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案(匯編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韵率切【幨占淼某踔猩锝贪,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生物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究綠色植物的葉片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可以產生淀粉,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逐步學會生物探究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綠葉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實驗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學生明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養(yǎng)成愛護綠色植物的情感。
二、重點、難點
重點:探究綠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條件。領悟“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設計原理。
難點:提出問題,應用適當的手段解決問題;單一變量對照實驗的設計。
三、材料用具
盆栽的天竺葵(或三角梅等綠色植物)、黑紙片、曲別針、酒精、碘酒、小燒杯、大燒杯、培養(yǎng)皿、酒精燈、三角架、石棉網、鑷子、火柴(打火機)、清水、試管夾
四、教學過程
。ㄒ唬┱n前準備
取一盆長勢旺盛的天竺葵,對它進行暗處理兩晝夜,再取多個黑紙片(根據學生實驗的組數而定),對多個葉片的上下兩面進行遮蓋,并用曲別針進行固定。然后,把它放置到光下進行光照數小時后備用。
。ǘ⿲
在我們賴以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個巨大的生產有機物的天然工廠,它制造的有機物養(yǎng)活了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這個大工廠就是生物圈中的生產者——綠色植物。
設問:綠色植物是怎樣制造有機物的?它們制造的有機物是什么?光照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嗎?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一下《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這個實驗。
。ㄈ⿲嶒炛v授
1、先找同學起來讀一下本節(jié)課的目的要求,并對本節(jié)課的材料用具進行清點,然后播放《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視頻文件,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這個實驗的大體步驟和某些應該注意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2、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家們探索光合作用的歷程,激勵他們努力獲得與科學家結論相似的結果,在這節(jié)課中,可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模擬探究實驗,以培養(yǎng)學生像科學家那樣不斷深入思考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一些科學研究的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
2嘗試做“小科學家”的愿望。
。ㄋ模⿲嶒炦^程
1、提前指導興趣小組的學生將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處2~3天。(啟發(fā)思考:為什么要將天竺葵放在黑暗處2~3天?)
2、在經過黑暗處理的天竺葵上選取1~2片葉子,用黑紙片將葉片的一部分正反兩面都夾緊。然后將這盆小白菜移到陽光下照射3—4小時。選取的葉子必須大小合適,顏色比較新鮮。
。▎l(fā)思考:為什么用黑紙片將葉片的一部分正反兩面都夾緊的目的?)
3、學生按照下列步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完成探究過程。教師巡視指導。
。1)、剪下遮光處理過的葉片,去掉黑紙片(啟發(fā)思考:.取下遮光黑紙時,遮光部位與見光部位有明顯差別嗎?)浸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的綠色退去。
在本步驟的操作中,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倒入酒精的量以能浸沒葉片為準,三角架上墊上石棉網,大燒杯里倒入熱水并加蓋。用酒精燈的外焰進行加熱,如果高度不夠,可以在酒精燈下墊上書本,保證用外焰加熱。酒精燈用完不能用嘴吹滅,應用蓋子直接蓋上。
(啟發(fā)思考:為什么要放在酒精中而不是水中直接加熱?為什么要隔水加熱?)
。2)、取出葉片,用清水漂洗干凈,放在培養(yǎng)皿中,滴加碘液。由于酒精的溫度比較高,可以用鑷子夾取葉片,避免用手直接拿燙傷手指。然后放入清水中來回晃,期間可以更換大燒杯中的水。直到水變得比較清為止。(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時葉片顏色有沒有變化?)將葉片取出放入培養(yǎng)皿中,不可直接放在實驗桌上,滴加碘液,以免污染實驗桌。
。▎l(fā)思考:往葉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注意: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強調應注意安全)(3)、觀察實驗現象:葉片光照部分便藍。(4)、分析得出結論:
a.光合作用的產物之一是淀粉。
b.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五、總結(學生總結,歸納)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就是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fā)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基本能夠獨立完成,培養(yǎng)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教師需要進一步要求學生劃出關鍵詞,加強理解記憶。
注意事項:
a.從上述實驗可以看出葉片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藍色。實際是淀粉遇到碘液變藍,說明葉片的見光部分產生了有機物---淀粉。
b.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2~3天的目的是讓葉片內的淀粉消耗完全而便于實驗。
c.用黑紙片將葉片的一部分正反兩面都夾緊的目的是讓該部分不見光,易形成對比,驗證光與制造有機物的關系。
d.酒精要隔水加熱,直接加熱不好控制溫度防止發(fā)生危險。
e.碘液對眼睛和皮膚有刺激,使用時一定要小心。
4、整理實驗儀器。
實驗教學反思: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中的實驗步驟,分組討論以上七個思考題。通過合作學習討論完成這七個思考題,學生理解了每一個實驗步驟中蘊含的科學原理,做實驗時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增強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由于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淀粉遇到碘液會變成藍色,所以學生能很容易的根據葉片顏色的變化而得出結論。在這里有的學生的實驗現象不太明顯,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究性試驗強調學生大膽置疑、主動參與、共同合作,在其中設置一些引導性、啟發(fā)性、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可以有選擇地進行學習。
初中生物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結構和功能觀認識有絲分裂的過程。
2.基于有絲分裂的事實,能夠運用歸納和概括的方法進行總結。
3.在學習有絲分裂的過程中,能夠動手畫出分裂期各個時期的圖像。
4.感受生命的奧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絲分裂四個時期的特征。
難點:區(qū)分各個時期染色體的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展示大象和老鼠的圖片。提問:象與鼠個體大小差距懸殊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說是細胞大小,有的說是細胞數量的多少。)
教師講解:動物個體的大小大多取決于細胞個數的多少。細胞分裂可以產生新細胞。細胞分裂有三種形式包括: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無絲分裂。有絲分裂有怎樣的特征呢?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細胞周期
展示有絲分裂細胞周期圖和不同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xù)時間表,提問:細胞周期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細胞周期的概念?
