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成人免费视频,国产一级a作爱视频免费观9看,色五月丁香亚洲,亚洲欧美性爱在线视频,1000部黄片免费观看一区,国产亚洲性生活视频播放,三级黄色在线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2-08-22 11:45:38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范文匯編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范文匯編6篇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課本P63頁第1題及練習十四的第1、2、4、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jù)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懂得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學過的數(shù)學問題,并能夠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養(yǎng)成傾聽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與人進行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溝通乘、除法的聯(lián)系,掌握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所學解決簡單問題,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思考,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準備:每人一張空白紙,口算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前幾天學過了哪些知識,誰能說一下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ㄔO計意圖:直奔主題,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直接明確學習的內容和任務。)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wǎng)絡

  1、教學第63頁主題圖(課件出示)

  師:你看懂了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同桌互相說一說題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規(guī)律地排一下,還可以利用乘法口訣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師:(1)發(fā)下一張空白的表格紙

 。2)組織學生根據(jù)45句乘法口訣寫出45道除法算式

 。3)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guī)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數(shù)相同的規(guī)律進行整理,培養(yǎng)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guī)律辦事的思想方法。

  (4)歸納整理:一是把除數(shù)相同的算式歸類。二是按商相同的算式歸類(對于其他的方式也給予肯定)

 。ㄔO計意圖:利用乘法口訣的排列方式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guī)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養(yǎng)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guī)律辦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學生做第64頁的第1題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結果,寫在對應動物的下面,然后再將所得7個結果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要求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求商,同時學會有序地思考問題的方法。

  游戲形式做第64頁第2題

  先讓學生看清加、減、乘、除的運算符號

  使學生初步形成百以內四則運算的口算技能

  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第4、6題,完成后找學生起來回答他是怎樣做的`。

  做第65頁中第5題

  先讓學生看懂圖意

  再讓同桌兩人為一組進行對口令活動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系,理解“倍”的意義。

 。ㄔO計意圖:用多種形式進行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對表內除法計算的理解與熟練。)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給下面這些算式排排隊嗎?

  7÷721÷345÷972÷936÷4

 。ǎ>()>()>()>()

  3、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整理和復習(一)

  除數(shù)相同商相同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18

  18是9得2倍

  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的復習中,在引導學生復習用乘法口訣求商時,可以利用乘法口訣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guī)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數(shù)相同的規(guī)律進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規(guī)律進行整理等。通過這樣的整理培養(yǎng)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guī)律辦事的思想方法。同時,通過運算題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使學生對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理解得更牢靠。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00~102頁的例1、例2及第103頁“做一做”、第105頁練習二十的第2、6題。

  內容簡析

  例1 認識質量單位“克”。教材借助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這些常見、帶有質量標示的物品,使學生直觀認識克的作用——用來計量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

  例2 認識質量單位“千克”。與例1編排思路相同,同樣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質量單位千克的作用——計量比較重的物品的質量。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和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及計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實踐活動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并學會以此為標準去估量物體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在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滲透數(shù)學模型思想。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是基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幫助學生通過數(shù)學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達到懂得使用數(shù)學的語言描述身邊物體質量的狀態(tài),并能根據(jù)實際情況估計出物體的質量,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體驗學習質量單位的實際意義。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親自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等一系列實踐操作方法來學習克和千克,建立數(shù)學模型思想。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課件展示法:課件出示主題圖中超市水果區(qū)域的情境,特別要突出標簽上的錢數(shù)和500克、1千克等。請學生結合自己買東西的經(jīng)驗,說一說在圖中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學信息。

  師生交流:我們在買東西時,經(jīng)常要稱一稱物品的質量,在數(shù)學上我們稱為物品的質量。像圖中的水

  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錢來標價的。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品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了解常見的計量單位,激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數(shù)學思維!

