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大班數學教案范文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3.比較6、7兩數的'關系,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活動準備
1.課件--樂趣卡:[1-66]按照線寫數字, [1-67]按照線寫數字
2.蝴蝶、小兔卡片若干,數字6、7卡片若干,紅、藍兩色圓片若干。
教學具圖片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拍手游戲:小朋友拍手的次數要比老師的多1下,老師拍4下,小朋友就拍5下。
二、展開
1.引導幼兒利用蝴蝶與小兔的圖卡比較6、7兩數的關系。
(1)圖卡上的蝴蝶與小兔玩捉迷藏,有幾只蝴蝶?幾只小兔?
�。ê�6只,小兔7只)
�。�2) 6只蝴蝶用數字幾來表示?7只小兔用數字幾來表示?
�。ㄓ變悍謩e回答數字6、7后拿出數字擺在實物后面)
2.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1)蝴蝶多還是小兔多?小兔比蝴蝶多幾只?蝴蝶比小兔少幾只?
�。�2)7比6多幾?6比7少幾?
�。ㄕ堄變和暾卮穑�
(3)怎樣才能讓蝴蝶和小兔一樣多?
3.掌握相鄰兩數之間的轉換關系。
�。�1)知道“添上”(加上)一只蝴蝶,變成一樣多。
�。�2)知道“拿走”(減去)一只小兔,變成一樣多。
4.教師引導幼兒用拍手問答的方式說“數字問答歌”,
復習鞏固6、7兩數的關系。
三、結束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玩游戲:我來說,你來做
請幼兒兩人一組,一名幼兒分別拿出6個紅色圓片、7個藍色圓片,請另一名幼兒將紅色圓片和藍色圓片變成一樣多,可交換進行。
�。ɑ顒幼匀唤Y束)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在連接的小于號、大于號之間,對10以內任意四數進行大小排序。
2、初步理解10以內四數之間大小關系的傳遞性。
3、能保管好材料,操作完后能夠還原。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重點活動難點活動準備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教學準備:《數的順序》,皮球物群卡、數字卡磁鐵各1—10。
學具:多用插板、白磁板、底紙5《數的順序》。磁貼:皮球物群卡1—10兩套,數字卡1—10兩套。
教師組織和指導活動過程一、引導幼兒觀察、理解連續(xù)大于號/小于號表示的大小順序,按序排皮球物群卡,并填放數學卡表示大小順序關系。
1、情境導入教師出示底紙5《數的順序》、皮球物群卡1—10:"麥麥想挑出幾張數量不一樣的皮球卡片,按順序填空(指一下底紙上面的4個方框),你愿意幫她的忙嗎?"2、引出問題教師指著底紙上連續(xù)的三個大于號:"看,麥麥畫出了三個'大嘴魚'的符號,每個'大嘴魚'的大嘴都對著前面,(用雙手模仿大于號的樣子,幫助幼兒理解)你們猜,麥麥想按什么順序來做皮球卡片的填空呢?是要從多排到少,還是要從少排到多?(從多排到少)為什么?"3、演示規(guī)則教師:"好,現(xiàn)在我們要根據'大嘴魚'的提示來學習放皮球了。誰愿意來試試?"請一幼兒任意挑出4張皮球物群卡。教師:"他挑出來的卡片上各有幾個皮球?"教師:"看看三個'大嘴魚'要求怎么排?(從大數排到小數)那皮球卡片就要怎么排呢?(從多排到少)"請幼兒排出皮球物群卡。
教師出示數字卡1—10:"誰會選四個數字來表示這些皮球的數量呀?"請一幼兒選數字卡,貼在下方的方框里。教師:"他選的數字對嗎?"教師:"我們一起來讀給麥麥聽一聽。"引導幼兒用"……大于……,……大于……,……大于……"的句式表述。
4、梳理規(guī)則教師:"再來看下面的三個'大嘴魚'的方向和上面三個一樣嗎?(不一樣)那你知道要怎么來拍皮球卡片嗎?(要從少排到多)你會在下面的`方框里填放皮球卡片和數字卡嗎?先做什么?(任選4張皮球卡片)然后干什么?(按'大嘴魚'的要求排一排)最后要怎么樣?(填上數字,讀一讀)"5、介紹鞏固活動依次出示"數的鄰居——畫圈"和"燒烤一串串"的活動材料:"今天老師還準備了'數的鄰居'和'燒烤一串串',看看你們桌上的材料,老師放在了哪些組的桌子上呀?"6、提出操作要求教師:"請小朋友先完成自己小組的活動以后,再換組操作。
二、幼兒自選操作活動,教師幫助幼兒理解規(guī)則,并做個別指導。
