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案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學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大海的象征意義和借物抒情的手法
2.體會詩歌中聯(lián)想的重要作用及對主題的表現(xiàn)作用
3.體會哀歌式的憂郁美和人與自然重構世界的瞬間之想象思維
重點難點:
1.正確理解大海的象征意義、揣摩詩的意境。
2.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復雜的心緒。
3.把握本詩的感情線索,理清結構層次。
4.品味形象生動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我國是詩的國度,當我們徜徉在唐詩宋詞優(yōu)美的詩境中時,也不妨調轉藝術的輕舟,揚起思維的雙漿,馳向外國詩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領略到另一番藝術的優(yōu)美風光。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寫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詩--《致大!。
二、作者簡介
普希金(1799~1837),全名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9世紀俄羅斯民族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和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chuàng)建者。從小受文學熏陶,13歲開始寫詩,15歲公開發(fā)表詩作。1817年在皇村學校畢業(yè)后進外交部任職,廣泛結交優(yōu)秀的貴族青年,寫下一些歌頌自由、反對**暴政的充滿激情的詩篇。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1826年從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的監(jiān)視下埋頭寫作。1837年在決斗中被殺害。
普希金的作品富有強烈的人民性,因而被稱為“俄羅斯生活百科全書”。他一生寫共寫抒情800多首,如著名的《自由頌》《致恰達耶夫》《致大!贰吨略娙恕;敘事詩《茨岡》《青銅騎士》;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短篇小說集《別爾金小說集》和代表作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
果戈理曾評價說:“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就會立刻想到俄羅斯民族詩人。事實上,在我們的民族詩人中,沒有一個及得上他,而且沒有一個人能更適宜于被稱為民族詩人……在他身上,俄羅斯的大自然,俄羅斯的精神,俄羅斯的語言,反映得這樣的純潔,這樣的凈美,有如突出的光學玻璃上面所反映出來的風景!备郀柣①澠障=鹗且晃弧皞ゴ蟮亩韲嗣裨娙恕保盁o論在詩句的美或是在感情和思想的表現(xiàn)力上,從來沒有人能夠超過的一位詩人”,他是“偉大的俄國文學之始祖”。
他的詩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憂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別林斯基贊譽他的詩:“所表現(xiàn)的音調的美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樣柔和、優(yōu)美,像松脂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凈,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擊劍一樣堅強有力!备郀柣f:“我開始讀普希金的詩,如同走進了一片樹林的草地,到處盛開著鮮花,到處充滿著陽光!
三、寫作背景
1824年夏天,普希金與奧德薩總督發(fā)生沖突,被軍警押送到父母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達兩年之久。詩人在奧德薩,長期與大海相依為伴,把奔騰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當他將要遠離奧德薩而向大海告別的時候,萬千思緒如潮奔涌,憂郁而又憤激的詩篇醞釀在胸。詩人在奧德薩開始寫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這一篇詩作——《致大海》。
四、分析鑒賞
全詩十五個詩節(jié),可以分作三個部分來讀。開頭兩個詩節(jié),詩人向大海告別;中間十一個詩節(jié),寫詩人由大海引起的回憶和聯(lián)想;最后,詩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別,說明自己的整個心靈被大海的形象和音響所充斥,永不忘懷。
(一)第1、2節(jié):“再見吧……你召喚的喧響。”
這兩節(jié)寫詩人向大海告別。詩人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對話,向大海告別。
第1節(jié):“自由奔放”、“翻滾著蔚藍色的波浪,/和閃耀著嬌美的容光”
寫出大海的特有的品格與美麗的形象;
第2節(jié):“好像是朋友的憂郁的怨訴,/好像是他在臨別時的呼喚,/我最后一次在傾聽/你悲哀的喧響,你召喚的喧響!
詩人將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個地方,即將與大海離別,詩人對大海至為留戀。詩人把大海視為知己,所以,“好像是朋友的憂郁的怒訴”向大海訴說自己的向往與悲苦,這里,大海這一意象無疑滲透了詩人強烈的主觀情感。大海發(fā)出的悲哀的喧響、召喚的喧響,其實正是詩人憂郁之情的一種寫照,同時也是詩人對于大海所召喚的自由之神的一種向往。
(二)第3節(jié)至第7節(jié):“你是我心靈的愿望之所在呀……使我留在你的身旁……”
這五節(jié)寫詩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隱秘的愿望,也表達了詩人對失去自由的懊喪,為逃往海外的夙愿難以實現(xiàn)而愁苦滿懷。
第3節(jié):“你是我心靈的愿望之所在呀”,詩人開始了回憶。
由于沙皇**制度的黑暗,詩人曾想從海上偷渡去國外一游,他也因為這個愿望得不到實現(xiàn)而苦惱,一個人茫然地徘徊在海邊。
第4節(jié):再次寫大海的美好——“陰沉的聲調”、“深淵的`音響”、“沉寂”、“激情”。
第5節(jié):寫大海的雙重性格。
第6節(jié):這里“寂寞和靜止不動的海岸”是指詩人將要離開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遠地離開”是指詩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尋求那自由的生活。進而詩人想象離開囚禁之地時的“狂歡之情”,并用“我的詩歌順著你的波濤奔向遠方”這一形象的詩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創(chuàng)作,再也不必擔心遭到監(jiān)禁,但是詩人的美好愿望卻未能“如愿以償”,因而詩人在詩中反復強調自己的“苦惱心傷”!