  實踐操作法: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什么?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一袋鹽和一袋洗衣粉)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準確的質量該怎么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品析:直接用實踐操作,掂一掂,感受質量,引出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為后面開啟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作了鋪墊! 游戲體驗法:請三位學生到臺前做“背一背”的游戲:請一位同學背另外兩位同學(一胖一瘦,輕重對比明顯)。背的同學把感受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感受到人是有輕重的。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并互相說一說。

  【品析:在游戲中感悟物品的質量,體驗輕重,在歡快的游戲中開始了對物品質量問題的思考。】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克”。

  (1)借助實物感知克。

 、僬n件出示超市里常見的用“克”作單位的食品包裝袋,讓學生初步感知“克”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積累生活經(jīng)驗。

 、谟^察交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了解關于它們輕重的信息。

 、坌〗M活動:每一位同學用手掂一掂老師準備好的口香糖、菊花茶、袋裝瓜子,體驗3克、12克、100克分別是多重。

 、苋鄥R報:說一說掂量后的感受,輕還是重。

  ⑤師生小結: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也可以用符號“g”表示。教師板書:克(g)。

  ⑥你們知道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以克作單位的物品嗎?

  (2)掂一掂,體驗1克有多重。

  讓學生取出自己準備的2分硬幣,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閉上眼睛感受它的輕重,并把這種感覺記在心里。

  (3)找一找,鞏固1克的質量觀念。

 、傩〗M活動:在老師準備的物品中找一找、掂一掂,看看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②對比試驗:讓學生試著從裝黃豆的袋子里取出一些黃豆,使這些黃豆共重1克。

  ③提練方法:操作后交流匯報,你用什么方法取出1克黃豆?

 、苜|疑交流:怎樣驗證多少粒黃豆重1克?(用稱一稱的方法來驗證)教師指出稱比較輕的物品我們常用天平。

  2.認識天平。

  (1)看一看:①出示天平。通常我們把要稱的物品放在左盤,右盤放砝碼。②介紹砝碼。砝碼中最輕的只有1克,這盒砝碼中最重的是100克,你們知道砝碼是用什么作單位的嗎?

  (2)稱一稱:演示利用天平稱1克黃豆的過程。

  (3)掂一掂:請每個小組都取出約1克重的黃豆,感受1克有多重。

  (4)估一估:呈現(xiàn)教材第101頁的“做一做”,讓學生進行判斷,并說明判斷的方法。該題以1克為標準,估量物品的輕重。以此使學生初步掌握估量的方法,以選定的標準去比較。最后通過說出生活中比1克輕的物品,進一步鞏固對1克的認識!酒肺: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找一找等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質量的輕重,明確“克”用于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同時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3.認識“千克”。

  (1)做一做,初步感知千克。

 、俪鍪纠2大桶洗衣液和一箱蘋果的實物圖。

  ②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了解關于它們輕重的信息。

 、鄱嗾堃恍⿲W生來提一提這兩樣物品,談談自己的感受。

 、軒熒〗Y: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以用符號“kg”來表示。教師板書:千克(kg)。

  (2)算一算,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俳處煶鍪2袋鹽,每袋500克,學生算出一共有多重。預設1:1000克 ;預設2:1千克。

 、诮處熜〗Y:對,1千克等于1000克。板書:1千克=1000克。

  (3)掂一掂,體驗1千克有多重。

 、傩〗M活動:每一位同學用手掂一掂老師準備好的2袋鹽,在心里記住它的質量。在老師準備的其他物品中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看誰找得準。

 、诮涣髡曳: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找的。

 、鄄僮鞅容^:小組內每個同學輪流一手拿著1克的物品,一手拿著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比一比,說說自己的感受。

  (4)游戲:猜一猜。

  出示一物體,教師知道它的準確質量,讓學生猜一猜。在猜的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猜的數(shù)據(jù)運用“重一些”“重得多”“輕一些”“輕得多”來進行提示。并適當請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猜的,引導學生運用參照物對比著來猜物體的質量,提高估量的準確性。誰猜中了,就將物品獎給誰。

  【品析:在學生認識克的基礎上,通過做一做、算一算、掂一掂等操作活動,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具體感知1千克的實際質量,并將它與熟悉的物品質量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

  (1)認識盤秤。

 、僬n件出示盤秤,教師介紹盤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并找找盤秤的單位。

  ②課件演示盤秤上放入1千克洗衣粉,指針指向1,讓學生認一認有多重。還可以變換幾種質量讓學生加以辨認。

  (2)認識彈簧秤。

 、僬n件出示彈簧秤,教師介紹彈簧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并找找彈簧秤的單位。

  ②課件出示彈簧秤掛上5個一袋的西紅柿,指針指向1,讓學生認一認是多重,有幾個。

 、圻@個彈簧秤最多可以稱幾千克的物品?你是怎樣想的?