1、分組操作請幼兒開始操作,并提示:"玩'數的順序'的小朋友,要注意看'大嘴魚'的指示方向來排皮球卡片和數字卡。"2、觀察指導教師觀察幼兒能否按步驟進行操作,看幼兒能否按正確的順序排雷物群卡并填放數字。提示完成的幼兒讀一讀,看看填得對不對。
3、提示常規(guī)教師提示幼兒:"做完要請好朋友檢查;換組前好檢查操作才來哦是否撒落,及時撿起并還回材料盒中,上述檢查完成后再換組,"請最后做"數的順序"的幼兒保留操作結果,以備交流環(huán)節(jié)用。
三、集體交流并糾錯,引導幼兒思考數量關系的傳遞性,進行活動小結并點評。
1、交流展示一幼兒的操作結果:"我們來看看這個小朋友做的,大嘴魚要求按什么順序排呀?看看他放的數字卡對嗎?順序排對了嗎?我們一起讀一讀。"如果有出錯的情況,教師則組織幼兒糾錯。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結構合理,幼兒興趣,培養(yǎng)了幼兒手、口一致的數數,并復習數字1—10。通過讓幼兒數出皮球的個數,在下圖涂出出相對應的數量并圈出正確的數字這個過程,使幼兒學習數量的對應,感知把具體的量抽象成數的過程。幼兒非常積極的上前做題。但有一點,就是有個別幼兒還不會點數的,要加強數數的能力了。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復習球體、圓柱體、長方形、正方體,能正確說出名稱和基本特征,發(fā)展空間知覺能力。
2、能從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與立方體相似的物體。
3、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體驗與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圖片一幅、紙制小路、(上面鏤不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小兔頭飾一個、內裝有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魔術箱”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常規(guī)組織教學。
2、復習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各種生活的物體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
師:“小朋友,昨天小白兔大電話給老師說:“昨天,它很想吃一根胡蘿卜?”于是今天老師就給小白兔帶來了一根胡蘿卜,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手上是什么?”(出示胡蘿卜圖片),師:“你們看,胡蘿卜是什么形狀的?”
幼:“圓柱體�!�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
幼:“牙膏盒�!�
師:“對,你們看,牙膏盒是什么形狀的?”
幼:“長方體�!�
師:“小朋友你們在看,老師手里拿的什么是什么?”
幼:“魔方�!�
師:“是什么形狀?”
幼:“是正方體�!�
2、游戲:“魔術箱”師:小朋友真聰明,全都答對了,今天老師跟小朋友復習這些圖形。
�、�、游戲:“魔術箱”。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從魔術師那里借來了魔術箱,小朋友們想不想看變魔術?(想)今天老師要為小朋友表演魔術你們可要仔細地看呦!”
⑵、教師變魔術師:“媽哩媽哩轟,變!你們看老師變出的'是什么圖形呀?”幼:“圓柱體。”師:“它是什么樣呢?”幼:“沒有角的�!�
⑶、依次出正方體、長方體進行提問。
⑷、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通過觸覺讓幼兒說一說摸到的是什么圖形。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出示各種圖片,讓幼兒說一說,他們各是什么圖形。
2、教師拿出多種圖形,讓幼兒分組游戲分別找出(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家庭人員進行分類統(tǒng)計。
2.有進一步了解自己家庭的興趣。
準備:
示范統(tǒng)計表一張、記錄筆人手一份。
過程:
一、游戲:我家有幾口
1.今天我們來玩游戲“猜猜老師家有幾口”,教師拍手3下,幼兒猜猜是幾口?