第7節(jié):因為“那個隱秘的愿望”“卻未能如愿以償”,為此詩人長久地“苦惱心傷”,面對浩瀚的大海,詩人悲憤地呼喚“你等待著,你召喚著……而我卻被束縛住”。
(三)第8節(jié)至第13節(jié):“有什么好吝惜呢……或許是暴虐的君王”
這六節(jié)寫詩人對拿破侖和拜倫的追念,他們與作者精神相通,也與大海的精神相通,在這里,詩人深感前途渺茫,壯志難酬,哀嘆了人們的不幸命運。
詩人由大海而想起與大海有關的英雄拿破侖和偉大詩人拜倫,這反映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極力贊頌英雄拿破侖和偉大詩人拜倫,一方面表明詩人對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詩句:“正像你一樣,他威嚴、深遠而陰沉,/他像你一樣,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绷硪环矫嬉卜从沉嗽娙藢Χ私Y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壯志難酬的悲哀,如詩句“世界空虛了”
(四)第14、15節(jié):“哦,再見吧……帶到那靜寂的荒漠之鄉(xiāng)”
這兩節(jié)寫詩人絕不忘記大海的誓言,詩人決心將大海的精神作為激勵自己的動力,為自由奮斗不息。
《致大!穼懗隽俗髡邔Υ蠛5臒釔、羨慕與依戀:
大海有廣闊的襟懷,驚人的威力,壯麗的景色,所以,詩人熱愛大海;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他失去自由的懊喪,在變相的流放中,他感到像“囚徒“一樣,所以,詩人羨慕大海;是大海使他緬懷起舉世震驚的英雄,詩人從拿破侖與拜倫兩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別大海時,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惱心傷”,這時“我整個心靈充滿了你”,這里的“你”就是爭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這種理想帶到“荒漠之鄉(xiāng)”——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詩人的心靈由“大!倍玫綇氐椎膬艋,詩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華。所以,詩人更依戀大海。這正是詩人把大海說成“悲哀的喧響”“召喚的喧響”,是他“心靈的愿望之所在”的原因。
五、總結主題:這首詩贊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抒發(fā)詩人對自由的渴望和苦悶,表現(xiàn)詩人在殘酷**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
六、特點分析:
1、借大海的形象表達自由的精神
這首詩以大海作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達了詩人與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詩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壯美形象,生發(fā)聯(lián)想,盡情抒懷,表達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2、強烈濃厚的抒情氣氛
詩人對大海以“你”相稱,是詩人對大海的傾訴,詩人在詩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現(xiàn),直接對大海表達自己的激情,并蘊含深沉的苦悶,使全詩具有哀歌式的憂郁美。
3、人與自然相逢、同一,并重構世界的瞬間
詩人與大海相遇,他胸中涌動著海一樣的澎湃。詩人把島、巖石想象成凝固的浪峰,已是詩人改變的自然,接著,詩人由觀照海,到由海反觀,最后與海同一了。這一瞬間,海是詩人向遠方的延伸,是海向俄羅斯土地的延伸,這就是作者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思維流程。
中學語文教案2
教學要求:
1、通過課文學習,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及豐富的想象力和仔細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2、能抓住課文中表現(xiàn)敘述順序的句子了解敘述順序。了解課文是按火燒云的“出現(xiàn)——變化——消失”的順序敘述的。并懂得課文以“變”為主線,突出火燒云變化“多”與“快”2個特點。
3、學會六個生字:積累十一個詞語;會用“必須”一詞造句;會照樣子寫“ABB”形式和用某種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詞。
4、體會排比句在課文中的作用。
5、背誦課文第4——7節(ji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簡單介紹作者、出示課題。
自然界里有許多奇麗的景象,引動了無數(shù)的作家、詩人去描繪它們,贊美它們。今天我們學習的《火燒云》是已故的優(yōu)秀女作家蕭紅的作品。
誰來簡介一下蕭紅。(蕭紅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過魯迅先生的關懷和幫助。)
二、讀課題,自學課文。
1、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
2、按“上來了、變化極多、下去了”給課文分段。
板書:上來了(1-2)
變化極多(3-6)
中學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壺口瀑布的美。
2、了解游記的特點及學習方法
3、理清思路,明確寫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夠在賞析句子的同時抓住景物特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壺口瀑布的美。
教學難點:
理清思路,明確寫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夠在賞析句子的同時抓住景物特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黃河像一條騰飛的巨龍,穿行在西北黃土高原的秦晉大峽谷中,當流經壺口時,寬約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馬蹄狀瀑布群。主瀑布寬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濤聲轟鳴,水霧升空,驚天動地,氣吞山河,為黃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國僅次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今天我們就通過梁衡的游記散文《壺口瀑布》一同去領略“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奇特景觀吧。(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新授課文:
單元導讀:首先,翻到第五單元的單元導讀,仔細閱讀,然后說一說,你從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從單元導讀中我們知道,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游記,那么什么是游記?
游記是文學體裁之一,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某地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風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勝古跡等等,并表達作者思想感情。
游記的特點,先游后記,親見真聞。學游記,首要的是要抓住景和情。
二、作者簡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其代表作品有《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等。
三、整體感知
1、認識生字詞。
鑄(zhù)告誡(jiè)推搡(sǎng)霎時(shà)
馳騁(chěng)漩渦(xuán)寒噤(jìn)迂回(yū)
汩汩(gǔ)濕漉漉(lù)震耳欲聾(zhèn)
潺潺(chán)前呼后擁(yōng)怒不可遏(è)
2、說說作者幾次游覽了壺口瀑布?分別在什么季節(jié)?
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節(jié)。
3、請用簡練的語言說出什么是“壺口”?壺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溝底的河心還有一條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條深溝,當?shù)厝私小褒埐邸,槽頭入水處深不可測,這便是“壺口”。
(2)黃河的河床在這里由寬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從高達幾十米的斷面沖下,就形成了壺口瀑布。
4、壺口瀑布與其他瀑布的不同之處表現(xiàn)在何處?
“壺口瀑布不是從高處落下,讓人們仰觀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三、朗讀課文,感受不同之處
1、品讀2—5自然段,思考:雨季的瀑布和枯水季節(jié)的瀑布各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1)品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雨季瀑布的特點:危險、驚心動魄、氣勢磅礴?