(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個時期。)
(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
2.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
展示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顯微照片,提問:四幅圖片顯著的不同之處?
(有的細胞的染色質繞成一團,有的染色體已經開始分離,有的則快要形成兩個細胞。)
展示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圖解,提問:各時期特點?小組討論。
(前期:染色質變成染色體,核膜逐漸消失,核仁逐漸解體,細胞兩極出現紡錘絲構成紡錘體,染色體散亂分布在紡錘體中央。)
(中期: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紡錘絲連接在著絲點的兩側,此時染色體形態(tài)穩(wěn)定,數目清晰。)
(后期:染色體著絲點一分為二,在紡錘絲的牽引下開始向兩極運動,使細胞中兩極中各有一套染色體,兩套染色體相同,且和親代染色體也相同。)
(末期:子染色體到達兩極,染色體變成染色質,核膜出現,核仁重建,赤道板中央出現細胞板,將細胞一分為二。)
教師總結口訣:膜仁消失現兩體,形定數晰赤道齊,點裂數增均兩極,兩消兩現重開始。
(三)鞏固提高
有絲分裂哪個時期,染色體數目開始加倍?
(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移向兩級。)
(四)小結作業(yè)
1.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
2.作業(yè):課后嘗試自己動手畫出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示。
四、板書設計
初中生物教案3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利用與所學概念有關的實物材料,如蛇、龜、鱉的實物或掛圖、鱷的模型請學生觀察,并進行探索研究,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把探究活動中對爬行類的感性認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通過相互交流、補充和啟發(fā),達到異中求同,歸納出爬行類的主要特征,從而使學生對爬行類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二、課時安排
本節(jié)課共安排1課時
教案實例
一、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理解蛇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外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等的特點。
2.了解其它爬行動物。
3.掌握爬行類的主要特征。
4.了解毒蛇與無毒蛇的區(qū)別。
(二)技能目標
1.通過對爬行動物的觀察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2.通過對爬行動物特征的總結,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對爬行動物適應陸地生活特征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樹立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觀點。
2.通過對珍稀爬行動物的介紹,提高學生保護動物的思想意識。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爬行動物適應陸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教學難點 :歸納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學準備
蛇、龜、鱉的掛圖或實物,蛇的浸制標本,揚子鱷模型(最好有蛇爬行、蛇卵孵出小蛇的錄像)。
四、教學過程
兩棲類已開始適應陸地生活,但由于生殖、發(fā)育等的特點,它們沒有徹底擺脫水的環(huán)境,所以不是真正的陸生動物。
出示蛇的浸制標本,并告訴學生以蛇為代表的爬行類才是真正的陸生動物。今天我們以蛇為代表來探討爬行類是真正陸生動物的原因。
(一)蛇
1.觀察記錄
展示蛇的標本,并播放蛇爬行及卵孵出小蛇的錄像,把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格內。
外部特征 身上有鱗,有各種花紋,舌頭分叉,兩端細,中間粗,腹部一節(jié)節(jié)。
行走特點 身體緊挨著地,彎彎曲曲地爬行,一邊爬,一邊不時地向前伸出分叉的舌。
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事? 蛇會生蛋,即卵生,也有的.卵胎生;蟒蛇會把人纏死;蛇吃青蛙、田鼠等小動物;蛇怕人傷害它,常生活在石堆、草叢等較隱蔽的地方;蛇肉可吃,很鮮美。
2.引導討論
針對以下問題,展開討論。蛇的身體覆蓋角質鱗片,與陸地生活有關嗎?蛇用什么呼吸?蛇卵的外面有什么?它與陸地生活有關嗎?蛇怕冷嗎?它如何過冬?教師提出與教學概念有關的問題,引起學生對剛才觀察的結果作進一步地探討。
3.師生共同歸納
、俳琴|鱗片可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fā),并起保護作用。②蛇終生用肺呼吸。③蛇卵生,卵外有堅韌的卵殼保護,適應復雜多變的陸地環(huán)境。④蛇變溫,所以冬天要冬眠。
(二)龜、鱉、鱷
展示龜、鱉的掛圖或實物,鱷的模型,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外形特征,并進行相互交流,認識到它們的身體都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部分,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都用肺呼吸,卵生。介紹我國特產的珍稀爬行動物—揚子鱷,為了使揚子鱷繁衍發(fā)展,采取了許多有效的措施,并獲成功。最后歸納出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
(三)爬行類的主要特征
身體一般分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部分,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甲,可防止體內水分蒸發(fā),并起保護作用,用肺呼吸,多數在陸上生活,而且幼體的發(fā)育徹底擺脫了水的環(huán)境,成了真正的陸生動物。
(四)毒蛇與無毒蛇
展示毒蛇與無毒蛇的掛圖或投影,重點觀察外形特征,并記錄。
毒蛇 無毒蛇
外形特征 頭呈三角形, 身體粗短, 尾驟細。 頭橢圓形, 身體較長, 尾漸細。
其它特征 有毒牙和毒腺 無毒牙和毒腺
引導學生比較它們的特征,并得出:有無毒牙和毒腺是毒蛇和無毒蛇的本質區(qū)別。
討論:毒蛇咬傷后如何處理?