  (3)認識體重秤。

 、僬n件出示體重秤,教師介紹體重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并找找體重秤的單位。

 、谡n件演示一個學生稱體重時,指針指向20和25之間的23處,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讀出該生的體重。

 、弁ㄟ^對三種秤的觀察,你發(fā)現(xiàn)在測量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

  【品析:讓學生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了解不同的秤稱物體的方法,逐漸豐富對1千克的感知,使他們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進一步加強直觀感受,深化對千克的認識!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質疑: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有1克重,哪些物品有1千克重?

  學生列舉交流,比如1個2分硬幣、1;ㄉ、2粒黃豆等大約有1克重;2瓶500毫升的礦泉水、1升大瓶可樂、16個雞蛋、4袋牛奶等大約有1千克重。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認識了質量單位克與千克,還知道了這兩個質量單位之間的關系。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教材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質量觀念,教材的安排是分兩個課時認識克和千克的。由于這一節(jié)是學習質量單位的開始,學生雖然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質量單位又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使學生建立正確的質量觀念,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著力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活動,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感知體驗,切實讓學生建立質量觀念。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g)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單位。

  ↓ ↓

  1個2分硬幣約重1克 2袋鹽約重1千克

  ↓ ↓

  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天平來稱 比較重的物品常用秤來稱

  第2課時 解 決 問 題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04頁例3、“做一做”及第106頁練習二十的第9題。

  內容簡析

  例3 安排了解決問題的內容,意在鞏固學生已經(jīng)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量能力。題目要求比較簡單,但越簡單可能越覺得無從下手,要引導學生轉到對蘋果個數(shù)的關注上,由此喚起學生已有的稱量的經(jīng)驗。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受質量單位,建立千克與克的質量觀念,牢固掌握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2.學生在實踐、觀察和推算的活動中,能夠根據(jù)物體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量能力。

  3.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通過估量解決問題。靈活運用估量的方法解決問題,形成估量策略。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學生應用已學的質量單位的知識,通過估量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鞏固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估量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估量的經(jīng)驗,形成估量策略。

  2.本課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與他人合作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猜謎語法:衣服有綠又有紅,味道酸酸又甜甜,多多和它做朋友,小臉紅紅人人愛。猜一猜這是什么水果?(蘋果)大家經(jīng)常吃蘋果,蘋果有大有小,誰能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老師這里有20個蘋果,大家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品析:猜謎語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老師借著學生的興奮情緒,提出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的問題,為新授做好了引導!

  實踐體驗法:老師帶來幾個蘋果,它們有大有小,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掂一掂,估計幾個蘋果大約有1千克。學生用手掂一掂蘋果,交流蘋果的輕重大小,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然后教師出示例題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進入新課教學之中。

  【品析:學生積極參與實踐體驗法,通過討論交流,確認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為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1)對比自己熟悉的物品質量,估一估1千克蘋果的個數(shù)。

  (2)學生匯報。

  2.稱一稱。

  (1)小組活動:稱1千克蘋果并數(shù)一數(shù)個數(shù)。

  (2)匯報各小組稱重的結果,教師記錄。

  (3)觀察記錄的數(shù)據(jù),從數(shù)量上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4)討論:同樣都是1千克蘋果,為什么稱出的個數(shù)會不一樣呢?

  【品析:在本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先估再稱”這個有效的學習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活動代替老師的講解,全班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通過估計1千克蘋果大約有多少個,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量意識,又滲透了辨證思想的啟蒙教育。】

  3.提出問題。

  (1)出示例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2)學生讀題后匯報發(fā)現(xiàn)的信息。

  (3)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估量。通過“知道了什么?”環(huán)節(jié)理解教學,注意突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估計。

  師:要想知道20個蘋果大約有多重,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去估量?

  預設一:

  生:估一估每個蘋果有多重,再算出20個蘋果的質量。

  師:這是一種辦法。你估計一下一個蘋果有多重?

  生:200克。

  師:那20個蘋果就有20個200克。你認為計算起來怎么樣?

  生:用加法算比較麻煩。

  師:那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預設二:

  生:先估一估1千克有幾個蘋果。

  師: 以你的生活經(jīng)驗,1千克一般有幾個蘋果?