從下面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來:
a.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河谷里霧氣彌漫,我們大著膽子下到灘里,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
b.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沖進去,沖進去……
c.我在霧中想尋找想象中的飛瀑,但水浸溝岸,霧罩亂石,除了撲面而來的水汽,震耳欲聾的濤聲,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只有一個可怕的警覺:仿佛突然就要出現(xiàn)一個洪峰將我吞沒。
2、朗讀3-5自然段段,思考:
枯水季瀑布的特點:雄偉壯觀、柔中帶剛、勇往直前
、趶南旅婢渥又锌闯鰜恚
a.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b.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漩。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而這一切都隱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
c.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壓迫竟會這樣怒不可遏。原來這柔和之中只有寬厚絕無軟弱,當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以力相較,奮力抗爭。
(過渡:作者寫的不僅僅是黃河之水,更是一種人生的姿態(tài),一種意境,一種無堅不催,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精神。)
2、通觀全文,作者只是向我們介紹壺口瀑布這一風景名勝嗎?他在寫景中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由黃河之水聯(lián)想到民族精神。他由黃河的“柔中帶剛”“遇強則抗”“勇往直前”想到了中華民族的堅強不屈。
四、小結
作者描繪了壺口瀑布驚心動魄的場面、雄渾磅礴的氣勢表現(xiàn)出黃河之水博大寬厚、柔中帶剛的性格特點及前仆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時由黃河的性格想到中華民族雖歷經艱難,但寧折不彎、堅韌剛強,勇往直前的精神。
抒發(fā)了作者對百折不撓、勇往直前、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贊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請大家談談我們中華民族有哪些經歷能體現(xiàn)出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是否應該具備這種精神。
六、作業(yè)設計
收集有關黃河的詩句和文章。
中學語文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了解胡同的特點和胡同文化的特點。
。2)品味語言, 體會作者對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篩選信息的能力以及感悟語言的能力。
3、德育目標:積累民居文化,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
二、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 體會作者對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三、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篩選信息的能力以及感悟語言的能力
四、教學方法:
互動討論法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六、教學過程:
導入:如果到北京旅游,你會游玩那些景點?
長城。不到長城非好漢。
故宮;噬献〉'地方,不到故宮很遺憾。
前些年新興旅游的熱點:胡同。坐上一個老實黃包車,到胡同里面逛逛,感受一下原汁原味得北京市民文化。
。ㄎ覀兊膶в危┳髡呓榻B:汪曾祺(1920—1998),江蘇高郵人,作家。代表作有《受戒》 、《大淖記事》等。雖是江蘇人,但他大半輩子都在北京度過,對北京文化有深厚感情。其寫作風格和沈從文相似,取材自由,講歷史、掌故、花鳥蟲魚、四方食事。其作品以營造氣氛為手段來抒發(fā)情感,語言平實自然,較多使用口語,很有表現(xiàn)力。
下面請大家默讀課文,然后梳理文章思路。
1. 北京胡同的特點(1----4)
2. 北京胡同文化的特征(5----12)
3. 胡同文化發(fā)展的趨勢(13----15)
我做一個示范:讀文章第一段。然后找到中心句:“北京城象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這種反正不當影響了北京人得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
下面大家按照這個方法,快速默讀文章2------4段。
提問,然后歸納。
胡同特點:
胡同特點——正
名字來源——廣
胡同數(shù)目——多
胡同環(huán)境——靜
第五段是一個過渡段落。
胡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市民生活體現(xiàn)一定的文化特征。
居住習慣——安土重遷
鄰里關系——過往不多
物質生活——要求不高
處事態(tài)度——置身事外
先讓學生欣賞電影片段,提示注意北京的方言。然后在此過程注意品味語言。
1.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么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
2.“還有個章法沒有?我可是當了一輩子安善良民,從來奉公守法。這會兒,全亂了。我這眼面前就跟‘下黃土’似的,簡直的,分不清東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這份兒心。糧店還賣不賣棒子面?”
“賣!”
“還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市民生活體現(xiàn)一定的文化特征
市民生活 胡同文化
安土重遷
封閉
過往不多忍
要求不高 易于滿足
置身事外 安分守己
13―――15自然段,重點品味作者的感情。
品味語言:
1.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
2.再見吧,胡同
討論作者的感情:
1. 喜愛與批判
2.傷感與留戀
3.理智與豁達
七、作業(yè)
課本84頁。研究性學習
中學語文教案5
一、教材簡析
《靜夜》是初中三冊的一首具有古典詩歌韻味的新詩,是郭沫若五四以后的作品。面對當時中國的現(xiàn)實,詩人感到失望、痛苦、苦悶。第一節(jié)寫實,語言簡練,對仗工整,瑯瑯上口,詞句貼切,描繪了一幅動態(tài)、柔和、寧靜、朦朧的靜夜景,抒發(fā)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流露出淡淡的愁傷;第二節(jié)想象,以設問開始,以反問結束,聯(lián)想一幅凄婉動人的鮫人對月流珠的圖景,抒發(fā)追尋情,表達了憂國情、愛國情。通過本詩的學習,使學生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領悟詩歌的意境,豐富想象,陶冶情操,獲得美的享受。
二、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使學生體會聯(lián)想和想象的表現(xiàn)作用,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學習詩的凝煉,含蓄的語言及修辭方法;學習朗讀,培養(yǎng)對詩歌的愛好。
2、情感目標: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體會詩人所飽含對光明、理想、祖國的情感,陶冶自已的情操,進而達到純熟的境界。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使學生體會詩所飽含對光明、理想、祖國的情感
2、使學生理解詩的凝煉、含蓄的語言以及修辭手法
難點:使學生體會聯(lián)想和想象的表現(xiàn)作用,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師生互動,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學氛圍
老師激情導入,設計動畫片《聰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最喜歡做的一個動作——兩手大母指按在太陽穴,閉上眼睛,靜靜地輕揉。學生的心弦被扣動,有表現(xiàn)自己才智的欲望,營造了民主、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2、復習引入新課
問:《天上的街市》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怎么樣的生活?(自由、幸福)表達了作者怎么樣的情思?(光明的向往)
板書:靜夜
同學們能背一背與之近似的同名古詩嗎?(《靜夜思》)
學生回答:能
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有節(jié)奏、有感情的背誦李白的《靜夜思》
問:詩人看見了什么?(月光)詩人由月光聯(lián)想到什么?(白霜、故鄉(xiāng))李白思的是什么?(故鄉(xiāng)、親人);郭沫若的《靜夜》與李白的《靜夜思》都表達了一種在靜謐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詩又表達了怎么樣的情懷呢?請大家打開書,齊讀課題。
3、放錄音,整體感知
低沉的音樂、輕柔、舒緩的節(jié)奏,把學生帶進詩中所描繪的朦朧的寧靜的靜夜中,仿佛見到了模糊的天河岸邊有鮫人對月流珠。
4、模仿聲音,齊聲朗讀
老師糾正字音、重音、節(jié)奏。
附板書:模糊(mó)(hu),鮫(jiāo),怕會有/鮫人在岸
5、學生自由朗讀
分組討論,自由、合作、探究地學習,想想哪些是寫實的詩句?哪些是想像的詩句?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師生討論歸納,板書
6、配樂范讀,領悟旋律
配以低沉的音樂,輕柔、舒緩的節(jié)奏,老師融情于景的激情范讀。
問:①聽了老師的朗誦,你們感悟到了什么旋律?(學生討論、歸納:憂傷、迷惘、追尋……)
、谀男┰娋涑錆M了憂傷?(學生討論、歸納:月光淡淡、籠罩著村外的松林、白云團團、漏出了幾點疏星)
、壅埻瑢W們用散文筆法敘說書中的靜夜景,(學生討論、歸納:淡淡的月光就是淡淡的憂愁,故鄉(xiāng)的松林啊,依稀在夢中,點點落在筆下,可能身處他鄉(xiāng)的緣故,仿佛看到了故鄉(xiāng)的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勾起了詩人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因此,這幾句要念得充滿了淡淡的憂愁)
請同學們帶著淡淡的愁傷齊讀第一節(jié)
、苣男┰娋涑錆M了迷惘、追求?(天河何處?遠遠的海霧模糊。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
老師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凄婉的鮫人流珠。
討論、歸納:異鄉(xiāng)的月光令人思接萬里,故鄉(xiāng)的印象充滿了淡淡的愁傷,為什么?詩人聯(lián)想到那銀亮壯觀的天河被海霧籠罩、隔斷、感到困惑、迷惘、追尋,這里的天河指銀河嗎?不,是詩人所熱愛的美麗的祖國。祖國災難深重,令詩人痛心憂傷,詩人怕祖國的前途茫茫,想到多情的海霧似有泣——遠遠的海霧模糊,由此,又產生了一個令人痛心的想象——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
、蒗o人真的是指魚嗎?這淚為什么而流呢?