學生閱讀教學材料,結合平時的生活經驗發(fā)表見解,教師適當補充。學生了解這些知識,有益自身保護。
簡單介紹毒蛇養(yǎng)殖,讓學生認識到動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教師簡單小結。
初中生物教案4
學習目標
1、了解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2、說明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重點
非生物因素,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難點
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
測量不同植被環(huán)境的空氣溫度和濕度。
學習方法
講述法,探究法,分析法。
學習過程
引入新課
環(huán)境:生物的生存空間
生態(tài)因素: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形態(tài)、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態(tài)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自主學習
活動1、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
討論:探究活動的一般步驟是:
結論: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互助:企鵝孵卵競爭:梅花鹿在xx時捕食:獅捕與班馬
共棲:?c蟹寄生:蛔蟲與人
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保護色:壁虎、北極熊
擬態(tài):竹節(jié)蟲警戒色:胡蜂、河豚、夾竹桃
活動2:測量不同植被環(huán)境的空氣溫度和濕度
討論:
1、為什么實測不同地點的'溫度和濕度時干濕計放置的位置不同?
2、為什么每個實測地點要記錄3個數據的平均值?
上述實測地點中,獲得的哪組數據起著對照作用?
初中生物教案5
一、細菌的發(fā)現
1、列文?虎克:發(fā)現細菌
2、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
二、細菌和形態(tài)和結構
1、形態(tài):桿狀、球狀、螺旋狀2、結構: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集中區(qū)
特殊結構:莢膜(保護)、鞭毛(運動)3、營養(yǎng)方式:異養(yǎng)(寄生、腐生、共生)
三、細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細菌的休眠體
開花和結果
知識與技能:
1、概述花的主要結構2、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說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同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養(yǎng)成愛花習慣重點:概述花的主要結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難點: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單細胞生物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描述觀察到的草履蟲的形態(tài)結構,說明草履蟲整個身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
(2)識別草履蟲的細部特征,依據觀察到的影像,把握草履蟲的結構與生命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認同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和資料分析,提高解決問題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以草履蟲為例認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細胞構成,并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與其生活相適應。
(2)通過學習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激發(fā)熱愛生物學的情感,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單細胞生物(草履蟲)的結構和功能難點:樹立細胞構成生物體的觀點
植株的生長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描述根的生長。2.鍛煉觀察、測量、解讀實驗數據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關注一種植物的根的生長的過程,體驗科學的研究方法,初步學會記錄數據、解讀數據的方法;
2.學習收集信息、篩選信息、交流及表達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體驗實驗的艱辛與快樂,樹立持之以恒的科學意志,領悟科學方法;
2.學會傾聽與感受,提高人文素養(yǎng);3.通過不同程度的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觀察實驗現象、收集、記錄實驗數據的方法。
難點:在探究實驗中,耐心、細致、求實地完成測量和解讀實驗數據的工作。
三、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以小組為單位參照課本自己設計方案觀察根尖伸長最快的部位,做好觀察記錄以備交流。
2.教學課件:根尖生長過程的各部分細胞動態(tài)變化的多媒體課件、根尖的結構圖。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賀知章《詠柳》詩歌,引出課題:展示古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說明這個詠春風綠柳的詩句中蘊含著生物學知識,引出萬千枝條及綠葉都是芽發(fā)育成的,從而導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
(二)新課教學
實驗探究。
五、板書設計
植株的生長
一、幼根的生長
1.分生區(qū)細胞分裂增加細胞的數目2.伸長區(qū)的細胞增長,增加細胞體積
流動的組織——血液
教學重點: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血液在心臟和血管組成的密閉的管道系統里循環(huán)流動,帶動著物質的運輸,保障各項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掌握這部分內容是為學習“血液循環(huán)”奠定基礎。
教學難點: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圖片,嘗試識別紅細胞和白細胞,血紅蛋白的特性
借助顯微鏡來觀察人血的涂片,可以讓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血液,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加強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A、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B、使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嘗試識別紅細胞和白細胞;C、了解有關人造血液、造血干細胞的知識。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運用顯微鏡觀察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實驗態(tài)度;激勵學生將來從事醫(yī)學研究,解決醫(yī)學難題,造福人類。
初中生物教案6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慌c作用
《細胞通過分裂而增殖》選自《生物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章第三節(jié)。本節(jié)內容講述細胞增殖是一種生命現象,體現了微觀生物學知識。在學生掌握了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礎上,本節(jié)課主要圍繞“細胞體積為什么這么?”這個問題展開教學,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理解細胞不能無限增大的原因,并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提供平臺,埋下伏筆。