  生:5個。

  師:那就可以每5個蘋果放一堆。(用電子筆將5個蘋果圈一圈。)這樣的話,就是求什么?

  生:20里面有幾個5?

  4.解決問題。

  (1)通過閱讀“怎樣解答?”兩個學生的對話,突出了估計的方法,即運用前面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作標準估出結果。同時,通過答案的文字呈現(xiàn)突出了估計的標準。

  (2)引導學生按蘋果大小的不同列式推理出20個蘋果大約重多少千克。

  (3)分組解決問題。

  第一、二兩組解決如果蘋果1千克4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第三、四兩組解決如果蘋果1千克5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

  (4)匯報交流。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59~60頁例1及第60頁“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1 借助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動,先進行恰好分完的操作活動,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再進行有剩余的操作活動,通過對比使學生體會其異同,幫助學生理解有剩余的情況,并用除法算式表示。通過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使學生理解余數(shù)及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jīng)歷認識余數(shù)的過程,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2、通過主題圖教學,讓學生知道計算問題是從生活實際中產(chǎn)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余數(shù)及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能夠準確求出余數(shù)。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運用自主學習法,引導學生通過擺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xiàn)象,抽象為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總結、歸納、抽象、概括等方法來學習。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故事描寫法:周末小熊打算請2個好朋友到他家做客,加上小熊一共3人,他想請大家一起吃草莓?墒撬蜷_冰箱一看,發(fā)現(xiàn)只有7個草莓,3人怎么分7個草莓呢?他很苦惱。聰明的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他為什么苦惱嗎?誰能來說一說?(不能把草莓平均分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內容——有余數(shù)的除法(板書)!酒肺觯喊呀滩闹械那榫斑M行了改編,增加了課堂的趣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為新知教學做了充分的準備! 活動導入法:請同學們拿出10個小圓片。

 、侔10個圓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幾個?

 、诎10個圓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幾個?

 。▽W生說法不一:有的說不能分,有的說分不出來)

  這樣的問題究竟應該怎樣解決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內容,有余數(shù)的除法。(板書課題:有余數(shù)的除法)【品析:活動導入,讓學生動手操作,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并思考沒有剛好分完怎么辦?于是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隨著老師的引導進入新知的學習中!慷、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復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能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shù)就叫余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余數(shù)的除法”(出示課題)。

 。1)課件出示6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交流獲取信息。

  (3)利用學具實際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課件出示6個草莓擺放的結果圖:

 。5)小組內說說6÷2=3(盤),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品析:溝通操作過程、算式、語言表達之間的轉換,使學生明白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2、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xiàn)有剩余的情況。

 、僬n件出示7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②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劢涣靼l(fā)現(xiàn)的問題:剩下一個草莓。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①學生用算式表示剛才擺的過程,教師巡視,選取典型案例。

 、诮處煱鍟(guī)范寫法:

  7÷2=3(盤)……1(個)

  余數(shù)

 、圩x作:7除以2等于3余1。寫法:首先在等號的右面寫商,然后點上6個小圓點再寫上余數(shù)。

  ④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確“1”是剩下的草莓數(shù),我們把它叫余數(shù)。

  (3)歸納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俦容^兩次分草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②教師隨學生的回答,用課件呈現(xiàn)下表。

  分的物品 幾個一份 分的結果 算式表達

  6個草莓 每2個一盤 分了3盤,正好分完 6÷2=3(盤)

  7個草莓 每2個一盤 分了3盤,還剩1個 7÷2=3(盤)……1(個)

  【品析: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通過擺學具的直觀方式讓學生在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中,理解余數(shù)及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構建知識的空間。】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學習完例1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敘述余數(shù)和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然后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系統(tǒng)整理。

  質疑一:什么是余數(shù)?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歸納:當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夠再分的時候,剩余的數(shù)叫余數(shù)。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shù)的單位名稱相同。

  質疑二:什么是有余數(shù)的除法?

  學生討論后總結:帶有余數(shù)的除法就是有余數(shù)的除法。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本節(jié)課中,你有什么收獲?聰明的你能幫老師簡單總結一下剛剛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嗎?