師生討論、歸納:鮫人指的是詩人這類愛國青年,他們看到祖國的現(xiàn)實,天河的無處尋覓,只能遙望茫茫的大海,像傷心的鮫人佇立岸邊,對月深思,思鄉(xiāng)淚、愛國淚、憂心淚,化成一行行詩行,這也可視為詩人的“流珠”吧?這也可視為詩人眷懷祖國,感懷世事的心靈投射吧?
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情感朗讀第二節(jié),讀出聯(lián)想的'迷惘追求。
7、學生范讀,審美陶情,融為一體
學生領悟了詩的旋律,意境,張開想象的翅膀,一遍比一遍讀得入調,體會親切,在反復的誦讀中,欣賞景物,陶冶情操,感悟了詩中的情感,這樣的情感怎么說呢?(學生討論、歸納)
8、全班齊讀全詩,賞析寫作特色
學生在有感情朗讀中,揣摩作者的語言。疊韻詞“淡淡”“團團”寫出景物的朦朧美,令人感到淡淡的愁傷;動詞“籠罩”,以動襯靜,寫出動態(tài)、柔和、寧靜、朦朧的夜景;“疏”與“漏”的照應,寫出了幾顆星透過云層無意而自然顯露出來,讓人看到一絲光明;“怕”字寫活了海霧似有情似有泣,詩人的憂與愛感動海霧中的鮫人,使人領悟到鮫人流的不是淚,而是心血、真情,語言精練、含蓄、深刻,表達得淋漓盡致。
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了詩人修辭的妙用,第二節(jié)以設問開始,以反問結束,令人懸念在心,言盡而意未盡;詩人引用鮫人的典故,顯得凄婉動人,真切表達了詩人憂國思鄉(xiāng)情。
9、全班齊讀第一節(jié),領悟寫景美
學生練習:模仿第一節(jié)寫景,寫一段《校園月色》,用比喻、擬人、對比、疊字等修辭手法,發(fā)揮想象、聯(lián)想。
寫作之前,老師范讀《荷塘月色》片段:“月光如流水,如牛乳,如輕紗,是動態(tài)的,柔和的,朦朧的,花和葉籠罩在夢的意境中,楊柳倩影像是畫在荷葉上,灌木黑影峭楞如鬼一般,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10、抽幾個學生朗讀自己的寫作,師生共同點評。
五、作業(yè):收集信息,拓展學習
讓學生課外收集郭沫若的詩集,如《女神》、《星空》等;賞析他的《夕暮》;閱讀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孫莉的小說《荷花淀》,體會現(xiàn)代作品中寫月光、月影、月色的妙筆。
中學語文教案6
[教學創(chuàng)意]
點、線、面、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的切入點,在點畫出一條或兩條反映課文內容或主題的亮線,圍繞其主線深入分析全篇課文,這樣便于激發(fā)學生興趣,便于教學有序生動,也容易達到教學目的。
《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可以這樣設計:先找出切入課文的“點”——課文對于勒稱呼的詞語,然后畫線——為什么會有如此不同的稱呼,畫出一條小說構思的情節(jié)線;這其間菲利普夫婦對于于勒的態(tài)度在如何變化?畫出一條人物情感變化線。再以“線”及全篇——小說是從人物的哪些語言、動作、表情等揭示人物的態(tài)度變化的,這樣便于深刻理解小說隱含的主題思想。
[平臺展示]
下面請看根據此創(chuàng)意而設計的《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教學過程。
1. 教師:請同學們掃讀課文,把課文中對于勒稱呼的詞語找出來。
同學們掃讀課文,勾畫圈點,找出課文前后對于勒稱呼的詞語是:
壞蛋、流氓、無賴;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賊、流氓。
2. 學生們分組討論發(fā)言:小說前前后后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對于勒不同的稱呼?