。ǘ┙虒W目標
根據初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的四項要求:
、偬岣呱锟茖W素養(yǎng);
、诿嫦蛉w學生;
、鄢珜骄啃詫W習;
、茏⒅嘏c現實生活的聯系。
制定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解釋細胞保持較小體積的主要原因;
。2)通過模型方法進行生物學的研究。
2、能力目標:
。1)嘗試利用數學方法探究細胞生長極限的問題;
(2)運用數學方法分析、歸納、推理、處理實驗數據,得出細胞表面積與體積關系的規(guī)律。
3、情感與價值目標:
。1)讓學生體驗模型實驗法對獲得知識和理解知識的重要作用;
(2)讓學生認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學會用批判性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ㄈ┙虒W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兩個活動來研究“細胞的體積為什么這么小?”的問題。
難點:活動“研究細胞體積與細胞表面積的關系”中學生提出預測、處理數據、得出結論。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步入中學,思維活躍,敢于質疑和討論,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還不能完全離開實物的支持,且以往學習中較少涉及到細胞知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觀察、操作和分析能力的.差異會產生不同層次的學習效果。而且七年級學生對“細胞大小與外界物質擴散的關系”的理解有一定難度,因此本節(jié)課設想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活動,來提高課堂效率。
三、教學策略
。ㄒ唬┙虒W用具
教具形式:制作教學課件;準備實驗材料:酚酞瓊脂塊、氫氧化鈉溶液、毫米尺。
使用方式:教師展示課件,指導學生用實驗材料按活動二的目的要求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擴散的關系。
效果預測:引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使他們由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逐步過渡到對抽象知識的理解。
。ǘ┙谭
依據: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做中求學,引導探究型學習)
。ㄖ庇^教學法、比較歸納法、反饋法等)
①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fā)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趯嶒炋骄糠ǎ褐笇W生主動參與兩項探究活動,鍛煉學生的實驗探究技能。
、弁ㄟ^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對所獲得數據和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交流、處理,共同得出結論。
④課堂習題檢測使教師發(fā)現問題,及時補充,進行教學反饋。
(三)學法
。ㄓ^察法、討論法、歸納分析法等)
本節(jié)內容理論性強、抽象復雜,所以課前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課堂上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中解決問題。
、僦笇W生以“細胞體積為什么這么小?”這一問題為主線,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谥笇W生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處理分析實驗數據,理解細胞體積與細胞表面積的關系。
、壑笇W生采用發(fā)散性思維的方法,聯想的方法將模擬實驗結果遷移到真實細胞,從而得出結論。
。ㄋ模┲仉y點突破策略
重點的落實方案:教學中通過設置情景,引出問題“細胞的體積為什么這么小”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展示課件進行直觀教學,組織學生參與探究活動,在實際操作中理解較小的細胞與其物質代謝的關系。
難點突破策略:教師逐步質疑和引導,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動腦思考,參與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得出結論。
初中生物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逐漸培養(yǎng)學生觀察、口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成為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能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的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
1.活體生物如:盆載的植物體1-2種;
2.動物標本1-2件;
3.珊瑚;小機器人;有關的投影片等。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個小機器人,說明它們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說明生物與非生物是有區(qū)別的。生物具有區(qū)別非生物的本質特征。
引導學生根據書上提供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和已有的生物學知識,說明生物的特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抽題討論(如果學生人多可兩組一題)小組選出組長、記錄員、發(fā)言人。小組研究討論結束后,可研究討論其他組的題。待各組完成后,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匯報,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組同學補充發(fā)言,而后其他小組同學再發(fā)言補充(教師除了組織學生的活動,可以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參與他們的討論和研究)。
下面是討論的大致內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物質
(1)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機物,并為動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獲取別的生物體中的有機物。如豬籠草、菟絲子、食人樹等;
(3)動物從自然環(huán)境中獲取現成的有機物。如貓抓鼠吃;青蛙抓蟲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細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葉朽木動物的尸體糞便等有機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營養(yǎng)物質。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來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項生理活動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從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頻率16-18/每分鐘。
(3)魚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濾水從水中攝取氧氣。
(4)鯨每15-20分鐘就要從水中冒出呼吸一次。
(5)水生的爬行動物有專門適應水中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如海龜它的肺能貯藏空氣,它的泄殖腔內有肛 門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鱉喉部有粘膜形成絨毛突起,其上毛細血管豐富,水中氣體可由此進入,可以10小時在水中不出來。
(6)水生植物有氣道如藕的莖中有氣道;水稻的莖桿是中空的可通氣。
3.生物體都能繁殖后代