2、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小結:對了,我家有3口,有爸爸、有媽媽、還有我。原來可以用拍手的方式來表示數量。
4.還有其他方式嗎?你們能不能用不同的方式讓請大家猜一猜你的家有幾口人?(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規(guī)則:不能說出數字,可以應不同的方式請朋友猜。
5、個別幼兒示范用不同方式讓同伴猜我家有幾口
6、幼兒兩兩結對相互玩游戲我家有幾口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表示不同的人數。雖然每個家庭的人數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家里有3口人,有的有4口人,有的家里有5口人……,但我們都有自己的家人,真幸福。
二、記一記
剛才我們請小朋友用拍手……的方式讓大家知道了你家的人數,現(xiàn)在請你們把自己家的'人數用記錄的方式表示出來。
1.觀察統(tǒng)計表
我們來看一張統(tǒng)計表,這張表格是老師家里人數的統(tǒng)計表,看表猜測老師家有幾個女的,幾個男的,一共有幾口人。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2、老師為你們準備了每人一張記錄紙,請你們在表格里記錄好自己家里的男的有幾個?女的有幾個?一共有幾個?看這張記錄表怎么記錄?
3.幼兒記錄,老師進行觀察和指導。
三、說一說
1.展示幼兒的記錄紙
2.交流:
�。�1)看記錄表猜猜他們家有幾個男的,幾個女的,一共有幾口人?
�。�2)介紹自己記錄表,說說家里有幾個女的、幾個男的、一共有幾個?
結束:有的小朋友家有5口人,有的小朋友家只有3口人,但不管人多還是人少,我們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大家你關心我,我關心你,親親熱熱在一起多幸福呀!小朋友愛自己的家嗎?…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發(fā)展幼兒數學邏輯推理、肢體運作、空間、內省、自然探索智能。
2、嘗試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觀察并發(fā)現(xiàn)事物間內在的聯(lián)系,進行簡單推理與分析。
3、養(yǎng)成愛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紅、黃絲帶若干條;故事圖片,眼罩一付,自制大書大小顏色不同的碗;1個小球;3杯水和勺糖。
活動活動:
一、導入部分:
談話:小朋友們早上好,今天范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來玩一個游戲,在玩游戲之前,小朋友先告訴我10以內的單數都有誰?10以內的雙數都有誰?
二、基本部分:
1、游戲名稱:跳單雙 ①教師介紹游戲規(guī)則:今天我們小朋友身上都系有漂亮的絲帶,那小朋友看一看你們的絲帶有什么不同?(顏色不同)那我們系紅絲帶的小朋友圍成一個圈,系黃絲帶的小朋友在紅絲帶小朋友的外面再圍一個大圈,小朋友手插腰跳,里面的小朋友往外跳,外面的往里跳,按照老師的的口令來回的跳反復進行,直到老師說:“�!眲t立即停下,老師檢查完絲帶就可以判斷出你跳的是單數還是雙數,你們相信嗎?﹙教師要說的神秘一些引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 ②游戲過程:教師喊口令幼兒做游戲,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并對犯規(guī)的幼兒及時提醒。 ③教師總結:為什么老師能說出你們誰是單數,誰是雙數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聽完這個故事你們就知道了。﹙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2、教師講述故事《小鴨子學游泳》 ①教師提問:烏龜老師為什么說小鴨子撒謊了。﹙幼兒可以根據剛才玩的游戲的經驗判斷,推理﹚ ②教師總結:因為它在原地往對面游,到對面是一次,到原位是2次,反復……﹙讓幼兒說出答案﹚聽完了這個故事小朋友知道老師為什么這么聰明吧!是因為老師通過簡單的分析和推理才想出它的結果,所以我們小朋友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和難題時要多動腦筋,多思考。接下來我就要考考你們,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猜猜他是誰。”
3、游戲名稱:猜猜他是誰 游戲規(guī)則:教師選一位幼兒戴上眼罩,任意再請一位幼兒上前,讓戴眼罩的幼兒用手摸摸其頭部并可以提任意的問題。如:是男孩還是女孩,胖還是瘦的,喜歡什么等,請戴眼罩的幼兒來猜猜他摸的是哪位同伴。
4、閱讀推理游戲 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奇妙的大書,出示大書幼兒觀察,從封面到第3頁,封面是彩條,依次紅、橙、黃、綠、紫,第1頁是一個大大的紅蘋果,第2頁是兩個橙色的桔子,第3頁是三個黃香蕉,請幼兒依次猜猜后面幾頁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
5、小朋友真聰明接下來我們在玩一個游戲“猜猜看”。 出示三個碗和小球,請幼兒閉上眼睛,把三個碗倒扣好,再將小球放入任意一個碗中,根據情境給線索,如球放在最右邊的碗里,給出的`線索可以是不在中間的碗里,也不在中間碗的左邊的碗里,請幼兒猜出小球換位只繼續(xù)游戲。 6、小朋友你們喝果糖水嗎?那我們一起做一個實驗“猜猜哪杯水最甜”在3個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開水,水量區(qū)別大一些在分別放入一勺糖,請幼兒猜一猜哪杯水最甜,并說明理由,嘗一嘗驗證一下。
三、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小朋友通過動腦筋思考,進行分析與推理說出了很多難題的答案和結果,最后我們所有的小朋友都獲得了愛動腦筋的小明星,接下來我們一起到外面繼續(xù)玩“猜猜他是誰”的游戲。
活動反思:
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作為二年級的學生,簡單的推理只是個開始,學生在生活中,數學問題中已經無形的接觸了一些簡單的推理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識經驗,只不過沒有意識到這是推理的內容而已。而這節(jié)課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敘述推理過程,目的在于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推理的趣味性,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緊緊圍繞重點,做到:
1、本節(jié)課用學生喜歡的、擅長的猜密碼引入。低年級的學生對游戲永遠是充滿了興趣。通過猜密碼的游戲,由開始沒有任何的提示引導學生了解要想猜對,必須要有提示。體驗因為所給提示不同,所猜得結果也不一樣。調動起學生猜的興趣和激情,初步感知推理的意義。
2、幫助學生建立多種推理模式。學生在推理的過程中基本都是借助于語言的表述,教師引導他們借助連線法、表格法來推理,簡化了推理的過程。
3、在推理的過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我想在小學階段主要是發(fā)展學生的簡單推理的能力。簡單推理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某種情境和過程中推出可能性結論的推理。讓學生根據所給的提示,清晰表述自己在推理過程中的想法。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只有想得清,才能說得明。因此在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的時候,讓學生多說,完整的說。然后加以引導,讓學生能夠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的表達推理的過程。
4、練習形式多樣化。通過設計形式生動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興趣,練習層次分明,有坡度、有新意,充分體現(xiàn)生活化、自主化、開放化。既鞏 固了新知又拓展學生的思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比較動物的輕、重,理解動物之間的重量關系。
2、能用語言完整表述結果。初步會推斷出相互比較的結果。
活動準備:小貓、大狗、胖豬等圖片若干張,蹺蹺板圖三幅,《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1、出示動物圖片,引出活動。
師:“有一天,小貓、大狗和胖豬碰到了一起,它們三個想玩蹺蹺板的游戲,可是蹺蹺板怎么也蹺不起來。咦?你們平時是怎么玩蹺蹺板的`呀?總結:原來蹺蹺板是跟重量有關系的,重的沉下去,輕的翹上來。
2.師:你們要不要來幫幫它們啊,看看到底誰輕誰重!
3.(請幼兒操作)先來看看小貓和大狗玩蹺蹺板,誰會沉下去,誰會翹上來呢?那么誰輕誰重呢?誰來把話說完整:誰比誰輕,誰比誰重。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小貓比大狗輕,大狗比小貓重。
4.說的真完整,現(xiàn)在大狗和胖豬來玩蹺蹺板了,誰會沉下去,誰會翹上來呢?為什么?那么誰輕誰重呢?誰來把話說完整:誰比誰輕,誰比誰重。一起說,大狗比胖豬輕,胖豬比大狗重。
5.師:“我們比較了胖豬與大狗,大狗與小貓的重量,那我們還不知道胖豬與小貓誰重誰輕呢?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哪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他貼的對不對?對就給他拍拍手表揚他一下。你怎么知道的呢?引導幼兒說完整:小貓比大狗輕,大狗比胖豬輕,所以小貓比胖豬輕。
6.師:“我們比較了胖豬大狗小貓的重量,我們要看一看這里誰是最重的,誰是最輕的?”二、感受三種小動物之間的數量關系。
假如1頭胖豬=2只大狗的重量,1只大狗=2只小貓的重量,那么1頭胖豬=幾只貓的重量呢?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1只胖豬到底等于幾只小貓的重量呢?(擺圖片)
三、做《幼兒畫冊》練習
1.教師發(fā)放《幼兒畫冊》,向小朋友們介紹做題方法。
2.讓小朋友們用筆將圖片中重的物體畫上圈。
3.通過看圖。讓小朋友比較幼兒畫冊中的三類物體,在最重的物體后面畫對號,在最輕的物體后面畫圈,不重不輕的物體后面什么也不畫。
四、總結
師:“今天我們幫助小動物們比較了誰重誰輕,我們回家以后自己找些物體來比較,然后明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好不好?”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圖和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量關系,學習列出算式。
2、復習5的組成,并知道4 1、3 2及前后位置互換都等于5。
3、進一步認識理解“”、“=”號的含義。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5、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副,動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數量不等的物體圖片,1—5數字,加、減、等號各一個。
3、學具:數量不等的物體圖片(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ㄒ唬⿵土�5的組成
幼兒人手一份卡片,教師引導一起共同復習5的組成。
�。ǘ⿲W習5的加法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出示背景圖,以小動物一起玩游戲的情節(jié)進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戲,后來跑來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動物?(5只)
2、師生一起共同游戲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會跟著老師一起來玩游戲。媽媽昨天買回4個蘋果,爸爸又帶回1個蘋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個蘋果了�!庇變阂贿吢犂蠋熤v述,一邊擺卡片。
3、啟發(fā)幼兒用一道算式來表示這個游戲中所講的事情,并說出算式及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1)4_1=5 4表示什么?(4表示媽媽買回的4個蘋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帶回的1個蘋果)