3. 教師指明回答后小結。
因為于勒當初花了菲利普夫婦的錢——于勒到美洲賺了錢,不僅愿意還他們的錢,而且還可以多給他們錢——破產又失去了錢,又可能要回來花他們的錢。
4. 教師:在上面這一過程中,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tài)度又是如何變化的'。
學生讀書討論,教師引導小結: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5. 學生活動:分組讀課文,找出能反映其“恐怖”希望“恐怖、仇恨”的語言、行動、表情。分小組交流意見。
6. 教師小結:
① 師結合板書歸納:
稱呼于勒
↓壞蛋、流氓、無賴—正直的人—家伙、賊、流氓
于勒———花了錢———賺了錢———破產沒有錢
↑ (態(tài)度)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菲利普夫婦
②師引導分析:小說中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稱呼在變,對于勒的態(tài)度在變,這變來變去的原因是什么——錢,這變來變去中唯一不變的是什么——錢,這就形象地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與腐朽。
中學語文教案7
【學習目標】
1、掌握有關的文學常識,了解作者的主要經歷和作品的主要題材及風格。
2、學習作者善于從日,嵤轮羞x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jié)來抒寫感情的技巧。
3、體會本文筆墨清淡而情意纏綿動人的特色。
4、體驗文中流露出的真摯的親情。
【學法建議】
要重視誦讀。本文是歸有光的抒情名篇,感情真摯強烈,應通過誦讀讀出文氣,讀出意蘊,讀出感受。
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項脊軒( ) 垣墻周庭( ) 珊珊( )
偃仰( ) 兀坐( ) 迨諸父異爨( )( )
先妣( ) 門扉( ) 欄楯( )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可容一人居: 顧視無可置者:
垣墻周庭,以當南日: 室始洞然: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 迨諸父異爨:
客逾庖而宴: 凡再變矣:
先妣撫之甚厚: 某所,而母立于茲:
一、文本研習
1、 層次結構
全文可劃分為兩個部分:
文章開頭,具體地寫項脊軒的小、舊、破漏而又陰暗:舊稱“ ”,“ , ” 見其小; “ ”直接點明舊;“ , ” 見其破漏;“ , , ”則見其陰暗。這樣寫,跟下面寫修葺后的項脊軒形成鮮明的對照,表現(xiàn)出作者對它的喜愛。修葺后的項脊軒變得不漏、不暗了。作者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讀書,怡然自得。
這一段是課文的第一部分,寫可喜事,記項脊軒內外的景物,著意寫自己在軒中讀書怡然自樂的情景。
后面四節(jié)是第二部分,寫可悲事。作者寫了“ , ,
”這三個典型的細節(jié),寫出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產生的頹敗、衰落、混亂不堪的情狀。這是可悲事之一。 ,是可悲事之二。 ,是可悲事之三。十幾年后作者又補記了最后兩段, ,是可悲事之四。
2、藝術特色
(1)文氣貫通,渾然一體
文章寫于不同時期,思念的人有三代,但作者以 為線索,把人物、事件串聯(lián)起來,又把自己的感情灌注其中,使得文章渾然天成,毫無松散凌亂的感覺。
。2)選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jié),寫出真情實感。
表現(xiàn)大家庭的破敗衰落,作者選取了自己感受最深的細節(jié),不言感慨而感慨自見;寫祖母,也只是平平常常的幾句話和“ ”“ ”兩個動作,就表現(xiàn)出責備、疼愛和喜悅交織的復雜情感。
三、問題探討
1、作者在修葺后的項脊軒中有時“冥然兀坐,萬籟有聲”,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好處?請從古代詩歌中再找出一些用了這種手法的詩句并加以體會。
2、第二節(jié)中寫作者的悲情寫得很有層次,請劃分出層次并加以品讀。
3、有人認為第三節(jié)是多余的,應該刪去。你是怎么看的?請說出理由。
4、本文的結尾,不言悲而悲不可禁,說說這樣的結尾妙在何處。
5、有人說《項脊軒志》的主題是寫親子和夫婦之情,有人說是表達對昔日家庭生活的.懷念,也有人說是對家道中落的身世的哀鳴和對個人遭際的不幸的憑吊,請談談你的看法。
【課堂檢測】
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
A.扃牖(jiōng) 修葺(qì) 欄楯(shǔn) 棲息(xī)
B.象笏(hù) 先妣(bǐ) 闔門(hé) 老嫗(ōu)
C.塵泥滲漉(shèn) 長號(háo) 異爨(cuàn) 冥然(míng)
D.萬籟(lài) 偃仰嘯歌(yǎn) 逾庖(yú) 呱呱而泣(guāguā)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
B.庭中始為籬,已為墻 今已亭亭如蓋矣
C.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室西連于中閨
D.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 軒凡四遭火,得不焚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
A.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
B.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4、下列加點詞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
、偈沂级慈唬▽挄车臉幼樱
②桂影班駁(錯雜)
、巯儒䲟幔〒崦┲跸
④嫗每(每次)謂余曰
、蒿L移影動,姍姍(美好的樣子)可愛
⑥吾妻來歸(舊時指女子出嫁)
、咂渲疲ㄐ问、制式)稍異于前
、嗷驊{幾學書(學寫字)
、崤f時欄楯(橫的叫欄,縱的叫楯)
、庹邦櫍ǚ褐缚,有瞻仰、回憶之意思)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 B.②⑤⑥⑦⑧⑩
C.③④⑤⑧⑨ D.①③⑥⑦⑨⑩
5、翻譯以下句子:
①.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郏宋嶙嫣9麻g執(zhí)此以朝
④.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簌有聲
中學語文教案8
教案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期授課計劃,在教學活動之前,任課老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要求,確定教學重點、難點,考慮相應的教學方法,最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它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組織能力、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設計等,是教學計劃實施的重要保障。其編寫要求如下:
一、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一堂課要達到的要求、需要完成的任務,一般包括傳授知識的要點和重點、培養(yǎng)技能的種類和基本要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思想和品德教育的內容等。
任課教師確定教學目標須做到以下幾點:
1.精讀教材,弄懂教材,做到無疑點。
2.認真分析教材內容,明確重點、難點、培養(yǎng)能力的內容、要求及方法。
二、正確選擇本次課的教學方法
1.正確選擇教學方法的根據是:教材內容、教學設備情況、學生的知識基礎、班風及教師自身的能力和習慣。
2.正確選擇教學方法的原則是:一是使教學效果最好,二是使教學效率最高。
3.任課教師根據上述原則和依據,確定本次課的具體教學方法。
4.正確選擇直觀的教學手段。直觀教學手段通常是指掛圖、幻燈片、模型、實物、錄象及多媒體等。任課教師應盡量多的.采用直觀教學方法并在備課時作好充分準備。
三、設計或選擇習題
習題分課堂用例題、課內練習題和課外習題。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知識基礎,選擇或設計典型性強、目的性強、深淺程度要適宜的習題。
四、編寫教案
任課教師在認真?zhèn)湔n的基礎上,將選擇或設計的內容記錄下來,就形成了教案。完整的教案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
1.授課日期、授課班級、教學內容2.教學目標(或教學要求)
3.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5.教學過程(或教學步驟)
6.設計板書7.布置外作業(yè)
中學語文教案9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xiàn)、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余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3、介紹有關擴展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錢塘江是浙江省最長的一條河流,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板書:天下奇觀)(解釋“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有什么不同)。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引導學生理解“奇觀”的意思)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shù)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放錄像(潮來時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觀”的壯麗與雄奇。
2、學生談看錄像后的感受。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
。2)出示“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示“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里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è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磕奈煌瑢W愿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附:板書
觀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
。〞r間順序)
教學反思:字詞的理解、學習太過粗略。雖然是四年級,是向高年段過度的時期。但對于字詞的理解掌握不夠重視。對個別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積累的機會。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6課《觀潮》。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奇異景象。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xiàn)。(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zhàn)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交流學生喜歡的句子。(根據學生的交流隨即通過大屏幕展示寫潮水的句子,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語句,想象錄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加深理解體驗大潮的奇特。)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2、(放錄像)編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
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教學反思:
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么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huán)節(jié)里,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
中學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在誦讀中感悟詩歌的能力。
2、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賞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
3、分析本詩感情表達的層次結構,體會畫面美、哲理美、情感美的融合。
【教學重點】
賞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
【教學難點】
詩歌中景、理、情的融合。
【教學方法】
1、借助多媒體,合作探究、緣景明情。
2、朗讀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曾經有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引發(fā)了一串靈感,成就了他在詩壇上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初、盛唐時期的.詩人張若虛,這首詩就是千百年來無數(shù)人為之迷戀、傾倒的《春江花月夜》。
二、配樂朗誦,整體感知
以“月”為典型意象。
月的流動變化過程:月生——月懸——月斜(月落)。
三、賞析詩歌
(一)第一部分:月生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1、意象
提問:開頭八句寫了什么意象?請找出來。
2、意境
提問:這里的景物描寫有何特點?構成了一種什么樣的意境?