(1)許多植物能夠產生種子。用種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產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麥、水稻能分蘗;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類、苔蘚、蕨類能產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細菌、草履蟲等生物通過分裂生殖,產生新個體。
(6)許多動物通過產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1)植物缺水會發(fā)蔫;水多了會澇。
(2)施肥少了長不好;施肥多了會燒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會做出反應;捕蟲植物有特殊的捕蟲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動物會捕捉食物逃避敵害等。
5.生物能將身體內產生的廢物排出
(1)植物能夠通過落葉帶走一部分廢物。
(2)人可以通過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等將廢物排出體外。
6.生物能生長
(1)植物能由一粒種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2)小鳥由卵孵出長成大鳥。小孩能夠長成一個大人。等
7.生物還會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會生病。
(2)動物有生有死,動物也會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等等。
總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能說一說什么是生物嗎?(根據生物的特征說)
初中生物教案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了解不同濃度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2.了解水蚤的分類地位、生活環(huán)境、結構特點等;
3.掌握實驗設計的一般原則;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
2.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實驗,認識到酗酒對人體的危害;
2.懂得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學理念:
在教學設計中,我始終強調“STS”教育思想,貫徹新課程教育理念,盡可能多地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具體做法如下:
1.遵循探究性學習的一般原則,引導學生在探索中前進:
實驗方案指導著實驗的進行并影響實驗結果,因此,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實驗方案的設計。為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分工合作的意識,將學生分組,選出小組長,分組討論本組的實驗方案,小組之間再互評,在教師的點撥下,最終設計出完善可行的實驗方案。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探究目標逐步實現。
2.重點培養(yǎng)學生處理和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多組實驗數據取平均值來減小實驗誤差,采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描點、連線等方法來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等,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3.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實驗過程中教師充分發(fā)揮其引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科學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例如設計實驗方案時必須遵循的原則,解決水蚤的心率高(200次至300次/每分鐘)、難計數、易產生誤差等。
實驗結束后,及時引導學生認識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等,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由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人們常說:酗酒有害健康,這句話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開門見山的引入,體現了關注社會,以人為本的思想。
(二)設計和完善實驗方案:
學生討論實驗方案環(huán)節(jié),教師稍作引導,突出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暢所欲言,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完善實驗方案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強調設計實驗必須遵循的.單一變量原則和設置對照原則等,體現科學實驗的嚴謹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三)實施實驗方案:
選取實驗材料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建“材料自選超市”,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按需取材,充分體現學生開展實驗的自主性。
實施實驗方案階段:注重實驗細節(jié),力求使得實驗更加科學、準確。
、偈褂冒疾F,確保酒精能夠充分影響水蚤;
、卺槍W生在計數水蚤心率過程中遇到的水蚤心率過快,難以準確計數的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展開討論。最終讓學生自己提出了更為準確的“打點計數法”,大大提高了計數水蚤心率的準確度。
(四)整理、分析實驗數據:
學生分組匯報實驗數據,師生互動,共同分析實驗誤差。同時,針對數據較多難以直接得出結論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繪制折線圖,化繁為簡,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得出實驗結論: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準確、科學的實驗結論。
四、教學反思:
本堂課仍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語言較為平淡,不夠柔和;學生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主導意識較強,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等等。
總之,我的這堂實驗課只是對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一點嘗試,敬請各位領導、專家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初中生物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逐漸培養(yǎng)學生觀察、口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教為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能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的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
1. 生物的錄像。
2. 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圖片。
3. 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放錄像,讓學生仔細觀察錄像中出現的生物與非生物。
引導學生根據書上提供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和已有的生物學知識,說明生物的特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抽題討論(如果學生人多可兩組一題)小組選出組長、記錄員、發(fā)言人。小組研究討論結束后,可研究討論其他組的題。待各組完成后,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匯報,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組同學補充發(fā)言,而后其他小組同學再發(fā)言補充(教師除了組織學生的活動,可以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參與他們的討論和研究)。