表示什么?(媽媽和爸爸的蘋果合起來)
�。�2)啟發(fā)幼兒再用一道算是表示這個游戲。
1_4=5(集體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較兩道算式,說一說它們的異同點
4_1=5和1_4=5,位置換過來了,但是得數是一樣的。
�。ㄈ┯變翰僮�,并做記錄。
幼兒根據老師說的情節(jié),用卡片擺出算式,并用作業(yè)本把算式寫下來。
活動評價:
請幼兒相互把算式讀一讀,體驗游戲成功的喜悅。再數一數,黑板上一共記錄了幾道算式。
活動反思:
對于一年級新入學的孩子來說第一次正式接觸加法,而在數學中,加法是一種常用的計算方法,也是基礎的基礎,因此學好這一課,對以后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在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一些日常問題的解決使得他們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但是,讓學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運用加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用數的組成知識去做加法。
一、導入凸顯分與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義來自于分與合的思想。在教學開始時,以幾組變式的分與合作為基礎,鋪墊。讓學生初步感受今天我們要用分與合來解決新問題。
二、從算理中教學。
在例題教學時,我通過圖意變化,引導學生看變化的過程,說清圖的意思。(小丑左手拿著3個氣球,右手拿著1個氣球)。同時以提問的方式出現(xiàn)第三句話:一共有幾個氣球?給學生初步建立條件與問題的概念,了解看圖是要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看圖列出加法算式:3 1=4。這部分是學生的已有經驗,我把重點放在了算式含義的講解,計算教學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學習方式,“ ”學生已經認識,而是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讓學生感受“ ”的意義是合起來,將形象上的“合”和意義上的“合”結合起來。算式“3 1=4”中“3”、“1”、“4”的意義解釋,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來解釋,說明學生能夠理解數的意義了,學生能夠通過分與合的經驗說出算式的意義,讓學生經歷形象——數——符號——語言——初步將意義整合,最后將“3 1=4”意義精簡為“3和1合起來是4”。
三、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不同層次的練習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學生的能力。
看圖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學生能夠自己看著圖說出算式的意思。
擺一擺、填一填。學生看著梨圖,用自己的學具擺一擺,然后填空。將擺、寫結合,將動作和語言相連接,同時,又是對數形的結合。
直接寫出得數,比較“2 1=3”和“1 2=3”之間的規(guī)律:加號前后交換位置的得數不變,再通過找到的規(guī)律讓學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給學生空間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圖來表示算式的意思,學生很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圖可以用同一個算式來解答。
送信連一連。將連線題和有序的排一排結合在一起,將得數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這部分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動手,上黑板排序、說一說,體現(xiàn)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數學思想。
四、總結突出算理。
本節(jié)課的總結關鍵就突出“ ”的含義——合起來。在課的最后再回到導入的鋪墊,用分與合的知識解決加法計算。
這節(jié)課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過語音語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調;在送信環(huán)節(jié),學生一開始出現(xiàn)從大到小、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在這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學生能夠根據分與合的聯(lián)系出現(xiàn)兩組算式,讓學生認識事物的對比過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而不是教師自主將這一環(huán)節(jié)延后出現(xiàn);在教學中還要充分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之一,它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表達加法的符號為加號“+”。進行加法時以加號將各項連接起來。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建立數字5的分合概念,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初步學習運用數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 能主動快樂地參加操作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數字1-5、范例圖示、 操作材料 、蘋果5個。
活動過程:
一、復習2--4的組成,引起學習興趣。
1、集中幼兒注意力"今天,小朋友們的爸爸媽媽來看小朋友上課,你們高興嗎?"