3、學生朗讀。
(二)第二部分:月懸
原文: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1、提問:這樣的良辰美景,引發(fā)了作者怎樣的遐想?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2、朗讀。
(三)第三部分:月落
游子思婦情
1、兩地相思
原文: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2、思婦懷遠
原文: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3、游子思歸
原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小結: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tǒng)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四、拓展
回顧曾經讀過的與“月”有關的詩歌。
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畎住对孪陋氉谩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K軾《水調歌頭》。
五、作業(yè)
課后搜集、整理古典詩歌中關于“月”“落花”“流水”等意象的詩歌,總結古典詩歌中這些意象的普遍含義。
中學語文教案11
一、 教學設想
《金色花》這首散文詩,從一個孩子的假想寫起,以兒童與母親嬉戲的畫面,表現(xiàn)家庭之愛。在教學時,營造一個讓學生感受愛的氛圍,再通過多讀、多品、多思、多談從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愛的美好、圣潔。
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運用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學會正確表達。
情感態(tài)度:體驗人間摯愛親情,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三、 教學重難點
如何將聽說讀寫相結合
四、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
教師: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 教學過程
。ㄒ唬 導入新課
出示一幅老師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請學生觀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給照片擬一個小標題。
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這樣一個主題引出課文《金色花》。
。ǘ 整體感知
1、介紹金色花和泰戈爾
金色花:印度圣樹,開金黃色碎花,神圣而又美麗。
泰戈爾:印度文學家,詩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飛鳥集》等,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2、教師范讀課文
。ń處煹呐錁防首x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學生帶入到孩子與母親這樣一個嬉戲的世界中)
要求學生想像老師朗讀的畫面,感受其中的情節(jié)。
教師朗讀課文
過渡:真希望老師剛剛能把大家?guī)氲揭粋孩子的游樂世界中,下面,老師為每位同學準備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嘗一番?
3、聊一聊
如果你剛才在朗讀中看到了些什么,請你運用畫筆將一點一滴的感受畫下來。
如果你怕畫不好,請你用自己優(yōu)美的語言將感受說出來。
如果你還擔心說不好,那就給大家有感情的'朗讀一段課文。
A四人小組自由選擇一種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寶貴的想法。
B集體討論。
4、內容歸納
要求學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寫了我和媽媽的哪幾次嬉戲
歸納:當媽媽做禱告時我散發(fā)香氣,當媽媽讀書時我將影子投到書頁上,當媽媽拿燈去車棚,我變回孩子還求媽媽講故事。
小結:我看到了一個---------的孩子(可愛善良、孝順父母)
我看到了一個---------的媽媽(寬容慈祥、疼愛孩子)
過渡:這是一對多么可愛的母子啊,我真想聽聽他們對話的聲音?墒,在生活中也常常聽到母子之間并不愉快的聲音,不信,我們一起來聽聽下面兩段對話。
(三) 能力訓練
1、朗讀練習
A出示兩組母子間的對話,請同學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讀。
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別問我.
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
B集體配樂朗讀全文
中學語文教案12
教材分析:
這首詞寫于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陜北之初。當時紅軍正處在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夾擊的困難境地。全詞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表達了當今革命英雄空前偉大抱負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讀這首詞,應著重體會作者的博大胸懷和深刻的思想。
教學設想:
1、《沁園春·雪》是一首詞,學習課文前要對“詩詞”的有關知識預習、了解。
2、朗讀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中蘊涵的思想感情,在領悟、品評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3、新教材語文課程標準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體現(xiàn),無不與以課文為載體的情感體驗有關。設計好授課的導語、結語以及授課的過渡語,對于調動學生體驗感受、引發(fā)學生共鳴,激發(fā)學生參與意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學重點:誦讀、領悟、品評、鑒賞授課過程:
一、導入新課:
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說:“要培養(yǎng)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就能欣賞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蓖瑢W們同意這種觀點嗎?(生答)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偉大詩人毛澤東的一首詞《沁園春·雪》
教學設想:用名人名言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引出課題。
二、簡介寫作背景:
這首詞寫于抗日戰(zhàn)爭前夜。1936年2月,毛澤東率領抗日先鋒隊東渡黃河,開赴抗日的最前線。渡河前,恰逢大雪。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滿懷戰(zhàn)勝敵人的堅強信念,毛澤東豪情激蕩的寫下了這首以"“雪”為題的.壯麗詩篇。請聽課文錄音。(放課文背景簡介VCD、大屏幕)
三、明確學習目標:
這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是:誦讀、領會、品評、鑒賞
四、課文內容學習:
(一)請欣賞課文朗誦(微機、大屏幕、課件)
(二)上闋:
1)課文前三句詩人用哪兩個詞點出了北國風光的特征?修飾限制“冰封、雪飄”的是哪兩個詞?這里“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應怎樣理解?在古詩文中,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義彼此互現(xiàn)的寫法叫什么?試舉以前學過的課文中“互文”的例子?