  “本節(jié)課中,我們明白了平均分后有剩余可以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表示。也知道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shù)的單位名稱一樣。”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本節(jié)課,我使用故事導入,通過小熊分草莓招待客人,草莓有剩余的情況,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

  讓他們初步感受到余數(shù)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余數(shù)的意義。

  打破原有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系,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當出示問題時,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分一分,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這樣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

  有余數(shù)的除法(1)

  7÷2=3(盤)……1(個)

  余數(shù)

  第2課時 有余數(shù)的除法(2)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61頁例2及“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2 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理解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發(fā)展抽象思維。

  3、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探索并發(fā)現(xiàn)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系,理解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主要是運用計算和對比的教學方法,探索并發(fā)現(xiàn)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系,理解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總結、歸納、抽象、概括等方法來理解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操作實踐法:如果擺1個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那么8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8÷4=2(個)。

  學生動手實踐,得到8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

  如果是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又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接下來,咱們就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看看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一人擺小棒,一人把擺的結果及所列的算式寫在下面的記錄單上。

  小棒根數(shù) 擺的結果 算式

  8根 8÷4=2(個)

  9根 9÷4=2(個)……1(根)

  【品析:在實踐操作中,學生情趣盎然,積極參與,并把操作結果一一記錄,為下一步觀察、比較、分析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故事描述法:孫悟空開了一家眼鏡店,給人做鏡框,他做一個正方形的鏡框用4根鋁合金條。8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9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余下1根;10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余下2根;11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余下3根……真有趣,孫悟空的眼鏡店里所包含的數(shù)學知識就是我們學習的有余數(shù)的除法。我們今天就跟孫悟空一起探究這些有余數(shù)的除法里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余數(shù)與除數(shù)的關系。

  【品析:把用小棒擺正方形編寫成孫悟空做鏡框的童話故事,大大增加了課堂情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

  (1)教師操作:在實物投影儀上用4根小棒擺出一個正方形。

  (2)學生思考:用8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

 。3)小組合作:用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擺出獨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還剩多少根?(每組準備的小棒根數(shù)不同,共分成以下5種情況)

  (4)根據(jù)擺出的小棒圖,列出除法算式。

  2、交流反饋。

  教師組織全班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將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3、觀察對比,發(fā)現(xiàn)余數(shù)與除數(shù)的關系。

 。1)現(xiàn)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組織學生討論:

 、倌銈儼l(fā)現(xiàn)余數(shù)有什么規(guī)律?

 、谫|疑:為什么余數(shù)總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數(shù)?

 、鄄孪氩Ⅱ炞C:余數(shù)可能是4或5嗎?為什么?

 、苡鄶(shù)和誰有關系?是怎樣的關系?

 。3)教師小結并板書:

  余數(shù)既不能比4大,也不能和4相等,也就是余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

  余數(shù)<除數(shù)。(板書)

  【品析:充分讓學生進行操作實踐,實踐操作可以使學生對知識點印象更深刻!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進位),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退位),問題解決: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數(shù),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加減法估算。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能力點:

  1.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

  5.培養(yǎng)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德育點:

  1.使學生知道數(shù)學問題的提出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鼓勵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3.結合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1.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2.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協(xié)作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對學生進行公德教育。

  教學重點: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計算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學校決定組織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出示圖。4個班的同學只給了兩輛車,每輛車只準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大家估算一下哪兩個班可以合成一輛車呢?(小組交流)

  匯報不同的乘車方法。

  師:有這么多的方法,我們如何驗證呢?(把兩個班的人數(shù)加起來看看是否超過70人)

  二、自主探究:

  1.驗證二(1)和二(2)班的'同學能否乘一輛車。小組合作,也可以請小棒來幫忙。 學生匯報:(1)用口算30+30=60 ,60+6=66沒有超過70,可以兩個班合乘一輛車。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兩個班可以和乘一輛車。(3)用小棒,先擺3捆6根,再擺3捆,合起來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梢詢蓚班合乘一輛車。

 。4)我使用豎式計算的,個位6+0=6,在個位寫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寫6,所以等于66。

  你認為哪一種方法又快又準確?

  2.用你喜歡的方法驗證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輛車。選出比較快的人,說一說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豎式計算應注意什么?(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的數(shù)寫在個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數(shù)寫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運用:

  1.計算下面各題。

  59+40= 20+67=24+63= 46+53=

  62+17= 35+24=3+84= 43+40=

  2.數(shù)學醫(yī)院:

  17+20=19 50+26=42+3=72

  1 7 5 04 2

  + 2 + 2 6 +3 0

  1 9 7 67 2

  3.老師有一位鄰居小明非常喜歡運動,媽媽給他買了一雙跑鞋、一個足球共用多少錢呢?一身運動服又用多少錢?