總結:除了書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還有其他別的生物特征嗎?(根據生物的特征說)
補充:
1. 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 生物體能進行新陳代謝
3.生物體能遺傳變異
4.生物能適應環(huán)境和影響環(huán)境等
能力訓練:可用書上練習P6
(1)分析圖片彈鋼琴的機器人、慢慢生長著的鐘乳石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蟲都是生物嗎?詳細說明。
教學后記:
本節(jié)課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書本上舉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還有沒有別的特征這一問題來讓學生討論,所以很多學生對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幾方面了解得不夠深入。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可以先安排課后練習鐘乳石是否生物來激起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就書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進行討論和舉例(主要是舉例)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書本的六個特征后,再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對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有一個總的認識,再引導他們舉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沒有的特征。對于學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應該逐一分析,并讓學生舉出反例子來論證其觀點,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然后再由學生來解答鐘乳石是否生物,讓他們用剛學的知識解答一開始可以理解錯的問題。
初中生物教案10
步驟:1)將一個完整的豬腎置于解剖盤中,先觀察腎的外形和顏色(外形似菜豆,內側凹陷,紅褐色),再用手捏捏(表面光滑,手感柔軟),問一問氣味。
2)用戶解剖針將腎縱切,觀察內部結構。
3)用顯微鏡觀察腎單位的玻片標本。
通過上面對觀察腎的結構實驗知識的學習,希望同學們對上面的內容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學習的更好的哦。
初中生物教案11
教學目標:
1、了解生物間的事物關系是錯綜復雜的
2、知道什么是食物網
3、解釋食物網鏈是生態(tài)系統中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的渠道
教學重點、難點:
生物間的事物關系是錯綜復雜的
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 計意圖
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學習了食物鏈,我們做了個游戲 是有關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那么繼續(xù)讓學生將這些生物聯系在一 起,讓學生去發(fā)現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形成了 錯綜復雜的食物關系。
食物網
各條食物鏈就相互交叉連 接起來,形成一個復雜的網狀結構,這個網狀結構叫做食物網,
分析這些生物之間的關系,總結出食物網。
在生態(tài)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因食物關系所形成的食物鏈往往不止一條,學生通過連接會自己去發(fā)現這一點,那么這節(jié)課結合上節(jié)課的食物鏈,讓學生接著連起來,增加學生的興趣,引出食物網。
能量在食物鏈(網)中的流動
復習光合作用的公式,
生態(tài)系統中能量流動的主要路徑為,能量以日光形式進入生態(tài)系統,以植物物質形式貯存起來的能量,沿著 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通過生態(tài)系統,以動物、植物物質中的化學潛能形式貯存在系統中,或作為產品輸出,離開生態(tài)系統,或經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物有機體呼吸釋放的熱能自系統中丟失。
總之,能量在食物網中的流動, 總是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從綠色植物開始,流向植食性動物 ,在流向肉食性動物。
人類活動對食物鏈(網)的影響
閱讀課文,分析這個地區(qū)田鼠數量變化的根本原因
課堂小結
師:我們學習了食物網的`知識,并且知道了能量在食物網中的流動,總是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從綠色植物開始,流向植食性動物,在流向肉食性動物。另外,我們看到了 人類活動對食物鏈和食物網的 影響,這告訴人類,只有保護每一物種,保護生態(tài)系統,才能保證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
閱讀分析課本102頁,總結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是沿著食物鏈(網)進行的。
課本103頁的資料,讓學生分析,再總結出食物鏈(網)是生態(tài)系統的營養(yǎng)結構,如果食物鏈(網)受到人為的破壞,提出下面問題:
生態(tài)系統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加深對生物與環(huán)境關系的認識,形成熱愛自然、保護生物的情感,關注與生物有關的 社會問題,具有社會 責任感。
初中生物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說明腎單位的組成及作用,概述尿液形成的過程。
2、通過動手探索的形式,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和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形成人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腎單位,尿的形成過程。
難點:尿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過程
。ㄒ唬┬抡n導入
生活實例:病人看病,醫(yī)生有時會要求病人做尿常規(guī)化驗。提問:這項檢査反映人體什么系統的健康狀況?
(泌尿系統)
追問:泌尿系統中腎臟是最重要的器官,尿液在腎臟中是怎么形成的呢?進而導入新課——尿的形成。
。ǘ┬抡n教學
1、腎的微觀結構——腎單位
。1)觀察腎臟的模型,結合教材相關內容。感知腎的顏色、性狀、大小,腎臟中的什么結構起重要作用?
。I外形如蠶豆,紫紅色,腎單位是腎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每個腎臟包括大約100萬個腎單位。)
。2)觀察腎單位結構圖,小組討論思考如下問題:
腎單位由什么構成?各部分分別有什么樣的特點?
學生觀察、討論,教師巡視點撥,在黑板前板畫并標注出各部位結構的名稱。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總結
。總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腎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許多毛細血管相互纏繞而成。腎小囊套在腎小球的外面,下接腎小管。腎小囊壁和腎小管壁為單層細胞。)
2、尿的形成
過渡:血液在流經一個腎單位的過程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1)組織模擬活動:篩糧食
出示一包帶雜質的糧食(有花生米、大豆、黑米,也有石子、沙粒),啟發(fā)學生:怎么有效去除雜質呢?
(用篩子篩去雜質。)
請兩名學生到講臺參與實踐活動,動手將含有雜質的糧食篩干凈。
教師引導:篩出去的雜質能否直接丟掉呢?
。ú荒,因為雜質中還有一些小粒的糧食)
教師繼續(xù)引導:應該把漏掉的小粒的糧食從雜質中重新撿回來。那么我們回顧下,剛才“篩糧食”的情境中,都包含了哪些過程?