2)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詩人能看到“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也是站在哪里往下看?文中表示看的詞是哪個詞?這個詞一直控制到哪句?對,共七句,在古詩詞中這叫一字領起,俗稱“領字”,“望”就是一個領字。
3)哪位同學有感情的讀一讀這七句?他讀得好在哪里?誰讀得比他更好?誰聽出她讀時給哪些詞加了重音?誰能說說這些字加重音的原因?“舞和馳”把山和原寫活了,這是什么寫法?舉個以前學過的課文中的例子?
4)“望”是領字,讀時應稍頓,后邊幾句應帶有“喜悅、贊美”之情去讀,“欲與天公試比高”應讀得有豪情、有氣魄,請齊讀這七句。
5)詩人并沒有滿足于對眼前雪景的描寫,而是進一步想象雪后天晴的景色,誰讀一讀?“晴日”一詞有幾層含義?說一說這三句的深刻含義?
6)詞的上闋以寫什么為主?俗語說“景即是情”,寫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7)一場普通的雪,在詩人的筆下卻成了一篇優(yōu)美的文字,是詩人眼前的景格外美嗎?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毕M瑢W們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的事物,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和審美能力。
教學設想:
1、語文的學習貴在積累,在學新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強化舊的知識,努力讓新舊知識渾然一體,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習慣。
2、加強朗讀訓練,在朗讀中領悟詩的內容,在品評詩句中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三)下闋:
1)試分析“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竟折腰”在文中結構上的作用。
2)引出的下文中有一個表示感情的詞是誰?“惜”一直控制到哪句?共七句,“惜”也是一個領字。讀這七句應帶有什么感情?生讀。
3)“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是哪些人?誰能介紹一下?這些人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所謂馬上打天下的皇帝,為什么詩人用了一個“惜”字?用文中的話回答!奥暂斘牟,稍遜風騷”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說,他們的武功尚可,文學才華就差些了,成吉思汗更是只識彎弓射大雕。在詩人心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呢?齊讀文章最后三句
4)句中的“風流人物”指誰?這三句話有什么什么含義?誰才是詩人心中真正的英雄?5)下闋的表達方式主要以什么為主?通過議論贊美了誰?6)齊讀課文。教學設想:
在上闋學習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下闋,通過質疑、討論、反饋矯正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
五、擴展積累
投影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誦讀。并讓學生課后搜集有關“雪”的文章或詩文,課后交流。
教學設想:培養(yǎng)學生在比較閱讀中鞏固知識和搜集信息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讓語文教學植根于生活沃土——《變色龍》教學案例讓語文教學植根于生活沃土
中學語文教案13
教學重點:《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富有童趣的散文。運用多媒體課件和音像組合手段,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馳騁想像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fā)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努力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教學一開始,可組織學生唱《秋游》這首歌,接著,老師用生動的語言來創(chuàng)設情境:“秋風起了,天氣漸漸涼了。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有一群小學生,跟著老師去秋游了。我想知道,他們去了哪里?那里景色美嗎?他們玩得開心嗎?”隨即,音樂響起,老師聲情并茂朗誦課文,而學生則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之后,可讓學生說說,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這樣,學生的興致就會被激發(fā)起來。
二、觀圖添彩,感受景美
學生經過初讀,對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感受。這時,教師打開多媒體課件,說:“我這里有兩幅郊外的景色圖,可惜不是彩色的,故而美感不夠。同學們能幫助添上色彩嗎?”學生定會興趣倍增。老師讓學生先認真讀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看看哪些是描寫色彩的詞語。這樣,讀就更有目的了。
第一幅為藍天白云圖。當學生說出天空是“藍藍的”時,老師就用鼠標點擊,添上藍色,并讓他們判斷深淺,以感受“藍藍的'”一詞的韻味。然后,用多媒體展示白云的動態(tài)變化,讓學生添色,并繪形。通過動態(tài)變化,讓學生體會“有時……有時……”的意思。隨后,老師再進行白云的其他造型,讓學生用“有時像……,有時像……”的句式來練習說話。
第二幅為農田豐收圖。與上面一樣,學生說出“稻子是黃的,高粱是紅的,棉花是白的”,老師分別用鼠標在圖上添上顏色,再引導學生把顏色說形象:稻子——金黃,高粱——火,棉花——潔白。然后,老師用多媒體作動態(tài)展示:稻子上下起伏。老師進一步啟發(fā):“多美呀!誰能用‘稻子黃了,像(
)!木涫絹碜饕粋形象性的描寫呢?”學生充分發(fā)揮想像,只要說得有相似處老師都給予肯定。接著,教師用同樣方法展示高粱、棉花的動態(tài),引導學生想像說話。
三、再現(xiàn)場景,激趣樂學
學習第四自然段,老師可播放課文的配樂朗誦,同時放多媒體動畫,再現(xiàn)課文場景,這樣,有利于讓學生迅速進入情境。接著,打出動畫特寫:幾個孩子在草地上打滾兒。再請曾有類似經歷的同學說說當時的感覺。然后,展示另外幾個同學蹲在草叢里的動畫,提示學生觀察,這幾個同學在干什么?并讓抓過螞蚱(或蟋蟀)的同學說說是怎么逮的。之后,讓學生判斷:那位張大嘴巴的同學在干什么?并進一步激趣:“你有興趣像他那樣高歌一曲嗎?”請一兩位同學放聲唱一唱,唱完,老師就告訴學生,這就是“亮開了嗓子”。這樣,學生就形象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
在此基礎上,老師展示其他一些學生生活情景,如追逐、歡笑、大喊、游戲等等,再讓學生回憶自己在春游、秋游等活動中的一些舉動,學習課文中“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練習說話。最后,老師小結:“這次秋游活動,大家玩得好開心哪,F(xiàn)在想請同學們來讀一讀這段!弊寣W生反復朗讀,在讀中體會、感悟。
四、開展活動,拓展延伸
課后,老師可組織學生去郊外活動,并讓學生帶好筆和紙,把自己看到的景色畫下來(或描寫出來),還可以把活動中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感受記下來;貋硪院,作一次交流活動。這樣,從課堂中的模擬秋游,再到自然中的真實活動,既鞏固了課堂所學,也使學生放松了心情,可謂一舉兩得。
中學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能讀出壺口瀑布雄偉、壯闊的氣勢。
2、抓住關鍵語段,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寫景散文的賞析方法。
3、領會黃河精神的象征意義,理解黃河精神在職場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朗讀,品味文章極具感染力的語言,體會壺口瀑布的特點。
2、理解壺口瀑布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孕育了璀璨的華夏文明。因此,黃河是中華民族名副其實的母親河。如果要去瞻仰這位母親,你知道黃河的哪一處景觀是不可不看的嗎?今天我們通過梁衡的游記散文《壺口瀑布》一同領略“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奇特景觀。
二、自讀課文,落實字詞?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查檢并記憶生詞的讀音及解釋。
2、課堂交流補充,當堂提問檢測。
3、齊讀課文,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
三、整體感知?