  4. 3 74 5

  + 2 ? +? 4

  5 97 9

  開放題: 3 6

  + 6 3你能寫出幾個象這樣的算式。

  9 9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2.會正確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的筆算加法。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會正確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的筆算加法。

  教學難點: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計算:36+21= 23+75 56+30 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計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學生試算。交流算法。

  2.擺小棒:小組說擺法。問: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單根還剩幾根?整捆的有幾捆?合起來是多少?

  3.怎樣列豎式?要注意什么?從哪一位加起?6+5超過了10怎么辦?師:我們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寫上一個小小的“1”字表示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在加十位時不要忘記加上這個1,也可以從這個1加起。

  4.比較36+21與36+35有什么不同?

  5.計算46+24,試算,可以借助于小棒。個位的0可不可以不寫,為什么?

  6、小組合作討論: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你認為還應該提醒同學們什么問題?

  三、拓展運用:

  1.“做一做”,圖中有什么信息?根據(jù)信息提出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材P28~29頁例1及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七的第1~3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聯(lián)系生活中的具體物體,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對稱軸。

  2、過程與方法:能根據(jù)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在一組圖形中,識別出軸對稱圖形。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認識、制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準確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能夠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方法:

  觀察、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白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xiàn)象,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就能發(fā)現(xiàn)許多的知識。請同學們仔細觀察P28頁的這幅圖,你能從圖中發(fā)現(xiàn)哪些有趣現(xiàn)象?

  2、(學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頁的主題圖)是啊,在游樂場里,空中飛舞著的蜻蜓風箏、蝴蝶風箏多漂亮呀,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的左右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里面就蘊含著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對稱!景鍟簩ΨQ】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跟對稱有關的知識。

  二、探索新知。

 。ㄒ唬┱J真觀察,體驗對稱。

  1、觀察圖形,發(fā)現(xiàn)特點。

  (1)看書第29頁的樹葉、蝴蝶、天安門的圖,這些圖形它們在外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數(shù)學特點,你能發(fā)現(xiàn)嗎?

 。2)引導學生從形狀、花紋、大小、圖案上觀察。

 。3)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樹葉圖:以樹葉中間葉脈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圖:以蝴蝶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門城樓圖:以天安門城樓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師小結。

  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如果沿圖形中間的一條直線對折后,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復習。

  復習課不好上,提起做練習,同學就苦悶的不得了。有沒有方法讓同學在復習課中也感受到快樂呢?心中有了這個想法,我就將課定位為“快樂除法。”

  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

  通過系列活動,讓同學自主參與除法練習,體驗除法計算的意義和價值;

  2.

  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提高同學的計算能力和區(qū)分能力;

  3.

  通過整理《除法表》培養(yǎng)同學的歸納整理與應用能力。

  定下了教學目標,我進行了第一次公開課教案,過程為:

  1.

  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讓同學了解學好除法的意義;

  2.

  除法接龍:讓同學進行除法計算能力的初步檢測,并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學發(fā)生向上的動力;

  3.

  合作計算:4人小組合作完成81道表內除法算式題。

  4.

  合作整理:4人小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

  應用提高:結合同學的學習,為同學提供應用的時空。

  自我感覺預設得很完美。當我做好教學準備興沖沖的走進教室,卻是灰溜溜的走出來。一堂課足足花了51分鐘,同學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他們忙亂而不得法,個個喜笑顏開,何來快樂可言?“問題究竟出在哪?”冷靜的考慮一下,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設計脫離了同學的實際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內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簡直是為求同學的.活動而活動,假!

  有了一次失敗的教訓,我在選擇教法和學法時,更多地考慮同學學習中的體驗,更多地引進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對于小朋友來說很多很多,我就讓他們感受到多,問同學又什么好方法來把這么多的算式進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動權交給同學,相信他們能想到好方法來達到最優(yōu)的效果。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人教版數(shù)學下冊教案02-16

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1-04

數(shù)學二年級人教版下冊教案02-24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3-16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2-10

二年級人教版下冊數(shù)學教案02-23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6-14

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5篇01-04

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5篇)01-10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2-23