。êY出去和撿回來。)
。2)課件展示尿的.形成動畫。提問:篩糧食與尿的形成有什么關系?
師生共同總結:“篩出去”的過程發(fā)生在腎小球,即將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篩出去;“撿回來”的過程發(fā)生在腎小管,即把篩出去的某些小分子物質重新撿回來。
。ㄈ╈柟烫岣
嘗試尿的形成的示意圖并標出腎單位各部分名稱。
。ㄋ模┬〗Y作業(yè)
1、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
2、作業(yè):血液流經腎小球時哪些物質被過濾出去了?原尿流經腎小管又有哪些物質被重吸收回來了呢?
四、板書設計
初中生物教案13
教學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逐漸培養(yǎng)學生觀察、口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成為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能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的人。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假如你乘坐宇宙飛船從太空中遙望地球,映入你眼簾的將是一幅由藍色、綠色和白色等編織而成的美麗圖案。藍色是浩瀚的海洋,綠色是廣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飄動在海洋和陸地上空的云彩。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各種各樣的生物都在這里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層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構成了生物圈
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合作探究智慧碰撞
探究一:什么是生物?
探究二:如何區(qū)分生物和非生物?
觀察
(1)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2)觀察可借助哪些工具和儀器?
(3)科學觀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觀察的要求:
1、要有明確的目的;
2、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
3、要及時作好記錄。
探究三: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鳥捕食魚
牛在草地上吃草
大熊貓吃竹葉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利用水、無機鹽、二氧碳制造有機物葡萄糖、淀粉等)
2、生物能進行呼吸
鯨呼吸時產生的霧狀水柱
野牛在晨光中呼吸
小鳥在呼吸-
魚用鰓呼吸
3、生物能排除生體內產生的廢物
動物可以通過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將廢物排除
植物通過落葉將一部分廢物帶走
落葉是植物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向日葵總是向著有陽光的一方
含羞草
警覺的兔子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菜豆的生長
紅狐的生長
6.傳和變異的特性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龍生龍,鳳生鳳,
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
一母生九仔,連母十個樣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人胚胎初期細胞群
一些單細胞生物
1.珊瑚是生物嗎?請說明理由。
答:珊瑚不是生物,因為它是由死去的珊瑚蟲分泌的外殼堆積而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珊瑚蟲才是生物。
2.珊瑚蟲一般生活在溫暖的淺水區(qū),這是為什么?
答:因為淺水區(qū)可獲得較多的陽光,有適宜的溫度,這些有利于藻類的生長,從而為珊瑚蟲提供更多的氧氣。因此,珊瑚蟲一般生長在溫暖的淺水區(qū)。
課后小結
生物的七大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課后習題
1、下列各項屬于生物的是( )
A、?鸅、恐龍蛋化石
C、電動狗D、珊瑚的骨骼
2、下列各項中屬于非生物的是( )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會彈鋼琴的機器人
C、生長在橘子皮上的青霉
D、休眠的青蛙
3、牽;ㄇ宄块_放,傍晚關閉,這種現象說明生物具有什么的特征·······( )
A需要營養(yǎng)B進行呼吸
C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D生長和繁殖
4、下列不屬于生命現象的是( )
A、母雞下蛋B、火山爆發(fā)時巖漿噴出
C、大汗淋漓D、饅頭上長“白毛”
5、一種雄性極樂鳥在繁殖季節(jié),長出蓬松的`長飾羽。決定這種性狀出現是由于( )
A:應激性B:多樣性
C:變異性D:遺傳性
6、(20xx威海)下列屬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自由運動
B、生物都需要從外界攝取有機物
C、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
教學反思
《認識生物》一課的實踐,導入新課用時一分鐘左右,然后進入自主學習閱讀文本階段。共計用時二十分鐘左右。通過我的觀察,大多數學生只能讀三遍,少數學生只能讀兩遍多一點。然后做練習題。做練習題這個過程兩班情況差不多。從學生做題的情況來看,學生對文本仍然很陌生。對訓練單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迅速的找到相應的句子位置,更不能直接解答。仍然要慢慢的從文本尋找。
從而浪費了大量時間。在作訓練單的過程中有些問題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自己完成并且能夠有充分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的結論。如:恐龍化石為什么不是生物?學生能夠回答出它不具備任何一種生命現象,沒有一項生物的特征。不能吸收營養(yǎng)物質,不能生長繁殖,不能呼吸,不能排出體內廢物。對外界刺激沒有任何反應。所以說恐龍化石不是生物。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充分證明了學生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這個知識點。在回答課后問題鐘乳石在慢慢長大它是不是生物的問題時,班級產生了分歧:有的同學說是,有的同學說不是。
爭論的焦點就是“鐘乳石在慢慢長大”。針對這個問題我主要采取了“導”而不是講,讓學生看課本中的圖。引導學生明白“鐘乳石在慢慢長大”和動植物的長大區(qū)別是溶巖的堆積,不是靠吸收營養(yǎng)物質長大。整堂課絕大多數學生都動起來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自主學習中來?梢哉f效果遠勝于原來的課堂教學。
初中生物教案14
一、 教學目標:
1、 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 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
3、 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
二、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設計調查方案、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和會做調查記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學難點:
描述部分所調查生物的特征
三、 課前準備:
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要調查的生物狀況,并查找相關資料。
四、 教學過程:
1、 把全班同學分成八個小組,選出小組長,說明本節(jié)調查課的目的,步驟,各小組自由選擇調查范圍(不可在教學區(qū))然后匯報到老師處,每小組長把組員的名單交到老師處。強調調查范圍的要求是生物種類較多,環(huán)境有較多變化的路線。
2、 注意事項:
如安全、不傷害動植物、不破壞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等。
應特別關注一些小生物。如樹皮上、草叢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飛行的生物。
3、據報告冊P2~3內容進行調查,并及時記錄,布置作業(yè)是 星期四交齊。
4、紀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響其他班同學。
各小組提前十分鐘回到教室,各小組要跟老師對好時間,要求本小組長組織好紀律。
5、利用下課前十分鐘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出調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類方法)并對個別小組作出表揚?偨Y本節(jié)課全班同學的表現。(問題: 1.你們組調查了多少種生物?2.你們是按什么特征對它們進行分類的?分多少類?各多少種?每類選1-2種生物,說說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調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問題?)