1、如果為壺口瀑布選擇一個詞作為宣傳語,你覺得哪一個詞最為貼切?結合文中相關語句,說說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寫了兩次看壺口瀑布的經歷,為什么寫兩次的景觀?對于表現(xiàn)壺口瀑布的壯觀起到怎樣的作用?
3、朗讀課文,想象、感受壺口瀑布的景觀。
四、感受壺口水的陽剛之美?
1、文章重點寫第二次看壺口瀑布,第二次看壺口瀑布主要表現(xiàn)壺口瀑布的水有怎樣的特點?
2、討論: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壺口瀑布之水的陽剛之美的?怎樣表現(xiàn)壺口瀑布之水的有力的?
不同方面多種角度描寫?
通過寫石側面表現(xiàn)水?
擬人的手法為水注入了生命力?
恰當形象的奇特比喻?
想象的動詞選擇?
短促有力的句式?
排比鋪陳的句式?
3、朗讀課文第四、五段,讀出力度感,讀出陽剛之美。
4、朗讀互評,再讀。(重點強調重要字詞的重音,果斷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語氣變化)
五、景與情的關系,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寫這篇游記散文是否僅僅停留在了所見之景有多美,有多奇特壯觀的'層次上?作者僅僅是為了表現(xiàn)壺口瀑布之水的陽剛之美嗎?由水想到個人——由個人想到民族(有層級的過渡,少說教味,易于理解接受)?2.壺口瀑布之水與作者所思所想之間存在怎樣的關聯(lián)?相似、聯(lián)系——觸景生情,融情于景(什么景?什么情?)
3、穿插:中國古人關于水的智慧:上善若水,以柔克剛,水滴石穿——辯證思維。
4、在思考的基礎上朗讀文章最后一段,并說說你怎樣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這偉大只在沖過壺口的一剎那才閃現(xiàn)出來被我們看見”(思考:這篇文章結尾標注了寫作日期,有何用意?)
5、在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并且將這種情感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六、作業(yè)
運用排比句式,進行一段景物描寫,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
中學語文教案15
項脊軒志
執(zhí)教者:陳玉萍(甘肅)
創(chuàng)設情境:
中國的文人喜歡給自己的書齋取個雅致的名字如蒲松齡“聊齋”,梁實秋“飲冰室”,等,明代歸有光給自己的書齋取名“項脊軒”
作者簡介:
歸有光
取項脊軒的原因
1、書齋小如人的脖子、脊梁般
2、懷遠追宗
3、博取功名,光宗耀祖
整體感知:
一、 感情誦讀()其余學生靜聽
學生評價并質疑(學生表現(xiàn)的太可愛了如果學生整節(jié)課都表現(xiàn)的如此靈動,該多好!期待中,教師千萬不要讓可愛的孩子們噤聲了。
正音:
滲漉 修葺 老嫗 姊妹 闔門 偃仰 扃牖 象笏 垣墻 先妣 呱呱而泣
。▽W生齊讀)
解析實詞含義
過:大母過余曰;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比:比去,以手闔門;去民之所惡,以民之所比;
置:
顧:顧視無可置者;三顧茅廬;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引導:
實詞的含義應如何解析?
生1:語感結合上下文
生2:根據字形判定
師總結:推斷詞義的方法:字形推斷法 古今詞義對照法 語境分析法 聯(lián)想推斷法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這樣一些內容:一間書房、兩種情感、三個女人
研習文本:
生齊讀關于“一間書房”的文字
方:一丈見方,形容面積小
北向:門朝向北
思考:沒修葺前的項脊軒有什么特點?
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凍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梁實秋《雅舍》
榆柳蔭后椋,桃李羅堂前明月有情常照我,清風無事亂翻書梅影橫窗知月上,花香浮動覺春來
思考:讀二三兩段思考作者寫了哪兩種感情?
先:表示對長輩的尊重
主要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
學生齊讀
思考:
運用了哪些細節(jié)描寫你最喜歡哪些細節(jié)描寫?說說喜歡的理由
生1:文中最后一句有種物是人非的悲涼感“亭亭如蓋矣”樂景寫哀情
生2:兒寒乎?欲食乎?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關愛有此想到了現(xiàn)實中的自己(學生的發(fā)言太精彩了!善于將文本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這才是真正語文課堂的精髓 為這些學生原來的.老師鼓掌沒有平時的訓練,是不會有這樣的思維的深刻和鮮活的)
生3:吾妻死,室壞不修——夫妻情深,當時只道是尋常
拓展延伸:
古人曾言:“人生四大不幸之事,歸有光擁有其三,但其文字卻沒有絲毫的頹廢和悲涼”
點評:文言文教學應“言”“文”并重,很多的優(yōu)質課只重“文”忽視了“言”的學習,而陳老師卻并沒有厚此薄彼,將“言”講的也是興味盎然如關于實詞含義理解的指導 內容的概括很簡潔凝練,如能引導學生概括出來就更好啦!課堂知識的梳理老師越俎代庖的過多,學生的大腦不是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應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
【中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中學語文教案02-06
中學語文教案(15篇)03-20
中學語文備課教案模板(精選14篇)06-29
中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1-05
中學語文聽課心得02-02
中學語文開學第一課的教案范文(精選5篇)09-02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07-27
淺析中學語文的情感教學03-11
中學語文工作總結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