可以寫成乘法算式 我學會了與同學合作;我發(fā)言積極了 我會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

  課后反思:使學生觀察圖畫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豐收園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13

  教學目標:

  1、掌握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2、用豎式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兩步式題,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能力,養(yǎng)成認真審題、書寫工整和格式規(guī)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100以內數(shù)的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使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你會填嗎?

  1、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shù)位要(),從()算起。

  2、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個位不夠減時,要從十位退()。

  你會算嗎?

  60-24-16=   18+27+39=

  先讓學生說出運算順序,再讓學生列豎式計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學例3。

  出示主題圖。

  師:看校門口開來了一輛大巴車,仔細看,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了解信息,小組交流。

  讓學生說:有人下車,下車25人,有人上車,上車28人。

  師:我們乘坐公交車要遵守乘車規(guī)定,有秩序的先下車再上車。車上原來有67人,根據(jù)上下車人數(shù)的變化,你能連起來說一說嗎?

  讓學生把圖意連起來說一句話:車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來28人,現(xiàn)在有多少人?

  師:同學們想一想,這道題該如何計算?充分發(fā)揮你的聰明才智,看誰的解決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學。

  生:理解題意、獨立解答。

  小組交流、匯報板演。在練習本上寫連寫豎式。

  比一比,看那種算法更合理、科學。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口述:這道題都有什么運算符號?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讓學生說)

  討論:用豎式怎樣計算?這道題可以不可以把兩個豎式連在一起寫?這道題有沒有簡便寫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明確因為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不能交換位置,所以這道題不能交換位置計算。

  學生動筆在小黑板上寫算式,教師在下面巡視,找出幾種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幾種情況,可出示正確的做法。再出示學生中可能出現(xiàn)的兩種情況,由學生判斷有沒有錯,錯在哪里。

  拓展思維

  這道題還有沒有其它做法?

  2、教學例4。

  先說明和例3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和運算順序。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指名說說計算過程。

  提問:這道題豎式有沒有簡便寫法?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6題,第5題。

  師:哪位同學說說你的'計算方法?

  2、完成練習五第5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完成練習五第6題。觀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發(fā)現(xiàn)。獨立思考并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及時的練習,使學生鞏固100以內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又學會了什么?計算加減混合運算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教師引導梳理。

  生:認真思考,自由發(fā)言,談自己的體會。

  小結:加減混合的筆算試題,在筆算的過程中,把兩個豎式寫成一個豎式比較簡便。計算的過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這樣可以提高我們的計算速度。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14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

  第3課時 認識米、用米量

  教學內容:

  第4課時 認識線段

  教學內容:

  課本5頁及練習一第7、10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用具:

  刻度尺,各種彎的、直的實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繩子等。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英勇的消防員叔叔為了搶救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時都是爭分奪秒,刻不容緩的,當每次接到任務時,為什么他們都是從高高的鐵管上滑下來而不是走樓梯呢?(比較快)為什么從鐵管滑下來比走樓梯快呢?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觀察體驗,探究新知

  1、感知線段的直

  師:請拿出袋里的東西看一看、摸一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準備好的牙膏盒、藥盒、直的曲的吸管、鉛筆、繩子、鐵

  絲等。

  學生匯報。

  師:你覺得桌子上哪些東西是直的?

  學生迅速找出自己認為是直的東西。

  師:請大家互相堅持誰拿對了,誰拿錯了,并且互相糾正。

  2、感知線段的兩個端點

  師:請同學們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東西除了直以外,你還發(fā)現(xiàn)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假如從鉛筆的任意一端開始,摸到鉛筆的另一端,我們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個點,把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我們把這兩個點叫做端點。像書本的邊、直的吸管那樣都有兩個端點。

  3、從實例理解線段

  師:請同學們在練習紙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沒兩點連結起來。

  教師在黑板出示:

  學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兩個點用線連起來。

  師:同學們畫的這些線都有什么特點?

  學生匯報。

  師:大家說得好,請同學們看看、想想教科書第頁“做一做”的圖下面那句話和三條線。

  小結:我們就把像課本第5頁中間的圖叫線段,線段都是直的、有兩個端點。比如書本的邊、盒子的邊、鉛筆、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線段。

  學生找出身邊的“線段”,并說一說、評一評。

  4、量線段和估線段

  師:線段可以量度嗎?

  讓學生量一量課本第頁上面線段的長度,并說說量法。

  小結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教師出示橫、豎兩條同樣長的線段,請學生估計這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或者同樣長呢?

  學生自由發(fā)表想法。

  學生通過用尺子量度,發(fā)現(xiàn)這兩條線段是一樣長的。

  小結:不太長的線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長度。而生活中的線段有時需要估計一下,有時又要通過實踐來得出正確的結論。另外,同樣出的兩條線段,往往人們會覺得豎放比橫放長,這是視覺的誤會,同學們在生活中要注意這個問題。

  5、畫線段

  教師讓學生用手勢表示3厘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嘗試畫3厘米長的線段,并說出畫法。

  讓幾個學生演示怎樣畫線段,大家評價哪種方法好。

  學生操作后匯報。

  請方法好的學生再演示一遍,并邊畫邊說。

  教師出示斷了3厘米多的斷尺讓學生討論:怎樣用這把斷尺畫出3厘米出的線段?

  小組討論,試畫。

  小組派代表匯報。

  師:刻度尺有不同的標記方法,只要掌握畫法就能準確畫出線段。

  三、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圖有四個點,每兩點之間畫線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從家到學校路線圖,你認為走哪條路最近?

  師:你們明白消防員叔叔為什么一接到任務后馬上從鐵管滑下來,而不走樓梯了嗎?

  生活中運用這個原理的例子還有很多,你們能說說看嗎?

  四、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課外作業(yè)

  完成第5頁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圍環(huán)境,量跳遠距離。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01-27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9篇01-27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通用17篇)08-29

數(shù)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03-03

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03-03

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備課教案07-16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03-08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01-25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