教學后記:
初一(2)班沒有說明細節(jié),學生不明確調查的意義和方法,把抓昆蟲等作為調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蟲成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務。還應強調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9)班事前說好了各種注意事項,強調了紀律,所以每個人都能完成好這次調查活動。
初一(10)班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該班學生較文靜,氣氛太沉悶
初一(3)班課堂紀律太亂,幾位同學特意搗蛋,但小組間團隊精神不錯,調查到的種類較多,有些學生的知識面很廣,認識植物種類多。
初一(5)班守紀律,調查生物最少19種,最多29種,證明每組都有認真調查的學生,學生積極性高,對老師的布置完成得很好。
初一(4)班戶外活動時紀律管不好,很多男同學在玩蟾蜍等生物,男同學一堆,女同學一堆,紀律不好,但調查到最多的生物種類有40種,最少的也有25種,證明該班學生對生物有濃厚的興趣,但事后發(fā)現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聯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學精神。
教學反思:
在戶外活動前要多強調各種規(guī)章制度,考慮問題要面面俱到,,不然學生不了解活動的規(guī)則會發(fā)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初中生物教案15
教材分析
在學習了血液循環(huán)系統的有關知識后,進一步讓學生學習與輸血、血型有關的知識,對于學生進一步認識循環(huán)系統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對學生能健康地生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教學目標
1、例舉abo血型的類型;概述人體的血量以及輸血與血型和血量的關系;
2、參與關于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關系的調查;
3、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yǎng)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重點和難點
1、說出abo血型的類型及輸血的原則;
2、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
課前準備
凝集原和凝集素的模型
教學法
小品表演、談話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創(chuàng)設情景:發(fā)生在一百多年前歐洲戰(zhàn)場上的怪事…
思考、回答問題。設置懸念,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abo血型劃分展出自制的凝集原、凝集素的模型(如圖),介紹abo血型。
觀察、思考利用模型輔助教學,既增強了學習的樂趣,又能較好地解決了下面幾個問題:
①四種血型及其劃分的依據;
②凝集原和凝集素的`對抗關系
;③凝集反應的基本原理。
三、小品表演(輸血原則)
1、展示輸血關系表。
2、通過提問,讓學生明白輸血原則。
1、學生表演,分別扮演醫(yī)生、病人、護士,給病人輸入不同血型的血液,導致不同的結果。
2、小組討論,分析原因。創(chuàng)設情景,把理論知識生活化。
四、關于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關系的調查組織學生匯報調查結果
1、第一組主題:獻血,輸血與傳染病。
2、第二組主題:無償獻血教育。
3、第三組主題:明星怎樣看待獻血?
4、第四組主題:廣州市需血和獻血情況調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精神,培養(yǎng)學生資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五、無償獻血
1、播放與無償獻血相關的影片。
2、提出問題:同學們長大后愿意參加無償獻血嗎?
1、觀看影片,思考問題。
2、進行思想匯報。認識到無償獻血的重要性和光榮性。
六、課外閱讀指導閱讀,布置作業(yè)
閱讀資料:心血管病與心血管病醫(yī)生。擴展知識,關注生命。
七、總結提出問題: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嗎?思考,回答鍛煉學生總結能力和語言描述能力。
【初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的教案11-11
初中生物教案03-07
初中生物教案03-07
【推薦】初中生物教案02-01
初中生物教案及反思06-08
初中生物教案范文09-28
【精】初中生物教案12-11
初中生物教案【薦】12-12
【熱門】初中生物教案12-10
初中生物教案【熱門】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