2、師出示數字寶寶4,說:"小朋友看,這是誰呀?"(數字寶寶4)
3、教師交代游戲規(guī)則。
師:數字寶寶4,今天要和小朋友玩碰球游戲,要求楊老師說出的數與小朋友說出的數合起來是
4。如:嗨嗨海,我的1球碰幾球,幼兒答:嗨海嗨,你的1球碰3球。數字寶寶2,師:嗨嗨海,我的一球碰幾球?答:你的一球碰一球。(幼兒邊說邊伸出相應的手指)
二、幼兒探索5的分合
1、"可是今天我有了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幫忙,你們愿意嗎?"教師出示5個水果,"我準備了幾個水果,一個盤子里放不開,想請小朋友把它們分到兩個盤子里,誰想來試一下?""我要把它們記下來,不然過會我就忘了"
2、教師示范記錄。用分合式表示,和孩子一起讀出分合式, 總數與部分數,讀出數字5的四種不同的分法
三、拍手游戲:
"小朋友,我問你,5可以分成3和幾?老師,我告訴你,5可以分成3和2。"以此游戲使幼兒熟練掌握5的組成與分解。
四、幼兒操作
1、師:今天我們學習了5的分成,老師要來考考你們。(出示圖)
(1)認識圈里和圈外的標志。
師:小猴要玩套圈的游戲,你們看這個表示圈怎樣了,(套住了),那這個呢?(沒有套住,掉在外面了)。
(2)教師示范一個作業(yè)。
師: 小猴拿幾個圈玩游戲的,(5個),套住幾個圈,用數字幾表示,(寫上數字),掉在外面幾個,用數字幾表示(寫上數字)。
(3)進一步理解5的分和。
師:5個圈分成了幾和幾,它們合起來是幾?(幼兒說)
(4)講要求,幼兒進行操作3個作業(yè)。
師:小猴又套了幾次圈,套中了幾個,幾個落在外面,我們數一數,用數字記錄下來,好不好!
2、幼兒進行操作,教師指導。
3、最后和家長、幼兒一起驗證答案。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活動圍繞著給小動物分房子進行,形象可愛的教具,如:可愛的小動物、小貓、小狗、大象等,還有漂亮的小房子的圖。再加上幼兒樂于幫助小動物分房子的喜悅心情,充分調動了幼兒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在第一次給小動物分房子并記錄的過程中,幼兒通過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4種分法,在展示幼兒分房記錄時,有的孩子沒有找出了“5”的4種分法,還有的分出的一組數字合起來不是“5”,但大多數幼兒都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分合操作。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嘗試記錄,對沒有掌握好的在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會多給予關注。接下來引導幼兒學習有序進行“5”的分合,幼兒觀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進行“5”的分合,了解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guī)律、互相交換的規(guī)律。幼兒在第二次為小動物分房子時,掌握了有序的進行“5”的分解組成,記錄每次分房的結果。活動在游戲《找朋友》的歡快氣氛中結束,幼兒通過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學,學中玩,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yōu)化的結合。
孩子們對活動興趣濃厚,積極參與到操作活動中去,體驗分合活動的樂趣。游戲是幼兒的最愛,是激發(fā)幼兒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于是,在教學中我便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寬松、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幼兒在各種游戲活動中一邊游戲一邊學習,玩中學、做中學,寓教于樂。
整個活動過程,通過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層層遞進,每個環(huán)節(jié)發(fā)散幼兒思維,從而知道了5的分與合,并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在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又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以幼兒為主體的新理念,并創(chuàng)設了較好的生生互動的環(huán)境。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12-31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優(yōu)秀數學教案02-04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排序大班數學教案11-18
文具大班數學教案11-10
精品大班數學教案02-08
大班數學教案文具03-23
大班數學教案:青蛙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